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8课 笔墨丹青教案 岳麓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岳麓书社版必修3第8课《笔墨丹青》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历史岳麓书社版必修3第8课《笔墨丹青》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历史岳麓书社版必修3第8课《笔墨丹青》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新设计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

过程与方法:对话,探究,讨论,师生合作等.运用多媒体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

过程与方法:对话,探究,讨论,师生合作等.运用多媒体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3学情分析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5教学过程
1【讲授】笔墨丹青。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8课《笔墨丹青》全套课程教案 岳麓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8课《笔墨丹青》全套课程教案 岳麓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8课《笔墨丹青》全套课程教案岳麓版必修3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古代绘画艺术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

过程与方法:对话,探究,讨论,师生合作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教学课时:一节课.板书设计:一、绘画艺术的起源1.新石器时代:2.战国→汉代:帛画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1.顾恺之:文人画、“以形写神”2.盛唐:雍容华贵、吴道子三、文人意趣1.宋代:写实→意境2.明清:不拘成法四、民间风情1.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2.木刻版画、年画、布贴画、剪纸画3.中国画的风格特点及作用课前准备:两张椅子,告诉学生这节课将采用师生台上坐着对话形式进行,让同学们做好准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截取奥运会开幕式第四章:画卷的部分视频.)播放视频.文字版:周涛:随着一个短片的开始,我们将看到一幅跨越时空、意境优美的中国画卷。

它讲述着博大厚重、意韵悠远的中国故事。

全世界的朋友都会领略优雅的东方情韵,了解悠久的中国文化,感受中国的现代魅力。

孙正平:画面中呈现的是散发着中国古典韵味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在清雅的古琴声中,我们看到了一幅画作产生的完整过程——纸张制作、落墨着色、装裱成轴。

今晚的故事就将从这飘逸娥娜、变化万千的中国画卷开始。

......孙正平:中国水墨画讲求以形写神,不拘泥形式而更讲究神韵。

舞蹈演员独特的肢体语言,正体现出中国水墨画这种特有的意趣和韵味。

周涛:此刻,画作完成,原本铺陈在地上的画纸,被凌空提起。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8课笔墨丹青优秀教案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8课笔墨丹青优秀教案

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导入: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为人类对美的追求的最直观的形式,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远比书法和文学的自觉产生与成熟悠久得多。

下面我们伴随音乐来欣赏一组图画。

播放:这条街(前奏加插图)刚刚我们欣赏的绘画是中国的传统国画,也叫“中国画”名称产生于20世纪上半叶。

通过欣赏之后,你对中国画有何感受?同学:非常美有种想融入画中的感觉老师:有种想融入画中的感觉呢?说明意境你非常喜欢。

那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国画”的世界,来体验这种传统东方艺术的魅力,把书翻到34页,学习第8课“笔墨丹青”。

一、绘画艺术起源顾名思义“笔墨丹青”就是画者用工笔、墨汁或特定的颜料在宣纸、绢等材料上的绘画,而在遥远的原始社会,绘画材料基本没有的情况下,远古的先民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的呢?我们来看几幅图,看看绘画艺术的起源新石器:《集体舞蹈图》《双人图》《东巴舞》这三幅绘画的作图位置都不一样?同学:陶器地面岩壁上找同学来说一下原始人是如何绘画的?同学:新石器线条人动地陶器岩壁上介绍:《集体舞蹈图》马家窑彩陶集体舞蹈图,画面上的舞蹈者达15人,分成3组,每组5人。

舞蹈者为正面并列的整齐形象,脑后发辫摆动,腰前飘带飞扬,手拉着手踏歌而舞。

每组两边的舞者的外则手臂都画成两两道,标志空着的臂膀在频繁得摆动,是当时画工表现人物连续动作的特殊手法。

最有意味的是在舞蹈者跳跃着的两腿中间,又多了一条黑线,这是动物的尾饰,可以想象,人们正扮成动物的模样载歌载舞,而这些舞蹈者所扮演的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动物图腾形象,他们正身着自己氏族特有的图腾装束,用热烈的图腾舞姿和歌声,表达对自己想象中的师祖图腾的亲切认同和殷切祝祷。

这种图腾舞蹈绘画,包含着民族成员的情感和原始宗教的意义。

东巴舞岩画游牧民族的狩猎狩猎场面猎手武器狩猎方式引弓围捕打击过程反映原始宗教的神灵图像3、体现这一时期特点同学:虽线条稚拙、色彩和图案简单,却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④历史原因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过着氏族的集体生活,对自然、动物充满着神秘的崇拜心理。

岳麓书社课标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岳麓书社课标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岳麓书社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设计二、人间的世界三、内心的风景【教学过程】(课前,播放MTV《半面妆》。

)今天,我们要参观一座博物馆,它的名字叫做“笔墨丹青”。

在古代,中国人用毛笔蘸着水墨和颜料,创造了一个神奇的画中世界。

南北朝时期,有一位画家叫张僧繇,他曾经在墙上画了四条龙,这个龙摇头摆尾的,非常生动,但是没有眼睛,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骗谁啊?谁信呐?大家非让他画。

没办法,张僧繇就给两条龙画了眼睛。

落笔的那一瞬间,突然电闪雷鸣,风雨大作。

两条龙乘着风雨,忽悠忽悠地飞上天了。

故事来源于生活,古人确实喜欢画龙凤神仙。

中国画的功能,首先是作为神灵的居所。

(幻灯片显示《人面鱼纹彩陶盆》。

)这个陶盆来自于6000年前,画的是什么呢?(请一位学生鉴赏。

)再看一副战国的帛画《人物龙凤图》。

(幻灯片显示《人物龙凤图》。

)(请一位学生鉴赏。

)世上真的有龙凤吗?有神灵吗?为什么古人相信呢?(请一位学生回答。

)随着历史发展,文明进步,人的地位提高了,开始“以人为本”。

汉代以后,中国画逐渐从神灵的居所转向了人间的世界。

(幻灯片显示《女史箴图》。

)她给你什么感觉呢?(请一位学生鉴赏。

)我想起了一首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有人知道,陶渊明为什么要隐居吗?(请一位学生回答。

)如果你生活在魏晋南北朝,你是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你怎么安放自己的节操呢?(请一位学生回答。

)就是在这个最黑暗的时代,艺术大放光彩。

这里有曹植的诗,嵇康的琴,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画。

艺术是人们精神的寄托。

有了它,就可以蔑视富贵,可以甘于贫贱,可以不畏强暴,可以自由做人。

没有魏晋,就没有顾恺之。

他的画有一个特点,是什么呢?(答案:以形写神。

)这种强调神韵,富有个性的画就叫做文人画。

从此,中国画有了不同的美丽。

(幻灯片显示《簪花仕女图》。

)如何?(请一位学生鉴赏。

)可见唐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呢?(答案: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对外开放。

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欣赏中国绘画的美丽,了解中国绘画起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2、通过绘画探究时代变迁的风貌,理解“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3、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上学期的学生。

高二学生对绘画艺术有兴趣,需要鉴赏方法的指导;对中国古代史有所了解,但尚未形成系统性的认识。

由于本课的知识点比较琐碎,为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我本着“少而精”的原则,精心挑选了11幅国画和1幅油画和同学们共同鉴赏。

所选择的作品不仅具有强烈的艺术风格和时代特征,而且紧扣教材,避免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使学生更能投入到对美的欣赏和探究活动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素材,将视频、音乐、诗词和图片结合在一起,创设了传统文化的情境。

在此情境下,师生共同进行绘画鉴赏,探究历史风貌,感受传统文化。

通过课堂学习,同学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兴趣,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重点:中国画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难点:中国画的“文人意趣”。

【活动设计】活动一:鉴赏绘画并分析时代特征;活动二:想象绘画《临溪抚琴图》,在诗歌朗诵和古琴伴奏下进行欣赏;活动三:分组讨论中国绘画的特征(通过比较[法国]雷阿诺《弹钢琴的少女》和[中国]《临溪抚琴图》两幅画)。

【板书设计】第8课笔墨丹青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一、神灵的居所二、人间的世界三、内心的风景【教学过程】(课前,播放MTV《半面妆》。

)今天,我们要参观一座博物馆,它的名字叫做“笔墨丹青”。

在古代,中国人用毛笔蘸着水墨和颜料,创造了一个神奇的画中世界。

南北朝时期,有一位画家叫张僧繇,他曾经在墙上画了四条龙,这个龙摇头摆尾的,非常生动,但是没有眼睛,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骗谁啊?谁信呐?大家非让他画。

没办法,张僧繇就给两条龙画了眼睛。

落笔的那一瞬间,突然电闪雷鸣,风雨大作。

两条龙乘着风雨,忽悠忽悠地飞上天了。

2019-2020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案:第8课 笔墨丹青(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案:第8课 笔墨丹青(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案:第8课笔墨丹青(含答案)课程标准:概述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一、中国绘画的发展脉络1.绘画艺术的起源1.形式上,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注重写意的文人画。

2.手法上,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3.内容上,投射出中国传统的宇宙观、自然观和人生观。

4.作用上,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等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1.宋代文人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重文轻武”的国策,文人阶层壮大;注重向内心求索的理学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心性、情趣的修养和哲学的思考。

2.《清明上河图》不仅是一幅杰出的绘画作品,而且具有难得的历史文献价值,欣赏《清明上河图》,可以从中发现哪些信息?商贾云集,店铺沿街而立,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3.如图所示,明清之际朱耷的画风具有什么独特之处?为什么具有这种风格,结合历史说说理由。

不拘成法,孤独冷淡。

原因:清军入关,明朝灭亡,身为明朝宗室的朱耷鄙视满清统治,通过风格独特的画风表达不满之情。

[史料探究]《清明上河图》《山径春行图》《松鹰图》(1)结合所学探究这三幅作品所体现的时代特征。

(2)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提示:(1)《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时期工商业发展、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的时代特点;《山径春行图》以“残山剩水”的构图特点反映了南宋政权苟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政局特点;《松鹰图》反映了明清时期在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的背景下,进步知识分子的反抗精神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2)一定时期的文化反映一定时期政治、经济。

[归纳总结]绘画艺术特点与历史阶段特征的关系(1)魏晋以来:社会的动荡和佛教、道教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

在绘画作品上,凸显个性的人物画开始出现。

(2)唐朝:政治的统一和经济的繁荣,画家们追求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绘画风格多样。

历史ⅲ岳麓版第8课笔墨丹青教案

历史ⅲ岳麓版第8课笔墨丹青教案

历史ⅲ岳麓版第8课笔墨丹青教案【从容说课】中国的绘画艺术以其独特的用具、颜色、表现手法、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无价之宝。

它注重线条,讲究神似、意境和气韵,在内容上透射出中国传统的宇宙观、自然观、人生观,在形式上独树一帜,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笔墨丹青》这一课中,我们将充分领略到这些特点。

这节课以时间为顺序,从古到今,清晰地阐述了中国绘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表达出来的不同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引导学生用历史史料,历史图片来探究这些特点,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中国璀璨的绘画艺术。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不同历史时期中中国绘画的基本史实,理解其中绘画与社会、绘画与生活、绘画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对中国绘画史实地理解,探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绘画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分析图片,探究中国绘画的特点。

2、通过历史史料,历史图片,再现中国绘画的辉煌历史,让学生体验历史的生动性。

3、与学生一起对中西绘画之间的差异进行探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关心历史,关心中国的传统文化,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教学重点】中国绘画的发展史。

【教学难点】中国绘画的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时安排】1学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已经布置同学们课后去收集一些有关绘画方面的知识,大家都准备好了吗?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悠久的传统,中国绘画艺术的风格和传统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沿传相续形成的。

早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楚国的两幅帛画,就以其生动的气韵,简洁的笔墨,流畅的线条,表达出完美的意境,确立了中国绘画艺术以线条造型的民族风格形式。

这种传统风格和民族的审美需求,又在时代的前进中不断地得到充实、突破和创新,并又孕育和造就着新的风格的出现,成为华夏艺苑中的瑰宝,也是世界美术花园中一朵光彩夺目的奇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8课《笔墨丹青》。

〔多媒体展示〕第8课笔墨丹青师:下面请同学们来欣赏几幅图片:〔多媒体播放三幅绘画作品〕第一幅:《集体舞蹈图》〔马家窑文化〕;第二幅:《舞蹈牧放战争图》;第三幅:《鹳鱼石斧罐纹样》。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精选五篇)第一篇:笔墨丹青教学设计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设计一、教材解析《课程标准》要求“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本课专门介绍中国绘画,与上一课《汉字与书法》共同实现课标要求。

本课第一目“质朴与浪漫”,以岩画、陶画、帛画、壁画的表现手法和内容为例讲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

第二目“从顾俏之到吴道子”立足成因和特点,讲中国绘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重点在吴道子。

第三、四两目“文人意趣”和“民间风情”讲中国绘画艺术的繁盛,以宋元山水画、明清花鸟画为例,重点讲“文人意趣”的成因和特点。

贯穿于本课的线索是中国的绘画艺术注重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

本课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和演变,及其反映的历史风貌。

本课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二、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均安中学高二(1)班学生,学生历史基础较好,具备一定的历史素养和历史学习方法,对中国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历史的理性分析有待提高,本课重点是训练学生欣赏并从中国画中提取历史信息。

三、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中国画,熟悉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记忆吴道子、张择端等画家及其代表作,学会欣赏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

(二)、认识绘画艺术中“文人意趣”与“民间风情”的成因与区别。

(三)、尝试从历史的视野赏析传统绘画作品和从传统绘画作品中获取历史信息。

四、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创设情景法学法:小组讨论史料分析法五、上课流程新课讲授分4个环节:(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3分钟)(二),学习新知感悟历史(28分钟)(三),联系现实课堂延伸(3分钟)(四),板书梳理理清思路(课堂练习时间)(6分钟)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师:我前几天看到一则旧新闻,想分享给大家。

大家看这幅画-清代徐扬的《平定西域献俘礼图》,在一场拍卖会上卖出,猜猜他卖出多少钱?生:各种回答。

师:(适时引导学生答案,并给出答案)它以1.34亿高价卖出,打破当时记录,这幅中国画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能卖出这样的价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8课笔墨丹青,好好研究一下中国画的奥妙!2.学习新知,感悟历史师:本节课主要按照中国画起源、发展、繁荣的发展过程讲,在欣赏画作的同时,要体会其历史意义。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2单元 第8课 笔墨丹青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2单元 第8课 笔墨丹青

第8课 笔墨丹青一、中国绘画的起源和发展脉络1.绘画艺术的起源(1)新石器时代:用稚拙的线条、简单的色彩和图案在地面上、岩壁上、陶器上绘画。

(2)战国时期:用毛笔在绢帛上绘画。

(3)汉代:帛画色彩鲜艳,气势宏大,形态飞扬,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

2.从顾恺之到吴道子(1)魏晋①绘画特点: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

②代表人物:顾恺之,其绘画理论是“以形写神”,代表作有《女史箴图》等。

(2)唐朝①背景: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②特点: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③代表人物:吴道子,其代表作为《送子天王图》。

1.形式上: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注重写意的文人画。

2.手法上: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3.作用上: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史料一①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构图精到,主次分明,墨线细若蚕丝,人物气定神闲,泰然自若,与矫健飞腾的龙凤恰成动静对照。

《人物龙凤图》史料二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不仅长于丹青,还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绘画理念,主张绘画要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

②顾恺之《女史箴图》史料三吴道子(约686—760)改革传统的线描,用圆润丰腴、粗细变化的线条,将晕染法的立体效果融入传统线描法,又颇有动感,产生了“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③“吴带当风”。

④王冕《墨梅图》[解读](1)史料一主要论述了战国时期的绘画艺术特色。

①战国帛画是中国古代画种。

因画在帛上而得名,在帛上用笔墨和色彩描绘人物、走兽、飞鸟及神灵、异兽等形象的图画,约兴起于战国时期,至西汉发展到高峰。

(2)史料二主要论述了东晋时期的绘画艺术特色。

②顾恺之《女史箴图》是描写古代宫廷妇女的节义行为,标榜封建“女德”的作品。

作品注重人物神态的表现,用笔细劲连绵,色彩典丽、秀润。

(3)史料三主要论述了唐代及元代的绘画艺术特色。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优秀教学设计(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优秀教学设计(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优秀教学设计(3页)《笔墨丹青》教学设计历史组孙頔一、课标要求概述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二、教材分析《笔墨丹青》是岳麓版“文化发展历程”第二单元第八课的内容,本课在内容上透射出中国传统的宇宙观、自然观、人生观,在形式上独树一帜,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多姿多彩的风貌,培养学生体验美、发现美、赞扬美、创造美的能力,丰富生活内容,培养艺术情操。

【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考纲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2)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2、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材料、成果交流、合作探究、名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营造:(截取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画卷的部分视频),播放视频。

教师提出问题:中国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它起源于何时,有哪些特点?【设计思路:设置情境,渲染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进而引出新课。

】【新课学习】一、绘画的起源1、新石器时代教师:展示这一时期的几幅绘画作品,然后设问:(1)这一时期的绘画特点有哪些?(2)造成这种绘画特征的历史背景有哪些?学生:结合图片和教材第一自然段思考,并回答,教师点播。

【设计思路:通过解读材料,培养学生要论从史出,提取教材和图片有效信息的能力。

】2、战国、汉代教师:展示这一时期绘画的代表作品,教师提示与前面绘画的对比,绘画特征与之前相比有哪些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学生:结合图片和教材第二自然段思考,并思考,得出结论。

教师过渡:自从绘画产生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绘画方向的出现了两朵奇葩,一类是文人画,一类是风俗画。

二、绘画的发展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内容,为攻克重点设置如下环节:1、文人画教师:先让学生分组通过展示课前收集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自主概括不同时期的绘画代表作品以及绘画特点,【设计思路: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和描述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然后根据学案上的史料并结合同学们收集的绘画作品和所学知识提出设问:造成这种不同时期的绘画特点不同现象的历史原因有哪些?根据我们之前的学案所介绍史料来分析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都有哪些?组织学生讨论,畅所欲言,教师点拨。

岳麓版历史必修3中国文化史《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岳麓版历史必修3中国文化史《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第8 课笔墨丹青一、教学目标1.熟悉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记忆吴道子、张择端等画家及其代表作,学会欣赏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

2.认识绘画艺术中“文人意趣”与“民间风情”的成因与区别。

3.尝试从历史的视野赏析传统绘画作品和从传统绘画作品中获取老师学习。

4.能够分辨中西绘画的差异。

二、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三、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五、课时安排: 1 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绘画艺术是人类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的追求的一种深刻体现。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历程的早期,古今中外的艺术大师们凭借着自己的过人的天赋、扎实的功底和电光火石的创作灵感在世界艺术殿堂中留下了自己不朽的作品。

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其文化内涵的深厚不仅体现在浩如烟海的典籍里,也闪烁在我们灿若群星的名家名画里,也扎根在朴实奔放的民间绘画里。

(二)讲授新课一、绘画艺术的起源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

早在六七千年以前,黄河流域的祖先就在陶器上绘制图案。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除彩陶画外,远古人类还在岩石上刻画或描绘了史前人类的生产方式、民族、战争、宗教等内容,称为岩画。

此外,还有壁画、地画等。

夏商周三代的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

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秦汉时期,绘画艺术有进一步发展。

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

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1)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

这一时期士族兴起,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

他们文化修养很高,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有力地推动绘画艺术的提高。

此时人物肖像画是主要的创作主题。

顾恺之“传神写照” 理论提出,要求绘画作品应重表现人物的风貌、气质。

这和后来的绘画理论家谢赫“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对当时绘画风格有很大的影响,也为中国画重气韵的特点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三学案: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Word版含解析

第8课笔墨丹青学习目标基础认知•学习思考、绘画艺术的起源1•新石器时代:用稚拙的线条、简单的色彩和图案在地面上、岩壁上、陶器上绘画。

2. 战国时期:用毛笔在绢帛上绘画,该时期帛画代表作《人物龙凤图》。

3•汉代:帛画色彩鲜艳,气势宏大,形态飞扬,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

[知识点拨]汉代绘画中神仙魔怪、迷信怪异的形象,既体现了汉代社会“天人感应”的宗教意识、宇宙观念,也渗透着统治者敬天法祖、神道设教的意图。

二、绘画艺术的发展1. 概况2•中国绘画的特点和影响⑴特点①宫廷和民间绘画注重写实;文人画注重写意,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②中国画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⑵影响:中国绘画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等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辨析比较]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不同(1) 西方重写实、功利,中国重意境、虚旷和非功利。

(2) 在绘画技巧上,西方重视物象,着意刻画,敷色多彩,追求色彩表现力;中国则不重形似, 而重视淡逸、传神,往往以墨代彩,随心而做。

学习思考1. 下图主要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南宋夏圭《山水十二景》(局部)提示山河破碎,战乱频仍。

2. 吴倩幸运地被选中参加CCTV的《开心辞典》节目,主持人问她“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于一体的国画应属哪种题材?”她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如打电话向你求助,你的判断应该是什么?提示文人画。

3. 民间风情画的出现和普及受什么社会因素的影响?反映了中国画怎样的发展方向?提示民间风情画的出现和普及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壮大的结果,也反映了中国画世俗化的发展方向。

主题中国绘画艺术的特点及成因史料一魏晋时期的绘画作品图一《女史箴图》(局部)图二《洛神赋图》(局部)史料二 宋至明清时期的文人艺趣[教你读史]I史料一要注意时间“魏晋”,图片中皆人物肖像。

史料二要注意时期“宋至明清”,图片中 皆风景。

[问题思考](1) 读图一和图二,说出其作者。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案岳麓版必修3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案岳麓版必修3

第8课笔墨丹青[课程标准] 概述绘画的起源与演变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1.□01新石器时代:用稚拙的线条、简单的色彩和图案在地面上、岩壁上、陶器上绘画。

02毛笔在绢帛上绘画。

2.战国时期:用□3.汉代:□03帛画色彩鲜艳,气势宏大,形态飞扬,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

思考探究汉代绘画特点的原因神仙魔怪、迷信怪异的形象,既体现着汉代社会“天人感应”的宗教意识、宇宙观念,也渗透着统治者敬天法祖、神道设教的意图。

二、绘画艺术的发展1.概况知识拓展唐代绘画艺术繁荣的原因(1)唐代的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2)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3)诗文、书法、乐舞、雕塑、建筑艺术全面辉煌的氛围,为绘画艺术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艺术环境。

(4)吴道子等画家的辛勤努力。

(5)民族融合为绘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思维点拨 1.文人画的艺术特点(1)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2)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体现了画家多方面的修养。

(3)题材以山、水、梅、兰、竹、菊与松、石为主。

(4)表现手法以水墨或淡色的写意为主。

(5)出现于魏晋,真正兴起于宋,明清时期成为画坛的主流。

2.宋元和明清时期绘画的异同(1)相同①形式:都属于文人画。

②特点:都注重对意境的追求,而不讲求写实。

③风格:明清绘画艺术是对宋元以来绘画风格的继承和发展。

(2)不同①明清时期出现了一些与传统的艺术风格迥异的新艺术家。

②明清时期的绘画从文人阶层独有的艺术享受走向了世俗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实用性的特点。

如明清小说的版画插图和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

易混易错文人画与山水画的区别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山水画:注重写实、意境,常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内容,举凡名山大川、田野村居、城市园林、楼观舟桥、历史名胜均可入画。

2.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影响(1)特征:①形式上:一方面盛行注重□10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注重写意的文人画。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2单元 第8课 笔墨丹青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新同步岳麓版必修3学案:第2单元 第8课 笔墨丹青

第8课 笔墨丹青一、中国绘画的起源和发展脉络1.绘画艺术的起源(1)新石器时代:用稚拙的线条、简单的色彩和图案在地面上、岩壁上、陶器上绘画。

(2)战国时期:用毛笔在绢帛上绘画。

(3)汉代:帛画色彩鲜艳,气势宏大,形态飞扬,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

2.从顾恺之到吴道子(1)魏晋①绘画特点: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

②代表人物:顾恺之,其绘画理论是“以形写神”,代表作有《女史箴图》等。

(2)唐朝①背景: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②特点: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③代表人物:吴道子,其代表作为《送子天王图》。

1.形式上: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注重写意的文人画。

2.手法上: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3.作用上: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史料一①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构图精到,主次分明,墨线细若蚕丝,人物气定神闲,泰然自若,与矫健飞腾的龙凤恰成动静对照。

《人物龙凤图》史料二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不仅长于丹青,还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绘画理念,主张绘画要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

②顾恺之《女史箴图》史料三吴道子(约686—760)改革传统的线描,用圆润丰腴、粗细变化的线条,将晕染法的立体效果融入传统线描法,又颇有动感,产生了“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③“吴带当风”。

④王冕《墨梅图》[解读](1)史料一主要论述了战国时期的绘画艺术特色。

①战国帛画是中国古代画种。

因画在帛上而得名,在帛上用笔墨和色彩描绘人物、走兽、飞鸟及神灵、异兽等形象的图画,约兴起于战国时期,至西汉发展到高峰。

(2)史料二主要论述了东晋时期的绘画艺术特色。

②顾恺之《女史箴图》是描写古代宫廷妇女的节义行为,标榜封建“女德”的作品。

作品注重人物神态的表现,用笔细劲连绵,色彩典丽、秀润。

(3)史料三主要论述了唐代及元代的绘画艺术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教案岳麓版必修3一、教学目标1.熟悉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记忆吴道子、张择端等画家及其代表作,学会欣赏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

2.认识绘画艺术中“文人意趣”与“民间风情”的成因与区别。

3.尝试从历史的视野赏析传统绘画作品和从传统绘画作品中获取老师学习。

4.能够分辨中西绘画的差异。

二、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三、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1、导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汉字的演变历程,下面我想问同学们汉字有怎样的发展历程?(刻画符号、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行楷)有一句话叫“书画同源”,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绘画,走进历史,感受古代绘画艺术的意境之美、思想之美、历史之美、哲学之美。

学习新课第八课《笔墨丹青》2、首先解释一下题目,重点介绍丹青(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

王维“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二)了解中国画:从题目中,我们也能够猜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国画,也叫做国画。

那我想问问同学们我们关于国画都知道那些知识?(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

画科/题材: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表现手法:工笔、写意、兼工带写;画家阶层:院体画、文人画、民间画。

)(三)中国绘画看样子也挺复杂,它的起源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学习---绘画的起源、早期发展(魏晋以前)1、我们刚刚说过,“书画同源”所以绘画也产生于新石器时代。

这个时期没有纸、也没有帛。

他们周围常见的岩石、山壁、陶器。

所以他们经常在石头、山壁、陶器上作画。

我们来看看书中又角的那幅集体舞蹈图(我们看这是在1973年在青海省发现的,他们在手拉着手跳舞,画得很简单、比较粗糙。

但却很生动。

最有意味的是舞蹈着的两腿中间多了一个小尾巴,这可能是他们的一个化妆舞会,人们正在扮成动物模样在舞蹈和歌唱,而这些舞蹈的人所扮演的是息息相关的动物形象,这就是他们的图腾,以此表达对图腾的崇拜)。

新石器时代绘画特点:线条稚拙色彩简单、自然、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

(当时生产力相关,平时在一起,集体劳动,集体生活。

想奢华也奢华不起来)2、新石器之后,中国进入了阶级社会(夏商周),到了战国秦汉时期,绘画又有了怎样的发展?(同学阅读)。

战国时期出现了毛笔绘画在绢帛上的作品(《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这两幅作品都是陪葬物,引导死者灵魂升天)。

3、汉代:《马王堆汉墓帛画》(这个可以画出来,并且解释:画面上部绘日、月、升龙及蛇身神人,象征天上境界,日中有金乌,月中有蟾蜍。

月下有一乘龙的妇人形象,另有仰首而鸣的仙鹤,两个兽首人身的司铎骑在异兽上,八个小太阳坐落扶桑树间,天国的门口,则绘有神人、神兽守卫,瑞云缭绕,体现出仙园的气象,真可谓气象万千。

帛画中部则寓示着人间,以墓主的形象和祭祀为中心,饰以谷壁蛟龙、华盖玉磬以及神兽仙禽,构成一特殊的布局,向天界冉冉欲升。

墓主人身着锦衣拄杖而行,前仆人捧案跪迎,后随侍女,气派十足。

下面厅堂里,设鼎、壶及耳杯之类酒器食具,左右各三人拱手而坐。

另一人在侧,表现出主人将离家园升天,家人设宴送别之情景。

画的下部绘一神人双手抵地,又画有鱼龙水属之类,表明此处为黄泉。

整个画面,天、地、人间融为一气,神、人、兽同处一台。

表现出墓主灵魂升天,祈求墓主死后的福泽。

但也含夸耀死者生前生活之意。

从刚才我们所描绘的这个帛画,我们能够看出汉代的作品有怎样的特点:色彩鲜艳,气势宏大,形态飞扬,体现出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的特色。

(四)、绘画艺术发展繁荣:(魏晋—隋唐)1 魏晋:(一个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其所存在的时代背景社会的动荡和佛教、道教的发展,引发了人们对儒学的反省,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舞台上屡屡碰壁,却不愿与流俗为伍,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和我们所说的书法的背景有些相似)(也可以让同学回答)特点:出现凸显文人个性的文人画,绘画理论进一步完善——“以形写神”,绘画抓住人的精神气质。

代表人物:顾恺之(约346—407),东晋人,小名虎头。

博学多才。

有“才绝、画绝、痴绝”的美誉。

人称“虎头三绝”。

还善于点睛传神。

他将绘画推向了自觉,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

(有一年,建康城里要修建一座寺庙,主持和尚因找不到资金而没了办法。

这时候来了个贫苦的年青人,说要捐一百万钱。

主持以为他吹牛,起初不相信。

青年人提出要在一面粉刷好的墙上画一幅维摩诘(传说中一个佛教徒)像,可以向前来观看他作画的人征集捐款。

就这样,一连三天,观众人山人海,把寺庙挤得水泄不通。

等到最后,这个年青人为维摩诘点上眼珠的时候,画上的人物就像活了一样,观众的赞叹声、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这时募集的钱早超过了一百万,书中还讲到顾恺之给裴楷画像时注重三笔毛)代表作品:《女史箴图》(根据晋人张华<女史箴>而创作,歌颂古代贤德妇女,为后世借鉴的)《洛神赋图》(曹植所爱的女子甄氏,在他的父亲曹操的决定下,为他的哥哥曹丕夺去。

甄氏在曹丕那里,没有得到稳固的爱情死得很惨。

曹植在回归他自己的封地的路上经过洛水,夜晚梦见了甄氏来会他,悲痛之余作了一篇《感甄赋》,以后被魏明帝改名为《洛神赋》。

)2、唐朝:背景: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展。

特点:创制法度,凸显盛唐气象。

(唐时的楷书)吴道子:盛唐人物,被后世称为“画圣”从名字上我们也可能看出来其是崇尚道教的,他的作品大多是关于宗教的。

那位同学读一下小字部分。

代表作品:《送子天王图》(天王送释迦穆尼,画中的人物已经本土化,不再是眼眶深凹、脸色黝黑,而完全是汉人模样)阎立本:《步辇图》(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水墨山水画过渡:到了宋朝绘画又是怎样的呢,我们继续学习。

(五)绘画艺术鼎盛(宋元明清)(主要体现在文人画和民间风俗画)1、宋朝:(1)文人画:①背景:宋朝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文人注重内心修养。

(以前我们到了理学对于塑造人的气节、道德、责任心等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很多人将作画看成是修身养的手段而不是升官发财的工具。

②特点:文人山水画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

(在有限的绘画空间中蕴育无限的诗意。

)北宋和南宋两种不同的风格。

北宋:政治统一、经济发展。

所以作品往往气场很强大。

代表作品: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站在大凌河上,心情好坏的区别,大江东去)南宋:偏安江南,多数描写江南风光,构图不要求对称,景物放在画的一侧,不画全,“残山剩水”。

代表人物、作品:马远《山径春行图》;夏圭《山水十二景》过渡:在文人画成为独立画种的同时,民间风俗画也得到很大的发展(2)民间风俗画:①背景: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出现了很多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②代表作品: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是风俗画中的千古不朽的艺术极品,注意不是精品,被后人认为是不可企及的巅峰之作。

这幅精美的画卷全长528.7厘米,高24.8厘米,他描写了北宋时期都城汴梁的繁华景象。

分三部分,该画的价值,在于华而不板、繁而不乱、长而不冗。

画卷上有人物550多个,有赶集的、买菜的、闲逛的、饮酒的、剃头的、扫墓的、搜书的、卖唱的、乘轿的、骑马的、推车的、拉纤的、挑担的,男女老少、职业表情各不相同。

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官府、卦摊、瓦舍。

真正是士农工商、医卜僧道、牛马骆驼、诸色杂卖、一应俱全。

现在保存在故宫博物院。

)说完了宋朝是元朝,我们知道蒙古族统治中国,将人分为四等。

所以当时的文人比较郁闷,作品比较愁苦。

简单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下面我们看一看明清时候的绘画。

2、明清:⑴文人画:①背景: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动荡(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和发展、传统社会秩序的松动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明清变革带来的冲击,以及异族统治下的思想文化专制)②特点:艺术风貌不拘成法,与正统画风形成强烈对比。

(更加随意)③代表人物:朱耷(同学书中小字)《松鹰图》(表达对清统治者的不满,)扬州八怪:郑板桥(难得糊涂: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

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郑板桥以画竹为生度过了他贫寒而很有气节的一生。

他一生只画兰、竹、石。

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

及表现了自己的刚直不屈,也表达了对文化专制的不满)(2)明间风俗画:①(同学阅读书中文字)木刻版画、年画、布贴画、剪纸画。

②特点:形象生动,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六)1、风格特点:⑴有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主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⑵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

2、作用:国画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8课笔墨丹青(板书设计)一、国画的分类1、 画科/题材: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2、 表现手法:工笔、写意、兼工带笔3、 画家阶层:院体画、文人画、民间画二、 绘画的起源(魏晋以前)1、 (1)起源:新石器时代(2)特点:线条稚拙 色彩简单、自然、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

2、战国:(1)出现了毛笔绘画在绢帛上(2)代表作品:《》、《人物御龙图》3、汉代:(1)代表作品:《马王堆汉墓帛画》(2)特点:色彩鲜艳,气势宏大,形态飞扬,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的特色。

2、唐朝:(1(2(3/王维五、绘画艺术鼎盛(宋元明清)(主要体现在文人画和民间风俗画)1、宋朝:(1)文人画:①背景:宋朝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文人注重内心修养。

②特点:文人山水画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

③代表作品: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北宋);马远《》、夏圭《山水十二景》(南宋)(2)民间风俗画:①背景: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

②代表作品:张择端《清明上河图》2、明清:⑴文人画:①背景: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动荡②特点:艺术风貌不拘成法,与正统画风形成强烈对比。

③代表人物:朱耷《松鹰图》/扬州八怪:郑板桥(2)明间风俗画:①种类:木刻版画、年画、布贴画、剪纸画。

②特点:形象生动,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六、1、风格特点:⑴有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主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⑵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

2、作用:国画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