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费祎,字文伟,江夏鄳人也。

少孤,依族父伯仁。

伯仁姑,益州牧刘璋之母也。

璋遣使迎仁,仁将祎游学入蜀。

会先主定蜀,祎遂留益土,与汝南许叔龙、南郡董允齐名。

时许靖丧子,允与祎欲共会其葬所。

允白父和请车,和遣开后鹿车给之,允有难载之色,祎便从前请先上。

及至葬所,诸葛亮及诸贵人悉集,车乘甚鲜,允犹神色未泰,而祎晏然自若。

持车人还,和问之,知其如此,乃谓允曰:“吾常疑汝与文伟优劣未别也,而今而后,吾意了矣。


先主立太子,祎与允俱为舍人,迁庶子。

后主践位,为黄门侍郎。

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

诸葛恪、羊衜等才博果辩,论难锋至,祎辞顺义笃,据理以答,终不能屈。

权甚器之,谓祎曰:“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

”还,迁为郎中,亮北驻汉中,请祎为参军。

建兴八年,转为中护军,后又为司马。

值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每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刃拟仪,仪泣涕横集。

祎常入其坐间,谏喻分别,终亮之世,各尽延、仪之用者,祎匡救之力也。

亮卒,祎为后军师。

顷之,代蒋琬为尚书令。

琬自汉中还涪,祎迁大将军,录尚书事。

延熙七年,魏军次于兴势,假祎节,率众往御之。

光禄大夫来敏至祎许别,求共围棋。

于时羽檄交驰,人马擐甲,严驾已讫,祎与敏留意对戏,色无厌倦。

敏曰:“向聊观试君耳!君信可人,必能办贼者也。

”祎至,贼遂退,封成乡侯。

琬固让州职,祎复领益州刺史。

祎当国功名,略与琬比。

十一年,出驻汉中。

自琬及祎,虽自身在外,庆赏刑威,皆遥先咨断,然后乃行,其推任如此。

十六年岁首大会,魏降人郭循在坐。

祎欢饮沉醉,为循手刃所害,谥曰敬候。

(选自《三国志•蜀书》)(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
B. 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
C. 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 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
D. 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秦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

B. 践位,文中指后主刘禅承继皇位。

与“践位”意思相近的还有“履至尊”“君临天下”等词语。

C. 建兴,后主刘禅的年号。

年号是我国从秦初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 刺史,官职,汉初指出刺各地检核问事的官员;汉武帝时每部置刺史一人;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费祎出生于江夏鄳地,小时候父亲死了,靠族父伯仁拉扯成人。

后来,刘璋召见费祎,伯仁就将他带人蜀地。

B. 费祎与董允一同乘坐简陋的车子前往许靖儿子的墓地。

董允脸上露出难以乘坐的神色,而费祎“从前请先上”,始终无怨言,神态泰然自若。

C. 魏延与杨仪反目成仇,每次一见面都争论不休。

费祎对他们直言劝说,晓以利害,让两人都发挥了各自的职能作用。

D. 费祎退魏军后封侯,主持国事政绩名望堪比蒋琬,即使在地方任职,朝廷重要的事情也要先征求他的意见请他决断,深受后主信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权甚器之,谓祎曰:“君天下淑德,必当股肱蜀朝,恐不能数来也。


②延熙七年,魏军次于兴势,假祎节,率众往御之。

【答案】(1)C
(2)C
(3)A
(4)①孙权很器重费祎,对他说:“您是天下有美德的人,一定能成为蜀国辅佐帝王的得力大臣(重臣),恐怕不能多次来(常来)我们东吴了。

”②延熙七年,魏军驻扎在兴势,后主授予费祎符节,他率军前往抵御。

【解析】【分析】(1)“丞相亮南征还/群僚于数十里逢迎/年位多在祎右/而亮特命祎同载/由是众人莫不易观/ 亮以初从南归/以祎为昭信校尉使吴”意思是“丞相诸葛亮南征回朝,群官到都城外几十里处迎接。

其中大多数官员比费祎年长且职位尊贵,但诸葛亮却只命费祎与自己同乘一车,从此众人莫不对费祎另眼相看。

诸葛亮刚从南边归来,任命费祎为昭信校尉出使吴国”。

“群僚”是“逢迎”的主语,是说诸葛亮南征回朝,群官到都城外几十里处迎接,故“群僚”应放在下一句,排除A项;“初从南归”的主语是“亮”,所以“亮”应放在下一句,即“亮以初从南归”,且如断成“亮初从南”,则句中缺少谓语,句子结构不完整,排除BD两项。

故选C。

(2)C项,“年号是我国从秦初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错误,年号是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的,不是秦初。

故选C。

(3)A项,“刘璋召见费祎”错误,从文中来看,“璋遣使迎仁,仁将祎游学入蜀”,可见应是“刘璋派使者迎候伯仁,伯仁就把费祎带到蜀地求学”。

故选A。

(4)该题第一句中,“器”,器重;“之”,代词,代费祎;“股肱”,名词做动词,成为辅佐的重臣;“数”,多次;“君天下淑德”,判断句。

第二句中,“次”,驻扎;“于”,在;“假”,授予;“节”,符节;“御”,抵御。

故答案为:⑴C;⑵C;⑶A;
⑷①孙权很器重费祎,对他说:“您是天下有美德的人,一定能成为蜀国辅佐帝王的得力大臣(重臣),恐怕不能多次来(常来)我们东吴了。

”②延熙七年,魏军驻扎在兴势,后主授予费祎符节,他率军前往抵御。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

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
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

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

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

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费祎,字文伟,江夏鄳县人。

幼时父亲死了,依靠堂父费伯仁生活。

伯仁的姑姑是益州牧刘璋的母亲。

刘璋派人迎接费伯仁入蜀,伯仁就把费祎也带到蜀地求学。

正遇上先主刘备定都蜀地,费祎于是留在了益州,与汝南人许叔龙、南郡人董允名气相当。

这时许靖的儿子死了,董允和费祎打算一同去参加许子葬礼。

董允向父亲董和说要一辆车子,董和便给他们派了一辆从后面开门的鹿车,董允面有难色不愿上车,费祎却抢先登上去。

等到达安葬地,诸葛亮等显贵人物都到了场,他们的车辆装饰很漂亮,董允下车后表现出很不好意思的神色,而费祎却泰然自若。

驾车的人返回后,董和向他询问此行的情况,知道了两人的表现,就对董允说:“我常常疑心自己还没有分辨出你和费文伟的高下,从今以后,我清楚了。


先主立刘禅为太子,任费祎和董允为舍人,又升为庶子。

后主刘禅继位后,他们任黄门侍郎。

丞相诸葛亮南征回朝,群官到都城外几十里处迎接。

其中大多数官员比费祎年长且职位尊贵,但诸葛亮却只命费祎与自己同乘一车,从此众人莫不对费祎另眼相看。

诸葛亮刚从南边归来,任命费祎为昭信校尉出使吴国。

诸葛恪、羊衜等人,知识广博,才能卓越,善于辩论,论辩责问言辞锋利,而费祎与他们谈论时,却滔滔不绝,含义深刻,据理回答,对方始终不能使他服输。

孙权十分器重费祎,对他说:“您是天下有美德的人,一定能成为蜀国辅佐帝王的得力大臣,恐怕不能多次来我们东吴了。

”费祎回蜀后,升为郎中。

诸葛亮北驻汉中时,请费祎任参军。

建兴八年,费祎转任中护军,后又任司马。

当时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互相憎恶,每当坐在一起时就争论不休,有时魏延甚至举刀比划着要杀杨仪,杨仪则痛哭流涕。

费祎就常坐到他们中间,分别予以劝解,诸葛亮在世时,之所以能充分发挥魏延、杨仪各自的才能,主要靠费祎对他们二人的帮助扶正。

诸葛亮去世后,费祎任后军师。

不久,代替蒋琬任尚书令。

蒋琬从汉中回到涪县时,费祎升为大将军,总领尚书职务。

延熙七年,魏军驻扎在兴势山,后主授予费祎符节,他率领士兵前去抵御。

光禄大夫来敏到费祎处告别,请他一起下盘棋。

当时战事正急,军书往来传递,人马披甲戴盔,战车整备完毕,而费祎却与来敏专心致志地下棋,毫无急躁厌倦的样子。

来敏说:“我来这里只不过是观察试探您罢了!看来您确实是最适宜的人选,一定能打退敌寇。

”费祎到了兴势山,敌人就撤退了,费祎被封为成乡侯。

后来,蒋琬一再推让益州的职务,费祎便又兼任
益州刺史。

费祎报效蜀国所立的功名,大致与蒋琬并列。

延熙十一年,费祎出驻汉中。

从蒋琬到费祎,即使身负重命远在朝外,但奖赏惩罚之事,朝廷都要先向他们征求意见,然后才执行,他们受到的尊崇信任就像这样。

延熙十六年的岁首大会,魏国降将郭循也在座。

费祎畅饮沉醉,被郭循亲手持刀所害,赠谥号为“敬侯”。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审琦字仲宝,其先辽西人,后徙家洛阳。

汉乾佑初,隶周祖帐下,性纯谨,甚亲任之。

从平李守贞,以功署厅直左番副将。

世宗召禁军诸校宴射苑中,审琦连中的,世宗嘉之,赏赍有加。

俄领勤州刺史。

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及司超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刺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

令图既入城,审琦等遂救黄州,数日,令图为舒人所逐。

审琦选轻骑衔枚夜发,信宿①至城下,大败舒人,令图得复还治所。

从征李筠,为御营前洞屋都部署,为飞石所伤,车驾临视。

建隆②二年,出为忠正军节度。

在镇八年,为政宽简。

所部邑令以罪停其录事吏,幕僚白令不先咨府,请按之。

审琦曰:“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闻者叹服。

审琦重厚有方略,尤善骑射。

镇寿春,岁得租课,量入为出,未尝有所诛求。

素不能饮,尝侍宴,太祖酒酣仰祝曰:“酒,天之美禄;审琦,朕布衣交也。

方与朕共享富贵,何靳之不令饮邪?”祝毕,顾谓审琦曰:“天必赐卿酒量,试饮之,勿惮也。

”审琦受诏,饮十杯无苦。

自此侍宴常引满,及归私家即不能饮,或强饮辄病。

开宝二年,从征太原,为御营四面都巡检。

三年,改镇许州,赐甲第,留京师。

太祖尝召审琦宴射苑中,连中的,赐御马、黄金鞍勒。

六年,与高怀德并加同平章事。

七年,卒,年五十。

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

赐中书令,追封琅琊郡王,赙赠加等。

葬日,又为废朝。

(节选自《宋史·王审琦传》,有删改)【注释】①信宿:连宿两夜,也表示两夜。

②建隆:北宋宋太祖开国年号。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B. 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C. 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D. 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衔枚指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形状如筷子的器具,防止喧哗,以免被发觉。

B. 出是指京官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如自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

C. 布衣交,指贫贱之交,也指有地位的人与平民的交往,布衣是古代平民的衣着。

D. 赙赠是指古代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拿出钱财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的习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审琦历仕多朝,深受宠信。

他曾经先后在后汉、后周、北宋任职,多被委以重任。

作战受伤,皇上亲自探望;去世时,皇上亲临其家吊唁。

B. 王审琦擅长骑射,不喜饮酒。

周世宗、宋太祖都曾在苑中宴射,请他表演射箭,他连连中的,受到丰厚赏赐;身为武将,他酒量很好,但一向不喜饮酒。

C. 王审琦能征善战,不避危险。

他曾带领精骑一夜打下舒州城,之后又神速回师救援郭令图,立下奇功;征讨李筠时,他亲自上阵,被飞石击伤。

D. 王审琦为政宽简,体恤百姓。

他辖区内的县令不向他请示就擅自处理他手下的官吏,王审琦不但不生气反而嘉许;征收租税从不过分,够用即可。

(4)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世宗召禁军诸校宴射苑中,审琦连中的,世宗嘉之,赏赍有加。

俄领勤州刺史。

②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

【答案】(1)C
(2)B
(3)B
(4)①世宗召集禁军各位校官在园林中饮宴射猎,王审琦连连中的,世宗称赞他,大加赏赐。

不久兼任勤州刺史
②当初,王审琦突患重病,不能说话,皇帝亲自前来探望,等到王审琦去世后,又到他的宅第,为他哭得很哀痛。

【解析】【分析】(1)本题中,首先把句子放回文本,理解其大意。

“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这句话的意思是,五代以来,诸侯强横,县令不能够独断管理县里的事。

现在天下平定,我有幸忝任藩镇,而我管辖的县令能够清除狡诈的官吏,确实是值得嘉奖的,为什么要查办他呢?然后依据标志性的词进行排除。

画线句子中,“令宰”是名词,指县令,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

再比较C、D两项,“藩维”是一个词,是指边防要地,这里指藩镇,在句中做“守”的宾语,故其后应断开,排除D项。

故选C。

(2)B项,“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不正确。

“出”是京官外任,也特指出任,不一定是因获罪被贬谪。

故选B。

(3)B项,“他酒量很好”错。

从文中“素不能饮”“及归私家即不能饮,或强饮辄病”可看出他酒量不好。

故选B。

(4)本题中,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①“宴射苑中”,状语后置;“嘉”,称赞;“赏赍”赏赐;“俄”,不久;“领”,兼任。

②“暴疾”,突患重病;“语”,说话;“幸”,皇帝到某处;“其”,代词,他的;“第”,宅第;“之”,代词,他;“恸”,哀痛。

故答案为:⑴C;⑵B;⑶B;
⑷①世宗召集禁军各位校官在园林中饮宴射猎,王审琦连连中的,世宗称赞他,大加赏赐。

不久兼任勤州刺史②当初,王审琦突患重病,不能说话,皇帝亲自前来探望,等到王审琦去世后,又到他的宅第,为他哭得很哀痛。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

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
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

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

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

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王审琦字仲宝,他的祖先是辽西人,后来把家迁到洛阳。

后汉乾祐初年,王审琦隶属周太祖帐下,本性纯良谨慎,(周太祖)很亲近信任他。

跟从太祖平定李守贞,因功暂任厅直左番副将。

世宗召集禁军各位校官在园林中饮宴射猎,王审琦连连中的,世宗称赞他,大加赏赐。

不久兼任勤州刺史。

皇帝亲自征伐淮南,舒州加固营垒攻不下来,下诏让郭令图兼任刺史,命王审琦率精锐的骑兵攻城,一晚上攻了下来,擒获舒州刺史,获得铠甲武器军需储备数十万。

郭令图入城后,王审琦等人就去救援黄州,几天后,郭令图被舒人驱逐。

王审琦挑选轻装的骑兵连夜衔枚出发,两夜行军到达舒州城下,大败舒人,郭令图得以又回到治所。

王审琦跟从皇帝征讨李筠,任御营前洞屋都部署,被飞石击伤,皇帝亲自前来探视。

建隆二年,出京任忠正军节度使。

在地方做官八年,为政宽和简明。

辖区内县令因犯罪而停了王审琦的录事吏的职,幕僚报告说县令不先征求府官意见,请求查办县令。

王审琦说:“五代以来,诸侯强横,县令不能够独断管理县里的事。

现在天下平定,我有幸忝任藩镇,而我管辖的县令能够清除狡诈的官吏,确实是值得嘉奖的,为什么要查办他呢?”听到这些话的人都赞叹佩服。

王审琦为人稳重温厚有谋略,尤其擅长骑射。

镇守寿春时,每年收得的租税,量入为出,从未有过额外索求。

王审琦一向不能饮酒,曾经陪侍皇帝用宴,太祖酒酣后仰天祷告道:“酒,是天赐好礼;审琦,是我的布衣之交。

正与我共享富贵,为什么吝惜不让他饮酒呢?”祷告完毕,回头对王审琦说:“上天一定会赐给你酒量,试着喝,不要怕。

”王审琦接受诏命,喝下十杯酒也不感到痛苦。

从此陪宴常常斟满酒杯,等到回到家里就不能喝了,有时勉强喝了就会生病。

开宝二年,跟从宋太祖征讨太原,任御营四面都巡检。

开宝三年,改为镇守许州,皇上赐给他豪宅,留在京师。

太祖曾经召王审琦在园林中饮宴射猎,王审琦连连中的,皇上赐给他御马和黄金装饰的马具。

开宝六年,与高怀德一同加任同平章事。

开宝七年,王审琦去世,终年五十岁。

当初,王审琦突患重病,不能说话,太祖亲自探望,等到王审琦去世后,又到他的宅第,为他哭得很哀痛。

赐中书令,追封为琅琊郡王,赐钱办丧事待遇加等。

下葬那天,又为他取消朝会。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凡国有三制,有制人者,有为人之所制者,有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者。

何以知其然?德盛义尊,而不好加名于人。

人众兵强,而不以其国造难生患。

天下有大事,而好以其国
后。

如此者,制人者也。

德不盛,义不尊,而好加名于人;人不众,兵不强,而好以其国造难生患;恃与国,幸名利。

如此者,人之所制也。

人进亦进,人退亦退;人劳亦劳,人佚亦佚,进退劳佚,与人相胥①,如此者,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也。

爱人甚而不能利也,憎人甚而不能害也。

故先王贵当,贵周。

周者不出于口,不见于色;一龙一蛇,一日五化之谓周。

故先王不以一过二,先王不独举,不擅功。

先王不约束,不结纽②。

约束则解,结纽则绝。

故亲不在约束、结纽。

先王不货交,不列地,以为天下。

天下不可改也,而可以鞭箠使也。

时也,利也,士③为之也。

余目不明,余耳不聪,是以能继天子之容④。

官职亦然。

时者得天,义者得人。

既时且义,故能得天与人。

先王不以勇猛为边竟,则边竟安。

边竟安则邻国亲,邻国亲则举当矣。

(取材于《管子》)【注释】①胥:从。

②结纽:与别国结成同党、缔结联盟。

③士:事。

④容:指天子圣德。

(二)
随①以汉东诸侯叛楚。

冬,楚斗榖於菟②帅师伐随,取成而还。

君子曰:“随之见伐,不量力也。

量力而动,其过鲜矣。

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诗》曰:‘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
宋襄公欲合诸侯,臧文仲闻之,曰:“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


二十一年春,宋人为鹿上之盟,以求诸侯于楚。

楚人许之。

公子目夷曰:“小国争盟,祸也。

宋其亡乎,幸而后败。


秋,诸侯会宋公于盂。

子鱼曰:“祸其在此乎!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于是楚执宋公以伐宋。

冬,会于薄以释之。

子鱼曰:“祸犹未也,未足以惩君。


(取材于《左传》)【注释】①随:国名。

②斗榖於菟:人名。

(1)下列对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恃与国,幸名利与:结交
B. 人佚亦佚佚:安逸
C. 故先王贵当,贵周周:周密
D. 以为天下以为:认为
(2)下列各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则边竟安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 随之见伐哀吾生之须臾
C. 宋其亡乎其皆出于此乎
D. 会于薄以释之而君幸于赵王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德盛义尊,而不好加名于人有的国家德义尊盛,却不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他国
B. 如此者,人之所制也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是人制造出来的灾难
C. 故先王不以一过二,先王不独举,不擅功所以先王不夸大其词把一说成超过二,不独自蛮干,不独自占有功绩
D. 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成败是由自己,难道是由别人吗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时者得天,义者得人。

既时且义,故能得天与人
②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
(5)依据短文(一)管子关于“三制”的论说,推断短文(二)“楚人许之”的意图。

(6)请结合短文(一)解释孔子这么说的理由。

孔子在《论语》中称赞管仲:“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①,如其仁。

”又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注释】①如其仁:就是仁。

【答案】(1)D
(2)D
(3)B
(4)答案示例:①合于天时能得到天的帮助,合于正义能得到人的拥护。

既合天时又合正义,这样就能把天时与正义的力量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②国君的欲望太过分了,别人怎么受得了。

(5)答案示例:楚人深谙管子“制国”之道,强大的楚国答应宋人为鹿上之盟的意图是:“以其国后”而“后发制人”。

首先,从后文“执宋公以伐宋”的果断行动来看,“许之”是为了“制人”;其次,公子目夷的评论指出小国争盟必将带来灾祸,也从反面道出楚人“许之”的背后意图。

(6)答案示例:孔子的说法,不仅肯定了管仲的功绩,更在于肯定了管仲作为相国帮助桓公称霸的方法,那就是行仁,惠民利民。

这个做法也体现在了管子的治国理念中,阐述三制也好,提醒先王不独举,不擅功也好,强调举当也好,都是一种仁义的做法,仁又是贯穿孔子思想的核心,故行仁的管子能够得到孔子如此的赞赏。

【解析】【分析】(1)D选项,“以为:认为”错误,以为,以之为的省略,以此来治理。

译文为:以此来治理天下。

故选D。

(2)A选项,两个“则”都是“副词”,“那么”的意思。

B选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

C选项,两个“其”都是“副词”,都表揣测,大概。

D选项,第一个“于”,介词,“在”的意思。

第二个“于”,介词,表被动,“被”的意思。

故选D。

(3)B选项,“如果是这样的话”和“制造”错误,如此:像这样的国家;制:被控制;译文为:像这样的国家,必然被他国控制。

故选B。

(4)赋分点:①时,合于天时;义,合于正义;且,又。

②欲,欲望;甚,过分;何以,宾语前置,以何;堪,忍受。

(5)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楚人许之”的意图,结合“天下有大事,而好以其国后。

如此者,制人者也”等内容可知强大的楚国答应宋人为鹿上之盟的意图是:“以其国后”而“后发制人”。

根据后文楚人的做法可以推测:“秋,诸侯会宋公于盂”“于是楚执宋公以伐宋”。

也可以根据目夷目夷的话反面论证:公子目夷曰:“小国争盟,祸也。

宋其亡乎”。

(6)“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如其仁。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这两句话的意思分别为:“孔子说:‘齐桓公多次、联合统一了诸侯,并不凭借战争,这是管仲的力量。

这是仁,这是仁’”“管仲作了齐桓公的相国,使其称霸于诸侯,天下的人都听命于他,现在的人们都能得到他的恩赐。

”孔子这么说的理由可以结合材料一中“三制”以及“不独举,不擅功”等内容概括得出。

故答案为:⑴D;⑵D;⑶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