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演化理论与企业成长模式
产业组织演化论
产业组织演化论
产业组织演化论
产业组织演化理论(Industry Organization Evolution Theory, IOE)是一
种重要的经济分析理论,它结合了行业结构、模式、竞争与竞争者。
它基于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对由市场结构、价格变化以及实体和结构性问题的深入研究而产生的一种理论,旨在提供生产过程中既有的结构性保证和定义其发展路径的机制。
产业组织演化论认为,市场和产业组织的演化是由一定的动力驱动的过程,其
动力可以是技术变革、政策/法律改革或其他因素,它会导致市场内产业构成的变化,并影响企业工作室之间的组织关系。
企业在市场演变进程中能够得到优势,从而改变产业组织演化、适应技术变革,并把这种自身发展成本尽量降低。
根据产业组织演化理论,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企业都会寻求利用技术创新和其
他资源布局来改善其结构合理性,使其能够以与市场的发展同步的速度持续发展下去。
产业组织演化理论让企业有机会勇敢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放眼将来,激发企业
的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的热情,拓宽市场,建立更加复杂的企业架构。
它能够帮助企业调整自身的结构、资源布局以及发展方式,有效把握行业发展动态,实现企业持续发展。
企业成长理论综述_基于成长动因的观点
收稿日期 : 2009- 11- 29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合作项目 ( 70528002) 作者简介 : 杨林岩 ( 1964- ), 女 , 山西襄汾人 , 副教授 、 博士 、 硕士 生导师 , 研 究方向为 企业管 理 ; 赵 包头人 , 博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为产业组织理论 。
内生比较优势是相对于外生比较优势来说的, 所谓外生比较优势是指事前生产条件的不同来源于个体之间要素禀赋和生产函数的差别, 而内生 比较优势 是由制度内生出来的, 如先进的制度鼓励了创新, 形成了技术比较优势。
&
# 107#
内在动力。在此 基础上, 企业 通过与外部环 境的互动, 交换能量 ( 例如消化吸收资金、 技术和管理经验等 ) 形成 具有自我创新、 自 我提升的发展模式称为企 业的 ! 内生 性成长模式 ∀。内生性成长理论的主要分支包括资源基 础理论 ( W ernerfield, 1984; B arney , 1991 ) 、 能力 基础 论 (De m setz, 1988; Parahalad, H a m e, l 1990 ) 、 企业内生成长 论 ( Pen rose , 1959, 1995 ) 、 企 业成长模型 ( M arris , 1964 ) 、 企业演化理论 ( N elson & w inter , 1982 ) 以及现代组织生 态学 ( H ar m an & Freem an, 1977) 等。 潘罗斯 ( 1959) 被公认为是企 业内生性成长 理论的 开创者, 她以 ! 不折不扣的理论 ∀来研究单个企业的成长 过程, 她认为企业内部拥有的资源状况是决定企业能力 的基础, 企业能力决定了企业成长的速度、 方式和界限, 而企业能力的最重要载体是企业家能力, 企业家的基本 功能就是发现和利用潜在的成长机会。另外, 由于熊彼 特创新理论的影响, 潘罗斯也强调了创新能力及其他人 力资本对企业成长的重要性。 20 世纪 80年代, 以 R. N e1son和 S. W in ter( 1982) 的 ∃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 %为标志, 演化经济思想在传统 企业成长理论的危机中被引入企业成长理论体系 & , 并 且引发了学界开始对传统 经济理论的 反思。为 了克服 传统经 济 学 的 局 限, 重 构 企 业 理 论 的 微 观 基 础, R. N e1son和 S. W in ter( 1982) 开创性地从技术变迁的概率 分布中 ! 抽取 ∀出来一个关于企业能力 和行为的动态演 化模型, 将企业视为一种永远处于搜寻 ( 新技术 ) 和发展 之中的 ! 惯例 ∀ ∋ ( rou tines) 的组合。 Nelson和 W inter认 为, 企业成长的动因在于对 ! 满意利 润 ∀的追求, 反映了 有限理性的思想; 而企业成长的机制则是 ! 搜寻 ∀和 ! 创 新 ∀, 这是一种内生的、 主动的成长机制; 在环 境选择机 制作用下, 企业依 据现有惯例 或知识基 础决定了 其选 [ 12] 择的竞争性行为的结果 , 体现了所谓 ! 潘罗斯 式 ∀演 进与 ! 熊彼特式 ∀演进的融合。 C. C arl Pegels( 2000) 着 眼于族群中企业间的竞争策略, 认为族群内部由于战略 行为的相似, 往往比族群之间的竞争更激烈。作者预测 引入内部竞争的企业族群与包含 具备异质性特 点的管 理者的企业族群之间应该有着密切的联系, 并且以传媒 和电信产业为例证明了这个假 设, 即内部竞 争激烈、 管 理者的 异 质性 表 现 明显 的 企 业族 群 成 长 性 较好 。 Francesca Lotti和 En rico San tarelli( 2001) 通过运 用选择 [ 14] 机制对垄断产业内的企业演化进行了分析 。我国较 早地从生物演化的角度探讨企业 性质的是蒋一 苇教授 ( 1980 ), 他将企业视为一个 ! 有生命的细胞 ∀而不是 ! 无
产业成长理论ppt课件
2.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概 念;
3.产业的含义具有பைடு நூலகம்层次性; 4.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 实,其外延不断扩展。
三、产业分类的方法及其类型
1.马克思两大部类分类法
生产资料生产部门 消费资料生产部门
2.农、轻、重产业分类法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三、产业分类的方法及其类型
这一过程存在以下两条基本主线:第一,在主导设计前,产品创新 多,竞争在于产品性能。一旦进入主导设计,过程创新就上升到主要地 位,竞争转向价格。这表明创新从根本性转向了渐进性。第二,产业初 期为许多小企业以差别化产品竞争并存,经不断的进入、退出,最终形 成了几家垄断企业为主的局面。它们是引入主导设计,通过过程创新, 获得规模经济收益的厂商。两条主线表明技术成长与市场演化存在较强 的共生、共演关系。
3.三次产业分类法
第一产业(农业产业) 第二产业(工业产业) 第三产业(服务产业)
4.霍夫曼分类法
消费资料产业 资本资料产业 其它产业
三、产业分类的方法及其类型
5.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
劳动密集型产业 资本密集型产业 技术密集型产业 知识密集型产业
6.产业地位分类法
第7章第2节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机制、演进理论
(资料来源: Bergman E F, Renwick W H .Introduction to Geography: Pe3o2ple, Places, and Environment. New Jersey :Prentice-Hall,Inc,1999.447)
(二)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图 区域产业结构示意图
4
一、区域产业分类
(一)三次产业分类法(克拉克(C.G.Clark)产业分类)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二)产业功能分类
根据各个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分为主导产业、关 联产业、基础产业
(三)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
根据产业对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划分的产业类型。 例如资源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支柱产业—延长其生命力
➢ 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护。同时,要积极采用新的技术改造 支柱产业,使它能够保持长久的生命力,防止它过早地出 现衰退而限制了区域经济增长。
22
三、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一)区域产业结构演进机制 ➢ 1、市场机制 ➢ 2、政府干预
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相互补充、相互制约,引导和 推动着区域产业结构不断地发生变化。
环保产业,重点产业等
14
二、区域产业结构模式
区域产业结构模式代表了区域内各产业之间的典型 组合方式。
此处主要介绍以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和基础 性产业所构建的区域产业结构模式。
15
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的区域产业结构
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的组织核心。 关联产业的配套就是根据主导产业来合理规划、促进其相关产
(2)重要性——这类产业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发展 为新的主导产业。
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成长模式
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成长模式近年来,中国高科技产业不断蓬勃发展,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市场上,中国的高科技企业都在逐步崭露头角。
但是,这些成长出来的企业,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成长模式。
一、创新创新是高科技企业成长的根本,而创新的核心则是人才。
在中国,高科技企业往往拥有丰富的资本,但是缺少创新的人才。
因此,企业必须注重人才引进、培养和管理。
同时,企业也需要注重技术研发和专利申请,来保护自己的技术优势和知识产权。
在这个基础上,高科技企业才可以稳步发展,不断壮大。
二、市场市场是高科技企业最重要的竞争力之一。
中国的市场巨大,但是也充满了竞争。
因此,高科技企业在进入市场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
然后,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技术优势, developed出创新的产品。
同时,企业也需要注重市场传播和营销,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
三、全球化随着中国高科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全球市场。
这就需要企业拥有具有全球视野的管理团队,了解不同市场的文化和商业环境。
同时,企业也需要具备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和适应不同市场的营销策略。
全球化的投资和经营可以帮助高科技企业规避风险,降低成本,同时还可以拓展新的市场机会和技术合作伙伴。
四、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倡导和传递的理念、价值观念、精神氛围和行为规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激励员工的士气,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高科技企业一般具有开放、创新、扁平、自由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可以激励员工创新和冒险,不断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五、品牌建设品牌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之一,在高科技行业尤为重要。
高科技企业可以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良好的品牌口碑、完善的售后服务来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提高消费者的认同和忠诚度。
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广告宣传和销售渠道建设,来推广品牌,并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总之,高科技企业的成长离不开创新、市场、全球化、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等多个方面的积极因素。
现代企业成长的基本理论
多用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企业之间。日本东芝公司 的战略伙伴有美国苹果电脑公司、时代华纳公司、摩托 罗拉公司、通用电器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等。
五、创新与效率的平衡
美国管理学家熊曼(SChumann)认为,组 织有两大重要特征,第一是创新性,第二是生产 效率。随着组织的发展变化,两个要素也不断改 变关系,或是保持其平衡,或是集中于一点,相 互力量的调节、变化最终决定企业发展。熊曼运 用生产率和创造性的矩阵,来说明其与组织发展 的关系。
企业文化建设的一般模式
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制定并努力实施基于经营战略的价值观、经营理念
企业经营行为 企业员工运用受价值观/经营理念指导的行为方式 实施各项经营实务工作;
企业文化 包含了企业经营理念/ 核心价值观以及企业存在的 意义,并通过企业行为反映出来
机械型阶段
协调型阶段
创造型阶段
20世纪初25年间(以 泰罗制为代表)古典 理论--X理论
核心观点:人是单纯 的“经济人”一切动 机都是经济动机。
管理方式:以物为中 心的刚性管理,对人 员的管理 用强制和 惩罚的方法。
案例:泰罗为工人提 工资20%,生产扩大 80%,成本降低30% 。
20世纪初25年后(以 行为科学为代表)人 际关系理论--Y理 论
核心观点:人是自我 实现人、社会人
管理方式:创造适宜 工作环境,以激发员 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人为中心”的柔 性管理。
三、 建立学习型组织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一群专家学者们在佛 思特和彼得.圣吉等人的领导下,开创了学习型组织的研究, 其目的在于建立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工具,帮助企业组织建立 一种适应动态变化的学习能力。他们指出,1970年美国幸福 杂志列出的““500家大企业”排行榜的公司,到了20世纪 80年代却有1/3已经销声匿迹,其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组织 没有具备强大的学习和自适应发展的能力。圣吉认为,在当 今世界上只有能够设法使企业组织的所有成员全身心地投入 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企业,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赢得 长期的发展。
产业演变与企业战略产业演变模式
产业演变与企业战略产业演变模式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I. 产业演变概述。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了解产业演变对企业制定战略至关重要。
通过总结企业成长理论的演变实现长足发展
通过总结企业成长理论的演变实现长足发展。
一、理论的演变过程企业成长理论可追溯到20世纪初的美国,当时的研究人员将企业的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这一理论为后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但它所强调的是企业生命周期的变化,而没有深入探讨各个阶段的特点和应对策略。
在20世纪60年代,学术界开始将焦点转向了企业的战略规划方面,提出了所谓的波士顿矩阵。
此理论将企业的产品和市场分为4个象限,通过不同象限的组合来给企业战略上的决策提供指导。
这一理论极大地丰富了企业成长理论的内涵,但也存在着太过简单化的问题,因此被一些学者认为是过于理想化和远离实际。
1980年,美国学者拉里·格雷布斯提出了以成长为中心的企业成长理论,即所谓的“成长阶段理论”。
他认为企业成长的过程并非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的复杂过程,需要掌握多种手段和策略。
他将企业的生命周期分为五个阶段:创业期、生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和重组期,并提出了在每个阶段所应采取的策略。
二、应用实践企业成长理论的演变经历了多次的变革,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企业能够发掘自身的潜能,实现持续的长期增长。
在日常实践中,企业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理论方法,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出与自身发展适应的成长战略。
1.创业期在创业期,企业一般处于发展初期,在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
因此,企业必须要采取一定的创新策略,积极寻找新产品和服务,瞄准市场的独特需求,同时还要确保其财务状况的稳定。
2.生长期在生长期,企业已经开始稳定发展,但仍需要保持动态。
企业需要加强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同时扩大产品线或扩大市场份额。
此时,企业需要特别注意财务管理,谨慎处理资本结构,确保公司的财务稳定。
3.成熟期在成熟期,企业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成熟稳定的市场地位。
此时,企业需要保持业务的稳定和增长,同时加强管理,提高营运效率和管理水平。
此时,企业需要探索新的市场和产品,开辟新的业务领域,提升品牌的影响力。
企业成长理论的发展历程与总结
企业成长理论的发展历程与总结。
一、传统理论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期是企业成长理论的起步阶段。
传统理论主要基于经济学、管理学、组织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以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等领域为核心,涵盖了企业成长的各个方面。
经典的企业成长理论包括“BCG矩阵”、“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三个问题”、“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等。
这些理论主要关注企业营销策略、市场占有率和商业模式的成功,并提出了针对不同阶段的战略建议。
这些理论虽然对一定程度上引导了企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但对于企业成长的全方位探讨和分析还停留在表象级别,缺乏深度和细节。
二、战略规划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是企业成长理论的第二个阶段。
该阶段是企业发展思想产生重要转变的时刻。
企业发展逐渐深入到考虑企业文化、组织架构、员工发展、社会责任等方面因素的层面。
在这一阶段,企业成长理论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战略规划领域。
平衡计分卡、丰田生产方式、SWOT分析等战略管理工具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企业成长时期中关键的决策命中力。
并且,这一时期开始重视企业内部组织变革及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也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各种企业成长理论的逐步升级和发展,标志着企业认识上的提升,企业成长理论研究进入了更为广阔和深入的阶段。
三、科技创新阶段2000年以后,随着科技迅猛发展,企业成长的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同时也推进了企业成长理论的创新和升级。
在这一阶段,企业逐渐注重科技创新、互联网、大数据等领域,探索新的营销策略和商业模式。
企业成长理论也逐渐关注企业的数字化、全球化以及社会化趋势,对于企业如何应对信息化时代的变革做出一系列权威指导和建议,如企业知识管、创新管理、企业应变能力的提升等。
四、高成长阶段如今,企业成长理论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
当前企业成长理论仍然用市场占有率、创新、政策以及战略布局等要素作为发展核心,但其重点已经转向冲击创新性商业模式、协同性管理和成长阶段建立新的知识系统方面进行探讨。
企业成长相关理论回顾及整合构想
企业成长相关理论回顾及整合构想围绕企业成长的四大问题进行多个理论视角的回顾和总结,这些理论虽对企业成长问题有一定的阐释,但是无法全面揭示企业成长问题的全部逻辑。
基于此,本文提出一个系统整合的思路,以期揭示企业成长的全部逻辑。
关键词:企业成长成长动因成长条件成长路径成长目标企业的成长问题一直为学者们所关注。
企业成长论涉及企业成长动因、成长条件、成长路径和成长目标四大问题。
自彭罗斯以来,学者们围绕这四大问题对企业成长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产业选择论、制度变迁论、资源论、能力论、知识论、生命体论、企业家论和社会资本论等学派。
本文以四大问题为主轴,对这些理论进行总结和概括,并提出整合构想。
企业成长理论的变革(一)企业成长产业选择论Poter借用产业经济学的SCP范式,提出企业所处的产业结构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产业结构对企业的产业选择及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起决定作用。
在产业选择论下,企业成长的因素和条件主要来自外部产业结构,当企业选择一个潜在利润率高的产业时就能取得较高的投资报酬率;企业大都会选择多元化成长路径,以外部的市场机会作为进入某个产业的依据;企业的成长表现为企业多元化规模的扩大和短期利润的提高,随着多元化程度的提升,企业的绩效开始下降。
(二)企业成长制度变迁论钱德勒认为企业成长研究的真正主体应该是现代工商企业。
随着一批支薪经理的成长,企业内部层级管理制形成和发展,两权分离得以实现,这一切都会有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
当企业规模扩大时,组织结构就需要进行变革。
组织结构的变革反过来又会促进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企业成长。
从组织制度变迁角度,钱德勒认为企业成长有三个动因:“组织结构动力”、”行政协调动力”、“组织能力动力”。
他同时结合美国通用汽车、美国杜邦等公司的成长历史,提出了“环境变化——战略变革——结构更新”的企业成长路径。
(三)企业成长资源论彭罗斯从资源视角出发,以单个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企业成长的因素和企业成长的机制。
企业成长研究的理论评述
企业成长研究的理论评述企业成长是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不断扩张和发展的过程。
企业成长研究是对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问题、风险和机遇进行系统研究和探索的过程。
在现代市场经济下,企业成长是每个企业都必须面对的挑战,也是企业维持竞争力和生存能力的关键要素。
企业成长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成长的驱动因素和机制,二是企业成长的模式和路径。
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决定了企业的成长轨迹和趋势。
首先,企业成长的驱动因素和机制包括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的资源、能力和战略等。
企业必须具备足够的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资源,在这些资源的基础上培育核心竞争能力,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才能够实现良好的成长。
另外,企业还需要不断创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以及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以增加市场份额和扩大规模。
而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市场需求、竞争环境、政策环境等。
企业需要对市场需求有敏锐的洞察力,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和服务模式,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同时,竞争环境也对企业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竞争对手的实力和策略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市场地位。
政策环境也对企业发展起到重要引导和支持作用,政府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创新政策等都会对企业的成长产生积极的或者消极的影响。
其次,企业成长的模式和路径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
根据不同的理论观点和经验,学者们提出了多种成长模式。
其中,最经典的成长模式包括创始人成长模式、创业团队成长模式、产品市场扩张模式等。
这些模式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发展阶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此外,还有一些综合的成长模型,如资源基础理论、动态能力理论等,这些模型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分析了企业成长的路径和关键要素。
总的来说,企业成长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领域,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战略学等多个学科,也需要结合实证研究方法进行深入剖析。
目前,企业成长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理论体系尚不完善,研究方法不够多样化等。
企业成长模式研究论文
企业成长模式研究论文1文献回顾从1980年法国社会学家Bourdieu提出社会资本概念以来,经济学界对社会资本的关注向两个方向在发展:一是从宏观角度研究区域性经济发展。
1988年,美国社会学家Coleman认为,社会资本是产生优势利益的社会结构功能。
这是第一次将社会资本这一概念与经济学理论结合在了一起,从而引起了经济学界对社会资本产生、发展、效用进行研究的兴趣。
Putnam则对宏观社会资本如何通过凝聚力和关系网络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速度进行了探讨;二是从微观角度研究社会资本对企业经营和战略的影响。
Burt专注于社会关系网络中的“结构洞”理论,他认为,某些个体与其他个体发生直接联系,而与另外的个体无直接联系,这种无直接联系的现象就象是整个社会关系网络中的“空洞”,这就是“结构洞”。
Burt认为,谁能与结构洞两端的个体(或组织)都建立起关系从而跨越结构洞,就可以同时运用二者的资源,并因此获得竞争优势。
国内学者对于社会资本的微观角度研究也较为深入。
杨雪冬认为,社会资本在中国问题研究中之所以富有价值,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文化强调社会的优先地位,社会关系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特征使得西方学者用社会资本概念分析东亚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原因时得心应手;二是对社会资本的研究倡导人本主义精神,有助于研究学者跳出理性选择范式和新古典经济学的桎梏,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市场经济以及建设市场经济所需要的社会道德基础和政治文明基础。
我国学者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边燕杰、邱海雄就企业管理者背景与企业创业成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及其后张其仔对企业社会资本投资策略的研究,且后者更多地具有了“中国特色”。
很长一个时期内,学术界关于企业成长阶段性的理论研究较多地采用了Ichak.Adizes的研究结论。
他把企业生命周期分割为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盛年期、稳定期、贵族期以及官僚期和衰退期。
不过,他的分析思路基本上是围绕着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视角展开的,探讨各个不同阶段内企业成长障碍的表现,进而提出克服成长障碍的对策。
《企业战略管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经典战略理论缺陷之一先忽视了对企业之争环境进行分析与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的是()。
A.钱德勒 B.安索夫 C.波特 D.魁恩2.市场渗透战略是由现有产品领域与()组合而成的一种企业成长战略。
A.新产品 B.新市场 C.现有市场 D.现产品3.从战略分析角度看,衰退产业是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产业中产品的销售是持续()的产业。
A.上升B.下降C.平稳D.不定4.经验认为,速动比率较为合适的比例是()A.1:1 B.2:1 C.3:2 D.1:35.在产品--市场3×3矩阵中,相关产品与相关市场相对应的企业战略类型是()。
A.市场渗透 B.多元化 C.全方位创新 D.市场创造6.纺织印染厂,原来只是将胚布印染成各种颜色的花布供应服装厂,现在纺织印染帮与服装加工厂联合这属于()。
A.前向一体化 B.后向一体化 C.横向一体化 D.多元化7.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甚至在同行业中最低的成本,从而在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是()。
A.低成本战略 B.领先战略 C.竞争优势战略 D.差异化战略8.美国P&G公司二战后推出“汰涤”洗衣粉获得成功,50年代又推出“快乐”牌,洗衣粉,这种品牌战略是()。
A.多族品牌 B.家庭品牌 C.个别品牌 D.多品牌9.分散化经营单位最适应的经营战略是()A.差异化战略 B.集中化战略 C.成本经营战略 D.市场渗透战略10.战略与结构关系的基本原则是()A.组织战略服从于组织结构 B.组织的结构服从于组织战略C.组织战略与组织结构并列 D.产生共同愿景11.战略管理理论从发展先后顺序来看,大体经过了以环境为基本的经典战略管理理论,以产业结构下物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现和以()为基础的核心能力理论三个阶段的演变。
A.科学技术 B.资源、知识 C.社会、环境 D.信息、网络12.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是指()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和程度。
2023年企业成长理论的渊源与发展总结
2023年企业成长理论的渊源与发展总结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成长成为了诸多企业家和管理者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背景下,企业成长理论不断涌现,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渊源和发展两个方面,对2023年企业成长理论进行总结。
一、渊源篇1. 古典经济学的启示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人的思想为企业成长理论奠定了基础。
斯密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强调劳动分工和专业化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的成长打下了基础。
李嘉图则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说明企业通过专注于某个产业或业务领域,可以获得更高的竞争优势。
2. 进化经济学的贡献进化经济学强调了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这对企业的成长至关重要。
进化经济学的代表性理论有塞缪尔森、海曼和诺尔斯特伦等人的演化经济学理论,这些理论强调了创新、学习和适应的重要性,为企业成长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
3. 创新理论的推动近年来,创新理论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不断被重视。
创新理论指出创新是企业成长的动力,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产品、技术和商业模式,企业可以获得竞争优势和增长机会。
克里斯汀森的破坏性创新理论、奥诺雷的能力理论等都为企业实现创新和成长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二、发展篇1. 管理理论的变革从20世纪50年代的科学管理到21世纪的新兴管理,企业管理理论经历了深刻的变革。
科学管理理论重点关注生产效率和规模扩大,而新兴管理理论强调灵活性、创新和人才管理,倡导企业的创新和成长。
2. 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对企业的成长至关重要。
组织学习理论强调组织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来适应变化,实现成长。
知识管理理论则强调有效管理和运用组织内外的知识资源,提高企业的创新和竞争能力。
3. 公司治理与战略决策公司治理和战略决策对企业的成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公司治理理论强调管理层与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良好沟通和合作,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保障。
战略决策理论则强调企业需要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并实施有效的战略来实现成长。
产业成长理论课件
探讨市场绩效对产业利润率的影响,以及产 业成长的财务表现。
技术创新速度
分析市场绩效对技术创新速度的影响,以及 在产业成长中的重要性。
市场稳定性
评估市场稳定性对产业成长的影响,包括经 济周期、市场需求和政策变化等因素。
04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
提高产业附加值
通过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的附加值, 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产业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多 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需求、技术 进步、政策环境、资源条件等。
产业成长的阶段
初创期
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 小,市场份额较低。
成长期
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企业数量增多,规 模扩大,市场份额提升。
成熟期
产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企业数量和规模趋 于稳定,市场份额保持较高水平。
资源条件
资源条件是影响产业成长的重要因素 之一,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 金等,这些资源的丰富程度和质量对 产业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02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产业生命周期的阶段
初创期
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数量较少,技术不够成熟,市场前景不确定。
成长期
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企业数量增多,技术逐渐成熟,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02
结构调整
分析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社会效益
评估政策对就业、环保等方面的积 极作用。
04
06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地区制造业的成长历程
总结词
制造业发展典型案例
详细描述
该地区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该地区制造业经 历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等阶段,实现了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的转型升级。同时,该地 区制造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就业率,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企业成长理论的演变
神华集团内部股权关联链与资源配置图
广西机电汽车销售流程再造
蓝海战略
蓝海对利润和收入的影响
同时追求低成本和差异化
蓝海战略的六项原则
美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
蓝海的分析框架
黄尾酒的价值创新
西南航空的价值创新
企业成长理论的演变
成长的动力 成长的方式与过程 成长的行业和区位选择
成长的动力
• 彭罗斯: • 内部资源是企业成长的依托 • 管理能力决定给了企业边界 • 成长理论是内生的、路径依赖的 • 钱德勒: • 组织能力是企业成长的内在动力 • 企业成长的方式:横向购并、纵向一体化、地区扩张与多元
化经营
成长的过程与方式
用户和企业以关系为纽带,关心的 是如何推销已有产品
因为涉及和制造的而延误增加运营 成本
需求稳定,统一市场
大规模定制
以顾客需求为中心,通过灵活性和快速 响应来实现多样化和定制化
根据顾客订单安排生产,拉动式的生产 方式
差异化战略,通过快速响应提供个性化 产品获取竞争优势
组织结构扁平化,为了转换到大规模定 制模式,纵向分割的各个职能部门必须 通过多功能团队,信息共享和横线个过 程集成而联系起来
• 战略:
单一产品战略---主导产品战 略---多元化经营战略
• 三元论
• 企业规模 • 事业结构
• 竞争能力
• 竞争能力与企业规模呈''S"曲 线
• 竞争能力与事业部结构呈 “C”型关系
• 马基茨:1990的观点奠定了专 业化--多元化--归核化的路径
成长方式
• 克隆式、虚拟式、多元式 • 巴格海的业务更替管道说 • 增长的三个层面:
2024年企业成长理论的渊源与发展总结范文
2024年企业成长理论的渊源与发展总结范文随着科技和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成长理论在不断演进和完善。
____年,企业成长理论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框架,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渊源与发展两个方面,对____年企业成长理论进行总结。
一、渊源1. 波斯特研究:企业成长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波斯特在1959年提出的成长矩阵。
他认为企业的成长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开拓期、成熟期、滞涨期和衰退期。
波斯特的研究为后来的企业成长理论奠定了基础。
2. 客户洞察: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客户需求是企业成长的重要驱动力。
从20世纪90年代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深入理解客户需求,通过洞察客户痛点,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实现持续的成长。
3. 创新与数字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创新和数字化成为企业成长的关键要素。
互联网的发展促使企业逐渐转型为数字化企业,通过创新的业务模式和技术手段,实现高速成长。
4. 企业文化与组织变革:企业成长不仅依赖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也需要内部的文化和组织变革支持。
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企业文化的塑造和组织变革的推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二、发展1. 成长驱动模型:在企业成长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成长驱动模型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框架。
该模型从市场、客户、创新、组织四个方面驱动企业成长,并通过资源配置、能力建设和绩效评估来支持和衡量企业成长。
2. 平台经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平台经济成为了企业成长的新动力。
通过构建平台,企业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实现快速成长。
3. 数据驱动成长: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分析和利用数据,从而实现数据驱动的成长。
通过深入分析客户数据、市场趋势等,企业能够精确定位目标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
4. 整合式营销:整合式营销是企业成长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整合各种营销手段和渠道,企业能够更好地传递价值,建立品牌认知度,实现市场份额的增长。
产业演进理论与企业创新策略优化
产业演进理论与企业创新策略优化在当今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创新已成为实现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要素。
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产业演进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产业演进理论与企业创新策略的优化方法,以帮助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实现成功。
一、产业演进理论的概述产业演进理论研究的是产业的发展模式与规律,通过对产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揭示产业生命周期,帮助企业理解产业发展的趋势与规律。
这一理论可以指导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中采取相应的创新策略,以应对市场的变化。
二、创新策略在不同阶段的应用在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机会和潜力。
在这个阶段,创新策略的重点应放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上。
通过推出独特的产品或提供更高效的解决方案,企业可以快速获得市场份额,并建立起品牌优势。
随着产业的逐渐成熟,竞争加剧,企业需要更加关注市场细分和差异化的创新策略。
在这个阶段,企业可以通过产品线的拓展和升级,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同时,也可以考虑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共同提高整个价值链的效率,实现互利共赢。
当一个产业走向饱和或者逐渐衰退时,企业需要有清晰的战略准备,以应对市场的变化。
在这个阶段,企业可以通过创新业务模式,开展新的市场和业务,来寻找新的增长点。
此外,企业还可以加强与其他产业的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整合,从而实现企业的再生和发展。
三、产业演进理论与创新策略优化的案例研究以互联网行业为例,它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快速的产业演进。
最初的阶段,企业主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如搜索引擎、电子邮件等,迅速占领市场份额。
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巨头企业开始出现,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
在这个阶段,创新策略的重点转移到了差异化和用户体验上。
例如,某互联网公司推出了一款具有独特功能的社交软件,通过独特的产品特点和市场定位,成功吸引了大量用户,获得了市场份额的增长。
同时,这家公司还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如与电商平台合作,提供一站式服务,增加用户的粘性和忠诚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研究企业在既有事业范围内保持必要的成长速度与成长率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跟随所在产业的成长而成长;二是所在产业的成长率减缓或停滞时,通过竞争取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以此维持成长。
那么,面对产业的动态演进和不断变化,面对产业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企业如何准确判断产业环境,采取何种措施适应产业环境,如何超越产业环境束缚?为此,本文在充分借鉴已有的企业成长及成长模式选择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应用演进经济学的观点,在产业演进过程中为企业寻找符合自身的成长模式。
一、基于演化理论的企业组织选择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界开始对传统经济理论进行反思。
正因为如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演化论在经济理论的危机中被引入。
博尔丁1981年出版了《演化经济学》,尼尔森和温特汇集他们多年研究之成果,于1982年出版了目前已成经典的《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
进入90年代,演化经济学成为一种潮流,1991年《演化经济学》杂志创刊。
演化经济学已成为20世纪末在社会科学中最重要并取得重大进展的学术领域之一。
20世纪的后20年,随着企业组织面临的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化、动态化,随着演化经济学的发展,有关企业组织演化机制理论的研究逐渐成为新兴的研究热点。
于是从演化的角度分析企业组织动态变化的特征,给有关企业成长、企业组织演进、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企业战略选择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成为先进企业组织理论的一个热点问题。
归纳这些基于演进的企业组织理论,可以发现,现代企业组织演化理论主要有以下观点:1.企业组织形式演化的生态性。
现代西方组织形式演化理论将自然界物种进化的法则、特征和规律用于分析企业组织演化的过程。
他们认为,企业组织的演化规律和自然界物种进化过程所呈现出的规律几乎是相同的。
企业组织的演化由两个基本的要素决定:第一,企业组织自身存在着演化变异的“因子”,即企业总是为了自身的组织目标,不断地由低向高变革着自己的内在需求;第二,环境的变化同样存在着变化的特征,环境变迁会对企业组织变革施加影响,每一次企业组织变革中都可以说映射着环境变迁的烙印,环境变迁与企业组织变迁之间存在着动态的相互作用关系。
2.企业组织形式演化的动态调整性。
企业被看作是由利润推动,并寻求某种途径去增加利润的一种组织形态。
企业经营决策者的理性是有限的,有限理性使企业的决策不可能是最优的,企业对自己选择的方案感到满意即可,企业的发展前景不可能被完全预测到。
企业的经营环境是随机的,不可能被完全预测,只能根据目前的市场环境和企业状态进行选择,改变不合适的组织形式,修正或发展新的组织形式。
选择的结果是,赢利的企业繁荣发展,不赢利的企业淘汰出局。
而选择后企业状态又是下一个选择的状态变量,企业的状态又是由企业组织既往状态决定的,企业的演化过程是一个马尔克夫过程。
3.企业组织形式的演变和替代。
以经济学家威廉姆森为代表的企业组织效率演化理论认为,企业组织应该是一个有效率的组织,市场对企业组织自然选择的结果将使得更有效率的组织取代效率低下的组织。
现存的所有制度安排都将被提升到最可能有效的那个位置。
同样,詹森和麦克林认为,公司这种组织形式成为一种主流的组织形态,应该是组织效率动态演化的最好的历史标本。
威廉姆森认为,在市场竞争压力下,有效率的企业组织形式会把无效率的企业组织形式驱逐出去。
如果某种组织形式比其他组织形式更加有效率,那么它自然会取代那种无效率的组织形式。
他认为,U型组织被M 型组织所替代,主要原因就是M型组织被创造出产业演化理论与企业成长模式●程乐砚5企业改革与管理2010年第1期管理研究来的目的,就是要减少U型组织企业中经理人员的负担,希望使得经理人员能够更加有效率地执行他们的管理职能。
4.环境、资源、能力、惯例对企业组织形式演化的决定性影响。
如上所述,基于演化的企业组织理论重视企业组织形式和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关系。
不仅如此,企业组织自身的能力、知识、资源状况也是决定企业组织形式演化的重要变量。
企业行为具有内生性,即企业的竞争行为或战略选择的依据是企业内在的知识和能力积累。
它决定了企业在面对不确定性问题时竞争行为的多样性。
在不确定性条件下,所谓的最优行为策略是不存在的,持续竞争优势和成长的实现取决于企业对未来的判断、预期和在已有的核心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战略选择,这构成了企业之间创新性竞争的基础。
企业需要不断重新构造组织优势的能力,这种能力既依赖于企业管理层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把握,又依赖于企业自身拥有的知识、能力、资源以及企业组织形式演进的历史路径。
综上所述,基于演进的企业组织理论,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揭示了企业组织形式演化的动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企业组织理论中关于组织形式演化、组织形式动态选择方面的缺陷,使得企业组织形式演化理论从整体上具有相当的逻辑性、系统性,同时具备相当的实用性、操作性。
本文正是建立在这样的理论平台上,利用演化的思想和企业组织形式演化分析的基本框架和手段,论述产业动态演进中企业成长模式的适应性调整和优化选择问题。
二、产业演进中的企业成长战略特征演化经济学的视角,给解释现实世界中企业成长模式的多样性、动态性以及企业成长模式与产业、资源、环境的动态适应性等前沿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分析工具。
本文也正是利用这个工具,将演进经济学的观点引入到企业成长模式的选择和调整的研究中,分析随着产业动态演进中企业成长模式的适应性调整和优化选择问题。
产业演进理论对产业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和描述,是产业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产业演进就是指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产业经济技术的变迁和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变化,导致市场内需求的变化、产业内资源配置的变化、产业内市场供给的变化、产业内市场容量的变化,从而又会引起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的相应变化,产业组织形态的变化,结果使得产业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也就是说,通常而言市场容量和产业生命周期的变化呈现先加速增加、后减速增加、最后下降的演化趋势。
由此,推测产业演进的大致规律是从产业生命周期这一原始概念引申而来的。
某一产业要经历若干阶段———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一般使用一条连续平滑的、仅含一个或不含极大值的曲线来代表产业发展变动的长期趋势,产业长期发展趋势一般规律的图形描述就是产业生命周期曲线。
在产业生命周期的变动过程中,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态势也将随之变化。
产业所处的各生命周期阶段构成企业战略选择的外部产业环境。
基于产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所面临的竞争态势,企业的战略选择可以概括如下:(1)导入期的战略特征。
在这个阶段,只有少数企业在市场上进行竞争,需要投入大量的先驱成本,市场前景还不明确,因此,企业的投资风险较大。
企业应该加强市场调查和市场反馈研究,及时改进产品,慎重扩展。
(2)成长期的战略特征。
随着更多竞争企业的出现,产业内竞争开始激化,因此,企业应该着力于产品质量和性能的提升,成本的降低,产品和企业形象的宣传,营销推广的增强等。
企业倾向于通过购并方式进行横向一体化,快速扩大生产规模,以期获取规模经济效应,增加生产能力和市场份额及利润。
(3)成熟期的战略特征。
在这个阶段,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市场空间增长潜力不大。
增加市场份额很困难,产品价格或者说生产成本将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
对成熟产业内企业来说,市场营销的有效性是竞争成败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它的主要目标是维护产品和企业形象,留住老顾客,吸引新顾客。
在这个阶段,企业一般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以期通过前向或后向的整合来增强本企业的竞争地位;或者采用加强型战略,以期通过市场渗透、市场开发和产品开发等方式提高现有企业的竞争地位。
(4)衰退期的战略特征。
随着产业进入衰退阶段,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逆转,市场日益萎缩,供给严重过剩,由此迫使产业内的部分企业退出或者转移。
在此期间,企业一般采用防御性的收缩战略,以此进行资产退出;或者采用进攻性的多元化经营战略,以此进行资产转移。
总之,随着产业演进,在不同的产业周期阶段,企业面临着不同的产业外部环境,从而企业的战略6企业改革与管理2010年第1期管理研究选择不同。
战略目标和外部环境的不同深刻影响着企业成长模式的选择。
三、产业演进和企业成长模式的选择企业成长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维度:从企业的经营结构上看,企业成长模式主要分专业化成长和多元化成长,其中多元化成长中按相关性又分为相关多元化、非相关多元化;从企业的成长手段上看,分为内部积累式成长、外部并购(联盟)成长;从企业组织成长上看,分为单一企业层级制度、公司+事业部制、集团公司制、跨行业集团公司。
本文之所以这样划分,主要是想说明随着产业演进,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两者的变化,在不同产业阶段管理体制和内部组织结构上两者有不同的组合,本文选取的是有代表性的组合方案,简单的定义为企业组织模式的成长。
1.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的选择。
组织结构对企业成长产生促进影响是以一定的环境条件和假设作为前提条件的。
若组织结构能够适应环境条件,有利于企业效率提高的时候,将促进企业的成长。
而当组织结构赖以成功的环境背景发生变化,企业现有的组织结构不能够适应新的环境的要求,将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和健康发展,于是企业内外环境、企业成长的要求会一起促使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变迁。
然而,组织和领导范式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经营理念、企业制度、管理规则和行为方式的总称,它渗透在企业活动的每一个角落,通过建立和明确界限,对规范和控制企业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企业面临的产业环境和企业内部战略要求改变,而使得原来优秀的范式不再适应新的条件,而成为阻碍企业管理有效性的因素的时候,必须对这些组织和领导范式做出动态的调整。
管理学家巴克尔认为,战略调整与范式转换有着直接的联系。
简言之,产业环境影响企业成长的战略,企业战略的导向影响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选择。
企业战略与企业成长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
企业战略是由企业的各种目标与之构成的独特的模式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主要政策和计划。
它们将明确企业现在与未来的经营领域以及企业现在与未来的类型。
美国战略管理专家安索夫认为,企业战略本质上是有一组对企业行为给予引导的决策准则。
他认为企业战略管理有以下四个要素组成:(1)产品与市场范围,即企业战略应该首先明确企业现在的产品结构和市场范围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2)竞争优势,即选择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市场;(3)协同效应,即对有多元产品的生产企业,应有一个共同的战略,以便为它们所有的活动提供统一的目标,并应寻找和挖掘企业在它的不同行业和不同经营领域之间的协同潜力,追求企业成长过程中销售、经营、投资和管理方面协同作用最大化;(4)成长向量,即企业战略应包括对企业发展与成长方向的选择,包括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与多元化经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