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大全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大全

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

必须面对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

随着科学的发展,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

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

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

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

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

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绪论文学理论:广义来说,文学理论又称文学学,通常是关于文学的学问。

由于:“文学学”一词出现了两个“学”重叠,不大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所以,习惯上称为“文艺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语世界“文学理论”在中国文学界得到广泛传播,取代了“文艺学”而流行而来。

文学理论是从文学活动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从有文学活动开始就有说明这些活动的言论。

而且随着文学活动的深入发展,这些言论也变得愈加系统,形成文学理论。

第一章唯物史观:P社会结构:P意识形态:P艺术掌握:P20艺术生产:P22 人对世界的审美活动,意识形态生产。

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受的基础上,以审美情感去体验、发现和反映世界的美,并创造出美的精神世界,让人不仅从中受到美的陶冶、而且认识世界、弘扬人的价值,在各种精神生产中,艺术生产是一种最富于创造个性的“真正自由的劳动”。

马克思主义人论:P24美的规律:P28 美的规律反映的是客观存在的美的事物的内在关系,具有客观性。

美的规律的表现形式又是变化的、相对的,因时间、空间和事物性质以及创作主体、评价主体的不同而变现为不同的形式。

正确认识和把握美的规律,是成功进行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基本要求。

现实主义创作原则:P29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原则,既是唯物史观和“美的规律”思想的体现,又是对他们所处时代的文学实践经验的总结。

马克思恩格斯所强调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美的规律的思想在叙事文学创作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它要求作家真实描写现实的社会关系,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美学的、历史的批判标准:P30文学价值观:P第二章文学的“源”和“流”:P“二为”方向:P“双百方针”:P第三章文学:P 是现实在话语含蕴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P审美属性:P语言艺术:P第四章文学价值:P102 文学价值既是作家创造的,又需要读者阅读接受才能实现。

文学价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不是一成不变的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其研究对象,具体地说,它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对象。

2.文学: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这是文学的一班文化含义。

3.文学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这是文学的审美含义。

4.话语诗特定社会预警中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集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华人之间在特定社会环境中通过文本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华人,文本,沟通,语境等。

5.艺术构思: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穿做冬季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想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6.艺术真实:它是作家在假定性情景中,以主观性感知和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诗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

无意,这是一种特殊的真实,诗主题把自己的‘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而创造出来的审美化真实。

它既不想生活真是那样与生活本身诗同一的,也不想科学真是那样能够验证和还原。

7.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诗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美丽的性格。

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8.意境:诗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出来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想空间。

它同文学典型一样,夜市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9.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语言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10.文学消费:诗近代出现的指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印刷出版等传播媒介得到广泛应用的条件下,在文学称为一种特别的商品以来,人们对他的消费阅读和欣赏。

11.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主题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集成的思维之象与观念结构。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1、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也叫文学学。

文艺学是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又受到文艺实践的检验和修正,并给以文学实践以指导。

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2、文学史:指以文学产生、发展、演变的状况以及文学发展的经验与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其基本任务是或揭示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状况、审美文化、政治文化、哲学文化、和宗教文化等对文学发展、演变的作用和影响,或揭示各个历史时期文学发展的继承与革新的关系,或通过对具体文学现象的研究,特别是“确立每一部作品在文学传统中的地位。

”3、文学理论:指对文学作整体和系统的研究,即关于对文学原理、文学范畴与判断标准进行研究的一门人文学科,它以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为依据,但又高于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具体而言,它的研究对象为完整的文学活动,包括作品、艺术家、作者和欣赏者四个基本要素。

其基础内容为文学创作论、文学文本——作品论、文学接受论、文学观念论和文学发生发展论。

4、再现说:文学观的一种。

它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主张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模仿和再现。

它强调社会生活对文学的本源地位,强调文学对生活的依赖关系,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同时在一定意义上忽视了文学艺术与创作主体的关系,忽视了作家在创作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个性)5、实用说:一种出现很早、影响久远的文学观。

“实用说”的文学观从功能角度来界定文学,强调文学是一种教化的手段,如中国古代的“兴观群怨”说、“文以载道”说、西方贺拉斯的“寓教于乐”说等都把文学的道德教化功能摆在首位,它同时也注意到了文学的审美特点。

6、文以载道:关于文学社会作用的一种观点。

由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经宋代理学家的解释得到完善。

它的意思是说“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到达目的地。

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工具,它注重文学的教化功能。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1、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也叫“文学学”。

它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

2、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名称。

文学作为一种活动,他包括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

3、文学理论:研究文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范畴、文学研究的方法的一门学科。

4、文学批评:是文学接受活动中的一种能动的意识形态评价行为,即站在一定的立场、根据一定的文学理论思想以文学作品为主要对象并兼并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5、文学史:以历时方法,记载文学活动的过程,并对重要的现象作必要的阐释的一门学科。

6、移情:移情是德国心理学家、美学家立普斯提出的一种美学概念,认为主体在接触对象时,把自己的生命、情感移注到外在对象上去,是原本无生命的东西有了生命,本无感情的东西有了人的感情、思想、感觉和意志,非人的东西因而人情化、人格化;在移情中,人的“自我”得到自由伸张的机会,进入“非自我”的外在对象中去活动,这样,人的“自我”就由有限到无限,由禁锢到自我解脱,获得充分自由,于是美感就产生了。

7、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是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的,他认为,文学活动应有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他们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活动系统。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它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原著中所阐述的文艺学思想的核心,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革命领袖思想中所包涵的文学理论为主体,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所论述的理论为补充的文学理论体系。

2、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是人的活动的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种途径,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促成人的全面的发展。

3、本质力量对象化:人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文学理论32条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32条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32条名词解释1.文如其人——扬雄——言如心声,书如心画文如其人的“文”,不是指“所言之物”,而是指的作品中的格调,格调是作者性格“本相”的自然流露,并非有意为之,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其人的创作个性和风度.2.隐含读者——伊瑟尔——创作动机、选材、文本内涵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隐含读者不是实际读者,而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预期设计和希望的读者,即隐含的接受者3.期待视野——姚斯——文体、形象、意蕴他认为读者在阅读任何一部文学作品的时,绝不是脑子一片空白地去阅读,而是带着他原有的文学经验与生活经验来欣赏文艺作品,这就形成了每个读者在进行审美阅读时的前期结构和心理图式,也就是什么经验的“期待视野”。

4.司空图——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第一个象、景是可以“置于眉睫之前”“目击可图”的现实景象、图画景象,第二个象,景是处于前者之外的“诗家之景”。

5.文学风格流派文学风格是成熟的作家独特的艺术创作力的标志。

文学流派是文学风格的随性者,它是随着相似风格的作家群出现而出现的,没有风格就没有流派。

文学流派的产生是文学创作活动繁荣的标志。

6.理解与误解读者的前理解、先入为主的思想与作者的创作动机、作品的意蕴等构成对话关系,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存在不同于偏差。

7.召唤结构——伊瑟尔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发生,它是作品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不是隐藏在作品之中等待阐述学去发现的“神秘之物”。

8.填空是指在文学的诸层次结构中,语言现象中的语言—声音关系是固定的,词、句、段各级语言单位的意义及组合也是不变的,而表现的客体层和图式化方面层等,则带有虚构的纯粹意向性特征,本身是迷糊的、难以明晰界说的。

因此需要读者对未尽内容的想象补充,即填空。

9.对话是指文本是一个吁请、呼唤,它渴望被理解,而读者则积极地应答,理解文本所提出的问题,这就构成了“对话”。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
4.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应当是来自性格的一种生命的魅力.首先,在于典型人物的生命所呈现的斑斓色彩,及性格侧面的丰富多彩.其次,典型性格的艺术魅力更来自它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所谓灵魂的深度,应是作家艺术家的慧眼所在,使他们超越群侪的标志,更是文学典型的必备品格,他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1)看他何种程度上表达了人类解放自身的要求和改变现存秩序的愿望.(2)要看灵魂所显现的历史真实的程度.(3)要看性格和灵魂是否合乎想象
6.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1)文字言语层 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
(2)文学形象层 是读者在阅读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3)文学意蕴层 之文本所蕴含的思想 情感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
7.文学典型:
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8. Leabharlann 论述题: 1.怎样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在文学创造中“真、 善、美”与“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是什么关系?
答:文学作为认识活动,以内在尺度创造艺术真实,要点是求“真”,体现为“历史理性”。作为审美活动,文学创作情感的评价对象,核心是尚“善”,体现为“人文关怀”。最终,文学创造还要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形式创造,为情感评价所把握的艺术真实“造形”,使之成为艺术文本,境界是呈“美”,体现为“文学升华”。质而言之,真、善、美及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4.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文学作品的体裁:
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由文学作品话语系统的不同结构形式所决定,文学作品形成诗、小说、剧本、散文和报告文学等基本体裁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艺术本质、规律和价值的理论体系。

它囊括了诸多重要的概念和名词,这些名词对于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对一些常见的文学理论名词进行解释。

1. 传统现实主义(Traditional Realism):传统现实主义是一种文学流派和艺术风格,它致力于真实、客观地再现日常生活。

传统现实主义笔下的人物形象常常是普通人,作品内容通常涉及社会问题,注重社会生活的真实细节。

2. 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意识流是一种通过文字再现人类思维过程和意识流动的文学技巧。

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思想、感受和记忆,作者可以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将读者带入人物的意识世界。

3.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延续,强调对话性、多元性和相对性。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常常以碎片化、拼贴化的形式呈现,打破了传统的叙事结构,追求对真理的怀疑和对现实的反思。

4.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结构主义是一种关注文本结构和语言结构的文学理论方法。

结构主义认为文本中的意义是通过结构和符号系统来构建的,强调在文本中寻找潜在的隐喻和规律。

5. 敘事者(Narrator):敘事者是文学作品中负责讲述故事的人或人物。

敘事者可以是第一人称敘事者,以自己的视角来讲述故事,也可以是第三人称敘事者,通过旁观者的角度来讲述故事。

6. 拟人化(Personification):拟人化是一种修辞手法,将非人物化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

通过拟人化,作家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或非生物的物体具备生命力,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7. 象征主义(Symbolism):象征主义是一种将事物转化为象征或符号来表示深层含义的文学运动。

在象征主义作品中,一些具体的形象或物体可以代表更深层的意义或情感。

8. 批评学(Criticism):批评学是研究文学作品的理论和方法。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文学理论名词解释1.意象:就是表意之象、表情之象,它是融合情感意蕴与直观形象的“合金”。

2.灵感:所谓灵感,就是在人的思维活动中突如其来而又稍纵即逝的顿悟状态。

3.艺术传达:作家在构思活动和灵感爆发的基础上,通过语言文字的媒介将头脑中的作品的雏形明确起来、固定下来,将意象转化为物象,这就是艺术传达。

4.形象思维:就是不脱离形象的思维,它也要对社会生活加以概括,但它并不抛弃事物的感性现象,并不粉碎事物的具体性和个别性,而是与具体形象同起伏、共始终,最终创作出从个别中见一般、从现象中显本质的艺术形象。

5.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就是从事物大量的感性现象出发,通过分析、归纳和综合,扬弃其中的具体性和个别性,而得出一般性的概念,再通过判断、推理、演绎,概括出其中的内在本质和普遍规律,最后得出科学性的结论。

6.想象:想象就是人脑对于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进而创造新表象的过程。

7.联想:联想就是不同的表象根据某种内在联系由此及彼的联结。

根据这种内在联系的不同情况,联想又分成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等等。

8.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大脑中再创出相应的心形象的过程。

9.创造想象:所谓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作出新形象的过程。

10.文学风格:从本质上说,是主观与客观、内容与形式相互交融的有机融合体,它是作家在主观方面的个人独特性在创造过程及其物化的成果--作品中的体现,它不但在作品的形式上,而且也在作品的内容上表象出来。

11.“风格即人”:是18世纪法国学者布封在《论风格》的演说中提出来的命题,即风格必须一人为本,以人的主观精神修养为根底,包括人的道德、品格、情感等。

是作家个性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是作家的创造个性与具体话语情景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

12.文学流派:就是一批在思想倾向、美学观念、文学主张等方面相互趋同或接近的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文学派别,他们在实际创作中往往表现出艺术特色和风格追求的一致性。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复习要点名词解释:(2010)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发展过程,相关知识,文学的基本规律,文学活动中的个案的学科。

文学活动:由文学的创作活动、文学接受活动组成的一个循环运动,它包括世界、作品、作家和读者四个要素。

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活动的总称。

文学理论:研究文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范畴、文学研究方法的一门学科。

文学批评: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对作家、作品、读者、文学思潮做理性分析的一门学科。

文学史:以历时的方法,记载文学活动的过程,并对重要的现象作必要的阐述的一门学科。

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是人的活动的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种途径,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促进人的全面的发展。

文学反映论:文学来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

文学本体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

作为本体的作品并不是指传统理论中的内容或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仅仅是指作品形式。

陌生化:改变语言的习惯用法,使之变得时曾相识而同时又感陌生,因而增大感知语言的难度,延长感知的时间,也就是语言具有阻拒性,也就产生了特殊的意味。

劳动说:认为劳动是文学发生的起点。

首先,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其次,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

再次,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

最后,劳动制约了早期的文学形式。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不平衡:一指艺术内部的不平衡,不同的艺术类型,艺术的不同形式之间的不平衡。

二指艺术生产的水平与物质生成的水平并不总是成正比例。

文学的含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艺术形态。

文学包括文化含义、审美含义和通行含义。

文学的文化含义:在中外文学史上,文学最初并不是指今天所谓的“语言艺术”或“美的艺术”。

文学的审美含义:文学是一种审美形态,是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作品。

文学的通行含义:文学是一门艺术,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体。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大全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大全

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因素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别的精神活动。

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责备:以文学理论所说明的基来源理看法、范围和方法为指导,特意地去详细剖析和议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绘文学演变过程,商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责备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办的。

中国特点:一定以中国独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养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一定汲取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追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联合点。

今世性:一定在研究中国今世文学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归纳今世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今世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

一定面对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

跟着科学的发展,世纪出现了很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说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计、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实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

文学活动的“四个因素” :作者、世界、作品、读者文学活动的对话性构造:指文学活动不一样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环绕作品这此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成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

此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含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伏他者。

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一直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

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独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实质属性。

文学本体论:英美新责备重申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看法,代表人物是兰塞姆,以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作品的原理、规律以及文学创作与批评的方法和途径的一门学科。

它涉及的范畴十分广泛,包括文学的定义、文学风格、文学流派、文学结构、文学形态、文学批评等多个方面。

下面是对几个常见的文学理论名词的解释。

1. 传统批评(Traditional Criticism)传统批评主要关注于文学作品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强调对具体作品的分析和解读。

它注重对文学作品的内在价值进行评判,并提供给读者理解和解释的指导,旨在探索作品的内在意义和其与作者和时代的关系。

2.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是通过其内部结构和语言系统来构建的。

它强调文本自身的结构和形式,并通过分析文本的符号和符号体系,揭示作品中深层的结构和意义。

结构主义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影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象征、隐喻和语言游戏。

3. 释义学(Hermeneutics)释义学是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强调理解和解释文学作品中的意义。

它关注作者意图和读者反应之间的关系,认为作品的意义取决于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解释。

释义学关注文学作品的背后的含义和价值观,通过解读作品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来揭示作品的意义。

4.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学和思想的潮流,出现在20世纪中后期。

后现代主义拒绝传统的理性和宏大叙事,强调语言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

它以游戏、幽默、讽刺和互文性为特征,打破了传统文学的结构和形式,挑战了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固有观念和预期。

5. 叙述学(Narratology)叙述学是研究叙述结构和技巧的文学理论。

它关注文学作品中的叙述方式和叙述结构,分析故事的元素和故事的组织方式。

叙述学探讨故事的时间、空间、角色和情节,并研究叙述者在故事中的角色和影响。

以上只是对几个常见的文学理论名词进行了简要的解释。

文学理论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领域,涵盖了众多的理论流派和研究方向。

文学理论教程 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教程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三个分支之一,它与其他分支有极其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一般性的普遍的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着其他分支的研究,但它本身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2.文学:广义的文化涵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狭义的审美涵义:文学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通行涵义: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

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题材。

3.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4.艺术发现:是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5.艺术构想: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利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6.艺术真实:它是作家在假定情境中,一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7.艺术概括:作家根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的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和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个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8.直觉与灵感: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做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是作家凭借过去的知识积累,过去的经验,已有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并与目前所专注的思想取向,情绪趋向等相结合,对某种事物做出突破性顿悟。

灵感大体上是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分析材料,艰苦的思索,以至达到寤食俱忘的程度后突然在无意之间获得一种可能性的结果9.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既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体现在客观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的展示10.审美理想:也称说呢没的理想,是指审美主体在长期社会实践和审美活动中形成的,由个人审美经验和人格境界所决定的,融合了特定历史文化传统的关于美的理想、观念或范型。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

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1.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文本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的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术独特性。

2.情节情节是指在特定环境中由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的发展变化所构成的一个事件的进程。

3.艺术构思艺术构思是指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已然激起的创作冲动的驱使下,在选定创作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最终形成完整的艺术世界的心理过程。

4.召唤结构召唤结构是由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德国美学家伊瑟尔所提出的一个范畴,它是指由文学文本中所具有的“空白点”和“未定点”而形成的文本的潜在结构和图式化框架。

8、狭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专指文学理论,它是研究文学活动的性质、特征、构成、创造、接受及其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9、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以一定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对以文学文本为中心的文学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活动。

10、题材题材是作家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提取出来的、作为艺术创作的直接依据的感性材料,它包括储存在作家头脑中的表象材料和情绪材料。

11、主题文学文本中为作家所执意所表现的贯穿全篇、统帅全局的基本思想,就是文学文本的主题,又称主题思想。

13、何谓文学文本的结构?文学文本的结构是指整个文学文本的组织架构,它具有布置全局的作用。

14、何谓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指作家借助语言来塑造形象、表达思想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艺术途径和手段的总和。

15、何谓叙述?叙述是作家对人物、事件和场景进行概括地交代和说明的一种表达方式,叙事类文学发展的早期多用这种表现手法。

16、何谓对话?对话是通过人物之间交谈方式来进行的一种艺术手法,它需要对话的双方共同维持才能进行下去。

17、何谓独白?独白是人物单独的语言,是个人内心活动的表白,它不像对话那样需要双方的共同维持才能进行下去。

18、何谓体裁?体裁是指构成文学文本的内容的具体文学样式。

文学理论教程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教程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教程名词解释文学理论教程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解释:1. 文学理论:研究文学的原理、原则、方法以及其与人类社会、心理、艺术等方面的关系的学科。

文学理论家以不同的角度和方法解读文学作品。

2. 传统批评:也称为经典批评,指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理解的传统方法。

主要关注作品的形式、结构、主题等方面。

3. 结构主义:一种文学理论流派,强调文本的结构和内在的体系。

关注作品的符号、符号系统和符号间的关系,强调文本自身的独立性。

4. 语言学派批评: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

通过对语言的运用和修辞手法的研究,揭示作品的意义和效果。

5. 后殖民主义:一种文学理论流派,关注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对文学及其创作与阐释的影响。

特别关注殖民地作家的身份认同、文化冲突等问题。

6. 后现代主义:一种文学理论流派,强调复杂性、多样性、不确定性等特征。

主张对现实的批判和颠覆,对传统观念和形式的拒绝和超越。

7. 重读历史主义:一种文学理论流派,强调对历史、社会、经济背景的重视。

认为文学作品不能脱离时代和社会环境进行分析和理解。

8. 敘事理論:关注故事的传达方式、叙事结构、叙事语言等问题的理论体系。

研究如何通过叙述来构建故事的意义和情感。

9. 形态学:一种文学理论方法,比较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结构,分析作品中的符号和意象,揭示其所表达的意义和价值。

10. 历史文化主义:强调文学作品与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联系。

通过研究文化和时代的差异和变化,揭示作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

以上是对一些常见文学理论名词的简要解释,这些名词代表了不同的文学理论流派和方法,用于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隐含读者隐含读者(implied reader),指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

2、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

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本文的既成心理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3、伦理批评伦理道德批评是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其由之而形成的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以善、恶为基本范畴来决定对批评对象的取舍。

这种批评着重于对文学作品的道德意识性质和品位的评价,实现作品的伦理价值及道德教化作用。

伦理道德批评具有历史的久远性,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都是兴起最早而又影响深远的一种批评形态。

伦理道德批评之所以兴起较早,与人们早期的美学观念和道德观念有关,更与古代社会生活中森严的等级制度而形成的伦理关系有关。

传统: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柏拉图:“作品须对我们有益;须只模仿好人的言语,并且遵守我们原来替保卫者们设计教育时所定的规范。

”近代:文艺复兴的人道主义、宋明理学现代:欧文•白璧德和保尔•摩尔《伦理学原理》4、共鸣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指的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5、行动元与角色行动元的意识说人物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行动的行动要素。

角色的意思是指具有的形象和性格特征的人物。

行动元是情节的动因,决定人物“做什么”,如《西厢记》为代表的才子佳人小说中都是有追求者、被追求者、促进者、反对者、竞争与破坏者这几种类型的行动元。

角色是形象的基础,表现出人物“怎样做”。

人格特征构成的人物自身的同一性和独立性我们称之为“角色”。

6、意境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

它是我国诗学、画论、书论的中心范畴,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再现性、逼真性)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表现性、虚幻性)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暗示性、朦胧性)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典型环境:不过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

意境: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空间。

审美象征意象: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制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零聚焦:指无固定视角的全知叙述,它的特点是叙述者,它的特点是叙述者说出来的比任何一个人物知道的很多。

内聚焦:叙述者只叙述某个人知道的情况,即从某个人的单一角度讲述故事。

外聚焦:叙述者知道的比人物所知道的要少。

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习惯性行为方式,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基整体中通过言语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隐含的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

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指的是:在阅读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文学理论基础【再现论】再现论是从世界的视点来认识文学的本质而形成的一种文学本质观,它注重从文学作品再现世界的逼真性来确定文学的本质及其价值标准。

再现论在中西方文论都有体现,如老子“妙契自然”,西方的模仿说、镜子说、反映说等。

再现论说明了文学的内容来源,强调文学与外界事物与自然的相似性与真实性,对文学的本质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但再现论忽视了文学的主体性、创造性的本质,也忽视了文学的存在形式的本质探讨。

再现论过分强调文学的思想材料,对文学的审美本质,诸如想象,情感等有所忽视。

【表现论】2011表现论是从作品与作者的关系来认识文学本质而形成的一种文学本质观,它把文学的本质视为主体的内在性的一种表现。

表现论把文学创作归结为作家心灵情感的表现,认为作家内在的思想感情是文学作品的表现对象。

表现论是从主体维度来思考文学的本质。

表现论在中国传统文论中主要有言志说和缘情说,在西方主要有情感说、直觉表现说、性欲升华说等。

表现论把握住了文艺的主体性、自由性、创造性、虚构性、情感性特征,认识文学的个体性。

但表现论忽视了文学与外在世界的关系,也忽视了文学的物质性的语言的审美特性。

再现论把表现束缚在个人狭隘的主观空间,很容易成为一种狭隘的情感的宣泄。

【浪漫主义】2008 浪漫主义是指依照文艺家的理想和愿望去表现生活,通过充满个性的强烈情感和大胆的想象,塑造神奇超凡的艺术形象的创作原则。

浪漫主义强调理想世界的主观表现。

按照作家所希望的、应有的生活模式来表现生活,是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

浪漫主义比较注重神奇形象的超常创造。

在激情的推动下,超越生活常规,按理想化的方式来塑造形象,常常运用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离奇的情节和象征、隐喻、变形等手法,描写奇人、奇事、奇境。

同时浪漫主义还追求情思意绪的个性张扬。

侧重于对自身内心世界的挖掘和主观情感的抒发。

【文学形象】2004 2011 2012复试文学形象是古典文学理论中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文学形象塑造得成功与否,是衡量优秀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志。

文学形象在文学作品中表现为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着作家审美理想的,能唤起人的美感的人生图画。

文学形象中包含了深刻的社会生活的本质与内涵,能够表达丰富的内在意蕴,同时文学形象的运用也是文学不同于哲学、宗教、科学之处。

【文学意象】2004 2006 2009 文学意象是作家家艺术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段和规律作为媒介,经过人的想象、创造加工而虚构出来的形象。

艺术意象是艺术家审美理想和审美意蕴追求的体现,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文学典型】2008 2012 2010复试典型是西方文学理论对于文学形象认识的深入,是作家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高度概括力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

典型主要出现在叙事类作品中,是由一连串意象组成的形象体系,它既具有深刻和广阔的社会生活内涵,能够深刻地揭示和反映社会现实乃至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

同时也具有高度个体性。

典型是现实型叙事文学的艺术至境追求。

【典型环境】2012复试典型环境是指在小说等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环绕在典型人物周围并促使其行动典型化了的环境。

典型环境是作家以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深刻地概括出来的现实生活中某些影响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并使人物必然如此行动的,各种社会关系和自然条件的总和。

典型环境既能体现出作品中人物活动的具体、独特的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又能体现出人物生活的历史时期的时代风貌与特征,以及社会发展趋势等。

【意境】2009复试意境是中国古典文论的独特范畴,它是由一系列意象组成的。

意境是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环境交融而形成的意蕴或形象,其特点是描述如画,意蕴丰富,它能够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有着超越具体形象的更广的艺术空间。

意境并不追求可感可视的感官认识效果,而是追求一种超越具体情景、事物、身心感知的,对宇宙人生更深广的体悟,更多地出现在抒情性作品中。

意境有三个特征,即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超以象外。

意境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源出于《庄子》,唐代意境论开始全面形成,王国维总其成,意境的提出对中国古代的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文学结构】2012文学结构是文学作品中语言单位通过一系列的组合所构成的系统。

文学结构是文艺作品的内部构造和组织形式,它不仅涉及到词汇间的搭配、句子间的搭配,还涉及到作品中各种叙述成分间的搭配关系。

文学结构使作品构成有机统一的艺术整体。

它的不同的固定组合模式,就构成了文学上的不同体裁。

在现代西方文学理论,尤其是结构主义看来,文学的叙事中掩藏着更深层的结构,这个结构来自于人类深层的心理结构和社会结构。

【文学体裁】2010 文学体裁是文学作品在谋局布篇的结构、语言形式等方面形成的较相似的“类”,依照不同的类似程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如从义理方面来说,西方在传统中有叙事类、抒情类和戏剧类的三分法;从形式层面来看,有我们通常所说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文学体裁的分类方法在使用时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互有交叉,如抒情诗歌、叙事诗,议论散文、叙事散文等。

【创作主体】所谓“创作主体”,是指在创作活动中处于主动和主导地位的具有审美创造能力的人,即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艺术家。

创作主体具有与一般社会主体相同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意识性、实践性和社会性。

同时,创作主体还具有自身的审美能力,包括审美需要,审美态度和审美情感。

【文学风格】 2004 2009复试 2011复试文学风格是对文学“类型特征”的研究。

“风格”在英文中有两个词语,一是style,指作家本人独特的表述方式;二是gendre,指不同的文类特征。

基于作家的风格研究着重关注作家个人特定的叙事方式和叙事习惯,突出创作风格与人的修养、气质和经历等个性特质的联系。

基于文本的风格研究着重关注不同文类语言、修辞的风格差异。

文学风格是文学活动中出现的一种具有象征性的文学现象。

【文学接受】2010所谓“文学接受”,是指对一切文学作品的接纳,也即阅读活动。

它包括审美的阅读,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学欣赏,也包括非审美的阅读活动。

文学接受作为一种以文学本文为对象、以读者为主体、力求把握本文深层意蕴的积极能动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是读者在特定审美经验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各种价值、属性和信息的主动的选择、接纳、消化或扬弃。

文学批评作为一种指导广大读者如何去接受文学作品的活动,必须以批评主体自身的阅读欣赏为基础和前提,因而应纳入文学接受的范畴,被看成是一种侧重于理性分析和把握的、具指导性意义的阅读层次。

文学接受作为文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作品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的实现,对于激励作家的创作,对于推动文学发展有重要意义。

【文学消费】2011文学消费是相对于文学生产、文学产品而言的,它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一项活动。

文学消费一方面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给人带来精神享受;另一方面,为获得这种享受,消费者又必须会出相应的货币,因而文学消费兼具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二重性。

文学消费作为消费时代、消费文化不可或缺的内容事实上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对文学观念、文学的内容与形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读者反应批评】2005 “读者反映批评”得名于1980年简·汤普金斯编辑的《读者反应批评》一书。

“读者反应运动”是与接受美学同时,在英美批评界出现的反对以作者为中心或以文本、作品为中心,主张以读者为中心思潮。

读者反映批评把读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要求在进行文学批评和研究时要设法了解作品的接受过程,掌握读者的心理趣味、修养等,并历史地考察和比较读者水平的变迁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差异。

“读者反应批评”代表人物有斯坦利·费什、乔治·普莱、希利斯·米勒、N·霍兰德、戴维·布莱奇等人。

在二十世纪后半叶,它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国际性影响,与接受美学相互交映,共同将读者中心论的文学理念牢牢确立,并将这种文论和批评推向了高潮。

【日常生活审美化】2010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具有后现代特质的命题,这一命题是英国学者迈克·费瑟斯通最早提出来的。

他在《日常生活审美化》指出日常生活审美化正在消弭艺术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在把“生活转换成艺术”的同时也把“艺术转换成生活”。

日常生活审美应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艺术和审美进入日常生活,被日常生活化。

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特别是大工业批量生产中的产品以及环境被审美化。

当代“审美泛化”已成为“后现代”的美学特质,而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审美泛化”包涵着的双重的逆向运动的过程的一方面。

【文学阐释】文学阐释是在文学欣赏的基础上对文学作品及相关的文学活动的批评与分析。

它既有对审美经验的分析,又有理性的认识和提升。

在文学研究中,文学阐释是不可缺少的,它既能够发掘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又能够引导文学创作和读者欣赏,同时文学作品通过阐释不断释放其人文价值,从而促进社会文化的进步。

【社会历史批评】社会历史批评主要强调社会生活与历史对文学批评的决定作用。

它主张,在考察文学作品时,应从作品产生的社会、地理、时代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入手,把作品放回到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中,把作家的经历与作品联系起来,从而更准确地理解、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

【文本批评】2006 2010复试2011 文本批评是在文学理论和批评研究的“语言学转向”背景下产生的。

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语言不再是承载信息的器皿,而是意义发生之地和存在敞现之所。

哲学和思想的转向影响到了文学理论和批评领域。

文本批评试图抛弃十九世纪那种强调文学的“社会-历史”维度的实证研究,以及推崇作者的传记式、印象式批评,极力将凝视的目光倾注到语言文本之上,主张回归文本、注重形式和结构、强调批评的科学性。

文本批评的旗帜下汇聚了众多流派,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批评等都侧重文学的文本批评。

【心理批评】心理批评是借助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阐释文学活动,这是从外在世界的研究转向内心世界的分析。

随着20世纪心理学的蓬勃发展,出现了各种心理学理论。

这些理论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研究文学现象,从而形成了对文学活动进行心理批评的模式,同时,这种模式不断延展到文学批评和理论的内部,深刻影响到文学批评。

文学研究者有意识地借鉴心理学理论进行文学阐释,心理批评就成了文学阐释的重要方法之一。

【身份批评】2009复身份批评是伴随着主体性意识而形成的一种批评方式。

二十世纪,现代个人主体和民族主体在现代性与全球化浪潮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种危机在文学艺术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流露了出来。

一些文学理论家与批评家开始对与文学艺术作品相关的“身份”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由此形成了身份批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