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

中国水环境影响评价及规划

环科101 胡志坚 11

摘要: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是根据一个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而进行的识别、预测和评价的过程。虽然我国目前建立了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但执行力度不够,还存在诸多不足,其中重要的是大量专家和政治动机的缺乏。我们可以通过采取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策略来减少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不足,提高它的有效性。但更重要的是要把传统的环境影响评价理念和战略环境评价相结合,并且在实际的工业生产过程中进行清洁生产,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从而真正做到资源、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环境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改进策略

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之一,水是生物体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是一切生命生存的必要资源支撑,在生命演化和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等活动中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人类自古就开始对水产生了认识,在东西方古代朴素的物质观中都把水视为一种最基本的组成元素。在人类文明中,我们对于水兼有的哺育与毁灭能力、不可捉摸的性情,萌发出了复杂的感情,产生了水崇拜,并赋予水以神的灵性,祈祷她能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安宁、丰收和幸福。

水环境在地球上处于不断循环的动态平衡之中,是构成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受人类干扰和破坏最严重的领域,如今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成为世界最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在我国,人们通7常所说的地表水环境并不包括海洋水,属于狭义的地表水概念。主要指河流水、湖泊水、冰川水、和沼泽水,并把大气降水视为地表水体的主要补给源。其中地表河流水承载了相当大一部分社会生产生活发展压力。我国大小河流总长度约为42万km,径流总量达27115亿m3,占世界径流量的%,河流数量虽然多,但地区分布不均,全国径流总量的96%都集中在外流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内陆流域仅占4%,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6%,且现今地表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江河流量减少,地表水体污染。

据环境保护部发布的2008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显示:全国地表水746 个国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为%,劣Ⅴ类水质比例为%,且部分水体水质仍呈下降趋势,珠江、长江总体水质良好,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在监测营养状态的26个湖泊及水库中,呈富营养状态的

占%。以水质总体较好的长江为例,干流城市若干江段、支流和湖泊已出现较为严重的污染状况,长江源头支流之一的楚玛尔河段出现断流;内陆湖和淡水支流伤痕累累――云贵高原最大湖泊滇池,作为昆明唯一的纳污水体,水质自20世纪90年代后明显下降;太湖蓝藻暴发,无锡市民守着太湖没水喝。种种迹象表明:水污染不仅已经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商农业用水,而且威胁到满足人类的最基本需求――饮用,加强地表水环境质量的保护和改善已经刻不容缓。

我国的环境监测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但有机污染物监测分析发展滞后、缓慢。新世纪以来,由于掠夺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国突发环境事件不断发生,对饮用水安全已经构成了很大威胁,随着《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的签订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分析及对人体健康、自然环境的影响评价逐渐上升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于2002年由原来国家环保总局颁布实施,该标准共设置指标109项,涵盖了地表水中的有机、无机污染物和生物指标。近十年来,全国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水平和技术方法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条件推动环境监测评价水平的现代化,是环境工作战线同行们面临的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

目前,地表水资源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水质问题,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开展地表水环境工作的基础,其整体水平对于反映我国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实施流域污染防治以及环境管理部分制定相关决策具有关键性作用。

<一> 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划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根据拟建项目排放的废水量、废水组分复杂程度、废水中污染物迁移、转化和衰减变化特点及受纳水体规模和类别,将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分为三级。不同级别的评价工作要求不同,一级评价项目要求最高,二级次之,三级最低。

<二> 水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标准

河流、湖泊的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国家的相关法规和标准。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是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水污染防治法》控制水污染、保护水资源制定的。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江、河、湖泊、水库等。它将水域功能按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五类。

(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对于GHZBI-1999中未规定的污染物,应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地面水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的要求执行。如果该标准也没有,则经过论证后可采用ISO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标准或国外标准。

(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它是控制水污染,保护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和海洋等地表水以及地下水水质的良好状态,保证人体健康、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和城乡建设的发展而制定。本标准适用于现有单位水污染物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

1. 环境影响评价取得的成绩

(1)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完善,中国对于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已经相对成熟,管理制度和运作模式已经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同和接受,在执行方面已基本没有障碍。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有效地杜绝了设备工艺落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项目的上马。例如,“十五”期间,环境保护部共审批火电

项目562 个,通过“以新带老”措施,削减SO:万t,削减烟尘万t,分别占2OO4年全国工业相应污染物排放量的%和

%。20O6年,建设单位共报批项目820个,环境保护部对不符合条件的56个项目不予受理,对163个项目做出不予批准或缓批的决定,总投资额高达7 746亿元。对于同意建设的项目,通过环境影响评价,进一步加强了环境保护措施,最大程度地减轻了环境影响。

(2)规划环评取得明显进展目前,规划环评在中国还处于探索和积累经验阶段,环境保护部拟在两年内完成四批国家规划环评试点工作。内蒙古、大连、武汉等地作为全国试点单位,已经先后开展了针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规划等的环评工作,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建议。经过大力宣传,全国已有二十多个省市先后出台了规划环评地方性法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也已经完成编写,于2006 年上报国务院进行审议,可望在2008年正式颁布实施;届时,规划环评的法律地位将大大提高,介入国家宏观决策的作用将明显增强。

2.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

(1)规划环评滞后

长期以来,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针对具体的建设项目,并未涉及立法、政策和规划层次。无数经验证明,政策和规划失误带来的环境破坏要远远超过建设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虽然首次引入了规划环评,并对开展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