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导语】我们最孤独的,不是缺少知己,而是在心途中迷失了自己,忘了来时的方向与去时的路;我们最痛苦的,不是失去了曾经的珍爱,而是灵魂中少了一方宁静的空间,慢慢在浮躁中遗弃了那些宝贵的精神;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别人的怜悯或关怀,而是一种顽强不屈的自助。
你若不爱自己,没谁可以帮你。
无忧考网高一频道为你正在奋斗的你整理了《高一语文上册月考试题及答案》希望可以帮到你!【一】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国细菌学家卡梅隆•柯里在《科学》杂志发表了研究论文,声称从5000万年前开始,以真菌为生的蚂蚁就有了自己的抗生素。
研究者对一种名叫“真菌蚂蚁”的蚂蚁身上的白色斑点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真菌蚂蚁”依靠种植不同的真菌类蘑菇来作为惟一的食物来源。
这些蚂蚁的嘴巴和前肢上隐藏着许多细小的腺窝,里面寄生着一种能产生抗生素的细菌。
这些腺窝有一些细小的孔通向蚂蚁身体外部,这样它们就可以将抗生素传播给作物。
抗生素可以杀死会使作物生病的寄生虫,从而确保它们主人的食物来源不受破坏。
这种蚂蚁腺窝的特殊结构使得蚂蚁与作物的这种共生关系非常和谐。
研究者发现,一些近缘的不种植真菌的蚂蚁身上则没有腺窝,也没有寄生菌。
科学家们研究了中美洲热带丛林中的切叶蚁的生活习性。
切叶蚁只种一种蘑菇,这相当于人类的单一作物制,虽然开始时产量高,但重复种几季以后很容易遭受病虫害侵袭,人类是采用轮作不同作物来解决问题的。
生物学家们采用基因分析法,确定了切叶蚁所种的菌种是源于2300万年前的单一菌株,从未换过品种,却能延续至今。
这个谜由多伦多大学的C•R•居里解开了。
居里对包括切叶蚁在内的22种蚂蚁进行了仔细观察。
他首先发现蚂蚁的蘑菇农场偶尔也会受到一种名为Es-covopsis的霉菌感染,使蘑菇在几天内全部死光,结果是整*蚂蚁全部饿死。
但尽管如此,切叶蚁还是有办法控制这种灾难。
其奥秘在于,雌蚁会排出寄生在身上的活细菌分泌出的链霉素。
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郑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满分150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及考试科目在相应的位置填涂。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早的青铜器铭文非常简单,有的仅由一个或数个名词组成,稍复杂的也仅是一个主谓句。
商代晚期才有长篇铭文,其主要进步是能完整叙述一连串事件且有清晰的逻辑联系。
比如《小子卣》(出自《殷周金文集成》)铭文有四十七字,叙述的是青铜器主人参与一项军事行动有功,因而受到上级的赏赐,于是制作了青铜器,以祭祀、告慰其亡母。
显然,这类铭文的书写重心是“功勋”与“赏赐”,它代表着主人最有价值的荣誉,他希望通过青铜器铭文精确地传达给祖先或后世,因此,此类铭文的叙事往往是完整而逻辑严密的。
事实上,商周铭文绝大多数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因为对当时的贵族来说,用铭文记录其所建立的功勋和所受的封赏,不仅是其人生价值的展现,也是其家族政治地位的宣示。
由此可见,“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中“立功”的价值观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基础,在青铜器铭文中也有充分的体现。
西周早期,出现了长达百字甚至数百字的篇章,不过大部分仍以记功、记赏为主。
但与此同时,也有部分铭文出现了变化,比如开始大量使用“引文”。
以西周早期的《大盂鼎》为例,这篇铭文除了开篇与结尾为常见内容外,正文以四个“王若曰”或“王曰”领起,详细记录了周王对青铜器主人的训话,其中既有对商周换代的经验总结,也有对周王及青铜器主人祖先功勋的称颂,还有对青铜器主人的夸赞、期许与封赏。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语文含答案
2024级“高中”10月高一年级新高考月考测试语文(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姜还是老的老”“我上次听到这句话,还是在上次”……这类毫无意义却又挑不出毛病的语句,被人们戏称为“废话文学”。
在信息获取和观点表达日益便捷的今天,这类对文本符号的二次改造与“语言玩梗”大行其道,不禁让人好奇,互联网语境下,“不好好讲话”的魔力究竟在哪儿?最初的“废话文学”,内含着人们戏谑、反讽与抵抗意味的阴阳怪气。
过去“路遥车马慢”,信息承载量与传播速度都很低,寄信隔着万水千山,发短信要字斟句酌,人们恨不得一句话把所有事情讲完。
互联网时代,看完某篇形式主义言辞空洞的文章,围观一个长达几分钟但内涵不超过两句话的无效视频,大家惊觉,原来互联网时代,早已不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出于对低信息增量内容的不满,人们开始用语言予以反击。
这一届年轻人偏爱“躺平”,消解无用信息的方式,就是用同样的“无意义”进行风险对冲。
于是,“废话”式名言警句被改造出来,并活学活用于各类语境。
“废话文学”的生产十分简便,把单位从分钟变成秒、用同义词西红柿替换番茄……实在不行,还可以向鲁迅先生学习,把说过的句子再说一遍,“你说了两句话,一句是废话,另一句也是废话”。
由此一来,“不好好说话”便演变成某种社交策略,“废话文学”在本身语义之外,逐渐衍生出各场景独有的意义和情绪表达。
面对朋友空洞的长篇大论,一句“除了内容,你说得都挺好”,就能以戏谑的口吻表达出某种不满,含蓄中夹着杀伤力,对方也不至于下不来台。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深厚、内容丰富,但在进行短视频创作和传播时,往往因为晦涩难懂、缺乏新颖角度而曲高和寡。
如何让传统文化短视频传播跨越历史的时空阻隔,引发普遍共鸣?这是诸多短视频创作者面对的共同难题。
有些传统文化短视频作品,注重“以古观今”,致力于把中华文化长河的人和物带入当下生活,构建跨越历史、古今互通的共情空间。
这些短视频往往从当下人们普遍困惑、广泛关注的问题中寻找选题,如“情绪来了怎么办”“当你无可奈何时怎么办”“我们为什么会感到不幸福”等。
再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切合的人、事、物,例如苏东坡的故事、李白的诗歌、庄子的言行等来探讨这些问题。
于是,这些短视频就能切中当下人们的普遍困惑和人生的根本问题,使其创作直击现代人的灵魂,具备最大公约数,广泛吸引受众。
当历史和现实进行对接,古人和今人展开对话,传统文化中的器物、故事、人物变得鲜活,并借助根植于受众心中的文化记忆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共鸣。
优秀传统文化饱含着与当代人共通的精神内核,要注重情感的共通性和凝聚性。
而传统文化中的不少故事、诗文、理念等,更是通过学校教育、家庭传承、媒体传播等深刻地烙印在大众的记忆中,成为人们知识体系和集体记忆的重要部分。
短视频创作可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在大众心中具有的超越性的情感动力和扎实深刻的认知基础,善于挖掘其中所蕴含的认知认同、情感情绪、集体记忆等,与当下大众的生存状态、生活境遇和思想观念等建立连接。
吉林省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语文含解析
吉林省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
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
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
文艺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
《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东汉无名氏文人假托李陵所作的三首抒情诗,及假托苏武所作的四首诗,被人们合称为苏李诗——编者按),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
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
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
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他们唱出的都是同一哀伤,同一感叹,同一种思绪,同一种音调。
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着。
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
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
也就是说,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无价值。
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10月高一语文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满分36分,每小题18分)1.(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距今3万年前的大冰期,即更新世冰期,陆地上是硕大的哺乳动物盘踞的世界。
当时的北美大陆正处于貌似现代象的乳齿象、浑身披毛的猛犸象和佛罗里达洞熊的统治下。
但是,它们的命运却和恐龙相同,短短的几千年间,就有33属大型哺乳动物全部死光。
令科学家们长期迷惑不解的是,这些大型哺乳动物群,尤其是北美的大型哺乳类为什么几乎同时发生大规模绝灭。
科学家们于1800年前后首次提出,这些大型哺乳动物的绝灭与气候的变迁有关。
今天,科学家们又从各自不同的学科角度考虑气候变迁对北美洲哺乳动物所施加的严重而广泛的影响:动物的生境遭到毁坏,它们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锐减,从而被迫往北迁徙。
气候变迁必然也杀害了不少新生的幼仔,因为幼仔比成年的动物在抵御天气突变方面的能力要弱得多。
依照气候变迁学说的两位著名的倡导者——美国地质学家小伦德略和古生物学家格雷厄姆的说法,气候变迁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在动物生境方面。
若气温变化相当急剧,植物——对于动物的食物源和栖居地均极重要——势必受到严重打击。
由于植物不能很快地迁往气候适宜的地方,许多种植物就得死亡,随即代之以突然涌现的变种植物。
动物不适应这些新的混合植物食料,被迫迁徙。
然后,像剑齿虎这类以食草动物为生的食肉动物随即转移。
譬如,在北美洲以杉树嫩叶为食的乳齿象,当气候转暖,导致杉树林大片死亡,而代之以阔叶落叶林时,必须迅速选择新的适宜环境。
于是,原在蒙大拿州圣路易斯附近的杉树林中生活的乳齿象,不得不迁往相当于今日新英格兰的这个地区去寻找适宜生存的场所。
为了生存而迁徙必然带来许多新问题。
譬如,原先共享一处生境的几种动物会朝着不同的方向转移。
如果有某种动物本来依靠另一种动物为食,迁居后可能发现新生境中没有吃惯了的食物而难以生存下去。
与此相反,过去从未接触过的两种或几种动物被迫迁居到一处,有一些动物将会染上由别的动物携带来的疾病——它们未曾得过的传染病,这就要求它们具有超常的抗病能力。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祈祷杞人忧天稽首乞哀告怜B.魁梧发聋振聩窥探揆情度理C.缉私放荡不羁跻身反唇相讥D.饼铛瞠目结舌嗔怪称孤道寡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卓见真知卓见疾驶疾风劲草B.消灭销声匿迹滂沱气势滂礴C.冒犯贸然行动呼吁长吁短叹D.淡薄淡泊明志辕马心辕意马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在欧元区的十二国中,作为龙头老大的德国经济的低迷,很可能其他国家。
2新任市长每天都会接到大量群众来信,即使工作再忙,他也作出答复。
3严格地讲,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并列关系,部分和整体的对峙关系,说是点面对峙的关系。
A.波及择要而是 /或者B.涉及择要就是/或许C.涉及摘要而是/或者D.波及摘要就是/或许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写议论文必须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文章才能入情入理,否则就只能是隔靴搔痒。
B.张老师和大家一起商讨他拟定的语文研究学习实施方案,他洞若观火,对方案作了很多修改。
C.只要台湾当局领导人拿出诚意和实际行动来,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就会柳暗花明的。
D.我们写一篇文章文思泉涌的时候,一定是来自命不凡的,否则就根本不会动笔了。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要不要打击恐怖主义?打击恐怖主义,允不允许同时侵犯他国主权?对这两个问题,我国政府都明确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B.一部全国性的《职业病防治法》将提交中国最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审议,有望使劳动者保护自身健康提供更有力的武器。
C.中国将以两万多个小城镇为重点推行户籍改革,在这些小城镇有固定住所和合法收入的外来人口均可办理该地城镇户口。
D.广东将用三年的时间,重点培育3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形成以珠江三角洲为重点,向东西两翼和山区辐射的格局。
6.什么是联想呢?联想就是见到甲就想到乙。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高一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1.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贪于.财货常痛于.骨髓B.为.击破沛公军且君尝为.晋军赐矣C.具告以.事敢以.烦执事D.为之.奈何何厌之.有2.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为击破沛公军 B.沛公军霸上C.沛公欲王关中 D.此天子气也3.下列对四部史书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主要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作者在记叙历史事件时,有时为了突出谋臣在历史事件中的决定作用,甚至编造一些情节。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
全书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和表五种体例,共一百三十篇。
C.《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我国第一部叙事较详细的编年体著作《左传》,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D.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相传由孔子编定。
高一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高一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
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树。
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
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
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
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
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度。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总29分)(一)现代文阅读(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作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国家深刻指出:“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共青团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肩负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必须坚持“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增强对青年的凝聚力、组织力、号召力。
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年成就梦想的时代。
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当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身处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把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方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广大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要擦亮奋斗这个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材料二青春因磨砺而精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一百年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一代代中国青年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以血肉之躯、忘我情怀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英雄壮歌,用青春浇灌热血,用行动诠释理想信念的力量。
高一文科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文科月考试题及答案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楼梦》中的“情”与“理”的冲突《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冲突。
其中,“情”与“理”的冲突是全书的核心主题之一。
“情”指的是人的情感和欲望,而“理”则是指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规范。
在《红楼梦》中,作者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的刻画,展现了个体情感与封建伦理之间的激烈碰撞。
1. 根据文本,下列关于《红楼梦》中“情”与“理”冲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情”与“理”的冲突是《红楼梦》的核心主题之一。
B. “情”指的是人的情感和欲望,而“理”指的是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规范。
C.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的刻画,展现了个体情感与封建伦理之间的激烈碰撞。
D. 《红楼梦》中的人物都完全遵循封建伦理道德,没有表现出任何个人情感。
答案:D2. 文中提到的“情”与“理”的冲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答:主要体现在个体情感与封建伦理之间的激烈碰撞,如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深情与封建礼教的束缚,林黛玉对自由恋爱的渴望与封建婚姻制度的限制等。
3. 《红楼梦》中“情”与“理”的冲突,对人物命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答:这种冲突导致了人物的悲剧命运,如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薛宝钗的不幸婚姻等,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残酷和不合理。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崩殂”:去世。
B. “疲弊”:疲惫不堪。
C. “恢弘”:发扬光大。
D. “引喻失义”:引用典故不当。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在高一语文月考的备考期间,大家应有目的性地做语文月考试题进行自我检测并依据结果调整自己的复习计划,对复习过的知识进行查缺补漏。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月考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 )A.寥廓(liáo) 遒劲(qiú) 灰烬(jìng) 瞠目(chēng) 澄清(chéng)B.戕害(qiāng) 驽马(lú) 不啻(chì) 恪守(gè) 抹煞(shā)C.甫健(pǔ) 商榷(què) 省察(shěng) 蟠桃(pān) 憎厌(zēng)D.蛟龙(jiǎo) 犄角(jǐ) 摭拾(zhì) 甄别(zhēn) 溺爱(nì)2、下列选自课文的文句均有错别字,其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B.蟹六跪而二鳌,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燥也。
C.我汗流夹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
D.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澜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由千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的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在沿袭了父亲顺手牵羊的不好习惯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到了拦路抢劫的地步,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趋势。
B.同学们嘻嘻笑着,彼此交换答案。
一看之后,却都不做声了。
我吃惊地发现,每个人留在纸上的物件,琳琅满目,绝不雷同,有些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C.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尘莫及,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D.要在整个学校里树立起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风气,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正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B、令人叹为观止的则是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五颜六色去描绘。
C、最为动人的当然是极光运动所造成的瞬息万变的奇妙景象。
D、即使得了冠军,也不能对同伴侧目而视,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
5、下列句子句意明确、无语病的一项是
A、韩文指“士大夫之族”;柳文指“韩愈”
B、韩文指“曰师曰弟子者”;柳文指“为人师者”
C、韩文指“为人子弟者”;柳文指“为人师者”
D、韩文指“耻学于师者”;柳文指“不事师者”
11、对韩、柳两文在阐述“师道”时的侧重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两文章都侧重于抨击“人不事师”的弊端
B、两文都着眼对“耻于从师”的社会陋习的披露
(一)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卷一(共45分,每小题3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能力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A、间(ji n)断 琐屑(xi)狭隘(i) 累(l i)积
B、依赖(l i) 轻率(shu i)筛(sh)选调(di o)皮
2024江苏省宿迁洋河高级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
2024江苏省宿迁洋河高级中学高一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细节是读者与小说之间的纽带。
小说用细节唤起读者的经验,读者以自己的经验去感受细节。
好的细节一定是真实的,让读者觉得作品真切、鲜活。
好的细节也一定是对生活进行过高纯度提炼的,不仅真实还要精彩,超越普通读者的经验,打捞出深潜于生活表象下的真相。
《红楼梦》中有太多令人拍案叫绝的精彩细节,有的是语气神态,有的是眼神动作,寥寥数语却意味深长、耐人品咂。
鲁迅的小说也有着很多耳熟能详的精彩细节,如《故乡》中豆腐西施杨二嫂尖锐张狂的言语和动作表情,闰土那一声恭敬的“老爷”……好的细节是小说招展的旗帜,让人感动、震撼和沉醉,赋予小说动人心魄的魅力。
细节描写的特点在于细。
细小动作、细微表情、细致的生活场景,为塑造具有真实性、个性化的人物服务。
鲜活的细节不仅让小说具有真实感,而且增加文本的生动性。
细节是构成小说魅力的重要部分,一个失真的细节会败掉整部作品。
外国文学有四大著名吝啬鬼形象,包括夏洛克、葛朗台、泼留希金、阿巴贡。
这四个吝啬鬼,虽然共同的特征是吝啬,但我们从不会将其形象混淆,他们都是独具个性和特色的吝啬鬼,是“这一个”。
而这都是通过细节来刻画的。
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和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对人物的临终表现都有精彩刻画。
葛朗台离世之前,给他做临终法事的神甫把一个镀金的十字架放到他唇边亲吻,他却作出骇人的姿势,想把它抓到手,“这一下努力,便送了他的命”。
而严监生临终之际,因为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他担心费油而伸着两个指头迟迟不肯断气。
这两个细节对葛朗台和严监生的吝啬刻画得可谓入木三分,成为吝啬鬼形象的点睛之笔。
文学是审美的,细节是小说重要的美学构成,经典文学作品中那些精彩的细节早已跨越时空,被人们永久铭记。
细节往往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储存着无尽的意义——那些显性和隐蔽的意义。
高一语文上月考试题及答案
⾼⼀语⽂上⽉考试题及答案 ⾼⼀的同学早备考语⽂⽉考考试时不妨找些语⽂⽉考试题来做,⼀来锻炼⾃⼰的能⼒,⼆来也可以积累有⽤的语⽂知识。
以下是⼩编给你推荐的⾼⼀语⽂上⽉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上⽉考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阅读 (⼀)论述类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字,完成1~3题。
汉字危机 王⼩峰 中国的书写交流进⼊键盘化时代只有⼗⼏年,任何⼀个初次接触电脑的⼈通过简单的学习都能迅速掌握⽂字输⼊。
随着电脑的普及,现在很多⼈写字总是提笔忘字,尤其是经常使⽤的汉字往往⼀下想不起来了,这跟他受过⾼等教育掌握⽆数信息和知识的⾝份有点不符。
很多⼈纷纷惊呼汉字危机来了,拯救汉字刻不容缓。
书写是记忆汉字的最好⽅式,只有经常书写,才能记住⼀个字该怎么写。
过去⽤笔书写汉字基本上是⾳、形、义同时进⾏,键盘输⼊就出现问题了,它不是直接写汉字,⽽是让你在候选的重码中去选择正确的那个字。
这就是汉字在键盘输⼊时代⾯临的⼀个问题,换句话说,这就是⾳素⽂字和语素⽂字的最⼤区别。
所有⾳素⽂字(英语、德语、法语、西班⽛语等)它们只有⾳和形,⽽且⾳形基本统⼀,打字本⾝就是书写过程。
我们是拼⾳解决汉字输⼊问题,⽽不是在键盘上打笔画。
五笔字型不会让你忘记⼀个汉字怎么写,但是可能会让你忽略它该怎么读;拼⾳输⼊可以让你知道⼀个字怎么读,却让你慢慢忘记它怎么写。
在信息时代,中国⼈开始遇到能说能读能输⼊但可能不会写的问题了。
这也暴露了汉字的⾃⾝局限问题。
⽹络时代屡屡出现新词,⼈们对“雷”、“囧”这类汉字就赋予新的含义。
从每年出现的⽹络流⾏语中不难看出,新的词语越来越多,看上去也越来越没⽂化含量,继⽽还可能导致汉语的使⽤环境和美感越来越差。
⽹络语⾔通过互联⽹的病毒式传播迅速扩散全球,但死得也⾮常快。
它只是迎合某⼀类信息某⼀种情绪在传播的当⼝被创造出来,并随着这种氛围的消失⽽慢慢消亡,能留下来的凤⽑麟⾓。
为了提⾼书写效率,⽅便学习和交流,开始出现俗字、新字,汉字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却有不断简化的趋势。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秋高河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中医药学提倡“三因制宜”“辨证论治”,体现了中华民族因地制宜、立象尽意的特有思维方式;倡导“大医精诚”“仁心仁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生命至重、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
这些哲学思想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标识。
在实践层面,中医药学强调养生“治未病”,并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理念和方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健康养生文化,深深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比如,强调生活方式与健康密切相关,讲究“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强调养德养生等等。
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中医药就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发展中医药。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事实上,科学并非只有一种表现形式,中国的科学并不等同于西方的科学,西方科学采用的方法也不是获取科学知识的唯一方法,不能把西方科学当作衡量科学的唯一标准。
中国有自己的科学传统,中医药就是中国传统科学最具代表性的门类之一。
与其他中国本土科学一样,中医药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融汇道、气、阴阳、五行等中国哲学思想,逐渐构建了阴阳五行、五运六气、辨证论治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实现了独具特色的医学与哲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和统一,在几千年实践中形成了全球范围独树一帜、疗效确切、覆盖人生命全周期的医学科学。
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屡经天灾、战乱和瘟疫,却能一次次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作出了重大贡献。
特别是在与疫病斗争中产生《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温疫论》等经典著作,形成了系统的、独特的防病治病的理、法、方、药。
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2024年9月高一语文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满分35分)1.(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绿色革命"的大潮中,涌现出了一位攻下“杂交水稻”难题的科技新星,他就是被外国人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
袁隆平高中毕业后,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成了全家议论的焦点。
父亲希望他通过上大学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
袁隆平自己却在中学阶段就对大自然的蓬勃生机、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母亲尊重袁隆平的选择,经过协商最后决定让他自己做主,于是袁隆平义无反顾地报考了重庆一所学院的农学系,高高兴兴地跳进了“农门”。
大学毕业后,袁隆平到湖南安江农技任教。
袁隆平教学十分认真,教一门,钻一门,爱一门。
在教普通植物学时,他下苦功夫,为了能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的微观构造,他刻苦磨练徒手切片技术。
几百次,上千次……直到能在显微镜下得到满意的观察结果为止。
在备课中,他经常提出各种问题自考自答。
他走出课堂,来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找答案。
1959年,是袁隆平进入“而立"之年。
国庆前夕他以“我的十年”为题,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思想与业务两个方面对自己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党的10年教育,使我明确了人生真谛。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确是人生最大的光荣和义务。
50年代,生物教学中主要向学生讲米丘林、李森科的遗传学说,袁隆平就按照其理论进行无性杂交、嫁接培养、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试验,把月光花嫁接在红薯上、西红柿嫁接在马铃薯上,但只得到一些奇花异果,并没有得到经济性状优良的无性杂交种。
这引起他的沉思,他决心另辟蹊径。
60年代,他从外文杂志中获悉,欧美的孟德尔、摩尔根创立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对良种繁育有重大指导作用。
他就开始大胆地向学生传授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知识,讲杂种优势利用在作物育种中的广阔前景,而他自己也开始向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方面探索。
2023-2024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单元、第二单元。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你认为自己在过去的一周里睡眠充足吗?你能回想起上一次没有闹钟,睡到自然醒,不需要咖啡因就能保持神清气爽的时候吗?如果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不”,那么你并不孤单。
在所有发达国家中,有三分之二的成年人无法获得通常提倡的8小时夜间睡眠。
你可能对这一事实并不感到意外,但它的后果也许会让你惊掉下巴。
每晚的规律睡眠少于6~7个小时会破坏你的免疫系统,罹患癌症的风险将增加一倍以上。
睡眠不足——哪怕只是一个星期的适度减少,也有可能严重影响血糖水平,使你跨入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行列。
缺乏睡眠还会增加冠状动脉堵塞、变薄的风险,使你受到心血管疾病、中风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威胁。
此外,英国作家夏洛特·勃朗特曾言:“一颗焦躁的心使人难以入眠。
”睡眠障碍会加剧各种主要精神疾病的病症,包括抑郁、焦虑和自杀倾向。
把以上这些健康后果放到一起,我们会更容易接受这个经过证实的关联:睡眠时间越短,寿命就越短。
睡眠剥夺这根橡皮筋在崩断之前,能够承受的拉力是有限的,然而可悲的是,人类实际上是唯一一种会在没有合理益处的情况下故意剥夺自己睡眠的物种。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附答案)考生注意:1. 本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2.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文学经典的价值及其当代意义》文学经典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具有永恒的价值。
在当今社会,文学经典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文学经典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经典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高尚的情感和美好的人性,能够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红楼梦》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人生的无奈,让读者在阅读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巴黎圣母院》通过对美与丑的对比,表达了对人性美好的向往和追求,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人性的光辉。
其次,文学经典可以传承民族文化。
经典作品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精神风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例如,中国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不仅是文学经典,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展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让读者在阅读中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最后,文学经典可以促进文化交流。
经典作品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具有超越国界和民族的价值。
通过阅读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经典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的特色和魅力,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
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托尔斯泰的小说、雨果的作品等,都是世界文学经典,它们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促进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总之,文学经典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重视文学经典的阅读和传承,让文学经典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学经典只对本民族具有价值,对其他民族没有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测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留。
第Ⅰ卷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笔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意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A.百舸(gě)橘(jú)子洲遒劲(强劲有力)B.峥嵘(zhēng róng)携(xié)遏(è)制C.漫江(满)寥(liáo)廊挥斥(斥责)D.惆怅(chàng)稠(chóu)密辟谣(pì yáo)2.“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这个诗句的常序应当是()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
B.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去。
C.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
D.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3.对《再别康桥》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然别离时那富于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B.诗人把潭水比作天上被揉碎了的彩虹,与浮在潭面上的水藻相杂,沉淀在潭水的深处,幽幽的、醇醇的,如梦一般。
C.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悠然的心境。
D.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4.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躲在乡愁里,才发现______________①我不是无根浮萍②不是断线的风筝③不是世俗风雨中无处栖身的孤雁A.③②①B.①③②C.①②③D.②③①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二、(6分,每小题3分)(一)、阅读卞之琳的《断章》,完成6—7题。
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6.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
B. 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
C. 全诗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上创造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D. 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人,“你”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
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象中凸现出来。
7. 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做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 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 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 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函:盒子。
B.北蛮夷之鄙人鄙人:粗鲁、地位低下的人。
C.自引而起,绝袖绝:断绝,挣断。
D.剑坚,故不可立拔坚:坚固、锋利。
9.选出与“秦王还柱而走”中的“还”用法不同的一项()A.秦武阳色变振恐B.轲既取图奉之C.图穷而匕首见D.使工以药淬之10.下面各句中的“兵”字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左右欲兵之 C.不得持尺兵B.不及召下兵 D.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第Ⅱ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 第Ⅱ卷共4页请用直径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个体的答题区域内做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 第Ⅱ卷共11小题共120分。
三、(23分)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2)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12.古诗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1)“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画面鲜活生动,作者是怎样表现的(4分)(2)这首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13.任意选择A或B组补写出语句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分)(共5分)A组(1)看万山红遍,;漫江碧透,。
(2)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在雨中哀怨,哀怨有彷徨。
(3)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B组(1)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2)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3)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在我的心头荡漾。
四、(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意象”及其解读“意象”一词,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古代典籍中。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就有“窥意象而运斤”一语。
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
“物”是个外延极广的概念。
除了诗人的“我”以外,天地间的一切包括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亭台楼阁等等——在特定情况下还有人,全都是“物”,用南宋诗人张孝祥的话来概括,即“万象皆宾客”。
按一般情况说,物是客观存在,它原来是什么样子,就应当说成什么样子,不能有丝毫差错,这便是所谓客观表述。
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这就是古人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
因此,所谓意象,就是沾染或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
意象是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是意和象的融合,简言之,意象就是意中之象。
如秦观《满庭芳》中的词句: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词中的“斜阳”“寒鸦”“流不”“孤村”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客观物象,也不再是纯粹的自然景观;全部浸染了词人的哀伤和忧郁,它们是主观情思和客观形象交融而产生的“新物”。
诗歌是以形象来反映世界的。
确切地说,诗歌是以意象来反映诗人眼里和心中的世界的。
诗人总是戴着感情的有色眼镜看世界,那世界也便有了深浅不等的各种色彩。
诗歌正是以不同的感情色彩感人的。
而组成诗歌用以感人的基本因素正是意象。
我们了解“意象”是为了鉴赏诗歌,学会审美,因此有必要熟悉“意象”的基本特点。
首先,意象往往有丰富内涵。
一个意象的内涵是否丰富,与这个意象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有关,古今中外的许许多多诗人之所以反复吟咏春天和秋天,其原因就在于这两个季节有关较多的富有诗意的属性。
中国的菊花和兰草,外国的云雀和夜莺,几乎成了万古常新的诗题,主要还是因为这些事物本身具有浓厚的诗意内涵,能够触发不同时代诗人的不同感慨。
不同事物在这一点上有着很大的差别。
众所周知,泪水被诗人抒写了几千年,而极少有人吟咏鼻涕;秋叶令无数墨客感叹,而垃圾却无人问津。
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挖出诗意来的。
有人说,一条林间小道比一个赌徒要有诗意。
朱红的抒情诗《恋》,围绕着“你”和“我”,塑了一个个富有内涵的意象,生发出多少刻骨铭心的情意:我是旧帆,你就是港口的灯火。
/我是优游的天鹅,你是湖泊。
/你是朱唇,我就是缠绵的热吻。
/你是苦泪,我就是碎裂的心魄。
……这些诗句,无异于柔情蜜意恋人的绵绵情话,无异于坚贞不移的海誓山盟。
此诗虽然长达八节,推出数十个意象,仿佛仍未尽意。
谁知,诗人却是卒章显志,最后一节诗意陡转:“你是我的主宰,我仰望的星座,/我是你幸福的奴仆啊,我的祖国!”原来,“你”并不是“我”的恋人,而是“我的祖国”。
全诗意在倾吐对祖国的爱恋。
其强大的感染力来自那遍布全诗的内涵丰富的意象。
其次,意象都富有情感性。
应当说,所有的意象都或多或少,或浓或淡地浸染着诗人的情思。
诗要动人,自然要选取那些较多和较浓的浸染情思的意象。
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些意象必须反映诗的主题。
因为具体到一首诗,诗人所表现的是某一特定的情思。
选择意象就是要选择那些最能表现那种特定情思的意象。
请读书黎明的《给乙》:我们是黑夜相错而过的船/我们是白昼没有标记的帆/我们是同一次潮汐搁浅沙滩的贝壳/我们是同一次喷发中冷却的火成岩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
(14分)(1)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
(2)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
(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
(5)诸郎中..执兵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
(6)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
(7)断其左股.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
17、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5分)从读大学到当老师,我跟随郭先生十几年了,这十几年间,每每有不懂的问题,就去先生家,①有问,必有答。
先生偶有记不清楚的,②余自去图书馆查来,抄得整整齐齐地给我。
,这些年来,问的问题不计其数,③也不乏幼稚之处。
④张开嘴后自己都悔之不已,但是先生却认认真真地为我解答;有时先生才说两句我就表示懂了,先生⑤要我说出来,看我想得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