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3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案「篇一」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学习生字“稚、侧”,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
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是的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我们学习《古诗二首》的第二首诗。
《小儿垂钓》。
(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情况(播放录音)1.认读生字词: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借问、遥招手、不应人。
(注意生字“蓬、稚、遥”的字音字形。
)2.教学生字“钓”,注意右边“勺”里面的“点”不要丢掉。
3、学生试读全诗。
三、释题介绍作者读课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释?用钓竿钓线部分,理解丝线的一头向下可以说成是垂下来的线。
并引导学生理解:“垂钓”什么意思?“小儿垂钓”什么意思?(看多媒体录像,作者简介。
)四、学习前两句1.指名读第一句。
思考:是什么样的小孩在钓鱼?从哪看出他年龄很小?理解“蓬头、稚子”。
这个头发很乱的小孩在干什么?字典中“纶”什么意思?出示投影图,指图理解“学垂纶”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蓬头:形容头发乱。
稚子:儿童,幼小的孩子。
垂纶:垂。
东西的一头向下;纶:丝。
2.指名读第二句。
思考:小孩儿学钓鱼是怎么坐的?坐在哪?投影出示插图帮助理解侧坐:身体象一边歪斜着坐。
莓苔:河边的蒿草。
映:遮掩、遮蔽。
3.指导朗读。
小孩年龄这么小,却独自坐在草丛中模仿大人的样子学钓鱼,你觉得小孩怎么样?(板书:天真可爱)。
这样的小孩你们喜欢吗?要读出对小孩的喜爱之情。
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指名说前两句诗意。
出示投影边听读边体会,想像诗中情景,加上想象再说这两句诗意。
五、学习后两句1.齐读第三句。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3篇优秀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3篇优秀教案《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一、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
(让学生用自身的话说一说感受)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江雪》二、学习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自学用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1)让学生出示生字卡片:绝径踪孤舟翁钓(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和时提醒(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教师板书)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
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
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
(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4)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绝:尽。
径:小路。
踪:脚印,踪迹。
孤:孤独,孤单。
舟:小船。
翁:指老头。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6)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身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和时进行协助指导)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万径人踪灭。
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教案三篇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教案一课题古诗三首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暮、瑟、缘”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师生齐背《草》)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课件出示2)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3)(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新课教学( )分钟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瑟”(课件出示4)2.学习会写字“暮、吟”(课件出示5)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课件出示6)(生听课件中范读)3.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教案古诗两首(秋浦歌
教案古诗两首(秋浦歌一、教学内容《古诗两首》(秋浦歌)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第一课。
本课包括《枫桥夜泊》和《登高》两首古诗。
其中,《枫桥夜泊》描绘了诗人夜晚泊船枫桥附近,欣赏江南水乡美景的情景;《登高》则表达了诗人登高远望,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3. 学会诗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古诗文的意境和诗人抒发的情感;2. 重点:朗读和背诵古诗,掌握诗文中的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诗文打印稿;3. 生字词卡片;4. 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江南水乡的美景,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你们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景色?诗人是如何描绘这种美景的?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诗文,圈出生字词,并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诗文内容;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4. 讲解诗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内容,讲解生字词,并结合PPT展示诗文意境;5. 朗读与背诵:学生跟读、齐读诗文,并进行背诵练习;6. 实践运用:学生运用诗文中的生字词造句,体会词语的用法和情感。
六、板书设计《古诗两首》枫桥夜泊思念家乡登高思念亲人七、作业设计1. 熟读并背诵两首古诗;2. 运用诗文中的生字词造句,并写在作业本上;3. 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古诗文的朗读和背诵较为熟练,但对诗文意境的理解还有待提高;2. 拓展延伸:下一节课将继续学习《古诗两首》(秋浦歌)的后续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制定;2. 教学难点的确定;3. 教学过程的设计;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指导整个教学过程。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模板3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模板3篇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1 教学目的:1、通过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中描绘的风光、风光。
2、在理解字、词、句的根底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加深对两首诗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过程:1、提醒课题,并介绍作者(1)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
范成大:南宋田园诗人。
杜甫:唐朝著名爱国诗人。
2、自学课文。
(1)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圈出不理解的字或词,同座讨论,老师指导。
(3)练习说说诗的意思。
3、交流自学情况,老师点拔4、再读两首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1)《四时田园杂兴》描绘的是什么季节发生的事?你从哪里理解的。
(2)人们为什么如此辛荣?你体会到什么?(3)朗读全诗。
(4)《望岳》这首诗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泰山的高大,神奇?(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感受?(6)齐读《望岳》。
5、练习背诵两首诗。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2 【教学目的】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进步学生的鉴赏才能。
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老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进步鉴赏才能。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1、谈话激趣,提醒课题。
2、师生互动,交流搜集到的材料,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古诗两首四年级上册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古诗两首四年级上册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两首经典的古诗,培养四年级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分析诗词内容,学生将能够了解古代人对于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思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学习目标1. 了解两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2.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两首古诗;3. 能够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4. 能够对诗词进行简单的赏析,包括理解诗词的意义和感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两首古诗的复印件;2. 整理相关背景知识,包括作者介绍和古代文化背景;3. 准备黑板、粉笔和课堂需要的教学素材。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静夜思》教学1. 导入(5分钟)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一个寂静的夜晚,站在窗前看着明亮的月亮。
引导学生描述他们所看到的场景和感受,激发学生对于自然的思考。
2. 学习诗词(10分钟)分发《静夜思》的复印件给学生,让学生阅读诗词,并进行朗读。
教师可以先示范正确的朗读方式,然后让学生跟读。
3. 诗词赏析(15分钟)通过提问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静夜思》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描述夜晚和月亮时所用的词语,以及这些词语所传达的感觉。
4. 作者介绍(10分钟)介绍诗人李白的一些基本情况,例如他是唐代的文学家,以豪放的诗风而闻名等。
让学生了解作者背后的故事,以增加对诗词的兴趣。
5. 小结(5分钟)请学生回答一些问题,确保他们对于《静夜思》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课:《登鹳雀楼》教学1. 导入(5分钟)让学生想象自己站在高楼之上,俯瞰着整个城市景色。
引导学生描述他们所见到的景色和感受,激发学生对于生活的思考。
2. 学习诗词(10分钟)分发《登鹳雀楼》的复印件给学生,让学生阅读诗词,并进行朗读。
教师可以先示范正确的朗读方式,然后让学生跟读。
3. 诗词赏析(15分钟)通过提问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登鹳雀楼》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描绘城市景色时所用的词语,以及这些词语所传达的感觉。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古诗两首》教案二教学目标:1、熟悉三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沟通。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教学难点:体会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时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题西林壁》。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看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沟通。
4.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现、课堂互动沟通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育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力量。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把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预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古诗语言精炼,蕴义深刻,是悠久中华之珍宝。
那今日我们就从展现你们所会的古诗开头,一起走进这奇妙的古诗世界。
谁情愿把自己会的古诗与大家一起共享?出示(课件1:望庐山瀑布)同学们会的古诗可真多呀!看到这幅画,你想到了哪首古诗?是啊,很多诗人都被庐山的美景所感动,留下了千古名句。
今日我们也一起去爬庐山好不好?好大家做好预备,我们动身了。
(课件2:风光片)师配乐#教案# 导语:随着美丽的音乐,我们来到了庐山,这里山高水长,云雾迷漫,这里古木参天,鸟语花香,这里流泉飞瀑如梦似幻,我们沿着山道拾级而上,来到了西林寺,走进寺内,映入眼帘的是墙上的一首诗。
现在哪位细心的同学知道了这首诗的名字?(课件3:课题)跟教师一起朗读课题。
1、请结合课文解释,理解题目意思。
(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2、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
四年级语文上《古诗两首》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古诗两首》优秀教案优秀教案《古诗两首》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3、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课时目标】〖第一课时〗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2、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培养同学互助学习的能力;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同学学习古诗的方法。
〖第二课时〗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能用自身的话或自身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5、学会一类生字豚。
(设计理念:树立问题的探究观,强化同学的问题意识,引导和启发同学善于以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勤于分析问题,乐于解决问题。
引导同学动手、动口、动脑,发展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学爱动是他们的天性,老师要允许同学动一动、说一说、想一想。
同学才会从自身的实践中学会知识,也会从实践中得到创新。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同学互助学习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同学互助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风景画、录像、实物投影仪、实物三棱柱。
【课时布置】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和学习方法学习步骤: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二、按学习步骤学习《题西林壁》1、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同学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抽读。
2、了解作者,理解读题:⑴让同学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
⑵结合注释理解读题目的意思3、重点引导同学理解读句意思。
4、重点引导同学理解诗句意思:⑴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身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时,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要补充诗中没有的一些词句。
⑵全班交流。
5、品读悟意境:⑴启发谈话悟意境: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心考虑,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经过考虑,作者发现其中的奥妙: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古诗两首》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题西林壁教学目的: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3、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重难点: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1、引入新课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
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
生说风景(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师: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二、讲解2、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
3、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
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重点:卷舌音、平舌音)4、范读古诗,讲读法。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
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
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
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师: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
生齐读古诗5、明确学习任务,组织自学。
师:在这堂课中我们要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出示学习任务),请读一遍。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激励学生)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完成前四项学习任务。
如果遇到了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
(合作学习)(课堂预计: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解释诗时会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办法:讲学法,我们在解释古诗时,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谓拆分法,就是将一句诗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加以解释,然后将这些解释联系起来。
同时你还必须联系整首诗的内容来解释,举例说明。
四年级语文上《古诗两首》优秀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古诗两首》优秀教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古诗两首》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3、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课时目标】〖第一课时〗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2、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培养同学互助学习的能力;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同学学习古诗的方法。
〖第二课时〗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能用自身的话或自身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5、学会一类生字豚。
(设计理念:树立问题的探究观,强化同学的问题意识,引导和启发同学善于以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勤于分析问题,乐于解决问题。
引导同学动手、动口、动脑,发展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学爱动是他们的天性,老师要允许同学动一动、说一说、想一想。
同学才会从自身的实践中学会知识,也会从实践中得到创新。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同学互助学习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同学互助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风景画、录像、实物投影仪、实物三棱柱。
【课时布置】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和学习方法学习步骤: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二、按学习步骤学习《题西林壁》1、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同学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抽读。
2、了解作者,理解读题:⑴让同学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
⑵结合注释理解读题目的意思3、重点引导同学理解读句意思。
4、重点引导同学理解诗句意思:⑴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身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时,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要补充诗中没有的一些词句。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并正确朗读、理解古诗《登鹳雀楼》、《静夜思》。
(2)能正确理解古诗中的词义、修辞手法及作者的意境表达。
(3)能正确运用学到的知识来描述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学生能掌握古诗的韵律。
(2)通过分析诗句及感受让学生能理解古诗的意境。
(3)通过挖掘出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让学生能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诗词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并正确朗读、理解古诗《登鹳雀楼》、《静夜思》。
2. 能正确理解古诗中的词义、修辞手法及作者的意境表达。
三、教学准备:1. 《古诗两首》的教材;2. 黑板、彩色粉笔和课件。
四、教学过程:1. 自主学习:(1)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古诗两首》:先读一遍学生自主学习《古诗两首》,然后通过思考和交流,理解诗词的意思和表达。
(2)学生根据教材,进行诗词的欣赏,感受诗词的节奏和意境。
2. 团体交流:(1)学生分为小组,展开诗歌欣赏与交流。
让学生分别背诵一段诗歌,并解释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导学:(1)学生根据教材中的生字和诗句,学习并分析词义及修辞手法: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
(2)教师通过分析词句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意境和表达。
4. 教师讲解:(1)通过课件或黑板,教师讲解《登鹳雀楼》和《静夜思》的诗意表达,阐述诗人的感慨与情感。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古诗,理解其中的韵律和节奏。
5. 练习与表演:(1)学生跟读古诗,熟练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请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朗读和表演。
(3)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写一段小短文,描述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一、教案概述1.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古诗两首》部分,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词的韵律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文表达能力。
1.2 教学目标•了解《古诗两首》的背景和作者;•能够正确朗读《古诗两首》;•能够理解《古诗两首》的意境和情感表达;•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两首》的理解和感受。
1.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古诗两首》的意境和情感,并能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古诗的背景和作者,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两首》的欲望。
2.2 学习《古诗两首》通过老师朗读和学生跟读的方式,让学生熟悉《古诗两首》的诗句和韵律。
2.2.1 《《古诗两首》第一首》•讲解诗句中的生字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分段解读,让学生逐句理解古诗的表达;•引导学生讨论古诗的情感和意境。
2.2.2 《古诗两首》第二首•同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古诗两首》第二首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3 情感表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古诗两首》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文表达能力。
三、教学延伸3.1 诗词鉴赏让学生欣赏一些其他古代诗词作品,拓展学生对古代文学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2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体会文学艺术的乐趣,展示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反思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如何更好地教授《古诗两首》,并对今后的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两首》这部分内容,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和语文表达能力。
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案【导语】本节课的内容是《古诗两首》。
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学生能够了解并感受到古代文学的魅力,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通过这两首古诗的学习,教师能够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背诵《七步诗》和《蜂》这两首古诗;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含义;学生能够感受古诗所传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情感教育法,直观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合作学习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并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鉴赏能力。
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多媒体教学策略。
学科与社会观念:学习古代文学的素养是每个人都应有的,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重点】解读古诗的含义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和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鉴赏古诗的艺术特点,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及投影仪、课文教材、课外读物、展示板。
【教学过程】一、热身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古代诗人的画像,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人的形象,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并展示课前阅读课文的概念。
二、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七步诗》和《蜂》的诗词,让学生预测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三、分组合作阅读(1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阅读一首诗歌,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然后向全班展示。
四、整体理解(8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进行整体理解。
如:诗歌中描写的是什么景色?作者通过哪些词语来描写?你觉得这首诗的情感是什么?等。
五、感受诗歌情感(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师生互动、情感猜测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并用诗词描述自己的感受。
六、背诵诗歌(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逐句背诵《七步诗》和《蜂》,同时指导学生体验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七、学以致用(10分钟)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场景,用诗歌的方式来描写,并与小组成员互相分享。
八、总结反思(5分钟)通过学生分享和教师点评,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重点强调古代文学的重要性和美学价值。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之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懂古诗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并默写这两首古诗。
3、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培养同学互助学习的能力。
重难点:理解诗句和诗中所含哲理关键:理解诗句,有感情的朗读课时:两课时教具:风景画、录像、小黑板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俺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
说说你都游览过哪些风景名胜?(生自主发言)景色秀美、山峦起伏的庐山,你游览过吗?(放映庐山录像)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样?今天,俺们就随着北宋诗人苏轼一同到庐山一游。
(板书诗题)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诗意1、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古诗的教学,离不开吟读,因而在本环节中教师要相机进行朗读指导,读出情,读出神。
)2、用自身喜欢的方式练读。
(同学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同学。
)三、自主探究,理解感悟1、借助书上的注释和自学任务,自读自悟(小黑板出示学习任务)。
(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播放庐山风景。
假如遇到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纠正(培养同学互助学习的能力)3、集体汇报交流,感悟诗意和哲理(1)诗人站在什么角度看庐山?(横、侧、远、近、高、底)(2)看到的庐山分别是什么样子?(横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时;侧看:奇峰陡峭;远看:隐天蔽日;近看:危崖险岩;高处俯看:身沟幽壑;山下仰望:重峦叠嶂。
)师小节:诗人眼中的庐山,形状、姿态各不相同。
(3)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点拨: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9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9篇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 1一、教学内容:这两首古诗都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但《天门山》主要写所见,抒发了赞美之情;《体西林壁》侧重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
(2课时)二、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
2、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其中一首。
三、教学重点、难点: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熟读、简析、体情、自主学习。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挂图、投影、幻灯。
七、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同学们的喜欢。
最近的课外时间你又背诵了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望天门山》,大家说可能怎样来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建议,归纳出台下顺序(如果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没有这样的练习,有可能总结不出来,教师可以进行引导):3、解古诗的作者及背景;(1)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大体了解诗意;(2)体会作者的感情;(3)感情诵读。
二、学习古诗。
第一步:1、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对作者李白的了解。
2、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第二步:1、组合作,利用字典、课后注释和文中的插图(投影出示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
2、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弄明白下面几个重点的词语的意思:天门、楚江、中断(中间断开)、开(通)、至此回(在这里拐弯),通过理解这些重点的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意图:运用小组合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诗句的意思,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
]3、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直解决。
4、再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也可以把自己想像到的画面简单画出来,在交流时结合画面叙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三篇】.doc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古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题西林壁》)【教学过程】一、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1、导语: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
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
板书课题,读诗题。
2、理解诗题。
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
2、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
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
4、理解前两句。
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
再出示“岭”和“峰”。
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看说一说。
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
师归纳: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
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却不一样。
有感情地齐读前两句。
5、理解后两句。
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前两句写看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感受)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诗人这样多次、多角度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教师小结: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觉得没有认识庐山真面目,只因为身在庐山中。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6.小组合作展示:各小组选取一首古诗,结合课堂所学,进行小组合作展示,可以采用朗诵、表演、PPT展示等形式。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读并背诵《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了解古诗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提高文学素养。
4.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古诗的内容,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阶段,我将设计富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1.朗读练习。
让学生分组朗读两首古诗,要求语气、节奏、情感表达到位。
2.书写练习。
让学生抄写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巩固字词书写能力。
3.语言表达练习。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古诗内容,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
强调古诗中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如关爱自然、珍惜时光、家国情怀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简要总结,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全体学生继续努力,提高语文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感悟两首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掌握课文中生字、生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精选3篇)
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精选3篇)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精选3篇)“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
”古诗教学只有多读多悟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下面给大家带来了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希望大家喜欢!四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篇1《暮江吟》:《暮江吟》这首古诗,是白居易在前往杭州赴任途中所写,展现了一幅色彩绚烂的秋江暮景图。
在教学这首诗时,我设计如下的学法步骤:知诗人,破诗题;懂字义,解句意;体诗境、悟诗情。
大部分同学通过学习理解了诗意,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节课从总体上讲我还比较满意,自己觉得有以下几个地方做的不够好:一、在破诗题、介绍完作者后应介绍一下写作背景,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二、学生回答问题后应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
这节课上我的评价方式有些单一,缺乏激励性,有时还不及时。
三、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四、朗诵古诗的时间不充足,应采用多种方式诵读。
《题西林壁》:教学《题西林壁》这首诗时,我课前先布置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有关于题壁诗的,有关于苏轼生平的,还有苏轼的其他著作等,以便于课前预习的资料查阅,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诗歌的背景、相关的内容,更有助于诗歌学习。
由于这首诗的诗句意思浅显,学生看看注释就能大致读懂字面的意思。
因此,教学本诗时,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对诗中所蕴含道理的感悟上,我先采用讨论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探讨这首诗的含义,使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
”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比如对一个同学,我们应该怎样看?只看到他的缺点呢,还是只看到他的优点呢?还可以举出其他事例,告诉同学们今后应如何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你还发现了哪些站在不同角度会看见不同的事物的例子,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3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3篇四班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2、借助解释,读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和伴侣依依惜别之情,培育审美情趣。
3、强化语感训练,提高鉴赏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精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同学们,离上课还有几分钟,我们来玩个嬉戏,轻松轻松。
听说我们班的同学背了许多古诗,我们来玩个古诗对接的嬉戏,好吗?我说上句,你接下句。
看谁举手最快,回答得最好:1、春眠不觉晓,到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和汪伦送我情。
3、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又快又好,果真名不虚传啊!同桌玩一玩。
二、导入1、刚才我们抢答的是哪两位诗人的诗呀?(李白、孟浩然。
)2、李白、孟浩然不只都是唐代的大诗人,他们又是一对好伴侣,今日我们一起来观赏与他俩有关的一首古诗。
大家齐读。
3、诗的题目中有三个生字,给你1分钟能记住吗?赶快打开书本100页。
记住了吗?来,跟老师一起来写。
hè鹤:留意左边略微写窄一点。
mèng孟:上面的“子”比较长。
líng陵:左窄右宽,后鼻音。
三、读题获信息1、一起来读读:来,随着我的手势再读一遍,留意节奏。
你看,留意了节奏,读得好听多了。
2、读了几遍课题,你读出了什么信息?3、说得真好,用你的朗读告知大家:李白,在何处/送何人/去何地。
一幅多么清楚的送别画面。
同学们真会读书,读了几遍诗题,就猎取了这么多信息。
今日,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一起来观赏这首古诗。
四、读精确、读流利1、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古诗,留意读准字音。
2、读好了?请你读给同桌听听,让他说说你读得怎样。
3、谁情愿读给大家听听。
还有想读的吗?4、其他同学能读好吗?那我们一起来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3篇《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一、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
(让学生用自身的话说一说感受)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江雪》二、学习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自学用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1)让学生出示生字卡片:绝径踪孤舟翁钓(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和时提醒(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教师板书)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
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
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
(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4)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绝:尽。
径:小路。
踪:脚印,踪迹。
孤:孤独,孤单。
舟:小船。
翁:指老头。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6)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身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和时进行协助指导)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万径人踪灭。
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叶小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独钓寒江雪。
迎着风雪,在独自垂钓。
让学生自身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
(先自身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和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
(听后让学生谈谈自身的体会。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朗读提示: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小结:应用那种不怕困难,敢于同困难做斗争的语气读)(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与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与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三、练习巩固1、练习依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孤:左窄右宽。
踪:左窄右宽, 高低一样,最后一笔写成点。
舟:第五笔横要长一些。
径:左窄右宽。
翁: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上下宽窄一样。
2、填写诗句千山()()(),万径()()()。
()()蓑笠翁,()()()()()。
3、背诵古诗(自身先练习,而后汇报)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五、安排作业1、在生字本上誊写难字。
2、找一找柳宗元的诗,读一读。
和:板书设计:5 江雪(柳宗元)难字: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
孤: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与“经”字的区分。
钓:与“钩”字的区分。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一、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
(让学生用自身的话说一说感受)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江雪》二、学习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自学用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1)让学生出示生字卡片:绝径踪孤舟翁钓(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和时提醒(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教师板书)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
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
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
(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4)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绝:尽。
径:小路。
踪:脚印,踪迹。
孤:孤独,孤单。
舟:小船。
翁:指老头。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6)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身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和时进行协助指导)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万径人踪灭。
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叶小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独钓寒江雪。
迎着风雪,在独自垂钓。
让学生自身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
(先自身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和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
(听后让学生谈谈自身的体会。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朗读提示: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小结:应用那种不怕困难,敢于同困难做斗争的语气读)(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与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与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三、练习巩固1、练习依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孤:左窄右宽。
踪:左窄右宽, 高低一样,最后一笔写成点。
舟:第五笔横要长一些。
径:左窄右宽。
翁: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上下宽窄一样。
2、填写诗句千山()()(),万径()()()。
()()蓑笠翁,()()()()()。
3、背诵古诗(自身先练习,而后汇报)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五、安排作业1、在生字本上誊写难字。
2、找一找柳宗元的诗,读一读。
和:板书设计:5 江雪(柳宗元)难字: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
孤: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与“经”字的区分。
钓:与“钩”字的区分。
《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一、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
(让学生用自身的话说一说感受)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江雪》二、学习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自学用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
(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1)让学生出示生字卡片:绝径踪孤舟翁钓(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和时提醒(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教师板书)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
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
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
(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4)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绝:尽。
径:小路。
踪:脚印,踪迹。
孤:孤独,孤单。
舟:小船。
翁:指老头。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6)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身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和时进行协助指导)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万径人踪灭。
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叶小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独钓寒江雪。
迎着风雪,在独自垂钓。
让学生自身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
(先自身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和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
(听后让学生谈谈自身的体会。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朗读提示: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小结:应用那种不怕困难,敢于同困难做斗争的语气读)(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与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与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三、练习巩固1、练习依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孤:左窄右宽。
踪:左窄右宽, 高低一样,最后一笔写成点。
舟:第五笔横要长一些。
径:左窄右宽。
翁: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上下宽窄一样。
2、填写诗句千山()()(),万径()()()。
()()蓑笠翁,()()()()()。
3、背诵古诗(自身先练习,而后汇报)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五、安排作业1、在生字本上誊写难字。
2、找一找柳宗元的诗,读一读。
和:板书设计:5 江雪(柳宗元)难字: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
孤: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与“经”字的区分。
钓:与“钩”字的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