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的设计与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校园网网络构建方案设计和实现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校园网网络构建方案设计和实现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校园网网络构建方案设计和实现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校园网网络构建方案设计”的课程设计。

我们的目标是为一个虚构的大学设计并实现一个全面的校园网络方案,包括网络架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以及安全措施。

二、网络架构设计我们将采用分层的网络架构,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核心层负责高速数据传输,连接各个汇聚层设备;汇聚层负责将接入层的数据汇总并传输至核心层;接入层负责连接用户设备,为用户提供网络接入。

具体来说,核心层将由两台高性能交换机组成,负责高速数据传输。

它们之间通过冗余线路进行连接,保证网络的高可用性。

汇聚层将由多台交换机和路由器组成,连接核心层和接入层。

每个汇聚层设备将负责一定区域内的数据汇总和路由。

接入层将由多台接入交换机和无线接入点组成,为用户设备提供网络接入。

三、硬件设备选择在核心层,我们将选择具有高性能和高速端口的光纤交换机,如Cisco 4000系列。

在汇聚层,我们将选择具有多层交换和路由功能的交换机,如Cisco 3000系列。

在接入层,我们将选择具有基本交换和无线接入功能的交换机和无线接入点,如Cisco 2000系列和Cisco AP 系列。

四、软件系统设计我们将采用思科的的网络操作系统,如Cisco IOS,来进行网络管理和配置。

系统将采用DHCP协议为用户分配IP地址,采用VLAN技术隔离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传输,采用NAT技术实现公网和私网之间的转换。

此外,我们还将配置基本的网络安全策略,如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以保护网络免受攻击。

五、网络安全设计为了保障网络安全,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部署防火墙以过滤非法访问和恶意攻击。

2、使用入侵检测系统(IDS)实时监控网络流量,发现异常行为及时报警。

3、实施访问控制策略,限制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权限。

校园网的设计构建实训报告

校园网的设计构建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校园网已成为现代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自身对校园网设计构建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校园网的设计原则、网络架构、设备选型、配置与调试等知识,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训环境1. 实训地点:XX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室2. 实训设备: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PC机、网络测试仪等3. 实训软件:Windows Server 2012、Cisco Packet Tracer、Windows 10等三、实训原理1. 校园网设计原则:安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经济性2. 校园网网络架构:通常采用层次化设计,包括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3. 设备选型:根据校园规模、用户需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4. 配置与调试:对网络设备进行参数配置,确保网络正常运行四、实训过程1. 校园网需求分析(1)校园规模:XX大学,师生人数约10000人(2)网络需求:满足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需求(3)网络性能:高速、稳定、安全2. 校园网设计(1)网络架构:采用三层网络架构,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2)核心层:选用高速路由器,实现高速数据转发(3)汇聚层:选用高性能交换机,实现数据汇聚和广播域划分(4)接入层:选用千兆交换机,实现用户接入3. 设备选型(1)核心层:Cisco 3750系列交换机(2)汇聚层:Cisco 3560系列交换机(3)接入层:Cisco 2960系列交换机(4)服务器:Dell PowerEdge系列服务器(5)PC机:联想ThinkPad系列笔记本电脑4. 配置与调试(1)核心层交换机配置:实现VLAN划分、路由协议配置、OSPF路由协议配置等(2)汇聚层交换机配置:实现VLAN划分、端口镜像、端口聚合等(3)接入层交换机配置:实现VLAN划分、端口安全、端口速率限制等(4)服务器配置:安装Windows Server 2012操作系统,配置DNS、DHCP等服务(5)网络测试:使用网络测试仪对网络进行测试,确保网络性能满足需求五、实训结果1. 校园网设计符合设计原则,能够满足校园网络需求2. 网络设备选型合理,性能稳定可靠3. 网络配置正确,网络运行稳定4. 网络测试结果表明,网络性能满足需求六、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实训,掌握了校园网设计构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3. 认识到网络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应对各种网络问题4.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与同学共同完成实训任务本次实训使我对校园网设计构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校园网网络规划与设计

大学校园网网络规划与设计

目录第一章校园网概述 .......................................................1.1 项目背景及现状.................................1.2 建设目标.......................................第二章校园网设计原则 ...................................................2.1 网络系统概述...................................2.2 网络设计原则...................................2.3 网络组网技术的选择.............................2.4 以太网技术.....................................2.4.1 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技术 ....................2.4.2 以太网标准................................2.4.3 快速以太网................................2.4.4 千兆以太网................................2.5 与Internet接入设计............................第三章校园网络总体结构设计 .............................................3.1 网络设计方案描述...............................3.1.1 网络总体规划设计..........................3.1.2 校园自然情况..............................3.1.3 网络拓扑结构..............................3.1.4 信息点分布及统计..........................3.2 IP地址规划....................................3.2.1 IP地址规划目标............................3.2.2 IP地址规划原则............................3.2.3 校园网IP地址规划方案 .....................3.3.1 VLAN概述..................................3.3.2 VLAN类型..................................3.3.3 VLAN划分..................................3.3.4 VLAN之间通信..............................3.4 网络流量分析与设计.............................3.4.1 网络流量的特性............................3.4.2 网络流量设计模型..........................3.4.3 网络流量分析计算.......................... 第四章布线系统设计 .....................................................4.1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4.1.1 综合布线系统标准..........................4.1.2 设计范围..................................4.1.3 设计要求..................................4.1.4 设计步骤..................................4.2 布线系统设计方案描述...........................4.2.1 工作区子系统..............................4.2.2 水平布线子系统............................4.2.3 垂直主干子系统............................4.2.4 管理子系统................................4.2.5 设备间子系统..............................4.2.6 建筑群主干子系统.......................... 第五章设备选型 .........................................................5.1 网络设备的选择原则.............................5.2.1 核心层设备的功能..........................5.2.2 核心层设备的选择..........................5.2.3 核心层设备的配置..........................5.3 汇聚层设备.....................................5.3.1 汇聚层设备的选择..........................5.3.2 汇聚层设备的配置..........................5.4 接入层设备.....................................5.5 路由器介绍.....................................5.6 防火墙介绍.....................................5.7 服务器选型.....................................第六章总结 ............................................................ 参考文献 ................................................................第一章校园网概述1.1 项目背景及现状在当今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信息已经成为一种关键性的战略资源,计算机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高校校园网组网课程设计

高校校园网组网课程设计

高校校园网组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高校校园网组网的基本原理,掌握网络架构和拓扑结构。

2. 学生熟悉常见的网络设备及其功能,如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

3. 学生了解IP地址分配、子网划分及路由协议等网络配置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简单的校园网组网方案。

2. 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校园网组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3. 学生掌握网络测试和故障排查的基本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

2. 学生认识到网络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沟通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校计算机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对网络技术有一定了解,但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校园网组网基础理论- 网络架构与拓扑结构- 网络协议与标准- 网络设备功能与分类2.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交换机配置与VLAN划分- 路由器配置与路由协议- 防火墙配置与安全策略3. IP地址分配与子网划分- IP地址分类与特殊地址- 子网划分方法与计算-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4. 校园网组网方案设计- 组网需求分析- 网络设备选型与布局- 网络测试与优化5. 网络故障排查与维护- 故障排查方法与流程- 常见网络故障案例分析- 网络维护与管理策略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校园网组网基础理论第二周: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第三周:IP地址分配与子网划分第四周:校园网组网方案设计第五周:网络故障排查与维护本教学内容与教材相关章节紧密关联,旨在确保学生系统掌握校园网组网相关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网络课程设计校园网方案设计

网络课程设计校园网方案设计

网络课程设计校园网方案设计一、项目背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已经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

校园网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基础设施,承担着信息传输、资源共享等关键任务。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校园网的使用效率,我们特制定此网络课程设计校园网方案。

二、设计目标1.构建一个高速、稳定、安全的校园网络环境,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2.实现网络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拓展教育教学渠道。

三、设计内容1.网络架构设计(1)核心层:采用高性能路由器,实现校园网与外部网络的互联互通。

(2)汇聚层:采用多层交换机,实现校园网内部各个区域的网络连接。

(3)接入层:采用接入交换机,实现终端设备与校园网的连接。

(4)无线网络:采用无线AP,实现校园内无线网络的覆盖。

2.网络安全设计(1)防火墙:部署防火墙,实现内外网络的隔离,防止外部攻击。

(2)入侵检测系统:部署入侵检测系统,实时监控网络流量,发现并处理异常行为。

(3)安全审计:部署安全审计系统,对网络行为进行记录和分析,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4)数据加密: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确保数据安全。

3.网络课程资源建设(1)课程资源库:建设课程资源库,收录各类网络课程资源,包括课件、视频、试题等。

(2)课程管理系统:开发课程管理系统,实现课程资源的在线管理、发布和共享。

(3)在线学习平台:开发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作业提交、成绩查询等功能。

4.师生培训与支持(1)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网络课程设计、制作、应用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

(2)学生培训:组织学生参加网络学习技巧培训,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

(3)技术支持:设立技术支持团队,为师生提供网络课程设计、制作、应用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四、实施步骤1.调研分析:了解校园网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校园网网络建设方案的设计及分析

校园网网络建设方案的设计及分析

校园网网络建设方案的设计及分析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校园网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和师生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高效、稳定、安全的校园网不仅能够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还能为师生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和交流平台。

因此,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校园网网络建设方案至关重要。

一、需求分析在设计校园网网络建设方案之前,首先需要对学校的网络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需求学校的教学活动是校园网的主要应用场景之一。

教师需要通过网络进行在线教学、资源共享、教学管理等;学生需要访问网络课程、查阅资料、完成作业等。

因此,校园网需要具备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以支持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流畅传输。

2、科研需求科研工作对于网络的要求也较高。

科研人员需要访问国内外的学术数据库、进行科研协作和数据传输等。

这就要求校园网能够提供高速的国际出口带宽和稳定的网络环境。

3、管理需求学校的行政管理部门需要通过网络进行办公自动化、学籍管理、财务管理等工作。

这些系统需要在校园网内安全、稳定地运行,同时要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4、生活需求师生在校园内的生活也离不开网络,如宿舍区的网络接入、校园一卡通系统的使用等。

因此,校园网需要覆盖学校的各个区域,为师生提供便捷的网络服务。

二、网络拓扑结构设计根据学校的规模和需求,校园网的拓扑结构可以采用星型、树型或混合型等结构。

一般来说,大型校园网多采用分层的星型结构,将网络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1、核心层核心层是校园网的骨干,负责高速数据交换和路由转发。

核心层设备应具备高性能、高可靠性和高扩展性,如高端路由器、核心交换机等。

2、汇聚层汇聚层将多个接入层设备连接到核心层,负责汇聚和转发来自接入层的流量。

汇聚层设备应具备较强的性能和一定的扩展性,如中端交换机等。

3、接入层接入层直接连接用户终端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IP 电话等。

接入层设备应具备端口密度高、成本低等特点,如低端交换机等。

(完整word版)校园网的设计与规划

(完整word版)校园网的设计与规划

校园无线网络设计与规划摘要本设计简要地讨论了校园网络规划设计中涉及到的网络技术、规划设计方法、网络性能及应用分析等问题,为校园网络的规划、设计等方面在技术及应用上提供参考,以使在建或规划中的校园网络具备较高的整体性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各种数据形式的信息需求和交流的不断增长,使得当今的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从传统的数据处理设备(如计算机)和管理工具中驳离出来,担当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与获取、共享和交流信息的主要工具,并成为人们在当今社会生活及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经过了几年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在很多方面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工作和生活方式……Web浏览、E-mail、QQ(上网聊天)、VOD(视频点悉播)、文件传输、远程诊断、电子商务、网络大学及虚拟学校等无一不与计算机网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些基于网络的各种应用,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展,几乎渗透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校园网络(CAN ,Campus Area Network)与其它园区局域网络一样,由于它属于单位自有,学校拥有自我建设、自我管理和自我使用的权利,因此,受经费、技术水平及其它方面的影响,校园网络在规划设计、资源建设和应用上很不平衡,差别很大,特别是在IT界目前还未实施网络工程监理的条件下,造成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

校园网络的规划设计有多种解决方案,依学校的类型规模和性质的不同,以使网络的设计方案有所不同,体现在技术、应用上更是不同。

在传统的语音服务(诸如电话、蜂窝移动电话)无法满足人们的各种信息需求的今天,对图形、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已成为人们依赖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流的重要资源。

学校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对一个高速的、资源丰富的和应用多方面的校园网络的需求是迫切的、必需的。

也是网络规划设计者永远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1、校园网 2、系统 3、拓扑结构 4、IP规划前言由于网络的发展,校园网已经普及到各大校园.本课程设计以实例的形式对校园网络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并给出校园网络关键设备的配置步骤、配置命令以及诊断命令和方法。

网络课程设计校园网

网络课程设计校园网

网络课程设计校园网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校园网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2. 掌握网络通信原理,了解TCP/IP协议;3. 学会使用网络设备,配置网络参数,确保网络正常运行;4. 了解网络安全知识,提高信息保护意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网络设备,搭建小型校园网的能力;3.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高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习兴趣;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具有良好的网络素养;4.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网络基础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网络素养。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网络安全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情感态度,使其在网络环境下健康成长。

课程目标将具体分解为可衡量的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校园网概述:介绍校园网的概念、发展历程、应用场景;- 教材章节:第一章 网络基础知识2. 网络通信原理:讲解TCP/IP协议、OSI七层模型;- 教材章节:第二章 网络通信协议3. 网络设备与配置:介绍常见网络设备及其功能,学习配置网络参数;- 教材章节:第三章 网络设备与布线4. 网络安全:讲解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保护意识;- 教材章节:第四章 网络安全与防范5. 校园网搭建与维护:动手实践,搭建小型校园网,学习网络维护方法;- 教材章节:第五章 网络管理与维护6. 网络素养与道德: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了解网络道德规范;- 教材章节:第六章 网络素养与道德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进行安排。

校园网建设课程设计报告

校园网建设课程设计报告

校园网建设课程设计报告(CCNA综合实验)系别:计算机工程系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班级:网络1210姓名:朱金贵学号:0930504121028二零一一年十一月十一日前言自1994年以来,互联网在我国取得了飞速发展,联网的计算机、上网用户和网站的数目逐年倍增。

各大专院校相继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

Internet技术和现代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越来越紧密的结合使得校园网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平台。

校园网已成为各学校必备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其规模和应用水平已成为衡量学校教学与科研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某学院校园网目前的实际情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用户的实际需求,制订了学院校园校园网建设的整体设计方案。

通过校园网的设计与建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宽带多媒体网络,为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综合信息服务。

针对本项目,本文做了以下工作:研究了数字化校园网的建设;调查比较了大型组网设备的性能的优缺点;分析了部分高校校园网组网技术方案;研究了基于校园网平台的信息安全问题;实现了拥有教学、科研、宽带多媒体网络和综合信息服务的校园网的规划设计。

目录第一章校园网简介1.1什么是校园网1.2校园网有什么作用1.3 实验目的第二章校园网的需求分析2.1 校园网的要求2.1.1 主机要求2.1.2 访问控制要求2.1.3 路由协议要求2.2 IP地址规划2.3 VLAN划分2.4 设备的管理与划分第三章实验配置3.1 拓扑图3.2 配置命令3.2.1 基本配置3.2.2 VLAN配置命令3.2.3 单臂路由3.3 路由协议配置3.3.1 EIGRP协议3.3.2 OSPF 协议3.3.3 rip 协议3.3.4 路由协议重分布3.3.5 ppp封装和chap身份验证3.4 ACL技术3.5 PAT技术第四章调试及故障排除4.1调试4.2故障解决的步骤4.3.1检查是否问题出在交换机之间的连接上4.3.2检查是否问题在某个交换机上4.4 总结及心得体会第一章校园网简介1.1什么是校园网首先,校园网是利用先进的建筑综合布线技术构架安全、可靠、便捷的计算机信息传输线路;其次,校园网的建设必须考虑到为学校教学、教育科研,利用成熟、领先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规划计算机综合管理系统的网络应用,提供优质的网络化教学环境。

关于我校校园网建设的总结报告8篇

关于我校校园网建设的总结报告8篇

关于我校校园网建设的总结报告8篇篇1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校园网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的重要支撑平台。

我校校园网建设历经多年发展,不断完善与升级,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网络体系。

本报告旨在回顾和总结我校校园网建设的过程、成效与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未来校园网建设提供参考。

二、校园网建设概况1. 建设历程我校校园网建设始于XXXX年,经历了初期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期的网络扩展与升级、以及近期的网络优化与提升三个阶段。

2. 建设内容(1)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校园内部网络基础架构的搭建,包括网络硬件设备、光缆铺设、网络设备间的互联等。

(2)网络扩展与升级:对网络进行多次扩容,提升了网络带宽和传输速度,并增加了一系列网络应用服务。

(3)网络优化与提升:对现有网络进行全面优化,提高了网络稳定性与安全性能,丰富了网络资源。

三、建设成效与经验1. 建设成效(1)提升了教学质量:校园网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2)推动了科研发展:校园网为科研活动提供了便捷的信息交流渠道,加速了科研信息的传播与共享。

(3)提高了管理效率:校园网为学校的日常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提高了管理效率与决策水平。

2. 建设经验(1)领导重视,全校参与:校园网建设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校师生的积极参与,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2)科学规划,合理投入:在校园网建设过程中,需要科学规划,合理投入资金,确保建设的顺利进行。

(3)注重技术更新,保障网络安全:在校园网建设过程中,应注重技术的更新与升级,同时加强网络安全防护,确保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

四、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1. 存在的问题(1)网络覆盖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部分区域网络信号较弱。

(2)网络资源建设仍需加强,部分学科资源匮乏。

(3)网络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需进一步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2. 改进措施(1)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进一步扩大网络覆盖范围,提高网络信号质量。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校园网构建方案的设计和实现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校园网构建方案的设计和实现

XX 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校园网构建方案的设计和实现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一.设计任务及要求1.任务:某高校现有三个地理位置分离的分校区,每个校区入网信息点有 2000 多个,现准备通过教科网接入因特网。

而从教科网只申请到 4 个C 类网络(222.191.1.0-222.191.4.0),为了安全,要求每个分校区的学生公寓子网和教师子网不在同一个广播域。

同时,学校有若干台应用服务器,同时对内和对外提供 web 等网络服务。

设计网络构建方案并实施该校园网络。

2.要求:(1)根据具体情况,完成需求分析(2)列出实验所需设备,完成网络拓扑结构图(3)完成各项设备的具体配置(4)调试运行二.基本思路及相关理论1.基本思路:(1)由于每个校区入网信息点有 2000 多个,C 类网络无法满足该数量级的主机地址需求,因此在三个校区以及服务器区中使用 B 类私网地址 172.16.0.0。

(2)由于校园网内使用的是私网地址,所以需要在边界路由器上配置网络地址转换(NAT),校园网内主机访问外网时使用动态地址转换,内网服务器使用静态地址转换来给外网提供服务。

(3)由于每个校区入网信息点有 2000 多个,若手动为每台主机配置 ip 地址,那么工程量是极大的,而且主机的添加与删除对网络的影响也较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且便于网络管理,需要配置 DHCP 服务。

(4)任务要求每个分校区的学生公寓子网和教师子网不在同一个广播域,那么使用 VLAN 技术来满足这一要求,创建两个 VLAN,分别是 VlanStudent 和VlanTeacher。

(5)使用三层交换机来实现 VlanStudent 和VlanTeacher 之间的通信,使用路由器来实现不同校区之间的通信。

(6)配置 DNS 服务器给校园网内的 WEB Server 和FTP Server 提供域名解析,给用户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路由校园网规划课程设计

路由校园网规划课程设计

路由校园网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校园网的基本概念,掌握路由器在网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2. 学会分析校园网的网络需求,掌握网络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掌握校园网IP地址分配和子网划分的技巧,了解不同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4. 理解网络故障排查的基本流程,学会使用网络管理工具进行网络监控和维护。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完成校园网的网络规划,设计出合理的网络拓扑结构;2. 能够熟练配置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实现校园网内部及与外部网络的互联;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网络故障,提高网络稳定性和可靠性;4. 能够运用网络管理工具进行网络性能优化,提高网络使用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网络技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2.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遵守网络法律法规;3. 让学生认识到网络技术在校园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为校园网络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校园网规划与建设的核心知识,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网络技术人才。

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课程内容将从基础知识入手,逐步深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校园网基础知识- 网络概念与分类- 网络协议与标准- 网络设备的功能与选型2. 网络规划原则与方法- 校园网需求分析- 网络规划原则-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3. IP地址分配与子网划分- IP地址的分类与表示- 子网划分方法- 路由器配置与IP路由4. 网络设备配置与互联- 交换机配置与管理- 路由器配置与管理- 跨校区网络互联5. 网络故障排查与维护- 常见网络故障现象- 故障排查流程与方法- 网络监控与管理工具6. 网络安全与性能优化-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 防火墙配置与应用- 网络性能优化策略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校园网的规划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校园网的规划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题目:校园网设计专业:信息工程班级:1122301姓名:张春花学号: 201120230129指导教师:罗亚斌2013年12 月25 日目录1、需求分析 (3)2、总体设计 (3)3、校园网详细设计 (4)3.1校园网规划 (4)3.2 校园网拓扑图 (5)4、VLAN及IP地址的划分 (5)4.1IP地址合理规划的意义 (5)4.2IP地址规划 (6)4.3VLAN划分方案 (6)5、校园网具体配置实现 (7)5.1配置路由器 (7)5.2配置交换机 (8)5.3主机IP地址和网关的配置 (11)6、测试连通性 (11)6.1 测试主机连通性 (11)6.2测试主机与服务器之间的连通性 (14)7、设计总结 (16)8、参考资料 (18)1.需求分析校园网是以学校的教学、管理、科研、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为目的,以一个学校的管辖区域为覆盖范围的局域网,是通过与Internet的互连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为了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益和教学质量,开展学校现代化教育建设,建设具有规模的校园网络,整个校园网建设遵循“经济高效、领先实用”原则,既要具有发展余地,又要比较实用,要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于一体,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积极性。

依据实际情况,考虑到校园网为中小型规模的组网,但对通信量的要求较高,本校园网设计的需求目标是将学校的各种PC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在网上发布和获取教育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能满足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需求的软、硬件环境,开发各类信息和应用系统,为学校中的各类人员提供充分的网络信息服务。

为整个学院的PC机分配分配IP地址并根据情况设计网络,使每个局域网能互相通信,每台PC机都能与服务器通信。

2. 总体设计随着现代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和与国内外教学机构交往的增多,对通过Internet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促进教学、方便管理和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校园网络建设成为现代教育机构的必然选择。

校园无线网课程设计

校园无线网课程设计

校园无线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无线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无线网络的分类、工作原理及安全知识;2. 学会使用校园无线网络,了解其覆盖范围、连接方式及使用规则;3. 掌握网络故障排查的基本方法,能够解决常见的无线网络连接问题。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无线网络进行信息检索、资料下载的能力;2. 培养学生独立设置、优化无线网络设备的能力;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提高网络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主动探究的精神,增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2.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本课程针对中学生设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操作为主,让学生在掌握无线网络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校园无线网络,为学习、生活提供便利,同时培养良好的网络素养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无线网络基础知识:介绍无线网络的发展历程、分类及工作原理,对应教材第2章;- 2.1 无线网络的发展历程;- 2.2 无线网络的分类及特点;- 2.3 无线网络的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

2. 校园无线网络应用:讲解校园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连接方式、使用规则及注意事项,对应教材第3章;- 3.1 校园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 3.2 无线网络的连接方式;- 3.3 校园无线网络的使用规则及注意事项。

3. 无线网络安全与道德:介绍无线网络安全知识、防护措施及网络道德规范,对应教材第4章;- 4.1 无线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4.2 常见无线网络安全问题及防护措施;- 4.3 网络道德规范及良好网络行为习惯。

4. 网络故障排查与解决:教授网络故障排查的基本方法,分析常见无线网络问题及解决策略,对应教材第5章;- 5.1 网络故障排查的基本方法;- 5.2 常见无线网络问题分析;- 5.3 无线网络问题解决策略。

大型校园网课程设计

大型校园网课程设计

大型校园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大型校园网的基本概念,掌握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和网络设备的功能与作用。

2. 使学生掌握IP地址分配、子网划分和路由配置的基本方法。

3. 帮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知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设备组建大型校园网的能力,学会使用网络管理软件进行网络监控和故障排查。

2.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包括网络规划、IP地址分配和路由配置等。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能在小组内共同完成大型校园网的设计和搭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网络技术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

3. 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风貌。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课程,结合理论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职业发展和生活应用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大型校园网基础知识: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如TCP/IP)、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的功能与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网络基础知识2. 网络规划与设计:IP地址分配、子网划分、路由配置、网络设备选型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网络规划与设计3. 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的配置方法,网络监控软件的使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4. 网络安全与防护:网络安全知识、防火墙配置、入侵检测系统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网络安全与防护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组建大型校园网的实际操作,分析典型网络故障案例。

小型校园网的课程设计

小型校园网的课程设计

小型校园网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小型校园网的基本概念与结构,掌握网络拓扑、IP地址分配等基础知识。

2. 学生能够阐述网络协议、网络设备以及网络服务的相关原理。

3. 学生掌握网络故障排查的基本方法,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一个简易的校园网,包括配置网络设备、分配IP地址等。

2. 学生能够运用网络管理软件进行网络监控和故障排查。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提升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网络技术学习的兴趣,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观念。

2.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会承担责任、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合作精神。

3. 学生通过学习网络知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性质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课程目标设定为具体、可衡量的成果,以帮助学生和教师清晰了解课程预期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小型校园网基础知识:- 网络拓扑结构- IP地址与子网划分- 网络协议(如TCP/IP)2. 网络设备与配置:- 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网络设备的连接与调试- 网络服务(如DHCP、DNS)3. 网络管理与安全:- 网络监控软件的使用- 网络故障排查方法-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及防护措施4. 实践操作:- 设计并搭建简易校园网- 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 网络故障排查与安全防护教学内容参考教材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以下安排和进度:第一周:小型校园网基础知识学习,包括网络拓扑、IP地址划分等;第二周:网络设备与配置学习,了解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的配置;第三周:网络管理与安全知识,学习网络监控、故障排查及安全防护;第四周:实践操作,分组进行校园网搭建、配置及故障排查。

校园网设置课程设计

校园网设置课程设计

校园网设置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校园网的基本概念,掌握网络设置的相关知识;2. 学会使用网络配置工具,了解网络参数的设置方法;3. 掌握网络故障排查的基本方法,提高网络问题解决能力。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完成校园网的网络设置,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配置;2. 学会使用网络诊断工具,快速定位网络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3.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学会与同学共同解决网络设置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兴趣,提高信息技术素养;2.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道德规范;3.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实践的学习态度,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校园网设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年级,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网络技术有一定兴趣,但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实践操作,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校园网设置的基本技能,提高网络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校园网基础知识:包括校园网的概念、结构、功能及常见网络设备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网络基础知识内容列举:1.1 网络的定义与分类;1.2 网络拓扑结构;1.3 常见网络设备。

2. 网络参数设置:学习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等网络参数的设置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网络配置与管理内容列举:2.1 IP地址与子网掩码;2.2 网关与DNS设置;2.3 网络参数配置实例。

3. 网络故障排查:掌握网络故障的分类、排查方法及解决策略。

教材章节:第三章 网络故障诊断与处理内容列举:3.1 网络故障分类;3.2 网络故障排查方法;3.3 常见网络故障处理实例。

4. 实践操作: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校园网设置与故障排查的实践操作。

教材章节:实践操作部分内容列举:实践操作一:校园网网络参数设置;实践操作二:网络故障排查与处理。

校园网网络课程设计

校园网网络课程设计

校园网网络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校园网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2. 掌握网络通信原理、网络设备及其配置方法;3. 学会使用网络管理软件进行校园网监控与管理;4. 了解网络安全知识,提高网络风险防范意识。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完成校园网拓扑图的绘制;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校园网故障问题;3. 能够熟练操作网络设备,进行基本的网络配置;4. 能够对校园网进行简单的安全防护设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4.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网络技术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动手操作欲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校园网的建设与管理中,为我国网络技术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校园网基础知识- 校园网的概念与结构- 网络拓扑图的绘制与识别- 网络协议及网络通信原理2. 网络设备与配置- 常见网络设备的功能与选型- 交换机与路由器的配置方法- 网络管理软件的使用3. 校园网监控与管理- 网络监控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网络流量分析与故障排查- 网络安全管理与策略设置4. 网络安全防护- 网络安全基础知识- 常见网络攻击与防护措施-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配置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校园网组建与配置实践- 网络故障排查与处理- 网络安全防护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校园网基础知识学习,完成网络拓扑图的绘制;第二周:网络设备与配置,学习交换机与路由器配置方法;第三周:校园网监控与管理,掌握网络管理软件的使用;第四周:网络安全防护,学习常见网络攻击与防护措施;第五周: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进行校园网组建与配置实践;第六周:总结与评价,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巩固,进行课程评价。

中学校园网的规划与设计

中学校园网的规划与设计

选题的目的、意义(理论意义、现实意义):选题目的:选择校园网络的设计与实现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为了解决中学校园网络管理滞后的问题, 降低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二是为了响应国家对智慧校园建设的号召, 推进校园建设, 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时代, 网络通讯已经逐渐取缔了传统通讯手段。

网络的发展造就了大数据信息的形成, 校园网络的普及不仅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还为学生、教职工以及管理人员提供了可靠的网络通通讯和信息的获取。

同时加快了校园网发展的步伐。

理论意义:理论上来讲, 完善的校园网络体系构建是促进校园管理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个学校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德智体美劳的发展的同时, 也离不开健全的网络体系。

有了健全的网络体系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 还提高了学校的资源共享利用率。

2011年2月1日编号机构正式将IPv4的两组地址分配给亚太网络信息中心(APINC)。

随之并启用了分配最后5组IPv4地址的有关规则。

随后, APINC将根据末日规则分配最后剰余的IP地址[2]。

为解决IPv4协议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工作组(IETF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从1995年就开始着手开发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众所周知, IPv4的地址长度只有32位, 经过计算, 其地址空间大概有43亿个地址, 而IPv6地址长度有128位, 它的地址覆盖面甚至可以达到每平方米1000多个, 并且它还可进一步扩大地址空间, 由此可彻底改善服务质量(QoS, Quality of Service), 进一步保证安全性, 提高网络整体吞吐量[3]。

相对于IPv4而言,IPv6它还可更好地实现多功能播放等功能, 彻底解决了当前网络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

为了积极稳步推进高校校园网的建立和发展, 我国建立了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工程实践课程设计报告题目:中学校园网规划方案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同组姓名:指导教师:设计时间: 2010年上学期第17周摘要本设计简要地讨论了校园网络规划设计中涉及到的网络技术、规划设计方法、网络性能及应用分析等问题,为校园网络的规划、设计等方面在技术及应用上提供参考,以使在建或规划中的校园网络具备较高的整体性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各种数据形式的信息需求和交流的不断增长,使得当今的计算机网络,特别是Internet从传统的数据处理设备(如计算机)和管理工具中驳离出来,担当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与获取、共享和交流信息的主要工具,并成为人们在当今社会生活及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经过了几年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在很多方面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工作和生活方式……Web浏览、E-mail、QQ(上网聊天)、VOD(视频点悉播)、文件传输、远程诊断、电子商务、网络大学及虚拟学校等无一不与计算机网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些基于网络的各种应用,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展,几乎渗透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校园网络(CAN ,Campus Area Network)与其它园区局域网络一样,由于它属于单位自有,学校拥有自我建设、自我管理和自我使用的权利,因此,受经费、技术水平及其它方面的影响,校园网络在规划设计、资源建设和应用上很不平衡,差别很大,特别是在IT界目前还未实施网络工程监理的条件下,造成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

校园网络的规划设计有多种解决方案,依学校的类型规模和性质的不同,以使网络的设计方案有所不同,体现在技术、应用上更是不同。

在传统的语音服务(诸如电话、蜂窝移动电话)无法满足人们的各种信息需求的今天,对图形、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已成为人们依赖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流的重要资源。

学校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对一个高速的、资源丰富的和应用多方面的校园网络的需求是迫切的、必需的。

也是网络规划设计者永远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1、校园网 2、系统 3、拓扑结构 4、IP规划前言由于网络的发展,校园网已经普及到各大校园。

本课程设计以实例的形式对校园网络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并给出校园网络关键设备的配置步骤、配置命令以及诊断命令和方法。

本课程设计旨在使读者能够系统的掌握中小型校园网的设计、实施以及维护方法及技巧。

作为一个典型的综合网络的实例,我们从对校园网的管理、设置、规划、维护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合的阐述。

同时将重点放在网络主干的设计及子网的规划和配置上,对于服务器的架构设计只做简单介绍。

中学校园网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无论在规划上、技术上和安全上,还是在实施中、应用中和管理中都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包括拓扑结构图的设计,IP地址的规划和分配,主要设备的一些配置。

通过对于校园网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以便使读者从整体上面透彻全面的了解校园网设计流程。

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5)二、需求分析 (5)三、系统的整体设计 (6)四、系统功能实现 (10)五、系统调试结果 (14)六、心得体会 (16)七、参考文献 (17)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本校园网设计应达到的目的有以下几点:1、对校园内各种网络进行统一管理。

2、对现有校园内各种网络进行规划、设计出校园网拓扑结构。

3、通过网络中心的交换机可以方便的将学校的各个办公室、计算机机房和网络设备连接起来。

4、使学校所有的计算机可以通过服务器进行互相之间的访问,将大家所需要的软件、资料存放在服务器上供大家随时使用。

5、利用校园网络建立现代化的、科学的教学环境,加强信息的传递与交流。

6、通过校园网为周边地区的企事业单位提供广泛的网络信息服务。

本校园网设计的意义在于:在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深入的应用,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技术进步,也向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教育如何迎接信息技术发展的挑战,这是我们必须思考和探索的事情。

教育的迅速发展对教育手段和教育管理体系的要求越来越高,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来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已势在必行。

现在,校园的信息化已成为校园发展的潮流,中学校园网建设成为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焦点。

本课程设计通过利用校园信息网络系统建成丰富的数据库资源,实现了全校的机房、办公室等的网络互连,使学校所有的计算机都能通过服务器进行相互访问,使学校教师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

学校校园网络的建设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手段,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及科研服务提供了方便,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意识。

二、需求分析校园网必须具备教学、管理和通信三大功能。

教师可以方便的查询和浏览网上资源,学生可以通过网上学习学会信息处理能力,管理人员可以方便的对教务、行政事务、学生学籍、财务等进行综合管理,实现各级管理层之间的信息数据交换及设备资源的共享。

校园网在设计上应该具备以下性能才能够满足需求:1、高性能与技术先进性校园网络系统要求具有较高的数据通信能力和较大的带宽,并在主干网上提供较高的可扩展性。

2、高可靠性网络要求具备高可靠性和足够的冗余,提供拓扑结构及设备的冗余和备份,为了防止局部故障引起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要避免网络出现单点失效,在网络主干上要提供备份链路提供冗余路由。

3、安全性校园网作为一个支持众多用户同时和Internet存在连接的网络,网络安全性在整个网络规划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应当采用一定的措施来控制网络的安全性,网络中应当采取多种技术,从内部和外部同时控制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

4、可管理性网管软件应能够支持通用浏览器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及配置,灵活的设置每个用户对Internet访问功能,能够对每个用户实行管理。

5、可扩展性随着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要求网络可以方便的扩充容量,支持更多用户及应用。

6、LAN的划分根据校园网的实际需求,属于同一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在不同的建筑物中,但需要在一个逻辑子网内。

络站点的增减,人员的变动都需要虚拟网技术的支持。

因此在网络主干中要支持三层交换及VLAN的划分,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7、多层交换技术通过三层交换技术,特别是基于硬件的第三层交换,可以充分地利用交换机的包处理能力,实现真正的线速交换。

三、系统的整体设计1、设计思想校园网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校园内部主干设计、服务器系统设计、校园网应用设计。

2、网络设计原则校园网的总体设计原则是:开放性——采用开放的网络体系以方便网络的升级、扩展和互联;可扩充性——从主干网络设备的选型及其模块、管理软件和网络整体机构以及技术的开放性来保证系统的可扩充性;可管理性——利用合理的网络规划策略提供强大的网络管理功能;安全性——内部网络之间、内部网络与外部公网之间的互联,利用Vlan/Elan 以及防火墙等对访问进行控制,确保网络的安全。

3、网络拓扑图校园主干网采用一台千兆多层交换机作为中心交换机,配置多台二层换机作为二级交换机;在网络中心配置多台工作站,一台主机房工作站,一台连接外部网络的路由器,同时在路由器上配置相应的拨号访问模块,供拨号用户访问校园网。

二级交换机通过千兆光纤上连接到主干交换机上,构成星形的拓扑结构,使得主干网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

图一校园网络拓扑图1图二校园网络拓扑图24、具体设计(1)整体结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以层次化的网络设计方法,选择合适的网络技术,设计一个性能价格比相对优化的网络解决方案,该网络要实现各种资源的兼容性,网络整体安全性、先进性、可靠性,后续网络的可扩展性、易管理性、高有效带宽等。

主要包括:组网技术的选择,子网的划分与隔离,共享资源的配置,应用服务器的设置,IP地址规划等,综合布线系统的规划。

(2)IP规划教学楼为例注:上表为对教学楼及多媒体楼部分进行详细IP地址分配四、系统功能实现1、校园网布局结构校园比较大,建筑楼群多、布局比较分散。

因此在设计校园网主干结构时既要考虑到目前实际应用有所侧重,又要兼顾未来的发展需求。

主干网以中心控制室为中心,设几个主干交换节点,包括中心控制室、实验楼、图书馆、教学楼、宿舍楼。

中心交换机和主干交换机采用千兆光纤交换机。

校园网的主干即中控室与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宿舍楼之间全部采用8芯室外光缆;楼内选用进口6芯室内光缆和5类线。

在校园信息中心配置一台CISCO公司在千兆高端交换机市场处于领先地位的主干交换机Cisco catalyst 3508G XL。

主要致力于高性能骨干网应用,满足快速增长的校园网全部需求的解决方案,这些需求包括:扩展性、高性能、灵活性、管理性和可靠性。

我们在模拟实验中使用的三层交换机是C3550 ,二层交换机是C2900。

广域网接入设备我们选取的是世界上最大的路由器生产商CSICO公司的CISCO 2621路由器。

CISCO 2621路由器是CSICO公司针对于中小型互联网用户推出的高性能广域网接入设备,它提供了一个快速以太网端口、两个广域网接口,完全满足学校现阶段的需求。

路由器通过一条100兆以太网链路连接到主交换机上,为学校提供高速的广域网连接通道。

2、具体配置实现2.1配置路由器路由器的IP配置(其中包括以太网口配置和串口的配置)命令:Router(config)# ip address <ip address> <subnet mask>z配置以太网口: //以RouterA为例命令:Router1# config tRouter1(config)# int f0Router1(config-if)# ip address 172.16.1.8 255.255.255.0 //配置以太网Router1(config-if)# no shut // 启用该以太网口配置路由器的串口要区分是DCE口还是 DTE口。

例如观察s0哪种接口,以在特权模式下输入命令:show controller s0配置串行DCE:命令:Rouer1 # config tRouter1(config)# int s0Router1(config-if)# clock rate 64000 // 配置时钟Router1(config-if)# bandwidth 56//设置接口带宽,可选配置Router1(config-if)# ip address 172.16.9.1 255.255.255.0Router1(config-if)# no shut // 启用该串行口配置串行DTE: // 以RouterB为例命令:Rouer1 # config tRouter1(config)# int s0Router1(config-if)# bandwidth 56(可选配置)Router1(config-if)# ip address 172.16.9.2 255.255.255.0注:DCE 和 DTE 配置区别:DCE 要配时钟,而DTE 则不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