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产融结合的模式及比较
略论当前我国的产融结合

略论当前我国的产融结合--------------------------------------------------------------------------------一、产融结合的内在机制“产融结合”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来理解。
狭义的“产融结合”是指产业部门与金融部门在资本、资金、人事等多方面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同生共长,其中资本的融合是根本。
广义的“产融结合”除了包括狭义的概念所提及的全部内容以外,还包括产业部门与金融部门之间以业务为纽带而保持的密切联系,其基础为业务纽带。
诸如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企业通过证券公司发行股票等业务上的结合等,也属广义的“产融结合”范畴。
本文所探讨的产融结合主要是其狭义方面。
实现产融结合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必然。
这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固有特性密切相关。
资本的无限逐利性和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使得产业资本天生具有扩张的动机,它必然要寻找到一种能够使其得以扩张的机制。
而现代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对产业资本在存量上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要求产业资本必须寻找到能够持续、稳定、大量地获得资本和资金的途径。
金融部门作为一种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行业,本身就是应产业部门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金融资本所集聚的是一些零散的资金,它必须保证资本和资金的流动性、收益性和安全性。
从最简单的借贷关系开始,产业资本就与金融资本紧密联系,再到两者交叉融合、同生共长,产业资本实现了在相对较低的成本上获取资本和资金,并得到了扩张和发展;金融资本则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增殖,扩大了金融资本的支配权,增加了资本来源,保证了资本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
这两种资本的不同特性正是相互融合中得以互补,所以产融结合具有一般的规律性。
二、当前我国产融结合成因分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间由于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促使产业界和金融界掀起了新一轮的产融结合的高潮。
正如上世纪90年代初发生的产融结合高潮得益于股份制改革和资本市场的兴起一样,这次出现的新一轮高潮也有其重要成因。
最新 中央企业实施产融结合的现状与办法研讨-精品

中央企业实施产融结合的现状与办法研讨一、产融结合的优势及方式(一)产融结合的优势产融结合是产业资本发展到一定程度,寻求经营多元化、资本虚拟化,从而提升资本运营档次的一种趋势,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间的资本联系、信贷联系、资产证券化以及由此产生的人力资本结合、信息共享等等的总和。
从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必然会有一个融合的过程,这是社会资源达到最有效配置的客观要求。
这种融合,宏观上有利于优化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控效果,微观层面则有利于产业资本的快速流动,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
产业直接投资金融,既可以获得融资便利,还可以更好地满足集团产业服务的需要。
产业集团可以利用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状况、金融需求的信息相对优势,提供更具个性和特色的金融服务。
反过来,金融公司利用主业部门拥有的市场声誉,可以提升金融产业的信用级别、降低融资成本;同时,还可以利用集团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相关金融服务。
另外,产融结合也是企业经营多元化的需要,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产融结合的具体操作方式除单独设立结算中心、财务公司外,我国产业资本进入金融业以直接投资为主,具体分为三种方式:一是直接出资设立,如首钢设立华夏银行、招商局设立招商银行;二是通过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或资产管理公司入股,如中石化参股交通银行和南京银行;三是通过二级市场股份交易进入,如中粮投资兴业银行,使产业集团对金融机构运营具有较强影响力。
除参股14家银行外,央企投资的19家证券公司、24家信托公司、32家保险公司均以控股为主。
二、产融结合的潜在风险和问题(一)产融结合协同效应不明显,盲目投资较多目前,我国多数产融结合企业持有金融机构的股份比例较低,金融业务规模普遍较小,产品结构单一、竞争力不强。
而且不少产融结合企业仅仅以降低融资成本或获取较高利润为目的参控股商业银行或证券公司,而不是出于产业发展的战略角度考虑。
这种做法也许能获取短期利润,却不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
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和实现路径研究

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和实现路径研究产城融合是指将产业与城市紧密结合,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发展,通过城市的优势资源促进产业的创新与升级。
产城融合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发展模式,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城市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和实现路径进行研究。
1. 主导产业驱动模式:这种模式是通过特定的主导产业来推动城市的发展。
主导产业可以是传统的产业,也可以是高新技术产业。
以汽车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的重庆或者以互联网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杭州,通过主导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形象的塑造。
2. 产业链延伸模式:这种模式是通过产业链的延伸来实现产城融合。
城市可以通过与周边地区和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实现产业链的完整化和延伸。
深圳经济特区通过与香港和珠三角地区的合作,实现了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完整布局。
3. 产融结合模式:这种模式是通过金融手段与产业结合,促进产城融合的发展。
金融可以为产业提供融资支持,同时也能通过金融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上海金融中心通过金融创新和金融支持,推动了上海的产业升级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4. 人才产业结合模式:这种模式是通过优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来推动产城融合的发展。
城市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进而推动产业的发展。
北京通过建设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孵化器,吸引了大量的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促进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1. 完善城市规划布局:首先要完善城市的规划布局,合理划定产业发展区域和城市功能区域,促进产城融合的空间布局。
要鼓励产业的空间集聚和产业链的完整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创新机制体制:要建立适应产城融合发展的机制体制,包括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合作机制和激励机制。
政府要引导和推动产城融合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鼓励企业创新和创业,建立起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3. 加强产业培育和创新支持:要加强对产业的培育和创新支持,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产融结合的不同模式

产融结合的不同模式
产融结合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热门领域。
在产融结合的发展实践中,已逐步形成了以产助融、以融助产和产融双驱动等模式。
但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产融结合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
以产助融模式主要是基于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有效积累之后,以强大的产业基础作为支撑,产业资本转化为金融资本,实现产融结合发展或产业与金融并行发展的格局。
作为我国产融结合的主导模式,以产助融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进入金融领域,产业与金融并行发展,实现多元化经营;另一种是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进入金融领域,金融和产业有效融合发展。
以融助产是基于金融资本的快速发展和有效积累之后,金融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实现在产业部门进行业务布局的模式。
由于以融助产是以金融机构作为主体,在国内金融法律的约束下,以融助产模式在数量上较少,产融双驱动模式主要是结合产业的基础支撑和金融的杠杆效应实现螺旋式的产业与金融的结合并相互促进。
在此模式下,相关主体具有产业的基础又具有金融的秉性,是产融结合更为专业的模式。
产融结合的不同模式虽各有侧重,但其一般的机理是以产业要素集聚为代表,一是充分利用了我国各项经济金融政策,特别是政策试点以及政策实施早期阶段的政策红利;二是将做强主导产业作为产融结合的前提;三是充分发挥了金融的功能,不仅将金融作为产融结合的基本要素,而且发挥了金融在不同要素、企业及产业的连接功能以及在资本运作中的杠杆功能。
产融结合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了较长的时间,并且目前产融结合正呈现深入发展的态势。
产融结合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

择2023-11-08•产融结合概述•产融结合的模式•产融结合的路径选择目录•产融结合的风险与挑战•产融结合的发展趋势与展望01产融结合概述产融结合是指产业部门与金融部门之间,通过股权、资金融通、管理参与等方式,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过程。
产融结合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业部门与金融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必然结果。
产融结合的定义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部分国有企业开始进行内部改革,尝试通过成立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方式,实现产融结合。
产融结合的发展历程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产融结合得到了快速发展。
一方面,国有企业通过重组、改制等方式,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另一方面,民营企业也开始积极探索产融结合的发展模式。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创新的加速发展,产融结合逐渐向更深层次发展。
一方面,大型企业集团通过设立财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等方式,实现产融结合;另一方面,新兴的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等新兴业态也积极探索与实体产业的融合发展。
初创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深化发展阶段产融结合的必要性产融结合可以通过资本运作、技术创新等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风险防范能力推动金融创新发展产融结合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融资成本等方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产融结合可以通过多元化投资、分散风险等方式,增强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产融结合可以促进金融创新发展,推动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高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02产融结合的模式产业资本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控股金融机构,掌握金融机构的股权,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
实现方式产业资本控股金融机构模式有利于产业资本借助金融资本的力量加速发展,同时产业资本对金融机构的控制有利于风险防范。
现代产融结合论

现代产融结合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现代产融结合论逐渐成为产业界和金融界的焦点。
本文将围绕现代产融结合论的起源、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展开讨论,分析其重要性及对企业、产业和金融市场的影响。
一、现代产融结合论的起源现代产融结合论起源于20世纪末期,当时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关键。
在此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尝试将产业与金融相结合,以推动经济发展。
具体而言,现代产融结合论主要指产业与金融业之间通过资本、业务和战略联盟等形式进行的融合和互动。
二、现代产融结合论的现状目前,现代产融结合论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种趋势。
在实践中,许多企业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实现了产业与金融的有机结合。
这种结合有助于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同时,金融业通过参与产业融合,开拓了新的业务领域,丰富了业务内容,进而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效率。
三、现代产融结合论的未来发展趋势1、深度融合:随着科技的发展,产业与金融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二者将实现更加深度地融合。
例如,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将使得互联网金融得以快速发展,为产融结合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2、创新发展:未来,现代产融结合论将在不断创新中发展。
在技术创新方面,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将为产融结合带来更多新的可能性和挑战。
在模式创新方面,企业将在不断探索中寻求更加高效、可持续的产融结合模式。
3、监管环境变化:随着现代产融结合论的发展,监管部门也将逐渐适应新形势,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的同时,鼓励产业与金融的良性互动。
四、总结现代产融结合论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产业发展以及完善金融市场。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监管环境的变化,现代产融结合论将持续发展和创新。
因此,企业、产业和金融界应积极现代产融结合论的发展趋势,把握机遇,以实现更高水平的一体化发展。
产融结合模式及国内外案例分析

目录
一、产融结合发展历程及模式 二、典型的产融结合案例
•美国:以GE为主,长期以来被誉为标杆的产融结合成功的企业, 产融结合受到金融环境影响 •国内:以德隆为主,中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产融结合的企业, 产融没有形成互动
三、总结
产融结合是指产业与金融业在经济运行中为了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整体效益通过参股、持股、控股和人事 参与等方式而进行的内在结合或融合。 世界500强企业中,有80%以上都成功地进行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经营行为,国内的几乎所有 大型多元化集团都涉足了金融领域。
通用电气:“产业组合+综合银行”模式
产融结合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经营协同是核心,增值收益主要来自于产业支持下金融业务的经营成本节约,例如如卡 特彼勒的“设备制造+设备金融”模式降低了违约成本,UPS的“物流+供应链金融”模式降低了信用风险控制成本,沃尔玛 的“零售+消费信贷”模式节约了营销与管理成本;第二层:金融协同是核心,增值收益来自于产业组合稳定现金流支持下 的资金成本节约。如GE集团对GE金融的担保。
UPS产融战略的核心在于:物流业务降低了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风险控制成本,在奠定供应链金融
点评
业务优势的同时,UPS将节约的风险成本部分让渡给客户,以拓展物流市场份额和物流的衍生增值
服务。
简介
国际零售巨头沃尔玛也一直在努力推动零售与消费信贷的结合。根据沃尔玛自己的测算,如果能 够开设自己的零售银行,通过与零售业务共用推广渠道、客户信息和支付系统,沃尔玛零售银行 可以大大节约推广信用卡的营销成本,降低客户信息管理成本和支付系统的运营成本,从而将信 用卡的费率成本从2%降低到1%。沃尔玛的方案是将这1%的成本节约回馈给消费者:2005年沃 尔玛发行了具有积分折扣功能的类信用卡“发现卡”,发现卡不收年费,可以在沃尔玛和其他加 盟零售店铺使用,并可享受最多1%的购物折扣。1%的积分回馈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沃尔玛的客 户群,并推动消费信贷业务的同步扩张。
产融结合经典案例

产融结合经典案例产融结合是指实体经济与金融业务之间的紧密结合,通过金融手段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产融结合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经典的产融结合案例。
首先,以中国的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为例。
PPP模式是一种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共同投资建设基础设施或公共服务项目,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项目效益。
这种模式有效地整合了政府和社会资本的资源,实现了产融结合,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提升。
其次,以银行与企业合作的信贷业务为例。
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可以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帮助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技术水平,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同时,企业的发展也为银行带来了良好的信贷业务,实现了产融双赢。
再次,以科技创新与风险投资结合的案例为例。
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风险投资则为创新型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
通过风险投资机构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投资,实现了产融结合,推动了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的发展。
最后,以地方政府与产业发展基金的合作为例。
地方政府可以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重点产业领域,支持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产业发展基金的设立和运作,有效地整合了政府和社会资本的资源,实现了产融结合,推动了地方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产融结合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各种形式的产融结合案例,都充分体现了金融业务与实体经济之间的紧密联系,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产融结合案例出现,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新形势下中国的产融结合之路

新形势下中国的产融结合之路近年来,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以科技创新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持续快速崛起,传统产业逐渐式微,金融业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产融结合之路成为了一种必然的选择。
产融结合,即是指产业和金融两方面的融合,通过金融手段为产业提供支持,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政府在产融结合方面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推动措施,为中国的产业和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持。
本文将重点探讨新形势下中国的产融结合之路,分析其现状、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现状1. 产融结合成效显著近年来,中国的产融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大量金融资本进入了实体经济领域,支持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也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加便捷、灵活的融资渠道,有效地缓解了实体经济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的发展,为小微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提供了更多融资渠道,对实体经济形成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金融行业发展迎来新机遇与此金融行业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传统的金融业务面临着利润空间逐渐减小的问题,而产融结合为金融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方向。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参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领域,为企业提供更加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从而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3. 创新合作模式促进产融结合产融结合的推进离不开创新的合作模式。
以投资、股权投资、分担风险、共享利益为核心的合作模式成为了产融结合的主要形式。
金融机构通过与实体经济合作,共同探索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
金融机构在产融结合中也可以通过参与实体经济项目,获取更高的收益,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挑战1. 产融结合的风险管理难度加大尽管产融结合带来了很多积极的效果,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风险和挑战。
由于实体经济和金融业的业务特性存在差异,产融结合在风险管理方面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产融结合

什么是产融结合1、产融结合是指产业与金融业在经济运行中为了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整体效益通过参股、持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而进行的内在结合或溶合2、广义的产融结合是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或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之间通过股权融合及业务合作等各种形式的结合与互动3、产融结合是指产业部门和金融部门通过股权关系相互渗透,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相互转化直接融合.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启动4、产融结合是指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在资金供求、股权、人事等方面保持一种稳定、密切的联系,达到相互融合,同生共长的目的.我国的产融结合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银行体系改革5、产融结合是指产业与金融业的联系和协作,以致在资金、资本以及人事上相互渗透,相互进入对方的活动领域,最终形成产融实体的经济现象和趋势.产融结合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6、产融结合是指产业部门和金融部门之间资本相互结合的关系.这种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不同的市场条件下有着不同的结合方式产融结合的特点产融结合的特点:渗透性、互补性、组合优化性、高效性、双向选择性产融结合的内涵及现实意义[1]产融结合是产业资本发展到一定程度,寻求经营多元化、资本虚拟化,从而提升资本运营档次的一种趋势。
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间的资本联系、信贷联系和资产证券化(股票、债券、抵押贷款或实物资产的证券化),以及由此产生的人力资本结合、信息共享等等的总和。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产融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产融结合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
通过产融结合,往往由于成本提高的速度远远低于业务规模的扩张,使得产融结合运作起来更有效率,其在开发高度细分化的产品、建立与维护信息技术系统、进行资产管理及建立营销网络时,都存在规模经济优势。
其次,产融结合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
产融结合双方在信息获得方面,与融合前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即双方在产生经济交往时,相关的谈判、履约等费用将不同程度地降低。
产融结合六大模式及实战类型分析

产融结合六⼤模式及实战类型分析随着⼤量的央企国企、上市公司、民营企业纷纷开始⾛上了并购扩张、产业升级、战略转型的资本运作之路,⼀⼤批超⼤型企业崛起。
产融互动,产融双驱,以⾦融的⼒量撬动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和超⾼速迭代,产融平衡成为了现代企业⽴于不败之地的必要思维和路径。
产融结合,是指企业结合产业和⾦融进⾏商业模式和发展模式的重构,推动企业扩张,促使产业升级和盈利能⼒提升,不断追求资本增值的过程。
产融双驱可以包含两⽅⾯的内容——⼀⽅⾯通过产业投资与⾦融经营相结合,另⼀⽅⾯通过产业与⾦融部门的资⾦协同。
产能型的扩张通常受制于时间、空间,因此难以形成⾮线性成长的效果。
相对应地,⾮线性成长的触发机制⼀般都对应着资本化的⼿段。
以产融双驱作为⾦融运作的内核,对应着资本化扩张模式,如通过并购、控股、参股、换股等⼿段抓住产业和资本市场周期性的机会,将使企业⾛上⾮线性增长的轨道,实现快速扩张。
那么,企业进⾏以并购为主的⾦融运作,有没有核⼼精要的模式可遵循呢?以下内容针对六种企业⾦融运作战略的实战类型进⾏简要分析:⼀、横向并购战略横向并购,是指同类企业为扩⼤规模⽽进⾏的并购。
进⾏横向并购的基本条件,是并购⽅有需要并有能⼒扩⼤⾃⾝产品的⽣产与销售,并购双⽅企业的产品及产品⽣产与销售有相同或相似之处。
横向并购的突出特点,主要是:(1)通过并购,消除竞争对⼿,扩⼤市场份额;(2)发挥经营管理上的协同效应,迅速扩⼤⽣产经营规模,实现低成本扩张,节约共同费⽤,便于在更⼤的范围内进⾏专业化分⼯,采⽤先进的技术,形成集约化经营,产⽣规模经济效益。
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包括青岛啤酒、福耀玻璃等。
以青岛啤酒的并购过程为例:青岛啤酒原⽼总彭作义说:“按正常做法,青岛啤酒应该是兼并⼀家消化⼀家后,再去实施下⼀步兼并,青岛啤酒也好有时间处理好与企业相关的⼀些问题。
但是⾯对啤酒⾏业的⼤整合,青岛啤酒必须利⽤⾃⼰的品牌优势,完成全国的战略布局,青岛啤酒只能在跑步中调整⾃⼰。
产融结合的投资模式与风险控制

产融结合的投资模式与风险控制近年来,产融结合的投资模式在中国投资市场中越来越受到投资人的青睐。
这种模式是指通过将产业与金融相结合,形成以产业为支撑、以金融为补充的投资模式。
它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并且实现了风险控制和收益的最大化。
首先,产融结合的投资模式能够促进企业发展。
传统的投资模式往往只注重企业的财务表现,而忽略了企业对未来的战略规划和发展方向的重视。
而这种投资模式则对企业的产业规划和投资进行了全面考虑。
与传统的投资模式不同,产融结合的投资模式在投资时不仅要看重企业财务状况,还要对企业的产业背景、技术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进行评估。
这样的投资方式,既考虑了企业短期效益,更注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其次,产融结合的投资模式能够实现风险控制和收益的最大化。
在此投资模式中,大型金融机构通过投资实现了资产的多元化配置,从而降低了风险。
同时,产业企业也可以通过吸纳金融资本的方式实现资金的快速融资,从而降低融资成本。
这种方式能够同时促进资产和负债的最大化,实现了风险的有效控制。
另外,对于产业企业而言,通过吸纳金融资本,不仅可以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可以扩大企业的市场规模,提高品牌价值,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然而,产融结合的投资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对于产业企业而言,如果在融资后资金使用不当、财务风险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就有可能导致企业的破产。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如果在选择投资企业时不够审慎,或者在资产配置时出现失误,也会造成经济损失。
因此,在选择投资企业时,需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风险、市场前景、管理团队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在资产配置时,需要认真分析与评估投资风险,并且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从而在投资过程中保证能够实现风险控制和收益的最大化。
总之,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的不断成长,产融结合的投资模式在投资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种投资模式,既注重了企业的产业发展,也实现了资产组合的多元化,进一步促进了企业和金融市场的发展。
产融结合的典型案例解析与主要模式研究

-!产融结合的典型案例与主要模式研究目录一、国内外发展历程 (1)(一)产融结合在国外的发展 (1)(二)产融结合在中国的发展 (2)二、国外典型案例分析 (3)(一)制造业:通用电气(GE) (3)(二)服务业:联合包裹(UPS)和沃尔玛(Wal-Mart) (5)(三)高科技行业:英特尔(Intel) (7)(四)酒店业:万豪酒店(Marriott) (8)三、国内典型案例分析 (11)(一)德隆与华润:“先烈”与“先驱” (11)(二)复星:做中国的“巴菲特” (15)(三)联想:立足产业发展的投资家 (18)(四)海航:并购打造“现代服务业综合运营商” (20)四、主要模式及相关探讨 (24)(一)主要模式 (24)(二)相关探讨 (25)广义的产融结合是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通过股权融合和业务合作等各种形式实现两者的结合;狭义或真正意义上的产融结合是指企业通过涉足产业与金融领域来实现产融互动,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价值的过程和活动。
发达国家实践表明,产业集团在大型化过程中不仅需要畅通的投融资渠道,更需要将资本证券化、多元化,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寻求积极的平衡;而金融企业也需要工商企业的资本参与,以保证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因此,产融结合既是社会资源达到有效配置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做大做强过程中的必然趋势。
但与此同时,由于金融产业及市场具有波动剧烈等特性,产融结合也蕴含着巨大风险。
如何才能通过产融结合使企业创造更大价值、获得持续成长?本文将首先从背景角度对产融结合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然后结合中国国情和锦江实际,从产业资本涉足金融资本的视角选择国外与国内各5个典型企业案例进行分析,并总结产融结合的主要模式,最后结合锦江国际集团的情况进行相应探讨,供决策层参考。
一、国内外发展历程(一)产融结合在国外的发展产融结合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动态的演进过程。
在西方国家,经历了“融合—分离—融合”的发展过程。
产融结合主要模式分析

产融结合主要模式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企业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扩大,而金融业的规模及创新发展往往不能及时满足,尤其是针对企业发展的特色化个性化金融服务推出不足,因此,产融结合作为一种可高效快速匹配资源的经营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学者关注。
一、产融模式本质分析目前对于产融结合模式的阐述和研究较多,但在笔者看来,产业集团的产融结合发展本质上其实就是一种业务多元化战略。
且由于兼具有相关多元化与不相关多元化的属性而倍受大型企业集团青睐。
1、相关多元化属性。
大型企业集团的金融服务具有规模大、数量多、频率高、个性化要求高等特点,设立所需金融企业可以有效为集团业务服务,提高集团主业的竞争力。
2、不相关多元化属性。
不处于同一行业,可以有效分散行业系统性风险,同时具有不同行业特性,通过业务的统筹,可以形成规模、效益、周期等的互补。
二、产融模式发展优势通观当前的产融结合实践,产融结合模式为集团的发展所提供的助力不外乎以下两种:1、服务集团主业。
通过金融产业的发展,可以整合集团内部金融资源,并针对集团主业需求展开金融服务,提高主业竞争力。
如中石化、西门子、GE集团。
2、构筑多元业务。
通过金融产业的持续发展,在金融市场上获得一席之位,也成为集团主要业务板块之一,为集团贡献效益增长向量。
如三星、国网集团。
三、产融模式实例分析正是基于产融结合的诸多优点,产业集团纷纷开展金融业务,就国内外大型集团进军金融行业的时机及产业选择来看,各企业集团发展产融结合的路径和状态差别较大:1、机构布局方面:积极布局或谨慎发展。
国家电网集团作为国内产业办金融的先行者之一,采取积极布局的策略,目前其金融板块已完成了较为全面的业务布局,同时还形成了统一的“英大系”品牌,其金融机构涵盖了财务公司、财险、寿险、信托、基金、证券、银行、期货、租赁等众多形式。
而中石化集团的机构拓展策略则极为谨慎,自1988年成立财务公司,跨出金融发展的第一步以来,至今其金融板块仍只有财务公司一家。
大型集团企业产融结合应选择何种模式

大型集团企业产融结合模式的选择一、国内外产融结合的现状产融结合,即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指两者以股权关系为纽带,通过参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而进行的结合。
产融结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大多数大型集团企业的战略选择。
产融结合的本质在于企业通过产融结合,实现对金融机构的控制,构成一种包含金融机构的内部资本市场,从而对资本配置产生的影响。
这种影响体现在提高企业集团资金的使用效率,有效降低企业集团外部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增加企业集团的收益和资本积累速度,产生一种跨行业的协同效应,最终形成较为显著的竞争优势。
产融结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加快了集团企业的财富聚集的速度,并且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
企业的做大做强,最终促使整个社会财富实现快速的增长,产融结合可以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
西方发达国家产融结合的环境较为宽松,发展程度也较高。
19世纪20年代出现垄断组织的时候,产融结合就已经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发达国家产业和金融业的垄断集中程度进一步提高,产融结合也进入较快的发展阶段。
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中,有约80%的企业已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
从发达国家产融结合的实践来看,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方式可以分英美式和德日式。
英美式的特点是采用各种基金会的形式使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结合;德日式的特点是采用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交叉持股,彼此互相渗透。
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的限制,目前产业与金融行业的结合程度并不高。
现行政策规定银行业不能投资实业,这就导致了银行资本难以在近期内与产业资本结合,所以目前我国大型集团企业产融结合的发展方式就不能沿着“由融而产”的路径发展,只能是“由产而融”。
20世纪90年代,监管机构为了防范金融风险,政策方面有诸多的限制,就算是“由产而融”,其发展的过程也相当艰难,相关金融牌照的获批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以海尔集团为例,海尔集团早在90年代初就提出建立财务公司和合资保险公司,直到2000年和2001年才拿到牌照。
华彩--产融结合的方式,实现和特点

产融结合的方式,实现和特点一、产融结合的连接方式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有效的连接,大概分为三种:1、信用型就是通过债权债务实现产融结合。
简单地说就是“融”把钱借贷给“产”,中间尽管有审贷程序,但是内部总是较便利,所以很多企业愿意积极成为商业银行的股东。
只要你的信用相对较好,理论上你在商业银行里投1个亿,至少可以贷出8亿,甚至12.5亿(如果资本充足率在8%)。
依照巴萨尔协议,资本充足率如到12.5%,至少还可以贷8亿。
2、股权型也就是通过股权联系来实现产融结合,包括项目之间交叉持股,或者一方持有另外一方股权。
其中区别在于,信用型连接有可能未必是股东。
3、咨询型即金融不直接为产业提供资金,而是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
咨询服务非常广泛,包括小到一般的企业税,财务处理,大到资本运作等等,这也是一种方式。
二、美国和日本的典型产融结合模式1、美国式的由产到融:摩根财团摩根拥有大名鼎鼎的通用汽车、美国钢铁、通用电器等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企业,还有金融机构,包括JP摩根、摩根斯坦利、英国慧富等。
按1929年计算,当时整个美国工业总产值是729亿,占整个世界的48.5%,而摩根的资产总收入是200亿美元,占到1/4强。
2、日本式的产融结合:三菱财团三菱是日本最大的财团之一,其核心企业29家,有9家2007财富500强企业,这9家企业的营业收入总和是2925亿,而其他的没有入选财富500强的也多半是日金指数的成分股,整个三菱财团总资产排在全球第六,达到15857.7亿美金(2007)。
例:日本的综合商社。
日式的综合性商社在做贸易,特别是转口贸易时,有其独到之处,比如三菱是全世界最大的玉米销售商,但是日本并不种植玉米,每年日本从世界其他种植国合同收购玉米,然后把玉米用现货或期货的方式运到另一地区卖出。
而如果是期货,就无需运输,只在那两地之间进行交易,三菱赚取中间利润。
日式综合商社成功的主要特点在于:1、资本运作的能力。
在贸易过程中,自身作为一家投资银行的角色,如果发现一个好的企业,就将该企业引入;如果发现一个好的商社,就将其独家代理或者买断;如果发现一个好的产品,就将专利买入,自建工厂生产等等,把该产业过了黄金期后,再将股权出售。
中央企业实施产融结合的现状与办法

中央企业实施产融结合的现状与办法作者:孙群来源:《现代审计与经济》2014年第05期一、产融结合的优势及方式(一)产融结合的优势产融结合是产业资本发展到一定程度,寻求经营多元化、资本虚拟化,从而提升资本运营档次的一种趋势,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间的资本联系、信贷联系、资产证券化以及由此产生的人力资本结合、信息共享等等的总和。
从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必然会有一个融合的过程,这是社会资源达到最有效配置的客观要求。
这种融合,宏观上有利于优化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控效果,微观层面则有利于产业资本的快速流动,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
产业直接投资金融,既可以获得融资便利,还可以更好地满足集团产业服务的需要。
产业集团可以利用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状况、金融需求的信息相对优势,提供更具个性和特色的金融服务。
反过来,金融公司利用主业部门拥有的市场声誉,可以提升金融产业的信用级别、降低融资成本;同时,还可以利用集团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相关金融服务。
另外,产融结合也是企业经营多元化的需要,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产融结合的具体操作方式除单独设立结算中心、财务公司外,我国产业资本进入金融业以直接投资为主,具体分为三种方式:一是直接出资设立,如首钢设立华夏银行、招商局设立招商银行;二是通过企业集团的财务公司或资产管理公司入股,如中石化参股交通银行和南京银行;三是通过二级市场股份交易进入,如中粮投资兴业银行,使产业集团对金融机构运营具有较强影响力。
除参股14家银行外,央企投资的19家证券公司、24家信托公司、32家保险公司均以控股为主。
二、产融结合的潜在风险和问题(一)产融结合协同效应不明显,盲目投资较多目前,我国多数产融结合企业持有金融机构的股份比例较低,金融业务规模普遍较小,产品结构单一、竞争力不强。
而且不少产融结合企业仅仅以降低融资成本或获取较高利润为目的参控股商业银行或证券公司,而不是出于产业发展的战略角度考虑。
产融结合几种方式

[转载]产融结合研究一.产融结合的含义产融结合,即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指两者以股权关系为纽带,通过参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而进行的结合。
从两种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的载体来看,产业资本一般是指工商企业等非金融机构占有和控制的货币资本及实体资本;金融资本一般是指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占有和控制的货币及虚拟资本。
产融结合是产业资本发展到一定程度,寻求经营多元化、资本虚拟化,从而提升资本运营档次的一种趋势。
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间的资本联系、信贷联系、资产证券化(股票、债券、抵押贷款或实物资产的证券化)以及由此产生的人力资本结合、信息共享等等的总和。
从世界范围来看,产融结合大体上可以分为“由产到融”及“由融到产”两种形式。
由产到融,是产业资本旗下,把部分资本由产业转到金融机构,形成强大的金融核心;而由融到产,是金融资产有意识地控制实业资本,而不是纯粹地入股,去获得平均回报,(本文作者:银河证券田书华/u/2003131347)由融到产都会投长线产业或是巨进巨出的产业。
在我们国家,由于政策规定银行业不能投资实业,银行资本就难以在近期内与产业资本结合,所以目前我国大型集团企业产融结合的发展方式就不能沿着“由融而产”的路径发展,而主要是“由产而融”。
因此,现阶段,我国的产融结合多为产业集团从事金融业务,即“产业投资金融”。
(本文作者:银河证券田书华/u/2003131347)二.实施产融结合的积极意义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必然会有一个融合的过程,这是社会资源达到最有效配置的客观要求。
这种融合,宏观上有利于优化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控效果,微观层面有利于产业资本的快速流动,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
从国际国内经验看,只要风险控制得当,产融结合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迅速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途径。
据统计,世界500强企业中,有80%以上都成功地进行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经营行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已成为不可遏制的世界潮流。
产融结合报告

产融结合报告
尊敬的领导: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和融资方式也在不断改变,产融结合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们特别撰写了这
份《产融结合报告》,旨在提供一些有关产融结合的信息,以及
对其发展趋势的展望。
一、产融结合的定义和形式
产融结合是商品生产和服务提供活动与金融活动之间紧密关联
的一种形式,它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项目融资、企业融资等,
并且可以与不同的金融机构合作,包括商业银行、信托公司等。
二、产融结合的优势
产融结合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了实体经济的吸金能力,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融资
方式;
2.提高了企业的发展水平,使企业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资源,
实现高效产出;
3.促进了金融业的创新发展,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
三、产融结合存在的问题
1.某些企业可能在金融活动方面缺乏经验和能力;
2.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协作存在一定的合规风险;
3.中国金融市场尚未完全开放,目前处于自由度比较低的状态。
四、产融结合的发展趋势
1.中国经济政策的发展逐渐趋于多元化,金融监管及政策环境
逐渐开放,使产融结合的发展更为顺畅。
2.中国银行业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将趋于稳定,产融结合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式。
3.产融结合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包括监管风险、市场风险等。
综上所述,产融结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它将成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产融结合的发展情况,以及与之相关的政策环境、市场机会等,为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产融结合的模式及比较梦雅(正中实验中学高三三部(2)班,)摘要:产融结合模式是未来大型企业的必选之路。
论文在产融结合理论的基础上,对现代产融模式的进行介绍和比较,中无疑对中国产融结合模式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产融结合模式比较1.引言产融结合即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结合的关系。
产业资本是工商企业等非金融机构占有和控制的货币及实体资本;金融资本是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占有和控制的货币及虚拟资本。
产融结合不仅可以在国际大型企业集团进行投资,更可以在必要的时候构建商业模式、提高竞争力。
产融结合的发展模式在中国也只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本文对现代产融结合模式的探讨及比较,对中国产融结合模式的发展无疑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产融结合的理论基础2.1.传统产融结合理论(1)金融资本理论工业资本与银行信用互相提升进而将两者逐渐的集中并且融合。
一方面,工业资本在银行信用的助推下能够快速提升的;来进行集中,最终产生了一个工业在资本上的垄断;另一个,工业垄断资本逐渐的集中然后形成垄断后就会产生大量资本促进银行资本逐渐的扩大。
金融资本理论在解释和阐述了资本主义垄断初期的金融资本生成机制方面进而形成了系统理论,但是过于强调金融资本垄断带来的低效应与负效应,以至于忽略了对企业竞争机制、当时的经济制度和国民经济提升等方面的积极效用。
(2)金融机构控制理论该理论认为,战后的金融机构正处于历史上的巅峰时期,并且在国民经济的运行中起到了重要的地位,以银行为首的金融机构控制着工商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
2.2现代产融结合理论(1)交易费用理论科斯在1937年《企业的性质》首次提出交易费用理论。
就交易费用理论的观点来说,企业集团能否使用部交易管理或智力完全取决于它的部组织费用和企业集团之间市场交易费用和成本的数量类比;一个企业能否产生大部分原因是来自于它是否可以以部交易以调节外部市场的运行成本为。
(2)企业多元化理论企业集团在实施产融结合战略的过程当中,关注金融领域对企业多元化发展来说非常重要。
企业在逐渐的扩过程中不止需要取得融资和投资的渠道,还要在资本的多元化的过程中,寻找到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平衡点。
经营多元化的非常关键的一个点就是金融因素,因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循环运转周期之间的类似性,两者之间的互相融合可以通过经济的周期的来回波动进行对冲。
即产融结合从本质上来说是运营企业多元化的一个基础,并且也是企业集团转化经营方向的一个途径,能够起到分担风险的作用。
因为产业具有着固有的生命周期的特性,成熟期的企业应对竞争的方式、不良债务等负影响,也应有金融资本的支持。
(3)协同效应理论协同效应表示企业生产、管理和营销在不同环节,不同阶段等各个方面运用类似的资本从而创造出的企业集团的效果。
协同效应理论认为,一个公司是指一个协同网络,协同是企业参与者有效的利用资本的一个方式。
企业以寻找正常合理的销售、运营、投资与管理战略方式,可以有效配置生产要素、业务单元与环境条件,实现一种类似报酬递增的协同效应。
(4)信息不对称理论产融结合就是处理相关于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问题,从而导致市场失灵的一个有效办法。
一方面,产融结合下的金融机构在企业集团的管理与协调下,能够更加深入的、全面地了解集团成员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流的动向和使用效率、企业项目的风险性和赢利性,最终完善金融与产业之间有效的资金融通市场;另一方面,集团金融机构与产业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得交易信息更加完全和完整,合理恰当的资金成本使得企业集团有限的资源配置更加具有合理并且有效。
(5)公司资源理论从公司资源论的层面来说,企业集团运行产融结合是一种形似于组织模式的创新,为企业集团提高了竞争力。
在产融结合发展模式下,企业集团可以通过整合金融与产业资本两者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从而更有效率的投入到市场竞争中。
3、国外产融结合基本模式产融结合发展模式以不同特定的不同的要素来确定的。
而且在不同的经济、文化、环境等影响特点之下,每个组成因素之间的结合方式、关系以及作用等是不同的,就算经济体制大致类似,其结合的特定在途径在每一个,由于剩下的客观因素不同也无法全部相同。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是现代经济市场发展中非常常见的。
在通常的情况下,西方产融结合发展模式大致的划分为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两个类型。
市场主导型主要是英、美等为代表,银行主导型以日、德等为典型。
3.1 产融结合的“日德模式”日德模式从本质上来说是以银行主导型的产融结合模式,以日本和德国为代表的“日德产融结合模式”,以“社团”或“社会”市场经济为运行主要的基础,银行和企业集团之间产权制约性相对说较强,企业主要通过间接融资为主要的渠道,银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相较之下资本市场作用小。
在这种发展情况下,银行和企业两者之间经常持续着接近而可持续的联系,从长期的角度来说,两者依赖性较高。
企业集团和主银行或主持银行维持着可持续的交易者的关系,银行与客户企业集团两者之间互相持股,银行以人事结合及的表决权、贷款契约、代理小股东、股权占有等渠道影响企业经营决策。
在银行主导的产融结合发展过程当中,银行在日德的工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第一,其主要体现在银行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扩展中提供大量的资本支持;第二,银行的涉足不知能够帮助产业,实施产业发展政策,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其次能逐渐形成现代化、集团化和国际性的大公司,增强竞争能力。
再者,对政府有效地控制和调整经济运营有所帮助。
日本产融结合发展模式是创立在以低市场运作的基础上,政府严格控制利率和保证金融机构的多重保护,更为重要的是,金融资本的定价和分配大部分也是由政府决定的,并且由政府决定的金融资本的定价也是低于市场决定的均衡点,所以市场机制在日本产融结合发展的过程中作用有限。
德国模式是创立在高度市场化基础上的,德国政府对银行的管制主要是监管,一套严格详细的金融法律体系就是德国产融结合的特点,把所有的金融行为都列入管理围,再者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就会让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对来说,德国的产融结合模式比日本模式更具市场化,在治理结构上,日德产融结合模式的最大的优点是:银行的监控者和法人相互持股,进而企业人员在通常的情况下对公司有相对较低的控制能力,并且来自股东的干预就比较少,对公司长期发展有好处;与此同时,治理结构又保证了有效地控制企业人员,进而既维护所有者的权益,也实现了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
与英美企业相比,日德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较高,企业竞争力也比较强,企业承受的压力也较小。
这些机制鼓励持续性的投资,来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增加现有主营业务的生产率。
日本企业也正是以这种高积累、低分红来向公司长远目标发展,而股东的利益也是从公司的高速增长所获得的资本中取得。
3.2 产融结合的“英美模式”美英模式从本质上来说是市场主导型的产融结合模式,以英、美两个为主要的代表。
这种类型的产融结合模式的基础是市场的自由运营,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产权制约相对较弱,并且主要依靠短期的债权联系和靠系统的法制来处理争端和问题,企业资本主要来自于自我积累直接拥有工商企业集团的证券和对企业开展信用担保业务,最大限度的可能地减少风险。
欧美公司的股权结构比日本和德国较为散开并且社会化,这就决定了大部分的股东缺少充足的动力参加公司的管理和治理。
尽管金融自由化的趋势促进了美国宽松的银行治理,但是美国银行对企业集团的持股比重一直相对较低,股份逐渐集中于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集团,这些机构投资者主要受到银行的信托部掌控。
并且美国法律明确规定每一个非银行金融机构拥有的股份不可以比发行公司总股份的5%更多,这也解释了持股法人对公司的直接控制和掌控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原因,英国的发展状况与美国也大致相同,这种类型的分散的股权结构和投资信念决定了英美的产融结合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资本市场为基础的外部结合。
这种以公开资本市场来实现的产融结合途径具有相对来说较高的透明度和约束力的特点,由于金融资本的定价和分配是根据市场决定的,并不是通过暗示或者约来完成的产融结合。
个人和机构投资者都是间接的参与公司的治理和管制,并且通过资本市场的证券上面的交易。
兼并和接管机制用来间接管理产业资本。
欧美根据资本市场机制为主要的产融结合途径的优点在于:现代竞争优势来源于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并且资本市场是风险资本产生和支撑起高新技术研究创新与产业化的最重要的机制;再者,更重要的是资本市场不止拥有相对来说较低的交易成本。
信息的开发性和可得性、资产的流动性,跟进一步的为金融资本的需求者开创了一个取得低成本资本的供给规定;更进一步来说,在多样化的高度的市场化的融资体系当中,企业集团的融资渠道中拥有很大的自主性,这不止有利于企业资本构成的合理化,并且也让企业相对较少限制于银行。
3.3“日德模式”“英美模式”的比较无论是“英美产融结合模式”还是“日德产融结合模式”,这两类产融结合的模式在发达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说不分上下,以下为两种模式的主要特点和主要具备的条件,如表1所示:表1 产融结合模式的特点和具备的条件接下来笔者将会以运作机制、经济效率、产生机理等多个方面来研究两种产融结合模式的特点。
4、现代产融结合主要模式运作机制的比较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就是市场主导型产融结合的解读,其主要的事实模式是通过资本市场的结合。
就运行机制上来说,其主要的特征是:(1)以市场运营作为基础,银企之间的产权制约性相对来说比较弱,其股权结构也较为扩散和社会化。
也得到了根据市场为主要机制的特征。
(2)非主导位置也是商业银行产融结合的一个特征, 并且在产融结合中非银行金融机构扮演的角色也逐渐重要起来。
(3)在公司管制过程中,个人和机构也间接参与到其中,并且间接控制产业资本也是通过资本市场的证券交易、兼并、接管机制。
而银行主导的运营主要特点是: (1) 以“社团”或“社会”市场经济为运行基础, 但是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制约性比较强,企业融资的渠道只要是间接融资,在产融结合银行中处于主导地位, 产生了以银行制为中心的互持股的局面,从中减少了资本市场的效果。
(2) 银行以贷款契约、人事结合、股权占有及代理小股东的表决权等为方式在经营过程中产生影响。
4.1现代产融结合主要模式产生机理的比较分析产融结合模式的国际的异同, 再产生机制方面主要是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宏观经济调控能力、法律法规制约、金融体制、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的不同, 从而使得两类的产融结合模式出现不同的特点。
具体表现如表2所示:表2 两种产融结合的差异原因分析4.2 现代产融结合主要模式经济效率分析不管是市场主导型还是银行主导型的产融结合模式, 两种类型都从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