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以下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归纳:
1. 认识0-100之间的数:认识数字0-100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数字的大小顺序。

2. 数的加法:认识加法的概念,掌握0-10之间数的加法口诀,进行有进位的加法计算。

3. 数的减法:认识减法的概念,掌握0-10之间数的减法口诀,进行有退位的减法计算。

4. 数的比较与排序:认识“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掌握数字的大小比
较和排序。

5. 数的拆分与组合:学会将一个数拆分为几个部分,学会将几个数组合成一个整体。

6. 数的应用:学习使用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长度、重量、时间等。

7. 简单的数表:通过观察数表中的规律,填写数表的空缺部分。

8. 数的整理:对给定的一组数进行整理,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重新排列。

9. 数字的顺序排列:根据题目要求,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一组数字。

10. 数0和1的应用:学习将数0和1应用于表示整数,分辨并完成一些与数0和1
有关的应用题目。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的部分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要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要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要点
一、数的认识
1.1到30的数字书写
2.数字的大小比较
3.直观感受1和2的区别
4.数字概念的形成
二、加法
1.1-10的简单加法
2.0+1,1+1等基础加法运算
3.足球分组的加法概念
4.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三、减法
1.从1-10的简单减法
2.减法的概念与实际应用
3.减法中的借位与退位
4.减法的逆运算——加法
四、图形认识
1.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简单图形的辨认
2.图形的分类与特征
3.图形的周长概念
4.利用图形进行问题求解
五、长度
1.使用同一个单位比较物体的长度
2.以身体部位进行长度估量
3.利用标志物进行长度估量
4.长度的加法和减法
六、容积
1.比较容器的容积大小
2.用容器进行容积估算
3.容积单位的认识:升、毫升等
4.容积的加法和减法
七、时间
1.认识小时:时间段的划分
2.利用日常活动进行时间概念的学习
3.时间单位的转换和计算
4.时间的加法和减法
八、集合
1.集合的概念与特征
2.集合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
3.集合的简单运算
4.利用集合解决问题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重点知识要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学生将能够基本掌握二年级上册数学所需的核心概念和技能。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部知识点集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部知识点集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部知识点集合以下是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的全部知识点集合:
1. 数字的认识与书写:认识0-20的数字,并能正确书写。

2. 加法的概念:理解加法是将两个数字相加得到另一个数字的过程。

3. 加法的运算法则:掌握小于等于20的加法口诀。

4. 加法的应用:能利用加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5. 减法的概念:理解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得到另一个数的过程。

6. 减法的运算法则:掌握小于等于20的减法口诀。

7. 减法的应用:能利用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8. 顺序数和顺序数的比较:了解顺序数的概念,能够比较大小。

9. 数量概念的认识:认识各种数量,包括少、多、相等等。

10. 数量的对应关系:理解数量的对应关系,比如一对一、多对一。

11. 数字的顺序:学习1-100的数字顺序。

12. 位置的认识:认识左右、前后等位置词语。

13. 图形的认识:认识圆、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基本图形。

14. 图形的特征: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比如边数、角数等。

15. 长度的认识:认识米、分米、厘米,能够进行长度的比较。

16. 长度的估测:能够估算物体的长度。

17. 时间的认识:认识小时、分钟、秒,能够读取时间。

18. 时间的比较:能够比较两个时间的先后顺序。

19. 金钱的认识:认识元、角、分,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20. 数据的整理:能够整理数据,比如制作简单的表格和图表。

这些是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的全部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长度单位1. 尺子上从刻度0到刻度5是5厘米。

2.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尺子的起点要对准物体的左端。

3. 米、分米、厘米,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4. 测量比较长的物体一般用米作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法或只有减法,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要先算加法,后算减法。

3. 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

5.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用加法。

6. 在连加或连减的算式里,交换加数或减数的位置,和与差不变。

7. 连加: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加第三个数。

连减:先算前两个数的差(较大数减去较小数),再减去第三个数。

三、角的初步认识1. 一个角有1个顶点,有2条边。

2. 从一点起,画2条线段就成了一个角。

通常把这点叫做角的顶点,把这两条线段叫做角的边。

3.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4. 用直尺画角时,要在纸上线段交会处标上角的记号(通常是顿号)。

画角时要记住画角的步骤:先画顶点再画边。

5. 角的大小是测量出来的,通常用一个量角器来测量一个角的大小。

中心点对顶点,0度线对一边,一边内角插一边,读数要领要记全。

量角时把量角器的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0度线对准角的一边,角的另一边所对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6. 每个量角器上都把内圈刻度(从小到大)和外圈刻度(从大到小)分别标为0°~180°。

用量角器量角时,要按照内外圈从大到小或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读数。

7. 计算角的大小可以从直观图形上估计,也可用量角器来测量。

计算角的大小一般采用度、分、秒制。

如已知一个角的度数是30°16’,它就是30°+9分/60+3分/3600-16’=30°15’44”,化成最简就是30°15’44”。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重难点、题目类型归纳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重难点、题目类型归纳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重难点、题目类
型归纳总结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重难点和题目类型总结如下:
知识点:
1. 数字认知:认识数0-100,数的读法和写法。

2. 数字比较:学习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进行数字大小的比较。

3. 数字的组成:认识十位数和个位数,数字的十位和个位的表示方法。

4. 加法:学习简单的加法运算,掌握加法的运算规则。

5. 减法:学习简单的减法运算,掌握减法的运算规则。

6. 量的认知:学习认识长度、容量、重量等基本度量单位。

7. 数的排列组合:学习数的排列组合,掌握简单的排列组合方法。

重难点:
1. 数字的认知和大小比较是孩子们最初的难点,需要多进行练习和游戏来巩固。

2. 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些孩子需要花一些时间来理解和掌握。

3. 量的认知中的单位转换和度量单位的换算可能会有一定难度。

题目类型:
1. 数字认知题:比如填空写出数的读音、写出正确的数字等。

2. 大小比较题:比如用符号>、<、=来比较大小。

3. 加法运算题:比如填空计算出简单的加法运算结果。

4. 减法运算题:比如填空计算出简单的减法运算结果。

5. 数量判断题:比如给出一些物品的图片或描述,选择数量最多的一个。

6. 单位换算题:比如将一些物品的数量进行换算,比如换算成个、打、袋等单位。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 排列组合题:比如给出一些数字,让孩子们组合出多个不同的数字。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一、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两位数加两位数-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加起。

-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2.两位数减两位数-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减起。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当10,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二、表内乘法(一)1. 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 2 - 6 的乘法口诀-熟练背诵2 - 6 的乘法口诀。

-能根据乘法口诀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三、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

2.角的分类-直角:三角板上的直角是标准,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锐角: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

-钝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四、表内乘法(二)1. 7 - 9 的乘法口诀-熟练背诵7 - 9 的乘法口诀。

-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五、观察物体(一)1.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会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六、认识时间1.认识钟面-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

-钟面上有12 个大格,60 个小格。

2.认识时间单位“分”-分针走1 小格是1 分,走1 大格是5 分。

3.认识几时几分-先看时针,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

七、数学广角——搭配(一)1.简单的排列-用三个不同的数字组成两位数时,先确定十位上的数字,再确定个位上的数字。

2.简单的组合-三个小朋友,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一共握三次手。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数的概念
1、数的概念:数是用来表示物体数量的特殊符号,它体现了物体数量的多少,是计算的基础。

2、整数:整数是一种正数或负数,不包括小数的数。

二、加法
1、加法的概念:加法是将两个数的和称为“加法”,用“+”表示。

2、加法的应用: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加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三件衣服一共多少钱?
三、减法
1、减法的概念:减法是将两个数的差称为“减法”,用“-”表示。

2、减法的应用: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减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两件衣服的价钱差多少?
四、乘法
1、乘法的概念:乘法是将两个数的积称为“乘法”,用“×”表示。

2、乘法的应用: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乘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苹果的价格是每斤多少钱?
五、除法
1、除法的概念:除法是将两个数的商称为“除法”,用“÷”表示。

2、除法的应用: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除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一个苹果可以分成几份?。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5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5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5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连加、连减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1、步骤:①先读题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

2、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3、比一个数多几、少几,求这个数的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 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 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物体的长度,量得的结果不一样。

所以要统一长度单位。

2. 认识厘米和米。

- 厘米(cm):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食指宽大约1厘米,田字格宽大约1厘米。

- 米(m):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尺的长度是1米,教室的长和宽通常用米作单位。

- 1米 = 100厘米。

3. 用厘米和米量物体长度。

- 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如果物体的一端不是对着“0”刻度,用右端刻度减去左端刻度就是物体的长度。

- 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米尺或卷尺。

4. 线段的认识。

- 线段的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 画线段的方法:先确定一个端点,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这个端点,再根据要求的长度确定另一个端点,最后连接这两个端点就画出了线段。

- 数线段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 加法。

- 不进位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例如:32+45,个位上2 + 5 = 7,十位上3+4 = 7,结果是77。

- 进位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例如:38+25,个位上8+5 = 13,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写3;十位上3 + 2+1(进位的1)= 6,结果是63。

2. 减法。

- 不退位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例如:75 - 42,个位上5 - 2 = 3,十位上7 - 4 = 3,结果是33。

- 退位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再减。

例如:50 - 26,个位上0 - 6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10 - 6 = 4,十位上5退1后是4,4 - 2 = 2,结果是24。

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 连加: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概括总结1.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是用来丈量空间距离的基本单位。

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了基本单位,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2.米: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是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千米。

5.毫米:毫米的英文缩写为MM(或mm、㎜)。

进率关系是1毫米=0.1厘米。

6.进位:在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例如: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1.7.不退位减:不退位减是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如: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退位减是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如:51-22=39.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

例如:28+24+23=85.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

例如:85-40-26=19.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

例如:67-25+28=70.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为“∠”。

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

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例如: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00(积)。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单元一:数的认识
- 认识0-100的数字及其大小顺序
- 数的顺序排列
- 数字图形认识
- 数字的加法与减法(0-20之间)
单元二:加法与减法
- 数的加法与减法(0-100之间)
- 进位与退位
- 简单的加减法混合运算
- 算术公式的认识
单元三:比较与测量
- 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 利用尺子和计量器测量长度
- 利用天平比较物品的重量
- 用不等量杯比较物品的容量
单元四:图形认识
- 认识各类基本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辨认图形的属性和特征
- 组合图形和分解图形
单元五:时间和日历
- 认识钟表上小时和分钟的读法
- 了解日历的基本组成
- 分辨日期的前后顺序
- 初步了解24小时制的概念
单元六:数据统计
- 了解统计问题的解决方法
- 掌握常用的统计图表(表格、条形图、折线图)
- 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单元七:左右对称和镜像
- 分辨物体的左右对称
- 利用镜子进行左右镜像变换- 利用对称关系完成图形的折叠
单元八:数的整体与部分
- 数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分数的概念与认识
- 利用模型表示分数
- 分数与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九:多边形
- 认识多边形
- 认识正多边形
- 认识对称的多边形
- 多边形的特性和性质
单元十:加法与减法的混合运算
- 进行加法与减法的混合运算
- 进行简单的算术解决问题
- 观察规律解决问题
- 进行问题求解和证明
以上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的知识点归纳。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1. 数的认识1.1 自然数- 自然数由1开始逐个增加而无限延伸。

- 掌握自然数的阅读、写法和大小关系。

- 了解自然数的顺序关系,如前一个数、后一个数。

1.2 数字的拆解与合并- 通过分析数字的组成部分,将数字拆解成更小的数,可以更好地理解数的结构。

- 数字的合并将拆解的数重新组合在一起。

1.3 数的估算与比较- 通过合理的估算,可以在不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近似确定一个数的大小。

- 比较不等的数的大小,可以运用大、小、等于等比较词语。

2. 加法与减法2.1 加法的认识与运算- 了解加法的基本定义和符号。

- 掌握加法的运算方法和规则,包括正常顺序计算和加数交换律。

2.2 减法的认识与运算- 了解减法的基本定义和符号。

- 掌握减法的运算方法和规则,包括正常顺序计算、减数与被减数的交换律。

2.3 加法与减法的综合运用- 运用加法与减法进行综合运算。

- 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加法与减法解决问题。

3. 数的应用3.1 衡量长度- 研究用非标准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如步、手掌、筷子等非标准单位。

- 掌握用标准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如厘米、分米、米等。

3.2 时间的认识与计算- 研究用自然单位表示时间,如日、月、年等。

- 掌握基本的时间单位换算,如小时、分钟、秒等。

3.3 数与图形- 辨别几何图形的特征。

- 通过数学表达符号和词语描述几何图形。

4.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4.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学会用表格、柱状图等方式收集和整理数据。

- 整理过程中要注意数据的清楚与准确。

4.2 数据的分析和总结-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数据的一些特征。

- 通过图表等方式,对数据进行直观的总结。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概述,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数学。

请在学习中多加实践和巩固,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一、长度单位的认识
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单位选择:
测量较短物体时,通常用厘米作单位。

测量较长物体时,通常用米作单位。

二、测量方法和工具
测量工具:尺子(米尺)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常用工具。

测量方法:
将物体的左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

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尺子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或米,如果使用的是米尺并测量较长物体)。

如果不是从 “0”刻度量起,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来得到物体的长度。

三、米和厘米的关系
进率:1米= 100厘米。

换算:能够进行米和厘米之间的换算,如2米= 200厘米,400厘米= 4米。

四、线段的初步认识
线段的特点:
线段是直的。

线段有两个端点。

线段有长有短,可以量出长度。

画线段的方法:
先用笔对准尺子的 “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作为
起点。

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 (或米刻度,视需要而定),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作为终点。

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就画出了一条线段。

五、实际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用厘米或米来估计和测量物体的长度,如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等。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并掌握使用尺子进行测量的基本方法,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背知识点梳理

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背知识点梳理

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背知识点梳理二年级数学上册必背知识点乘除法的意义意义:乘法:知道“求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熟知乘法的含义:几个几是多少、几的几倍是多少。

除法:理解除法的含义(平均分、包含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能看图意列算式,并描述相应的算式的含义。

(图意不够明确时,应该用单位名称表示)能运用“倍”来描述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熟知算式中各数名称“因数”和“积”;被除数”、“除数”和“商”等。

乘除法的计算熟记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口诀熟练计算表内乘法和除法。

了解乘法口诀的推算方法,知道2、4、8,3、6、9之间的乘法关系。

能发现乘法表中算式的排列规律,并填写。

能够熟练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同时要知道有余数除法中被除数的计算方法。

会用计算关于加减乘除的两步计算式题。

(递等式不要求)能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应的计算。

乘除法的应用(对应意义)能够运用一步计算的乘除法算式解决生活中较为简单的问题。

求几个几是多少?求几的几倍是多少?求平均分的结果。

求包含分的结果。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有余数的除法(加减法应用题)角和直角的认识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能够借助工具判断直角。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以、顶点及其数量和特征。

能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能够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知道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经历从立体到平面的过程,体验“立体”与“平面”的区别和联系。

总结:小学二年级数学数学知识点归纳就为大家介绍完了,小朋友们,你们记住多少知识呢?如果忘记了的话,赶快点击浏览本文复习一下吧!二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点一、有余数的除法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二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米和厘米是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

2.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3.测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用“cm”表示;4.测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

5.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6.用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1)物体左端对准刻度0时,物体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物体两端对着的刻度相减,得到的差也是物体的长度7.线段是直的,两端各有一个点,可以用来测量长度。

8.两点之间可以画1条线段,线段有长短。

9.三角形是由3条线段组成的,正方形是由4条线段组成的10.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当物体比较长或高时,通常用“米”作单位;当物体比较短或矮时,通常用“厘米”作单位。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1.加法不进位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

进位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进位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2.减法不退位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退位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上退1当10。

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3.连加连减: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4.加减混合: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没有小括号的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5.解决问题:(1)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2)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3)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1、分析数量关系2、求出中间量3、根据中间量求出答案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角的特征边角有1个顶点,2条边(直的)2.角的大小顶点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3.认识直角(1)定义:直角是三角尺上最大的角。

(2)判断: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和两条直角边。

与角的顶点及两边对应看是否重合,如果重合,这个角就是直角。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用字母(cm)表示;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测量时:一般是把尺子的“”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例: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画起,画到(4)厘米的地方;还可以从尺的(4)刻度画起,画到(8)厘米的地方。

4、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1)线段的特征: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

(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6、图钉的长约莫1厘米;食指的广约莫1厘米;田字格广约莫1厘米;7、常考:课桌宽60厘米黑板长4米教室长8米操场长200米铅笔长20厘米跳绳长2米数学书长26厘米灯管长50厘米房间高3米字典厚4厘米大树高8米旗杆高15米升国旗的旗台高60厘米;小朋友的肩宽大约30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在比较物体的长度时,要看长度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统一单位后再比较。

如1米>98厘米(1米=100厘米)8、(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量。

三角形由(3)条线段组成,正方形由(4)条线段组成。

第二单元100之内的加减法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知识点:1、用竖式计较两位数加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计较时从(个位)加起。

③假如个位满10,向十位进1.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减,计算十位时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3、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用分步式计算。

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可打印数学

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可打印数学

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可打印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二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涵盖了多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技能,以下是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汇总,便于学生复习和家长辅导。

1. 整数的认识与运算- 掌握100以内的整数,包括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 学习整数的加减法,包括进位加法和借位减法。

- 理解整数的乘法口诀,能够熟练进行表内乘法。

2. 几何图形的认识- 识别和区分常见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 学习图形的对称性,了解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概念。

- 掌握图形的拼接和组合,能够用基本图形拼出复杂的图形。

3. 长度单位和测量- 认识长度单位,如米、厘米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 学习使用尺子进行长度的测量,掌握测量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4. 时间的认识- 了解钟表的基本构造,能够读出时间。

- 掌握小时、分钟和秒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 学习时间的推算,如计算经过的时间或结束的时间。

5. 货币的认识和计算-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如元、角、分。

- 学习货币的换算,如元和角、分之间的转换。

- 掌握货币的加减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6.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学习如何收集数据,包括分类和计数。

- 掌握数据的整理方法,如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图。

- 理解数据的意义,能够根据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理。

7. 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习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 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如分析问题、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结果。

- 培养解决问题时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二年级的学生将能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家长和教师可以根据这个汇总,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数学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复习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知识要点归纳: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巩固练习)
(1)小明身高1(米)30(厘米)(2)练习本宽13(厘米)
(3)铅笔长17(厘米)(4)黑板长2(米)
(5)图钉长1(厘米)(6)一张床长2(米)
(7)一口井深3(米)(8)教学楼高25(米)
(9)学校进行100(米)赛跑(10)跳绳长2(米)
(11)宝宝身高80(厘米)(12)一棵树高3(米)
(13)一把钥匙长5(厘米)(14)门高2(米)
(15)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16)讲台高90(厘米)
(17)教室长12(米)(18)筷子长20(厘米)
第二单元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知识要点归纳: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
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 = 加数+加数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
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
1、步骤:①先读题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

2、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注意:用大的数减小的数)。

3、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
①…….和……一共…….?
②……比……..多多少(几)……?
③……比……..少多少(几)……?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知识要点归纳:
1、角:像红领巾、三角板、钟面、等实物上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角。

2、角各部分的名称: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3、角的特点:①一个顶点,两条边(两边是直的);②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③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4、用直尺画角的方法:画角时先确定一个点,用直尺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5、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6、角的两边张得越大,角就越大。

7、画直角的方法:
①画一个点
②从这点起画一条直线
③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所画的直线重合,直角顶点与所画的点重合
④沿三角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⑤画完直角要标上直角符号
8、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边。

9、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与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知识要点归纳:
1、乘法的含义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算法。

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
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⑴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

如:4+4+4=12改写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
⑵乘法算式的读法。

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

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
在乘法算式里,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

如: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5、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6、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1)乘法:乘数×乘数=积
(2)加法: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加数
(3)减法: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8、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

如:1×9=10—1 9×5=50—5
9、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1)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2)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3)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
10、“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用:这个数×倍数或倍数×这个数。

11、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是这个相同加数的几倍。

如:3个 5,就是5的3倍。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知识要点归纳:
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

4、用推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知识要点归纳: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1时等于60分。

2、结合直观演示和操作,知道钟面上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

3、初步认识几时几分(5分5分地数)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

4、会运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知识要点归纳:
1、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漏。

2、数字的组合;衣服的搭配;握手;怎样付钱;推理、猜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