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省地下水超采的思考和建议222.doc1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省地下水超采治理的思考与建议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省用水量不断增加,地下水成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供水水源。但由于无节制的开发利用地下水现象普遍存在,产生了一系列生态、地质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地下水超采的原因,提出了通过健全市场化管理机制、科学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加强地下水采取管控、做好外来水和地表水存蓄、充分发挥专项治理资金效益等有效措施。

关键词:地下水超采;超采现状及原因;治理措施

近年来,我省用水量不断增加,在地表水日渐匮乏、再开发潜力不大的情况下,地下水则成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供水水源。但由于水资源供需矛盾异常突出,大范围、超常规、掠夺性地开发利用地下水现象普遍存在,致使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地质灾害不断增加,对人们生活及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一系列严重后果。地下水超采已成为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地下水资源超采现状

随着我省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有效灌溉面积的逐渐扩大,用水总量不断增加,由20世纪80年代的100多亿立方米急剧增加到目前的220亿立方米。而外来客水由50年代的99亿立方米缩减到现在的不足30 亿立方米,此外,我省每年还要将19.6亿立方米水无偿调给京津,用水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为维持经济社会的发展,满足用水需求,在水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我省不得不长期依靠超采地下水维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年均超采50亿立方米,累计超采1500亿立方米,超采面积达6-7万平方公里,超采量和超采面积均为全国的1/3。截止目前,我省深层地下水位仍以每年0.5-1米的速度下降,造成农村群众饮水困难,引发了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河流干涸、湿地萎缩等地质环境灾害。我省95%以上的平原河道干涸,90%湿地消失,最大的两个湿地白洋淀和衡水湖都靠人工调水维持一定的水面,邢台百泉、保定一亩泉、邯郸黑龙洞泉已断流20多年。据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发布的《2012年河北省地质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省共有地下水位降落漏斗25个,其中漏斗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有7个,部分地市甚至出现了大地裂缝,最长达到8公里。

注:数据来自《2012年河北省地质环境状况公报》

二、地下水超采的主要原因

(一)本身水资源匮乏

河北省水资源总量203亿立方米,人均和耕地亩均占有量分别为311立方米和208立方米,是全国平均值的1/7和1/9,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标准”,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极度贫水地区。近年来,河北省年均用水量22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用水量330立方米左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0%左右。即河北省用不到全国1%的水资源量,养育了占全国5%的人口,达到了近全国6%的国内生产总值,加之该省没有过境(入境)大江大河,客水资源严重不足,因而相当程度是依靠超采地下水。

(二)农业种植耗水量偏高

河北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为满足农作物生长,保证粮食、蔬菜产量和农民增收,在本身水资源有限、灌溉水利用率不高的情况下,便通过机井过度开采地下水用于农作物灌溉。据统计,全省现有灌溉机井90多万眼,每年开采地下水150亿立方米,年超采地下水26亿-95亿立方米,年复一年的地下水采集使得机井越挖越深,地下水源越采越荒。

(三)工业用水效率较低

目前,我省的工业体系以资源、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冶金、纺织、建材、制药、能源等行业为主,工业结构偏重。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069.6亿元,同比增长1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量为22.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了11.67%,钢铁、化工、火电、纺织、造纸、建材、食品七大行业耗水量占工业耗水量的80%以上,其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为20.2立方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十几个百分点, 约为发达国家的5-10倍。

(四)居民生活用水不断增加

在我省推进城镇化进程的过程中,到2013年年底,全省城镇人口规模已达3528.45万人,比上年增长3.46%,按人均用水量330立方米测算,仅2013年城镇居民就增加用水3.9亿立方米,同时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居民生活用水总量不断攀升。

(五)监测预报系统不健全

不少地区常常因地下水超采出现环境问题后才知道超采之事,或是在一些大面积的地下水开采区设置了地下水观测站后得知,另外对于局部地区、局部地段,特别是对超采地区监测与预报常常是实测资料短缺不足,无法满足应用的需要,致使改造因超采引起的环境问题难以奏效。

(六)管理工作不完善

管理工作中对地下水超采引起的环境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进而管理措施不得力,使超采现象愈演愈烈,再有管理机构与开采用水机构的不协调,特别是一些多部门管理的地区,问题更加突出,难以解决。

三、治理地下水超采的建议

(一)健全市场化管理机制

利用市场化手段,建立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机制,是治理地下水超采治理的内生动力。首先,要推动农业综合水价改革,建立能够反映工程供水成本、农民可以承受、促进农业节水的农业水价机制;其次,完善工业差别水价制度对高耗水高耗能的生产装备用水实行差别水价,提高差价标准,扩大加价行业范围,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体制增效;此外,还应建立居民阶梯水价制度,通过市场化手段提高居民节约用水意识。

(二)科学调整种植结构

减少高耗水小麦种植面积是治理地下水超采的有效手段。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从各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水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大力发展高产量、低耗水的农作物,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农民转变传统种植习惯,改种收益高、耗水少的苜蓿、油葵等替代物,在地下水严重污染和深层超采的地区改种榆树、枣树等耐干旱耐贫瘠并有一定经济效益的树种,同时积极帮助农民开拓市场,畅通销售渠道,力争达到既节水又增收的良好效果。

(三)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灌溉

我省缺水问题的最大潜力在农业,治理地下水超采的最大潜力也在农业,应加快从水源到田间的水利工程建设,合理选择喷灌、微灌、高标准灌等节水灌溉模式,在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行节水灌溉。同时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研究,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作用,积极推广节水新技术,加快成果转化应用。

(四)加强地下水采取管控

政府相关部门的有效管理、控制及监测,是有效治理地下水超采的必要手段。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优先开发利用地表水,合理开采浅层水,限制开采深层水的原则,布设监测设施,进一步摸清地下水超采的底数,并根据实时数据动态监测地下水水位变动情况,对不同区域的地下水状况制定不同的保护措施,划定禁采、限采范围,严格控制采集总量及抽水机井数量,对地下水实施水量与水位“双控”管理,科学调控地下水位。

(五)做好外来水和地表水存蓄

通过存蓄雨洪资源和外来水加以充分利用,能够有效减少地下水开采量。首先是要整治河渠坑塘,对现有河湖库渠进行清淤疏浚、扩容整治,扩大地表水调蓄能力;其次是改造完善位山引黄、引黄入邯和卫河饮水工程,优化配置沿线河湖和农业用水;此外,还应积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建设人工增雨作业条件监测网,充实更新作业装备,加大云水资源开发力度。通过构建布局合理、蓄泄兼备、引排得当、循环通畅的水网体系,确保外调水、过境水和雨洪水蓄的好、用得好,实现对地下水的置换。

(六)充分发挥专项治理资金效益

为了解决地下水超采引起的一些列问题,上级财政安排了大量专项资金。充分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效益和效率,是有效治理地下水超采的保证。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一是要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地下水超采治理工程项目在完成一定进度后,经财政部门审核后可将资金直接拨付至供货商或施工单位,减少拨款环节。二是财政评审要加强项目监管力度,对项目的立项、实施到验收实行全过程监控,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三是财政监督要加大资金安全保障力度,严把资金使用关,强化责任、防微杜渐,切实防止挤占、挪用、抵顶、套取财政资金问题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国正贾新台苏晓虹,河北省地下水资源超采对策研究[J],水资源管理,2010(5)

[2]高世斌王旭,沈阳地区地下水超采问题探讨[J], 东北水利水电,1999(3)

[3]陆长福郑卫北焦振霞,河北省工业发展及水资源分析[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