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

合集下载

淮安成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

淮安成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

淮安成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 2009年09月24日14:49:24根据淮扬菜美食文化节组委会的统一安排,市政府于昨天上午举行中心城市建设新闻发布会。

受市长高雪坤委托,副市长刘友超详细通报了近年来淮安中心城市建设情况。

进入“十一五”,淮安处于工业化转型期、城市化加速期,中心城市建设确立了大目标、大思路,进入了大投入、大发展的新阶段。

淮安市以开放的视野,开创了城市发展的新局面。

淮安市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淮安建成能够辐射周边地区2000万人口的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确立了“东扩南连、三城融合、五区联动”的中心城市发展战略,全力推进构筑大交通、培育大产业、发展大流通、繁荣大文化、开发大旅游五大建设,促进中心城市实现“四个转变”,即城市建设由量的扩张向量质并举转变,由交通节点型城市向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转变,由粗犷式经营向集团式、资本化转变,由点、轴式发展向区域协调、协力共建转变。

在先后获得省文明城、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称号,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按新标准通过验收和公示后,全面启动了全国文明城市、最佳人居环境城市、生态城市和健康城市新“四城”创建。

淮安新一轮城市总规编制成果已于今年9月1日通过省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论证。

总规将淮安纳入到江苏省乃至长三角地区发展战略中去,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旅游城市,长江三角洲北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淮安市以经典的规划,塑造了富有魅力的城市特色。

为强化对重大项目实施的科学规划决策,淮安市建立了领导、专家和群众相结合的规划决策机制。

投入近1亿元,按照经典规划要求,突出大家规划、名家设计,以人口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和投资集聚发展为导向,修编完成《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年)》、《淮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淮安工业园规划,以及富士康科技园、盐化工业园和冶金工业园等规划,同时还修编完成26个乡镇总体规划、198个“三类村庄”、4796个农民集中居住点、3200个村庄平面布局规划,基本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

2030江苏省的城市规划

2030江苏省的城市规划

2030江苏省的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前提。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2030江苏省的城市规划的有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2030江苏省的城市规划1 总则1.1 为加强和规范全省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管理,提高城乡规划管理的工作质量和水平,维护公共利益和公众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和城乡规划相关的标准、规范,结合全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城市和县城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

在此范围内制定规划、进行规划管理,须执行本规定。

市、县城区以外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参照执行。

2 城市土地使用管理2.1 城市用地分类2.1.1 城市用地,根据其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分类,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和《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执行。

2.1.2 与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相连的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其向公众开放、并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用地(包括用地范围内水域),可以计入公园绿地,其余不计入城市规划建设用地。

2.2 建设用地的兼容性规定2.2 建设用地的兼容性规定2.2.1 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规定。

2.2.2 在满足安全、环境等要求和相关标准、规范的前提下,提倡同一地块内不同使用功能的混合。

建设用地的兼容原则按照《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执行,用地兼容要求应当在详细规划中规定,并在城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出具的规划条件中具体明确。

2.2.3 制定和实施新建居住区的规划,应按照城乡规划法律法规、国家和省城乡规划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同步安排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行政管理和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以及户外公共活动空间。

2.3 建筑基地控制指标2.3 建筑基地控制指标2.3.1 建筑基地最小面积不应低于表2.3.1的规定。

2.3.2 建筑基地不足上述规定的最小面积,但有下列情况之一,且不妨碍规划实施的,表2.3.1中面积可以按照80%执行:(1)邻接土地已经完成建设或为道路、河道及其他类似情况,确实无法调整、合并的。

淮安市总体城市设计(2017-2035)

淮安市总体城市设计(2017-2035)

《淮安市总体城市设计(2017-2035)》成果草案为了进一步梳理并保护淮安城市空间的特色资源,彰显城市独特韵味,传承地方历史文化,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为了更好地诠释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发展愿景及目标,并有效地引导、控制和管理城市空间的开发建设,特编制《淮安市总体城市设计》(下面简称本规划)。

一、规划范围淮安市域:为淮安市行政辖区范围,包含淮安市区和涟水、盱眙、金湖三县,面积为10030 平方公里,是本规划的研究范围。

淮安市城市集中建设区:包括淮安高速公路环线以内以及南马厂、季桥局部地区的集中建设区域,苏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淮安工业园区集中建设区域,洪泽集中建设区域以及淮安空港经济区集中建设区域,面积为477平方公里。

包括淮阴、清江浦、淮安、洪泽四个市辖区。

范围与《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划定的城市集中建设区范围一致,是本规划的具体设计与控导范围。

二、规划目标本规划主要任务是确立淮安城市集中建设区长远发展的空间特色定位与总体结构,并针对该顶层空间结构制定系统性控制要求,以指导具体的规划管理和建设。

希望通过长期持续的建设与控制,塑造空间形态、提升城市环境、凸显城市特色、激发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并最终实现城市空间形态与特色方面的总体目标。

三、规划原则开展总体城市设计,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规范与标准,并衔接相关规划;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保护自然环境,传承历史文化,塑造城市特色,优化城市形态,节约集约用地,创造宜居公共空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条件和管理需要,因地制宜,逐步推进。

四、城市空间特色定位通过公众意见征询、部门访谈、专家咨询,结合淮安自身空间资源禀赋,并考虑到与周边城市的错位发展,确定淮安城市空间特色主题:“湖风河韵生态城、伟人故里运河都”。

五、规划布局1、市域空间的风貌总体结构结合市域山、水、城格局以及特色资源分布情况,提出“两廊、八区、十九个节点”的市域空间风貌总体结构。

《LED总规沙盘》影片脚本2012 11 28

《LED总规沙盘》影片脚本2012 11 28

《LED总规沙盘》影片脚本解说词(五分钟)【第一部分:历史文化】“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

”古老的运河既成就了淮安的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也见证了近年来的城市变迁。

1982年到2009年间,淮安共组织修编4次城市总体规划。

多媒体及字幕:1982-2000淮阴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淮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图片2011年省政府正式批复新一轮《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将淮安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生态旅游城市、长江三角洲北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如今她正承载着新的荣耀与梦想,铸就辉煌,迈向未来!(出片名)【第二部分: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多年来,淮安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城乡统筹发展之路,一座经济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生态特色更加鲜明的特色宜居城市将展现在世人面前!“十二五”期间,淮安正形成“一主、四副、多点、网络化”的城镇体系,中心城区以“三轴四带多组团”的空间结构拉开发展格局,实施“东扩南连、三城融合、五区联动”战略,构筑大交通、培育大产业、发展大流通、繁荣大文化、开发大旅游,城镇建设体系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品位不断提升,中心城市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多媒体及字幕:“一主、四副、多点、网络化”、“三轴四带多组团”的空间结构、“东扩南连、三城融合、五区联动”【第三部分:交通、产业、生态、人文、旅游】2030年的淮安,交通将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里运河、京杭大运河、古淮河、盐河四水穿城,成为贯通中国东西南北的黄金水道;“六横五纵”的高速公路网,新长铁路、徐宿淮盐铁路、连淮扬镇铁路、宁淮城际铁路,共同构建城市外围交通体系;涟水机场航线已开通和即将开通的航线已达14条,将进一步确立和巩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实现与长三角经济圈的无缝对接。

2030年的淮安将更具产业活力。

特钢、IT、盐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食品五大千亿产业正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铿锵有力地向我们走来,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将全面提升淮安区域中心城市地位。

商业街区规划设计方案

商业街区规划设计方案

商业街区规划设计方案一、规划背景规划地区地处淮安城市商业中心区东北部,南临城市东西向轴线淮海东路,西临城市南北向轴线淮海北路,东临城市次干道银川路,北临交通路及市体育健身广场。

规划用地总面积9.3公顷(不含保留现状部分)。

该地区交通条件优越,商业金融地位十分突出,是全市最重要的黄金地段。

为促进淮安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加快城市化和现代化城市进程,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树立良好城市形象,淮安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淮安市商业中心区的规划建设,先对其东北片区进行城市意向设计方案竞选。

二、规划依据1、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

2、淮安市“十五”计划及2003年淮安市中心城市建设目标。

3、淮安市中心商业区东北片区概念规划设计任务书。

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三、规划区现状分析与定位策划1、现状概括与分析(1)用地现状与构成地块现状有商业设施、宾馆、办公、小学、新建小区以及旧住宅楼。

沿淮海东路从西向东依次为淮海宾馆,新亚商城(建设中),水利局勘察设计院宿舍,时代超市。

沿淮海北路从南向北依次为淮海宾馆,淮海永红商厦,新华书店(已设计待改建),东港大酒店,市公交公司,路灯管理处、万国物业,工商银行。

沿银川路向北到交通路依次为时代超市,时代花园小区,零散住宅的(底层沿街为小店面),清河小学。

地块内部多为住宅,多为低层(2-3层),也有少量多层(5-7层)。

沿师专路两侧为店面。

(2)建筑质量与风貌淮海宾馆主楼为八十年代常见造型的15层大厦,略显陈旧,地处城市中心最重要的交通节点,难以体现时代感,达不到标志性建筑的要求。

沿淮海东路:新亚商城在改建中,体量庞大。

可以由过街天桥直接进入。

水利局勘察设计院宿舍外观较陈旧。

时代超市新完成立面改造,用色鲜艳、明快。

沿淮海北路:淮海永红商厦外观较陈旧,建筑质量一般;体量上类似于淮海大厦的裙房。

新华书店已经过建筑设计,待重新开发为书城,功能不变;附带宾馆住宿。

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市城乡规划规定的通知

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市城乡规划规定的通知

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市城乡规划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淮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2.25•【字号】淮政规[2012]3号•【施行日期】2013.0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市城乡规划规定的通知(淮政规〔2012〕3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现将《淮安市城乡规划规定》印发给你们,希认真贯彻执行。

淮安市人民政府2012年12月25日淮安市城乡规划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统筹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修改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应当遵守本规定。

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本规定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市、县、镇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

本规定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乡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第三条本市城乡规划应当立足苏北重要中心城市、长江三角洲北翼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以“历史古城、文化名城、生态水城、工业新城”为城市特色目标,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人口、产业、资源、功能的集聚发展和能源的节约利用,保护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并符合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的需要,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城乡规划工作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乡规划工作的领导,根据城乡规划工作的需要,健全城乡规划管理机构,并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

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

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第一章总则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09年-2030年,其中:近期:2009年-2015年;中期:2016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0年。

规划区淮安规划区范围包括淮安市辖区,面积为3171平方公里,以及涟水县陈师镇在宁连高速公路以西、空港部分地区,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规划区总面积约为3186平方公里。

规划层次本规划分为市域、规划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1、市域,指淮安市辖清河、清浦、淮阴、楚州4区和涟水、洪泽、盱眙、金湖4县,面积为10072平方公里。

2、规划区,指市辖区、涟水县陈师镇在宁连高速公路以西、空港部分地区,面积为3186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指西、北至高速公路环、南至苏北灌溉总渠以南102省道、东至京沪高速公路以东235省道。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二节市域人口和城市化水平预测市域总人口规模近期2015年市域总人口为530万人,中期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560万人,远期2030年市域总人口为585万人。

市域城市化水平近期2015年市域城市化水平为53%,城镇人口为280万人;中期2020年市域城市化水平为60%,城镇人口为335万人;远期2030年市域城市化水平为70%,城镇人口为410万人。

第三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空间结构市域形成“一主四副多点网络化”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推动“多节点—网络化”空间结构的形成。

1、一主:即淮安中心城市,通过聚合区域高端职能,辐射带动市域发展。

2、四副:即涟水县城、洪泽县城、盱眙县城和金湖县城四个市域次中心城市。

3、多点:即其他城镇。

4、网络化:以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铁路等交通设施为骨架,以市县域中心城市和重点镇为节点,构建开放的网络化空间格局。

等级规模结构市域城镇形成四级等级规模结构。

1、市域中心城市:即淮安中心城市,规划城市人口220万人。

2、市域次中心城市:包括涟水县城、洪泽县城、盱眙县城和金湖县城等4座,规划城市人口20—30万人。

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趋完善

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趋完善

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趋完善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成效“十三五”时期,淮安市经济总量迈上4千亿元台阶,在全国百强市排名逐年攀升。

人均GDP迈上1万美元台阶,达到11500美元。

202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5。

85亿元,年均增长8%左右。

着力构建“433”现代产业体系,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1。

2:42。

9:45。

9转变为2020年的10。

2:40。

5:49。

3。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

82%。

获批8个国家级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实现有效期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翻番、达到560户,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6个百分点、达到57。

4%。

航空货运枢纽建设纳入国家重大战略规划,2020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32。

68万人次,是2015年的2。

6倍。

全市铁路总里程达263。

9公里,比“十二五”末增加了163。

4公里。

中心城市建设扎实推进,累计投入4313亿元、实施3487个城建重点项目。

“四好农村路”建设稳步推进,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2313公里,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公路建设质量、进度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到100%,提前两年实现镇村公交全覆盖。

“十三五”期间,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93。

53万人、15。

51万人、122万人、62。

11万人和54万人。

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00多所,新增学位近15万个。

“十三五”期间发展成效列表淮安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按照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阶段性部署安排,“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经济总量超过5000亿元,实现全国百强县零的突破。

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全方位巩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创新淮安、开放淮安、美丽淮安、幸福淮安”建设由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绿色高地、枢纽新城”打造展现蓬勃生机,长三角北部重要中心城市地位基本确立。

1.《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草案简要说明

1.《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草案简要说明

《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草案简要说明一、前言2011年7月江苏省政府批准的《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在指导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和省域层面一系列重大战略、上位规划的颁布出台,使得淮安城市发展环境开始出现四个方面的重大变化:一是多重重大战略聚焦淮安及周边区域。

如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江淮生态大走廊等,尤其是省委省政府对淮安建设成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和江苏省特色增长极的战略要求以及全省“1+3”功能区战略布局,明显提升了淮安中心城市发展定位,确定了淮安生态优先、特色发展的战略路径。

二是城市铁路、水运、航空等综合交通地位进一步提升。

尤其是高铁方面结合国家铁路网规划,未来可北达京津、南抵沪宁,实现宁淮1小时同城生活圈,融入上海2小时经济活动圈。

三是随着“两区一县”行政区划调整获批以及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淮安“纳湖入城,淮洪一体”战略构想急需结合产业空间布局优化面临重大调整。

四是国家新型城镇化、“多规合一”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三大试点获批,将有力的促进淮安城市发展和治理方式转型。

以上一系列新情况、新变化,使得淮安城市发展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

同时,也使得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已不能更好地指导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规划建设,亟需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因此,本次总体规划修编以全面落实淮安三项改革试点要求(多规合一、土地使用制度、新型城镇化)以及中央和江苏两个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前提,确定规划理念和方法,体现中央关于生态、集约、宜居等城市发展方式转型的战略意图;立足于建设强富美高新淮安、区域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等战略要求,结合淮安当前发展的迫切需求和现实问题,为淮安进入新常态阶段以后的长远发展谋篇布局,为淮安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繁荣之城、安康之城、宜居之城、文明之城”建设提供具体抓手。

淮安生态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淮安生态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介绍1.1 研究背景城市空间是高度耐用的固定资产和空间的组合,它像是一个时间囊反映了城市的历史发展进程[1]。

从历史上看,由于大部分的城市空间扮演着农产品交易中心的角色,导致中国城市的发展转型速度缓慢。

在社会主义前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中国城市发展尤为缓慢。

自1979年经济改革开始,中国城市的城市空间已发生根本性的重组。

在城市空间转换的同时,中国城市社会空间也正在重组。

本文的研究旨在探讨淮安市的城市社会空间重组进程以及从街道层面分析新型社会结构的发展。

本文重点分析社会人口的分布与社会空间分化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此来探讨社会空间分异的现状。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关于社会空间分异的研究都受到广泛的关注。

基于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背景,大多数研究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中展开并将问题原因归结于如社会经济地位,种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2]。

此外,一些研究将问题归咎于住房方面例如各种社会经济群体获得住房的不同途径和房龄。

Grigsby指出在费城,老龄化使房屋质量下降导致了房屋的贬值[3]。

在高速公路时代建造的房屋与当下缺乏停车位等各种设施的房屋相比,面积要小得多。

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总之,陈旧的老房子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求。

空缺链条理论表明老房子随着房龄的增长居住的居民都是社会经济水平较低的人群[4]。

在欧洲已经研究出的理论结构,如住房类和住房供给结构,突出住房在社会空间分异形成过程中的作用[5,6]。

居住空间中的不同社会经济群体的分离表现了社会分层和社会阶层的形成。

近年来,应对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金融等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有较高地位的服务行业的增长,要求城市中心区人口要有较高的收入[1]。

房地产开发商抓住这些新的机遇,对在市区中选定的住房进行翻新或重建,创造新的财富。

Smith指出,为了充分利用破败的居民区和中心区宝贵的土地的租金差距,使两地得到最大的利用,两地已经重新建设恢复到原来的最佳状态[7]。

淮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环保局淮安市区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的通知

淮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环保局淮安市区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的通知

淮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环保局淮安市区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淮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9.29•【字号】淮政办发[2011]131号•【施行日期】2011.09.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淮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环保局淮安市区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的通知(淮政办发〔2011〕131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部省属驻淮单位:市环保局制定的《淮安市区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淮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一一年九月二十九日淮安市区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方案(市环保局2011年9月)为加强市区环境噪声管理,为市民创造更加宜居安静的人居环境,加快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在2004年《淮安市区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结合我市市区环境噪声污染现状及城市发展近期规划,制定了《淮安市区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方案》。

一、划分依据(一)环境功能区划分依据●《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国家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的指导意见》(环发〔2010〕144号)●江苏省环保厅《关于转发环保部等十一部门<关于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城乡声环境质量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苏环办〔2011〕14号)●《淮安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6-2010)》声环境部分(二)环境功能区划主要引用的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94)●《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二、适用范围范围包括:淮安市辖区,划分总面积约204km2。

(该面积采用《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中期城市建设用地规划规模。

淮安市日照影响分析规划管理规定(2013年版)-推荐下载

淮安市日照影响分析规划管理规定(2013年版)-推荐下载

淮安市日照影响分析规划管理规定(2013年版)第一条为规范本市日照影响分析的规划管理工作,根据《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年版)》(以下简称《省规定》)和城乡规划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等,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规划区范围内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日照影响分析规划管理。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日照影响分析是指采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或国家有关部门鉴定通过的分析软件,对日照影响计算范围内有日照要求的建设项目产生的日照影响进行分析。

本规定称有日照要求的建设项目是指住宅建筑、宿舍、托儿所和幼儿园的主要生活用房及室外地面活动场地、居住小区内的公共绿地、老年人住宅、残疾人住宅、医院病房、疗养院的疗养室、中小学普通教室。

第四条对需要进行日照影响分析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备乙级以上规划、建筑设计资质的单位或者相关技术服务咨询机构进行日照影响分析,并编制《日照影响分析报告》,作为城乡规划管理部门审定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的依据之一。

第五条因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调整致使建筑位置、外轮廓、户型、窗户等发生改变的,应对调整后的方案重新进行日照影响分析,并编制《日照影响分析报告》。

第六条日照影响的计算范围一、被遮挡建筑的计算范围:拟建高层建筑以北,建筑高度1.5倍的扇形阴影范围,最大不超过150米范围内的现状、在建或规划的建筑(详见图示一)。

二、遮挡建筑的计算范围:以已经确定的被遮挡建筑为中心,南侧半径150米的扇形范围内的现状、在建或规划的建筑(详见图示二)。

本范围内与已经确定的被遮挡建筑的主要朝向有相邻面宽的低层、多层、小高层建筑,与本范围内的高层建筑一并进行日照影响分析。

第七条日照标准一、住宅建筑新建住宅项目每套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不应低于大寒日2小时的日照标准。

城市旧区范围内的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但不应低于大寒日1小时的日照标准,住宅内居住空间的日照情况应在销售合同中注明。

受新建高层建筑影响的周边地区现状住宅建筑的有效日照时间不应低于大寒日2小时的日照标准;现状住宅建筑日照时间已低于国家现行标准的,周边用地的开发建设不应减少其现有日照时间。

淮安总体规划文本

淮安总体规划文本

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概况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城市化与城镇发展战略第二节城镇体系布局规划第三节重点市镇规划设想第四章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第一节城市性质第二节城市规模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第一节用地发展方向第二节总体布局原则第三节布局结构第六章用地布局规划第一节公共设施用地第二节居住用地第三节工业用地第四节仓储用地第五节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第六节对外交通用地第七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附表附表1: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用地汇总表附表2: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第一章总则一、区位分析淮安市位于长三角经济带与淮海经济带的交汇处,连接了长三角与华北、华中三大经济区域;在江苏省中部,处于陇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是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城市群中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位于苏北腹地,其范围为东经118度12分~119度36分,北纬32度43分~34度06分。

淮安市域的南面是江苏省经济较发达的沿江地区,有苏锡常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有近水楼台得到苏南、上海、浙江辐射发展势头良好的扬州、南通、泰州等苏中城市;北面是正在加快发展的东陇海发展轴,有徐州都市圈、海港城市连云港以及新沂、邳州等新兴城市;东面沿海地区虽然是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低谷,但建设海上苏东、发展海港经济和海洋产业将大有收获,南通、连云港分别兼有长江和陇海线之利,盐城已有森达、悦达、江动等知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前景看好。

而淮安则恰恰处在这三条发展轴带的边缘,虽然在省城镇体系中的“三圈五轴”有一条新宜城镇聚合轴穿越淮安市,毕竟这条轴线经过的地域基础较为薄弱,是一条待发展的产业-城镇轴线。

二、规划说明淮安市的现状表明淮安城镇化水平与市域经济水平基本协调,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水平双重落后的特点。

城镇体系表现出中心城市的能级较低、城镇体系发育不全、城镇功能趋同、城市化水平较低且地域分布不均等特征。

因此,淮安城镇体系面临着结构调整的任务,调整的目标是形成以淮安为核心、县城为骨干、重点城镇为纽带、城乡协调发展的总格局,通过增强中心城市实力,壮大各级城镇的集聚规模,形成大小城镇分工明确、职能互补、结构合理的城镇新体系。

江淮运河两岸规划设计方案

江淮运河两岸规划设计方案

江淮运河两岸规划设计方案一、项目概况古黄河是古淮河的前身,后因宋代黄河夺淮而改名,流经七县(区),全长166公里,淮安市境内约95公里,中心城区段约24公里,是一条集行洪、排涝、灌溉、景观等多功能综合利用河道,同时也是“城市饮用水源”之一。

城区段古黄河与盐河、里运河、京杭大运河共同形成我市“四水穿城”的水系格局,是淮安的自然变迁和生态文明的重要展示区域,是一条“生态之河”,沿岸生态基础良好,已建成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母爱公园、生态民俗园等一批景观节点项目,是市民日常休闲旅游的重要空间。

二、规划范围本次城市设计范围为中心城区古黄河两岸西安路-宁连路段,长度约91公里,两岸纵深根据现状情况为30米-200米不等,总用地面积约245平方公里。

两岸根据用地情况,绿线范围为现状景观质量较好的区域,蓝线范围为现状景观一般需通过规划进行景观提升的区域,橙色范围为现状景观较差的居住区需通过规划引导改造更新的区域。

(详见地形图)三、目标定位城市总体规划中对古黄河的定位为生态景观带,沿线主要加强公共绿地、广场等开敞空间的建设,完善各项配套设施。

本次规划主要是对规划范围内古黄河两岸进行整体城市设计、针对局部节点进行深化设计,结合水利部门的河道疏浚工程,以提升古黄河生态涵养功能,体现自然生态景观为主,加强城市自然变迁和生态文明展示,为城市居民休闲旅游提供空间,打造生态宜居的景观环境。

规划中建议通过一些景观节点的设计,打造一批亮点、特色景点,使之成为展现城市形象的名片,重点对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提升改造。

四、规划依据1、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2、淮安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3、淮阴区中心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4、淮安市中心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5、古黄河江苏段沿线风景路规划6、1:1000地彩图。

淮安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淮安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淮安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淮安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淮安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淮安调查队2010年3月30日2009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强力推进"五大建设",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综合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21.7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0.97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541.48亿元,增长16.5%;第三产业增加值409.30亿元,增长15.8%。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33万元,比上年增长14.7%。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16.1:47.6:36.3调整为15.2:48.3:36.5。

物价总水平稳中略降。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9%。

食品类价格上涨2.9%,其中粮食上涨10.4%、油脂类下降22.0%、水产品下降8.4%、鲜菜上涨37.3%;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2.2%;衣着类价格下降5.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1.3%;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下降2.8%;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2.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2.1%;居住类价格下降4.2%。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0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337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3%。

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8.32万人,农村劳动力培训7.25万人。

二、农林牧渔和水利业农业生产形势较好。

粮食连续六年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440.70万吨,比上年增加15.96万吨,增长3.8%。

其中夏粮170.76万吨,增长3.8%;秋粮269.94万吨,增长3.7%。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淮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淮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淮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8.25•【字号】苏政复〔2023〕27号•【施行日期】2023.08.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淮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苏政复〔2023〕27号淮安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审批淮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淮政呈〔2023〕41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淮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淮安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着力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江淮现代产业高地、大运河人文魅力名城。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淮安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97.350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96.0050万亩(含易地代保任务3.000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411.1018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599倍。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发挥大运河文化带和淮河生态经济带交汇点作用,推进江淮生态经济区绿色转型发展,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

构建等级合理、协调有序的城镇体系,加强城乡融合发展,构建“极核引领、组团协同、多点支撑”的城镇结构。

推进北部平原、中部湖群、南部低山丘陵的生态保护修复,协同构筑江淮湖群生态绿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7月31日,省政府正式批复了《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苏政复〔2011〕50号文)。

现将规划成果方案的主要内容摘要如下:第一章总则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09年-2030年,其中:近期:2009年-2015年;中期:2016年-2020年;远期:2021年-2030年。

规划区淮安规划区范围包括淮安市辖区,面积为3171平方公里,以及涟水县陈师镇在宁连高速公路以西、空港部分地区,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规划区总面积约为3186平方公里。

规划层次本规划分为市域、规划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1、市域,指淮安市辖清河、清浦、淮阴、楚州4区和涟水、洪泽、盱眙、金湖4县,面积为10072平方公里。

2、规划区,指市辖区、涟水县陈师镇在宁连高速公路以西、空港部分地区,面积为3186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指西、北至高速公路环、南至苏北灌溉总渠以南102省道、东至京沪高速公路以东235省道。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二节市域人口和城市化水平预测市域总人口规模近期2015年市域总人口为530万人,中期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560万人,远期2030年市域总人口为585万人。

市域城市化水平近期2015年市域城市化水平为53%,城镇人口为280万人;中期2020年市域城市化水平为60%,城镇人口为335万人;远期2030年市域城市化水平为70%,城镇人口为410万人。

第三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空间结构市域形成“一主四副多点网络化”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推动“多节点—网络化”空间结构的形成。

1、一主:即淮安中心城市,通过聚合区域高端职能,辐射带动市域发展。

2、四副:即涟水县城、洪泽县城、盱眙县城和金湖县城四个市域次中心城市。

3、多点:即其他城镇。

4、网络化:以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铁路等交通设施为骨架,以市县域中心城市和重点镇为节点,构建开放的网络化空间格局。

等级规模结构市域城镇形成四级等级规模结构。

1、市域中心城市:即淮安中心城市,规划城市人口220万人。

2、市域次中心城市:包括涟水县城、洪泽县城、盱眙县城和金湖县城等4座,规划城市人口20—30万人。

3、重点镇:共13座,规划城镇人口2—7万人。

4、一般镇:共40座,规划城镇人口0.5—2万人。

第四节产业布局规划工业产业布局1、中心城市以经济开发区、淮安工业园、淮阴、楚州、盐化工等5个工业片区为载体,分类整合现状工业用地,鼓励城市中心区工业逐步向外搬迁。

在巩固提升传统大型主导产业的同时,吸纳符合环境要求和投资强度的大型工业企业,逐步建立根植于本地的工业体系。

2、在中心城市以外规划16个工业集中区作为工业发展载体,鼓励各区县、镇探索统一招商、集中建设、产业协调、财税分成的体制改革。

第五节综合交通规划市域铁路网规划1、新建淮(安)宿(州)铁路、淮(安)连(云港)铁路、蚌(埠)盐(城)铁路等3条铁路和淮(安)扬(州)镇(江)、宁(南京)淮(安)、徐(州)淮(安)沪(上海)3条城际铁路客运专线。

2、新长铁路既有线保留不变,2015年前完成电气化改造和复线改造。

远景新长铁路货运功能外移至京沪高速公路东侧。

3、远景建设京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徐淮沪支线。

市域铁路枢纽规划1、铁路枢纽:淮安北站和淮安南站。

2、铁路站场:淮安东站、淮安西站、袁北站、季桥站、朱桥站、和平站、涟水站、洪泽站、马坝站、金湖站、盱眙站。

第八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大运河遗产保护保护集中大运河淮安段文化遗产。

保护大运河水利工程及相关文化遗产、其它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运河聚落遗产、大运河生态与景观环境和大运河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镇古村保护1、古镇古村共11个,其中古镇9个,分别为淮阴区码头古镇和渔沟镇,涟水县高沟镇,金湖县金沟镇、塔集镇、涂沟镇和吕良镇,洪泽县岔河镇和仁和镇;古村2个,分别为淮阴区杨庄村和金湖县夹沟村。

2、保护镇村选址和生长的历史环境和自然环境;保护古镇村内部街巷格局;保护传统风貌及传统文化;修缮更新历史建筑,维持原有风貌;对新建建筑进行适当引导,减少对老建筑及现有传统面貌的建设性破坏。

3、积极推动码头古镇申报省级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第四章规划区城乡统筹空间发展策略1、极化中心城市,强化区域服务职能中心城市应强化交通枢纽、商贸流通和生产性服务职能,提升中心城市的区域辐射和带动能力。

2、拓展一轴两翼,注重区域协调发展(1)一轴,通过整合各区发展动力,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淮安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向北发展空港新区,带动涟水县城的发展;向南以发展盐化工业区为主体,带动洪泽县城的发展。

形成涟水—淮安—洪泽的规划区城镇空间发展主轴。

(2)两翼,即由京沪高速以东、徐宿淮盐高速公路以南的城镇乡村构成的东部发展翼,和由宁连高速公路以北、以西的城镇乡村构成的西部发展翼。

东部发展翼重点发展车桥镇,强化培育钦工、范集等重点镇的综合功能和朱桥、平桥等镇的特色职能。

西部发展翼重点发展徐溜镇,强化培育渔沟、南陈集等重点镇的综合功能,和码头、赵集、刘老庄等镇的特色职能。

通过增强小城镇的设施服务能力,带动其各自周边乡村地区整体协调发展。

产业发展规划区内以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为主。

1、现代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

2、先进制造业主要分布在规划区内的10个工业片区和工业集中区,分别为淮安经济开发区工业片区、淮安工业园区工业片区、淮阴工业片区、楚州工业片区、盐化工工业区、空港(陈师)工业集中区、车桥工业集中区、钦工工业集中区、徐溜工业集中区和渔沟工业集中区。

3、现代农业主要以观光农业和都市农业为主,分布在规划区内的农业生产地区。

规划区四区划定根据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建设用地条件评价、资源环境保护、城市组团间生态隔离等要求,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已建区范围,并加强对四区的空间管制和建设引导。

第五章城市性质与规模城市性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旅游城市,长江三角洲北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城市人口规模1、近期2015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145万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20平方米。

2、中期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170万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20平方米。

3、远期203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220万人,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20平方米。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2015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74平方公里。

2、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04平方公里。

3、203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64平方公里。

第六章中心城区总体结构城市发展方向近期,完善高速公路环内的城市建设;中远期,城市跨京沪高速公路向东发展,跨淮盐高速公路向南延伸。

城市空间结构中心城区的空间结构为三轴四带多组团。

1、三轴:东部新兴产业发展轴、中部城市服务功能轴和西部特色产业发展轴。

2、四带:分别为盐河现代物流产业带、古黄河生态功能带、里运河文化景观带和苏北灌溉总渠田园风光带。

3、多组团:分别为中心组团、淮阴组团、清浦组团、经济开发区组团、楚州组团、黄码组团和南部组团。

第七章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第八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第二节综合交通枢纽与复合廊道建设城市中部以客运为主的综合交通枢纽结合淮安铁路南站,建设城市中部客运交通枢纽,强化(铁路、城际轨道)客站、公路客运总站、城市轨道枢纽等各类客运交通设施之间的整合和换乘,发挥淮安服务业对市域及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城市在长江三角洲北部地区的地位。

城市北部以货运为主的综合交通枢纽结合新长铁路袁北站,建设城市北部货运交通枢纽。

强化淮安铁路北站、袁北站、公路货运北站、高速公路出入口和淮阴西仓储区等各类交通和仓储设施之间的的整合和衔接,重点发展面向苏北及其以北地区的商贸批发物流产业,带动城市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城市南部以货运为主的综合交通枢纽结合淮安铁路东站和铁路季桥站,建设城市南部货运交通枢纽。

强化铁路货站、长途货运站、高速公路出入口和楚州仓储区等各类交通和仓储设施之间的的整合和衔接,重点发展面向苏南地区的商贸批发物流产业,带动城市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三节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衔接城市交通与铁路设施的衔接在新长铁路的基础上,通过建设宿淮铁路、淮连铁路、淮扬镇城际铁路、宁淮城际铁路和徐淮沪城际铁路,形成衔接徐州、新沂、连云港、宿州、盐城、扬州和南京的铁路运输网络。

1、铁路线路(1)新长铁路:既有线保留不变。

2015年前完成电气化改造和复线改造。

(2)宿淮铁路:自既有新长铁路的袁北站北侧接入新长铁路。

(3)淮连铁路:自既有新长铁路的袁北站北侧接入新长铁路。

(4)宁淮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环线以内沿原宁连一级路西侧设置,形成复合交通廊道,接入淮安南站。

(5)淮扬镇城际铁路:自中心城区东南方向接入,在京沪高速公路两侧选线,进入中心城区后与新长铁路共廊道建设,预留复线引入条件。

(6)徐宿淮城际铁路:自既有新长铁路的袁北站北侧接入新长铁路。

(7)徐淮沪高速铁路:远景建设京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徐淮沪支线。

2、场站布局(1)铁路南站:近期为铁路辅客站,远期为铁路主客站。

(2)铁路北站:近期为铁路主客站,远期为铁路辅客站。

(3)铁路东站:客货两用站。

(4)铁路西站:铁路货运站,重点发展铁水联运。

(5)和平站:铁路货运站。

(6)袁北站:铁路主货站。

(7)季桥站:铁路货运站。

公路客运与货运枢纽1、公路客运站(1)公路客运总站:位于铁路南站东侧。

(2)公路客运北站(淮阴站):位于铁路北站南侧。

(3)公路客运东站(楚州站):位于铁路东站南侧楚州区经十路和纬其路交叉口的西北角。

(4)公路客运南站(清浦站):位于淮海南路西侧。

(5)开发区公路客运站:位于海口路京沪高速公路出入口西侧海口路南侧。

2、公路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及物流中心)(1)公路货运北站:位于铁路北站韩侯大道以东、新长铁路北侧。

(2)公路货运南站:位于淮安南港黄码港北侧。

(3)公路货运东北站(淮阴站):位于淮阴东港北西侧。

(4)公路货运东南站(楚州站):位于京沪高速公路华西路出入口西侧楚州区的东北部新长铁路南侧。

(5)开发区公路货运站:位于京沪高速公路海口路出入口西侧海口路北侧。

第九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古城格局保护1、城池格局的保护保护现存城墙、城门、水关、护城河遗迹,已经纳入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的严格依法保护,未纳入文保单位保护的现存城池格局遗迹应当积极逐级申报为各级文保单位。

2、中轴线的保护保护由“淮安府衙—漕运总督部院遗址—镇淮楼—迎薰门(老城南门)遗址公园”组成的古城中轴线。

3、道路街巷格局的保护保护和延续以总督漕运部院为中心的棋盘式街巷格局;保护历史街巷的线型和走向,未经论证不得拓宽。

建筑高度整体控制整体控制楚州古城建筑高度,新建建筑高度不得超过楚州古城历史景观点文通塔、镇淮楼的建筑高度,原则上控制在24 米以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