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精编版
第八课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书画发展的基本脉络和特征,以及书画发展背后的社会原因,理解顾恺之“以形写神”的理论。
(2)过程与方法:根据书画同源理论,从发展脉络和特征两方面进行类比教学;以时间为主线索,以写实和写意作为辅线索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发现中国传统绘画的美,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美学教育;同时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最后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二、课标解读(1)课标要求:概述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课标解读:本课课标要求很简单,主要集中在知识层面,重点在于对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历程的梳理,难点在于对书画发展的特征进行解析。
三、 教学分析绘画艺术欣赏,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而言,都是一个薄弱环节。
发现中国传统绘画之美,是本课潜在的一个教学要求,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必要因素,所以本课的突破点就着眼于这里。
对于美的理解,避开师生都生疏的艺术美,从历史美这个角度去发掘,具体而言就是发掘绘画背后的历史背景,绘画艺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它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这样一来一方面能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四、 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使用第七课《汉字与书法》中出现的山东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灰陶尊和上面刻画的符号作为导课的引子,让学生进行讨论:刻画符是文字还是绘画?教师得出结论:书画同源——文字是对绘画的抽象,绘画是文字的基础和前提。
(2)根据书画同源理论,进行结构框架梳理:(3)新课开始一、绘画艺术的起源新石器时代和秦汉时代,是我国绘画艺术的起源和初步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线条稚拙,色彩图案简单,却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
书上给出了马家窑文化的《集体舞蹈盆》和战国楚墓的《人物龙凤图》(也称作《人物凤鸟图》)作为代表作品,而教学的难点就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时代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初中美术笔墨丹青教案
教案:《笔墨丹青——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课程类型:美术鉴赏与实践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理解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感受中国画的线条、墨色、构图等基本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对传统艺术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2.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3. 中国画的线条、墨色、构图等基本元素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它们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
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如线条、墨色、构图等。
2. 教师讲解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展示相关作品,让学生感受这种艺术形式的美感。
3. 学生欣赏一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分析其中的线条、墨色、构图等特点。
三、实践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
2. 每组选出一幅作品,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解说。
3. 教师点评学生的分析和解说,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和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二、新课内容(15分钟)1. 教师讲解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条、墨色、构图等基本元素,展示相关作品,让学生感受这些元素在绘画中的运用。
2. 学生欣赏一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分析其中的线条、墨色、构图等特点。
三、实践环节(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条、墨色、构图等特点。
2. 每组选出一幅作品,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解说。
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欣赏中国绘画的美丽,了解中国绘画起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2、通过绘画探究时代变迁的风貌,理解“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3、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上学期的学生。
高二学生对绘画艺术有兴趣,需要鉴赏方法的指导;对中国古代史有所了解,但尚未形成系统性的认识。
由于本课的知识点比较琐碎,为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我本着“少而精”的原则,精心挑选了11幅国画和1幅油画和同学们共同鉴赏。
所选择的作品不仅具有强烈的艺术风格和时代特征,而且紧扣教材,避免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使学生更能投入到对美的欣赏和探究活动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素材,将视频、音乐、诗词和图片结合在一起,创设了传统文化的情境。
在此情境下,师生共同进行绘画鉴赏,探究历史风貌,感受传统文化。
通过课堂学习,同学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陶冶了情操,培养了兴趣,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重点:中国画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难点:中国画的“文人意趣”。
【活动设计】活动一:鉴赏绘画并分析时代特征;活动二:想象绘画《临溪抚琴图》,在诗歌朗诵和古琴伴奏下进行欣赏;活动三:分组讨论中国绘画的特征(通过比较[法国]雷阿诺《弹钢琴的少女》和[中国]《临溪抚琴图》两幅画)。
【板书设计】第8课笔墨丹青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一、神灵的居所二、人间的世界三、内心的风景【教学过程】(课前,播放MTV《半面妆》。
)今天,我们要参观一座博物馆,它的名字叫做“笔墨丹青”。
在古代,中国人用毛笔蘸着水墨和颜料,创造了一个神奇的画中世界。
南北朝时期,有一位画家叫张僧繇,他曾经在墙上画了四条龙,这个龙摇头摆尾的,非常生动,但是没有眼睛,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骗谁啊?谁信呐?大家非让他画。
没办法,张僧繇就给两条龙画了眼睛。
落笔的那一瞬间,突然电闪雷鸣,风雨大作。
两条龙乘着风雨,忽悠忽悠地飞上天了。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doc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第8课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古代绘画艺术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
过程与方法:对话,探究,讨论,师生合作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教学课时:一节课.板书设计: 一、绘画艺术的起源1.新石器时代:2.战国→汉代:帛画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1.顾恺之:文人画、“以形写神”2.盛唐:雍容华贵、吴道子三、文人意趣1.宋代:写实→意境2.明清:不拘成法四、民间风情1.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2.木刻版画、年画、布贴画、剪纸画3.中国画的风格特点及作用课前准备:两张椅子,告诉学生这节课将采用师生台上坐着对话形式进行,让同学们做好准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截取奥运会开幕式第四章:画卷的部分视频.)播放视频.文字版:周涛:随着一个短片的开始,我们将看到一幅跨越时空、意境优美的中国画卷。
它讲述着博大厚重、意韵悠远的中国故事。
全世界的朋友都会领略优雅的东方情韵,了解悠久的中国文化,感受中国的现代魅力。
孙正平:画面中呈现的是散发着中国古典韵味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在清雅的古琴声中,我们看到了一幅画作产生的完整过程——纸张制作、落墨着色、装裱成轴。
今晚的故事就将从这飘逸娥娜、变化万千的中国画卷开始。
......孙正平:中国水墨画讲求以形写神,不拘泥形式而更讲究神韵。
舞蹈演员独特的肢体语言,正体现出中国水墨画这种特有的意趣和韵味。
周涛:此刻,画作完成,原本铺陈在地上的画纸,被凌空提起。
第8课笔墨丹青教案
第8 笔墨丹青教案第8笔墨丹青教案[标要求]该书绘画起源、演变的进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大体特点和进展脉络。
[知识梳理]一、绘画艺术的起源——从头石器时期到战国.新石器时期①代表:集体舞蹈图、人面纹岩画②内容:人物、动物和简单的色彩和图案③特点:虽线条稚拙、色彩和图案简单,却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2.战国秦汉的帛画(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①代表:《人物龙凤图》和《马王堆汉墓帛画》②特点:充满珍奇异兽、神仙怪魔,色彩鲜艳,气势宏大,形态飞扬,表现浪漫、神秘而又不失古拙的特色③历史缘故:A、绘画材料、工具的改良;B、人们对吉祥动物的膜拜;、跟战国秦汉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开拓进取、开疆扩土和充满民族信心的时期精神分不开。
二、绘画艺术的进展繁荣时期——从魏晋到隋唐.魏晋南北朝时期——显现凸现个性的文人画[问题探讨1]魏晋时期,什么缘故会显现凸现个性的文人画?(1)背景:①社会动荡、政治混乱,士人将自己的道德情操和理想融入绘画当中;②佛道进展,文化多元(2)代表人物——“画祖”顾恺之:顾恺之是东晋人,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个有作品可考的闻名画家,其传世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他也开辟了我国古代的绘画理论——“以形写神”,注重抓住绘画对象的精神气质。
2.唐朝时期——淋漓尽致刻画和再现雍容华贵盛唐气象①背景:唐朝国家的统一,国势强盛,经济繁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兴盛,文化全面辉煌、博大精深,这一时期的绘画淋漓尽致刻画和再现雍容华贵盛唐气象的特点。
②代表人物——“画圣”吴道子(被誉为“吴带当风”)三、宋元明清时期——文人画.两宋时期(1)文人画兴起的缘故:①北宋王朝推行“重文轻武”、优待文人的国策,文人阶级不断扩大。
②理学的兴起使士人加倍注重内心的修养。
(2)特点:注重意境①北宋构图气势恢弘,画风阳刚豪放,表现了国家统一后的开阔心态;②南宋构图不讲究对称,墨色恬淡,“残山剩水”,表现因“靖康之变”的民族耻辱,半壁河山的偏安政治而产生的愤恨的社会意态,在画家身上不自觉地流露。
第8课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
过程与方法:对话,探究,讨论,师生合作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教学课时:一节课.板书设计:1.新石器时代:2.战国→汉代:帛画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1.顾恺之:文人画、“以形写神”2.盛唐:雍容华贵、吴道子三、文人意趣1.宋代:写实→意境2.明清:不拘成法四、民间风情1.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2.木刻版画、年画、布贴画、剪纸画3.中国画的风格特点及作用课前准备:两张椅子,告诉学生这节课将采用师生台上坐着对话形式进行,让同学们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截取奥运会开幕式第四章:画卷的部分视频.)播放视频.文字版:周涛:随着一个短片的开始,我们将看到一幅跨越时空、意境优美的中国画卷。
它讲述着博大厚重、意韵悠远的中国故事。
全世界的朋友都会领略优雅的东方情韵,了解悠久的中国文化,感受中国的现代魅力。
孙正平:画面中呈现的是散发着中国古典韵味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在清雅的古琴声中,我们看到了一幅画作产生的完整过程——纸张制作、落墨着色、装裱成轴。
今晚的故事就将从这飘逸娥娜、变化万千的中国画卷开始。
......孙正平:中国水墨画讲求以形写神,不拘泥形式而更讲究神韵。
舞蹈演员独特的肢体语言,正体现出中国水墨画这种特有的意趣和韵味。
周涛:此刻,画作完成,原本铺陈在地上的画纸,被凌空提起。
一幅山峦交错、起伏延绵的水墨画呈现在眼前。
师:请坐!陈:谢谢!陈:(思考了片刻).在当时,由于生产力非常落后,当时还没有出现后来的绢帛、纸张等先进材料。
【教学设计】笔墨丹青_历史_高中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及解读1、课标要求:①概述绘画的起源、演变的过程。
②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课标解读:①掌握魏晋、唐代、宋代以及明清时期代表画家及其绘画作品,并学会分析作品的特点和时代的关系。
②理解中国绘画的魅力,体会其意境之美、思想之美、历史之美和哲学之美。
二、教材分析本课的地位与作用:《笔墨丹青》是岳麓版必修三第二单元古代文艺长廊第8课的内容。
本节课以时间为顺序,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清晰的阐述了中国古代绘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体现出来的不同特点以及成因,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多姿多彩的风貌,培养学生体验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并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同时本课在内容上透射出中国传统的宇宙观、自然观、人生观,在形式上独树一帜,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第一目以岩画、陶画、帛画为例介绍中国绘画的起源;第二目“从顾恺之到吴道子”立足成因和特点,介绍中国文人绘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重在介绍吴道子以及隋唐时期绘画的特点和反映的时代特征;第三、四目“人文意趣”和“民间风情”介绍中国绘画艺术的繁盛,以宋元山水画、明清花鸟画为例,重点讲述文人画注重意境的特点和成因。
依据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整合,以“印象—绘画之美”和“探究—绘画之趣”为线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贯穿本课的主要线索是中国的绘画艺术注重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次要线索是中国绘画在几千年间慢慢形成了两大流派:注重意境的文人画(特别是山水画)和注重写实的风俗画(典型代表是《清明上河图》)。
本课的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本课的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重难点突破】重点突破: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绘画作品,更直观生动,分析古代各个时期绘画的特点和成因。
难点突破:教师讲解、百度搜索、新情境创设来分析绘画的意境,体会意境是绘画的灵魂。
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课题:文化史必修三第8课笔墨丹青
高二历史组胡梅钦
(欣赏下列几幅古代名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这三幅作品分别属于哪一时期的绘画名作?说说三幅作品的风格特点。
(2)一定时期的绘画作品,是那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
你能说明上面三幅作品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吗?
参考答案: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南宋马远的《山径春行图》;清朝郑板桥的《竹
《清明上河图》属于描绘市井生活的风俗画;《山径春行图》属于表达文《竹石图》属于表达文人独特个性的花鸟画。
:画中描绘的是北宋都城东京繁华情况,反映了北宋时期工商业。
笔墨丹青教案
第八课笔墨丹青【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
过程与方法:探究、赏析、归纳与分析、阅读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教学方法】探究、赏析、材料阅读。
【学习方法】探究学习,体验了解【课时】本节教材用一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画史长廊(学生通过事先的课前预习,整理出中国古代绘画发展简史,提问学生完成表格)教师讲解:课前,同学们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我们通过学案,基本整理出二、名家精品(学生通过欣赏一些代表性的古代绘画作品,分析古代绘画的特点)教师过渡:刚才我们很快的整理了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但是,这只是我们走进这条画史长廊的第一步,我们领到了一张引导图罢了。
接下来,我们就要来走近名家,欣赏名画,感受一些古代中国绘画的魅力。
(教师展示两组图片组合,作品组一: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唐吴道子《天王送子图》;要求学生总结出特征:注重写实。
作品组二:南宋夏圭《山水十二景》、清八大山人《孤鹰图》,提供苏轼的相关文字材料“能文不求举,善画不求售。
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
”要求学生总结出特点:注重写意,抒发个人情趣和意志。
)三、大家谈“画”(教师展示两组图片,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鉴赏)。
教师过渡:刚才我们已经总结了中国古代绘画的一些特点。
但是,这些是从美术的角度去考究,如果光是从美术的角度,我们是“外行看热闹”,我们还要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去看绘画作品,看出一些历史的门道来。
下面,我们就以两幅同是宋代的绘画作品,抛砖引玉,来学习和掌握一下如何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绘画作品。
20152016学年岳麓版必修3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推荐学生阅读一本与中国书画艺术相关的书籍,如《中国美术史》、《中国书画家传记》等,拓展知识面,提高艺术素养。
-阅读后,学生需提交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所学所得。
5.课堂反思:
-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知识掌握、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以多媒体展示一幅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山水画,如《富春山居图》,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画作所表达的艺术特点。
-提问学生:“大家在欣赏这幅画作时,有什么感受?能从中发现哪些中国书画艺术的特点?”
-通过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笔墨丹青”,激发学生对书画艺术的兴趣。
2.导入语:
4.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于依赖教师的示范和讲解,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有待培养。此外,学生在书画创作过程中,对作品评价和反思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中国书画的基本技法,如笔法、墨法、构图等。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书画作品。
-学生需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课堂反思,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借鉴。
“中国书画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凝聚了古代艺术家们的智慧与才情。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笔墨丹青’,一同探索书画艺术的无穷魅力。”
(二)讲授新知
1.知识讲解:
-介绍中国书画的基本技法,如用笔、用墨、构图等,结合课本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分析不同流派的书画特点,如文人画、院体画、民间画等,以及各流派代表人物和作品。
-结合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引导学生深入剖析经典书画作品,提高其鉴赏能力。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第8课笔墨丹青通河一中吴红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情境导入法、问题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修养,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2)、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古代艺术的内容,使学生逐步理解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三、课堂设计导入:08年中国发生了一件令我们全民族为之振奋的事情,中华儿女与世界人民一同见证了在独立、发展、崛起后的巨大变化,在中华大地上一同分享了欢乐、友谊、竞技与健康。
是哪一件事啊?同学:2008年奥运会教师: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短片,看看这段内容与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有何联系?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国画卷》教师: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从绘画的起源、发展、高潮、成熟四个阶段来欣赏一下这种东方艺术特有的韵味与魅力。
把书翻到34页,学习第8课“笔墨丹青”。
1、绘画艺术起源顾名思义“笔墨丹青”就是画者用工笔、墨汁或特定的颜料在宣纸、绢等材料上的绘画,而在遥远的原始社会,绘画材料基本没有的情况下,远古的先民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的呢?我们来看几幅图,看看绘画艺术的起源新石器:《集体舞蹈图》《东巴舞》这三幅绘画的作图位置都不一样?同学:陶器地面岩壁上找同学来说一下原始人是如何绘画的?同学:新石器线条人动地陶器岩壁上介绍:《集体舞蹈图》马家窑彩陶集体舞蹈图,画面上的舞蹈者达15人,分成3组,每组5人。
舞蹈者为正面并列的整齐形象,脑后发辫摆动,腰前飘带飞扬,手拉着手踏歌而舞。
每组两边的舞者的外则手臂都画成两两道,标志空着的臂膀在频繁得摆动,是当时画工表现人物连续动作的特殊手法。
最有意味的是在舞蹈者跳跃着的两腿中间,又多了一条黑线,这是动物的尾饰,可以想象,人们正扮成动物的模样载歌载舞,而这些舞蹈者所扮演的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动物图腾形象,他们正身着自己氏族特有的图腾装束,用热烈的图腾舞姿和歌声,表达对自己想象中的师祖图腾的亲切认同和殷切祝祷。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笔墨丹青教学设计(精选五篇)第一篇:笔墨丹青教学设计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设计一、教材解析《课程标准》要求“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本课专门介绍中国绘画,与上一课《汉字与书法》共同实现课标要求。
本课第一目“质朴与浪漫”,以岩画、陶画、帛画、壁画的表现手法和内容为例讲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
第二目“从顾俏之到吴道子”立足成因和特点,讲中国绘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重点在吴道子。
第三、四两目“文人意趣”和“民间风情”讲中国绘画艺术的繁盛,以宋元山水画、明清花鸟画为例,重点讲“文人意趣”的成因和特点。
贯穿于本课的线索是中国的绘画艺术注重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
本课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和演变,及其反映的历史风貌。
本课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二、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均安中学高二(1)班学生,学生历史基础较好,具备一定的历史素养和历史学习方法,对中国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历史的理性分析有待提高,本课重点是训练学生欣赏并从中国画中提取历史信息。
三、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中国画,熟悉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记忆吴道子、张择端等画家及其代表作,学会欣赏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
(二)、认识绘画艺术中“文人意趣”与“民间风情”的成因与区别。
(三)、尝试从历史的视野赏析传统绘画作品和从传统绘画作品中获取历史信息。
四、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创设情景法学法:小组讨论史料分析法五、上课流程新课讲授分4个环节:(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3分钟)(二),学习新知感悟历史(28分钟)(三),联系现实课堂延伸(3分钟)(四),板书梳理理清思路(课堂练习时间)(6分钟)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师:我前几天看到一则旧新闻,想分享给大家。
大家看这幅画-清代徐扬的《平定西域献俘礼图》,在一场拍卖会上卖出,猜猜他卖出多少钱?生:各种回答。
师:(适时引导学生答案,并给出答案)它以1.34亿高价卖出,打破当时记录,这幅中国画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能卖出这样的价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8课笔墨丹青,好好研究一下中国画的奥妙!2.学习新知,感悟历史师:本节课主要按照中国画起源、发展、繁荣的发展过程讲,在欣赏画作的同时,要体会其历史意义。
小学美术《笔墨丹青》教案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创作练习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但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操作毛笔时还不够熟练,墨色控制上也存在困难。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会多安排一些实践环节,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动手练习,不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中国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中国画的美丽和实用价值,分析其艺术特色并探讨如何创作。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艺术作品欣赏:培养学生对中国画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了解不同画家的风格特点,提高审美水平。
举例:在讲解笔墨技法时,以齐白石的国画作品为例,分析其运用勾勒、皴擦等技法表现出的鱼虾生动形象。
2.教学难点
-笔墨运用技巧:对于小学生来说,掌握毛笔的运用和墨色的浓淡变化有一定难度,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
-创作实践:如何将所学笔墨技巧运用到实际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意,是学生需要突破的另一个难点。
小学美术《笔墨丹青》教案
一、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笔墨丹青》案,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画家笔下的色彩》。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了解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如毛笔、宣纸、墨、颜料等;
2.学习中国画的基本笔法和墨色运用,如勾勒、皴擦、泼墨等;
20152016学年岳麓版必修3第8课笔墨丹青优秀教学案例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文人画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小组评价,让他们从不同角度获取反馈,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这种反思与评价有助于学生持续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美术艺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他们关注和思考人类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的精神风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5.通过对文人画的深入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品质。
2.小组内交流:学生围绕讨论任务,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共同探讨和分析文人画的艺术价值。
3.小组展示和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绘画作品,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和反馈。
(四)总结归纳
1.教师总结:对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进行总结习进行总结,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使他们在文人画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同时,我还注重将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文人画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和价值,激发他们对美术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多媒体课件展示文人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人画的艺术氛围。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欣赏和分析大量的文人画作品,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文人画的基本特点和绘画技巧。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优秀教学设计(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8课《笔墨丹青》优秀教学设计(3页)《笔墨丹青》教学设计历史组孙頔一、课标要求概述绘画的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二、教材分析《笔墨丹青》是岳麓版“文化发展历程”第二单元第八课的内容,本课在内容上透射出中国传统的宇宙观、自然观、人生观,在形式上独树一帜,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多姿多彩的风貌,培养学生体验美、发现美、赞扬美、创造美的能力,丰富生活内容,培养艺术情操。
【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考纲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2)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2、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材料、成果交流、合作探究、名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景营造:(截取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画卷的部分视频),播放视频。
教师提出问题:中国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它起源于何时,有哪些特点?【设计思路:设置情境,渲染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进而引出新课。
】【新课学习】一、绘画的起源1、新石器时代教师:展示这一时期的几幅绘画作品,然后设问:(1)这一时期的绘画特点有哪些?(2)造成这种绘画特征的历史背景有哪些?学生:结合图片和教材第一自然段思考,并回答,教师点播。
【设计思路:通过解读材料,培养学生要论从史出,提取教材和图片有效信息的能力。
】2、战国、汉代教师:展示这一时期绘画的代表作品,教师提示与前面绘画的对比,绘画特征与之前相比有哪些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学生:结合图片和教材第二自然段思考,并思考,得出结论。
教师过渡:自从绘画产生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绘画方向的出现了两朵奇葩,一类是文人画,一类是风俗画。
二、绘画的发展这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内容,为攻克重点设置如下环节:1、文人画教师:先让学生分组通过展示课前收集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自主概括不同时期的绘画代表作品以及绘画特点,【设计思路: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和描述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然后根据学案上的史料并结合同学们收集的绘画作品和所学知识提出设问:造成这种不同时期的绘画特点不同现象的历史原因有哪些?根据我们之前的学案所介绍史料来分析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都有哪些?组织学生讨论,畅所欲言,教师点拨。
历史第8课 《笔墨丹青》教案
必修三第8课笔墨丹青(一)课标要求:概述绘画起源、演变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二)教材分析:本课讲述中国古代的传统绘画艺术。
本课第一目以岩画、陶画、帛画、壁画的表现手法和内容为例介绍中国绘画的起源;第二目“从顾恺之到吴道子”立足成因和特点,介绍中国绘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重在吴道子;第三、四目“人文意趣”和“民间风情”介绍中国绘画艺术的繁盛,以宋元山水画、明清花鸟画为例,重点讲述“人文意趣”的成因和特点。
贯穿本课的主要线索是中国的绘画艺术注重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
二、过程与方法:探究、赏析、归纳与分析、阅读理解。
要围绕本课主题分层次设计问题,如:“名家、名作连线——在名作中找特点——在特点中找历史。
”必须立足历史角度赏析中国古代“笔墨丹青”,从岩画、陶画、帛画、壁画、名家画作中获取历史信息,而不是单纯的从美术学角度欣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二、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五)知识结构(六)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截取奥运会开幕式第四章:画卷.同学们阅读本课的引言: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主体特征。
教师讲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为人类对美的追求的最直观的形式,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远比书法和文学的自觉产生与成熟悠久得多。
今天,我们就走进中国绘画历程,探寻笔墨丹青之趣。
二、讲授新课板书:一、绘画艺术的起源:新石器时代——汉代远古人民生产力低下,其绘画材料及绘画水平都是非常原始的。
岳麓版历史必修3中国文化史《第8课笔墨丹青》教学设计
第8 课笔墨丹青一、教学目标1.熟悉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脉络,记忆吴道子、张择端等画家及其代表作,学会欣赏中国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
2.认识绘画艺术中“文人意趣”与“民间风情”的成因与区别。
3.尝试从历史的视野赏析传统绘画作品和从传统绘画作品中获取老师学习。
4.能够分辨中西绘画的差异。
二、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三、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五、课时安排: 1 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绘画艺术是人类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的追求的一种深刻体现。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历程的早期,古今中外的艺术大师们凭借着自己的过人的天赋、扎实的功底和电光火石的创作灵感在世界艺术殿堂中留下了自己不朽的作品。
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其文化内涵的深厚不仅体现在浩如烟海的典籍里,也闪烁在我们灿若群星的名家名画里,也扎根在朴实奔放的民间绘画里。
(二)讲授新课一、绘画艺术的起源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
早在六七千年以前,黄河流域的祖先就在陶器上绘制图案。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除彩陶画外,远古人类还在岩石上刻画或描绘了史前人类的生产方式、民族、战争、宗教等内容,称为岩画。
此外,还有壁画、地画等。
夏商周三代的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
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秦汉时期,绘画艺术有进一步发展。
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
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1)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
这一时期士族兴起,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
他们文化修养很高,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有力地推动绘画艺术的提高。
此时人物肖像画是主要的创作主题。
顾恺之“传神写照” 理论提出,要求绘画作品应重表现人物的风貌、气质。
这和后来的绘画理论家谢赫“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对当时绘画风格有很大的影响,也为中国画重气韵的特点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高中历史三第课笔墨丹青(教案2)
4)明清时期:专制的强化、社会的动荡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风格奇特、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的绘画艺术作品和画家,如“扬州八怪"等。
【课后检测练习】
2)画家素养:文人画家增多,画家的素养越来越高,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最为突出。
3)绘画风格:由于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绘画不断融入外来风格。如隋唐五代的绘画艺术吸收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4)绘画功能: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品向商品发展.到宋代,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
唐代
画种
丰富
创制法度,雍容华贵
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推动文化发展
吴道子“吴带当风”《送子天王图》
宋
文人
山水画
画家的追求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北宋文人山水画构图气势恢弘,画风阳刚豪放.南宋偏安,文人山水画,构图不追求对称,墨色恬淡。
“重文轻武"的国策使文人阶层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
马远、夏圭
“残山剩水”
风俗画
描绘市井生活
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明清
文人画
不拘成法
时代变化、社会动荡
八大山人《松鹰图》
民间
绘画
木刻版画、年画、壁画、布贴画、剪纸画形象生动,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中国绘画的特点
1.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注重写意,融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文人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画家和作品,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传统绘画的艺术特色——与书法一样重视线条,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
过程与方法:对话,探究,讨论,师生合作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在绘画鲜明的感性形象之外,从历史的整体视野中联系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个性,真正体会绘画中所蕴涵和积淀的民族审美情趣、人生志趣和哲学观念。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及成因。
教学难点:如何欣赏中国画的意境。
教学课时:一节课.板书设计:1.新石器时代:2.战国→汉代:帛画二、从顾恺之到吴道子1.顾恺之:文人画、“以形写神”2.盛唐:雍容华贵、吴道子三、文人意趣1.宋代:写实→意境2.明清:不拘成法四、民间风情1.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2.木刻版画、年画、布贴画、剪纸画3.中国画的风格特点及作用课前准备:两张椅子,告诉学生这节课将采用师生台上坐着对话形式进行,让同学们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截取奥运会开幕式第四章:画卷的部分视频.)播放视频.文字版:周涛:随着一个短片的开始,我们将看到一幅跨越时空、意境优美的中国画卷。
它讲述着博大厚重、意韵悠远的中国故事。
全世界的朋友都会领略优雅的东方情韵,了解悠久的中国文化,感受中国的现代魅力。
孙正平:画面中呈现的是散发着中国古典韵味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在清雅的古琴声中,我们看到了一幅画作产生的完整过程——纸张制作、落墨着色、装裱成轴。
今晚的故事就将从这飘逸娥娜、变化万千的中国画卷开始。
......孙正平:中国水墨画讲求以形写神,不拘泥形式而更讲究神韵。
舞蹈演员独特的肢体语言,正体现出中国水墨画这种特有的意趣和韵味。
周涛:此刻,画作完成,原本铺陈在地上的画纸,被凌空提起。
一幅山峦交错、起伏延绵的水墨画呈现在眼前。
师:请坐!陈:谢谢!陈:(思考了片刻).在当时,由于生产力非常落后,当时还没有出现后来的绢帛、纸张等先进材料。
所以在那时人们主要通过一些树枝、打磨的石器将一些人物、动物形象或者一些抽象的几何图案刻画在地面上、岩壁上、陶器上,形成所谓的地画、壁画、陶画。
(掌声)师:到了战国,中国的绘画又发生哪些新的变化呢?陈:变化表现在很多方面。
其中最重要表现在绘画工具的改进和材料的变化。
这个时期已经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
(掌声)师:用毛笔在绢帛上绘制作品,以墨笔勾勒,并加以平涂和敷色渲染,这一基本绘画的形式和技巧,两汉以后一直被沿用下来。
因此,可以说战国时代已经奠定了我国传统绘画的基本特征。
师:那你能不能再和大家说说这个时期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生:可以!这个时期的绘画总的方面可以说是浪漫而又不失古拙。
如汉代的帛画中充满了珍禽异兽、神仙魔怪,色彩鲜艳,形态飞扬。
陈建帮的表现得到了大家的赞许。
在他的带动下,很多同学都想上台试试。
师:中国传统绘画的真正形成期可以说是在魏晋时期。
不仅因为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而且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
在讲这一目之前,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
有一年,建康城里要修建一座寺庙,主持和尚因找不到资金而没了办法。
这时候来了个贫苦的年青人,说要捐一百万钱。
主持以为他吹牛,起初不相信。
青年人提出要在一面粉刷好的墙上画一幅维摩诘(传说中一个佛教徒)像,可以向前来观看他作画的人征集捐款。
就这样,一连三天,观众人山人海,把寺庙挤得水泄不通。
等到最后,这个年青人为维摩诘点上眼珠的时候,画上的人物就像活了一样,观众的赞叹声、掌声、欢呼声响成一片。
这时募集的钱早超过了一百万。
这个年青的画家就是?生:顾恺之。
师:正确。
那现在谁愿意上来扮演一下顾恺之这个人物呢?20秒后一位女生走向讲台。
(光晓利同学)台下掌声。
师:大牌就是大牌,喜欢在大家的等待下出场。
(台下笑声)请坐。
生:谢谢。
师:请问阁下怎么称呼?生:在下姓顾名恺之,您叫我小顾就可以了。
(台下笑声)师:小顾啊!(台下笑声).你能和大家说说文人画为何在魏晋时期出现吗?生:好的.我想文人画在魏晋出现,不是偶然的.其一:在这时,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家文化受到冲击,产生危机.文化多元,为画家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其二:这个时期,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这些具有崇高气节的文人在政治上碰壁,又不愿流俗同伍,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所以寄情于书画.在这种环境下,文人画便应运而生.师:那我想你也肯定是个道德情操高尚的文人了.生:那是!(台下大笑)师:那什么是文人画呢?生:怎么说呢?(思考).可以这样说吧,文人画就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这种绘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师:通过你这么一讲,我们就明白了.小顾,据说你不仅长于丹青,你的绘画理论也很叫绝是吗? 生:叫绝不敢当.不过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的开创之作.师:那你的绘画理论是什么呢?能不能简单和我们说说.生:好的.我的绘画理论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以神写形.”(也许是有点紧张,提示学生不用紧张.学生很快意识到了,自己说反了.)生:哦,对不起,有点紧张.应是"以形写神”.(掌声鼓励).我这个假顾恺之尾巴露出来了.(台下笑声)."以形写神”,即注重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师:谢谢光晓利同学.虽然有点紧张,但她的表现已经非常优秀.(台下掌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唐代的绘画情况.教材中举了个代表人物:吴道子.那我想有请一位同学上来扮演一下的他的角色.学生杨荣荣走上讲台.(掌声)师:请坐.生:谢谢.师:吴大师,你好.你知道后人怎么称呼你吗?生:知道.称我"吴大师”.(台下笑声)呵呵,开个玩笑.应该称我为"画圣”吧。
师:看来你有特异功能,未卜先知啊。
那我想你也肯定知道后人怎么形容你的作品了?生:是的。
他们形容我的作品为:“吴带当风”。
师:是啊,您的绘画作品看上去无颇有动感.产生一种"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师:后人经常把您的作品和曹仲达的作品拿来一起比较.一个是“吴带当风”,一个是“曹衣出水”,你如何看待你们俩的作品呢。
生:可以说我们俩代表着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吧。
曹仲达的绘画技巧有很多是值得学习的。
师:那您当初在绘画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要去模仿他呢?生:不会。
因为我觉得绘画要想发展必须要有所创新,而且要保持自己的个性。
所以我创制了“吴带当风”这种风格。
(掌声不断)师:谢谢杨荣荣的精彩回答。
掌声鼓励。
前面的几位同学发言非常棒,希望后面有更精彩的言论。
师:同学们,宋代出过很多画家,在这些画家当中,你们最欣赏谁呢?很多学生答到“张择端”。
师:那么我们班的“张择端”在哪呢?很多同学都想上台,李龙超同学捷足先登了。
师:请坐。
生:谢谢。
师:张大师您好!在您创作的作品当中,您最满意的作品是?生:我对自己的作品有很多满意的,要说最满意当属《清明上河图》了。
当时作画的时候犹如神助。
师:那您是在什么情形下创作出来的呢?生:有一天,皇帝派我去江南巡游.我来到东京,看到东京城内商业兴盛,集市上人来人往,还有许多民间艺人在尽情的表演,郊外风光迷人。
看到此情此景,忽生灵感,回去后便将所见所闻用画记录下来。
师:从你所说,我们可以看出您的这副作品不同于之前的文人画,您的这副作品画的是你的所见所闻,有一种写实风格,是吗?生:正如你所说,我的这副画是不同于文人画的,它属于民间风情画的一种。
这种绘画重在写实。
师:那您能不能和我们说说这个时期的文人画呢?文人画在这个时期有没有什么新的变化呢?生:好的。
进入宋代,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文人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文人山水画兴起。
山水画此时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画家的追求也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
如南宋的马远和夏圭的作品就很注重意境的表达。
师:什么?您说南宋?看来您也能未卜先知啊!(笑声)师:最后再向您请教一个问题:北宋宫廷画院曾出过一道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自横。
”您觉得什么样的作品才能拿到第一名呢?生:这个考题出得非常巧妙。
其突破点应是题中的字眼“无”字。
若从“无人”为突破口,那画出来的画只能算是及格。
“无”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命题者是想作画之人将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给表达出来。
我想只有表达出这种意境的作品才能拿到第一。
台下掌声热烈。
师:非常感谢李龙超的精彩发言。
掌声鼓励。
师:从李龙超同学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的出这样的一个认识:文人山水画重意境,而民间风情画则重写实。
代表了中国古代绘画的两种不同风格。
不过有一个小地方需要纠正一下。
李龙超同学在回答我第二个问题的时候,说:皇帝派他去江南巡游。
而《清明上河图》画的却是东京的沿途风貌,不是江南。
下面教学环节则为老师与全体学生共同完成。
师:到了明清时期,文人画或继承宋代宫廷画风,或沿袭元人山水意趣。
那明清时期的文人画有何特点呢?生: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艺术风貌不拘成法,个性鲜明,与正统画风形成强烈对比。
师:非常好。
我们再来看看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朱耷的作品。
师:在朱耷的笔下,鱼、鸭、鸟等多是“瞪眼鱼”、“伤心鸟”,表情冷冷逼人,“白眼看青天”。
神情桀骜不驯。
从中我们发现,他笔下的鱼鸟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鱼鸟”,而是被赋予了一种人格意志在里面,那么他想要表达出一种怎样的人格意志呢?生:偾世嫉俗、不满现实。
师:很对。
那明清时期还有其他画种吗?如果有,举例说说。
生:有。
除了文人画,还有民间风情画。
如木刻版画、年画、剪纸画等。
师:正确。
最后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中国古代绘画的风格和作用。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绘画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一方面盛行注重斜视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教学反思:整节课效果良好。
复习课不是以往的简单重复,这节课如果还按以前的教学模式来讲,学生听课的兴趣将大大折扣。
所以才用学生上台和老师面对面坐着对话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台下学生也很好奇,也很想知道台上学生表现的如何,所以听课注意力很集中。
而且学生的发言还有很多精彩之处,课堂氛围很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