我国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难题和改革思路

合集下载

城市化进程中行政区划调整面临的问题

城市化进程中行政区划调整面临的问题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稳步推进,我国城市化步伐也逐步加快。

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市镇总数增加了近8倍。

新世纪新阶段,中央关于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战略更是引起了各界对增加城市数量、扩大城市规模、调整县市行政区划以适应城市发展的关注与探讨。

鉴于此,本文拟就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县市关系,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城市化与行政区划的关系行政区划是国家政权建设和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息息相关。

一方面,城市都是地理空间上的实体存在,以一定的行政区划作为其地域空间的背景与行政管理的依据,城市发展某种意义上只能存在于行政区划所界定的范围之内。

因此,城市区划是直接影响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另一方面,城市的发展演变是绝对的,其所受行政区划的影响则是相对的,因此,城市化实现的本质并非取决于行政区划,也不奢望通过行政区划调整,解决所有的城市发展问题。

再则,行政区划调整是一项复杂工程,涉及到政权建设、经济规划、社会稳定、行政管理等多方面,因此,是否调整行政区划应是一件慎之又慎的事情,必须综合考虑一定区域范围内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否则可能会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县市关系上做出的调整及其利弊得失就说明了这一点。

二、我国县市关系的调整及其利弊我国现行市制起源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8年国民政府设立上海市,自此以后各地陆续有新市产生。

但那时的市的设立都是将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部分地区从其所在的原有的县城中分离出来而成,在行政学上称之为切块设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设市建制上进行过几次变革,引起了县市关系的变化。

1.县改市上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推行县改市,这一改革措施有助于利用城市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优势,帮助和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城乡经济得以互补。

从这一角度来看,县改市有其合理性。

但当时县改市的主要形式是整县改市,即原有的县域界限不作调整,只是将其名称冠之以市,这种“设市热”无疑也存在一定隐患。

我国行政区划历史、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优化思路

我国行政区划历史、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优化思路

我国行政区划历史、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优化思路行政区划就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国土和政治、行政权力的划分。

具体地讲,就是国家根据政治和行政管理的需要,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充分考虑经济联系、地理条件、民族分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地区差异、人口密度等客观因素,将全国的地域划分为若干层次大小不同的行政区域,设置相应的地方国家机关,实施行政管理。

因此,城镇规划君认为,研究我国的行政区划的历史、现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思考分析未来如何优化行政区划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行政区划的比较分析1. 我国行政区化的总体现状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中央、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地区(地级市、自治州、盟)、县(县级市、自治县、旗、自治旗、市辖区、特区和林区)、乡(民族乡、镇、街道办事处)等五级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截至2021年8月,我国共有省级行政区共34个,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地级行政区共333个,包括293个地级市、7个地区、30个自治州、3个盟。

县级行政区共2843个,包括977个市辖区、394个县级市、1301个县、117个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1个特区、1个林区。

乡级行政区共38741个,包括8773个街道、21157个镇、7693个乡、962个民族乡、153个苏木、1个民族苏木、2个县辖区。

乡(民族乡)、镇、街道办事处之下还设有村委会、居委会(社区居委会)之类的一级城乡自治组织,村委会、居委会之下又设有村民小组、居民小组等。

全国共设市691个,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市293个(包括副省级城市15个),县级市394个。

2. 我国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与比较我国自夏商之际,国家建设初具结构,组织形式以联盟形式为主。

西周开始实行分封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强大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国家建设跃上了新的台阶。

战国秦汉之际,开始采用郡县制,以郡统县。

至此,中央集权制的国家行政体系开始建立并巩固。

中国行政区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行政区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行政区划存在的主要问题(1)行政层级多而乱,且幅度偏小行政区划的管理层次是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即纵向划分为不同层次,从而构成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等级体系。

管理层次的数目以及划分的方法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国家管理的有效性和有序性。

行政区划的管理幅度指一个行政区直接管辖的下一级行政区的数量,如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多少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省政府直接管辖多少个县,市政府直接管辖多少个区等。

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管理层次越多,管理幅度就越小;反之,管理层次越少,管理幅度就越大。

行政区划层级一多,极易造成行政机构臃肿,开支加大,各级政府间的信息传输和反馈环节增加,严重影响上级政府政策、决议、法令等的贯彻执行,大大降低了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助长和加剧了“诸侯经济”倾向,不利于加强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管理幅度偏小,客观上造成各级地方政府的权力过分集中,人浮于事,职责不清,地方政府职能泛化,政企不分,该管的没有管好,不该管的却管起来,既束缚了企业的活力,也影响政府行使自身的职能,非常不利于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2)省级行政区数量偏少,且大小悬殊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省级建制数量较少,省区幅员过大。

我国省级行政区只有34个,平均每个省级行政区28.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欧洲的一个中等国家,如意大利30.1万平方公里,南斯拉夫25.6万平方公里。

由于省区幅员过大,省区内通常以地区、市管县等形式进行分片管理,这就增加了行政管理层次,不利于加强省区对县的领导,容易造成管理混乱,滋生腐败现象,更不利于建立一个高效灵活的行政管理体系。

省区面积过大,省对地方的管理力不从心,一些省的发展主要顾及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及其周围重要的交通地域,而边远地区的发展往往得不到重视,这也是“老少边穷”地区长期存在的原因之一。

(3)行政区域边界犬牙交错,界限不清,破环了自然经济区域的完整历史上指导行政区划分界的基本原则有两条:一是依山川形便,二是犬牙交错,前者从经济目的出发,后者则作为一种政治手段,以防止发生割据。

论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存在问题与改革思路

论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存在问题与改革思路

论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存在问题与改革思路摘要: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制度,是二千多年来中央集权制度下长期发展演变的产物,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其不合理或不适应时代需要的一面。

本文就现行的行政区划存在问题及改革思路谈了以下看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行政区划;改革;思路行政区划(regionalism)是国家结构体系的一种安排,国家或地区根据政权建设、经济发展和行政管理的需要,遵循有关法律规定,充分考虑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人口、民族、文化、风俗等客观因素,按照一定的原则,将一个国家(小国除外)的领土划分成若干层次、大小不同的行政区域,并在各级行政区域设置对应的地方国家机关,实施行政管理。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中央、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地区(地级市、自治州、盟)、县(县级市、自治县、旗、自治旗、市辖区、特区和林区)、乡(民族乡、镇、街道办事处)等五级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

一、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存在的问题1.行政区划层级设置与现行宪法存在不一致之处。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其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3)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但是,在当前行政管理实践中,却存在更多层级的行政区划设置,如省级、副省级、地市级、县区级、乡镇级等,行政层级过多、过杂。

2.现有行政区划设置的个体间差异较大。

目前各级行政区划,特别是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在管辖范围、人口规模、经济条件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这既不利于统一和规范管理,也不利于合理确定管理幅度和管理层级,同时会影响行政效率的提高和行政成本的降低。

3.省级以下行政区划调整过于频繁,缺乏统一和长期的规划行政区划设置。

应进行科学规划,其调整和变化应确立统一、明确的原则,避免变动过于频繁。

从历史发展看,我国各级行政区划设置经历了多次变动,特别是省以下区划范围调整的频率过高,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行政区划改革方案

行政区划改革方案

行政区划改革方案第1篇行政区划改革方案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行政区划设置的不合理性逐渐显现,影响了行政效率、资源配置和区域协调发展。

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提高行政区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前瞻性,现就行政区划改革制定以下方案。

二、目标1. 优化行政区划结构,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2.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资源共享。

3. 便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高民生福祉。

4. 符合法律法规,确保改革合规性。

三、具体措施1. 调整行政区划层级(1)减少管理层级,实行“省-市-区(县)”三级管理。

(2)合并部分省份,优化省级行政区划布局。

(3)根据实际情况,适度增加市辖区数量,减少市辖县数量。

2. 优化城市行政区划(1)按照城市功能定位,调整城市行政区划,实现产业发展与城市空间布局的紧密结合。

(2)加强中心城区与周边地区的统筹规划,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3)对城市建成区进行优化调整,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3. 完善乡镇行政区划(1)合理确定乡镇规模,适度扩大乡镇行政区域。

(2)加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职能,提高乡镇治理能力。

(3)推进乡镇行政区划与村庄规划相结合,促进乡村振兴。

4. 加强行政区划调整的法治保障(1)制定行政区划调整的法律法规,明确调整的原则、程序和法律责任。

(2)完善行政区划调整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确保改革平稳推进。

(3)加强对行政区划调整的监督和问责,确保改革合规进行。

四、组织实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行政区划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推进改革实施。

2. 制定详细实施方案,明确改革任务、时间表和责任人。

3. 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提高社会各界对行政区划改革的认识和支持。

4. 强化监督检查,确保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五、预期效果1. 行政管理效率得到提高,降低行政成本。

2. 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成效,资源优化配置。

3. 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更加便利,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4. 行政区划调整合规有序,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我国行政区划改革问题研究

我国行政区划改革问题研究

我国行政区划改革问题研究内容摘要我国实行的是五级管理体制,既中央、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地(市、自治州、盟)、县(县级市、城市的区)、乡(镇),每一层都有相应的五大家(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军事单位)和其相应的组阁部门与工作部门,由于机构臃肿、中间协调层次较多,大大增加了行政管理成本,而且对信息上传下达,造成相对的困难,而且信息有失真或缩水的可能性,工作效率必然低下。

因此,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看,改革行政区划是大势所趋,将使我国各级政府从经济建设型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

关键词:行政区划改革设想目录一、我国行政区划的现状 (1)(一)我国行政区划的设置 (1)(二)我国现行行政区划的比较 (1)二、我国行政区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2)(一)省级数目偏少,规模过大 (2)(二)管理层级过多而乱 (2)(三)设置不规范 (2)(四)行政区划不尽科学 (3)三、我国行政区划的改革设想 (3)(一)分省 (3)(二)撤地 (3)(三)并县 (4)(四)设置规范统一 (5)参考文献 (6)我国行政区划改革问题研究行政区划是国家结构体系的一种安排,国家或地区根据政权建设、经济发展和行政管理的需要,遵循有关法律规定,充分考虑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人口、民族、文化、风俗等客观因素,按照一定的原则,将一个国家的领土划分成若干层次、大小不同的行政区域,并在各级行政区域设置对应的地方国家机关,实施行政管理“行政区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是国家把其领土划分为各级“行政区”的过程。

行政区划解决了如何对广阔领土、庞大人口和巨大经济的统治与管理问题,但同时一些问题与矛盾也随而来,主要有在:行政区划的具体操作问题,即行政区划的方式、尺度、范围、层级的合理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管理和统治的有效性问题;行政区划在采取“分而治之”的方式成功解决了对广阔领土、庞大人口和巨大经济体实施有效统治与管理的同时,也为以此之基础进行国家的分裂提供了根据与可能,从而对国家的统一构成严重的挑战;行政区划是一个十分重要、严肃的政治问题,所以一定要规范、合理,既要重视历史的继承与现实的需要,又要兼顾与现代国际世界的一些普遍规则接轨,使其符合世界规范,便于相互交流与往来。

行政区划调整的规划思路与建议

行政区划调整的规划思路与建议

行政区划调整的规划思路与建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行政区划调整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行政区划的调整可以更好地适应城市的发展需求,提高行政效能,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然而,行政区划调整需要有一定的规划思路和科学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行政区划调整的规划思路,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背景介绍行政区划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基本单位。

随着城市的发展,原有的行政区划可能已经不能适应城市的发展需求,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行政区划界限不清、行政管理效能低下等。

因此,行政区划调整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规划思路行政区划调整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划思路,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城市发展规划行政区划调整应该与城市的发展规划相衔接。

首先,要明确城市的发展定位和目标,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

然后,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

例如,如果城市的发展需要建设一个新的经济特区,就可以考虑将原有的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划出一个新的行政区域。

2.人口分布和流动行政区划调整应该考虑人口的分布和流动情况。

首先,要了解城市的人口分布情况,确定人口密集区和人口稀疏区。

然后,根据人口的流动情况,确定行政区划的界限。

例如,如果某个行政区域的人口流动较大,可以考虑将其划分为两个行政区域,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服务。

3.资源配置和利用行政区划调整应该考虑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情况。

首先,要了解城市的资源分布情况,确定资源丰富区和资源匮乏区。

然后,根据资源的利用情况,确定行政区划的界限。

例如,如果某个行政区域的资源利用率较低,可以考虑将其与其他行政区域合并,以便更好地利用资源。

4.行政管理效能行政区划调整应该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首先,要考虑行政区划的大小和人口规模,避免行政区划过大或过小。

其次,要考虑行政区划的行政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确保行政管理的顺畅进行。

例如,可以根据行政区划的规模和人口规模,合理设置行政机构和配备人员。

三、建议在行政区划调整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详细方案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详细方案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详细方案摘要:中国行政区划改革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行政管理,提高政府服务效能而进行的一项重大改革。

本文就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目标、原则与具体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一、引言行政区划是国家行政管理组织的基础和框架,它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实施、经济社会的有序发展和地方利益的协调。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变革与治理体制不断完善,现有行政区划体制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需要进行改革与优化。

二、目标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目标是实现行政区划科学合理、经济发展协调、政府服务高效便捷、社会管理精准有效的目标。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行政区划体制;2.优化行政区划结构,提高行政管理效能;3.增强地方政府的履职能力与责任意识;4.加强对边疆地区和民族地区的保障与扶持;5.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三、原则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具体方案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合理原则:根据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经济特点、文化传统等因素,进行分类和划定行政区划;2.规划统筹原则:以国家发展规划为导向,充分考虑行政区划在宏观上的平衡和协调;3.兼顾稳定和变动原则:在确保现有行政区划稳定的基础上,合理适度地进行调整和变动;4.人民利益为中心原则:保障人民利益最大化,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四、具体方案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具体方案如下:1.省级行政区划调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省级行政区划,合并一些地方行政区域,提高省级行政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同时,推进省直辖县市设立,增强地方政府的履职能力与责任意识。

2.县级行政区划调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调整县级行政区划,合并一些小县区,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同时,加强乡镇行政管理,提高基层政府服务水平。

3.边疆地区和民族地区保障与扶持:加大对边疆地区和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优化行政区划结构,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社会管理效能。

新时代,我国行政区划需要解决的5方面问题

新时代,我国行政区划需要解决的5方面问题

新时代,我国行政区划需要解决的5方面问题为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现行行政区划有必要进一步做出适当优化和调整,具体而言包括如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飞地问题飞地是一种特殊的人文地理现象,指隶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但不与本区毗连的土地。

比如河北廊坊的北三县,行政上隶属于河北,但却被北京和天津包围,地缘上与河北其他地区不接壤。

再比如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段园镇,三面被安徽省宿州市环绕,一面与江苏省徐州市接壤,与淮北市其余乡(镇)不相邻。

著名飞地——廊坊北三县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拥有各类飞地的省份就有26个之多。

这些飞地多处于省(市、县、区)界边缘地带,虽然它们的形成各有各的历史渊源,但就行政管理而言,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控制难度与管理成本。

在某些地区人们甚至用“三不管”来形容飞地,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飞地是政府控制力相对薄弱的地区。

同时,飞地的形成给当地百姓生活或多或少都造成了一定影响。

除少数飞地以外,大部分飞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都会受到其特殊性影响,发展相对缓慢。

针对这一情况,行政层面应该高度重视,坚持就近原则,通过行政区划调整,以地换地,整体移交等方式方法着手解决,让飞地不再远离“故土”,让它们不再孤独,不再爹不疼娘不爱。

小县(区、县级市)合并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在我国所有市辖区中面积不足50平方公里的约有38个,主要分布在辽宁、黑龙江等11个省和四个直辖市。

这其中最小的鹤岗市向阳区面积只有8平方公里。

除了小的市辖区以外,我国还存在着许多辖区面积较小的县(县级市),这一问题以河北省最为突出。

这些小县主要集中在河北省中南部的保定、石家庄、沧州、衡水、邢台、邯郸等市。

河北省中南部密密麻麻的县级行政区在河北现有的121个县(含自治县、县级市)中,辖区面积面积不足1000平方公里的有68个,这其中辖区面积在600平方公里以下的有29个。

面积最小的大厂回族自治县只有176平方公里,除此之外高邑、柏乡、深泽三县面积均未超过300平方公里。

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研究综述

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研究综述

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研究综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体制不断完善,我国行政区划改革已成为一个持续关注的话题。

行政区划是国家地方政府组织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国家统一市场、推动地方经济协调发展以及促进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能够系统地了解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历程、思路和成果。

一、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历史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

1949年成立的新中国,根据地缘位置和历史传统将国土划分为省、市、县三级政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次调整和改革。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行政区划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198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进行了县级行政区划调整和城市划分优化的工作,同时也探索了一些颇具创新性的行政区划改革举措。

在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思路中,可以明显看出以市场为导向和政府治理能力为核心的两大理念。

市场导向的思路主要体现在改革中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推进了行政区划调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政府治理能力为核心的思路主要体现在改革中着重于提高地方政府的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使之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发展的新需求。

在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成果中,可以明显看出三个方面的成就。

一是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得到提升,地方政府逐步实现了在智能化、信息化和服务化方面的整体提升。

二是城市群产生,城市群建设是我国城市和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行政区划调整,我国充分发挥城市群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产业协同和城乡一体发展的新格局。

三是经济社会发展得到了优化,通过行政区划改革,我国各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人口分布不断均衡,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优。

在未来,我国的行政区划改革将以更高的水平继续推进。

一是通过深化改革,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行政区划体系,以期实现地区发展的整体协调,提升国家整体治理水平。

二是通过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促进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为每个地区的居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详细方案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详细方案

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详细方案引言中国行政区划是中国政府管理和治理的基本单位,历经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现行的行政区划体系。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增加,现行行政区划体系的一些弊端逐渐凸显。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中国决定进行行政区划改革。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具体方案。

1. 目标和原则行政区划改革的目标是优化行政区划结构,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高效化。

改革的原则如下: - 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和政策落实;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关注民生福祉,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各地区经济社会的差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划分行政区域,确保行政管理的精确度和高效性; - 坚持法治原则,推动行政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2. 机构设置和职责划分2.1. 省级行政区划在行政区划改革中,省级行政区的设置将根据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进行合理划分,确保各省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

省级行政区的主要职责包括: - 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所辖地方政府的工作; - 负责跨市、跨地区、跨行业的重大项目规划和管理; - 负责边境地区的管理和发展; - 负责各类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 负责扶贫、社会福利、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管理。

2.2. 市级行政区划市级行政区的设置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规模合理划分,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将成为独立行政区。

市级行政区的主要职责包括: - 负责本级地方政府的工作; - 统筹、协调和管理本级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 负责本级地区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 - 负责本级地区的交通、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管理; - 负责本级地区的公共安全、社会治安等管理。

2.3. 县级行政区划县级行政区的设置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行政管理需要进行合理划分。

县级行政区的主要职责包括: - 负责本级地方政府的工作; - 负责本级地区的农村发展和农业管理; - 负责本级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 - 负责乡镇、村级行政区域的管理; - 负责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

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相关问题及对策

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相关问题及对策
( ) 级过 多 一 层

问题 的提 出
行政 区划是 指国家根据 政治 和行政 管理 的需 要 , 依据 有关法律规 定 , 充分 考 虑经 济联 系 、 理条 件 、 地 民族 分 布 、 历史 传统 、 俗 习惯 、 区差异 、 口密度 等 客观 因素 , 风 地 人 将 全 国地域划分 为若 干个层次 大小不 同 的行 政 区域 , 置相 设
其设 置 是 否合 理 , 接 影 响到 国家 和 地方 行 政 管理 的效 直
能、 中央和地方的合理分权 、 会资 源 的科 学配 置 、 社 区域经
济社会 的健 康 持续 发展 。因此 , 新 时期 , 须 重视 行政 在 必
区划 问题 , 以便为 国家政 治 、 经济 、 社会的全面发展服务 。 20 0 6年 3月 , 十届 全 国人 大 四次会议 通过 的《 中华人
了行政 成本 过高 、 国家资 源浪 费 、 息失 真 、 信 政策 歪 曲 、 行 政效率低下等一 系列 问题 … 。
( ) 理 幅 度 偏 小 二 管
偏少 , 层级过多 , 类型过 于复杂 , 名称混乱 等。而这 些问题
又进一 步导致行政 管理 中信 息 不能 及 时有效 地 上行 下达
农 民持续增 收的若 干意 见》 出 , 励有 条件 的省份 率先 提 鼓 减少行 政层 次 , 依法探 索省直接 管理县 ( ) 市 的体制 。这 说
明现行 的行 政区划 问题 已经 引 起 了 国家 的 重视 并着 手进
行 了改 革 。
所是县级政府 的派出机构 ; 大多数省 (自治 区 、 直辖市 ) 市 、
出, 有条件的地方可 实行省 级直接 对县 的管 理体制 。2 0 09 年 1 , 中共 中央 国务 院关 于 20 月 《 0 9年 促进农 业稳定 发展

关于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一些思考

关于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一些思考

关于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一些思考要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就必须坚决地实施地方自治制度,各自明确中央与地方的权限职责。

同时,坚决地减少行政层次(地方政区以设两级为宜),才能保证政令的畅通,防止扯皮,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现行的省级行政区(京、津、沪是例外)辖区范围太大,既不利于行政管理,又容易造成地方势力的过大(尾大不掉)对国家的统一形成一种潜在的威胁。

缩省扩县,把现行的省级行政区扩大至50或60个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即便如此,许多省份的辖区还是偏大。

所以“虚省设州”把现行的地级行政区划升格为一级地方行政区(广域地方自治体,京、津、沪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设置保留)并将其统一称之为“州”,同时,把省改为完全从属于中央的中央行政派出机构。

应该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州作为国家的一级地方行政区是一个以地域管理为主的广域地方自治体。

而其治下的二级地方行政区应该是一种以社区管理为主的地方社区自治。

因此,在国家的有关地方自治法律的制定与地方政区的设置上最好以此为标准和依据。

按照上面这种思路,现行的省(直辖市除外)和县(县级市、区除外)这两级行政区的地位应该减弱。

再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区是不合适的。

但完全撒消,一者涉及到人员安置的困难,二者由于中央管辖下地方一级政区和各州治下的地方二级政区的增多,给中央与州的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所以,保留其设置,逐步精减其机构、并将其分别作为从属于中央与州的地方行政派出机构。

处理中央与州交办的事宜和协调其辖区内陆方自治体的工作,这样既可为中央和州分担一部分管理责任,同时,也降低了改革成本,提高了改革的可操作性。

中小城市是一些社区功能齐全的居民聚居点,将它们(包括其周边郊区的自然村镇)称之为“市”作为一个标准的二级地方政区(社区自治体)是再合适不过了。

大城市大多是所在“州”的州治所在地,并且往往是本地区、甚至于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其辖区范围广,治内往往形成了许多功能齐全的社区(其规模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

行政区划改革

行政区划改革

行政区划改革行政区划改革:实现区域发展与治理的新机遇在当今社会中,行政区划改革成为了许多国家以及地方政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行政区划改革的目标是通过重新划分行政辖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行政效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治理的协调与统一。

本文将以行政区划改革为主题,探讨其意义、目标、实施策略、面临的挑战等相关问题。

行政区划改革的意义在于推动区域发展的均衡与协调。

在我国特别是发展不平衡的地区,旧有的行政区划往往导致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

通过行政区划改革,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衡性和协调性。

同时,行政区划改革也能够推动地方政府的服务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在实施行政区划改革时,需要明确其目标和原则。

首先,行政区划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实现区域发展的均衡与协调。

其次,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原则,确保改革过程和结果对各方利益的平衡和公平。

此外,还要注意科学合理划定边界,避免因为误区划导致的争议和纠纷。

在实施行政区划改革时需要考虑的一项重要策略是充分调研和论证。

行政区划涉及到辖区范围、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社会事务等诸多方面,因此应当进行全面的调研和论证,以科学有效的方式确定改革方案。

另外,行政区划改革需要注重顶层设计和底层探索相结合,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改革实践。

实施行政区划改革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与困难。

一方面,需要克服利益固化和部门利益过于强势的问题,确保改革能够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行政区划改革涉及到地方政府和社会各方利益的调整,可能会引发争议和矛盾。

因此,在改革过程中需要注意处理好各方之间的关系,加强沟通与协调。

行政区划改革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专家、学者等多方面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提出科学合理的改革方案,并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予以支持。

专家和学者应该提供科学专业的支持和指导,为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

分析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分析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分析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思路和建议一、现行行政区划体制存在的问题中国目前的行政区划存在: 行政层级过多,以至于机构繁杂臃肿,造成了政令滞后; 行政区划单位名称概念混淆,层次混乱,造成了较多同音甚至同名的行政区划; 直辖市数量太少,导致各省之间、市县之间发展水平悬殊等问题。

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在中国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区划已然难以适应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其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

( 一) 我国行政区划层次过多我国现行行政区域基本上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但在经济较为繁容的地区,为改善城乡和工农的管理、沟通隔阂,打破条块管辖的障碍,充分提高城乡各方面的能动性,开始施行市管县的行政区划制度。

于是在市管县的地方实行区划四级制度,即在省和县中间增加市一级的行政区划。

中国在这种的情况下,机构繁杂,工作人员众多,不利于对行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管,滋长了官僚主义。

并且,由于我国层次划分过多过杂,导致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效率大大降低,上下级之间信息传递与反馈效率低下,导致信息失实,进而对上下级政府之间决策的落实、执行产生影响。

( 二) 行政区划单位名称较为杂乱行政区划的单位名称,应当具备特定性与高度区分性。

所谓高度区分性,就是指从行政区划单位名称就能知道其历史文化背景与地域特征,进而与其他行政区划区别开来。

而我国现有的行政区划单位名称杂乱,存在一名多义与一义多名的现象。

首先,一名多义主要体现在对市和区的多义,致使行政区划不具有特指性。

例如在我国现行区划中,可以将市分为直辖市、设区的市以及不设区的市,此外还有副省级市以及省辖市。

除此之外,我国一些乡镇地名也带有市字。

以至于让人无法分辨市字在我国究竟属于哪级行政区划。

再者,涉及区字的行政区划单位名称也具有多种含义: 有一般的地级市辖区; 相当于县级的特区; 相当于地级的地区。

可见我国目前所有的层级中,都有以区命名的行政区划,其涵盖范围已复杂到了滥用的地步,国家应出台新的规定对区滥用的现象加以规制。

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调整问题研究

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调整问题研究

我国地方行政区划调整问题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格局的变化,地方行政区划调整问题愈发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地方行政区划调整,是指对我国行政区划进行合理划分和调整,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地域面貌的变化,提高地方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本文将从我国地方行政区划的现状、调整的必要性、影响因素及调整的原则和路径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我国地方行政区划的现状目前,我国地方行政区划呈现出多层次、复杂的特点。

按照行政级别,我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等四级行政区划。

在各级行政区划下,又有市、县、乡、镇等多级行政单元,使得我国地方行政区划体系层级齐全,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矛盾。

地方行政区划划分不够科学合理。

一些地区的行政区划划分不合理,导致一些行政单元面积过大,行政管理难度加大;另一些地区则出现了行政区划划分过细,造成资源和管理的浪费。

这种情况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地方行政管理的效率。

地方行政区划划分存在地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一些地区的行政区划划分导致了不同行政单元的发展水平不均,制约了这些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而且,由于相关政策和规划的不适应,一些地区的行政区划划分也会受到限制,局限了地方政府在经济社会管理和发展规划中的自主权。

地方行政区划划分不符合人口分布和生活习惯的问题。

一些地区的行政区划划分与当地人口分布和生活习惯不相契合,使得一些地方在人口管理、社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着困难和矛盾,制约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发展水平。

我国地方行政区划目前存在着种种问题和矛盾,需要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制度改革。

二、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必要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变化,调整地方行政区划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和需要。

调整地方行政区划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性。

第一,调整地方行政区划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原有的地方行政区划在资源分配、产业布局、城乡关系等方面已难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我国行政区划存的问题和策略分析

我国行政区划存的问题和策略分析

我国行政区划存的问题和策略分析摘要:我国的行政区划历年来广为人们诟病,尤其是有关层级过多行政效率低下更是饱受攻击。

因此,行政区划改革是大势所趋。

本文着重对我国行政区划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对行政区划改革方向进行展望,对改革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行政区划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一、现行行政区划简介1982年宪法第三十条规定,我国行政区划的层级实行三级制。

但实际情况是,十一届三中会会以后,对1982年《宪法》规定的行政区划作了凋整,各省逐步实行省、市、县、乡四级行政建制,同时实行“市管县”体制。

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形成了五级制。

二、行政区划问题1.行政管理层级过多、幅度偏小当前,我国行政区划有虚四级、实四级制、虚五级制、实五级制。

虚四级制是因为我国大部分省或自治区在省、自治区与和县市之间设置了省级政府的派出机构。

实四级制是随市管县体制推行而出现的。

另外,在多数省、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政府设立了自己的派出机关,即街道办事处,这些街道办都可以视为虚五级制的表现。

此外,在西藏、新疆自治区个别地方,还存在实五级制。

由于层级繁多,使各层级地方政府管理幅度偏小。

截至20XX年底,全国27个省与自治区管辖了333个地级行政单位,平均每个省或含自治区管辖个地级行政单位;全国共20XX个县级行政单位仅辖6 个县级单位。

在经济发达地区,如山东枣庄市、湖北随州市只辖1个县级市,还有少数地级市不辖任何县市。

2.政区规模不合理,且差异悬殊总体上,自古以来我国行政区划中省级一直实行的“大而多”的模式。

“大”主要指省区面积大,“多”则指的是行政区划层级多、省区所辖人口较多。

由于各种原因,各省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自然、社会经济、文化民族等差异。

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加上省级行政区划设置过少,导致管辖区域面积过大,人口众多,难以有效管理。

3.区界划分多争议,纠纷迭起,影响团结据统计,67条省界线中只有一条省界经过勘定属法定线,其余66条,大约有40000公里从来全面勘定过,其中大约有93600公里存在争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难题和改革思路
一、我国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难题
虽然我国城市行政区划管理体制已取得了明显进步,不断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现行的行政区划管理体制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些现实难题,尤其是以下这5个“不能适应”的问题。

1.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不能适应新城新区发展的需要
2.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不能适应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的需要
3.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不能适应城市空间管控的需要
4.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不能适应县域自主发展的需要
5.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不能适应立足更大空间尺度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需要
二、我国城市行政区划的改革思路
我国城市行政区划调整迈向新时代的改革应该着眼于解决现实的突出问题,从以下 6 个改革方向精准发力,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地方政府和微观主体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

(一)因势利导启动新城新区的行政区划调整试点
1.建立新城新区的行政区划调整体制。

2.促进行政区与城市功能区有机融合。

(二)因地制宜探索产业园区的行政区划调整
我国绝大多数的产业园区现阶段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腾退纳新亟须园区发展功能调整,不宜继续停留于产业发展功能,而需要建立相应的城市配套功能。

具体而言,主要的思路是:
1.支持面积较大、集中连片的产业园区设立行政新区。

2.探索设立功能型、分散布局的产业发展功能区。

3.撤并衰退的城区老工业区。

(三)从行政区划调整入手,完善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空间治理
1.撤并中心城区,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

2.合理调整郊区和远郊区行政区划,承接城市非核心功能分散疏解。

3.利用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创新方法指导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行政区
划调整。

(四)有保有压,调整撤县(市)设区审批政策
长期以来,我国撤县设区和撤市设区审批政策争议较大,为此,我国民政部门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和社会需求,对现行的审批政策进行调整,以适应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1.稳妥有序推进撤县设区。

2.暂停县级市撤市设区。

(五)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城市
目前,尽管我国已启动了新一轮的“县改市”工作,有相当一批的县积极主动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撤县设市,但并非都有机会获得批准。

因此,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维护国家边境安全等方面统筹考虑,应坚持条件成熟一个、批准一个,分类推进“县改市”和“镇改市”工作。

1.支持产业基础较好的县设为县级市。

2.支持边境地区条件较好的县设为县级市。

3.支持产业较强的乡镇设为县级市。

(六)稳妥开展产业合作区的行政区划调整试点
在新一轮产业转移与区域协同发展中,为了解决共同发展、共同规划、共同管理和利益共享等问题,我国民政部门要积极转变行政区划管理职能,从单纯的行政审批变为制度安排和权利受让,积极探索以产业合作区为主的行政区划调整试点。

1.支持行政毗邻地区建设跨行政区的产业合作区。

2.探索建立飞地型产业合作区行政区划调整机制。

三、启示
在国家区域治理需要和地放政绩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我国行政区划的调整频率越来越多,行政区划改革在适应和促进我国的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

在与政府职能关系的协调上,行政区划改革调整会陷入政府内部职能与体制差异、城市公共权力如何配置
的两大困境之中。

如果城市规划方案不能适应城市行政空间和边界的变动的行政区划调整,则需要及时的重新制定或修订。

在当前形势下,急切需要开展行政区划调整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理顺我国各级城市的行政管理体制,不断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参考资料
[1]叶素云.我国城市行政区划调整的现实难题与改革思路[J].城市,2019(10):53-60.
[2]施瑜.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研究综述[J].中国集体经济,2020,(6):74-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