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融结合的发展历程
略论当前我国的产融结合

略论当前我国的产融结合--------------------------------------------------------------------------------一、产融结合的内在机制“产融结合”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来理解。
狭义的“产融结合”是指产业部门与金融部门在资本、资金、人事等多方面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同生共长,其中资本的融合是根本。
广义的“产融结合”除了包括狭义的概念所提及的全部内容以外,还包括产业部门与金融部门之间以业务为纽带而保持的密切联系,其基础为业务纽带。
诸如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企业通过证券公司发行股票等业务上的结合等,也属广义的“产融结合”范畴。
本文所探讨的产融结合主要是其狭义方面。
实现产融结合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必然。
这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固有特性密切相关。
资本的无限逐利性和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使得产业资本天生具有扩张的动机,它必然要寻找到一种能够使其得以扩张的机制。
而现代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对产业资本在存量上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要求产业资本必须寻找到能够持续、稳定、大量地获得资本和资金的途径。
金融部门作为一种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行业,本身就是应产业部门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金融资本所集聚的是一些零散的资金,它必须保证资本和资金的流动性、收益性和安全性。
从最简单的借贷关系开始,产业资本就与金融资本紧密联系,再到两者交叉融合、同生共长,产业资本实现了在相对较低的成本上获取资本和资金,并得到了扩张和发展;金融资本则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增殖,扩大了金融资本的支配权,增加了资本来源,保证了资本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
这两种资本的不同特性正是相互融合中得以互补,所以产融结合具有一般的规律性。
二、当前我国产融结合成因分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间由于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促使产业界和金融界掀起了新一轮的产融结合的高潮。
正如上世纪90年代初发生的产融结合高潮得益于股份制改革和资本市场的兴起一样,这次出现的新一轮高潮也有其重要成因。
产融结合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

对产融结合的风险进行量化和定性评 估,以便更好地了解和管理风险。评 估方法包括风险矩阵、敏感性分析、 压力测试等。
产融结合的监管挑战
监管制度
产融结合的监管制度需要不断完善和 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和经济发展。 同时,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金融机构 和企业的监管力度,确保产融结合的 合法性和合规性。
类型和特点也会影响产融结合的方式和程度。
企业因素
企业规模
企业规模越大,通常越容易获得银行贷款和资本市场融资,从而对产融结合的需求相对较低。而小型企业则可能更加 依赖于产融结合来获取资金支持。
企业治理结构
企业治理结构的不同会影响产融结合的效果。例如,家族企业通常具有较为集中的所有权结构,其决策可能更加灵活 ,但同时也可能面临更高的风险。而公众公司则更加注重信息公开和规范化管理,以维护投资者利益。
产融结合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本质是实现资本跨行业流动,促 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产融结合的发展历程
• 产融结合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 阶段,从最初的简单信贷关系, 到后来的金融资本介入、产业资 本与金融资本相互渗透,再到现 在的产融结合模式创新,不同阶 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产融结合的主要形式
05
产融结合的未来发展趋 势与政策建议
产融结合的未来发展趋势
集团化趋势
产融结合将进一步推动集团化 发展,实现产业与金融的深度
融合。
科技驱动
数字化、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 将更多应用于产融结合,提高 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
多元化发展
产融结合将覆盖更多行业和领 域,实现更加多元化的产业金 融发展。
国际合作
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人才培养,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产 融结合人才,推动产融结合的快速发 展。
产融结合模式综述

第30卷增刊V01.30S uppl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 nal of G啪n鲥U ni ver si t y(Phi l os ophy a nd Sx℃'i al Sci en ce)2008年9月Sept.,2008产融结合模式综述朱渝钺(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南宁530004)[摘要】产融结合可以追溯到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经过一个多母纪的发展,西方产融姑合理论已经较为成熟。
我国现代产融结合起步较晓,产融结合概念界定及模式选择仍有争议。
本文比较和评价闺内外产融结合的概念和模式,提出了新的产默结合定叉及模式,并简评我国产融结合特点,提出我国产融结合发展方向。
[关键词】产融;模式;综述[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182(2008)增.0188-02一、产融结合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作(一)国外产融结合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国外有关产融结合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著作。
马克思从资本积累理论出发,指出随着资本积累和生产资料与劳动者分离。
生产资料经历从分散到集中的过程,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将被垄断竞争的资本主义所取代。
拉法格在1903年的<美国托拉斯及其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一文中,最早提出。
金融资本”的概念。
他指出随着工业资本的.扩张,产业部门的资本日趋集中,进而推动银行资本的集中。
两类资本相互渗透最终形成一种特殊的资本,即金融资本。
列宁批判地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
发展了金融资本理论。
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列宁指出“生产的集中,由于集中成长起来的垄断;银行和工业的融合或混合生长,这就是金融资本产生的历史和这一概念的内容”。
因此国内外部分学者认为。
产融结合的内涵与金融资本一致,即产融结合就是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相互渗透成为金融资本的现象。
这一内涵可从以下方面理解:1.产融结合的产生是资本家不断追求资本增值的结果。
产融结合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

择2023-11-08•产融结合概述•产融结合的模式•产融结合的路径选择目录•产融结合的风险与挑战•产融结合的发展趋势与展望01产融结合概述产融结合是指产业部门与金融部门之间,通过股权、资金融通、管理参与等方式,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过程。
产融结合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业部门与金融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必然结果。
产融结合的定义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部分国有企业开始进行内部改革,尝试通过成立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方式,实现产融结合。
产融结合的发展历程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产融结合得到了快速发展。
一方面,国有企业通过重组、改制等方式,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另一方面,民营企业也开始积极探索产融结合的发展模式。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创新的加速发展,产融结合逐渐向更深层次发展。
一方面,大型企业集团通过设立财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等方式,实现产融结合;另一方面,新兴的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等新兴业态也积极探索与实体产业的融合发展。
初创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深化发展阶段产融结合的必要性产融结合可以通过资本运作、技术创新等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风险防范能力推动金融创新发展产融结合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融资成本等方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产融结合可以通过多元化投资、分散风险等方式,增强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产融结合可以促进金融创新发展,推动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高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02产融结合的模式产业资本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控股金融机构,掌握金融机构的股权,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
实现方式产业资本控股金融机构模式有利于产业资本借助金融资本的力量加速发展,同时产业资本对金融机构的控制有利于风险防范。
产融结合基本介绍

产融结合1、产融结合是指产业与金融业在经济运行中为了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整体效益通过参股、持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而进行的内在结合或溶合.产融结合的特点:渗透性、互补性、组合优化性、高效性、双向选择性。
2、广义的产融结合是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或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之间通过股权融合及业务合作等各种形式的结合与互动。
3、产融结合是指产业部门和金融部门通过股权关系相互渗透,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相互转化直接融合.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启动。
4、产融结合是指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在资金供求、股权、人事等方面保持一种稳定、密切的联系,达到相互融合,同生共长的目的.我国的产融结合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银行体系改革。
5、产融结合是指产业与金融业的联系和协作,以致在资金、资本以及人事上相互渗透,相互进入对方的活动领域,最终形成产融实体的经济现象和趋势.产融结合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6、产融结合是指产业部门和金融部门之间资本相互结合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不同的市场条件下有着不同的结合方式。
产融结合暗藏道德风险专访银河证券研究部研究员田书华2011年04月19日 01:37 中国企业报本报记者郭玉志/文“产融结合”这个颇为时髦的发展路径,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并予以付诸实践。
回顾其在国内的发展历史,监管部门的政策几经变化,从亚洲金融危机后明令禁止,到前几年默许,再到当前监管部门的明确支持,国家鼓励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的政策环境逐渐宽松。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企业在没有政策明确支持的情况下仍然在探索以参股、投资、战略投资等多种形式与银行等金融企业合作,最终“伤痕累累”。
更关键的是,对于产融结合的问题,我国目前的监管格局存在缺失和重复。
未来,国家监管部门会有哪些政策出台,企业以何种途径和模式实施产融结合,企业实施产融结合有哪些机遇和挑战,对此,记者专访了银河证券研究部研究员田书华。
多为单向“产业投资金融”《中国企业报》:产融结合的定义该怎么定位才较为全面?企业实施产融结合有哪些意义?田书华:国内企业发展产融结合的历史不算短暂,通过总结国外和国内的一些经验,产融结合可以简单归结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指两者以股权关系为纽带,通过参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而进行的结合。
我国产融结合发展历程

我国产融结合发展历程1.引言1.1 概述我国产融结合发展历程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和金融部门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完善。
产融结合不仅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1.2 目的本文旨在探索我国产融结合发展的历程,通过回顾产融结合的发展过程、措施和实践经验,分析其中的问题和挑战,总结出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我们还将对未来产融结合的发展趋势提出一些可能的建议,以促进我国产融结合发展的持续深化和提高,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2.正文2.1 起点阶段的产融结合发展历程在我国的起点阶段,产融结合发展历程开始呈现初步的尝试和摸索。
此时,经济发展的要求对融资方式提出了新的需求,企业需要融资来支持其发展壮大。
然而传统的融资模式存在问题,传统金融机构对于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且很少了解其具体需求。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开始探索产融结合的新路径。
产融结合的首个尝试来自于地方。
他们通过设立引导基金、发展产业基金等方式,与各类金融机构进行合作,为当地的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这一举措大大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以后的产融结合奠定了基础。
2.2 推动改革的发展阶段产融结合进入推动改革的发展阶段后,其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这一阶段的关键是金融改革的深化,包括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加强金融监管、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等。
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入各类金融创新工具,鼓励企业通过多元化的融资途径来获得资金支持。
在这一阶段,我国成立了多家国家级投融资平台,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不仅提供贷款支持,还积极引导企业实施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多元化融资方式。
这种积极的探索使得产融结合从理论上转化为现实操作,在一些地区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2.3 产融结合的深入发展与创新产融结合经过推动改革的阶段后,进一步深入发展并呈现出创新的特点。
产融结合模式与国内外案例分析

产业资本
由融到产 由产到融
金融资本
由产到融,产业资本主导模式是 由产业资本旗下,把部分资本由产 业转到金融机构。在日本、韩国等 一些亚洲国家,早期的金融控股集 团基本上都是以产业资本为核心的 ,一方面解决自身发展产业中的融 资需要,另一方面也为自身在产业 中积累的大量资金寻找出路。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中国市场经济中的各种资金形态已越来越具备资本的特征,并且形成了少数初步具有实力的 金融机构,但我国银行业改革滞后、产业资本最先成熟,这一特征决定了我国产融结合的发动者不是金融资本,而是产业资 本。并且,目前我国政策规定银行业不能投资实业,所以目前我国大型集团企业产融结合的发展方式多为产业集团向金融业 投资,即“产业投资金融”。
:“物流+供应链金融”模式
沃尔玛:“零售+消费信贷”模式
通用电气:“产业组合+综合银行”模式
产融结合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经营协同是核心,增值收益主要来自于产业支持下金融业务的经营成本节约,例如如卡 特彼勒的“设备制造+设备金融”模式降低了违约成本,的“物流+供应链金融”模式降低了信用风险控制成本,沃尔玛的“ 零售+消费信贷”模式节约了营销与管理成本;第二层:金融协同是核心,增值收益来自于产业组合稳定现金流支持下的资 金成本节约。如集团对金融的担保。
业投资金融行为缺乏市场规 团相继发生严重危机。
范。
20世纪90年代中
20世纪90年代后
期
期至2003年
在经历了20世纪90 年代后期以来的曲折发 展后,伴随着资本市场 的蓬勃发展,我国产业 投资金融掀起了新的热 潮,众多企业集团在巩 固已有金融产业布局的 同时,积极参股、控股 、发起成立证券、银行 、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 。
新形势下中国的产融结合之路

新形势下中国的产融结合之路近年来,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以科技创新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持续快速崛起,传统产业逐渐式微,金融业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产融结合之路成为了一种必然的选择。
产融结合,即是指产业和金融两方面的融合,通过金融手段为产业提供支持,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政府在产融结合方面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推动措施,为中国的产业和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持。
本文将重点探讨新形势下中国的产融结合之路,分析其现状、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现状1. 产融结合成效显著近年来,中国的产融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大量金融资本进入了实体经济领域,支持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也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加便捷、灵活的融资渠道,有效地缓解了实体经济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的发展,为小微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提供了更多融资渠道,对实体经济形成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金融行业发展迎来新机遇与此金融行业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传统的金融业务面临着利润空间逐渐减小的问题,而产融结合为金融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方向。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参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领域,为企业提供更加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从而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3. 创新合作模式促进产融结合产融结合的推进离不开创新的合作模式。
以投资、股权投资、分担风险、共享利益为核心的合作模式成为了产融结合的主要形式。
金融机构通过与实体经济合作,共同探索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
金融机构在产融结合中也可以通过参与实体经济项目,获取更高的收益,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挑战1. 产融结合的风险管理难度加大尽管产融结合带来了很多积极的效果,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风险和挑战。
由于实体经济和金融业的业务特性存在差异,产融结合在风险管理方面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GE的产融结合

另一方面,多元化经营以及产融结合,分摊了GE不同产业的周期性波动风险。当GE某个产业处于周期性低谷时,GE金融板块对这些业务的资源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此时银行或资本市场通常会抛弃这些产业)。子公司在GE金融业务的支持下,不仅能渡过低谷,还能够进行并购整合,从而在高峰期获得更好的业绩回报。
GE产业与金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GE的产融结合做法表明,用金融板块的融资优势来支持业务发展,是多元化集团产融结合的基础。
4、产融结合需高度重视风险管理
GE金融业务在发展过程中,总是遵循“先走再跑”的市场模式,在投身某个市场之前,总是要小心试探,摸清风险。GE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风险控制程序,对每个项目都要进行严格审查。在发展过程中,GE金融板块也不断剥离高风险业务。如2002-2005年间,由于反复无常的气候变化和严峻的恐怖袭击使保险业务的风险激增,GE就主动剥离了该业务。
金融与产业的良性互动,促进了GE的快速发展。美林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如果没有金融业务,GE产业每年的增长将仅为6%。由此可见,GE产融结合对于其自身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一、GE产融结合模式的优势
GE金融板块不仅包括GE商务融资和GE Money两个子集团,也包括其它产业板块中的金融服务,如航空金融服务、能源金融服务等。可以说,金融已经渗透到GE产业的各个环节,几乎每一项业务都有金融提供支撑。通过商业贷款、运营租赁等多种形式,GE不仅充分利用客户资源、为同一客户提供更多种类的产品与服务,更获取了产品之外的附加利润。
二、GE产融结合的经验
通过回顾GE产融结合的发展实践,笔者认为,GE成功的经验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定位
重视金融,一方面是GE产业链延伸的需要,通过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保证了其产业利润的实现和产业链的持续增值;另一方面,GE把金融板块作为其并购实施的工具和平台,同时通过金融业务为旗下业务提供产业低谷期的低成本资金。这一明确的产融结合定位,可以使GE的金融业务从根本上杜绝投机,避免过高风险。
我国产融结合的发展研究

我国产融结合的发展研究【摘要】产融结合是指产业和金融领域的融合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我国产融结合的发展研究,首先介绍了产融结合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了目前我国产融结合的现状,并探讨了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结合实际案例,揭示了我国产融结合的实践情况。
在未来发展趋势方面,本文指出了产融结合在我国经济中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结合研究成果提出了产融结合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议,以期推动我国产融结合向更加健康、稳定和高效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产融结合,发展研究,我国,概念,特点,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实践案例,未来发展趋势,经济发展,促进作用,问题与挑战,发展方向,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产融结合是指产业和金融两个领域之间的融合和互动,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产融结合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方向。
产融结合的兴起与金融业务的创新以及产业升级密不可分。
过去,产业和金融一直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互不干涉。
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快速发展,金融与产业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当前全球经济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产融结合可以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帮助企业更有效地融资,降低融资成本,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产融结合还可以促进金融业务的创新,推动金融机构更好地发挥资金配置和风险管理的作用,实现金融业务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深入研究我国产融结合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探讨产融结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产融结合的发展状况及未来趋势,通过对产融结合的概念、特点和现状进行分析,深入挖掘影响我国产融结合发展的因素,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加以论证。
通过对产融结合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从而为我国产融结合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也旨在指出我国产融结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议,促进我国产融结合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完善,推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产融结合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产融结合相关问题研究综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改革加速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核心竞争能力逐步形成,开始向资本密集型行业集中,企业的经营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产融结合成为企业发展和改革的关键举措和重要途径。
伴随其蓬勃发展,对产融结合的理论研究始终没有停止。
本文从七个方面将近年来关于产融结合的研究予以综述。
关于产融结合的概念什么是产融结合?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深入研究。
张庆亮、杨莲娜(2005)将产融结合定义为:产融结合是指产业部门和金融部门通过股权关系相互渗透,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相互转化、直接融合。
产融结合是指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在资金供求、股权、人事等方面保持一种稳定、密切的联系,达到相互融合,同生共长的目的。
产融结合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结合的重要内容。
李书华,李红欣(2008)认为,产融结合是产业组织与金融组织之间资本相互结合的关系。
将产融结合定义为产业部门和金融部门之间资本相互结合的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人力资本结合,信息共享等的总和,是资本加速集中的有效方式。
再比如,万亿、傅维、古晓慧(2008)指出,产融结合是指产业投入产出过程与金融业融通资金过程的结合。
在实践中,产融结合的方式主要是利用产融结合、构建资本营运平台,在虚拟经济中实现资本增值。
王少立(2008)认为,应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来定义产融结合。
广义上,产融结合即金融与产业的结合,是指从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是通过全部金融过程实现的。
狭义上,产融结合即产融一体化,是指工商企业和金融企业通过股民关系相互渗透,形成资本、资金、人事、信息等方面的稳定关系,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相互转化和直接融合,最终形成产融型集团。
关于产融结合的沿革和发展趋势在西方,早在19世纪初,随着产业和金融业中垄断组织的出现就开始了产融结合的进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工业和金融业绩中垄断程度的进一步提高,西方国家的产融结合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有一些研究详细地梳理了国内外产融结合的发展历程。
产融结合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产融结合相关文献研究综述产融结合是指通过产业和金融的深度融合,实现产业发展和金融创新相互促进的一种模式。
近年来,产融结合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产融结合的定义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对产融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产融结合的定义和意义。
产融结合是指将实体经济和金融业务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资源配置和创新的双赢。
它不仅能为企业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务,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同时也能为金融机构创造更多的商机和收益。
产融结合可以打破传统的产业和金融的界限,实现资源和资金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竞争力。
产融结合被视为实现国民经济双轮驱动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产融结合研究起步较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主要围绕产融结合的机制和政策、产融结合的效应和风险等方面进行研究。
美国学者通过对不同观点的整合和分析,提出了产融结合的五种可能模式,并对其效应和风险进行了评估。
英国学者则对产融结合的政策和监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监管措施。
国内的产融结合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在理论上,研究者对产融结合的定义、机制和效应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在实践中,研究者对产融结合的模式和经验进行了总结和评估。
目前国内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对于产融结合的政策和监管等方面的研究还比较缺乏。
产融结合的发展趋势。
随着产业升级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产融结合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方面,产融结合将注重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推动金融机构向科技和信息化转型,提高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效能。
产融结合将注重优化产业结构和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和低碳经济转型,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产融结合还将注重提升政府的引导能力和服务水平,优化政府的服务环境和公共治理能力,为产融结合提供更好的政策和监管支持。
产融结合是一种重要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新形势下国企产融结合的发展思路

新形势下国企产融结合的发展思路2014-09-16产融结合是指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两者以股权关系为纽带,通过参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而进行的结合。
从两种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的载体来看,产业资本一般是指工商企业等非金融机构占有和控制的货币资本及实体资本;金融资本一般是指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占有和控制的货币及虚拟资本。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产融结合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银行体系改革,回顾其在国内的发展历史,监管部门的政策几经变化,从亚洲金融危机后明令禁止,到前几年默许,再到当前监管部门的明确支持,国家鼓励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的政策环境逐渐宽松。
总的来说,我国的产融结合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计划经济的产融结合,主要是改革开放以前,产融结合在政府的控制下以信贷的方式融合,金融资源由国家完全垄断,产融结合只是一种信贷关系。
第二阶段是产融结合的初步发展阶段(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信贷关系虽然还是产融结合的主要形式,但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双向融合逐渐展开。
第三阶段是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融合阶段(1993年以后),金融资本禁止向产业内投资,而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的融合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证券投资基金成为金融资本间接投资产业领域的重要方式。
一、国企产融结合的意义(一)产融结合是企业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除通过加强内控管理、自身积累发展外,对外有效利用资本市场、运用资本运作手段,通过兼并收购、重组等外延式操作手段,有利于企业迅速实现产业扩张。
外延式运作方式的执行离不开金融平台的创建,通过金融平台的合理构建和金融资产有效配置,推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多元化经营发展的需要产融结合,一方面通过金融产业的构建,起到资源优化配置、资产结构调整的作用,有效起到平抑产业周期、稳定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金融产业的合理布局,分享金融产业的高收益,促进实体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降低运营成本、节约交易费用通过产融结合,充分合理地利用金融资本的融资渠道和资金使用效率优势,化外部资金筹措和流转为内部资金的有效运作,节约外部交易费用和谈判成本。
产融结合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产融结合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这种背景下,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产融结合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旨在通过金融资本与产业实体的有效对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产融结合在推动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产融结合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绿色投资能力,产融结合可以为企业提供多元化的投资渠道,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使企业在绿色产业领域有更多的投资机会。
产融结合还可以为企业提供绿色项目的融资支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进一步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
产融结合有助于优化企业的绿色技术结构,产融结合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的作用,引导企业投资于绿色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产融结合还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的信息传递功能,促使企业关注绿色技术的发展动态,及时调整企业的技术战略,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产融结合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绿色管理水平,产融结合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的监督功能,促使企业加强绿色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排放。
产融结合还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的激励功能,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绿色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提高企业的绿色管理水平。
产融结合有助于促进企业的绿色创新,产融结合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的创新功能,为企业提供创新性的绿色项目融资模式,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产融结合还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的合作功能,促进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共享绿色创新成果,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绿色创新能力。
产融结合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产融结合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为企业实现绿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A.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TFP)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上市公司产融结合与市值管理

上市公司产融结合与市值管理汇报人:2023-12-01contents •产融结合概述•上市公司产融结合的动因与影响•市值管理概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策略与实践•产融结合与市值管理的关系探讨•研究展望与政策建议目录产融结合概述产融结合是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通过股权、控制权等方式的结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互补优势,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产融结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与金融资本为了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整体利益而形成的内在结合。
产融结合在实现方式上,既包括直接投资和股权交易,也包括以金融手段为纽带的战略联盟、产融结合等。
产融结合的定义产融结合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早期的单一股权投资到现在的多元化金融业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产融结合的形式和内容也不断丰富和拓展。
我国产融结合的发展历程相对较短,但发展速度较快,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大型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积极参与的产融结合格局。
股权投资产业资本通过直接投资或购买金融机构的股权,进入金融领域,实现产融结合。
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结构性重组和信用增级,将其转化为可在金融市场上流通的证券。
由大型企业集团投资成立,为集团内成员单位提供金融服务,同时也可对外提供金融服务。
信托公司通过发行信托计划,向投资者募集资金,用于向企业或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保险公司通过开展财产保险、人身保险等业务,为实体经济提供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
资产证券化信托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上市公司产融结合的动因与影响上市公司产融结合的动因01020304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竞争力实现多元化发展财务影响产融结合可能会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产生影响,例如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营效率和降低经营风险等。
经营影响战略影响产融结合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整合风险监管风险市场风险战略风险产融结合的风险与挑战市值管理概述市值管理的定义价值最大化、实现价值经营目标的过程。
国际产融结合模式

法律制度规范
德国拥有完善的法律制度 ,为产融结合提供了良好 的法制环境。
日本模式
企业集团主导
日本产融结合模式以企业集团为主导,企业集团 通过内部融资、外部融资等方式实现产融结合。
政府引导
日本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促进产融结合的 发展。
法律制度规范
日本拥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为产融结合提供了良 好的法制环境。
财务投资型
产业投资型
企业通过财务投资方式进入金融领域,实 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
企业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投资 于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或企业,实现产业 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
03
发达国家产融结合模式分析
美国模式
金融资本主导
美国产融结合模式以金融资本为 主导,金融资本通过控股、参股 等方式参与实体经济,实现产融
国际产融结合模式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国际产融结合模式概述 • 发达国家产融结合模式分析 • 发展中国家产融结合模式分析 • 产融结合模式比较与评价 • 国际产融结合模式对中国启示
01
引言
主题介绍
国际产融结合模式
探讨国际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产 业与金融结合的模式、特点及其 发展历程。
产融结合的定义
产业与金融的结合是指产业部门 与金融部门通过各种方式实现资 源共享、互利共赢的过程。
目的和意义
目的
分析国际上产融结合模式的成功经验 与教训,为我国产融结合的发展提供 借鉴和参考。
意义
促进我国产业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推 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我国经济实 力和国际竞争力。
02
国际产融结合模式概述
适用范围评价
产业资本主导型
适用于产业发展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的企业,这些企业拥有较为稳定的现金流和市场份额,能够为金 融资本提供稳定的回报。
大型国有企业产融结合及其效用分析

大型国有企业产融结合及其效用分析伴随我国产融结合的深入,大型国企开始热衷于产融结合。
本文结合产融结合的内涵,对大型国企产融结合的效用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标签:产融结合大型国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大型国企的经营模式正向产融结合转变。
2007年11月,中石油出资20亿元取得珠海商业银行绝对控股权,将产融结合热推向了一个小高峰,大型国企的产融结合之路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国企的產融结合之路从2002年中石油与意大利忠利集团合资组建中意人寿保险公司起,大型国企便开始了产融结合之路。
大型国企产融结合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参股金融企业;二是组建自己的金融企业。
目前,我国大型国企产融结合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产业+商业银行”模式。
该模式是指大型国企通过参股或新成立商业银行来实现产融结合。
如首钢集团成立华夏银行。
第二,“产业+保险公司”模式。
该模式是指大型企业参股或自身成立保险公司的产融结合模式。
如2007年3月,国家电网集团发起筹建英大泰和财险公司和英大泰和产险公司。
第三,“产业+财务公司”模式。
该模式是指大型国企设立的为企业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产融结合模式。
据中国财务公司协会统计,目前,大型国企创办的财务公司已经有88家。
二、产融结合的含义及动因产融结合是指产业投入产出过程与金融业融通资金过程的结合。
这种结合既包括不同部门企业间的相互渗透与结合,也包括企业内部产业与金融业务的拓展与整合。
大型国企产融结合的动因主要有:1.资本逐利性是大型国企走产融结合道路的根本原因资本的逐利性驱使了产融结合的发展,也促进了大型国企的产融结合。
在资本逐利性的驱使下,更多的资本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跨行业投资,社会上不同程度地存在金融资本控制产业、产业资本控制金融资本的现象。
由于我国金融业长期处于相对垄断地位,一直能够获得高于一般行业的丰厚收益。
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原理,金融企业较高的利润率必然吸引产业资本,实现产融结合。
产融结合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产融结合相关文献研究综述产融结合是指产业和金融两大领域之间的深度融合和互动,通过资本市场和产业市场的协同作用,实现产业发展和金融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产融结合成为了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金融业创新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国内外学术研究角度入手,对产融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旨在全面了解产融结合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产融结合的定义和特点产融结合的概念最早起源于国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融结合的概念逐渐引入并被国内学者所关注。
产融结合的定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即产业和金融相互融合;二是资本市场与产业市场的有机结合,即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在实体经济中的有机结合。
产融结合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现了资源配置的优化,通过金融资本的投入促进产业发展,实现了双赢局面;二是提高了产业的竞争力,金融资本的支持使得产业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三是促进了金融业的发展,产业的发展为金融业提供了更多的服务需求和发展机会。
二、国内外产融结合研究现状1. 国际研究现状在国际上,产融结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等。
美国学者对产融结合的研究比较深入,其主要关注点在于产融结合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和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英国学者更多地从金融稳定和产业发展的角度探讨产融结合的意义和作用。
德国学者则更关注产融结合对中小微企业的促进作用。
在国内,产融结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两个层面。
在宏观层面,学者们更多地从金融体系的角度探讨产融结合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在微观层面,学者们更多地从企业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产融结合对企业的促进作用和影响。
三、产融结合的优势和挑战1. 优势产融结合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助于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产融合作格局,促进了资金的流通和利用;二是有利于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提高了融资效率;三是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了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关于中央企业产融结合发展路径的探索

对垄断的教训,美国出台了一系列限制金融资本渗透产业资本 的法律法规,如著名的《格拉斯·斯蒂格勒法案》等,导致从 金融资本发端的产融结合的发展受到了限制。但与此同时,以 通用电器(GE)为代表的由产业资本发端的到金融资本的产融 结合模式开始出现,美国至 20 世纪 70 年代许多产业资本集团 都建立了金融部门、金融公司。
产业经济
基金公司、保理公司,产融结合架构逐步设立并不断完善,产
4.产融结合,是集团拓宽融资渠道,以融助产的需要。集
融结合步伐不断加快,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相比上述标杆央企 团通过充分发挥各金融机构的功能和优势,汇聚金融板块业务
产融结合而言,集团产融结合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发展潜力 合力和协同效应,可以更好的拓宽集团的融资渠道,有利于最
监会令〔2018〕5 号)。控制类股东应当具备权益性投资余额不 得超过净资产、总资产不低于一百亿元人民币、最近一年末净 资产不低于总资产的百分之三十等条件。
10.2018 年 4 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 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非 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8〕107 号, 以下称“指导意见”)。企业投资金融机构应当以服务实体经济 为目标,紧密围绕企业自身主业发展需要,科学布局对金融机 构投资,避免脱实向虚。脱离主业需要盲目向金融业扩张等情 形不得成为金融机构控股股东。
我国央企中,中石油、国家电网、五矿集团、华能集团、中国航空、
6.2014 年 10 月 28 日,国资委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央 华能集团等央企产融结合水平较高,实力较强,被视为我国央
企业财务公司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资发评价〔2014〕165 企产融结合的标杆,具体情况详见下表(只列示了控股金融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融结合的发展历程
在当前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以及实体产业融资难问题的背景下,从上海建立完整的投融资平台生态,到重庆建立“八大投”,再到山东、河南等地对政府投融资平台体系打造的高度重视,直至总理亲自签署批准设立的“中民投”金控集团等等,一切举措都在彰显,构建科学合理的产融结合的投融资生态,已经成为破解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中所面临资金瓶颈的良方。
产融结合在国外发达国家早已经历了融合、拆分、再融合的阶段。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19世纪末,欧美各国基本不限制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相互持股和跨业经营。
由于当时的产业整合运作比较依赖于银行,以摩根为代表的一批“由融而产”的企业集团逐渐形成,如美国的洛克菲勒、摩根,日本的三井、三菱等。
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经济危机后,美国政府出台法规限制了对金融机构与工商企业之间的市场准入和相互持股,从金融业发端的“由融而产”模式受到遏制。
但是,以通用电器为代表的“由产而融”的产融结合模式开始盛行,至上世纪70年代,美国许多产业集团都建立了金融部门,甚至开始办金融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再度放松金融管制,金融混业再度盛行,金融资本再次进入产业资本。
1990年后,竞争加剧与并购增加使大部分美国大公司都开始利用基金等形式进行体外融资,产融结合特征日趋显著。
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产业集团开始主动撤离金融,回归主业。
产融结合在国内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以海尔集团、新希望集团和德隆集团为代表的“由产而融”阶段。
由于我国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投资控股实业的明文限制,我国产融结合的唯一模式为“由产而融”。
不过,由于缺乏良好的市场监管和风险管控,2004年的“德隆事件”成为产业资本掏
空金融资本的经典案例。
2006年,《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的出台,明确规定了央企在境内的产权收购及投资均要上报国资委,并对央企重组划定了“三条红线”,严禁企业违规使用银行信贷资产投资金融、证券、房地产和保险等项目。
产融结合因此进入沉寂期。
2008年后,面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需要,产融结合又卷土重来。
2009年,中石油先后收购克拉玛依市商业银行和宁波金港信托,随后,8家大型国有企业入股光大银行。
时任国资委副主任的李伟表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必须充分认识产融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自此,业界认为监管层对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涉足金融业的容忍度开始放宽。
国内产融结合可粗线条地划分成四类:
①第一类是“银企合作”或“产融合作”。
产业集团或企业的运营离不开存贷款、结
算、信托、债券发行、股票上市、并购重组、财产及员工保险等。
因此,产融必须
合作,甚至结成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
②第二类是产业集团内设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围绕集团主业,面向成员企业开展金
融服务,属于内部金融。
③第三类则是产业集团对外部金融机构进行投资,不控股,也不主导,可称为“获利
投资”。
④第四类即产业集团或企业设立、收购银行、证券、保险、期货等金融机构,甚至主
导其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