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代谢与体温
动物生理学8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课件
17.1
1.00
100
0
氧热价(千卡/L) 4.686 4.739 4.801 4.862 4.924 4.985 5.047
13
第一节 能量代谢
2.4 间接测热法计算原则 n 实验测得机体24h内的耗氧量和CO2产量以及尿氮量。 n 由尿氮量算出被氧分解的蛋白质量,从表中算出其产热量、耗
氧量和CO2产量。 n 从总耗氧量和总CO2产量中减去蛋白质耗氧量和CO2产量,计
4
第一节 能量代谢
➢ Atwater-Rosa呼吸热量计(引自教材)
5
第一节 能量代谢
u 拉瓦锡冰套热量计(引自教材)
6
第一节 能量代谢
2. 间接测热法(indirect calorimetry) 2.1 测量原理 n 葡萄糖氧化定比关系: C6H12O6+6O2 →6CO2+6H2O+△H。 不 论经过什么样中间步骤,也不论反应条件差异多大,定 比关 系不变,是能量代谢间接测热法的重要依据。 n 原理: 利用定比关系,查出一定时间内整个机体氧化分解的 糖、脂肪、蛋白质各多少,据此计算出该段时间内整个机体 所释放出热量。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每种营养物质氧化 分解时产生的能量有多少(食物热价);二是分清三种营养物 质各氧化了多少。
7
第一节 能量代谢
2.2 食物热价与氧热价: 1g食物氧化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消 耗1LO2氧化食物所产生的热量为氧热价(kJ/L)。 ➢ 物理热价: 食物在体外燃烧时释放的热量。 ➢ 生物热价: 食物经过生物氧化所产生的热量。糖(或脂肪)的物 理热价和生物热价相等,蛋白质的生物热价小于物理热价。蛋 白质在体内不能被彻底氧化分解,部分以尿素形式排泄。
22
能量代谢与体温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15页
汗液中水分占99%以上,固体成份不足 1%,排出汗液是低渗,当大量出汗而脱 水时,失水>失盐,会造成高渗性脱水,造成
电解质紊乱。
• 皮肤血流量改变
交感神经 → 皮肤血管口径 → 皮肤血流量 → 散热量 酷热:交感 N 担心度↓→血管口径↑→皮肤血流量↑→ 散热量↑
汗液 严寒:交感 N 担心度↑→血管口径↓→皮肤血流量↓→ 散热量↓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18页
(二)体温调整中枢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不但 存在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而且能对散 热和产热两个过程进行调整。所以,下丘脑 是体温调整基础中枢,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PO/AH)是体温调整关键部位。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19页
(三)体温调定点学说: 调定点水平是由PO/AH中热敏神经元和冷
下丘脑-腺垂体系统(甲状腺)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12页
(二)散热:人体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
1.散热方式
a.辐射散热 体热以热射线形式向外界环境散
发散热方式。常温和平静状态
下最主要散热方式
b.传导散热 机体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
较冷物体散热方式。
c.对流散热 经过气体或液体流动来交换热
量散热方式。
e.蒸发散热 经过体表水分蒸发而散失体热
能量代谢与体温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1页
一 、 机 体 能 量 起 源 和 去 路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2页
能量代谢与体温
能量代谢衡量标准 体表面积(m2) =0.0061×身高
(cm) +0.0128×体重
(kg) -0.1529
第3页
三、影响能量代谢主要原因 •肌肉活动 对能量代谢影响最显著。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
①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2 ( m)
•
24超重界限;28肥胖界限
• •
②腰围 ③臀围
脂肪总量、脂肪分布情况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6页
能量代谢测定
(一)能量代谢测定原理
依据“能量守恒”定律
机体释放能量= 热能+外功
平静时, 外功 = 0
能量代谢率 = 机体单位时间
内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7页
二、能量代谢测定
男性 195.5 193.4 166.2 157.8 158.6 154.0 149.0 女性 172.5 181.7 154.0 146.5 146.9 142.4 138.6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37页
基础代谢率、肺活量、肾小球滤过率、 心输出量、主动脉和气管横截面积 都与体表面积呈百分比关系
体表面积(m2)简易法 =0.0061 × 身高(cm)+0.0128
(二)与能量代谢测定相关几个基本概念
1.食物热价
1克食物氧化时所释放出来能量称为 该种食物热价。
单位: 1kcal = 4.187J 糖 4.1kcal/g 17.2kJ/g
蛋白质 4.3kcal/g 18.0kJ/g 脂肪 9.0kacl/g 39.8kJ/g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8页
2.食物 氧热价
第45页
• 试验中 :
• 常以食管温度作为深部温度;
•
食管温度直肠温度0.3C
•
以鼓膜温度作为脑组织温度。
•
与下丘脑温度相近
•
临床作为体温指标
பைடு நூலகம்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46页
(二) 体温正常变动
生理学课件《能量代谢与体温》
(三)环境温度
1.人体安静时的能量代谢,在20~30℃的环 境中较为稳定。
2.环境温度超过30℃,能量代谢率增加。 3.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随着温度的不断 下降,机体产生寒战和肌紧张增加以御寒, 同时增加能量代谢率。 4.舰艇舱内温度可高达60℃,•故舰员的能量 代谢率很高。
一般是清晨2~6h时最低,下午2~8h最 高,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
体温的昼夜节律是生物节律的表现之一。与人 昼动夜息的生活规律,以及代谢、血液循环、呼吸 等机能的相应周期性变化有关。
长期夜间工作的人,上述周期性变化可以发生 颠倒。
2.性别差异
⑴成年女子体温平均比男子高0.3℃。
⑵女子体温随月经周期而产生周期性 变动。排卵日最低(约1℃)。
人体表面积推算: ①公式计算:=0.0061×身高 ( cm) + 0.0128× 体 重 (kg) - 0.1529 ②体表面积测算图测出。
表7-4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2.何谓基础代谢?测定基础代谢率需要控制哪 些因素?
第二节 体温
概念:指身体深部的平均温 度,即体核温度。 意义: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
来源)。
食物中蕴藏的化学能(C-H 键)。
ATP 既是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又 是直接供能物质; 1mol ATP ADP(释 放33.47kJ能量)。
磷酸肌酸(creatine phosphate,CP) 不是机体直接的供能物质,而是ATP的 储存库。
(二)能量去路 能源物质释放的能量有50%转化为热能,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医学课件
女子体温随月经周期而产生周期性变动。排卵当日 最低,排卵后升高0.2-0.50C。与血中孕激素浓度的 周期性变化有关
➢ 机体的产热和散热 正常体温维持
产热
动态平衡
散热
• 产热 ✓ 主要产热器官
安静时--内脏(尤其是肝脏)为主 运动或劳动时—骨骼肌为主
➢ 产热形式 ✓ 寒战产热
骨骼肌在肌紧张增强的基础上,伸肌和屈肌同时发 生的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 特点:不做外功 中枢:下丘脑后部 传出神经:躯体运动神经
注:通常情况下,体内能量主要来自糖和脂肪的氧化,蛋白 质用于氧化供能的量很少,且氧化不彻底,在计算能量代 谢时可忽略不计。
• 能量代谢率的测算方法 方法一: ① 测定单位时间内O2耗量和CO2产生量,计算RQ ② 以算出的RQ作为非蛋白呼吸商,从表中查得相应的混合氧热价, ③ 利用公式:产热量=混合氧热价× O2耗量,求出单位时间内的产热量,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 体温
机体深部组织的平均温度, 也叫体核温度,37 ℃
意义:体温的相对恒定是 机体新陈代谢和一切生命 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
体温过高、过低都会导致 生理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 正常体温 血液温度最理想,但不易测量,通常体温的测量 部位为:腋窝、口腔和直肠。 肛温:36.9~37.9℃,最接近机体深部的温度 口温:36.7~37.7℃ 腋温:36.0~37.4℃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储存 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 机体能量的来源 主要来源于糖、脂肪、蛋白质
ATP(三磷酸腺苷):贮能物质和直接供能物质 CP(磷酸肌酸):ATP的贮存库,但不能直接供能
➢糖 正常情况下糖是主要供能物质。脑组织所需能量主要来自糖 有氧氧化,故缺氧和血糖水平过低,均可导致意识障碍、 昏迷及抽搐 机体糖的储备较少,成年人糖的储备量仅为150g左右。
能量代谢与体温(生理学课件)
3.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1)肌肉活动
是影响能量代谢的最显著 因素。
(2)精神活动
主要通过肌紧张 及激素 的作用增加产热量。
=
在睡眠和在活跃时的精神活动下,脑 中葡萄糖代谢率没有差异。但精神紧张 状态如烦恼、恐惧时,产热量显著增加。
(3)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概念 :进食能刺激机体额外消耗能量的作用。 效应:蛋白质30%,糖6%,脂肪4%,混合10%
9.下列哪种疾病会导致基础代谢率明显升高( )。
A.呆小症
B.糖尿病
C.甲状腺机能亢进
D.甲状腺机能低下
10.测定基础代谢率的最稳定的环境温度( )。 A.10~20℃ B.20~25℃ C.30~35℃ D.37℃
11.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 )。 A.肾脏 B.皮肤 C.肺 D.消化道
12.当外界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的散热形式是 ( )。
)。
15.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 )。 A.脊髓 B.延髓 C.中脑 D.下丘脑
16.有关调定点下列哪项错误( A.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C.发热时不影响调定点数值 无障碍,调定点上移
)。
B.规定数值一般为37℃ D.发热时,体温调节机能并
能量代谢
1.机体的能量来源与利用 (1)能量的来源
①三磷酸腺苷是机体直接 供能物质
ATP
②三大营养物质的能量转化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2.能量的利用
2.能量代谢的测定 (1)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食物中化学能=热能+外功
能量代谢率: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能量。 测量单位时间机体产热量。
6.能量代谢率与下列哪项具有比例关系(
A.体重
能量代谢与体温PPT课件
4.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人在进食后的一段时间内(从食后1h左右开始,延续到7~ 8 h),虽然处在安 静状态,但产生的热量却要比未进食前有所增加。进食能使机体产生额外的能 量消耗,这种现象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5.其他因素 体温升高1℃,代谢率提高10%,因此,人发高烧时,代谢率可达到正常 时的2倍以上。还有甲状腺素对代谢的影响。 三、基础代谢与基础代谢率 1.基础代谢率的概念 基础代谢率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率。 基础状态:清晨、静卧、清醒、精神安宁;室温20~25℃;空腹(禁食12h)。 2.基础代谢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1)正常值正常值为±10%~±15%。(2)
近年发现脊髓、延髓、脑干网状结构及下丘脑中部都存在对温度变化敏感 的神经元,称为中枢温度感受器。根据其在脑组织温度升高或降低时放电频率 的不同,可分为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热敏神经元主要存在于视前区—下 丘脑前部,冷敏神经元主要存在于脑干网状结构。
2.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 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在下丘脑。在下丘脑前部还存在着发汗中枢。下丘脑 后部内侧区存在着寒战中枢,它对血液温度变化并不敏感,但对来自皮肤冷觉 感受器的传人信息比较敏感。电刺激下丘脑前部(散热中枢)可以抑制寒战;冷却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则可以引起寒战。这表明下丘脑前部有冲动输人至下丘脑 后部。
2.机体的散热 散热的形式 ①辐射 机体以热射线将热散发给周围低于体温的物体。 ②传导 机体将热传给直接低于体温的物体。临床上用冰袋、冰帽降温。 ③对流 机体通过冷、热空气的对流将热散发的过程。通过风扇、空调使房间通风。 上述三种散热方式,均为机体温度高于外界环境温度时,才能实现。当外界环境 温度高于机体温度时,上述方式会导致机体吸热,故此时机体还存在另外一种散热方 式—蒸发。
能量代谢和体温知识点
能量代谢和体温知识点
1. 你知道吗,能量代谢就好像身体里的一场热闹派对!比如说你跑步的时候,身体就开始疯狂“嗨”起来,加速能量的消耗,就像派对上大家尽情跳舞一样。
2. 体温可不是固定不变的哦,它会像个调皮的孩子一样上下波动呢!比如你发烧的时候,那体温就像脱缰的野马直线上升。
3. 能量代谢和我们吃的东西关系可大啦!这不就像汽车加了油才能跑远路吗?我们吃的食物就是身体的“燃料”呀!
4. 想象一下,能量代谢慢就像河道堵塞了水流通行缓慢,多可怕呀!像那些不爱运动的人,能量代谢可能就比较慢哦。
5. 体温调节多神奇呀,就像家里的空调努力让室内保持舒适温度一样!天热时我们出汗,不就是身体在自己调节“温度”嘛。
6. 能量代谢出问题了可不得了,那不就像机器没了动力动弹不了嘛!像糖尿病患者有时候就会出现能量代谢紊乱的情况。
7. 我们的身体多会自我保护呀,体温一有变化就立刻启动调节机制,这简直就是一个智能的“小卫士”!人在寒冷环境下会打哆嗦,就是在努力调节体温呢。
8. 能量代谢和体温两者相互关联,就像好兄弟一样互相帮忙呢!它们共同维持着我们身体的正常运转,真的是超级重要呀!总之,它们对我们的身体来说太关键啦,我们可得好好关注和爱护呢!。
人体机能学课件第四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二)体温的正常值
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的温度。临床上以口腔、直肠和 腋窝的温度代表体温。
腋下温度 < 口腔温度 < 直肠温度 直肠温度:36.9~37.9℃ 口腔温度: 36.7~37.7℃ 腋窝温度: 36.0~37.4℃
<34℃——意识丧失;<25℃——心跳停止或室颤 >42℃——细胞实质损害;>45℃——生命危险
能量代谢
异化作用(分解代谢)-- 放能
生物体内物质代谢中伴随着的能量的释放、转移和 利用,称为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
食物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分解
糖:机体的主要能源 70% 脂肪:提供大约 30%的能量 蛋白质(氨基酸):提供少量的能量
相差在±10%~±15%以内,仍属正常范围;相差值 在±20%以上则考虑为病态。
甲亢时基础代谢率可高于正常值的25%~80%; 甲状腺机能减退时比正常值低20%~40%。
此外,糖尿病、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和发热可使基础代谢率升高。 脑垂体性肥胖以及机体处于病理性饥饿时,基础代谢率则降低。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每 天 1000ml , 皮 肤 600800ml,呼吸道200 - 400ml。
特点: 持续不断进行 不受人体生理性体温调节机制的 控制
2) 发 汗(有感蒸发) 汗腺分泌的汗液形成可见的汗
滴后,从体表蒸发而带走热量的现 象。是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的机体 唯一有效的散热途径。
发汗中枢主要位于下丘脑。
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 ΔH
食物热价-1g食物氧化时释放出来的能量,反映了一定量的能
11.1能量代谢和体温PPT
(二)散热
主:皮肤 1.散热部位
面积大 与外界接触 血流丰富 有汗腺
2.散热方式
(1)辐射 (2)传导 (3)对流 (4)蒸发
次:肺、尿、粪
产热、散热方式示意图
第二节 体温
蒸发散热
二、体热平衡
当气温≥体温时,蒸发是唯一的散热途径。 ①不感蒸发(不显汗蒸发)
指体液的水分直接透出皮肤和黏膜表面,在未聚成明显的水滴前蒸发掉的散热形式。
体温计相关图片
第二节 体温
一、人体的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动
(二)体温的生理变动
1.昼夜变化 清晨2:00~6:00最低,午后1:00~6:00最高。两者间的差不能大于 1℃。 2.性别差异 ⑴成年女性的体温平均比男性高0.3℃。 ⑵女性的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变动,排卵日最低。 3.年龄差异 新生儿的体温>成年人>老年人。 4.肌肉活动 肌肉活动时,肌肉代谢明显增强,产热增加。 5.其他
交感-肾上腺髓质
NA、AD ↑
特点:作用迅速,维持时间短。
产热量↑
(2)机体在寒冷 环境几周后
甲状腺
T3、T4↑
特点:作用缓慢,维持时间长。
代谢率↑ (4~5倍)
产热量↑
第二节 体温
【目标检测】
案例:患者蔡某,35岁,工人。2天前因淋浴受凉后出现体温升高,体温达40.2℃, 时有寒战,伴有流涕、咳嗽,诊断为普通感冒,经服用阿司匹林后患者大汗淋漓, 随后体温下降至37.6℃。
体内能量的转移、储存和利用示意图
第一节 能量代谢
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一)肌肉活动
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大。
(二)环境温度
在20~30℃能量代谢最稳定。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教学
05
体温调节:身体通过产热和散热来维持体温稳定的过程
能量来源
食物:碳水化合
1 物、脂肪、蛋白 质等
2 运动:肌肉收缩、 呼吸等
基础代谢:维持
3 生命活动所需的 最低能量消耗
环境温度:寒冷 或炎热环境下,
4 身体需要消耗更 多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 最低能量消耗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教学
演讲人
目录
01. 能量代谢 02. 体温调节 03.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的关系
1
能量代谢
基础概念
01
能量代谢:生物体内能量的产生、转化和利用的过程
02
基础代谢率:在静息状态下,维持生命所需的最低能量消耗
03
总能量消耗:基础代谢率加上身体活动消耗的能量
04
食物热效应:进食后,身体消化吸收食物所消耗的能量
体温调节中枢
位于下丘脑
1
体温调节中枢的 4
异常:可能导致 体温调节紊乱,
影响健康
调节体温的机制: 通过神经和激素
2 调节产热和散热
3 体温调节中枢的
功能:维持体温 稳定,适应环境 变化
体温调节过程
体温感受器:感受体温变化, 传递信息
下丘脑:接收信息,调节体 温
交感神经系统:增加产热, 减少散热
副交感神经系统:减少产热, 增加散热
内分泌系统:调节激素水平, 影响体温
皮肤、肌肉、内脏器官:参 与体温调节,维持体温稳定
3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的关系
能量代谢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能量代谢是体温调节 的基础,能量代谢的 平衡是维持正常体温
的关键。
能量代谢的增强可以 提高体温调节能力, 有助于抵抗寒冷和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能量代谢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章节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基础状态以及基础代谢率。
2.熟悉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以及方法。
3.了解几种营养物质在体内的能量转化过程。
【教学重点】
1.食物的热价、氧的热价、呼吸商、非蛋白呼吸商的概念。
2.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3.基础状态以及基础代谢率。
【教学难点】
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以及方法
【教学过程】
一、能量代谢的概念
通常把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的贮存、转移、释放和利用等过程称为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
(图)
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实际上是同一活动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体内物质的分解与合成都必然伴有能量的转移。
二、食物的能量转化
1.三磷酸腺苷(ATP)是体内能量转化和利用的关键物质,ATP既是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又是机体能量的直接提供者,它所释放的能量可供机体完成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
体内含有高能磷酸键的化合物除ATP外,还有磷酸肌酸、CP等,CP只是储能物质,若要释放能量则需要转移至ATP再释放。
2.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能量转化
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主要是通过三羧酸循环产生能量的。
其中糖的主要功能是供给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脂肪在体内的主要功能是贮存和供给能量;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机体才会依靠由组织蛋白质分解所产生的氨基酸供能,以维持必要的生理功能。
三、能量代谢的测定
1.食物的能量指标
(1)食物的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food):是指1g某种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
食物的热价有生物热价和物理热价之分,它们分别指食物在体内氧化和在体外燃烧时释放的能量。
三大营养物质中,只有蛋白质的生物热价和物理热价是不同的,说明蛋白质在体内是不能被完全氧化的。
(2)食物的氧热价(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是指把某种食物氧化时消耗1L氧所产生的能量。
(3)呼吸商(respiratory quotient,RQ):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的CO2的量与吸入的O2量的比值(CO2/O2)。
糖的呼吸商等于1;脂肪和蛋白质的呼吸商则分别为0.71和0.80。
正常人的能量主要来自混和食物,呼吸商一般在0.85左右。
(4)非蛋白呼吸商(non-protein respiratory quotient,NPRQ):是指根据糖和脂肪按不同比例混合氧化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以及消耗氧的量计算出相应的呼吸商。
2.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1)直接测热法
在特殊的检测环境中,用一复杂的测热装置测量,主要用来研究肥胖和内分泌系统障碍。
(2)间接测热法
遵循定比定律,测量装置较简单。
测量具体步骤如下:
①测出机体一定时间内的氧耗量和CO2产生量,并测出尿氮排出量;
②根据尿氮含量算出蛋白质的氧化量和蛋白质食物的产热量,在总的耗氧量和CO2产量中扣除蛋白质氧化代谢的分额,再根据所剩的耗氧量和CO2产量计算出NPRQ;
③据表7-2查出该NPRQ所对应的氧热价,算出非蛋白食物的产热量;
④算出总产热量,即蛋白质食物产热量与非蛋白食物产热量之和。
(3)耗氧量和CO2产量的测定方法
有两种:闭合式和开放式测定法。
四、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1.肌肉活动
肌肉活动对于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
肌肉活动增加,产热量增加,能量代谢率就提高。
2.精神活动
一般的精神活动,产热量增加不明显;但在精神处于紧张状态时,由于肌紧张增强以及刺激代谢的激素(如甲状腺激素)释放增多等原因,产热量可以显著增加。
3.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食物的这种刺激机体产生额外热量消耗的作用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specific dynamic effect)。
从进食后1小时左右开始,延续到7~8小时左右,蛋白质的食物特殊动力效应最为显著。
这种效应产生的机制还不清楚。
4.环境温度
人在安静时的能量代谢,(1)在20~30。
C的环境温度中最为稳定;(2)当环境温度低于20。
C时,代谢率即开始增加,主要是由于寒冷刺激反射性地引起寒战以及肌肉紧张度增加所致;(3)当环境温度超过30。
C时,代谢率又逐渐增加,可能是因为体内化学过程的反应速度有所增加,发汗、呼吸、循环机能增强的缘故。
五、基础代谢
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是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所谓基础状态是指满足以下条件的一种状态:①清晨、清醒、静卧,未作肌肉活动;②前夜睡眠良好,测定时无精神紧张;③测定前至少禁食12小时;④室温保持在20~25。
C;
⑤体温正常。
把这种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
BMR与人的体表面积以及体重呈比例关系。
BMR随着性别、年龄等不同而有生理变动。
当其它情况相同时,男子的BMR值平均比女子的高;幼年比成人高;年龄越大,代谢率越低。
BMR的实际数值同表7-4的正常平均值比较,如果相差在±10%~15%之间,均不属病态;当相差之数超过±20%时,才有可能是病理变化。
BMR的测量是临床诊断甲状腺疾病的重要辅助手段。
甲亢时,BMR+25%~+80%;甲低时,BMR-20%~-40%。
【课后小结】
采用提出问题和病例分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使用,得到了师生互动的良好效果,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