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模式
课程设计模式大全
课程设计模式大全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具体分解为以下三个层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熟练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共计XX个。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XX项实践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批判性思维,具备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实际问题解决策略,以及相关实践操作技能。
具体安排如下:1.教材章节:教材共分为XX章,每章包含XX个知识点。
2.教学内容安排:按照教材章节顺序,依次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案例分析,开展实践操作活动。
3.教学进度:每节课讲解1-2个知识点,共计XX节课。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应用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开展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采用权威出版的XX教材,确保知识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XX参考书,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教学视频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的实验室,开展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幼儿课程设计模式有哪些
幼儿课程设计模式有哪些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幼儿课程设计模式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各种设计模式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适合幼儿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是培养学生对幼儿教育的热爱和责任感,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幼儿教育工作中。
通过对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分析,我们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我们选择和了以下教学内容:首先,介绍幼儿课程设计模式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各种设计模式的定义、特点和适用范围。
其次,详细讲解各种幼儿课程设计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这些模式的应用方法。
然后,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和幼儿特点选择合适的课程设计模式。
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学设计实践,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幼儿教学活动的能力。
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如下:首先,在第一周,我们讲解幼儿课程设计模式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其次,在第二周,我们详细讲解各种设计模式的操作步骤;接着,在第三周,我们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课程设计模式;最后,在第四周,我们进行小组讨论和教学设计实践。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讲授法用于讲解基本概念和理论,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知识。
其次,讨论法用于小组讨论和实践环节,让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和分享心得。
此外,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最后,实验法用于教学设计实践,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选择了以下教学资源。
首先,教材《幼儿课程设计模式》用于提供基本知识和理论框架。
其次,参考书《幼儿教育心理学》和《幼儿教育原理》用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综课程设计模式口诀
教综课程设计模式口诀教综课程设计模式口诀如下:记忆口诀:“实际职工”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02课程计划的构成记忆口诀:“顺治计划周年分木头”学科顺序课程设置(课程计划)学周安排学年编制课时分配培养目标03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计划记忆口诀:“抢吉普”强制性基础性普遍性04课程设置的特点小学+初中“发吉普”——发展性、基础性、普及性高中“选时机”——选择性、时代性、基础性05课程标准的构成记忆口诀:“前课内实录”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06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性质记忆口诀:“教综老师开生字课”综合性/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07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理念记忆口诀:“鸡回去立着言”基于兴趣与直接经验回归生活世界立足实践着眼创新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08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记忆口诀:“泰目斯(思)过”泰勒的目标模式+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09课程实施的运行结构记忆口诀:“安分严选贵族瓶”安排课程表分析教学任务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规划教学单元和课组织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10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记忆口诀:“呵呵简名可可”和谐性简约性明确性可传播性可操作性11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A.“目的是死李玟”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斯克里文B.“背书过程师母打PP”CIPP评价模式:斯塔弗尔比姆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12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民主多数发炭”民主性主体性多样性发展性探究性13儒家思孟学派提出的学习过程“学问思辨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14教学过程的结构“激灵巩运茶”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15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规律“两小主直接两巴掌”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统一16教学原则8个“寻思找阴凉,冯巩理直发”①巩固性②因材施教③量力性④循序渐进⑤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⑥理论联系实际⑦直观性⑧启发性A.巩固性原则:“该李组长扩充巩固了”理解组织各种复习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B.因材施教原则:“屈才异解”进行有区别的教育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尊重学生的差异充分了解学生,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C.量力性原则:“实时量力”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时代特点D.循序渐进原则:“系主任抓住救命稻草循序渐进地游到了对岸”系统性抓主要矛盾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E.思想性与科学性原则:“特提环保”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保证教学的科学性F.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阿联在乡下训练运球技能”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G.直观性原则:“宣讲语”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重视运用言语直观H.启发性原则:“两小主动手独创启发原则”发扬教学民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动手,通过解决实际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17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班课时”以班为单位按课教学按时授课18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坛论读书”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19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参演”参观法演示法20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一练三实”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21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心情”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22讲授法的方式“演述解读”讲演讲述讲解讲读23讲授法的基本要求“科学的语气死板迂腐,不灵活”讲授的内容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语言要清晰简练要有启发性板书辅以其他的教学方法汫授方式要灵活多样24谈话法的基本要求“刘备问计孔明,启用其归入账下"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问题要明确,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难易要因人而异善于启发诱导做好归纳、小结25教学组织形式“自学参道,大小个特”A.道尔顿制(1)作业室按学科分设,室内陈列各科的参考书、图标及实验仪器供学生使用;(2)废除班级授课制,学生根据各科作业大纲自行学习,教师担任指导者;(3)实行学分制,年级递升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自由度。
课程设计模式对比分析——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
浅析课程设计两种模式——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对比肖雨晨教育经济与管理0912********摘要:所谓课程设计是指拟定一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
在拟定过程中,有许多设计模式供我们选择。
在此,我们将对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进行比对分析,进一步了解这两种模式的优势与缺陷。
关键词:课程设计目标模式过程模式如何更好的对课程的组织形式与组织结构进行设计,这一过程需要一定的理论框架作指导,以下,我们围绕课程设计来分别讨论目标模式与课程模式的几个方面,将二者进行一个对比。
以便更好的掌握这两种不同的课程设计模式。
一、课程设计的两种模式1.1、目标模式目标模式由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泰勒得出,所以,目标模式也被称作泰勒模式。
目标模式旨在课程运转之初,便明确教育目标,以此为指导设计课程,并在课程结束后利用已有目标为依据进行反馈。
目标模式中,“目标”是整个课程设计过程的基础与核心。
而什么是目标模式的目标呢,即目标模式中的目标有哪些。
学校在课程设计中需要达到的那些教育目标便是目标模式中强调的目标。
既然教育是培养人,使其人格得到完美发展的活动,那教育目标的产生自然要以受教育者,即学生做为中心。
而学生同样是社会人,受社会生活的影响,所以,教育目标的来源也要考虑所在时代社会生活的特征。
在目标模式中,课程被各种目标限定,在明确了需要达到的各类目标之后,则要考虑如何实现这些教育目标。
对于这个问题,就要结合教育经验来谈。
所谓教育经验,是说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得出的行之有效的授课技能、认知、反馈等。
所选择的教育经验,必须具有可操作性性,能够使学生理解接受,教育者也能够掌握并熟练应用这些经验。
比如教育者在授课过程中,将知识进行迁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1+1等于几?”的问题可以用数火柴棍的办法教授,形象的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将这些教学经验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连续的教学过程。
最终,通过确定目标的实现情况,来评价课程。
并利用评价得出的结果,纠正偏差,不断完善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三种模式
课程设计的三种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各种不同类型的课程设计模式也应运而生,为不同学习者提供了不同学习经验。
本文着重论述近年来流行的三种课程设计模式:原型模式,基本模式和框架模式。
首先,原型模式是一种现代课程设计模式,它的特点是不断迭代,即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
原型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其有能力迅速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通过多次迭代调整教学内容,迅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而且,它融合了考试、竞赛、演出等各种形式,可以按照各种特定需求,完善课程设计,使学生在更紧张的环境中学习,以发挥最高的学习效果。
其次,基本模式是一种传统的课程设计模式,它侧重于基本的知识掌握和技能训练。
基本模式主要应用于基础性课程,例如英语、数学和物理等,注重基本概念的讲授和理论的讨论,以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所掌握和能力提升。
与原型模式不同,基本模式强调一定的形式来完成教学目标,更多地关注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而不是教师的反复迭代精细调整。
最后,框架模式是一种融合的课程设计模式,它融合了原型模式和基本模式的优点,以提供更全面的教学。
框架模式主要应用于传统和现代课程之间的结合,既强调基础的概念、理论和技能的训练,又注重实践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见解,增强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总而言之,近年来流行的课程设计模式有三种:原型模式,基本模式和框架模式。
这三种课程设计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各有优劣,应根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最合适的课程设计模式,以保证学生受益最大化。
- 1 -。
简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四个中心问题
简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四个中心问题
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由John M. Tyler创建,提出了四个基本问题:(1)课程目标;(2)课程教师及课程设计手段;(3)课程要求和(4)学习评估。
这四个中心问题是构建一个
有价值的课程的基础,并表明了课程设计这一步骤的重要性。
首先,课程目标是课程设计的重点。
它指出教师并课程设计手段的方向以及给本课程的范围,突出了本课程的特色,并以此分析或衡量本课程的有效性和价值。
其次,课程教师及课程设计手段与课程目标联系到一起,强调授课老师如何来指导学习者、如何帮助学生实现课程目标,以及如何为学习设计有价值的教学行动计划和教学时间安排。
第三,课程要求是一个具体的、相关的要求,是指在某一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应该完成
的某一结果,用以衡量和评价学习者的学习表现和实现课程目标。
最后,学习评估是课程设计的最后部分,是在课程设计的基础上,完成的一项特殊活动,
包括对学习者的学习表现和课程要求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总之,在考虑到课程设计这一步骤的重要性,泰勒提出了四个中心问题:课程目标、课程
教师及课程设计手段、课程要求和学习评估。
这四个问题解释了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并为
建立一个价值的课程提供了基础。
设计模式课程设计5种
设计模式课程设计5种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设计模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五种常见的设计模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模式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设计模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五种常见的设计模式(包括单例模式、工厂模式、观察者模式、策略模式和装饰器模式);了解设计模式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五种常见的设计模式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分析并选择合适的设计模式进行软件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设计模式在软件工程中的重要性,培养软件设计和编程的规范性和系统性,提高软件质量和可维护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设计模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五种常见的设计模式。
具体安排如下:第1-2课时:设计模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什么是设计模式,设计模式的作用和分类。
第3-4课时:单例模式,包括单例模式的定义、实现方式和应用场景。
第5-6课时:工厂模式,包括工厂模式的定义、实现方式和应用场景。
第7-8课时:观察者模式,包括观察者模式的定义、实现方式和应用场景。
第9-10课时:策略模式,包括策略模式的定义、实现方式和应用场景。
第11-12课时:装饰器模式,包括装饰器模式的定义、实现方式和应用场景。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教师讲解设计模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五种常见的设计模式。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设计模式。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模式的实现方式和应用场景,分享心得体会。
4.实验法:学生动手编写代码,实践五种常见的设计模式。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资源如下:1.教材:《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
2.参考书:《大话设计模式》、《深入理解设计模式》。
3.多媒体资料:PPT课件、设计模式相关视频教程。
课程设计模式
课程设计模式课程设计模式简介课程设计模式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科的特点、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目标,设计出适合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一种模式。
课程设计模式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并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课程设计模式的分类1. 传统课程设计模式传统课程设计模式是指以教师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教师通常是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讲授知识、演示实验等方式传授知识,学生通过听讲、实验等方式来学习知识。
传统课程设计模式的特点:•教师主导:教师是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学过程由教师控制。
•学生被动: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缺乏主动性。
•教学内容固定:教师按照教材的顺序讲授知识,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学习。
2. 激发学生主动性的课程设计模式激发学生主动性的课程设计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方式,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还是学习的主体。
激发学生主动性的课程设计模式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教师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索式学习: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多元评价: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小组项目等。
实施课程设计模式的步骤1. 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基础,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希望学生达到的预期结果。
教学目标应该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和实际性。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等因素。
2. 设计教学内容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考虑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
教学内容应该具有系统性、连贯性和针对性。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适当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和展示,同时可以引入一些辅助教材和教具,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3. 确定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育手段和教学策略。
学校课程设计的18个实用模式
学校课程设计的18个实用模式关于课程设计(Curriculum design)的定义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取向的,如Pratt认为:课程设计是课程工作者从事的一切活动,这包含他对达成课程目标所需的因素、技术和程序,进行构想、计划、选择的慎思过程;另一类则为理性主义取向,如有学者认为课程设计是对课程的研究并拟订出课程学习方案,为决策部门服务,拟订教育教学的目的任务,确定选材范围和教学科目,编写教材等都属于课程设计活动。
《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中的定义:课程设计是指拟订一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
它决定于两种不同层次的课程编制的决策。
广义的层次包括基本的价值选择,具体的层次包括技术上的安排和课程要素的实施。
其中,所谓广义的层次大致相当于理性主义的课程设计取向定义,而具体的层次则相当于技术取向的课程设计定义。
但也有学者认为除了这两个层次的课程设计外,还存在一个更微观的课程设计层次,并且不同层次的课程设计要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
【第01个】泰勒课程设计模式泰勒是目标模式的代表人物,目标模式是课程设计的主流模式。
泰勒基于对课程的规划和设计提出了以确定教育目标为核心的课程理论。
泰勒课程设计的原理如下:1.形成课程目标在课程设计之初,首先需要回答“达成什么教育目的”的问题,即要确定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决定需要考虑学生、社会以及学科等的需求,并综合这些需求形成暂时的课程目标。
针对暂时的课程目标从教育哲学和学习心理学两个方面进行过滤,进而形成精确的课程目标。
精确的课程目标应当数量少而重要。
2.选择学习经验选择学习经验,即确定需要提供什么样的学习内容或活动,才能达到之前确定的课程目标。
3.组织学习经验在选择了众多的内容或活动后,需要回答“怎样将这些学习经验有效组织起来”的问题,即组织学习经验。
组织学习经验的过程就是要对选择的内容或活动进行适当的分配、整合,并安排合理的学习顺序,形成指导学习活动的教材。
4.指导学习经验指导学习经验阶段涉及到了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即将课程通过教材内容或活动以及教师的教学引导,让学生开展学习。
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
课程设计的⽬标模式与过程模式(转载)⽬标模式:以⽬标为课程设计的基础和核⼼,围绕课程⽬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进⾏课程设计的模式。
⽬标模式是20世纪初开始的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物。
因此,⽬标模式被看做课程发、课程设计的传统、经典模式,其主代表是被尊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的拉尔夫?泰勒(R.Tyler)所创⽴的“泰勒模式”。
泰勒指出,任何课程设计都必须回答以下4个问题:为什么教(或学)?教(或学)什么?怎么教(或学)?如何评价教(或学)的效果?这4个问题构成了著名的“⽬标”、“内容”、“组织”和“评价”,称课程开发与设计的永恒范畴,也被认为是课程设计的步骤。
⽬标模式有其他⼀些类型,但它们都没有超出泰勒的这4个问题,往往被们认是对泰勒模式的补充。
在实际的运作中,⽬标模式被细化为以下7步,以便于操作,即(诊断需要――形成具体的⽬标――选择内容――组织内容――选择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活动――评价。
)⽬标模式有两个显著特征:⼀是以明确⽽且具体的⾏为⽬标作为课程设计的核⼼,⽬标是课程设计的起点,也是教育活动的终点,这⾥的⾏为往往是那些显⽽易见的外在⾏为;⼆是这种设计模式意在控制,追求效率。
这种设计模式的优点在于条理清晰,具体的⾏为⽬标⾮常便于操作和评价。
这种设计模式的不⾜是,课程⽬标⽤⾏为来表⽰,再将这些⾏为⽬标层层分解,就彻底肢解了课程与幼⼉学习的整体性,使幼⼉的课程经验⽀离破碎;⾏为不仅包括外显的⾏为,⽽且包括内隐的⾏为(如幼⼉对课程的体验、幼⼉的⾃我意识等),⽽后者往往⽐前者重要,但是这种课程设计模式就将内隐⾏为排除在外,舍本逐末;再者,这种设计模式对知识作简单化的理解,⽆视知识产⽣的过程以及知识与社会的关系,对知识作线性理解,直接导致教学过程就是⼀种按照图纸施⼯的过程,教师的主体性及创造性⽐较缺乏。
可以说,这种模式的使⽤范围有限,只能适⽤于外在的⾏为,如技能技巧的培养,⽽对⼀些⾼级⼼理机能(如创造性)的培养,则⽐较困难。
三大课程设计模式
三大课程设计模式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三大课程设计模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知识目标:1.了解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2.掌握三大课程设计模式(目标导向、过程导向、混合导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熟悉各种课程设计模式的优势和局限,并能结合实际教学进行运用。
4.能够运用课程设计模式进行教学活动的规划和设计。
5.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课程设计模式。
6.能够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估和反思,以提高教学质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主动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其能够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大课程设计模式的理论基础、实际应用和案例分析。
具体内容包括:1.目标导向课程设计:介绍目标导向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步骤,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2.过程导向课程设计:介绍过程导向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步骤,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混合导向课程设计:介绍混合导向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步骤,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中,将结合教材和实际情况,对以上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课程设计模式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具体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课程设计模式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设计模式的运用和效果。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课程设计模式的实际应用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课程设计模式
课程设计模式课程设计模式一、学科中心设计学科课程设计相关课程设计融合课程设计广域课程设计过程设计 (一)学科课程设计结构课程的设计“变态心理学”单元设计“变态心理学”课程设计学科课程(分科课程)的特点课程内容系统性强。
门类众多,各自为阵,缺乏充分的联系;远离学生的生活与经验。
从分科学科自成体系,缺乏与社会现实的生动联系;课程到合科课程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 (二)相关课程设计correlated curriculum “教育基础理论”的课程设计 (三)融合课程的设计fused curriculum “文学选读”的课程设计“卫生统计学”课程设计以统计以卫生学为基本框架的融合课程设计 (四)广域学为基本框架的融合课程设计课程设计broad fields curriculum (3)普通社会科(社会研究、社会常识) 地理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 (4)综合理科(普通科学、自然常识) 生物化学物理学 (五)过程设计适用范围各学科中的程序性知识以程序性知识为主的学科处理和思考信息的一般方法“MAYA 三维动画”课程设计二、学生中心设计(一)以学生兴趣为基础的课程设计 (二)以学生需要为基础的课程设计 (三)经验课程设计 (四)合成课程设计 confluent curriculum 三、问题中心设计生活情境设计核心课程设计社会问题设计 (一)生活情境设计 (二)核心课程设计core curriculum 作业编写课程大纲选择其中一个单元进行课程设计作业传至黄向阳(xyhuang@) S1:我会反击,她挖苦我,我就讽刺她。
S2:我会劝她别这样。
S3:我会生气,但拿她没办法。
S4:我会告诉老师,让老师来处理这事。
S5:我会问她究竟怎么回事。
S6:我会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无意之中得罪过她,伤害过她,或者使她难堪。
如果确实是这样的话,我会设法向她道歉,消除误会。
S7:有的时候,一个人心情不好,处境不利,甚至看到自己特别羡慕的人,也会说说风凉话。
评述课程设计之目标设计模式的特点
评述课程设计之目标设计模式的特点
目标设计模式是课程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模式,其特点如下:
1.明确目标:目标设计模式通过设定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明确自己所学的方向和目的性。
2.反复迭代:目标设计模式强调反复迭代,即反复修改和完善课程目标,确保课程目标与学生实际需求相符合。
3.关注学生个性:目标设计模式重视学生个性差异,因此需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制定不同的目标和为不同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4.注重测评:目标设计模式注重对学生做出测评,以评估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调整和改善课程目标。
5.要求具备综合能力:目标设计模式要求学生具备综合能力,因此需要将课程目标与实际工作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综上所述,目标设计模式以“目标导向”为核心,突出学生个性需求和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实际需求,通过反复迭代和测评,实现课程目标的最佳匹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课程设计模式要求
课程设计模式要求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记忆(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学科名称)的基本方法;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学科名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对(学科名称)产生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相关的实际案例。
具体安排如下:1.(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讲解和示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学科名称)的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使学生掌握(学科名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实际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学科名称)知识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安排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传授(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学科名称)知识和方法。
4.实验法:通过实验和实践,使学生掌握(学科名称)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学科名称)的知识。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资料,如视频、图片等,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学科名称)的知识。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菜鸟课程 设计模式
菜鸟课程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是软件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在软件设
计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重复性问题的解决方案。
设计模式可以帮
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组织和规划代码结构,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可维
护性和可扩展性。
菜鸟课程上关于设计模式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以
下几个方面:
1. 设计模式的分类,菜鸟课程可能会介绍常见的设计模式分类,比如创建型模式、结构型模式和行为型模式,以及每种类型的特点
和应用场景。
2. 常见的设计模式,菜鸟课程可能会介绍一些常见的设计模式,比如单例模式、工厂模式、适配器模式、观察者模式等,以及它们
的具体实现和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3. 设计模式的原则,菜鸟课程可能会介绍设计模式的一些基本
原则,比如开闭原则、里氏替换原则、依赖倒置原则等,以及这些
原则对设计模式的指导作用。
4. 设计模式的实践,菜鸟课程可能会通过案例或实际项目演示,
帮助学习者了解设计模式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模式。
总的来说,设计模式是软件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学习设计模式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面向对象设计的原则和思想,提高代码质量和开发效率。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设计模式在菜鸟课程中的学习内容。
学校课程设计的18个实用模式
学校课程设计的18个实用模式关于课程设计(Curriculum design)的定义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取向的,如Pratt认为:课程设计是课程工作者从事的一切活动,这包含他对达成课程目标所需的因素、技术和程序,进行构想、计划、选择的慎思过程;另一类则为理性主义取向,如有学者认为课程设计是对课程的研究并拟订出课程学习方案,为决策部门服务,拟订教育教学的目的任务,确定选材范围和教学科目,编写教材等都属于课程设计活动。
《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中的定义:课程设计是指拟订一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
它决定于两种不同层次的课程编制的决策。
广义的层次包括基本的价值选择,具体的层次包括技术上的安排和课程要素的实施。
其中,所谓广义的层次大致相当于理性主义的课程设计取向定义,而具体的层次则相当于技术取向的课程设计定义。
但也有学者认为除了这两个层次的课程设计外,还存在一个更微观的课程设计层次,并且不同层次的课程设计要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
【第01个】泰勒课程设计模式泰勒是目标模式的代表人物,目标模式是课程设计的主流模式。
泰勒基于对课程的规划和设计提出了以确定教育目标为核心的课程理论。
泰勒课程设计的原理如下:1.形成课程目标在课程设计之初,首先需要回答“达成什么教育目的”的问题,即要确定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决定需要考虑学生、社会以及学科等的需求,并综合这些需求形成暂时的课程目标。
针对暂时的课程目标从教育哲学和学习心理学两个方面进行过滤,进而形成精确的课程目标。
精确的课程目标应当数量少而重要。
2.选择学习经验选择学习经验,即确定需要提供什么样的学习内容或活动,才能达到之前确定的课程目标。
3.组织学习经验在选择了众多的内容或活动后,需要回答“怎样将这些学习经验有效组织起来”的问题,即组织学习经验。
组织学习经验的过程就是要对选择的内容或活动进行适当的分配、整合,并安排合理的学习顺序,形成指导学习活动的教材。
4.指导学习经验指导学习经验阶段涉及到了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即将课程通过教材内容或活动以及教师的教学引导,让学生开展学习。
简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简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是指1968年由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泰勒创立的一种课程设计模式,旨在把学习融入实际生活。
它集成了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成果,并遵循以下三个原则:Goals(目标)、Objectives (目的)和Inputs(输入)。
首先,Goals(目标)是指课程的长远目标,也是教师的主要和最终宗旨,它的一般性概念被称为总体目标,它涉及教师希望学生获得特定的技能和价值观,以及学习必备的知识和理解程度。
其次,Objectives(目的)与总体目标相关,但是更加具体,它涉及到学习者达到期望水平之前,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点和技能,也就是指定课程进程,有助于学生完成总体目标。
最后,Inputs(输入)涉及内容,内容可以有多种形式,如游戏、教材、讨论、实验等,都可以搭配不同的策略来协助学生实现目标,这样学习才能够有效率地进行。
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把学习融入实际生活为目标,着重于学习者活动交互,以改善能力和价值观,加深理解能力。
它把课程教学架构设计成三层模式,从总体目标,到具体目的,到实现目标的输入,并且把知识和技能贯穿整个过程,使学习变得更加有效。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它可以适应多种多样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参与课堂,不同学科联系在一起,这样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影响学习者学习成果的因素也增多了,如学习态度和参与度、课堂学习和社会学习等,都可以通过泰勒模式融入到课程设计中,让学习者更有效率地学习和掌握课程内容。
总之,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为课程的设计架构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模式,它将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应用于课程设计,把课程设计成三层模式,使学习者可以有效的掌握课程内容,并适应新的环境和通过新的方式提升学习成果。
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
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一、问题解决模式问题解决模式是一种常用的课程设计模式,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问题解决模式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从实际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纳,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这种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二、案例分析模式案例分析模式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课程设计模式。
在案例分析模式中,教师将实际案例引入课堂,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能够理解案例中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三、项目驱动模式项目驱动模式是一种以项目为基础的课程设计模式。
在项目驱动模式中,教师将课程内容组织成项目,学生需要通过完成项目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项目驱动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探究式学习模式探究式学习模式是一种以探究为核心的课程设计模式。
在探究式学习模式中,教师通过提供问题和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探究式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五、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以合作为核心的课程设计模式。
在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共同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六、游戏化学习模式游戏化学习模式是一种以游戏为媒介的课程设计模式。
在游戏化学习模式中,教师将学习内容转化为游戏形式,通过游戏的规则和挑战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游戏化学习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学习效果。
七、翻转课堂模式翻转课堂模式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点的课程设计模式。
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简答题
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简答题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也被称为目标模式,是一种课程开发的方法。
它强调课程开发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最后通过评价来检验课程目标的实现情况。
以下是关于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的一些简答题:什么是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答: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是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它强调课程开发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最后通过评价来检验课程目标的实现情况。
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有哪些主要步骤?答: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主要包括四个步骤: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教育计划。
为什么泰勒认为课程开发需要有明确的目标?答:泰勒认为,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提供了方向,同时也是评价课程的标准。
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就可能会迷失方向,课程评价也可能无法准确地判断课程的有效性。
如何选择学习经验?答:在选择学习经验时,应该根据教育目标来判断哪些学习经验是适合的。
这些学习经验应该是学生能够有机会实践的,能够有助于学生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经验。
同时,这些经验也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愿意积极参与。
如何评价教育计划?答:评价教育计划的目标是为了判断课程目标的实现情况。
评价应该包括对学生表现的观察、测验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评价结果应该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学生,以便他们能够根据反馈结果调整教学和学习策略。
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有哪些优点和局限性?答: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的优点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方法论来开发课程,使得课程开发更加科学和有序。
同时,它也强调了目标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提高课程的有效性。
然而,该模式也有一些局限性。
例如,目标模式忽视了目标之外的其他重要影响因素,如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而且目标模式强调了预期结果的重要性,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化和学生发展的不可预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发展与课程设计经常不易区分,基本上,课程发展比较偏向于政策面、巨观面,而课程设计则偏向属于技术面、微观面。
如同课程发展一般,许多学者也对课程设计的程序与要素,提出了一些见解。由于观点的不同,这些模式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我们可以逐一了解之,并且进一步将焦点集中在最常被提及或应用的模式上。
情境模式与「文化分析」关系密切。
情境模式的优点是从事课程设计时,更加重视教育情境或系统的统观。至于其缺点是从文化选择的角度来诠释与设计课程,太重视社会需求,忽略学生个人兴趣或知识体系。此外,也容易受到特定的意识型态的宰制,对于中下阶层的学生较为不利。
情境模式虽然注重情境分析、文化分析,但是随后仍然会拟订课程目标,换言之,其多数设计要素与程序,与目标模式仍然相当类似。整体而言,目标模式、历程模式、情境模式三者之间,仅是关注焦点或设计起点略有不同,彼此之间并非截然对立或不同的三个模式。
历程模式的成败,高度仰赖教师素质,若教师素质不如理想时,恐怕影响学生学习内容的质量。且如果不同学生间的需求或兴趣有所差异时,教师如何取舍也是一个考验。其次,也容易产生价值相对性的问题,不易让所有学生学得最基础、最共同必需的课程内容。此外,也有人认为历程模式容易忽略情意的教学。
三、情境模式
「情境模式」则主张必须先进行学习情境的评估与分析。在课程设计中,必须先分析情境,然后据此拟定课程目标,依据课程目标设计课程方案,经过师生教学的诠释与实施后,进行评估与回馈。
选择适合的学习经验,亦即选出了许许多多的内容或活动后,就必须关心第三个问题「这些学习经验应如何有效的组织起来」,亦即要「组织学习经验」,把这种种散乱的内容材料或活动,适切合理的组织起来,成为一套有系统的、适合用以教学的教材。这属于「课程组织」方面的问题。这就好比母亲必须把采买回来的那些食材,作成适当的分配,并将分配好的食材,依据烹煮的程序,煮成一道道菜肴等。
另外,目标模式常被批评无法提供提供选择目标的依据,它回避价值问题的探讨,对于应该选择哪些目标,或者所选择的目标是否适当,并未具体讨论。不过,虽然这些不是目标模式的强项,但是目标模式并非完全忽略,例如泰勒模式中对目标选择仍然有所触及。
二、历程模式
「历程模式」对于课程的设计,比较不注重课程目标或内容的事先详订,也不硬性预订学生学习的行为结果,历程模式强调的是历程,亦即教育的过程与方法或原则。此一模式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能达到的目标,许多并非预期的,学生的兴趣也随时改变,因此课程发展并非始于详述目标,而是先详述程序、原则和过程,然后在活动、经验中不断地改变和修正。只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并能把握适当的程序原则或方法,例如发现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便可达成理想的课程的设计。
由于用词与定义的歧异,我们往往面对着「课程发展」、「课程设计」等名词间,或同或异的混淆。泰勒法则基本上我们称之为「课程设计模式」,对照前面黄炳煌教授提出的课程发展模式,大致上是其中的「课程设计」、「课程编制」、以及「课程评鉴」等部分。「课程规划」一项在泰勒法则未提及,主要可能是层级的问题。「课程实验」、「课程实施」、「课程改革相关作为」、以及「回馈作用」等,则为泰勒所省略探讨,但是未必表示就一定不存在。读者将两个模式链接对照,应该不致产生混淆困惑。整体而言,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是较为微观面的,可以应用到整体的课程设计,也可以适用到单元的、或主题式的课程设计上。
完成教材的组织之后,若不考虑实验试用的问题,便进入实际的教学使用,亦即要「指导学习经验」,把课程透过教材内容或活动,以及老师的教学引导,让学生学习。这属于「课程实施」方面的问题。这就好比母亲煮好的菜肴,提供给家人享用。不过,泰勒法则的四个问题中,并未实质探讨这部分。
学习经验指导过程或告一段落,必须考虑「如何确知教育目的达成与否」,亦即要「评鉴学习经验」,以考查了解课程实施情形及适切与否,究竟能否或有无达到原订的课程目标。这属于「课程评鉴」方面的问题。这就好比母亲会问问家人对菜肴的意见,以便决定未来是否持续提供此种菜肴,或是该要如何调整,或者是干脆放弃等。
「目标模式」(objectives model),顾名思义,此一学派在课程设计时最重视的便是目标的分析与设定,而且强调以行为目标方式叙述呈现,依据所订定的行为目标来编制发展课程。
此模式又被称为「工学模式」(technological model),显示此模式重视课程设计的技术层面,将课程设计视为中性的、技术性的活动,强调要以合理的、慎思的、系统的方式来设计课程,以完成某些既定的目标。
第一节各种课程设计模式
课程设计的模式有许多不同选择,归纳之,主要有:目标模式(objectives model)、历程模式(process model)、情境模式(situation model)。不同模式间主要差异只是立论著重点的不同,并非某一模式即完全专注单一层面,忽略其他模式所强调的层面。
一、目标模式
(4)设计评量基准:如何评估学生达成目标的程度?
2.设计学习历程
(1)分析目标:可能达成每一个目标的必要条件。
(2)考虑教材内容:如教材需包括那些课程,概念,原则或例子等。
(3)确定学习顺序:决定教材的构成元素及其排列和组织的方式。
(4)决定教学策略:依行为目标和学生的需要选择教学策略。
(5)选择教材、教法和媒体。
依据泰勒的此一模式,以及补充其忽略不谈的部分,后续的章节,便将逐一探讨「课程目标」、「课程选择」、「课程组织」、「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鉴」等议题。
二、异曲同工的课程设计模式
课程设计之泰勒模式其实具备相当的普效性,文献中其他课程设计模式,细究之,其实与泰勒模式并无根本之差异。
Tyler的学生Taba认为课程的设计应该依据七个步骤,依序为:(1)需要的诊断,(2)目标的拟定,(3)内容的选择,(4)内容的组织,(5)学习经验的选择,(6)学习经验的组织,(7)评鉴标准的决定。其所提出的课程设计模式,可谓为泰勒模式的应用。
在这个部分,可以证明目标模式并非完全没有考虑如何妥切的选择课程目标的问题。进一步言之,目标模式在课程目标的选择上,偏向采取折衷立场,兼顾精粹主义的学科学术传统取向、经验主义的学生取向、社会行为主义的社会取向、以及科技主义的技术取向等。
课程目标确定之后,接着要问第二个问题「为达成这些教育目的,应提供何种学习经验」,亦即要「选择学习经验」,究竟要提供学生怎样的内容或活动,方能有效达到前面订定的课程目标。这属于「课程选择」方面的问题。这就好比母亲必须依据家人的饮食与营养需求、设计的菜单,去采买所需的食材等。
(2)检讨:检讨课程设计的各种条件限制,了解其影响情形,并谋求补救。
Rowntree提出的课程设计模式,除了更详述,以及特别提到改进的实践之外,与泰勒模式仍无重大差异。
复习与评量
1.课程设计的重要模式有哪些类别?各类的特色与缺点限制分别为何?
2.请问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的泰勒法则,主张课程设计应探究的四个基本问题为何?
历程模式似乎偏向着眼于「教学」相关模式的讨论,而非典型的课程设计模式。其兴趣焦点在于思考方式、求知技能、分析能力、理解等的学习,而非内容知识。至于其教学,偏向喜欢使用讨论,针对具争议性的问题进行探究,或针对学生的需求兴趣,选择课程内容。历程模式也偏向主张学生主动参与,教师扮演催化者或共同学习者的角色,站在辅导、引导立场帮助学生学习。因此,此模式与其说是课程设计模式,毋宁说更像一个教学模式。
一般抱持科技主义取向的课程意识型态者,会偏向采取此一课程设计模式。目标模式者的哲学观,偏向属于原子论、决定主义,其基本主张是教育要预先决定我们希望学生发展的行为特征(以行为目标方式呈现),然后测量预定的行为改变是否达成,亦即学生有无学得我们希望学生发展的行为。
目标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巴比特(Bobbitt)、查特斯(Charters)、塔巴(Taba)、布鲁姆(Bloom)、Krathwohl、Harrow、Popham、Kibler、泰勒(R.W.Tyler)等人,其中最有名的是泰勒。
泰勒提出的「泰勒法则」(Tyler rationale),强调课程设计应遵循:决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鉴达成情形等四步骤。由泰勒法则明显可证,目标模式是以教育目标的决定为核心与首要的考虑,并强调目标与结果之间达成程度的衡量。
目标模式是课程设计的主流模式,不过它也有备受批评之处。目标模式一般被认为过于强调技术性手段目的之工具价值,标准化生产的教育观,重视管理控制与操纵制约,只考虑外铄的、易量化的、分析性的、预订性的教育目标,可能导致课程
过程模式以Atkin的「罗生门模式」(Rashomon approach)为代表。罗生门模式强调,在课程发展上,不管教学目标如何,要先观察教学活动引起的一切事情,并由专家、教师、学生或父母,从不同的观点加以评鉴。其课程设计程序为:(1)设定一般目标,(2)设计并实施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含编制与活用的教材),(3)记述教学活动引起的结果(不限于前定的一般目标),(4)评鉴教学活动引起的结果(不受目标限制的评鉴)。由此可见,历程模式还是可能会先设定一些课程目标,某种程度还是应用目标模式,但是仅将这些课程目标视为一种暂时性的、发展性的、多变的课程目标,可以随时修正或补充。
第二节泰勒模式
在诸多课程设计的模式,以目标模式为主流。而目标模式中,又以泰勒在一九四九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所提出的「泰勒法则」或「泰勒理论」,最为一般人所熟悉或讨论。泰勒法则中所揭橥的课程设计四个基本问题,分别为:
1.学校应达成何种教育目的?
2.为达成这些教育目的,应提供何种学习经验?
(6)准备学习经验。
3.评鉴
(1)试用:将学习经验在学校中试用,观察其效果和效率。
(2)分析结果:分析试用的结果,如果尚觉满意,则进行下一步骤—使用;若不满意,则加以修订。
(3)使用:继续实施这个课程或其中的一些学习经验。
(4)核结果,并继续评量,以确定学生是否达到目标。
4.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