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孔乙己形象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乙己形象分析

【摘要】《孔乙己》是中国现代小说最优秀的典范之一,小说是继《狂人日记》之后发表的,如果说《狂人日记》是从宏观的角度,高度概括而又形象具体地反映中国社会乃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那么《孔乙己》则是从微观的角度写了一个下层士人遭受践踏、凌辱,完全失掉了人的尊严,最后被社会吃掉的悲剧。小说主人公善良、儒雅,但却善良得迂腐、儒雅得可怜。本文力图从封建制度、封建思想对孔乙己的毒害和他自身的性格特点两个方面来分析其形象。

【关键词】孔乙己形象分析性格特点

我一直对鲁迅先生的作品怀有很浓厚的神秘感,这种感觉一直跟随我到上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不断加强鲁迅先生在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丰富我对鲁迅先生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所做出的种种伟大贡献的了解。但总的来说,并没有打消我对鲁迅先生作品的隔膜,我仍然是敬而远之。当然,先生的不少作品却带来了我心灵的震撼,其中《孔乙己》为最。

我初读《孔乙己》,已记不清是在中学几年级了,只记得主人公可怜可笑,他那一身破旧的长衫,长长的指甲,还有那些半文不白,迂腐得让人听了便发笑的话――“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如今再读《孔乙己》,其带给我的心灵震撼是无法言语的。也许是由于自身知识水平的提高,我对孔乙己的形象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孔乙己是鲁迅笔下知识群体中不幸的典型人物之一。孔乙己的悲剧是一个善良读书人被他自己所虔诚信奉的封建思想和忠心拥护的科举制度愚弄以至毁灭的悲剧。

在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统治阶级为了笼络广大知识分子,总是竭力向他们灌输“读书至上”“读书致仕”的思想,这些迷魂汤把多少知识分子灌得神魂颠倒。同时,为了引诱知识分子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从隋唐以后,科举制度就成为取士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封建社会里,许多读书人都以“学而优则士”作为人生奋斗的目标,视科举为进身的阶梯。他们用悬梁刺股,映雪囊萤的精神饱尝几十年寒窗之苦,一年又一年地把自己的命运押到科举考试这个巨大的赌博上,在封建统治阶级所划定的死胡同里不顾一切地奔跑。然而,在这些读书人中间,虽也不无少数人爬了上去,从而光宗耀祖,成为人上人,但对于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来说,他们几经奋斗,牺牲的是鲜花般的年华,朝霞般的青春,而所得到的却是满头白发,两袖清风,依然是低下的地位,贫穷的生活。

孔乙己就属于后一类知识分子。其遭遇折射出了按封建科举模式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在时

代的变动中必然没落的命运,展现了科举时代没落知识分子腐朽、空虚、迂腐的魂魄,孔乙己是科举场中人物梦想破灭的最佳写照。他和更多的知识分子的命运一样,什么高官厚禄、朱服紫袍,对于他们都只不过是墙上的画饼,梦里的幻想而已,他甚至始终未能跻进真正长衫客的行列。而封建制度带给这个它的忠心拥护者和虔诚信奉者的,却是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累累伤痕。

孔乙己在科举道路上奋力的奔走着,几十年的寒窗,无数次的应试,葬送了他的全部青春。但他却无丝毫的悔悟,仍然陶醉于满腹学问的牛角尖里,于是导致了他在生活方面不会营生,好喝懒做。他轻视劳动,四肢不勤,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他青春的浪费,劳动本领的丧失,道德的沉沦,这些都十分清楚的说明,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是怎样残酷地从精神上和道德上对一个知识分子进行毒害、愚弄和戕贼的。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笔下知识分子群体中不幸的典型人物之一,在鲁迅先生笔下,我们可以看到孔乙己身上这样几个鲜明的性格特点:

其一,又穷又酸,迂腐不堪,盲目自尊,死要面子。他的这个特点,最能表现这个出身下层社会的老童生的性格特征。他读过书,但没有爬上去,不能依靠所学的知识来生活,那就必须用劳动来谋生,可是封建教育不但与劳动相脱离,弄得人四肢不勤,五谷不分,而且是教育人们轻视劳动。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孔乙己头脑中就充满着这样的理念。不劳动,不能生活,自然就越过越穷,孔乙己自然崇奉“君子固穷”的德行,但活着是第一要义,哪怕落到将要讨饭的地步,也要活下去。但讨饭抛头露脸,不太光彩,孔乙己自然不愿意干,所以他只好偷。这种人在社会上已沦落到非常可怜的地步,可是他还是不愿意放下读书人的架子,还觉得读书人无论如何比普通人高一等,处处要显示自己的身份,卖弄“学问”。他穷到毫无办法,便经常偷,也经常挨打,他甚至连书也偷了,当人们揭发他、讥笑他,他涨红了脸,额上青筋条条绽出的争辩,死也不承认自己是偷书,还要冒充君子,大言不惭,说什么自己固守穷困,却不因穷困而改变操守,这个细节描写生动而深刻地刻画出孔乙己穷酸、迂腐、死要面子的性格特征。

孔乙己的第二个性格特征是品行端正,被迫为盗,穷困潦倒。小说概括地写了孔乙己一生的经历,写他沦落的过程,真实地揭示了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必然性,“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好,就是从不拖欠”,这些描写显示出作者对身处下层社会的人物的同情。孔乙己不是因为品质恶劣而去偷东西,而是为生活所迫,“偶然”去干这种事,万不得以而为之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孔乙己的品行是端正的。

骄傲自负、深受毒害、死不觉悟是孔乙己的第三个特征,孔乙己深受封建教育的毒害,养

成了盲目自负的毛病,小说中写到,人家有意跟他开玩笑,诘问他:“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便“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读书人那种骄傲自负、鹤立鸡群的神态又流露出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在这个已经走上穷途末路的读书人身上打下深刻的烙印。但是,孔乙己越显出看不起人家的样子,人家就越要讥笑他,说:“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于是,“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孔乙己虽然沦落到这样的地步,但他对于封建文化教育的毒害还是没有任何认识,仍然不能忘情于科举,把自己的考不上秀才当成生平最遗憾最丢人的事,人家讥笑他偷东西,他还能涨红了脸去争辩,可当人家讥笑他“你怎么连半个秀才都捞不到”时,他连争辩也没有气力,他把考不上秀才看得比偷东西被揭发还要难受,他对封建教育的毒害是连一点认识、一点觉悟也没有的,这正是他的可悲之处。

孔乙己是个穷苦的知识分子,他的性格除了穷酸之外,还有孤独、善良、恳切、赤诚的一面。作品中写他热心教小伙计认字,以及分茴香豆给小孩子吃,一人一颗的描写,这有力地表现了孔乙己的精神上的孤独,他在周围人们的讥笑声中,百无聊赖,只好到孩子们中去找朋友,求安慰,他的认真恳切的态度又显示出他的一片赤诚。

可笑而又可怜的孔乙己,封建制度是把他拖进人生苦海的竹竿,但他却把它看作拯救自己脱离苦海的稻草。他虔诚地信奉着统治阶级宣传的封建思想,衷心维护着科举制度,但从它那里得到的却是难以磨灭的精神与肉体的累累伤痕。他心中没有对人生的幻灭,但他的一生却无药可救的走向幻灭。

参考文献:

[1]林志浩.鲁迅研究(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2]李希凡.《呐喊》《彷徨》的思想与艺术.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3]鲁迅.鲁迅小说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