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学

合集下载

《德育原理》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德育原理》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德育原理》复习题一、解释概念5/3 选择9/21.德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德育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活动。

2.德育学原理:德育学原理是研究德育现象和德育问题,揭示德育规律的科学。

3.个人本位德育目的论德育目的在于提升个体的生存价值和生命质量,使之成为自主自由的道德主体。

4.社会本位德育目的论德育目的只能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制定,培养符合一定社会准则的公民。

5.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是指在德育目的指引下,各级各类教育在思想品德培养方面制定的具体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6.德育目的德育目的有广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目的指的是对个体思想品德发展的期望或设计。

狭义:通过德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品德的人的总要求,它规定着所培养人才在思想品德方面的质量规格。

7.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德育影响,通过受教育者能动的认识、体验和践行,从而形成受教育者良好思想品德的过程。

8.陶冶教育法有目的地利用环境或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9.知行统一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工作时要把思想政治法纪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认识付诸行动,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10.品德品德是从个人的行为整体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心理特点和倾向。

11.品德发展随着时间和年龄的递增,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个体在品德诸方面所发生的积极运动变化过程。

12.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工作时,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信任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和要求易于被学生接受并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13.德育理念德育工作者在长期德育实践活动中,经过亲身体验和理性思考而形成的关于德育本质、规律及其价值的根本性判断和思想观点。

德育原理有哪些

德育原理有哪些

德育原理有哪些
德育原理是指教育和培养人的思想品德、道德行为以及价值观念的基本原则。

以下是一些德育原理,尽量不使用相同的标题:
1. 完善的价值观培养: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如自律、诚实、尊重和责任感等。

2. 全面的人格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智力、情感、身体和道德等各个方面。

3. 个体差异的尊重: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注重个体差异,以个别化的方式开展德育教育。

4. 以身作则: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引导学生,使德育教育更加有效。

5. 积极的引导与激励:注重通过积极的引导和激励方式,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6. 合理的奖惩机制: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以激励学生的优秀行为,同时引导学生纠正错误。

7. 社会环境的营造: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为学生成长提供有利条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这些原则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其积极向上的品德,并能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展现出良好的道德行为。

教育学原理第九章-德育全文

教育学原理第九章-德育全文

教育学原理第九章德育一.德育概述
二.德育内容
三.德育模式
四.德育过程
五.德育原则
六.德育方法
七.德育途径
1.概念
2.任务
(一)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二)体谅模式
(三)价值澄清模式
(四)社会学习模式
(五)社会行动模式
(六)集体教育模式
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一)德育过程的要素
(二)德育过程的规律
1.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一)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二)知行统一
(三)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四)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五)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六)照顾年龄特点与照顾个别特点相结合
(七)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八)教育影响的连续性
(一)说服教育
(二)情感陶冶
(三)实践锻炼
(四)榜样示范
(五)自我教育
(六)品德评价
(一)直接的道德教学
(二)间接的道德教育
直接的道德教学
德育课程
间接的道德教育
间接的道德教育途径
间接的道德教育方式。

德育原理总结报告

德育原理总结报告

德育原理总结报告一、引言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德育原理是德育工作的理论基础,是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本文将对德育原理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参考。

二、德育原理1. 综合性原理德育是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结合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进行。

德育应贯穿于课堂教育、学校管理、社团活动等多个方面。

只有将德育与其他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真正受益。

2. 德育与智育的统一原理德育与智育是相互依存、统一发展的。

德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智育则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智力素质的培养。

德育与智育的统一原则表明,只有在德育的基础上实施智育,才能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3. 个别性原理每个学生的德育进程都不同,需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制定相应的德育方案。

德育工作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别差异的培养,因材施教,培养出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

4. 社会性原理德育是社会性的工作,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合作,共同肩负起培养学生的责任。

学校要与家长和社会建立紧密联系,形成德育合力。

5. 适应性原理德育应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

德育工作要根据时代特点和学生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只有与时俱进的德育工作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

三、德育原理的运用德育原理的运用是指在实际德育工作中,根据原理进行具体操作和实施。

以下是针对不同原理的德育实践建议:1. 综合性原理在学校管理中,将德育融入校规校纪的制定和执行中。

在课堂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在社团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德育与智育的统一原理在课堂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加强品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在学校管理中,通过奖励制度和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和主动参与德育活动的意愿。

德育原理有哪些

德育原理有哪些

德育原理有哪些德育原理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在德育工作中,德育原理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指导德育工作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那么,德育原理具体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德育原理的具体内容。

首先,德育原理要注重塑造学生的良好品德。

品德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在德育工作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友爱互助、勤奋好学、守纪守法等良好品德。

只有通过不断的教育和引导,才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其次,德育原理要重视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德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学生往往通过身边的榜样来塑造自己的品德和行为。

因此,德育工作中要注重树立正面的榜样形象,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引导学生向优秀的榜样学习,使之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另外,德育原理要注重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爱心,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人格和情感。

此外,德育原理还要注重规范的引导和激励。

在德育工作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规范的引导和激励,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最后,德育原理还要注重家校合作。

家庭是学生品德养成的第一课堂,学校和家庭应该密切合作,共同育人,共同关心学生的德育成长,形成合力,使学生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教育下得到全面的德育。

综上所述,德育原理是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它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在德育工作中贯彻这些原理,才能使学生在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上得到全面的提升,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深刻理解德育原理,切实贯彻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

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

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1. 什么是德育原理?。

德育原理是指在教育实践中,根据德育的基本要求和规律,总结出来的指导教育实践的原则和方法。

它是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校的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 德育原理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德育原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德育目标的确定、德育对象的选择、德育内容的确定、德育方法的选择、德育过程的组织、德育评价的标准等。

3. 德育原理的实施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在实施德育原理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特长等因素确定德育目标和内容;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品德修养,注重德育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最后,要注重德育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不能简单地以成绩评价为唯一标准。

4. 如何在学校教育中贯彻德育原理?在学校教育中,贯彻德育原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德育管理体系,包括德育目标的确定、德育内容的制定和德育评价的标准;其次,要注重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的结合,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品德修养;最后,要注重师生互动,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5. 德育原理的实施对学生的成长有何影响?德育原理的实施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德育原理的实施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品德修养,使其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德育原理的实施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最后,德育原理的实施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6. 总结。

德育原理是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指导原则,贯彻德育原理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理解和贯彻德育原理,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的德育工作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德育原理重点范文

德育原理重点范文

德育原理重点范文德育原理是指通过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方面,达到培养学生健康有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德育原理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从善品德和正确的道德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强调实践教育和以身作则。

首先,培养学生的从善品德是德育原理的重点之一、从善品德是指学生具备善良、真诚、友善、诚信、守纪律、勤奋努力等德性品质。

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应当发展为行动力强、责任心强、乐于助人、善于团结合作的人。

这样的品德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基础和保证。

其次,正确的道德观念的培养也是德育原理的关键。

正确的道德观念包括学生对生命、自由、人权、平等等基本价值观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通过教育,学生需明确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权益,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人际关系。

德育还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指学生对善恶、美丑、正邪等道德事物的积极感受和情感回应。

在德育中,教育者应通过情感教育使学生培养起对社会、对他人的关爱之情、同情之情、友情之情等。

德育教育中的情感培养是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

实践教育也是德育原理的重要内容。

德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接触社会,参与实际工作等方式增加社会经验,了解社会规则和道德标准。

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可以培养勇敢、正义、坚毅等品德,并将其转化为行动。

最后,以身作则是德育原理的根本方法。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应该注重自身的言行和品德修养。

教师的师德和职业道德不仅能影响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还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学校和家庭教育者也需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和教育学生。

综上所述,德育原理的重点包括培养学生的从善品德、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强调实践教育和以身作则。

只有通过全面而系统的教育措施,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德育原理学

德育原理学

德育原理-阶段测评11.单选题1.1 4.0德育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德的统一活动,推动这一活动的主要矛盾是(b)(2012.7真题)您答对了a 受教育者品德发展规律与教育者德育要求之间的矛盾b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c 教育者自身认识与社会德育要求之间的矛盾d受教育者品德发展的现有水平与其理想品德之间的矛盾一般认为,在作为主体的人同作为客体的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人提出的品德要求所引起的品德发展需要与其已有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人的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或内因,因此本题选择B。

1.2 4.0在品德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您答错了a 家庭环境b 遗传素质c 学校教育d 社会活动学校教育在品德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3 4.0从德育到品德得到明显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由量的逐渐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的中坚环节是(b)您答对了a 反复实践b 领会和掌握c 不断内化和外化d 练习领会和掌握是德育与品德发展的中间环节。

1.4 4.0以下关于德育的论述错误的是(b)您答错了a 德育的实质是育“德”。

b 德育即道德品质教育。

c 德育是教育者施教传道与受教育者受教修德的统一活动。

d 德育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德育即品德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品质教育、法纪品质教育、道德品质教育。

1.5 4.0品德三维“三维结构说”认为品德是由(a)您答对了a 品德内容、形式和能力三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b 品德认识、情感和意志三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c 品德认识能力、思想实践能力和思想修养能力三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d 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三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B、C、D选项说明的分别是品德内容、品德形式和品德能力,是品德三维结构中的一维,而品德的“三维结构说”认为品德是由品德内容、形式和能力三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

1.6 4.0人的品德是由思想品质、政治品质、法纪品质和道德品质的四种基本品质组成的有机整体。

德育原理有哪些

德育原理有哪些

德育原理有哪些德育原理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素养,使其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德育原理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那么,德育原理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呢?首先,德育原理包括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学校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情感,使其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情感体验。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其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

其次,德育原理包括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学校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使其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对待学习、对待社会,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另外,德育原理还包括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

学校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使其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

学校可以通过制定校规校纪、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使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良好的品德修养。

此外,德育原理还包括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具备正确的社会责任观念和行为表现。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志愿者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在成长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德育原理涵盖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感等多个方面。

学校教育应当全面贯彻德育原理,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素质素养,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也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德育原理有哪些

德育原理有哪些

德育原理有哪些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的重要途径。

德育原理是指在德育实践中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规律。

那么,德育原理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们将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德育原理要以学生为本。

学生是德育的主体,德育工作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其次,德育原理要注重榜样力量。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极大。

因此,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和职业操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

另外,德育原理要强调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的基本属性,情感因素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德育工作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此外,德育原理要强调规范引导。

德育工作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和针对性,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发展阶段,科学制定德育目标和德育计划,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德修养。

最后,德育原理要注重家校合作。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德育工作需要学校和家庭通力合作,形成合力。

学校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加强对家庭的教育指导,让家庭成为学生德育的坚强后盾。

总之,德育原理是德育工作的指导原则,它涉及到教育的方方面面。

只有在德育原理的指引下,德育工作才能更好地开展,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希望教育工作者能够深入理解德育原理,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待分)《德育原理》复习题和答案

(待分)《德育原理》复习题和答案

《德育原理》复习题一、解释概念选择.德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德育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活动。

.德育学原理:德育学原理是研究德育现象和德育问题,揭示德育规律的科学。

.我本位德育目的论德育目的在于提升个体的生存价值和生命质量,使之成为自主自由的道德主体。

.社会本位德育目的论德育目的只能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制定,培养符合一定社会准则的公民。

.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是指在德育目的指引下,各级各类教育在思想品德培养方面制定的具体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德育目的德育目的有广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目的指的是对个体思想品德发展的期望或设计。

狭义:通过德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品德的人的总要求,它要求着所培养人才在思想品德方面的质量规格。

.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德育影响,通过受教育者能动的认识、体验和践行,从而形成受教育者良好思想品德的过程。

.陶冶教育法有目的地利用环境或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知行统一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工作时要把思想政治法纪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把认识付诸行动,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品德品德是从我的行为整体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心理特点和倾向。

.品德发展随着时间和年龄的递增,在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个体在品德诸方面所发生的积极运动变化过程。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工作时,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我的尊重信任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和要求易于被学生接受并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德育理念德育工作者在长期德育实践活动中,经过亲身体验和理性思考而形成的关于德育本质、规律及其价值的根本性判断和思想观点。

德育原理课程的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德育原理课程的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德育原理课程的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德育原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导语德育原理课程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为了提高德育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需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德育原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法是德育原理课程教学中最基本的方法。

教师通过系统地讲解道德理论、伦理规范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德育知识。

在讲授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提高课堂互动。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分析具体的道德案例,让学生了解道德规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行为。

3.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通过创设道德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道德情感,培养道德行为。

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德育教学的实效性。

4.讨论法讨论法是让学生在课堂上针对某一道德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启发。

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观念。

5.实践法实践法是将德育原理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道德规范。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区共建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道德素养。

二、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如PPT、视频、音频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教学趣味性。

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地展示道德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德育教学的空间。

教师可以推荐学生浏览德育网站、论坛等,了解社会道德动态,提高道德素养。

3.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德育经典著作、道德故事等,丰富学生的道德知识,提高道德修养。

4.德育实践活动组织各类德育实践活动,如道德讲座、道德沙龙、道德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道德素养。

5.德育评价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道德行为、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等方面的发展。

德育原理重点讲解学习

德育原理重点讲解学习

德育原理重点德育原理第一章德育概述一、“德育”一词的由来●古代,有德育之实,无德育之名。

今天既有德育之实,又有德育之名。

●18世纪70-80年代,康德把遵从道德法则培养自由人的教育称为(道德教育简称德育)●斯宾塞在《教育论》(1860年)一书中,把教育划分为:智育、德育、体育。

从此,“德育”一词风靡全球●1906年,王国维先生在《教育之宗旨》一书中,将“德育”、“知育”及“美育”合称为“心育”,与“体育”相提并论。

●1904年,清代大学者王国维发表《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介绍叔本华的“德育”、“知育”及“美育”思想。

●1906年,王国维先生在《教育之宗旨》一书中,将“德育”、“知育”及“美育”合称为“心育”,与“体育”相提并论。

●在西方教育理论中,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有严格的界线,它们分属不同的概念,并未笼统地称作“德育”。

在近现代西方语言和观念中,所谓“德育”指的是“道德教育”。

二、当代中国的“大德育”(一)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德育外延的演变1 、从“德育即政治教育”(建国后)到“德育即思想政治教育”(20世纪80年代)思想教育从政治教育中分化出来,成为德育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

2、从“德育即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1988年) ---- “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1995年)3 、从“德育即社会意识教育”----- “德育即社会意识与个性心理教育”三、“大德育”的合理性1、与传统文化有关2、受苏联教育学的影响3、从我国的实际出发4、与国际教育改革潮流相一致四、“大德育”的难题1德育内容无所不包,使德育概念显得过于宽泛2我们的德育与西方的德育外延不一致,“名同实异”,很难与人对话,难以与“国际接轨”。

3我们在研究德育心理学时,往往借鉴西方道德教育的心理机制用到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方面,显然不可取。

4在德育实践中,容易使道德问题与政治、思想、法制或心理问题混淆,采取错误的教育策略。

德育原理有哪些

德育原理有哪些

德育原理有哪些
德育原理是指在教育活动中,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思想
品德、情感品质、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使他们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一种原则。

德育原理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德育原理要求教育者从自身做起,做学生的榜样。

教育者要注重自身修
养和道德品质的提高,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只有教育者自身具备了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才能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起到榜样的作用。

其次,德育原理要求教育者注重情感的培养。

教育者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
个性和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

只有在温馨、和谐的情感氛围中,学生才能够健康成长,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

此外,德育原理要求教育者注重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育者应
该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管理等方面,引导学生明辨是非、端正态度、培养高尚品德,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只有在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的熏陶下,学生才能够健康成长,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之,德育原理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它要求教育者从自身做起,做学生的
榜样,注重情感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

只有在这样的原则指导下,才能够实现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育原理学科发展历程及特点分析

德育原理学科发展历程及特点分析

育理论》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5;钟启泉、黄志成
编的 《西方德育原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等。
h
14
这一时期德育比较研究兴起, 有影响的著作有:
朱永康主编的《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福建 教育出版社,1998;
宋春宏著的 《比较德育新论》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 社, 1999;
李申申的 《人性: 存在与超越的省视———中西方 道德教育思想与实践比较研究》新华出版社, 1999
1978 年以前, 除翻译前苏联的德育著作外, 大多数
是专题文章类的研究,很少从创建德育学科的角度来研究
德育学科问题。
h
7
试验历程
二、新时期德育原理学科研究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新时期, 由于社会的转型, 人们的价值观 念发生变化, 道德教育研究成了时代新课题。
从1979 年开始, 人们对德育问题的研究日趋渐多, 涉及德育基本理论的各个方面。
h
16
( 三) 德 育 原 理 学 科 研 究 的 交 叉 纵 深 阶 段( 2000~至今)
进入21世纪, 我国的德育研究呈现异彩纷呈局面。 特别是 2001 年, 德育研究更是热闹非凡,人们形象 地称“德育年”。
德育研究不仅涉及基本理论问题,而且面对社会的
变革, 直面实践,德育研究和其他学科相互交叉, 出现 一些德育的分支学科。同时, 德育面对社会变革的现 实, 积极探索回应的策略。
在这一阶段, 期刊文章研究的主题主要有传统德育、 古今中外德育思想研究、德育过程理论研究、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学校德育研究、商品经济与德育研究、德育心 理研究、德育功能与地位研究、德育内容研究、德育原 则和方法研究、德育评价研究和德育改革发展研究等。

德育原理的学科特点

德育原理的学科特点

德育原理的学科特点德育原理是一门关于道德教育的学科,其学科特点如下:1.学科定位明确:德育原理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是道德教育,旨在探讨和研究人的道德发展和道德修养的原理、规律和方法,以提高人的道德品质和道德素养。

2.跨学科性:德育原理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它的研究内容既包括道德的本质和道德规范的形成,又包括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等方面。

因此,德育原理需要借鉴和结合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形成自己的研究体系和方法论。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德育原理既关注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也关注道德教育的实践问题。

德育原理不仅要探讨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理论问题,还要研究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际教育中,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4.强调个体差异:德育原理认识到每个人的道德发展和道德修养都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下会有不同的道德需求和发展需求。

因此,德育原理强调个体化的道德教育,即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道德教育方案,帮助每个人实现自身道德发展的目标。

5.注重情感教育:德育原理认为情感是道德教育的基础,情感教育可以培养人的情感品质和道德情感,使其具备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情感体验。

因此,德育原理强调通过情感教育来培养人的道德情感,使其在道德行为中能够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道德行为的质量和效果。

6.重视社会化教育:德育原理认为社会化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社会化教育可以帮助人们适应社会环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因此,德育原理强调通过社会化教育来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其具备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行为准则。

7.追求全面发展:德育原理认为德育应当与其他教育目标和任务相互促进和协调,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德育原理强调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目标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全面发展中培养出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德育原理的学科特点体现在其跨学科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个体差异、情感教育、社会化教育、全面发展等方面,这些特点既为德育原理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也为道德教育的实践提供了指导。

德育原理的试题及答案

德育原理的试题及答案

德育原理的试题及答案德育原理试题一:1. 德育原理是什么?它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2. 请列举并解释德育原理中的几个重要理念或原则。

3. 在实际教育中如何贯彻德育原理?请提供一些实例。

答案一:1. 德育原理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运用道德教育理念和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品德素养和行为习惯。

在学校教育中,德育原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良好学校文化和社会文明的基石。

2. 重要的德育原理包括:a. 以人为本:强调以人的发展和个体的价值为中心,关注个体全面成长。

b. 身心统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他们健康成长。

c. 以德育为纲:将德育纳入整个教育体系,贯穿教育全过程。

d. 情感教育:关注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感管理能力。

e. 行为规范: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

3. 在实际教育中,贯彻德育原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a. 设立德育课程: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教授道德知识和道德理念。

b. 情感关怀: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c. 值得效仿的榜样:树立正面榜样,激励学生向优秀行为看齐。

d. 课堂实践:通过课堂活动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

e. 课外活动: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德育原理试题二:1. 请解释什么是“以德育为纲”原则,并说明其在学校德育中的具体实施方式。

2. 为什么情感教育在德育中非常重要?你认为如何有效开展情感教育?3. 请选择一个德育原理,并结合你的亲身经历,阐述你对该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答案二:1. “以德育为纲”原则是指在学校德育中,将德育教育置于首要位置,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包括:设置德育课程,通过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加强师德建设,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以身作则;注重日常教育管理,规范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校园文化建设。

2. 情感教育在德育中非常重要,因为情感是人类意识活动的核心之一,对人的发展和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德育原理自考复习资料

德育原理自考复习资料

【0468】德育原理自考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对象和任务德育学科性质:德育原理是研究德育一般问题,揭示德育一般规律的教育科学。

一、研究对象——一般问题德育一般问题是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

德育科学产生和发端于德育问题。

p3考点提示:特殊问题、普遍问题、现象二、德育原理的研究任务(一)研究任务p3根本任务——揭示德育规律最终目的——指导实践、解决德育问题(二)德育原理与德育一般规律1.德育规律的特点:客观性、内在性、必然性、稳定性2.德育科学规律与德育客观规律被揭示出的客观规律是科学规律第二节德育原理的发展历史一、形成发展历史过程1.萌芽阶段《论语》、《理想国》《大学》:三纲领、八条目2.独立科学阶段1632《大教学论》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德育原理在20世纪初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学科3.真正科学阶段标志——马克思德育原理的产生二、前苏联的德育理论和实践(一)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等思想:1.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结合2.集体教育思想(核心)—前景教育原则、平行教育原则3.劳动教育和纪律教育思想(二)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最高目标:道德信念方法:自我教育三、20世纪西方的道德教育思想(一)杜德海姆《道德教育论》道德内化:价值观—规范—行为习惯道德过程:他律到自律(二)杜威《教育中的道德原理》1.道德价值——”实用主义“标准2.道德教育目的——促进儿童生长3.内容——道德判断、道德选择能力、宗教4.方法——三位一体(学校生活、教材、教法)(三)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主要研究:模仿学习、抗拒诱惑、言行一致主要方法:实验法1.社会学习和榜样影响道德判断2.榜样起到“替代强化”作用3.成人和同伴对儿童有重要影响(四)柯尔伯格1.认知发展阶段前世俗水平、世俗水平、后世俗水平2.学校德育目的:道德判断能力培养方法:道德两难法第三节德育原理的研究方法一、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坚持历史唯物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二、原则——客观性、全面系统性、理论联系实际三、具体研究方法观察、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历史法、比较法第二章德育的概念知识体系德育定义品德定义品德的结构和要素本章出题趋势题型:选择、简答分值分布:3-7分重要程度: ★★第一节德育的定义一、语源和词义道——处理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社会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规律的综合)德——合乎道的思想和行为二、德育定义结构——条件+人+教学内容+目标简要定义:德育是培养人的品德的活动。

大学德育原理教案大全

大学德育原理教案大全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德育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掌握德育原理在大学生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3. 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1. 德育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德育原理在大学生教育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如何将德育原理与大学生实际相结合。

2. 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德育?德育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是什么?2. 提出问题:德育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是什么?二、讲授新课1. 德育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德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教育。

- 德育原理:研究德育现象、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2. 德育原理在大学生教育中的应用- 强化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德育原理在实际教育中的应用,如开展德育活动、举办讲座、组织社会实践等。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德育原理与大学生实际相结合?2.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回顾德育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提出问题:德育原理在大学生教育中的应用有哪些?二、讲授新课1. 德育原理在大学生教育中的应用- 德育课程设置:根据德育原理,设置相应的德育课程,如《道德与法治》、《思想道德修养》等。

- 德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德育素养。

- 德育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德育表现进行评价,以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德育素养。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提高德育原理在大学生教育中的应用效果?2. 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德育原理在大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原理-阶段测评11.单选题1.1 4.0德育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德的统一活动,推动这一活动的主要矛盾是(b)(2012.7真题)您答对了a 受教育者品德发展规律与教育者德育要求之间的矛盾b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c 教育者自身认识与社会德育要求之间的矛盾d受教育者品德发展的现有水平与其理想品德之间的矛盾一般认为,在作为主体的人同作为客体的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人提出的品德要求所引起的品德发展需要与其已有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人的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或内因,因此本题选择B。

1.2 4.0在品德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您答错了a 家庭环境b 遗传素质c 学校教育d 社会活动学校教育在品德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3 4.0从德育到品德得到明显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由量的逐渐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的中坚环节是(b)您答对了a 反复实践b 领会和掌握c 不断内化和外化d 练习领会和掌握是德育与品德发展的中间环节。

1.4 4.0以下关于德育的论述错误的是(b)您答错了a 德育的实质是育“德”。

b 德育即道德品质教育。

c 德育是教育者施教传道与受教育者受教修德的统一活动。

d 德育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德育即品德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品质教育、法纪品质教育、道德品质教育。

1.5 4.0品德三维“三维结构说”认为品德是由(a)您答对了a 品德内容、形式和能力三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b 品德认识、情感和意志三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c 品德认识能力、思想实践能力和思想修养能力三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d 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三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B、C、D选项说明的分别是品德内容、品德形式和品德能力,是品德三维结构中的一维,而品德的“三维结构说”认为品德是由品德内容、形式和能力三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

1.6 4.0人的品德是由思想品质、政治品质、法纪品质和道德品质的四种基本品质组成的有机整体。

这四种基本品质发展变化的大体顺序或轨迹是(a)您答对了a 思想品质——政治品质——法纪品质——道德品质b 政治品质——思想品质——法纪品质——道德品质c 法纪品质——思想品质——政治品质——道德品质d 道德品质——法纪品质——政治品质——世界观人的品德是由思想品质、政治品质、法纪品质和道德品质的四种基本品质组成的有机整体。

这四种基本品质发展变化的大体顺序或轨迹是道德品质——法纪品质——政治品质——世界观。

1.7 4.0以下德育与儿童品德发展年龄特征的关系论述错误的是(d)您答错了a 儿童品德发展年龄特征是德育的出发点和依据b 德育的目的引导和促进儿童的品德发展c 儿童品德发展年龄特征制约着德育具体目标确定、德育基本内容安排和德育方法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d 德育是儿童品德发展年龄特征的根本影响因素。

从总的关系来说,一方面儿童品德发展年龄特征是德育的出发点和依据,是制约德育具体目标确定、德育基本内容安排和德育方法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德育的目的又在于据此来引导和促进儿童的品德发展。

德育工作者既要考虑儿童品德发展不同年龄特征,同时又要考虑儿童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和“成熟期”,据此采用合理的教育措施。

1.8 4.0德育原理研究的根本任务是(d)您答对了a 建构德育知识体系b 分析德育现象c 研究德育方法与原则d 揭示德育一般规律德育原理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德育一般规律。

1.9 4.0人的品德构成中处于基础性层次的品质是(a)您答对了a 道德品质b 政治品质c 法纪品质d 思想品质人的品德是由思想品质、政治品质、法纪品质和道德品质的四种基本品质组成的有机整体。

这四种基本品质发展变化的大体顺序或轨迹是:道德品质——法纪品质——政治品质——世界观,由此可见人的完整品德结构中的层次关系,其中道德教育处在基础性层上,法纪品质处在较高的基础性层次上,政治品质处在高层次上;而科学世界观处在最高层次上。

1.10 4.0德育科学的研究对象是(c)您答对了a 德育现象b 德育规律c 德育问题d 德育本质德育问题是德育科学的研究对象。

1.11 4.0学校德育产生于(b)您答错了a 原始社会b 奴隶社会c 封建社会d 资本主义社会学校德育是随着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从原始形态的德育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独立的德育形态。

产生于奴隶社会。

1.12 4.0根据儿童品德发展六个阶段的划分,童年期(6、7岁—11、12岁)的品德发展特征是(b)您答对了a 适应性b 协调性c 从他性d 动荡性童年期的儿童能够运用初步掌握的道德知识来评价和协调行为,能做到言行一致和形成相应的行为习惯,具有协调性。

1.13 4.0下列关于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c)您答对了a 二者是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没什么区别b 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没什么联系c 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既相区别,又密切联系d 品德形成过程是德育过程的基础,德育过程是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德育过程和品德形成过程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从区别来说,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统一活动的过程,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品德形成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影响这一过程实现的包括生理的、社会的、主观的和实践的等多种因素。

1.14 4.0以下有关品德结构的认识错误的一项是(d)您答错了a 方法上,大多认为辨证唯物主义是最一般的方法。

b 品德结构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c 从动态发展上说,大多认为品德结构是动态开放性结构,是具有动态发展性和阶段性的。

d 大多认为品德结构是三维结构的。

在结构系统因素分析上,大多认为品德结构是多维度、多水平、多序列的众多因素构成的整体。

“三维结构说”只是其中的一种说法。

1.15 4.0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批判继承了我国古代德育中(b)您答错了a 人本主义、二女道主义以及贵和、将社会责任的思想b 民本思想和刚健有为思想c 全民性、利民性思想d 劳动人民的德育思想和传统“民贵君轻”体现的是民本思想。

1.16 4.0动荡性体现的是哪一阶段儿童品德发展的特点(c)您答对了a 幼儿期b 童年期c 少年期d 青年初期少年期的主要特征是动荡性。

1.17 4.0将小学生当成大学生,大学生当成小学生的“倒挂”现象违背了人的品德发展年龄特征规律中的(a)您答对了a 顺序性和阶段性b 稳定性和可变性c 不均衡性和差异性d 以上都不是将小学生当成大学生,大学生当成小学生的“倒挂”现象是混淆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违背了顺序性和阶段性。

1.18 4.0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不包括(d)您答对了a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是教育内容中四个相对独立组成部分之间关系。

b 智育、体育、美育中包含了德育的因素c 德育中包含了智育、体育、美育的因素d 四者的本质相同。

德育本质是育德,而智育、体育、美育的本质是育智、育体、育美,故D错误。

1.19 4.0采用实验法,集中研究模仿学习对儿童道德发展影响的教育家是(a)(2012.4真题)您答对了a 班杜拉b 杜德海姆c 柯尔伯格d 杜威班杜拉研究儿童道德问题主要集中在模仿学习、抗拒诱惑和言行一致等方面,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实验法。

1.20 4.0以下有关德育原理和德育方针关系,表述正确的是(c)您答错了a 德育原理是德育方针制定的依据b 德育方针体现德育原理揭示的规律c 德育方针是德育原理的依据d 两者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德育原理和德育方针政策也是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的。

德育原理是德育方针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德育方针应以德育原理揭示的客观规律为依据。

1.21 4.0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首先提出一个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的比较系统的绅士教育思想的是(a)您答对了a 洛克的《教育漫话》b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 杜德海姆的《道德教育论》d 班杜拉的《认知过程的社会学习理论》英国洛克首先提出一个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的比较系统的绅士教育思想。

1.22 4.0现代德育发挥着推动现代社会生产力、科学思想文化性,维护生态平衡、人类安全等作用,体现了现代德育的(c)您答错了a 德育目标的全面发展性b 德育结构的多样综合性和开放性c 德育功能的全面性d 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科学性和民主性现代德育发挥着推动现代社会生产力、科学思想文化性,维护生态平衡、人类安全等作用体现的是现代德育功能的全面性。

1.23 4.0人的品德形成发展的现实基础是(d)您答错了a 遗传基础b 环境条件c 学校教育d 社会实践在人的品德形成发展中,环境和教育是及其重要的条件,但直接现实的基础是社会实践活动(现实基础),是人的社会实践决定人的品德发展。

1.24 4.0以下不属于古代德育的特点的是(d)您答错了a 学校组织化b 阶级性和等级性c 内容相对丰富d 德育观念更新德育观念的更新体现的是现代德育的变革性,不是古代德育的特点。

1.25 4.0“好孩子”属于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中的哪个水平(c)您答错了a 前习俗水平b 后习俗水平c 习俗水平d 中习俗水平科尔伯格从儿童认知心理学角度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

其中习俗水平包括三、四阶段,分别是以社会期望的“好人”和为定向法律与秩序为定向。

德育原理-阶段测评21.单选题1.1 5.0下列关于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c)(2008.7真题)您答对了a 二者是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没什么区别b 二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没什么联系c 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既相区别,又密切联系d 品德形成过程是德育过程的基础,德育过程是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德育过程与品德修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相区别,又密切联系。

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活动过程,而品德的形成过程属于人的发展过程。

1.2 5.0对德育起决定作用的是(c)您答对了a 上层建筑b 生产关系c 经济基础d 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对德育起着决定作用。

1.3 5.0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b)。

您答对了a 道德情感b 道德意志c 道德观念d 道德行为品德意志是人们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去品德生活中矛盾的支配行为力量,或者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社会生活目的而行动时所作出的自觉的积极进取或坚韧自控的不懈努力。

1.4 5.0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这体现了德育的(c)您答错了a 方向性原则b 知性统一原则c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d 德育影响一致性原则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这体现了德育的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