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1《诺曼底号遇难记》北师大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诺曼底号遇难记》是雨果的一篇小小说,本节课的设计力求把“读课文”变为“学阅读”。改变从头读到尾的低水平重复状态,真正将精力集中到教会学生阅读上来,教给学生阅读小说这一类文体的阅读策略。读小说,就要教学生了解小说的三个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小小说在结构上还有一大特点:“读者的意料之外却是船长的情理之中”,文章中种种的意外构成了小说的情感魅力。环境描写和简短的人物对话是这篇小说一大特点,教师教学这一篇小说就是要在学生看不到的地方加以引导和点拨,为学生打开小说世界的大门,领略小说的无限风光,从而逐渐学会阅读小说,进而爱上小说阅读。

2.人文价值:通过多种形式反复地读,感受哈尔威船长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忠于职守,勇于牺牲的精神以及沉着、坚毅、果敢、干练的英雄品质。

3.语文要素:①继续练习画情节曲线。②练习通过人物的言语行动理解人物思想品质,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③继续练习写批注笔记。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根据课文内容梳理情节曲线。

2.运用“连结”的阅读策略,初步了解这篇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3.初步了解小说中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通过品读人物的语言描写(对话)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通过“连结”的阅读策略,初步了解这篇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小说中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通过品读人物的语言描写(对话)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理清情节曲线图

1.听写词语

同学们,课前,我们先听写两组词语。认真听:

(1)大雾弥漫、阴惨惨的薄雾

(2)舍己救人、镇定自若

师:请同学们自己对照看看,这些词语你都写对了吗?有错误的,请你改一改。(写完后及时检查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

2.概括出环境、人物

看第一组词语,这组词语描写的是——环境(板书:环境)第二组描写的是——人物,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篇小说中最主要的人物是——哈尔威(板书:人物、哈尔威)

3.理清情节曲线

环境和人物是小说的两大要素。我们五年级的同学应该懂得通过预习来梳理故事情节了,现在请一个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说的时候要把关键的情节说清楚。(主人公:关键的时刻:最后20分钟)刚才这个同学借助情节概括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就是这篇故事的——情节(板书:情节)

【设计意图:抓住小说的环境、情节和人物三大要素,引导学生很快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关注写法,做批注

读一篇文章,我们总习惯被情节推着走,但只关注内容未免太可惜了。我们除了知道文章写了什么,更要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课件出示(潜心默读,你一定会都新的体会,新的发现。静静地思考,在你新发现的地方画个星号,写上批注,也可以把你的新发现写在便用签上。)时间是:4分钟

【设计意图:依循小说的文体特点,紧扣人物、环境、情节三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展开教学。针对学生习惯性地只关注文体内容的常态阅读,引导学生围绕“潜心默读,关注文章的写法,你有什么发现?”这个问题展开思考与小组探究学习。这是为了更深入地解读文本,挖掘小说的秘妙之处,提高学生在自读与发现中品味语言的能力,教学也从关注“写什么”转变为关注“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的层面上来。】

三、潜心阅读谈发现。

汇报:谁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发现一:环境描写反复写“雾”

1.找出5个描写雾的句子

请同学们把他找到的句子划起来。连起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2.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写雾?

3.小组汇报:

4.细读重要语段

①“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只见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突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

相机理解“为什么说玛丽号像幽灵,像山峰?”

②“眼看就要撞船......就要死到临头,葬身鱼腹了。”

刚才人们还在睡梦中,而现在灾难已经不可避免了,这样的环境描写不但渲染了当时紧张的气氛,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大海上夜色正浓,大雾弥漫。”

故事就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中上演了。

③“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这是故事的结局,透过这阴惨惨的薄雾,相信你能感觉到当时人们的心情吗?

探究一:大作家雨果为什么不写人们的劝说,而是让他们静默地、一声不响看着“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呢?

本环节总结:(出示金钥匙)同学们,文章中反复写到了雾,既渲染了故事发生的情境,又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同时还烘托出当时人物的心情。小说的环境描写有这么多的作用,所以我们以后读小说的时候要把这把金钥匙放在心中。

过渡语:除了发现环境描写的部分,在其他写法上,你还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依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发现与阅读难点引导聚焦描写雾的语句,提出“为什么要反复写雾?”这个问题,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学会在跨段阅读中寻找依据,顺势指导朗读。学生自然而然地关注到文章的细节描写,发现“雾愈来愈浓为撞船埋下伏笔”,发现“玛丽号的飞驶、行驶速度非常快,负重特别大,所以给诺曼底号造成的灾难也特别大”,发现“哈尔威船长的小心翼翼仍然不可避免撞船,所以情况才会如此的危急”……学生通过跨段阅读发现,小说的三要素并不是独立的,而是有着密切相互的联系的。我们不追求五个描写雾的句子全部教,只求把一个点教到位,让学生学会在寻找阅读依据中习得跨段阅读的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人物对话部分

1.找出对话特点

(1)这段对话很简短(2)独句分段(3)没有提示语。

探究二:如果用还原比较的方法把这段话改成这样,你认为好不好?请你认真地看,静静地思考。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被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