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对我国传统演唱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声乐对戏曲演唱艺术中气息运用有了进一步发展。民族声 乐要求歌唱时保持在吸气的基础上发声,呼与吸形成的对抗始终保 持着,有了支持,就可以用最小的气息消耗,唱出最大的声音,达 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二、对我国传统演唱艺术中演唱风格的继承和发展 我国传统演唱艺术经过历史的演变,在风格上有时代、地区、 民族上的差异。 (一)时代风格 不同时代的作品风格不同,因而演唱风格也不相同。唐宋以后 逐渐形成的戏曲、说唱及地方民歌的演唱风格,是民族声乐继承和 发展的主要内容。 对不同时代的戏曲演唱风格的继承和发展。1.继承。古代戏曲 初创于宋元之际,成熟于清初以后,而起源可追溯到唐代。其间, 关键性的演变有两次。第一次是以宋元南戏和元杂剧的形成为起点 的生、旦、净、丑行当体制的建立。第二次是在昆山腔和弋阳腔的 繁衍时期,出现了生、旦、净、丑全面分化和全面发展的盛况,按 人物性格的类型划分行当。近代戏曲的演唱风格也发生了两个时期 的变化。一是清代地方戏唱、念、做、打的综合时期。二是19世纪 二三十年代以流派艺术的勃兴为标志。2.发展。对带有戏曲风格作 品的处理,既要体现戏曲风格,而又不能使声乐作品完全变成戏曲 作品,要做到恰如其分,运用得体。例如《看见你们格外亲》,此 曲以塞北民歌二人台为基础,又吸收了山西梆子的演唱风格,运用 了戏曲音乐板腔体的结构方式,通过中、慢、快三种不同的节奏 类型,真切生动地描绘了军民鱼水情。在演唱时一是要把握时代风 格,二是要掌握二人台、山西梆子的风格并将其运用到歌曲的处理 当中,从而唱出此曲的独特风格韵味。 对不同时代的说唱艺术演唱风格的继承和发展。1.继承。说唱 在我国声乐表演艺术领域中的渊源可上溯至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 篇》和汉魏乐府中的叙事长诗。在宋朝,说唱音乐达到了成熟。据 不完全统计,全国有300多个曲种。概括起来有鼓词类、弹词类、 渔鼓类、牌子曲类、琴书类、杂曲类、走唱类、板诵类八种,每一 项曲类中还有更详细的名目。2.发展。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民族声 乐将这些风格与声乐作品相结合,使具有说唱风格的声乐作品表 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丰富了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色彩。如《重整 河山待后生》,就是一首以鼓词为音乐素材的歌曲。在演唱时, 应运用民族声乐的发声方法来达到具有鼓词风格的创作歌曲的艺 术效果。
62
艺术教育 ART EDUCATION 2012 · 12
音乐与舞蹈
对我国不同时代的地方民歌演唱风格的继承和发展。1.继承。 地方民歌,是各地的民间歌曲。早在原始社会,歌曲往往和劳动相 结合,内容也以反映劳动生活为主。进入封建社会,出现了一些反 映阶级斗争的歌曲,如《诗经》中的《七月》《伐檀》;到半封建 半殖民地社会,民歌又有了进一步发展,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风 格上都比较成熟,也比较完善了,如《兰花花》《孟姜女》等。 2.发展。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各时代的地方民歌风格各异, 民族声乐应本着继承的原则将其进一步发展,使我国各地的民歌演 唱风格流传下去。
> 学术论坛·音乐与舞蹈
民族声乐对我国传统演唱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 孟妍
【内容摘要】民族声乐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摸索阶段,在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 格。文章从演唱方法、演唱风格和舞台表演三个方面阐述民族声乐对传统演唱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民族声乐 继承 发展
民族声乐,本文指学院派的民族声乐,传统演唱艺术是指包 括各地方戏曲、说唱种类、地方民歌在内的演唱艺术。民族声乐 是首先立足于继承,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而形成的一个声乐学 派。本文从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演唱风格、舞台表演三方面分别 进行阐述。
了。3.戏曲演唱艺术中的用气技巧在现在的民族声乐演唱中也广为 应用。如东北民歌《江河水》第一句,“江河水”是悲愤的情绪, 因此“水”的拖腔应用“悲”的用气技巧,用抽泣的方法表达痛不 欲生的情感。中间段“我想起当年……”是该作品中人物的回忆之 处,所以在表达这种情感时应运用“思”的用气技巧,采用憋气的 技巧。
一、对我国传统演唱艺术中演唱方法的继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继承并发展了传统唱法中的精华,其中吐字和用气可 谓是首要继承和发展的内容。 (一)吐字 1.对吐字规律的继承。在我国传统演唱艺术中,对于吐字的 要求有严格的“出字、归韵、收音”,讲究“四呼、五音、四 声”。(1)出字:主要指字头出来时要有“喷口”有弹性,不能 犹豫含糊。(2)归韵:要求按照咬字的十三辙口形成字腹。(3) 收音:要求各个辙口的收音要准确,收到位。(4)四呼:在出字 时对口形进行的分类。要求唱者口形要根据字的要求来变化,四种 口形都有它们的着力点。(5)五音:根据字的声母在口腔内受到 阻碍的发音部位而分为五种(唇、舌、齿、牙、喉),也可以说是 五个不同的着力点。(6)四声:中国字的声调分平、上、去、入 称四声。 2.对吐字规律的发展。民族声乐在继承的同时积极地把这些 规律与民族声乐的演唱相结合,具体表现在字的“咬、吐、走、 收”四个方面。(1)“咬”,指在演唱时对于每个字要有“咬上 劲”的感觉。(2)“吐”,指在演唱时每个字都要吐得准,吐得 出。(3)“走”,指在演唱时,每个字要有走起来的感觉。(4) “收”,指字的收韵,要准确不下掉。 (二)用气 在戏曲的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了适应各种语气、语调的用气 技巧。例如换气、偷气、提气、歇气、就气、收气,以及表达不同 情感的用气技巧。这些用气技巧的前提是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丹田气。戏曲唱法的丹田气,要求唱者深呼吸,控制气息。 在戏曲中,随着作品的不断丰富,演唱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 形成了各种表现声音的用气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适应语气、语调的用气技巧。 换气:自然的吸气叫做换气,记号为“∨”。偷气:传统中对于换 气时别人听不出来的,叫做偷气,记号为“√”。提气:即“取 气”,记号为“↑”。歇气:唱腔进行中停顿之处,声断意不断, 记号为“↓”。就气:也就是“缓气”,记号为“ ˠ”。收气: 就是唱腔在遇到上滑音时,随音将气口收准。这6种用气技巧的使 用对于我国戏曲演唱艺术中的演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适应情 感变化的用气技巧。喜:用气要平稳;怒:呼吸要急促,声要恨; 悲:抽泣;忧:呼气时更多地用鼻腔;思:就是思考问题,可用 “憋气”;惊:用沉气;颠:精神失常,要用口腔换气;病:松 气,形成气虚无力的样子。以上是8种适应情感变化的用气技巧, 在表演中情感和用气技巧相结合,那么声音和表演就会协调一致
二、对我国传统演唱艺术中演唱风格的继承和发展 我国传统演唱艺术经过历史的演变,在风格上有时代、地区、 民族上的差异。 (一)时代风格 不同时代的作品风格不同,因而演唱风格也不相同。唐宋以后 逐渐形成的戏曲、说唱及地方民歌的演唱风格,是民族声乐继承和 发展的主要内容。 对不同时代的戏曲演唱风格的继承和发展。1.继承。古代戏曲 初创于宋元之际,成熟于清初以后,而起源可追溯到唐代。其间, 关键性的演变有两次。第一次是以宋元南戏和元杂剧的形成为起点 的生、旦、净、丑行当体制的建立。第二次是在昆山腔和弋阳腔的 繁衍时期,出现了生、旦、净、丑全面分化和全面发展的盛况,按 人物性格的类型划分行当。近代戏曲的演唱风格也发生了两个时期 的变化。一是清代地方戏唱、念、做、打的综合时期。二是19世纪 二三十年代以流派艺术的勃兴为标志。2.发展。对带有戏曲风格作 品的处理,既要体现戏曲风格,而又不能使声乐作品完全变成戏曲 作品,要做到恰如其分,运用得体。例如《看见你们格外亲》,此 曲以塞北民歌二人台为基础,又吸收了山西梆子的演唱风格,运用 了戏曲音乐板腔体的结构方式,通过中、慢、快三种不同的节奏 类型,真切生动地描绘了军民鱼水情。在演唱时一是要把握时代风 格,二是要掌握二人台、山西梆子的风格并将其运用到歌曲的处理 当中,从而唱出此曲的独特风格韵味。 对不同时代的说唱艺术演唱风格的继承和发展。1.继承。说唱 在我国声乐表演艺术领域中的渊源可上溯至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 篇》和汉魏乐府中的叙事长诗。在宋朝,说唱音乐达到了成熟。据 不完全统计,全国有300多个曲种。概括起来有鼓词类、弹词类、 渔鼓类、牌子曲类、琴书类、杂曲类、走唱类、板诵类八种,每一 项曲类中还有更详细的名目。2.发展。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民族声 乐将这些风格与声乐作品相结合,使具有说唱风格的声乐作品表 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丰富了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色彩。如《重整 河山待后生》,就是一首以鼓词为音乐素材的歌曲。在演唱时, 应运用民族声乐的发声方法来达到具有鼓词风格的创作歌曲的艺 术效果。
62
艺术教育 ART EDUCATION 2012 · 12
音乐与舞蹈
对我国不同时代的地方民歌演唱风格的继承和发展。1.继承。 地方民歌,是各地的民间歌曲。早在原始社会,歌曲往往和劳动相 结合,内容也以反映劳动生活为主。进入封建社会,出现了一些反 映阶级斗争的歌曲,如《诗经》中的《七月》《伐檀》;到半封建 半殖民地社会,民歌又有了进一步发展,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风 格上都比较成熟,也比较完善了,如《兰花花》《孟姜女》等。 2.发展。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各时代的地方民歌风格各异, 民族声乐应本着继承的原则将其进一步发展,使我国各地的民歌演 唱风格流传下去。
> 学术论坛·音乐与舞蹈
民族声乐对我国传统演唱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 孟妍
【内容摘要】民族声乐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摸索阶段,在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 格。文章从演唱方法、演唱风格和舞台表演三个方面阐述民族声乐对传统演唱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民族声乐 继承 发展
民族声乐,本文指学院派的民族声乐,传统演唱艺术是指包 括各地方戏曲、说唱种类、地方民歌在内的演唱艺术。民族声乐 是首先立足于继承,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而形成的一个声乐学 派。本文从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演唱风格、舞台表演三方面分别 进行阐述。
了。3.戏曲演唱艺术中的用气技巧在现在的民族声乐演唱中也广为 应用。如东北民歌《江河水》第一句,“江河水”是悲愤的情绪, 因此“水”的拖腔应用“悲”的用气技巧,用抽泣的方法表达痛不 欲生的情感。中间段“我想起当年……”是该作品中人物的回忆之 处,所以在表达这种情感时应运用“思”的用气技巧,采用憋气的 技巧。
一、对我国传统演唱艺术中演唱方法的继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继承并发展了传统唱法中的精华,其中吐字和用气可 谓是首要继承和发展的内容。 (一)吐字 1.对吐字规律的继承。在我国传统演唱艺术中,对于吐字的 要求有严格的“出字、归韵、收音”,讲究“四呼、五音、四 声”。(1)出字:主要指字头出来时要有“喷口”有弹性,不能 犹豫含糊。(2)归韵:要求按照咬字的十三辙口形成字腹。(3) 收音:要求各个辙口的收音要准确,收到位。(4)四呼:在出字 时对口形进行的分类。要求唱者口形要根据字的要求来变化,四种 口形都有它们的着力点。(5)五音:根据字的声母在口腔内受到 阻碍的发音部位而分为五种(唇、舌、齿、牙、喉),也可以说是 五个不同的着力点。(6)四声:中国字的声调分平、上、去、入 称四声。 2.对吐字规律的发展。民族声乐在继承的同时积极地把这些 规律与民族声乐的演唱相结合,具体表现在字的“咬、吐、走、 收”四个方面。(1)“咬”,指在演唱时对于每个字要有“咬上 劲”的感觉。(2)“吐”,指在演唱时每个字都要吐得准,吐得 出。(3)“走”,指在演唱时,每个字要有走起来的感觉。(4) “收”,指字的收韵,要准确不下掉。 (二)用气 在戏曲的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了适应各种语气、语调的用气 技巧。例如换气、偷气、提气、歇气、就气、收气,以及表达不同 情感的用气技巧。这些用气技巧的前提是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丹田气。戏曲唱法的丹田气,要求唱者深呼吸,控制气息。 在戏曲中,随着作品的不断丰富,演唱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 形成了各种表现声音的用气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适应语气、语调的用气技巧。 换气:自然的吸气叫做换气,记号为“∨”。偷气:传统中对于换 气时别人听不出来的,叫做偷气,记号为“√”。提气:即“取 气”,记号为“↑”。歇气:唱腔进行中停顿之处,声断意不断, 记号为“↓”。就气:也就是“缓气”,记号为“ ˠ”。收气: 就是唱腔在遇到上滑音时,随音将气口收准。这6种用气技巧的使 用对于我国戏曲演唱艺术中的演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适应情 感变化的用气技巧。喜:用气要平稳;怒:呼吸要急促,声要恨; 悲:抽泣;忧:呼气时更多地用鼻腔;思:就是思考问题,可用 “憋气”;惊:用沉气;颠:精神失常,要用口腔换气;病:松 气,形成气虚无力的样子。以上是8种适应情感变化的用气技巧, 在表演中情感和用气技巧相结合,那么声音和表演就会协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