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第三章 中医学对正常人体的认识

合集下载

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

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


主藏精、主水、主骨,其华在 发,开窍于耳及二阴,与膀胱 相表里。
经络功能
沟通联系
经络是人体内各脏腑组织之间联系的通道,能够沟通表里、联系 上下,使人体各部分的功能保持协调和平衡。
运行气血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能够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维 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感应传导
经络具有感应传导的作用,能够传递各种信息到全身各个部位,保 持人体内部各个系统的联系和协调。
六腑。
五脏的主要功能是储藏精气,如 心脏主血脉,肝脏主疏泄,脾脏 主运化,肺脏主宣发,肾脏主生
殖等。
六腑的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如 胆主疏泄,胃主受纳,小肠主吸 收,大肠主排泄,膀胱主气化,
三焦主持全身气机等。
经络说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
正经有十二条,分别是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 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
情志调养
中医认为情志是养生保健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正常人体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有了解,指 导人们保持良好心态,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THANKS
感谢观看
06
中医对正常人体认识的 临床应用
中医诊断中的正常人体认识应用
01
望诊
中医通过观察病人的神态、气色、舌苔、舌质等来判断病情,其中对正
常人体的认识有助于医生识别疾病早期或病情轻重的表现。
02
闻诊
中医通过听病人的声音、嗅病人的气味来判断病情,对正常人体的声音
和气味有深入的认识,可以协助医生进行诊断。
饮食禁忌
中医认为有些食物易助湿生痰 ,对人体有害,应避免过度食 用,如油炸、辛辣、生冷等食

中医学中医学对正常人体的认识专家讲座

中医学中医学对正常人体的认识专家讲座

中医学中医学对正常人体的认识专家讲座xx年xx月xx日CATALOGUE 目录•中医学的基本理念•中医学对人体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中医学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西医结合对人体结构与功能的认识•中医学对人体健康的维护•中医学的传承与发展01中医学的基本理念强调人体内部各器官、组织之间的协调与统一,以及人体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

认为人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整体观念通过分析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等,判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和程度,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强调根据不同的个体特征和病情变化,灵活运用多种治疗方法和药物,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辨证论治认为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人的健康状况与气候、地理、社会等因素密切相关。

强调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认为人的身体和精神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形神合一才能保持健康。

强调通过调养心神、情志、睡眠等方面来促进身体健康,同时也要注意饮食、运动等方面的调养。

02中医学对人体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脏腑经络•五脏:心、肝、脾、肺、肾•心主血脉,藏神明•肝主疏泄,藏血•脾主运化,统血•肺主气,司呼吸•肾藏精,主水•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胆主疏泄,助消化•胃主受纳,主化•小肠主吸收,主化•大肠主传导,排泄•膀胱主排泄,调节•三焦主气化,调节推动、温煦、防御、固摄、营养作用气濡养、化神作用血滋润、濡养作用津液气血津液体质与病因体质阴、阳、气、血、津液偏颇的差异病因六淫邪气、痰饮瘀血、食积虫扰、七情内伤、外感六淫邪气人体的生理功能物质基础水谷精微、气血津液功能表现消化吸收、气化代谢、升降出入、五脏六腑功能协调平衡03中医学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四诊合参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皮肤、黏膜等,以了解病情。

望诊闻诊问诊切诊通过听声音、嗅气味等,了解病情。

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体质、生活习惯等,以全面了解病情。

中医学上篇第三章正常人体观

中医学上篇第三章正常人体观

1.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2) 心主神志 )
广义:人体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 广义:人体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 即心主 神 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狭义: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狭义: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生理: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 生理: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 病理:失眠、多梦、健忘、精神不振、谵妄、昏迷等。 病理:失眠、多梦、健忘、精神不振、谵妄、昏迷等。 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关系密切。 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关系密切。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四)肝的生理与病理
位置:位于膈下,腹腔之右上方,右胁之内。 位置:位于膈下,腹腔之右上方,右胁之内。 主要生理功能:肝主疏泄,肝藏血。 主要生理功能:肝主疏泄,肝藏血。
1.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1.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疏通、疏导; 发散、 (1)肝主疏泄 疏:疏通、疏导;泄:发散、宣 指肝具有主升、主动的生理特性, 泄。指肝具有主升、主动的生理特性,有保持全身 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调畅气机 助脾运化 调达情志 调节生殖功能
2. 系统连属
肺在志为悲忧: 悲忧” ⑴ 肺在志为悲忧:“悲忧”的情志活动与肺有关 ⑵ 肺在液为涕:鼻为肺窍,涕为鼻黏膜分泌的黏 肺在液为涕:鼻为肺窍, 有润泽鼻窍的作用。 液,有润泽鼻窍的作用。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皮肤、 ⑶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皮肤、毛、汗腺依赖 肺所宣发的卫气和津液的温养和润泽。 肺所宣发的卫气和津液的温养和润泽。 肺开窍于鼻:鼻与喉相通而联于肺。 ⑷ 肺开窍于鼻:鼻与喉相通而联于肺。发音与肺 有关。 有关。 病理:鼻干燥、流涕、毛发干枯、声音嘶哑等。 病理:鼻干燥、流涕、毛发干枯、声音嘶哑等。

3 中医学对正常人体的认识

3 中医学对正常人体的认识
肾精的主要生理功能:
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调节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这一作用通过肾阴与肾阳
的协调来实现。
肾阳:具有激发、推动、温煦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作用。
肾阴:具有滋养、濡润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作用。

“岐伯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
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 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 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性别因素
地理气候因素 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
第三章 中医学的生理观
(四)体质学说的应用
指导养生健体 指导诊治疾病
体质是辨证的基础、论治的重要环节。
第三章 中医学的生理观
二、六腑 (一)胆: 1、贮存和排泄胆汁 2、主决断
第三章 中医学的生理观
二、六腑 (二)胃:
1、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
2、胃主通降
第三章 中医学的生理观
二、六腑 (三)小肠 1、小肠主受盛和化物
2、泌别清浊
(四)大肠 传化糟粕。
第三章 中医学的生理观
(五)膀胱 贮尿、排尿 (六)三焦
(一)心
心为“君主之官”,是脏腑中最重要的器官。统领全身脏腑的功能活 动。
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心主血脉 心主血:心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原动力。
心主脉:心是心血脉系统的主导。
第三章 中医学的生理观
第一节 脏腑 一、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一)心
(2)心主神明
神明: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及其外在表现。心主神明又
第三章 中医学的生理观

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

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

肝的生理特点主升主动主散, 肝的生理特点主升主动主散,喜条达
肝(四)
在体、在华、开窍、在志、 在体、在华、开窍、在志、在液
在体合筋 在华为爪 开窍于目 在志为怒 在液为泪
肝(五)
生理功能
主疏泄 肝藏血
在体合筋、在华为爪、开窍于目、 在体合筋 、 在华为爪 、 开窍于目 、 在 志为怒、 志为怒、在液为泪 与胆相表里
藏象总论( 藏象总论(七)------藏象学说的特点 藏象学说的特点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从“象”来考察“脏”的功能活动 来考察“ 解剖,生理, 解剖,生理,病理学的紧密结合 密切联系临床辨证论治
心(一)
主血脉: 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 主血脉 : 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 。 全身的血依赖心的 推动在脉中运行,川流不息,循环无端。 推动在脉中运行,川流不息,循环无端。 主神明( 心藏神) 心对人体生命活动起着主宰作用。 主神明 ( 心藏神 ) : 心对人体生命活动起着主宰作用 。 五脏六腑必须在它统一的指挥下, 才能进行协调的, 五脏六腑必须在它统一的指挥下 , 才能进行协调的 , 正 常的生命活动。 常的生命活动。 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心主血脉, 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心主血脉,故心主神明
藏象总论( 藏象总论(六)------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藏象学说的主要内容
研究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研究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 病理变 化及其相互关系。 化及其相互关系。 研究精, 津液, 研究精 , 气 , 血 , 津液 , 神的生理功能病 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 以及它们与脏腑的 关系。 关系。
在体合肌肉 ,主四肢 在华为唇 开窍于口 在志为思 在液为涎
脾(四)

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

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
(一)脏腑的生理和病理(具体脏腑详细讲解) (二)脏腑之间和外在组织器官的关系(见表)
五脏
心 肝 脾 肺 肾
与组织器官的关系
五腑(表里) 五体(主管) 五官九窍(开窍) 外在表征
小肠







胃 大肠
肉 皮毛

唇 四白

皮毛
膀胱

耳、前后阴

2024/1/6
7
藏象学说的特点
• 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 从“象”来考察“脏”的功能活动 • 解剖,生理,病理学的紧密结合 • 密切联系临床辨证论治
2024/1/6
15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一) 心
(5)心与小肠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在心与
小肠之间相互络属。 总结:心主血脉, 主神志, 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和脉。
其华在面。 开窍于舌。 心与小肠相表里。
心包络:简称心包,又称“膻中”,是包在心脏外面的包膜,
具有保 护心脏的作用。
2024/1/6
14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一) 心
(4)心在窍为舌——即心开窍于舌,是指通过对舌的观察,可
以了解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状态。 正常: 舌体红润、柔软、运动灵活、语言流利、味觉灵敏。 失常:心阳不足——舌质淡白胖嫩
心阴不足——舌质红绛瘦瘪 心血不足——舌体瘦薄,舌色少华 心火上炎——舌质红赤,甚则生疮 心血瘀阻——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热入心包(痰迷心窍)——舌卷、舌强、失语等
生成之源),径肾的气化,将代谢后的水液化为尿液贮存
与膀胱,而排出体外。所以说:“肺主行水” “肺为水之上源”
失常:肺宣发肃降失调——通调水道失职,出现水液停滞,酿生痰饮,或

3中医学的正常人体观

3中医学的正常人体观

4、脾在液为涎: ——唾涎的生成、输布与脾气运化 和升清有关。 脾气健运 脾虚不摄 脾虚失运 口润、涎不外溢于口。 口涎分泌 精微失布 生成不足 涎液外溢 口干舌燥
生理功能:1)受纳、腐熟水谷。 2)主通降 1、受纳、腐熟水谷: 饮食物 胃 脾的运化 供养全身
小肠 清 (靠胃气作用) “胃为水谷之海” 胃气虚衰 胃脘胀痛 纳差 嗳腐
主要生理功能
1)主疏泄 2)主藏血 1)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2)在志为怒 3)在窍为目 4)在液为泪
系统连属
(一)主要生理功能: 1、肝主疏泄: ——肝具有调畅人体全身气机的功能。 1)调畅气机 2)助脾运化 表现在四个方面 3)调达情志 4)调节生殖功能
1)调畅气机: 气机——人体内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气机调畅——气机协调平衡。 疏泄正常 疏泄不及
脾不统血 脾气虚 血溢脉外
出血症状
二、脾与系统连属: 1、脾在志为思: 思虑过度 气机不畅 脾运失职 脘腹胀闷 不思饮食 眩晕健忘
2、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肌肉丰满壮实 脾气健运 四肢强劲有力 脾失健运 肌肉消瘦 四肢软弱无力
3、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脾开窍于口 其华在唇 脾气健运 脾失健运 人的饮食口味与脾有关。 口唇的色泽与气血的盛衰有关。 饮食旺盛 口味正常 口唇红润有光泽 不思饮食 口淡泛味 口唇萎黄不泽
3、心在窍为舌: “官窍”:耳、目、鼻、口、齿、舌、咽喉、
前阴、后阴。 ——心的气血盛衰,可从舌体上反映出来。 正常 :舌体红润灵活、语言流利、味觉灵。 心血不足 异 常 心火上炎 心血瘀阻 心阳不足 心阴不足 心神异常 舌质淡白无华,舌体瘦薄。 舌尖红赤,或舌体糜烂。 舌质紫暗,或瘀斑、瘀点。 舌淡白胖嫩 舌红降瘦瘪 舌卷、舌强、失语。

中医学教学大纲(临床本科)

中医学教学大纲(临床本科)

《中医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使用)前言《中医学》是一门简单介绍中医学基本特点、基本理论,四诊和辩证的诊方法,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及中药的组方原则,据病因病机、病人体质及地域等点确立治原则和选方用药的中医基础和临床综合运用的学科。

该课程上篇基本涵盖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下篇包括内科病证、妇科病证、儿科病证、外科病证及肿瘤。

因学时关系,重点突出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中药方剂部分,简单的了解中医在临床诊治疾病中的运用。

本门课程总学时为60学时,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配以实物、模型、图表等辅助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主要教学内容的理解,增强教学效果。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熟悉中医学的理、法、方、药的临床应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中医药防治疾病的临床综合运用能力,为将来临床工作打下初步的基础,更好体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优势。

本大纲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李家邦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卫生部规划教材第七版《中医学》配套使用,适用于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教学。

大纲所列教学内容可通过课堂讲授、自学、讨论、计算机多媒体等方式进行教学。

划横线部分为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其他为一般熟悉和一般了解内容。

本课程为考查课,学生理论课考核采用笔答考试方式为主,其成绩可占总成绩的60%。

平时成绩占40%。

授课学时分配表上篇第一章导论【目的要求】1.掌握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2.熟悉中医学形成与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及各阶段的代表医著;3.了解中医学科的优势。

【教学内容】一.中医学的历史沿革:初步形成、发展、繁荣及近现代状况;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

强调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的生命健康与疾病均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强调中医认识疾病的基本规律;三.简单了解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

第二章阴阳五行学说【目的要求】1.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和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2.掌握五行的概念、属性及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3.了解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主要了解应用阴阳五行学说确立的治则治法。

4中医学对正常人体的认识

4中医学对正常人体的认识

第三章中医学对正常人体的认识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结合六腑、奇恒之腑、精气血津液、形体官窍、经络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脏腑、精气血津液、形体官窍的生理功能相互协调,相互为用,以维系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和稳定,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第一节脏腑脏腑,是内脏的总称,按其生理功能特点分为:五脏:即心、肝、脾、肺、肾,为实质性脏器,共同生理功能主要是化生和贮藏精气。

特点是藏精气而不泻,故满而不能实。

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为中空管腔性脏器,共同生理功能主要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特点是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

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为空管腔性脏器而属腑,但生理功能却又“藏而不泻”类似五脏,故为奇恒之腑。

在脏腑中,五脏是生命活动的中心,脏腑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形成一个非常协调统一的整体。

一、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与系统连属(一)心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周流全身的作用。

心、脉、血共同组成一个循环于全身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心起主导作用。

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主要依赖心气的推动;血液的充盈;脉道的通利。

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血行流畅,则面色红润光泽,舌淡红,脉象和缓有力。

(2)心主神志(又称心藏神)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

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

心主神志的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心主宰五脏六腑的生理活动:即在心的主宰和调节下,彼此协调,才能共同完成整体的生命活动。

②主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主神志功能正常,则神志清晰,思维敏捷,精神充沛;心的气血不足。

2、系统连属(1)心在志为喜:喜为心的神志。

在正常情况下,喜则心情舒畅,气血和调,有益于健康。

在异常情况下,暴怒或喜怒无度,则扰心神,使心气涣散,甚或内伤五脏,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2)心在液为汗:汗是津液被阳气蒸化以后,从汗孔排泄出来的液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通行元气 、 三焦是人体元气运行的道路。元气 元气是人体 三焦 元气 最根本之气,发源于肾。 2、运行水液 、 水液代谢虽有赖于脏腑的共同作用,但必 须以三焦为通行道路,所以三焦水道通利,水 液代谢才能正常。否则水液代谢紊乱。
3、三焦部位划分及各自的生理特Fra bibliotek 、 (1)上焦:部位:膈以上,包括心、肺 )上焦:部位: 功能特点:上焦如雾。 功能特点 (2)中焦:部位:膈以下,脐以上,包括脾、胃。 )中焦:部位: 功能特点:中焦如沤。 功能特点 (3)下焦:部位:脐以下,包括肝、肾、小肠、大肠和 )下焦:部位: 膀胱等。 功能特点:下焦如渎。 功能特点
气的功能
1、推动作用 、
治节: 治节:
即治理调节。肺主治节 肺主治节是指肺具有治理调节全身脏腑及 肺主治节 其功能的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
2、系统连属 、 (1)肺在志为悲忧: ) 在志为悲忧: 为悲忧 为涕: (2)肺在液为涕: ) 在液为涕 合皮, (3)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 在体合皮 其华在毛: 为鼻: (4)肺在窍为鼻: ) 在窍为鼻
第三章 中医学的正常人体观
主讲教师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以心为主宰,五脏 为中心,结合六腑、奇恒之腑、精气血津液、 形体官窍、经络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脏 腑、精气血津液、形体官窍的生理功能相互 协调,相互为用,以维系体内外环境的相对 平衡和稳定,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脏腑,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 。
2、系统连属 (1)脾在志 在志为思: 在志 (2)脾在液 在液为涎: 在液 (3)脾在体 在体合肉,主四肢: 在体 (4)脾开窍 开窍于口,其华 其华在唇: 开窍 其华
(四)肝
1、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 (1)主疏泄: )主疏泄: 是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 散而不郁的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 的影响:气机泛指气的运动,是对 ①对气机的影响:气机 脏腑功能活动的概括。 肝的疏泄功能对调畅气 机起着重要作用。
第四节 奇恒之腑
是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总称 形态似腑,多为中空的管腔或囊性器官; 功能似脏,主藏精气而不泻。
一、脑
(1)主要生理功能: )主要生理功能: ①主宰生命活动; ②主精神意识; ③主感觉运动。 (2)脑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脑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二、女子胞
1、主要生理功能: 、主要生理功能: ①发生月经 ②孕育胎儿 2、与脏腑经脉的关系 、 与心、肝、脾、肾、天癸关系密切 与冲脉、任脉、督脉、带脉关系密切
先天之精:秉受于父母,是形成生命的原始
物质,与生具来,具有促进生长、发育与生殖 的功能。
后天之精:来源于饮食物所化生的精微物质,
用以营养五脏,灌溉六腑,维持人体的生命活 动,所余部分藏于肾。
肾精——肾所藏的精称为肾精 。 肾气——肾精所化之气称为肾气。 肾中精气—— 肾精与肾气合称为肾中精气。 肾中精气的功能:
二、气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 基本物质。就脏腑、经络而言,气是脏腑、 基本物质。就脏腑、经络而言,气是脏腑、 经络生理功能活动的概括,称为“脏腑之 经络生理功能活动的概括,称为“ 气”、“经络之气”。如心气、肺气、经气 经络之气” 如心气、肺气、 等。
气的生成
气的生成来源: 气的生成来源 1、先天之精气; 2、水谷之精气; 3、自然界之清气。 其生成是通过:肺、脾胃和肾等脏器生理 其生成是通过: 功能的综合作用,将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 气和自然界清气结合起来而生成。
(三)小肠
1、主受盛化物 、 受盛:即接受,以器盛物之意。 受盛 化物:小肠有接受经胃初步消化的食物并将其化生 化物 为精微物质的作用。 2、泌别清浊(分清别浊之意) 、泌别清浊 小肠承受胃的饮食物后,在进一步消化过程中,加以分 清别浊,其中清者(即精微物质)经脾上输于肺,以营 养全身;浊者(即糟粕部分)下注于大肠,其水液部分, 泌入膀胱。
(2)肝主藏血 ) 肝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 止出血的功能。 ①肝贮藏血液: ②肝调节血量: ③防止出血
2、系统连属 、 (1)肝在志 在志为怒: 在志 (2)肝在液 在液为泪:肝开窍于目,泪出自 在液 于目,故泪为肝之液。 (3)肝在体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在体 华 (4)肝开窍 开窍于目: 开窍
第二节 精、气、血、津液
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 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们既是脏腑, 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们既是脏腑,经 络等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产物, 络等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产物,又是脏腑功 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一、精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也是人体 生长发育及各脏腑器官生理功能及活动的物质基础。 生长发育及各脏腑器官生理功能及活动的物质基础。 广义之精: 广义之精: 狭义之精: 狭义之精: 先天之精: 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 后天之精:
(2)宣发肃降 ) 宣发: 宣发:向上升宣向外布散作用。 肃降: 肃降:向下通降 (3)通调水道 “通”是疏通,“调”即调节, )通调水道:“ “ 通调水道是指肺对水液代谢起着输通和调节作用。 通调水道
(3)朝百脉,主治节: 朝百脉,
肺朝百脉: 肺朝百脉:
是指全身的血液都会聚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 浊之气的交换,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 身。肺朝百脉的作用,是助心行血。 肺
2、系统连属 、 (1)心在志为喜: ) 在志为喜: 为喜 为汗: (2)心在液为汗: ) 在液为汗 合脉, (3)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 在体合脉 其华在面: 于舌: (4)开窍于舌: )开窍于舌
(二)肺
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 (1)主气,司呼吸: )主气,司呼吸: 肺主气包括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 肺主气包括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
(三)脾
1、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 (1)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变化成为 )脾主运化: 精微物质,并将其转输到全身的生理功能。 精微物质,并将其转输到全身的生理功能。 ①运化水谷: 运化水谷: ②运化水 液:
(2)脾主升清 脾主升清: 脾主升清 是指水谷精微借脾气之上升而输于心、肺、头目。 脾气的升举对防止人体内脏下垂有一定作用。 (3)脾主统血 脾主统血: 脾主统血 脾主统血,是指脾具有统 统即统摄、控制之意。脾主统血 脾主统血 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
(五)肾
1、肾的主要生理功能 (1)肾主藏精: 藏,即闭藏。肾藏精 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气的 肾藏精 生理功能。 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精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之精:指一切精微和生理作用十分重要的物质。 狭义之精:是指生殖之精。 :
肾所藏之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 肾所藏之精 精”。
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与 系统连属
(一)心 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1) 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 ) 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 周流全身的作用。 周流全身的作用。 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 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主要依赖心气的 推动; 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 推动; 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血行 流畅,则面色红润光泽,舌淡红,脉象和缓有力。 流畅,则面色红润光泽,舌淡红,脉象和缓有力。
①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肾中精气充盛,则生长、 发育和生殖功能均正常。 ②调节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
肾中精气的生理功能可概括为阴阳两个方面: 肾中精气的生理功能可概括为阴阳两个方面: 肾阴(元阴、真阴):主要对机体有滋养、濡润、 肾阴(元阴、真阴):主要对机体有滋养、濡润、成 ):主要对机体有滋养 形和制约阳热等功能。 形和制约阳热等功能。 肾阳(元阳、真阳):主要对机体有温煦、运动、兴 肾阳(元阳、真阳):主要对机体有温煦、运动、 ):主要对机体有温煦 奋和化气的功能。 奋和化气的功能。 肾阴与肾阳为人体阴阳之根本。 肾阴与肾阳为人体阴阳之根本。二者之间相互制 约,相互促进,对人体的代谢和功能起着重要的调 相互促进, 节作用。从而维持着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 节作用。从而维持着人体阴阳的相对平衡。
(2)肾主水: )肾主水: 是指肾具有主持和调节津液代谢的功能。 若肾阳不足,气化失常,就会引起水液代谢障 碍,而导致病变,如水肿,小便不利等。 (3)肾主纳气: )肾主纳气: 肾主纳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吸入之清气防止呼 吸之表浅,以保持体内外气体正常交换的功能。
2、系统连属 (1)肾在志 在志为恐: 在志 (2)肾在液 在液为唾: 在液 (3)肾主骨 主骨,生髓通脑,其华在发: 主骨 华 (4)肾开窍 开窍于耳,司二阴: 开窍
功能的影响: ②对脾胃运化功能的影响:脾胃的升降与肝的疏 泄功能密切相关。 的影响: ③对情志的影响:正常的情志活动主要依赖于气血 的正常运行,肝的疏泄功能具有调畅情志的功能, 是调畅气机功能所派生的。 ④对男子排精、女子月经的影响:男子排精、女 男子排精、 的影响: 子月经、排卵,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
二、六

(一)胆
1、贮存和排泄胆汁 、 胆汁由肝的精气所化生,贮存于胆;在消化食 物的过程中胆汁向肠排泄,以助脾胃运化。 2主决断(决断意义有二) 主决断( 主决断 ①正常的决断能力,即能够完全控制自己的 意识和动作。 ②指准确、恰如其分,不偏不倚。
(二)胃
1、主受纳与腐熟水谷 、 胃主受纳: 胃主受纳:胃具有接受和容纳水谷的作用。 腐熟水谷: 腐熟水谷:是指水谷通过胃的初步消化变成食 糜。 2、主通降、以降为和 、主通降、 胃主通降,是指胃具有使食糜向下输送至小肠、 大肠,并促使大便排泄等生理功能。
(2)心主神志(又称心藏神) )心主神志(又称心藏神) 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及其外在
表现。 表现。
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 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