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的主要问题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史观的主要问题要点: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答:
历史观基本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在历史观领域的具体表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而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才开始。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坚持群众史观还是坚持英雄史观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水岭。
二、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本质上都是唯心史观?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历史理论,无论是宿命论还是唯意志论;无论是主、客观唯心主义还是旧唯物主义;无论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还是空想社会主义,都没有正确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把社会意识当作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而社会存在则实际上被看成了社会意识的派生物。这些旧的历史理论,至多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摸到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看出物质生产发展程度是这种关系的根源;其次,过去的历史理论恰恰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活动,只有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使我们能以自然史的精确性去考察人民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变更。所以说,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本质上都是唯心史观。
唯心史观在社会历史理论中之所以长期处于统治地位,其原因在于:
①社会历史根源:马克思主义之前,社会生产规模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不可能科学地阐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阶级根源:马克思主义之前,剥削阶级长期处于统治地位,为了证明其统治地位的合法性,建立其统治的权威性,刻意宣扬唯心史观,夸大个人及意识的作用。
③认识论的根源:历史上,人们往往看到了一些历史现象,即一些历史大事件总与某个人物有关,便认为历史是由这些伟大人物创造的,没有注意认识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本质上都是唯心史观
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革命。
答:
(一)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
1、唯物史观的创立宣告了唯心主义的彻底破产。
2、唯物史观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3、唯物史观的创立使研究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理论成为科学。
4、唯物史观的创立对无产阶级政党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具有重大的意义。
唯物史观的创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旧哲学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分裂的历史局限性;在唯物和辩证的基础上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是唯物主义第一次成为贯穿始终的科学的哲学理论,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革命。
(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的伟大意义
1、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
2、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
3、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为全面揭示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奠定了基础,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结论提供了理论依据,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革命。
四、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哪些内容?其含义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答: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也叫做社会存在,它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其中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社会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一)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
地理环境——是指特定社会所处的自然条件的总和。
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它是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物质来源。
(2)地理环境的差异,直接影响生产部门的分布、社会分工的发展方向和生产形式的多样化。
(3)地理环境的优劣对社会的发展可起促进、加速或延缓作用,但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4)它以整体方式制约人类发展。
(5)地理环境对社会的作用及影响的大小主要受到社会条件即生产发展水平、社会性质和制度的制约。
2、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前提下,自然资源不断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广泛利用,地理环境已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人化自然”,具有社会性。在社会和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社会。人类一方面要按照内在需要去改造自然地理环境,另一方面又要防止“生态失调”,这是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个国家地区乃至人类在制定计划时,要有计划、合理的利用资源,按照自然规律和人的需要和谐地去改造自然,确定人和自然的恰当关系,以做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
总之,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
人口因素是指一定社会中的人口密度、人口质量(人口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状况、文化素质等等)和人口的增长速度等条件。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是人的社会,历史是人的历史。没有人口的生产,当然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历史。
1、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条件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人口的数量、密度、质量、增长速度及构成状况,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
(3)人口状况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人口的增长率和人口的分布状况等,都从不同的方面对社会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如果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增长大大超过生产增长率。生产满足不了人口消费和就业的需要,就会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从而影响社会的发展。
(4)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因为,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人口发展受社会规律制约;夸大人口的作用是错误的。
2、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地理环境“生态失调”问题相当严重,人口问题也相当严重,资源相对不足,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可持续发展是以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重要条件,使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从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发展,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带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解决。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综合协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三)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存而通过生产劳动向自然界谋取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是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是人类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2、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1)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标志。
(2)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从事其他活动的前提。
(3)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4)一定的生产方式决定一定社会的性质、面貌,基本制度、社会结构或阶级结构,决定着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等观点。
(5)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或社会形态的更替。首先,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其次,随着一种生产方式转变为另一种生产方式,旧的社会形态即被新的社会形态所代替。
五、社会基本结构是怎样的?其主要结构各涉及哪些主要问题?如何把握这些问题?
答:
社会基本结构是指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关系总体的基本构成方式。它包括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和社会意识结构。
(一)社会经济结构
社会经济结构包括三类要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阶级
1、生产力结构:
(1)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或实体性要素):
第一,劳动资料是指人们用以改造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在劳动资料中,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
第二,劳动对象是劳动过程中被加工、改造的一切对象。它主要包括两类:一是没有经过加工的自然物;二是已加工过的物体。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生产资料。它们共同构成了生产力中物的要素。
第三,劳动者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以及知识和智力的人。劳动者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劳动者是生产力构成中最重要的要素,因为它是生产过程的主体,是起主导作用的能动因素。
(2)生产力的非基本要素(非实体性要素或观念形态的生产力或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或渗透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