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世界贸易中心的形成与转移

合集下载

第四章 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

第四章  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

如在对外贸易方面 1970年西欧在美国对外 贸易中的比重为30.5%,而亚太地区仅为 26.1%,到了1980年亚太地区便超过西欧成 为美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市场.进入90年代, 美国同亚太地区的贸易量持续快速增长. 1994年,美国对亚洲(主要是东亚)贸易总 额达3720亿美元,占美国全球贸易总额的36 %以上,比美欧间贸易高出30%~40%.
地中海时代的主要区域贸易中心
(1)规模最大的是以意大利城市为中心的地中海区 域性市场,代表商业贸易中心:意大利城市威尼斯, 热那亚,米兰,佛罗伦萨 (2)其次是以"汉撒同盟"城市为中心的北海,波 罗的海区域性市场,代表性商业贸易中心: 布鲁日, 卢卑克以及马赛,巴塞罗那,伦敦等 各地区性市场都有自己著名的商业贸易中心及 通商口岸,如"丝绸之路"上的长安,撒马尔罕, 巴格达,以东西方贸易转运站著称的君士坦丁堡 (今伊斯坦布尔).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 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 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 的国家和地区,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 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 )
(2)英国为核心的大西洋时代 )
西欧各国充分利用了"地理大发现"的成 果,发挥了自己的地理位置优势,加快了资 本原始积累过程.从15世纪末至18世纪下半 叶,先后经历了葡萄牙,西班牙的封建殖民 时期,荷兰的商业资本殖民时期和英国工业 资本统治世界时期等历史阶段. 英国最早完成第一次产业革命,利用强大 的工业实力在19世纪末形成世界工厂,成为 时期的实际经济贸易中心 (英法战争)
2.以美国为核心的大西洋时代 . 19世纪70年代后的"电气化",推动了世界范 围内的第二次工业革命பைடு நூலகம் 19世纪末,重工业开始在世界工业中占主导 地位,继英国之后,美,法,德,日等成了以重 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国家.由于资本主义国家政 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各国生产力发展 的不平衡性十分显著.以工业生产为例,1870 年~1913年,美国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的比重从 23.3%上升到35.8%,德国则从13.2%上升到15.7 %,而英国却从31.8%下跌到14%,失去了其 "世界工厂"的地位,世界经济贸易中心,也因 此逐渐从以英国为核心的西欧转移到以美国为核 心的北大西洋两岸地.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04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未来趋势
新的贸易中心的崛起
亚洲贸易中心的崛起
随着亚洲经济和市场的快速发展,亚洲的贸易中心正在逐 渐崛起,如上海、深圳、东京等城市都具有成为世界贸易 中心潜力。
多元化贸易中心的趋势
未来将有更多多元化的贸易中心出现,不仅限于传统的贸 易中心城市,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城市也将逐渐成为重 要的贸易中心。
贸易中心的网络化发展
未来的贸易中心将更加注重网络化发展,通过加强互联互 通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整体竞争力。
数字贸易和电子商务的影响
数字贸易的快速发展
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普及,数字贸易正在快速发展,成为推 动全球贸易增长的重要力量。
电子商务对传统贸易的冲击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传统贸易带来了挑战和冲击,传统贸易需要适应 数字化趋势,创新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
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
全球治理体系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以适应全球 化的发展趋势和各国的共同利益,促进全球经济 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05
总结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重要性和影响
促进全球贸易往来
世界贸易中心区是全球贸易的重要枢纽,为全球范围内的企业提供了一个集中交易、信息交流和物流运输的平台,极 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往来。
步提高贸易效率和管理水平。
环境和可持续性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未来的世界贸易中心区需 要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贸易和低碳发展

安全和风险管理
随着全球贸易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未来的世界贸易 中心区需要更加注重安全和风险管理,加强贸易监管和风
险预警。
对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前景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 移

国际贸易地理 之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地理 之国际贸易地理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地理大纲【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是研究世界各国(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商品交换的地理分布和地理格局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边缘科学,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强的特点。

【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有三:一,文化教育任务。

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必须的国际贸易地理知识,以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的需要;二,理论研究任务。

国际贸易地理是属于新兴的边缘性科学,无论其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能力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教学和学习过程也是对这门学科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三,实践应用任务。

即通过本课程学习,要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如何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发展经济贸易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便我国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策略,加快我国经济发展。

【教学任务】学习本课程,一要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二要学会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三要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指导我国经贸实践,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教学内容】本课程是研究世界各国(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商品交换的地理分布和地理格局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课程内容主要分为6部分:1.国际贸易概述;2.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地理环境因素;3.国际贸易地理格局;4.国际贸易运输地理;5.国际商品贸易地理;6.世界主要国家经济贸易地理。

【教学原则和方法】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要学习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理论,也要了解世界主要产品及国家的国际贸易地理概况。

教学方法:目前以讲授法为主,今后要积极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逐步过渡到以多媒体课件教学为主。

讲授侧重启发式教学,讲求学生对方法的掌握和对概念的理解。

【先修课程要求】本课程与地理科学专业开设的其他课程如经济地理学、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人文地理学关系十分密切。

这些课程的理论和知识是学习国际贸易地理必备的基础,另一方面学习国际贸易地理也会加深对上述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第四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第四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第四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第一节商品经济孕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商品生产和发达的商品流通是资本得以产生的历史前提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两个条件:第一,自由劳动者;第二,货币财富。

萌芽:14C末15C初,地中海沿岸;途径:(1)小商品经济分化(2)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二、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得以产生的重要条件地理大发现是西欧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由此加深的西欧社会经济的矛盾促成的。

地理大发现对西欧经济发展的影响:1.引起西欧商业的革命性变革2.经济中心的转移3.引起16世纪欧洲的“价格革命”4.引起海外殖民扩张,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资本原始积累实质:采取暴力手段,强迫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开始于15C后30年,经过16C的高潮,延续到19C初结束。

资本原始积累的两个途径:暴力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资本原始积累表现最为典型的是英国的“圈地运动”。

还有:殖民扩张、贩卖奴隶、关税保护等。

利用国家权力,缩短过渡时间。

第二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一)商品经济发展的条件1.商品经济的发展以社会分工的细化、生产力的发展、要素的自由流动为条件2.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市场的扩大和统一开放为条件3.树立平等观念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4.商品生产者计较和追求自生利益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动力(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充分条件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以机器大工业为物质技术基础的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为商品市场的扩大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提供了条件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强化了商品经济得以发展的动力机制4.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使人类平等观念成为国民牢固的成见,从而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和前提条件(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1.商品经济成为普遍的经济形式2.生产力获得高度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3.榨取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二)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条件1.资本主义总公式及其矛盾货币与资本的区别循环形式不同运动目的不同价值所处的地位不同货币流通公式:W—G—W(运动目的是实现不同商品的交换)资本流通公式:G —W —G`(运动目的是更多的货币)资本总公式及矛盾资本总公式:G —W—G` 适用于产业、商业、借贷资本矛盾:等价交换与价值增殖的矛盾解决矛盾的条件。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2021/3/10
授课:XXX
11
➢ 意大利人克里斯多佛·哥伦布于1492年8月3日奉西班 牙国王派遣率船队西行,横渡大西洋,最终到达中美洲 的圣萨尔瓦多岛、海地岛、古巴岛。此后,哥伦布又三 次西航,陆续抵达西印度群岛和中南美洲大陆的其他一 些地方,历史上称为“发现新大陆”。
➢ 葡萄牙航海家斐南多·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于 1519年至1522年横渡大西洋,沿巴西东海岸南下,绕 过南美洲大陆与火地岛之间的海峡(现称麦哲伦海峡), 进入太平洋,抵达菲律宾群岛,在此麦哲伦被当地土人 杀害,其同伴继续绕过马鲁古群岛进入印度洋,绕过好 望角沿非洲西海岸北上,最终返回西班牙,完成了人类 第一次环球航行。
随着对希腊和埃及领土的征服,罗马的大量的贸易通过
海运的方式进行,意大利的港口因此变成了商业活动的忙 碌场所。起初最主要的一个港口是普提欧利(位于今那不勒 斯湾的波佐利镇),它在公元2世纪被毗邻罗马城的奥斯蒂亚 取代。所有运自西西里的谷物,运自希腊、装在双耳罐里 的优质酒,以及大量香水、香料和宝石等奢侈品,其最后 的目的地均为普提欧利。
2021/3/10
授课:XXX
4
2021/3/10
授课:XXX
5
古希腊
古希腊是西方历史的开源,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 800年 - 公元前146年)。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的东北 部,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 海中的许多小岛。
古希腊一些城邦的海外贸易的发展相当篷勃。雅典 曾经主宰爱琴海海域,其海外贸易远及地中海及黑海等 地区,雅典的比雷埃夫斯港是当时闻名世界的商港,输 入的商品包括埃及、西西里、黑海的谷物、牲畜和皮革, 米利都的羊毛,波斯和迦太基的毛毯,阿拉伯的香水, 马其顿和色雷斯的亚麻衣料和造船木材,另外还有各个 地区运送到来的奴隶;输出的商品包括橄榄油、葡萄酒、 铜、铅、银、大理石、金属制品和陶器

世界经济史第四章商业革命

世界经济史第四章商业革命

封 建 制 度
政治经济 领域
采邑制为基础 的封建等级制
领主与封臣是一种 责任与义务的关系
经济基础是 领地分封制
领地不具备 “民族性”,
1492年 欧洲——美洲
洪都拉斯
麦 哲 伦
菲律宾 麦哲伦死亡之地
西班牙 塞维利亚
麦哲伦海峡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哥伦布航线
迪亚士航线
麦哲伦航线
达•伽马航线
四、地理大发现的影响或意义
世界市场联系之路: 导致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世界市场初具雏形。
影 响
世界各大洲孤立状态被打破, 人类文明交流之路: 世界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 体。 殖民掠夺之路: 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最终 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 思想震撼之路: “地圆学说” 冲击了神学理论。
条件
其他支持
专制政府的支持
(一)物质条件:包括物资和资金。 (二)航海技术:中国发明的罗盘针,经阿拉伯人传到 欧洲,没有罗盘针的使用,远洋航行简直是不可能的。 (三)造船技术:已出现了新型的快速、舱宽的大船. (四)地理知识:当时,欧洲已经开始流行地圆学说。
地圆说 星盘 指向标
多桅帆船
客观条件:造船技术的发达, 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地圆 学说的广为流传,为新航路的 开辟准备了客观条件。
商业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很大——引起了广 泛的物种交流 商业活动在某些方面控制影响着工业的发展
随着西方殖民时代的到来,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 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增加 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欧洲的家畜,如 马、牛、山羊则影响和改变北美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美洲 的烟草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洲人和土耳其人的生活习惯。

第四章 世界贸易中心的形成与转移

第四章  世界贸易中心的形成与转移

3
4
欧洲区域贸易中心的形成
11-15世纪西欧出现几个区域性贸易中心 地中海贸易区。
欧洲南部最大的贸易区,以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威尼斯、 热那亚和比萨为中心。这个区占据了东西方交通的要道, 成为东西方贸易的枢纽。 亚历山大、比萨、热那亚、威尼斯、西西里、君士坦丁 堡等港口闻名世界。地中海和北海的首条航线是威尼斯 商人和热那亚商人开通的,威尼斯商人控制了整个地中 海贸易。从地中海东部流向欧洲的商品几乎都要经过威 尼斯。
22
回溯:中世纪地中海贸易的兴衰
从5世纪初苏维汇人、汪达尔人和阿兰人组成的松散 联盟大举入侵罗马帝国开始,日耳曼人入侵罗马帝 国的浪潮一直持续到8世纪初。 第一个阶段入侵是远距离的征服。征服者在征服地 实行相对聚居的形式。原有的拉丁奴隶主和新来的 日耳曼首领共同组成了一个消费人群,这个消费人 群的数量及消费能力都有所下降,但却依然存在。 当时东南欧仍为东罗马帝国统治,经济规模比不上 罗马帝国鼎盛时期,也能维持。这就是5世纪到6世 纪中叶地中海商贸仍然保持活跃的最根本原因。
10
北海和波罗的海贸易中心
佛兰德尔的呢绒业从罗马帝国时代就已经开始了。 中世纪佛兰德尔城市的繁荣就依赖于呢绒制造业和 由此而产生的商业。依托佛兰德尔呢绒,布鲁日成 为中世纪西北欧最大的国际商业中心。 欧洲各地商人将商品运到这里,如英格兰的羊毛; 波罗的海沿岸的兽皮、油松、造船原料、大麻、蜂 蜡;北欧的鱼和毛皮;德国的铜和铁;地中海沿岸 的丝织品、染料、香料;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西 南部的葡萄酒、橄榄油、皮革制品等。他们用这些 商品交换佛兰德尔呢绒。
第四章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1
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欧洲区域贸易中心区的形成

国际贸易地理(重点部分的PPT全部内容)

国际贸易地理(重点部分的PPT全部内容)

国际贸易地理(重点部分的PPT全部内容)第一章绪论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对象:国际贸易学研究对象和地理学研究对象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

国际贸易地理的学科的基本属性:区域性与综合性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所处的空间区域。

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数理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和邻国位置等方面反映出来。

“三湾一海”是指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地区,这里是日本乃到全世界港口最集中地区之一,集中了千叶、横滨、川崎、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等世界重要港口。

三湾一海地区岸线曲折,水深湾多是建港的优越条件。

地形、气候、水文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山区和平原、沙漠与良田、河流和湖泊、气候类型等方面反映出来。

地形条件的影响:平原广布,所占比例颇高,使发展农牧业有了良好基础,为美国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业国家创造了条件。

地形破碎,沙漠戈壁遍地,崇山峻岭,或险恶地形直逼沿海,则必须对其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难以展开对外贸易。

山区和平原地区相比,运输业效率差别也很大,在山区修筑一条与平原地区运输能力相同的铁路,造价要高3倍。

山区线路坡度较大,运营时,燃料和费用都成倍增加。

在水平线路上能拉5000吨重的机车,爬0.5%坡时只能拉1400吨重,爬1%坡时,只能拉800吨重。

河流和湖泊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位于热带多雨区的河流,一般水量大,具有较大的航运价值,对交通运输和商业贸易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具有国际航运功能的河流主要是莱茵河和多瑙河。

(理解)气候条件的影响:气候的节律性和地带性,对生产事业,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着深刻影响,进而制约着经贸活动。

具体影响例:(节律性和地带性)小麦、玉米、棉花适宜种植在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节风气候区,所以美国、加拿大、中国、乌克兰、法国等位于温带中纬度的国家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

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课件

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课件
第三章 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欧洲区域贸易中心的形成
• 欧洲区域贸易的发展是在欧洲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即11-15世纪随着 商业城际之间和国际间的集市贸易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 古代: 地中海东部,中国的纳贡制度 • 封建社会: 亚洲在公元前5世纪-春秋,欧洲在公元5世纪,亚洲
领先欧洲1000年。 • 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欧洲奴隶制度的崩溃。此后,
取早日开辟西方航线。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 地理大发现
• 航海技术的成熟

西班牙航海技术的提高, 指南
针、火药的推广以及“地圆”学说得到
科学的证明都为航海探险提供了物质和
精神上的准备。王室的支持为航海探险
提供了金钱上的支持, 全国范围掀起了
探险的热潮。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
地理大发现新航路的发现
♪ 之所以具有如此充裕的劳动力是因为亚洲地区 的人口基数很大, 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洲。
亚太成为世界贸易中的社会经济条件
♪ 经济增长迅速

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主要得益于中国等主
要经济体的良好发展, 也有赖于出口增长, 尤
其是电子产品出口的提速。
♪ 贸易量不断上升
♪ 服务业占贸易比重越来越高
♪ 投资活动日趋激烈
经济还十分落后的大西洋沿岸的西、葡、荷、比、英、 法处于欧洲去非洲的海上交通要道上。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得到迅速的发展。因此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向大西 洋沿岸转移。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 ——第一次产业革命
• 产业革命首先是从纺织业开始的, 主要标志是1733年兰开下的 钟表匠发明了飞梭、1764年珍尼纺纱机带动纱锭越来越多。 1776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造了世界第 一艘轮船, 1811年英国仿造成功并大规模的使用。1814年英国 人斯蒂芬逊发明了蒸汽机车, 是陆上运输进入铁路时代。1825 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成为机器 大工业在优势的国家。

国际贸易地理习题

国际贸易地理习题

第一章绪论【关键名次】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地理地理环境生产布局地理位置【思考与练习】一、填空题1.国际贸易地理学是研究-------------和----------------之间的关系,同时也研究国际贸易中商品流通的规律和特点的学科。

2.国际贸易地理学研究内容具有-------------、---------------和-----------------三大特点。

3.研究国际贸易地理最形象、最直观的方法是----------。

4.15至16世纪的-------------大发现,使地理科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5.17至18世纪,欧洲一些国家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相继从-------社会进入------------社会。

18世纪以后,------------也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6.《山海经》成书于------------时期。

7.贸易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是---------------------------,研究的重点是------------对商品流通的空间结构、地域差异及其区际联系的影响。

8.贸易地理学是一门兼有---------科学和---------科学性质的边缘科学。

9.------------地理环境是影响国际贸易中最活跃的因素,并且起着决定性作用。

10.经济地理环境是大量的、直接的关系到-----------的构成和-----------的地区分布。

二、问答题1.什么是国际贸易地理?并说明其属性。

2.国际贸易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如何?举例分析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3.简述《国际贸易地理》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4.分析国际贸易地理与相邻学科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思考与练习】一、填空题1.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是--------------、-----------------和-------------等三大特点。

2.在亚洲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除中国、印度、日本外。

还有-----------、--------------和-------------。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案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案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案(Geography of international trade)制定单位:经济学院制定人:何金旗审核人:郎永峰(系主任)编写时间:2011年8月一、课程信息本课程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高年级学生专业课,2个学分,共计划32课时二、教学设计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社会基本经济规律和生产布局的规律,以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生产分布和生产发展水平为基础,了解和研究它们不同市场的基本条件和特点,各自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以及各个市场上不同的商品结构、供求、交换、运输状况,吸收和借鉴国外某些成功的经验,为健全和拓展我国市场服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经贸地理基本理论和知识,学会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实际问题,适应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多元化的需要.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文献阅读及讨论教学。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方法;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与国际关联;主要国际经济组织;根据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过程与分布,分析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有利条件及存在障碍;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定义、类型、形成原因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分布、贸易流向及我国石油贸易动态;世界煤炭分布和贸易格局及我国煤炭出口贸易;世界铁矿石贸易格局;谷物贸易格局与小麦、玉米、稻米的贸易结构;世界旅游贸易的主要形式,旅游资源的发开发与利用;世界海运通道与主要航线走向;世界海运港口、口岸分布、类别与功能熟悉世界主要港口;集装箱运输的优点;世界铁路分布与大陆桥运输线;各地区经济贸易大国的自然与人文地理条件,经济发展历程及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在于: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确定贸易活动安排;三大经济区域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分析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有利条件及存在障碍;根据石油、煤炭、铁矿石、粮食等贸易格局,讨论我国应如何改革、完善现存的贸易制度、方式和策略;根据世界海陆空运输基本情况进行实例分析;地理环境是如何影响各洲主要大国的经济发展;中国与各主要经济大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及潜在的发展机会;能运用综合分析和区域分析的方法,结合各国各地区特别是经济贸易发达国家的贸易情况,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实际问题。

国际贸易地理 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地理 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二O一O年九月《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1课程性质《国际贸易地理》课程是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1、2课程任务通过本学期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理解国际贸易与各国地理分布之间的联系,能够了解影响商品生产与市场变化的诸多要素。

初步了解世界各主要经济贸易区分布及主要贸易国的贸易状况,了解自然资源、经济部门结构、世界港口分布、现代贸易交通运输方式等要素对当今国际贸易的影响作用。

通过对上述知识的学习,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对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及贸易市场的分布情况由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对外贸易研究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在教学中作好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

二、课程的内容及要求2、1绪论——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1、了解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熟悉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2、掌握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2、2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1、掌握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了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和人文地理环境要素的种类,掌握这两类要素对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

2、掌握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学会甄别和分析国际贸易活动中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人文地理要素。

2、3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1、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区,了解产业革命前区域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熟悉并领会世界2、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过程,地理大发现与第一、第二次产业革命对该行程过程的作用与影响,能分析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有利条件及存在的障碍。

3、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2、4世界区域经济贸易集团1、区域贸易经济贸易集团概论,重点掌握区域经济贸易集团的定义、类型、形成原因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世界三大主要区域贸易集团,了解三大区域经济组织以及组织内主要国家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领会区域经济集团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2、5世界经济特区1、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简史及其主要类型,掌握各种经济特区如自由港、自由贸易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高科技园区等在促使国家经济贸易发展中的作用。

国际贸易地理(第二版)(PPT课件)

国际贸易地理(第二版)(PPT课件)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因素
• 地理环境分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大
部分
• 一、地理位置 • 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和邻国位置等方面反映出来。
• 交通地理位置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对外贸易的
影响亦是很大的。这是因为交通运输条件既是生 产力布局的重要内容与条件之一,又是经济发展 的基础条件。临近或者毗连一些经济发达、经贸 活动频繁的国家与地区,也会使一些国家、地区 得益,促进经济贸易得到一定的发展。
国际贸易地理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 • 第二节 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 第三节 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地理环境因素 •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因素 • 第二节 社会文化环境因素
• 第三章 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与国际贸易中心地区的形成和转移趋势 • 第一节 世界生产力的演变与发展 • 第二节 国际贸易中心地区的形成和转移
度、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发展政策、社会结构与贸易 习惯、历史基础、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状况等。
• (二)对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研究 • 进出口商品是对外贸易的物质基础,其结构特点反映了国际间
劳动地域分工和国际市场供需关系。也是各国家、各地区经济 实力、技术水平和商品竞争力大小的标志。
• (三)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地区差异和地区格局的研究 • 研究地区分布、地区差异和全球格局是国际贸易地理的核心与
第二章 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地理环境因素
• 【学习目标】 • 使学生明确了解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自然
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诸因素。重点掌 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和社会文化环 境的构成要素,和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 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

第四章  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

中国的丝绸 印度的香料 西方 亚麻织品、 玻璃、 珠宝、呢绒 (地中海)
(3)封建时期的西方贸易中心(11世纪-15世纪)
佛兰德尔 (11-12世纪)
范围:包括比利时西部的布鲁日、根特, 法国西北部 的阿拉斯为中心的地区 主要贸易:从英国进口羊毛,加工成呢绒运往香摈市场
汉撒同盟(14世纪)-控制了欧洲大陆贸易
二、大西洋时代
1。以英国为核心的大西洋时代
(1)地理大发现及国际贸易的形成
1487~1488年葡萄牙人巴托罗缪· 迪亚士到了非洲 南端的好望角,成为探寻新航路的一次重要突破。 1497年7月8日葡萄牙贵族瓦斯哥· 达· 伽马奉葡王之 命 从里斯本出发,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海岸北上, 之后由阿拉伯水手马季得领航横渡印度洋,于1498 年5月20日到达印度西海岸的卡里库特,次年载着 大量香料、丝绸、宝石和象牙等返抵里斯本。这是 第一次绕非洲航行到印度的成功,被称之为“新航 路的发现”。
一、地中海时代 (1)代表世界海洋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叫 地中海时代,跨越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 时期。公元前3000年和公元前900年,腓尼 基与伽太基先后成为地中海沿岸的经济贸易 中心。 (2)伽太基衰落后,经济贸易中心转移到 古希腊和古罗马。“丝绸之路”、 “瓷器之 路” 、“香料之路”市轮流举行的六 个各为期至少六周的集市。在每一次集市之间要间 隔一至二周以便商人运转货物,这样香槟伯爵领地 全年都有集市。 (1)香槟的每个集市都是经过严格组织的,并 由市民一人和骑士一人组成的集市法庭来裁决纠纷。 (2)集市的第一周是各地商人来城内街道上设 置货摊,接着是10天布匹呢绒交易和11天皮革交易, 再接下去是19天其他各种杂货的交易,最后有几 天用于结帐。 (3)在香槟集市上,商人的结算及商业债务, 已使用清偿余额划汇结算的办法;期票、汇票等信 用凭证也已使用。香槟集市对推动西欧商品货币经 济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当时欧洲的封建领主为了满足奢侈的生活, 商人为了日益增多的商品交换,都需要黄 金和白银。
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为地理大发现创造 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一、地理大发现
(二)地理大发现对欧洲封建社会的瓦解,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和未来世界贸 易中心地位的确立,做了必要的准备, 其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地理大发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 始积累,使欧洲获取发展资本主义生产 的大量货币资本和工业原料。
二、亚太地区成为经济贸易中心 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1、地域范围广大,自然条件类型多样 2、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3、具有丰富的海洋陆地资源 4、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
三、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贸易 中心的经济基础
1、经济迅速增长 2、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不断增长 3、对外贸易增长迅速,贸易地位上升 4、亚太各国引进和对外投资日趋活跃 5、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服务业和服务贸
(4)市场:海外市场的扩大 (根本、必要性)
英国经市济场学总家是曾在说扩:大“,大需洋求洲总有是我在们增的加牧。羊工场场, 阿手根工廷业和也北不美能西再部满草足原这上种有需我求们了的。牛于群是,,秘蒸鲁汽 送和来机它器的就白引银起,了南工非业和中澳的大革利命亚。的黄金流向伦 敦。印度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共而产且党我宣们言的》咖 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第三节 亚太地区——正在 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
一、亚太地区的地域范围
广义:太平洋东西两岸的国家和地区,即 包括加、美、墨、秘、智等南美洲国家和 太平洋东岸的俄罗斯远东地区、日、韩、 中、台湾、香港、东盟各国和大洋洲的澳、 新等国家和地区。
狭义:东北亚各国、东南亚各国和大洋洲 各国,意指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各个国家。
工业革命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1
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 欧洲区域贸易中心区的形成 ?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 ? 亚太地区——兴起中的世界贸易中心
2
欧洲区域贸易中心区的形成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先形成的地区是在欧 洲,贸易中心首先在欧洲形成(区域贸易 中心)。
? 欧洲区域贸易的发展是在欧洲封建社会鼎 盛时期,即11-15世纪随着商业城际之间 和国际间的集市贸易的发展而逐渐形成。
11
北海和波罗的海贸易中心
? 布鲁日的港口,云集着来自各国的货船,可以听到 各种语言,看到各民族的人。布鲁日又是一个巨大 的国际金融中心,意大利的美第奇家族在布鲁日设 立了分支机构。条顿骑士团在布鲁日设有固定的银 行,甚至连教皇在整个北欧征收的什一税,也存放 于布鲁日的银行之中。
? 14世纪,布鲁日布料贸易的重要性逐渐丧失。1384 年来自勃艮地的菲立普二世成为了佛兰德伯爵,他 在布鲁塞尔、里耳以及布鲁日设立了他的宫殿,这 为布鲁日从全欧洲吸引到了大量的艺术家、银行家 以及其他重要人士。布鲁日的主要活动逐渐转变为 银行业、奢侈品交易以及文化中心。
其目的在于获取这些城市在北海和波罗的海贸
易中的地理优势。
6
地中海贸易中心
? 威尼斯是大商船队栖息的重要口岸,地中海贸易的 货物,有粮食、盐、葡萄酒等食物,有羊毛、生丝、 棉花、铜、锡、铅等原料,纸张、毛织品、皮革制 品等制成品也很丰富,还有来自东方的丝绸、棉布、 宝石等。
? 在所有贸易中,利润最丰厚的是香料贸易,这主要 是由威尼斯商人垄断的。威尼斯是东方香料的集散 地,以此为起点,或者由陆路越过阿尔卑斯山到南 德意志,或由水路运往法国、西班牙,并通过海峡 运往西欧和北欧。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威尼斯成为东 西方商品交流的市场和西方世界的第一大港。
3
4
欧洲区域贸易中心的形成
? 11-15世纪西欧出现几个区域性贸易中心
? 地中海贸易区。
欧洲南部最大的贸易区,以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威尼斯、 热那亚和比萨为中心。这个区占据了东西方交通的要道, 成为东西方贸易的枢纽。
亚历山大、比萨、热那亚、威尼斯、西西里、君士坦丁 堡等港口闻名世界。地中海和北海的首条航线是威尼斯 商人和热那亚商人开通的,威尼斯商人控制了整个地中 海贸易。从地中海东部流向欧洲的商品几乎都要经过威 尼斯。
14
汉撒同盟
? 汉萨同盟出现之前,德意志地区曾经存在过两个自 由市同盟——莱茵同盟和士瓦本同盟。莱茵河流域 的城市和士瓦本地区的城市通过结盟的方式来防卫 地方贵族对商队的掠夺和强盗的抢劫。很快这种城 市联盟发展为一种互利手段,成员城市间相互放弃 征收水路和陆路的通行税,并通过协调的方式解决 彼此争端。这种城市同盟是德意志地区市民阶级在 政治和经济上觉醒并发挥影响的表现之一。然而莱 茵同盟和士瓦本同盟到14世纪时都先后解散了。
5
欧洲区域贸易中心的形成
? 北海和波罗的海贸易区 。
以佛兰德尔城市特别是布鲁日为中心。德意 志北部、尼德兰、英国、斯堪的纳维亚诸国 (挪威、瑞典、丹麦 )都参与这一区域的贸易。 还通过海上航道和内河,与地中海贸易区进行 密切的贸易联系。
? 汉萨同盟。德意志北部城市汉堡、律伯克等联
合了北欧 100多个城市建立起来的贸易集团,
8
北海和波罗的海贸易中心
? 11世纪,北海和波罗的海贸易区已经形成。 佛兰德尔是莱茵河、马斯河两条航路的交汇 处,亦是这两条航路与北海、波罗的海商路 的联系处。佛兰德尔内部河流交叉纵横,港 口众多,四通八达。这使其成为北海、波罗 的海贸易区的枢纽。东西方的商品贸易又扩 大了呢绒的销售范围,为它成为奢侈呢绒业 的专业制造中心带来动力。
15
汉撒同盟
? 由于种族相同,以及拥有共同利益,在国外的德意志商人集团 开始趋向于联合,形成更为紧密的联盟,以减少竞争。 1210年 吕贝克和汉堡同意在某些事务中使用共同的民法和刑法,并彼 此在本城中保护对方的商人,可视为汉萨同盟的肇端。 1241年, 两城为保护其商人抵御抢劫者和海盗的袭击而结成了正式的联 盟。1259年,吕贝克、罗斯托克和维斯马为镇压海盗而结成了 类似的联盟。到 1282年,伦敦和布鲁日的汉萨同吕贝克和汉堡 等城市的汉萨合为单一的合作团体时,就北德意志的四座主要 商业城市而言,汉萨同盟已经形成。
12
13
汉撒同盟
? 汉撒同盟是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间形成的商业、政治 联盟。汉撒(Hanse)一词,德文意为“公所”或 者“会馆”。13世纪逐渐形成,14世纪达到兴盛, 加盟城市最多达到160个。1367年成立以吕贝克城 为首的领导机构,有汉堡、科隆、不莱梅等大城市 的富商、贵族参加。拥有武装和金库。1370年战胜 丹麦,订立《斯特拉尔松德条约》。同盟垄断波罗 的海地区贸易,并在西起伦敦,东至诺夫哥罗德的 沿海地区建立商站,实力雄厚。15世纪转衰,1669 年解体。
10
北海和波罗的海贸易中心
? 佛兰德尔的呢绒业从罗马帝国时代就已经开始了。 中世纪佛兰德尔城市的繁荣就依赖于呢绒制造业和 由此而产生的商业。依托佛兰德尔呢绒,布鲁日成 为中世纪西北欧最大的国际商业中心。
? 欧洲各地商人将商品运到这里,如英格兰的羊毛; 波罗的海沿岸的兽皮、油松、造船原料、大麻、蜂 蜡;北欧的鱼和毛皮;德国的铜和铁;地中海沿岸 的丝织品、染料、香料;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西 南部的葡萄酒、橄榄油、皮革制品等。他们用这些 商品交换佛兰德尔呢绒。
9
北海和波罗的海贸易中心
? 呢绒业是佛兰德尔各主要城市的支柱行业, 形成了三个中心:伊普雷、布鲁日、根特。 佛兰德尔的繁荣依赖于呢绒制造业和由此而 产生的商业。佛兰德尔的毛织品以其质地优 良、色泽鲜艳在各处享有盛名。即使法王腓 力四世在对佛兰德尔进行战争期间,禁止其 工业品进入法国境内,却进口法国宫廷中必 不可少的佛兰德尔呢绒。佛兰德尔成为巨大 的毛纺业地区。
7
地中海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心
? 14世纪中期前,英格兰和佛兰德成为 威尼斯 按计划派出的一年一次的航行的一个经常性 的停靠地。 14世纪末,威尼斯派的护航队差 不多完全由相对少数的海船组成,他们大量 承担运输叙利亚和塞浦路斯棉花的航运业务。 正规的护航队在威尼斯还得到政府津贴和监 管,每年按计划发往地中海、黑海和北大西 洋各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