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蕊夫人徐氏古诗赏析
才貌兼有的花蕊夫人与宋太祖两兄弟的情事
[键入文字]才貌兼有的花蕊夫人与宋太祖两兄弟的情事美貌女子容易招惹男人,美貌才女更是男人的最爱,花蕊夫人就是这样一个让男人痴迷的才貌兼有的大美人。
喝都江堰水长大的花蕊夫人天生丽质,优雅聪慧,被后蜀主孟昶“近水楼台先得月”收入宫中,封为贵妃,号花蕊夫人――一个极富象征意义的雅号。
除了脸蛋漂亮,花蕊夫人诗也写得漂亮,做贵妃不忘创作,曾写下宫词百首。
可惜时运不济,她的国家被大宋国灭了,她和她的夫君一同沦为亡国奴。
后蜀国君孟昶,是个下流的“败家子”。
934 年,他父亲孟知祥创立后蜀。
开国不到一年,孟知祥就死了。
同年,孟昶即位。
他一掌权,就彻底现出了花花公子的本相。
《新五代史・后蜀世家》里披露他:“好打球走马,又为方士‘房中术’,多采良家子以充后宫。
”就是这个抢掠民女、贪淫好色的家伙,居然流着口水拜倒在了花蕊夫人脚下。
花蕊夫人――这个倒霉名字越咂摸越俗,哪有半点庄重、典雅的大家风度?也只有痴迷花花草草、寻欢作乐的孟昶,才敢这样言辞轻浮、行为放浪。
恰巧,新进宫的徐小姐,也深谙此道,她比孟昶还会玩!这可真是“枣木棒槌”――天生的一对儿啊! 跟上一个大富大贵的“色狼”,花蕊夫人也心满意足了。
她妩媚地注视自己的“贴心人”,开始低声细气地商讨,如何玩乐,怎样享受……少女,不谙世事,眼神儿和心窝儿一样明澈、清纯;一旦掉进“长舌妇”堆里,或者跟狡猾似的男人周旋几个回合,女性便一寸一寸地露出她们贪婪、刻薄、狭隘、市侩的生物特征。
《红楼梦》里,所谓“水做的女人”,不过是短短的一瞬。
女人一俗起来,就再也清纯不起来了。
花蕊夫人进宫,根本就没有恪守妇道、相夫教子的心理准备。
她都干了些什么呢?桩桩件件一句话:为了享受,肆无忌惮地挥霍!这对狗男女,挖空了心思折腾,都玩出花儿来了。
1。
别具魅力的花蕊夫人
《 能改斋漫录》 载 , 记 她是徐 匡璋 ( 蜀 中诗 话 》 《 中作 “ 匡 ” 徐 )
的女儿 , 十五岁时因才色 出众被选入宫 , 深受 后蜀主孟昶 的宠
幸 。入宫之后 , 她先是拜 贵 妃 , 别号 “ 蕊夫 人 ” “ 花不 足 花 ,意 以拟其 色” 后又升号 慧妃 , 以号 喻其 性也 ” 。用 “ , “ … 花不 足 以拟其色 , 蕊差堪状其容” 来形容花蕊夫人是名副其实 的。 自 古才华 和美貌在女 子身上 往往 是互不 相容 的。李清 照 , 道 谢 蕴, 面容只是称得上是平 凡 ; 鱼玄机 、 涛 , 薛 其文 才和智慧却 又 远远不及男儿 。唯一例外 的是花蕊夫人 , 美丽却 摒弃妖娆 , 聪 颖 而博学强记 , 她以敏锐 的才思创 作 了数 量达 百首之 多具 有 独 特风格 的宫词 , 带给人美的享受 。她是第 一个 以“ 中人 写 宫 宫 中事 ” 的大家 , 可谓 是我 国历史 上“ 一位 女词 人 ”2。她 第 l J
人们 的是清新 明快 的美感和直抒胸臆的洒脱 。她 笔下 的一事
0 第 2 1 年 第 3期 1 1 9月 2卷
长沙铁道学 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Sp 0 1 e .2 1
V0 - 2 N . ll o 3
别 具魅 力 的 花蕊 夫 人
潘 程 环
( 东广播 电视 大学 , 东 广 州 5 0 9 ) 广 广 10 1
摘
要 :花 不足 以拟 其色 , “ 蕊差堪状其容” 的花蕊 夫人是后 蜀主孟昶最宠 幸的妃 子 , 才貌俱佳但 命运坎坷 , 薄命 , 红颜 随着
床红罗被 ” 。所有这些 都因描写 了真实 的生活而 给人带来 了
一
种真切之感 。
《述国亡诗·花蕊夫人》原文与赏析
《述国亡诗·花蕊夫人》原文与赏析花蕊夫人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此诗为五代十国后蜀后主孟昶(935—965在位)宠妃花蕊夫人所作。
据《十国春秋》卷五十:“慧妃徐氏,青城(今属四川灌县)人。
幼有才色,父国璋纳于后主,后主嬖之,拜贵妃,别号花蕊夫人,又升号慧妃。
”她长于写诗,曾仿效唐代诗人王建,作《宫词》百余首,富独创性。
历代宫词作者不少,但大多为外臣,常有失实之处。
徐氏以宫中人写宫中事,皆成信史,且语言工丽,清婉可掬,出于王建而胜于王建,如“春风一面晓妆成,偷折花枝傍水行;却被内监遥觑见,故将红豆打黄莺。
”将宫女内心的孤寞、羞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描摹得细致入微,自具风格。
后蜀亡国后,花蕊夫人同孟昶一起成了宋朝部队的俘虏,被押至汴京。
花蕊夫人充入后宫,受到宋太祖赵匡胤的宠爱。
孟昶不久也就莫名其妙地死去。
“徐氏心未忘蜀,每悬后主像以祀,诡言宜子之神。
”(《十国春秋》)终因不忘故国,以罪赐死。
据《十国春秋》载,太祖听说花蕊夫人的诗写得好,有一次要她写诗,诗应说清蜀国亡国的原因。
“其诗有‘十四万人齐解甲,可无一个是男儿’之句,太祖大悦。
”(同上,第二册,七四八页)此诗有的本子题为《口占答宋太祖》,第四行第一字作“更”或“可”,当以“宁”字在意思上更为妥贴。
全诗泼辣而不失委婉,言下之意,尚不甘心,于感叹中含有谴责,在羞愧中蕴藏力量,很是得体,从题材到风格,跟她以往的宫词大大不同,堪称绝唱。
历代文人都激赏此诗,鲁迅在杂文《女人未必多说谎》中,也曾加以引用。
“君王城上竖降旗”,指投降宋朝是后主孟昶一个人决策的,它概括着丰富的内容。
原来后蜀君臣极端奢侈*** ,如孟昶“溺器皆以七宝装之”,以至后来“宋太祖见宝装溺器,撞碎之,曰:‘汝以七宝饰此,当以何器贮食?所为如此,不亡何待!’”等到宋朝军队到来,昶“大惧,问计于左右;老将石頵谓宜聚兵坚守以敝之。
帝叹曰:‘吾父子以温衣美食养士四十年,一旦临敌,不能为吾东向发一矢,虽欲坚壁,谁与吾守者邪!’未几……赍表请降。
论花蕊夫人
=宋史旧案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指导教师:学院: _ ____专业:班级: ________姓名: _________学号: ____年月日论花蕊夫人[摘 要]:历史上有三人名为花蕊夫人,本文所指花蕊夫人为后蜀皇帝孟昶的费贵妃五代十国的女诗人,蜀中四大才女之一。
她聪明、优雅高贵,是个典型的封建贵族妇女。
《全唐诗》里收录了她的《宫词》一百五十多首,仅从这个数字,我们就能想象到这位秀女具有多高的才情。
史书对花蕊夫人的记载很少。
本篇论文将讲述花蕊夫人的事迹,其中重点阐述对花蕊夫人之死的假想。
史书没有交代花蕊夫人是何时死的,也没有说她是怎么死的,现在我们能见到的,只有野史笔记中的零星记载。
因此,对此想提出一些个人观点。
[关键词]:花蕊夫人,孟昶,宋太祖,宋太宗,宫词1.花蕊之名 五代十国,干戈扰攘,政权交替频繁。
在历史上留下了太多未解之谜,花蕊夫人及她的《宫词》就是其中之一。
花蕊夫人,青城(今都江堰)人,姓徐,一说姓费。
幼能文,尤长于宫词。
得幸蜀主孟昶,赐号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是一个非常别致的雅号。
花蕊,据《能改聊漫录》等书记载,意思是“花不足拟其色,似花蕊翾轻也。
”“翾轻”指轻盈飞动,取意飘逸灵动。
夫人,按唐代宫廷官制,则是皇后以下四位皇妃,即贵妃、淑妃、德妃和贤妃的统称。
花蕊夫人自幼才貌双全,深得孟昶喜爱被封为慧妃,别号花蕊夫人。
这在《十国春秋》五十卷有记载:“慧妃徐氏,,青城人。
幼有才色。
父国璋纳于后主,后主嬖之,拜贵妃,别号花蕊夫人,又升号慧妃。
”2.谁是《宫词》作者?2.1.浦江清先生的考证 历史上共有三位花蕊夫人,一位是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小徐妃,一是孟昶之妃,还有一位是南唐小花蕊。
南唐小花蕊与后蜀花蕊夫人同时,得名为小花蕊是在降宋之后,晚于后蜀花蕊夫人。
此三者的事迹多见于各种史料笔记中,他们的记述时有混杂,颇有张冠李戴之嫌。
谁才是白首《宫词》的作者?依前人旧说,《宫词》作者花蕊夫人是后蜀主孟昶之妃。
花蕊夫人徐氏诗歌鉴赏
花蕊夫人徐氏诗歌鉴赏述国亡诗花蕊夫人徐氏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徐氏,青城(今四川灌县西)人,因才貌双全,得幸于后蜀主孟昶,拜贵妃,别号花蕊夫人。
她曾仿王建作宫词百首,为时人称许。
孟蜀亡国后,被掳入宋。
宋太祖久闻其诗名,召她陈诗。
徐氏就诵了这首述亡国之由的诗。
诗泼辣而不失委婉,不亢不卑,从题材到风格,都与所擅长的宫词大不相同,当时就获得宋太祖的赞赏(事据《十六国春秋·蜀志》)。
后世诗评家也每每乐道。
此诗破题就直述国亡之事:君王城上竖降旗。
史载后蜀君臣极为奢侈,荒淫误国,宋军压境时,孟昶一筹莫展,屈辱投降。
诗句只说竖降旗,遣词含蓄。
下语只三分而命意十分,耐人玩味。
次句妾在深宫那得知,纯用口语,而意蕴微妙。
大致有两重含义:首先,历代追咎国亡的诗文多持女祸亡国论,如把商亡归咎于妲己,把吴亡归咎于西施等等。
而这句诗则象是针对女祸亡国而作的自我申辩。
语似轻声叹息,然措词微婉,而大有深意。
其次,即使退一步说,妾及时得知投降的事又怎样?还不照样于事无补!一个弱女子哪有回天之力!不过,那得知云云毕竟还表示了一种廉耻之心,比起甘心作阶下囚的男儿们终究不可同日而语。
这就为下面的怒斥预留了地步。
第三句照应首句竖降旗,描绘出蜀军十四万人齐解甲的投降场面。
史载当时破蜀宋军仅数万人,而后蜀则有十四万人之众。
以数倍于敌的兵力,背城借一,即使面临强敌,当无亡国之理。
可是一向耽于享乐的孟蜀君臣毫无斗志,闻风丧胆,终于演出众降于寡的丑剧。
十四万人没有一个死国的志士,没有一星半点丈夫气概,当然是语带夸张,却有力写出了一个女子的羞愤:可耻在于不战而亡!至此,的羞愤痛切之情已酝酿充分,于是爆发出一句热骂:更无一个是男儿!更无一个与十四万人对比,男儿与前面妾对照,可谓痛快淋漓。
诗可以怨,其实岂但可怨而已,这里已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了。
此诗写得很有激情,表现出亡国的沉痛和对误国者的痛切之情;更写得有个性,活现出一个活泼泼有性格的女性形象。
《才色无双》之——花蕊夫人“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花蕊夫人(?—约965年),五代后蜀主孟昶之妃,青城(今四川都江堰)人。
五代十国女诗人,代表作《花蕊夫人宫词》。
花蕊夫人自幼能文,尤长于诗。
以才色入选蜀宫,深得孟昶宠爱,赐号花蕊夫人。
唐代诗人王建著有《宫词》百余首,花蕊夫人拟之,也写有大量宫词。
比如王建有一首:“御厨不食索时新,每见花开即若春。
白日卧多娇似病,隔帘教唤女医人。
”花蕊夫人则写到:“厨船进食簇时新,侍宴无非列近臣。
日午殿头宣索鲙,隔花催唤打鱼人。
”虽为模仿,也能出新。
孟昶少年继位,不知人间疾苦。
再加中原多乱,蜀地闭塞。
十年不见干戈,一派歌舞升平。
孟昶贪图享乐,好打球走马,又为方士房中之术。
大建宫苑,广征美女。
花蕊夫人能从数千宫女中脱颖而出,不只是才色过人,更加心思缜密,善体人意。
孟昶日日佳肴,渐渐地对平常所吃的东西心生厌恶,不能下箸。
花蕊夫人便别出心裁,自制“绯羊首(酒骨糟)”、“月一盘”等进御,孟昶很是喜欢,对其愈加宠爱。
花蕊夫人酷爱牡丹和芙蓉,孟昶为其在宫中辟“牡丹苑”,沿城遍植芙蓉花。
牡丹开时,孟昶与花蕊夫人宴集群臣,赏花游玩。
每值芙蓉盛开,沿城四十里远近,如同铺满锦绣。
“芙蓉城”因此得名,成都也被称为“蓉城”、“锦城”、“锦官城”。
孟昶虽于治国理政上乏善可陈,却也并非一无是处。
袭位初期,颇用贤能,整顿吏治,劝农兴教,一时倒也边境祥和,国内阜安。
孟昶“好学能文”,曾主持刊刻儒家经典,还针对吏治腐败撰写了《官箴》:“朕念赤子,旰食宵衣。
托之令长,抚养安绥。
政在三异,道在七丝。
驱鸡为理,留犊为规。
宽猛所得,风俗可移。
毋令侵削,毋使疮痍。
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赋舆是切,军国是资。
朕之爵赏,固不逾时。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
为人父母,罔不仁慈。
特为尔戒,体朕深思。
”颁布各郡县。
后被宋太祖摘其四句为《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令郡县刻石置于公堂座前。
其后从宋到清,历代州县衙门多刻此四句。
孟昶于文学上也非泛泛之辈,尤其是其自撰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述国亡诗》(花蕊夫人徐氏)评析
《述国亡诗》(花蕊夫人徐氏)评析原文:《述国亡诗》花蕊夫人徐氏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评析:史载后蜀主孟昶好学、好文,然嗣位后奢侈无度,在位二十八年,国亡入宋。
花蕊夫人徐氏也可能同时入宋宫。
据曹学佺《蜀中诗话》记载:花蕊夫人蜀亡后入汴时,道经葭萌驿,曾题《采桑子》词云:“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
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
”词只写了半首,因为军骑催行而未毕。
这个说法后人有赞同的,也有人表示怀疑,但这半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此《述国亡诗》确是一脉相承的。
此诗虽只四句,却交代了后蜀亡国的史实,并对亡国表示十分沉痛,对误国者加以深责。
蜀主孟昶平日奢侈无度,不恤国力。
当宋军压境时,即不战而降。
诗第一句“君王城上竖降旗”,含蓄地点明屈辱投降的是君王。
一个“竖”字,说明蜀主并非经过残酷的战斗之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投降的,而是宋军一来,即乖乖地拱手出降了。
第三句“十四万人齐解甲”一句,进一步揭示这种不战而降的可耻场面。
“十四万人”是一支庞大的军队,大可背水一战,何至于“齐解甲”呢?这一句与开头一句的君王竖降旗相呼应,由此到最末一句“宁无一个是男儿”,揭示了不战而降的本质原因。
此诗的第二句,“妾在深宫那得知”,却是关键的一句。
既替自己辩解,也为下面怒斥投降的行为作了铺垫。
我国历来有一种偏见,推究亡国的原因,常把责任推到女子、尤其是得宠的妃子身上,“女人误国”的说法延续长久。
诗人这一句是替自己辩解,也是为“女人亡国”论申辩,理直气壮而又措词微婉。
诗人对蜀国君臣畏敌如虎,未战先降的行为,表示极大的愤慨,最后爆发出一句:“宁无一个是男儿”。
这是热骂,是痛斥。
“宁”一作“更”,有人把亡国的祸水泼向女人,“妾在深宫”,无从知道,即使知道了,靠我一个弱女子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可是你们这“十四万”男儿又怎么样呢?据史载,当时宋军仅数万人,蜀军多达宋军数倍,为什么都解甲出降呢?可见你们个个是须眉浊物,毫无男儿气概!真是骂得痛快淋漓!这首诗语言通俗,用词含蓄有味。
描写中元节的诗词集锦
以下是一些描写中元节的诗词:
1.《中元见月》明·边贡:坐爱清光好,更深不下楼。
不因逢闰
月,今夜是中秋。
2.《宫词》唐代:花蕊夫人徐氏:法云寺里中元节,又是官家诞
降辰。
满殿香花争供养,内园先占得铺陈。
3.《中元夜看月》唐·罗隐:朦胧南溟月,汹涌出云涛。
下射长
鲸眼,遥分玉兔毫。
势来牛斗动,路越宵冥高。
4.《醉和顔美中元夕绝句》【宋】赵釴夫年年人月喜团圆,好
在诗边又酒边。
莫道玄风只渔钓,也随世俗夜无眠。
5.《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宋代:杨万里月色如霜不粟
肌,月光如水不沾衣。
一年没赛中元节,政是初凉未冷时。
6.《新凉感兴》宋代:杨万里又是一年将过眼,如何两鬓不成丝。
中元节後新来懒,草册才抄第二诗。
7.《中元日午》宋代:杨万里今朝道是中元节,天气过於初伏时。
花蕊夫人宫词作者再辨析_魏红翎
文艺评论2013·08国学论衡花蕊夫人宫词最早为北宋王安石之弟王安国奉诏校定蜀楚秦三地献书时所得,北宋以下各家几乎无一例外认定其作者为后蜀孟昶之妃。
即《十国春秋》所言:“慧妃徐氏,青城人。
幼有才色,父国璋纳于后主,后主嬖之,拜贵妃,别号花蕊夫人,又升号慧妃。
”①直至现代,浦江清先生提出疑问,宫词作者问题才平地起波澜。
浦先生由宫词中“法云寺里中元节”一首发难,条分缕析,对花蕊夫人宫词作者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探讨,认为其作者并非后蜀之花蕊夫人,作者为谁,竟不可知,或是前蜀王建之小徐妃,即王衍之生母,衍嗣位后尊为顺圣太后者(883?-926),也许还混入当时宫中其他人的诗作,但作品成于921年-922年,宣化苑初成时,可为定论。
浦先生的分析极见功力,此文一出,学界的观点几乎望风披靡,再持传统观点者鲜见矣。
每读浦先生的文章,都深为叹服,但也存一些疑惑,在此求教于大家。
王建之小徐妃,据《十国春秋》记载高祖时进位淑妃,宫中称为花蕊夫人,后封为翊圣皇太妃。
浦先生考证其应为王衍之生母,衍嗣位后尊为顺圣太后者(883?-926),而其姊才是翊圣皇太妃。
《新五代史》与《十国春秋》均记徐氏姊妹皆以色进,专房用事,交接宦官,干预朝政,在其精心策划下,王衍得立太子,即后主。
后主之时,太后、太妃各出教令卖官,钱多者得。
又日挟后主游宴贵臣之家或周览近郊名胜。
徐太后、太妃出游常有诗作,据《鉴戒录》卷五:自秦汉以来,妃后省巡,未有富贵如兹之盛者也。
顺圣皇太后题青城丈人观云:“早与元妃慕至元,同跻灵岳访真仙,当时信有壶中境,此日亲来洞里天,仪仗影交寥廓外,金丝声揭翠微巅,唯惭未致华胥理,徒祝升平卜万年。
”翊圣皇太妃继曰:“获陪翠辇喜殊常,同陟仙程岂厌长,不羡乘鸾入烟雾,此中便是五云乡。
”顺圣又谒丈人观先帝圣容云:“舜帝归梧野,躬来谒圣颜。
旋登三境路,似陟九疑山,日照堆岚迥,云横积翠闲,期修封禅礼,方俟再跻攀。
”翊圣继曰:“共谒御容仪,还同在禁闱,笙簧喧宝殿,彩仗耀金徽,清泪沾罗袂,红霞拂绣衣,九花蕊夫人宫词作者再辨析魏红翎国学论衡129疑山水远,无路继湘妃。
花蕊夫人的典故大全
花蕊夫人的典故大全花蕊夫人,人如其名,一定是容貌秀美,才学兼得,优雅高贵的女性代表,在五代十国时期,有几位被称作花蕊夫人的女性,她们不仅容貌美丽,而且能诗善赋,多才多艺。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花蕊夫人的典故,希望你喜欢。
花蕊夫人人物五代十国间,被称为花蕊夫人者,一共有三人。
其一为前蜀主王建淑妃徐氏(约883~926),成都人,宫中号为花蕊夫人,因其姐也为王建妃,故亦称小徐妃,姐妹皆受宠幸。
其姐子王衍(世称后主)登基后封其为翊圣皇太妃。
花蕊夫人与其姐交结幸臣,纳贿干政,导引后主荒戏失政,后与王衍皆被后唐庄宗所杀。
其二为后蜀主孟昶的妃子,也姓徐(一说姓费),封为慧妃,青城(今四川灌县)人,貌美如花蕊故称为“花蕊夫人”。
孟昶降宋后,她可能被虏入宋宫,为宋太祖所宠。
其三是在清代学者赵翼《陔余丛考》中出现的,说这位花蕊夫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宫人,闽人之女,雅好赋诗。
她于南唐亡后,被俘入宋宫,后为晋王所杀。
人称小花蕊。
花蕊夫人得名由来四川自古为天府之国,自秦国李冰父子修都江堰,这里的经济更是发达。
成都古称益州,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益州塞险,沃野千里。
”成都平原实为天府之国的精华,自古号称锦城,李白曾有诗形容成都的富庶和秀丽:“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由于有这优越的地理环境,一到分裂时期,这里就出现独立政权,五代十国时这里也先后建立了前蜀、后蜀,但青史留名,广为传诵的不是皇帝,也不是文臣武将,而是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是形容女子生很美,“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
”花蕊夫人得名于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妃子徐氏。
当时她们两姐妹都得到王建的宠爱。
大徐妃为王建生下一个儿子王衍,他本排行十一,是最小的,却由于母亲、阿姨的关系立为皇太子。
王建当上皇帝后不久去世,王衍当上皇帝后荒嬉无度,对吃喝玩乐十分在行,当他陪母亲和阿姨游青城山时,命宫女衣着都画云霞,又令宫女穿着宽松的道袍,簪莲花冠,浓装艳抹,叫做“醉妆”,他自己跟随在后,夹着檀板哼哼唱唱:“这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这边走,莫厌金杯酒。
花蕊夫人最有名的诗词
花蕊夫人最有名的诗词
花蕊夫人,又名花蕊,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女诗人,她的诗歌深受人们的喜爱,
其中最有名的诗词是《渔家傲·塞下曲六首》。
这首诗描写的是花蕊夫人在江南的渔家生活,她把江南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把江南的渔家生活描绘得栩栩如生。
诗中描写的是江南的景色,江水湍急,河岸芦苇茂盛,渔船在江上悠悠游荡,
渔夫们把网撒在江里,渔火照耀着江面,渔家的孩子们在江边嬉戏,渔家的女人们在江边洗衣服,渔家的老人们在江边抽烟聊天,江边的景色宁静而又热闹。
诗中还描写了江南的民俗,渔家的女人们在江边洗衣服,渔家的孩子们在江边
嬉戏,渔家的老人们在江边抽烟聊天,渔家的人们在江边聚会,渔家的人们在江边唱歌跳舞,渔家的人们在江边欢度佳节,渔家的人们在江边欢乐地度过每一天。
花蕊夫人用她的诗歌把江南的美景和民俗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们感受到江南
的热闹和温馨,也让人们对江南的美景和民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苏轼《洞仙歌》原文翻译与赏析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苏轼《洞仙歌》原文翻译与赏析【原文】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
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
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译文】冰一样的肌肤玉一般的骨,自然遍身清凉,没有热汗。
水上的清风送进宫室,伴随着荷花的幽香一片。
掀起绣帘,月光泻进楼中,似乎想把佳人丽质窥视一番。
但见人儿尚未入睡,正斜倚着绣枕,钗横枕边鬓发纷乱。
起身来拉着像美玉般的小手,走进悄无声响的庭院。
仰望夜空,银河清澈、寂静无哗,时见一点流星掠过其间。
娇声问道:夜已多深?夜已过了三更。
看这月色澄辉已觉减明,北斗柄的玉绳星已经低垂。
屈指盘算,夏尽秋来,金风送爽,还须等待多长时间?殊不知就在这盼望等待之际,时令在不知不觉地转换,人生大好年华也就这样流逝尽矣!【赏析一】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当时作者正谪居黄州。
词作附有一篇小序,叙述作者填写此词的缘由:根据后蜀国主孟昶余下的头两句,补足为一首完整的《洞仙歌》词。
从序文看,好像带有游戏笔墨的味道,但文中突出交代九十老尼朱氏记词经历,谓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已带有人生易老、时光易逝的感慨。
读罢全词,更能体味这是一篇作者有意寄怀之作。
《洞仙歌》,又名《羽仙歌》、《洞仙词》等,原为唐教坊曲名。
此调有令词,有慢词。
苏轼的这一首为令词。
洞仙,道家说神仙居住在名山洞府,故称之。
孟昶,五代时后蜀国君,知音律,能填词。
宋师伐蜀,兵败投降。
花蕊夫人,孟昶的贵妃,貌美,多才多艺,善诗文。
其《述国亡诗》颇受人称道: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赏析二】这首词说花蕊夫人故事,仅开头二句为蜀主词句,后面都是苏轼所续。
古代女诗人与描写女子的诗
古代女诗人与描写女子的诗古代女诗人与描写女子的诗人类按性别来划分,理论上应当是男女各占一半。
然而,在古今诗词中描写女子的诗在整个诗词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而且在诗人中女诗人比较少,但她们代表着人类的一半。
欣逢今年“三·八”妇女节,研究一番古代女诗人与描写女子的诗,颇有些意思。
《诗经》中的作品,是从民间搜集来的,经孔子编纂后,已经将作者的姓名和性别都略去了。
因此《诗经》中的作品已无姓名,也不注释性别。
此后的第一个女诗人,当数是秦·虞姬了。
在《中华诗词名句》中,虞姬的诗仅有一首。
这就是《和项羽垓下歌》:“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这首诗是项羽的失败所引起诗人对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强烈的深刻的反映。
在后来汉朝描写女子的诗也就多起来了。
汉·李延年的《佳人歌》和汉·秦嘉《留郡赠妇诗》都是此类诗。
尤其是李延年的《佳人歌》中的“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句,后来的“倾国倾城”的成语,成了因女人美姿造成的国家倾覆的代名词。
在汉武帝时代,有一个杰出的女诗人——卓文君。
她以自己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写成的《白头吟》:“皑如山上雪,皎如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蓰蓰。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这里明确地指出:爱情不是用金钱能买到的。
在汉朝,有宋子侯的《董娇饶》:“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傍。
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
春风东北起,花叶正低昂。
不知谁家子,提笼行采桑。
纤手折其枝,花落何飘扬。
请谢彼姝子。
何为见损伤?”“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
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
”“秋时自零落,春月复芬芳。
便时盛年去,欢爱永相忘?吾欲竟此曲,此曲愁人肠。
归来酌美酒,挟瑟上高堂。
”是描写一个歌妓与花的拟人对话,感叹女子的命运不如鲜花,并隐意作者自叹人生短促,青春不再的感慨。
七律.咏赞花蕊夫人
七律.咏赞花蕊夫人
七律.咏赞花蕊夫人--玉兰品质
深院玉兰香益稠,破春独秀树高头。
连枝青地叶何去,咽雨仰天泪暗流。
花蕊夫人登月榭,相偎孟昶梦红楼。
千秋绝唱坚贞爱,至死钟情誓不休。
花蕊夫人:花蕊夫人,后蜀主孟昶的费贵妃,五代十国女诗人,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
幼能文,尤长于宫词。
得幸蜀主孟昶,赐号花蕊夫人。
其宫词描写的生活场景极为丰富,用语以浓艳为主,但也偶有清新朴实之作,如"三月樱桃乍熟时,内人相引看红枝。
回头索取黄金弹,绕树藏身打雀儿"这一首,就写得十分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其花蕊夫人徐氏《述国亡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亦颇受人称道,实难得之才女也。
后蜀灭亡,花蕊夫人被宋朝皇帝赵匡胤掠入后宫。
花蕊夫人常常思念孟昶,偷偷珍藏他的画像,以述思念之情。
赵匡胤知道后,逼迫她交出画像。
但花蕊夫人坚决不从,赵匡胤一怒之下将她杀死。
后人敬仰花蕊夫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中国名人故事:花蕊夫人的故事
中国名人故事:花蕊夫人的故事导读:本文中国名人故事:花蕊夫人的故事,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花蕊夫人生平简介:花蕊夫人,后蜀主孟昶的费贵妃,五代十国女诗人,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也号花蕊夫人。
幼能文,尤长于宫词。
得幸蜀主孟昶,赐号花蕊夫人。
其宫词描写的生活场景极为丰富,用语以浓艳为主,但也偶有清新朴实之作,如“三月樱桃乍熟时,内人相引看红枝。
回头索取黄金弹,绕树藏身打雀儿”这一首,就写得十分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其《述国亡诗》亦颇受人称道,实难得之才女也。
诗一卷(全唐诗下卷第七百九十八)。
历史传说:熟谙中国历史和古代文学的人都知道,自古才华和美貌在女子身上互不相容。
李清照、谢道蕴,面容只能称的上是平凡;鱼玄机、薛涛,其文才和智慧却又远远不及男儿。
例外的,是一个叫做花蕊夫人的女子——那个奇异的女子,美丽却屏弃妖娆,聪颖而博学强记,对如山的诗词歌赋和纷繁复杂的君王世界,了解的一如俯视自己手心的纹路。
“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是的,花蕊,花中的那一点娇蕊,那样的瑟瑟动人,那样的柔弱无助。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这是苏轼对她的赞美。
她羊脂的肌肤隐隐闪光,只有永生都在备受折磨的灵魂才会这么透明;她漆黑的眼睛里糅着黄金的碎屑,敏感而懒散;她聪慧、大气、狡黠、警醒,却比谁都沉默。
花蕊夫人是形容女子生很美,“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
”花蕊夫人是后蜀后主孟昶的费贵妃,一个歌妓出身的贵妃。
前蜀亡后,后唐庄宗以孟知祥为两川节度使,孟知祥到蜀后,后唐内乱,庄宗被杀,孟知祥野心膨胀,训练甲兵,到唐明宗死后,孟知祥就僭称帝号,但不数月而死,孟昶继位。
孟知祥处心积虑,昼夜辛劳所创下的局面,传到孟昶的手上,十年不见峰火,不闻干戈,五各丰登,斗米三钱,都下仕女,不辨菽麦,士民采兰赠芬,买笑寻乐,宫廷之中更是日日笙歌,夜夜美酒,教坊歌妓,词臣狎客,装点出一幅升平和乐的景象。
孟昶是个非常懂得享乐的人,他广征蜀地美女以充后宫,妃嫔之外另有十二等级,其中最宠爱的是“花蕊夫人”费贵妃。
历史趣谈:花蕊夫人的凋零 一样花开 两样落败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花蕊夫人的凋零一样花开两样落败
导语:苏东坡曾这样形容后蜀的花蕊夫人:“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
”他虽然没有亲眼见过花蕊夫人的美貌,但从宋建立以来,关于花蕊夫人的
苏东坡曾这样形容后蜀的花蕊夫人:“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
”他虽然没有亲眼见过花蕊夫人的美貌,但从宋建立以来,关于花蕊夫人的故事就在民间流传开来。
有一次,苏东坡碰到一个年老的尼姑。
尼姑说她小时候曾跟师父到过后蜀皇宫,亲眼看到过如花似玉的花蕊夫人,还吟诵了一小段花蕊夫人的诗词。
苏东坡听了之后,便写下这样的诗句,用来描绘他心里的花蕊夫人。
花蕊容貌荒唐心肠
历史上被以花蕊比拟的美貌女子有三位,都生活在五代十国时期。
第一位是赵解愁,第二位是前蜀主王建之妃徐氏,第三位是后蜀主孟昶之妃费氏。
赵解愁是前蜀内枢密使潘炕的宠妾,国色天香,且才情一流。
有一次,前蜀主王建到潘炕府上做客,一眼就看上了赵解愁,从此之后茶饭不思,一心想着如何将这花蕊一般的女子留在身边。
王建为此向潘炕明说暗喻了多次,但潘炕就是抵死不愿将赵解愁献出。
潘炕态度坚决,王建也只能作罢。
不过没过多久,王建就有了自己的花蕊夫人,亦是姿容绝代,美逾天人。
这位花蕊夫人姓徐,是后唐州刺史徐耕的女儿,跟姐姐一起进宫被赐封为妃,深得王建欢心。
入宫一年后,她的姐姐大徐妃就生了一个男孩,名叫王衍。
王衍是王建最小的儿子,上边有十个哥哥,大哥因为身有残疾没有被立为储君,二哥元膺顺理成章被立为太子。
因为生活安逸,王衍从
生活常识分享。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述国亡诗
古诗文系列:述国亡诗
述国亡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谢谢!
古诗文系列:述国亡诗
鉴赏:
第三句照应首句“竖降旗”,描绘出 蜀军“十四万人齐解甲”的投降场面。史 载当时破蜀宋军仅数万人,而后蜀则有 “十四万人”之众。以数倍于敌的兵力, 背城借一,即使面临强敌,当无亡国之理。 可是一向耽于享乐的孟蜀君臣毫无斗志, 闻风丧胆,终于演出众降于寡的丑剧。 “十四万人”没有一个死国的志士,没有 一星半点丈夫气概,当然是语带夸张,却 有力写出了一个女子的羞愤:可耻在于不 战而亡。
古诗文系列:述国亡诗
背景: 后世诗评家也每每乐道。
古诗文系列:述国亡诗
鉴赏:
此诗破题就直述国亡之事:“君王城 上竖降旗”。史载后蜀君臣极为奢侈,荒 淫误国,宋军压境时,孟昶一筹莫展,屈 辱投降。诗句只说“竖降旗”,遣词含蓄。 下语只三分而命意十分,耐人玩味。
次句“妾在深宫那得知”,纯用口语, 而意蕴微妙。大致有两重含义:首先,历 代追咎国亡的诗文多持“女祸亡国”论, 如把商亡归咎于妲己,把吴亡归咎于西施 等等。
古诗文系列:述国亡诗
鉴赏:
而这句诗则象是针对“女祸亡国”而作的 自我申辩。语似轻声叹息,然措词微婉, 而大有深意。其次,即使退一步说,“妾” 及时得知投降的事也照样于事无补,一个 弱女子不可能有回天之力。不过,“那得 知”云云毕竟还表示了一种廉耻之心,比 起甘心作阶下囚的“男儿”们终究不可同 日而语。这就为下面的怒斥预留了地步。
古诗文系列:述国亡诗
鉴赏:
’”对照二诗,徐氏对王诗几处改动都很 好。原诗前二句太刻意吃力,不如改作之 含蓄有味,特别是改用第一人称“妾”的 口气来写,比原作多一重意味,顿添神采。 这样的改作实有再造之功。就诗人陈诗一 事而论,不但表现了廉耻之心,而且有几 分胆气。这行为本身就足为孟蜀“男儿” 羞。所以,此诗得到一代雄主赵匡胤的赏 识,不是偶然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蕊夫人徐氏古诗赏析
花蕊夫人徐氏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徐氏,青城(今四川灌县西)人,因才貌双全,得幸于后蜀主孟昶,拜贵妃,别号花蕊夫人。
她曾仿王建作宫词百首,为时人称许。
孟蜀亡国后,被掳入宋。
宋太祖久闻其诗名,召她陈诗。
徐氏就诵了这首“述亡国之由”的诗。
诗泼辣而不失委婉,不亢不卑,从题材到风格,都与作者所擅长的“宫词”大不相同,当时就获得宋太祖的赞赏(事
据《十六国春秋·蜀志》)。
后世诗评家也每每乐道。
此诗破题就直述国亡之事:“君王城上竖降旗”。
史载后蜀君臣极为奢侈,荒淫误国,宋军压境时,孟昶一筹莫展,屈辱投降。
诗句只说“竖降旗”,遣词含蓄。
下语只三分而命意十分,耐人玩味。
次句“妾在深宫那得知”,纯用口语,而意蕴微妙。
大致有两重含义:首先,历代追咎国亡的诗文多持“女祸亡国”论,如把商亡归咎于妲己,把吴亡归咎于西施等等。
而这句诗则象是针对“女祸亡国”而作的自我申辩。
语似轻声叹息,然措词微婉,而大有深意。
其次,即使退一步说,“妾”及时得知投降的事又怎样?还不照样于事无补!一个弱女子哪有回天之力!不过,“那得知”云云毕竟还表示了一种
廉耻之心,比起甘心作阶下囚的“男儿”们终究不可同日而语。
这就为下面的怒斥预留了地步。
第三句照应首句“竖降旗”,描绘出蜀军“十四万人齐解甲”的投降场面。
史载当时破蜀宋军仅数万人,而后蜀则有“十四万人”之众。
以数倍于敌的兵力,背城借一,即使面临强敌,当无亡国之理。
可是一向耽于享乐的孟蜀君臣毫无斗志,闻风丧胆,终于演出众降于寡的丑剧。
“十四万人”没有一个死国的志士,没有一星半点丈夫气概,当然是语带夸张,却有力写出了一个女子的羞愤:可耻在于不战而亡!
至此,作者的羞愤痛切之情已酝酿充分,于是爆发出一句热骂:“更无一个是男儿!”“更无一个”与“十四万人”对比,“男儿”与前面“妾”对照,可谓痛快淋漓。
“诗可以怨”,其实岂但可怨而已,这里已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