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中收获和疑问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体会与困惑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体会与困惑1.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的体会1.1全新的课程设置观新课程标准下的课程设置已由原来的“一纲一本”变为“一标多本”,教材实行三级管理制。
教材不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唯一知识载体,它促使教师由原来的教师型向研究性转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依据课程标准自行开发校本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原来的“教教材”变为现在的“用教材”。
1.2教学目标的变化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目标已变成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其中“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而且特别关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包括知识的来龙去脉,结论的背景、产生过程和意义,以及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等等。
在知识技能中,蕴涵着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掌握知识技能和结果,更重要的是经历形成这些知识技能的过程,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方法,学会运用这些思想和方法去学习其他的知识,并能从中感悟数学的作用和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1.3数学技术的体现数学技术融入数学课程是国际趋势,数学教学应使用数学技术帮助所有学生理解数学,并为越来越科技化的社会中应用数学作好准备。
高中新教材中也增加了利用计算器等有关内容。
数学技术集数学、计算机技术、数学学习工具三者为一身,为数学的教育和传播准备了得天独厚的“土壤”。
数学技术是数学学习、研究的工具,是“工具”的“工具”。
图形计算器、数学软件的功能不仅能计算、解方程、绘图像、因式分解、作统计等等,几乎囊括中学的全部数学知识,有的还具有智能推理的功能。
它也会促进数学教学内容的变化,新课程也注重了算法、估算和近似计算。
实验、推理、建模、应用的数学“思想”中,有效地实现“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数学技术为人人掌握数学、用数学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数学技术将有利于使数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数学”。
1.4教学方法的变化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原来的一本教材、一本教案、一枝粉笔传统方法与手段已不能适应形势,必须合理的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新课改中的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改中的高中数学教学反思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
高中数学教育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
新课程改革一直在推动高中数学教学更加贴合时代和社会需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
新课程改革中的高中数学教学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调整。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反思,以期为高中数学教学的改进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
一、教学内容的反思在新课程改革中,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容更强调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当前的数学教学内容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现行的数学教学内容依然偏向于以解题方法和技巧为主,而忽略了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数学思维的培养。
数学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需要进一步完善,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化的应用和解题技巧上,而应该更注重数学理论的深入讲解和实际问题的探究。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进。
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不是仅仅解答题目。
应该注重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实际应用,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应注重数学理论的深度讲解,指导学生逐步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关键环节。
在新课程改革中,高中数学教学的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目前的教学方法也存在不少问题。
部分教师仍然在课堂教学中以传统的讲授方式为主,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方法过于注重应试技巧的训练,而忽略了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改进教学方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教师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可以采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该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灵活运用差异化教学,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进行。
新课程改革作为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改革,对于高中数学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教学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善。
在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深有体会,下面将就此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在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更新。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思维能力成为教学的核心目标。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再是简单地传授数学知识,而是更加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内容也更加注重数学的发展历程和数学的应用背景,通过将数学知识置于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中,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的价值和意义。
这样的教学内容调整与更新,使得学生更加乐于接受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与先进化。
新课程改革提倡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教学提供了更加先进、多样的教学手段。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教学等先进技术手段,使得数学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使得教学更加灵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
这样的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与先进化,使得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加符合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和适用性。
在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创新。
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因此在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方法上也做出了相应的改革和创新。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中的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改中的高中数学教学反思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进行着。
新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命题。
在新课程改革中,高中数学教学也受到了重视,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反思和改进成为了当前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现状、问题和解决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反思。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也在不断变革和完善。
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现状主要有以下特点:1. 课程内容更新在新课程改革中,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也得到了丰富和更新。
传统的数学知识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新的课程改革中,高中数学的内容也进行了丰富和更新,包括引入了更多的实际应用题和现代数学知识,使得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
2. 教学方法多样化3. 学生参与度提高在新课程改革中,高中数学教学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
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在新的教学模式中,高中数学教学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包括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形式,使得学生能够更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学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探讨。
1. 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在新课程改革中,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由于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持续存在,导致一些地区和学校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使得部分学生的数学能力无法得到提高。
2.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新课程改革中,高中数学教学也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
由于传统的死记硬背和大量的笔记导致学生产生学习厌恶情绪,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甚至产生排斥情绪。
3. 教学资源不足在新课程改革中,高中数学教学也存在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由于传统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材料陈旧,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和学生学习体验不佳。
为了解决新课程改革中高中数学教学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改进途径呢?1.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针对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中心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教学指导,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关于对高中数学新课标的反思
关于对高中数学新课标的反思高中数学新课标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教学改革,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作为高中生,我认为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首先,数学新课标中难度提高了。
在过去,高中数学主要是以练习为主,而新课标更加强调思考和创新。
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信息处理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但同时也让许多学生觉得难度加大,阻碍了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我们需要在课程中注重深入浅出,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加对学生精神压力的考虑,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发掘能力。
其次,新课标的教学方式也引起了一定的争议。
与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新课标的数学教学更强调启发式教学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探索和发现数学学科的本质规律。
但是,这种教学方式需要更高的师资水平和更多的时间和资源,这对于一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生而言是一大挑战,这就需要探讨如何在普及均衡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学校的资源配置,以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育失衡现象。
同时,新课标对理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许多学生眼中,数学新课标增加了大量的推导和证明,而对于他们而言,这是一件困难和枯燥的事情。
但是,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必须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作为基础。
不过,在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之前,我们应该先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让学生成为问题解决者而非问题的复制者。
最后,新课标要求学生要进行更多的跨学科学习。
事实上,从这个角度来讲,数学新课标是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
然而,新课标中的跨学科学习却暴露出了缺乏实施规范的问题,国内对于数字化、计算机科学等跨学科教育的实践还不够成熟,需要寻求更为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如何在教育体制改革和管理模式创新中切实解决这些问题也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综上所述,数学新课标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教学改革,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我们应该站在学生和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和改进,以促进我国数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高中数学课改心得体会(11篇)
高中数学课改心得体会(11篇)高中数学课改心得体会1我是一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很高兴参加了这次的课改培训,为即将开始的教学工作做了初步的准备。
新课改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我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
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我对新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就此谈几点体会:一、.体把握新课改要求教师能够做到.体把握课程目标,.体把握数学的素养和能力,.体.课程内容(如:课程主线和知识结构)等等。
作为新教师,对我来说要做到这几点确实有很大的难度,毕竟无论是知识的掌握,还是能力的培养,都需要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才能熟练掌握。
但经过培训,我或多或少也有一定的收获,有经验的老师的讲解,一线教师的经验的传授,使我心里开朗了许多。
做到.体把握虽说难度大,但对学生来讲,教师能不能做到.体把握对他们影响深远。
因为在.体把握中体现着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素养能力,只有能做到.体把握的老师,讲起课来才能做到有条有.,思路清晰,学生也才能听得津津有味。
因此,我一定会努力进入状态,做到.体把握!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行的,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的角色转换是关键。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在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是“主演加导演”。
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只能被动学习。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
数学知识不是独立于学生之外的“外来物”而是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之中,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的经验相关联的内容。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的实际,适当引入他们喜欢的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使他们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从而增强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激发学生的探究性、创新性思维新课改后,增加了很多探究性的题型,这一反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问答或对话形式,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于学生。
高中数学新课改教学中的体会与困惑
高中数学新课改教学中的体会与困惑唐海帆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但是实际的情况是,课堂教学实践的改革远比课程内容的改革难得多。
重庆市作为最后几个进入课改的省市,在虚心地向其他现行课改的兄弟省市学习。
开学伊始,教师们都积极地投入到了新课程的学习研究和教学中。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探索、探索再选择的过程中,教师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对比新旧教材,本文就新课改教学谈谈笔者的一些体会和困惑。
一、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前后的教学现状对比从我国课程改革前的状况来看,我们的数学课程内容比较系统,重视数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常规计算等基本技能比较熟悉,这是联系实际、培养能力的重要基础。
但是数学课程中的不足也亟待解决,过分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忽视学生的感悟和思考过程,忽视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揭示,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信心的激发和培养,我们的课程内容缺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实际的联系以及与其他分支、学科之间的联系,没有体现数学的背景和应用以及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与数学的自然联系,数学无用论广泛。
我们更应该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到信息时代后,原来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陈旧,刻意的形式化的表达以及对数学作为工具课所应起的作用的忽视,都制约了数学课的功能的发挥。
所以,我国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在重庆市实行一年多以来,倡导数学课程应该返璞归真,努力揭示数学的概念、法则、结论发生的过程和数学的本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数学知识结构,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的背景,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这样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培养创新精神。
借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我们应当认真学习、不断反思、开拓创新,在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教学传统的基础上,让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新课程理念应走进广大一线教师的心里,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
新课程理念下高一数学组在教学中的感受与困惑(精选5篇)
新课程理念下高一数学组在教学中的感受与困惑(精选5篇)第一篇:新课程理念下高一数学组在教学中的感受与困惑新课程理念下高一数学组在教学中的感受与困惑从去年秋季开始,我省也实行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多半年的新课程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标,怎样根据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与调整,是我们高一数学组一直困惑的问题。
下面谈谈高一数学组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困惑以及几点建议:一、新教材体现了新课标的全新思路和理念首先是定位准确。
新教材的定位着眼于新世纪人才素质的需求,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重视教材的整体性,综合发挥数学课程的育人功能;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重视高中数学在培养学生的认识论、方法论、世界观、自然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性、工具性;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发展学生的身心并进;传授知识和技能与培养能力和创新意识并重;使学生认识数学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重视理性和精神。
其次是理念全新。
1、打好不同的基础,让不同的学生各获最佳发展。
在设计必修课以满足所有高中生的共同需求的同时,充分关注不同学生的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需求而设计了选修课。
2.新教材在强调师生的信息交流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间的信息交流,让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建立起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相互取长补短,培养合作精神。
3.改变封闭式教学,提倡教学的开放性、学习空间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思维活动的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突出数学的人文价值,强化人文内涵,使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5.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机结合。
二、新教材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下面是我们高一数学组在多半年来的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和同行们商讨并望得到指正。
1、课堂教学课时紧张,每节课的容量大,课堂进度较难把握。
2、教材中的定义应该相对准确。
例如在《三角函数》中对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应该用角和比值的对应进行定义,然后利用终边上点的任意性,给出单位圆上的定义,这样就是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同时也方便后面一些习题的处理。
关于高中数学新课程学习的心得体会
关于高中数学新课程学习的心得体会高中数学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人民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就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旨在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在这新课程的学习中,我有了很多的收获与感悟。
一、新老教材的不同之处新课程顾名思义是新鲜的,与过去老教材有很多的不同之处。
新教材不仅在知识体系上进行了优化,而且更加的注重科技与数学的结合。
在这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在课堂上融入一些数学软件来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更加生动地展现出奇妙的数学世界,更能够切身地感受到数学与科技的结合以及数学对科技的发展的支持。
而老教材则相对较为古老、枯燥,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更多地是为了授予学生知识而不是授予学生思想。
二、课堂上的互动旧时代的教育更多的是单向的教学,老师是讲授的一方,而学生是被教的一方。
而在新课程中,教学改为了互动式教学,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相互作用更为频繁。
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问题,老师则可以根据学生们的表现,适时地作出教案的修改和优化。
同时,教学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师可以用电子画板或幻灯片等方式展现数学的奥秘,每个学生可以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下自己的想法或答案。
因此,这种交互式的教学模式更加符合当今社会教育的需求,能够让学生在思考和思维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的知识。
三、自由探究有益于学习数学是一门需要大量思考和实践的科学,一般的数学学习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其意义与逻辑体系。
但是,高中数学新课程提倡自由探究,这种学习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们有更多的时间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寻找解题方法和策略,能够更加全面地体会和掌握数学的知识。
四、数学的实用性高中数学新课程不仅注重数学理论的学习,更注重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这种“数学出现了生活”的思想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例如,通过讲解在生活中常见到的数学实例来让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例如在生活中我们使用GPS定位,就要用到三角函数。
高中数学课改心得体会
高中数学课改心得体会数学课程的改革是高中教育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对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的调整,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在参与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总结出以下的心得体会:一、理念更新在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中,首要的任务是更新教育理念。
过去,我对数学课程的理解是以传授知识为主,注重学生的记忆和运算能力。
然而,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我意识到数学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并将数学与现实问题相联系。
因此,我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鼓励他们提问、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知识结构调整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要求对知识结构进行调整。
以往的数学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但缺少对知识之间联系的梳理和整合。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我意识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是有层次性和系统性的,要求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数学知识的脉络和内在联系。
因此,我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设计,将数学知识组织成一个整体,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框架和体系。
三、教学方式创新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讲授和演示的方式,并以教师为中心。
然而,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我开始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采取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例如,我引入了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解决数学问题;我还使用实践探究的方法,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四、评价方式改革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
过去,我主要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忽视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思想的理解和运用。
然而,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我开始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
我鼓励学生参与数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提升进行评价,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利用在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中,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至关重要。
过去,我主要依靠教材和讲义进行教学,忽视了其他教学资源的利用。
然而,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我开始积极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教学、互联网资源等。
关于高中数学新课程学习的心得体会
关于高中数学新课程学习的心得体会在我看来,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究、创新和发展的科学。
在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深感数学的美妙和深刻的内涵。
一、学习内容的变化高中数学新课程相比以前更注重学生的探究、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感到数学的具体现实性和探究性,学习内容更加注重启发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课内学习纵向拓宽和横向联合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证,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数学知识的理性和推广性。
对于数学的探究在新课程中更加突出,这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万木森林中独木难成林的问题,每个学生探究的方向不同,会造成知识点的分散,需要学校和老师精心引导。
同时,新课程的内容也更加注重实践及应用,重视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融合,这有利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研究。
二、教学方式的变化除了学习内容的变化,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在过去,老师与学生之间更多的是单向传递知识,而在新课程中,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更多,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这也是我比较赞同的点,因为在老师和学生互动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除此之外,新课程中也更多采取小组探究方法、问答交流等方式,这些做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同时,我们还要慎重对待新课程中所谓“拒用公式、不要套路”的问题,作为数学学科,合理的套路和公式还是必须掌握的。
三、心得体会对于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学习,我有些深刻的体会。
我认为,数学其实就是一种探究精神和求知欲的表现,它是一种强调循序渐进、深入思考、合理推断和创新发展的学科。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注重考试成绩,而应该更多地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日后走向社会和实际工作打好基础。
同时,要注重基础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掌握稳定的基础能力,才能更好地探究和创新。
在学习高中数学新课程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了数学的美妙和重要性。
数学既有抽象和严谨的一面,也有具体和实用的一面,而这些都需要我们用课堂上的学习、自学、考试、分享以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探究和认识。
高中数学新课程心得体会范文5篇
高中数学新课程心得体会范文5篇1000字1. 数学新课程的启示学习高中数学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而是为了应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
数学新课程强调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让我们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能够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数学解题思路、结构和方法的培养,我们不仅能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还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
数学新课程的推进,让我对数学的学习产生了新的认识。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只关注题目的答案,很少思考解题的过程和思路,但现在我知道理解问题的本质,选择适当的方法,根据问题性质调整思路,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这是数学新课程给予我的主要启示。
2. 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比较数学新课程的学习过程相较于旧课程更加灵活多变,注重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强调学习的结果不仅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掌握和运用知识。
新课程强调通过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便学生的提问和思考。
相比之下,旧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量,严格按照书中的步骤来推导,给学生很少留下创造性和想象力。
新课程给我们更多的信任和自由,在选择学习道路时,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选择来进行优化和提高,培养出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数学新课程中的实践数学新课程是以实践为主导的,多选用日常生活和经济中的问题作为题材,要求我们自我思考,正确地运用相应的方法进行解决。
如求二次函数的极值问题,用抛物线的图像,运用解析式的化简,最大值的另外一半等等的知识来进行求解。
学习这些知识的同时,我们也能学到很多实际的应用技巧,学习完结合题目进行实际操作的学生会在自己学习上更有兴趣和热情。
4. 数学新课程中的思维能力数学新课程强调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
通过题目的提示和引导,调整我们的思维方式,让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掌握方法和思维方式。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不仅能解决单一问题,更能够把这种方法用于更复杂的问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更能开启创造性思维模式,从而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应对各种复杂情况时能够游刃有余。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高中数学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精选三篇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高中数学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精选三篇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高中数学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篇1 通过学习对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这里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
数学学科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二、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
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
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过程。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
教师不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
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走的路,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
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新一轮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正处在实验的初步阶段。
反思实验过程,总感到有一些遗憾。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解还不到位,难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
因此,在实验中,如何落实新课标,怎样根据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与调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下面结合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谈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以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借鉴与参考。
一、存在的几个问题1、教材内容与题的搭配有不合理之处课程标准认为:“必修课程是所有学生都要研究的内容,是整个数学课程的核心和基础”。
高中数学材中,将传统的数学研究内容进行了充实、调整、更新和重组,注重基础性、层次性和发展性,课后题的难度作了适当的控制,以保证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但教材中还存在着内容与题搭配不合理的地方。
2、应用问题的设置过难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讲清一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研究活动,设立一些反映数学应用的专题课程,即把数学应用教学当作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数学的应用自然地融合在平常的教学中。
高中数学的教材中正是体现了这一课程理念的,在教材中配置了大量的应用问题,涉及到生活实际的方方面面。
其中的有些问题设置过难,学生对某些内容的实际背景非常陌生,再加上原有认知水平的局限,很难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概括出数学模型,应用问题自然成为学生研究中的一大难题。
3、课时严重不足教师普遍认为,教材越编越厚,题越配越难,内容越上越多,感到教学如同追赶,课时严重不足。
认真分析造成课时不足的原因还有:(1)虽然教材的可读性很强,但由于教学方式与研究方式没有改变,学生没有做到很好的预,甚至不预,教师的教学仍停留在以讲为主的层面上;(2)有些教师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大搞题海战术,就教材教教材,不放过教材中的任何一道题,忙于处理题,影响了双基的落实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于高中数学新课程学习的心得体会
关于高中数学新课程学习的心得体会高中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它是数学知识的延伸和深化,也是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时期。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数学课程也进行了新的调整和改革。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在学习高中数学新课程的过程中有着一些心得体会。
1.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
与以往注重知识的学习和记忆不同,新课程更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课堂上,老师经常会通过一些实例来引导我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教学方式使我逐渐认识到数学并不是一个死板的学科,而是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工具。
例如,在学习函数时,老师经常会通过图像解决实际问题,让我们感受到函数的实际意义。
这样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我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
数学思维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它包括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推理思维等多种能力。
新课程通过各种学习方式和方法培养我们的数学思维。
比如,在学习几何时,老师鼓励我们主动思考,发现几何规律并用数学语言来描述。
这样的学习方式让我们逐渐培养了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方法的选择和问题的转化,这就要求我们具备创新和灵活的思维。
通过新课程的学习,我们的数学思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锻炼和提升。
3.数学问题的探究与解决。
高中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新课程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在课堂上,老师会给予我们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我们自己动手思考解决方案。
这样的学习方式培养了我们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同时,老师会引导我们进行讨论和思维碰撞,从而激发出更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通过解决问题,我逐渐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和魅力。
4.注重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高中数学的知识点众多,而且联系紧密,新课程通过综合运用的方式让我们更好地整合这些知识。
在课堂上,老师会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如数列与函数的结合运用等,让我们将不同的数学概念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2023高中数学新课改心得体会5篇
2023高中数学新课改心得体会5篇高中数学新课改心得体会1高中数学课程是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高中数学课程力求将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
它从国际意识、时代需求、国民素质、个性发展的高度出发,是对于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它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同时,它也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意义。
总体目标中提出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本人认为可以简单的这样表述:数学知识是“数与形以及演绎”的知识。
所谓数学事实指的是能运用数学及其方法去解决的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数学活动经验则是通过数学活动逐步积累起来的。
1、基本的数学思想基本数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符号与变换的思想”、“集全与对应的思想”和“公理化与结构的思想”,这三者构成了数学思想的最高层次。
对中小学而言,大致可分为十个方面:即符号思想、映射思想、化归思想、分解思想、转换思想、参数思想、归纳思想、类比思想、演绎思想和模型思想。
圣于这些基本思想,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渗透,从低年级开始渗透,但不必要进行理论概括。
而所谓数学方法则与数学思想互为表里、密切相关,两者都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促进知识的深化及形成能力。
方法,是实施思想的技术手段;而思想,则是对应方法的精神实质和理论根据。
2、重视数学思维方法高中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数学思维的特性: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
数学思维的结构和形式: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关联系统,可分成四个方面:数学思维的内容(材料与结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维方法)以及个性品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互素的临控等);其基本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
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的若干体会 -
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的若干体会纲要:一、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的收获二、高中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三、对选修课程开设的几点思考一、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的收获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到教学实施都有很大的变化,实施一年来,在提高教师教育观念,改进教师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方面都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现将实施新课程中的收获总结如下:1.1 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此次新课程的实施,不仅是内容上的改进,更重要的是通过新课程的实施,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可以讲,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程度关系新课程实施成败。
因此我们积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对照自己以往教学中的得与失,查找与新教育理念存在的差距,并在一年教学中提高对教育教学观念的认识,一年来我们在以下两个方面转变较大:1.1.1 对“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能力培养”的认识。
我们讲要全面提高学生数学水平,为学生学习数学打下扎实基础,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并不是要求所有学生都达到同样基础,发展到同一个水平。
每个学生都有其不同的基础和能力发展空间,新课程在强调共同基础方面更侧重每个学生的不同基础,使不同程度学生打好不同的基础,发展不同的能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上,从选课的学习上都要承认这种差别,以此为基础来为每个学生实施不同的基础与能力要求,如作业的布置、问题的设计都应体现不同层次性。
目标是使每个层次同学都比原来有所发展。
1.1.2 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认识关于教学过程中侧重“过程与方法”,并不是近几年才开始提出的,早在10年前,我国部分著名数学家就提出:“拿数学当一个过程来教,要让学生亲自去尝试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可能学生的尝试是一种失败的结果,但过程更重要。
我手中有一份95年的《中学数学》,在第一期中提出了“MM教学法”,并开设了“教学微型设计”栏目。
十年来,数学界一直呼吁这项改革,但种种原因一直在中学数学教学难以落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中的收获和疑问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需要有改革意识的数学教师认真研读,接受各种教师培训,从而体会新课程理念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既注重基础又发展能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有很多收获,同时也有很多迷惑的地方。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有很多值得表扬的地方:
1.新教材的编写。
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过程感受,注重活动体验。
(1)新的高中数学课程定位于面向大众的基础课程,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2)注重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展示。
通过问题情境,引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在“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亲身实践、主动思维,经历不断的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概括活动来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使学生感到数学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感到数学是有用的,可接受的。
2.教学方式。
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主要任务是启思导学。
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始终参与其中,组织合作交流,巡视,倾听,调控,启发学生思维等。
教师应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处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要注意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不断形成、不断完善,进而避免了知识上的死记硬背,应用上的生搬硬套现象,努力实现多边互动。
3.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的学习过程。
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强调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同时,注意到接受式和发现式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相辅相成。
高中新课程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教材即是学材”;注重主体参与,动手操作、感受和体验;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重视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内容,展示数学的美和魅力,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如教学必修4中探究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利用多媒体展现图象的平移、变换实况,学生能直观的看到变化的过程情景,自然容易接受。
《数学3》专门安排了“算法初步”一章,旨在让学生了解算法的初步知识和几个典型的算法案例,使学生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基本特征让学生体会算法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材中还专门设置了“信息技术应用”栏目,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也进行了全面的介绍,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学的本质。
提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并非每节课都要用,只
是不能仅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要多种手段并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同时,同样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完善的地方。
由于是新教材,难免有不足之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学习、探索、反思、改进和完善。
要立足于学生发展,“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必须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在新理念下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取舍、重组、优化,为我所用,实现教材的“校本化”。
1.内容增多,课时减少,负担加重。
跟以往相比,现在一个学期学两本必修,高一年级就要学4本必修,普遍认为课程内容一下子太多了,学生负担太重,对知识的理解却如“蜻蜒点水”,学得不深入,掌握不牢固。
调查表明,80%以上的教师认为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要求,他们表示,即使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生掌握得也不好。
按规定每周上4个课时,实际上大部分学校都开了5个课时,有的甚至开6个课时,但都感觉到不易完成教材的内容。
不少老师有这样的感觉:“初中和大学的内容都往高中压,高中吃得消吗?”。
试想教师每天都在赶课时,又怎能留出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慢慢地进行探究,实施新教法呢?也难怪要“穿新鞋走老路”了。
2.体系混乱,不成系统。
新课程强调基础性,注重通性通法。
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设置必修与选修。
数学学科的系统性更有其鲜明特点,课程章节之间有紧密的逻辑衔接
关系,必须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
新教材知识体系被打乱,全面否定过去的教学体系和优良传统,一个知识分成几个不同部分,分散在不同的模块中,不成体系,导致跳跃式地讲授知识,后面学习时前面的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各个模块难于整合,思维的探究性也减弱了,引起教学上混乱。
另外,不成体系的知识是难于学习的,增加了学生理解和记忆的负担。
知识块的前后位置不尽妥当,给实际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如三角知识安排在必修4及必修5讲授,但必修2立体几何及平面解析几何中都要用到三角知识,所以《解三角形》的后移导致必修2中的立体几何中的对一般三角形的计算不能进行。
同时高一物理学科也必须用三角知识。
同样《排列组合》的后移使必修3中的概率计算受到限制,导致古典概型的训练不到位。
3.衔接性差。
如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等初中不讲,但高中却经常会用到,高中教师需补充强化。
因式分解、配方法初中降低要求,只要求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没有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而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初中新课标不作要求,这是高中要经常用到的两种方法,如在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求方程、方程组的解,不等式的解,三角恒等变形等常常用到。
在新教材中,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移至必修5讲授,平面解析几何的“到角公式”不讲了,但在一些习题中涉及却屡见不鲜。
总之,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应该说整体上
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改革,最大限度地扩展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其步入社会、贡献社会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