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童年》导读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六上童年导读课教学设计

六上童年导读课教学设计

《童年》导读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童年》的背景、内容及主题。

2.学会阅读整本书要关注的内容。

3.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制定合适的阅读计划。

教学重难点:1.整体感知《童年》的背景、内容及主题。

学会阅读整本书要关注的内容。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制定合适的阅读计划。

教学过程:一、说童年,走进悲惨生活1.导入:同学们,人生至美是童年,你觉得你的童年是怎样的呢?为什么?(1)快乐的、幸福的……年轻人,等你长大了你才会发现,作业的苦,学习的苦反而会是一种甜。

(2)不管童年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都是我们不一样的童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读读《童年》这本书。

去感受这本书中的主人公阿廖沙不一样的童年经历。

板书:《童年》(3)这本书是谁的作品?谁了解过高尔基?我们一起来看看高尔基的人生经历。

4岁时……(4)读着简介你知道了什么?(了不起的成就)高尔基有着悲惨的身世、痛苦的童年,经历了艰辛的生活。

《童年》这本书是高尔基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创作的一部自传体成长小说。

板书:自传体小说2.这本书从成书现在已经一百多年了,依然是经久不衰。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先来读读这段文字。

(1)读读这段文字,你感受到一种怎样的氛围?(压抑的、悲伤的……)(2)一部经典名著,一个文学大师,往往一开头就能奠定整本书的感情基调,读着这本书的开头,我们来猜一猜,你觉得阿廖沙在外祖父家可能过着怎样的日子?(悲惨、痛苦、可怜、苦不堪言……)悲苦(3)你们猜得对不对呢?我们来看一段文字。

二、走进毒打片段,读懂人物形象。

1.默读片段二,用横线划出外祖父毒打我的句子并读一读。

(1)思考:外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2)汇报。

(3)同学们,现在你们明白了吗?作家一开始为什么要写那么压抑的,悲凉的场景呢?暗示阿廖沙悲惨的童年呢。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一定要读懂作者的暗示。

板书:读懂作者暗示。

(4)那这本书仅仅写的是苦难吗?他可能还写了什么呢?我们继续读。

快乐读书吧《童年》导读课(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快乐读书吧《童年》导读课(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童年》的基本情节、文学价值、社会背景和人物关系。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勇敢、坚强品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通过对比当时社会上层与下层人民的生活,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社会背景的差异。
(3)主题思想的感悟:引导学生从作品中的具体事件和人物形象中,提炼出勇敢、坚强、善良等品质。
难点解析:如何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将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
举例:通过讨论、写作、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体验作品中的情感,从而更好地感悟主题思想。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童年》的基本情节和主题。这是一部描述作者高尔基童年时期经历的作品,它展现了19世纪俄国底层人民的生活现状,以及主人公阿廖沙在困境中勇敢、坚强的品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阿廖沙在遭受生活的磨难时,如何保持乐观、勇敢面对,以及身边善良的人对他的帮助。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童年》中勇敢、坚强品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举例:阿廖沙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以及身边善良的人们给予他的关爱与帮助。

高尔基《童年》导读课教案

高尔基《童年》导读课教案

高尔基《童年》导读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高尔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阅读和文学的兴趣,弘扬真善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高尔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 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阅读原著,了解高尔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预习作品,了解作者和作品的基本情况,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高尔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分享:学生分享自己阅读作品的心得和感悟,教师引导并总结。

3. 情节梳理:分析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故事脉络。

4. 主题探讨:讨论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意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如《草房子》、《小王子》等,比较不同作品的主题和艺术风格。

2. 电影欣赏:组织学生观看根据《童年》改编的电影,引导学生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欣赏作品,并与原著进行对比分析。

七、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作品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关系,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理解。

2. 角色扮演:选取作品中的重要场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作品中的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

八、文学鉴赏1. 文本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意图。

2.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模仿高尔基的写作风格,创作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高尔基《童年》导读课教案

高尔基《童年》导读课教案

高尔基《童年》导读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高尔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提高学生对《童年》这部作品的认识。

2. 通过阅读《童年》,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领悟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性光辉,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4. 利用作品中的教育元素,启发学生思考人生价值,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高尔基生平介绍2. 《童年》创作背景3. 作品主题及艺术特色4. 重点章节内容解析5. 作品中的教育意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高尔基生平、创作背景、作品主题及艺术特色。

2. 讨论法:分组讨论重点章节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教育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

4. 情感体验法: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经历,体会作品中的情感。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高尔基生平及《童年》创作背景。

2. 第二课时:解析作品主题及艺术特色。

3. 第三课时:分析重点章节内容。

4. 第四课时:讨论作品中的教育意义。

5. 第五课时:总结评价,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2.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交流互动等。

3. 课程总结:评价学生对作品主题、艺术特色、教育意义的理解程度。

4.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表现,给予整体评价。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高尔基生平及创作背景的了解。

2. 《童年》作品主题和艺术特色的把握。

3. 重点章节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4. 作品中的教育意义的提炼和应用。

难点:1. 对高尔基作品中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2. 将作品中的情感体验与个人生活经历相结合。

3. 对作品中的道德和人生价值的思考。

七、教学准备1. 教材:《童年》。

2. 参考资料:高尔基的生平和创作资料、相关评论和研究文章。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4. 讨论指南:准备针对重点章节的讨论问题。

八、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高尔基的图片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童年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全文优选

童年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全文优选

最新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童年》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材料说明】《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代表作。

在他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童年》是“序曲”,也是最富魅力的一部。

小说共十三章,描写了“我”从三岁到十一岁的生活。

聪明、善良的外祖母,残暴凶狠自私的外祖父,善良而又不幸的母亲等等鲜活的人物以及对俄罗斯风光、社会场景的描写,对悲惨、艰辛又不乏温情的生活经历的描写,交织出一部色彩斑斓的现实主义佳作,它的文字、思想都值得小学生品味。

【教学目标】1.重点交流第十二章的阅读体会,体会“我”生活的悲惨、不幸。

2.通过详细的语句感受外祖母、外祖父、母亲、继父、老师、主教以及“我”等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内心世界。

3.增强学生的读书兴趣,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整本书。

【教学流程】一、谈谈对整本书的理解1.课件出示书封面,看出什么?人物穿着、表情,周围环境,猜测主人公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样的。

2.有同学了解《童年》或者作者高尔基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序曲”——《童年》,去了解那一段生活。

二、读书交流,感受高尔基的童年生活(一)阅读第十二章,初步感受《童年》。

1.同学们拿出节选,静静读一读。

这个章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件事?来给大家说一说2.你想用什么词来概括这个段童年生活?为什么?(二)走近阿廖沙,感受人物形象。

什么样的生活造就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在这悲惨的生活中,文中的主人公阿廖沙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再看看文章节选,重点感受阿廖沙的人物形象,能够把触动你的内容勾画批注出来。

1、生交流,师相机点拨勾画、批注的阅读方法,提炼阿廖沙勇敢、善良、热爱书籍、热爱生活的人物形象。

2、介绍“马克西姆.高尔基”这个笔名的含义,艺术来源于生活,很多小说家的第一部作品中都有自己的影子,我们在阅读中感受的不但是人物形象,还有作者鲜活的人生。

三、以点带面,引导阅读整本书1、在这个章中,不但有阿廖沙,还有其他一些人物。

童年导读课教学设计

童年导读课教学设计

童年导读课教学设计《童年导读课教学设计(一)》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要来聊聊一本超棒的书——《童年》。

你们知道吗?这本书就像是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有趣又让人深思的故事。

先来说说作者高尔基吧,他可是个超级厉害的人物!他的经历就像一部传奇大片。

那《童年》讲了啥呢?其实啊,就是主人公阿廖沙小时候的那些事儿。

他的童年可不太容易,经历了好多困难和挫折。

比如说,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经常吃不饱穿不暖。

但是阿廖沙可坚强啦,一直努力生活着。

书里还有好多好玩的人物呢!像他的外祖母,那可是个温暖又慈祥的人,总是在阿廖沙最需要的时候给他安慰和力量。

还有他的外祖父,脾气有点古怪,有时候让人又爱又怕。

怎么样,是不是有点好奇啦?读这本书的时候,咱们可以一边读一边想想,如果自己是阿廖沙,会怎么做呢?而且呀,咱们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段落画下来,和小伙伴们分享分享。

相信大家读完这本书,一定会有很多很多的收获!好啦,小伙伴们,让我们一起打开《童年》,走进阿廖沙的世界吧!《童年导读课教学设计(二)亲爱的同学们,今天咱们要一起走进一本很特别的书——《童年》。

咱们先来讲讲这本书为啥值得读。

你看啊,它能让咱们知道别人的童年是啥样的,和咱们自己的有啥不一样。

《童年》里的故事可精彩啦!主人公阿廖沙从小就经历了好多好多。

他生活的环境可不太好,周围有各种各样的麻烦事儿。

但是呢,他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

他勇敢地面对一切,就像一个小战士。

咱们来想想啊,阿廖沙的小伙伴们是不是也很有趣?他们在一起玩耍、一起成长。

还有阿廖沙的家人,他们性格都不一样。

比如说他的妈妈,总是默默地关心着他;他的舅舅们,有时候会闹些小别扭。

读这本书的时候,大家要多留意那些细节描写,感受作者是怎么把一个个人物写得活灵活现的。

咱们还可以在书里做些小笔记,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说不定读完这本书,你会更珍惜现在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勇敢、更坚强呢!那咱们就赶紧开始读吧,看看《童年》能给咱们带来多少惊喜!。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高尔基的《童年》这部作品。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物性格。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童年》是苏联著名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反映了俄国沙皇时期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生活。

2. 阅读指导:如何阅读《童年》,关注作品的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

3. 重点章节解析:第一章至第四章。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高尔基及其作品《童年》。

2. 阅读指导:讲解如何阅读《童年》,提出阅读要求。

3. 学生自主阅读:第一章至第四章。

4. 小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分享对人物、情节、环境的看法。

5.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解答,重点解析第一章至第四章的内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笔记:检查学生对作品的人物、情节、环境的把握。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思考深度。

五、教学资源1. 《童年》原著: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

2. 阅读指导PPT:展示教学内容和阅读要求。

3. 相关视频资料:介绍高尔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4. 学生阅读笔记模板:规范学生的阅读笔记书写。

六、教学内容1. 重点章节解析:第五章至第八章。

2.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心理描写,分析主人公阿廖沙的成长历程。

七、教学步骤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简要回顾第一章至第四章的主要情节。

2. 学生自主阅读:第五章至第八章。

3. 小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分享对人物心理描写和阿廖沙成长历程的看法。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解答,重点解析第五章至第八章的内容。

八、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笔记:检查学生对作品人物心理描写和阿廖沙成长历程的把握。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思考深度。

九、教学内容1. 重点章节解析:第九章至第十二章。

2. 分析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探讨其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童年》整本书导读课教学设计

《童年》整本书导读课教学设计

《童年》整本书导读课教学设计【内容简析】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艺术地再现了主人公阿辽莎成长历程的三个阶段,真实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罗斯民众的生活,反映了小市民阶层的庸俗、自私和空虚,揭露了沙俄专制的黑暗与罪恶,被视为俄苏自传体小说的里程碑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成就《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三部曲的第一部,讲述的是高尔基幼年丧父、母亲改嫁,跟随日渐破落的、脾气暴躁的小染坊主外公外婆生活的童年时光。

《童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在俄苏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具有不可比拟的艺术价值。

高尔基的《童年》,有助于我们了解沙皇俄国那个时代的风貌,了解一代文学大师高尔基童年时的社会环境。

在叙述童年生活的过程中,阿辽莎遭遇的每一件事情, 几乎都会引起他一种意识的觉醒,这在作品中的表现就是每一件事情的叙述之后都紧随一句或一段阿辽莎的哲理性语言。

我们读者从中也更能感受到高尔基虽然出身社会底层但依然坚强生活、不屈进取的品格。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童年》一书的特点,借助名家推荐,挑选适合自己阅读的版本。

2.运用“预测”教学策略,通过试读感受交流、选读、链接视频、片段朗读等形式,激发阅读期待。

3.通过“阅读计划”“阅读记录单”“阅读疑难问答”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展开《童年》阅读活动。

【教学过程】一、关注名家推荐,根据需求选版本(一)跟着名家读《童年》(二)根据需求选版本1.美绘插图版2.青少年版3.全译本二、运用“预测”策略,激发阅读期待(一)关注目录,找最感兴趣的章节(二)试读感受交流1.老师谈读《童年》的感受。

2.读过《童年》的学生交流感受。

(三)片段选读1.老师推荐片段选读。

2.学生看目录,选最感兴趣的片段读一读。

(四)链接视频交流1.看电影《童年》片段。

2.师生交流观后感。

(五)片段朗读体会1.老师推荐《童年》片段,师生朗读。

2.学生自由选择片段朗读。

三、思考阅读目的,按照计划来阅读(一)制定阅读计划1.思考阅读目的。

整本阅读导读课《童年》教学设计

整本阅读导读课《童年》教学设计

整本阅读导读课《童年》教学设计【课型】阅读推进课【教学目标】1.梳理前七章的情节,理清人物关系。

2.通过对比阅读,感受外公和外婆的人物形象。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化“泪”为成长的动力的真正含义。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重点】目标2、目标3【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回顾,梳理情节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最近我们走进了小说单元的学习,通过学习《桥》《穷人》《金色的鱼钩》等小说,我们知道了,读小说,要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板书:情节、环境、人物)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童年》这本小说,去感受高尔基笔下的人物形象。

大家都读到哪儿了?师:看来大部分同学已经读到了这本书的第七章,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读得怎样?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前七章的主要情节(抽生汇报)。

生汇报后,师追问: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进行情节梳理的?(预设:借助目录;提取关键词;看导读页……)二、梳理人物,感知形象1.结合语境,猜测人物。

师:大家通过借助目录、提取关键词等方法,梳理了情节。

在《童年》一书中,有许许多多的人伴随着阿廖莎的成长。

罗老师想来考考大家,看大家能不能通过具体的语言描写猜出描写的是谁?(母亲)围着一条红裙子,跪在父亲身边,一边用小梳子梳理父亲的头发,一边伤心地哭泣,眼睛都哭肿了。

(抽生说,请你读给大家听)(舅妈)脸色苍白,蓝眼睛、大肚子,走起路来很吃力,常常停下来,喘着气低声说:“哎哟,我实在走不动了!”(抽生说,请女生来读一读)(小茨冈)宽肩阔背,脸膛方方正正的,一头漂亮的鬈发。

(抽生说,请男生来读一读)(米哈伊尔)舅舅的黑头发梳理得非常整齐,他像外公一样干瘦干瘦的;(雅科夫)舅舅的头发是浅色的,打着卷儿。

(师:外国人的名字不太好识记,我们可以多读几次。

来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2.利用环形图,梳理人物。

师:伴随阿廖莎成长的人物还有很多,课前已经请同学们结合情节补充了前七章的人物环形图。

高尔基《童年》导读课教案

高尔基《童年》导读课教案

高尔基《童年》导读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高尔基及其作品《童年》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2. 通过阅读《童年》,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认识作品中所描绘的俄罗斯社会风貌,体会作品传达的人性关怀。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抒发见解的能力,促进师生间的思想交流。

二、教学内容:1. 作者简介:介绍高尔基的生平和文学成就,让学生了解他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2. 作品背景:《童年》创作的历史背景,俄罗斯社会风貌及相关历史事件。

3. 作品梗概:概括《童年》的主要情节,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作品内容。

4. 人物分析: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作品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高尔基及其作品《童年》的基本情况,把握作品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深入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性关怀,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成长智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者生平、作品背景和人物分析等知识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展开讨论,促进学生思考。

3. 阅读法:指导学生阅读《童年》,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细节,提升阅读能力。

五、教学课时:本教案共需5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第一课时:作者简介与作品背景第二课时:作品梗概与人物分析第三课时:主题探讨与感悟分享第四课时:阅读指导与问题讨论第五课时:读后感写作与交流六、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请学生预习《童年》,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

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和图片。

【第一课时:作者简介与作品背景】开场引入:简单介绍高尔基的生平,强调其文学地位。

详细讲解《童年》的创作背景,包括俄罗斯社会的现状和作者的个人经历。

展示当时俄罗斯社会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背景。

【第二课时:作品梗概与人物分析】概述《童年》的主要故事线,突出关键情节。

高尔基《童年》导读课教案

高尔基《童年》导读课教案

高尔基《童年》导读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高尔基的生平和文学地位,掌握《童年》的基本内容和大致情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增强对苦难生活的同情和理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高尔基生平简介:《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主要描述了作者童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2. 《童年》故事梗概: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父家度过的童年生活,展现了19世纪末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如阿廖沙、外祖父、外祖母等,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对主人公成长的影响。

4. 作品主题思想:探讨作品中所表现的对苦难生活的顽强抵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性的关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童年》的基本内容和大致情节,了解高尔基的生平及文学地位。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欣赏高尔基的文学才华。

1. 阅读指导:指导学生阅读《童年》,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讨论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

3. 课堂讲解:结合教材和参考资料,对作品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教学安排1. 第1课时:介绍高尔基生平及文学地位,概述《童年》的故事情节。

2. 第2课时: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

3. 第3课时:引导学生进行作品欣赏,讨论作品中的生活哲理。

5. 第5课时:课堂上分享学生的读后感,进行评价和总结。

六、课后作业2.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谈谈对《童年》中主人公阿廖沙的同情和理解。

3. 请学生分析《童年》中的人物关系,探讨不同人物对阿廖沙成长的影响。

七、评价标准1. 读后感内容充实,能够体现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六年级语文童年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童年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童年》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童年》的背景、内容及主题。

2.学会阅读整本书要关注的内容。

3.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制定合适的阅读计划。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激发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如果让你们用色彩来形容你的童年,你想用什么颜色?为什么?2、加上书名号,你想到了什么?3、是不是只有美好而愉快的童年才能让我们成长得更幸福、让未来有所成就呢?苏联作家高尔基笔下的《童年》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迪。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童年》导读课堂。

二、读薄——明相关信息,读整本书籍交流:走近文本之前,大家说说可以用哪些方法快速了解这本书呢?。

(一)欣赏封面我们可以先从读封面开始,你觉封面关键信息是什么?课件出示封面。

(二)读序言、作品导读或前言1.与这本书相关的信息还可以从哪里知道?书中的“序言”可以给我们提供信息。

你能从序言或前言中读懂什么呢?预设:因为版本不同,有的书前面没有安排序言,也可能是作品导读或者是前言。

无论是哪部分,都能让我们了解与这本书的相关信息。

3.重点读“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为了深入理解这本书的内容,我们在读前言或序言时,应该重点读懂哪一部分?预设:我们最重要的是了解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

通过这两点能了解高尔基虽然身处黑暗社会,但他并没有因此失去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反而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是俄国一代新人的代表。

他不向恶势力屈膝,坚强而善良,勇敢而自信。

加深对小说中人物认识,更好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初识《童年》,了解自传体小说1.同学们,再读读阅读《童年》内容简介与作者简介,并进行对比,你有什么发现?2.小结:我们发现,作者的经历和小说主人公的经历相似。

像这样以主人公的生平经历和事迹为素材写成的传记,我们称为“自传体小说”。

(四)了解目录1.读目录:说说你从目录中知道了什么?并试着进行推测。

2.目录中有哪些人名呢?请用笔圈出目录中的人物姓名,和这些名字打打招呼吧,以后的阅读中,可能会成为朋友呢!教师小结:通过刚才“读封面”“名师导读方案”“名著阅读导航”“鉴赏与品读”“读目录”这些方面可以从整体上了解了这本书的相关信息,我们可以说这就是先把书读“薄“。

《童年》导读课

《童年》导读课

《童年》导读课《童年》导读课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和展开:一、课程导入1.引入话题通过提问或分享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的童年经历,用一个关键词或短语来描述自己的童年感受。

随后,提出一个对比性问题:“你们想知道19世纪俄国一个孩子的童年是怎样的吗?”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2.介绍作品背景简要介绍《童年》的作者高尔基,强调其作为前苏联著名作家和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的作者身份。

提及高尔基的创作背景,如早年丧父、自学成才等经历,为理解小说内容做铺垫。

二、了解作品内容1.浏览目录引导学生快速浏览《童年》的目录,挑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章节标题(如“父亲的离去”、“凶残的外祖父”、“小茨冈之死”等),让学生猜测这些章节可能讲述的内容,并预测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生活状态。

2.分析人物关系指导学生绘制人物关系图谱,理清小说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如阿廖沙与外祖父、外祖母、母亲、小茨冈等人的关系。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三、深入阅读体验1.片段赏析选取小说中的经典片段进行赏析,如阿廖沙初见外祖母的情景、小茨冈的死亡等,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情感变化以及环境描写等文学要素。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体会小说中的情感氛围和主题思想。

2.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在阿廖沙的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是让他感到快乐或痛苦的?这些经历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探讨小说中的苦难与希望、爱与恨等主题。

四、总结与拓展1.总结课程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童年》作为自传体小说的独特魅力和教育意义。

肯定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深入思考,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阅读原著并分享阅读心得。

2.拓展阅读引导学生关注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其他两部作品《在人间》和《我的大学》,了解阿廖沙后续的成长经历。

推荐其他优秀的成长小说或自传体作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和文学素养。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童年》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童年》,让学生了解高尔基童年时期的生活经历,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丰富课余生活。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童年》是苏联著名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讲述了作者童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2. 故事情节概括: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阿廖沙的成长历程,展现了19世纪末俄国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揭示了社会黑暗面,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人物形象分析: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深入了解作品主题。

4. 作品主题探讨:讨论小说中所表现的人性与道德观念,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 阅读方法指导:教授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童年》,了解作品背景,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作品主题。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性与道德观念,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童年》的作者和高尔基童年时期的生活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童年》一书,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好笔记,关注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主题和人物形象。

4. 作品分析:针对学生阅读中的疑问,进行作品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内容。

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 阅读方法指导:总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授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五、课后作业2. 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有趣的故事情节,进行详细描述,展现你的阅读收获。

高尔基《童年》导读课教案

高尔基《童年》导读课教案

高尔基《童年》导读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童年》,使学生了解高尔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作家的文学地位。

2. 培养学生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作品主题,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性光辉,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高尔基生平及创作背景介绍2. 《童年》故事梗概及主要人物3. 现实主义文学特点及在《童年》中的体现4. 作品主题分析:人性的光辉与苦难的斗争5. 教学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分享读后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高尔基生平及创作背景、《童年》故事梗概、现实主义文学特点。

2. 教学难点:作品主题分析,引导学生体会人性光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高尔基生平及创作背景、现实主义文学特点。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读后感,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作品主题。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童年》中的具体情节,让学生感受作品的人性光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高尔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童年》,了解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

3. 课堂讲解:讲解现实主义文学特点,分析《童年》中的现实主义手法。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读后感,剖析作品主题。

5.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人性光辉,拓展阅读视野。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以及对作品主题的分析深度。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以及分享内容的丰富性和针对性。

七、教学资源1. 高尔基《童年》原著:为学生提供原著书籍,方便他们随时查阅和深入阅读。

2. 高尔基相关资料:包括高尔基的生平介绍、相关评论和研究文章,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 现实主义文学资料:提供现实主义文学的相关理论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并识别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高尔基生平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童年》的文学地位。

高尔基《童年》导读课教案

高尔基《童年》导读课教案

高尔基《童年》导读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高尔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性光辉,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介绍高尔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概述《童年》的主题和内容。

2. 人物分析: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阿廖沙、外祖母等,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作品中的意义。

3. 情节梳理:引导学生梳理作品的基本情节,理解作品中的转折点和冲突。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光辉,如贫困、压迫、勇敢、善良等。

5. 作品鉴赏:分析作品的语言、叙事手法、人物刻画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1. 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性光辉。

3. 作品的语言、叙事手法、人物刻画等方面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1. 对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性光辉的理解和感悟。

2. 对作品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1. 阅读引导:引导学生阅读作品,关注作品中的细节,感受作品的情节和氛围。

2. 讨论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的看法。

3. 课堂讲解:对作品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意义。

4. 案例分析:选取作品中的典型片段,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5. 写作练习:布置相关的写作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高尔基及其作品《童年》,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作品,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3.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探讨作品中的亮点和疑问。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课堂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重点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尔基《童年》导读课教学设计
执教:黄丽明
教学目标:
1.了解高尔基自传三部曲的第一部《童年》,认识自传体小说。

2.学会用编写小标题及画人物关系图的方法阅读。

3.阅读中抓住关键事件,体会阿廖沙的成长历程。

4.体会苦难是成长的必修课,感受爱的力量,保持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编写小标题及画人物关系图的方法阅读;阅读中抓住关键事件,体会阿廖沙的成长历程。

教学准备:
共读选文等材料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示题导入
出示“快乐读书吧”
2.不管怎么说,读书是快乐的。

让我们一起去快乐读书吧快乐阅读吧。

设计意图:更换新教材的背景下,六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快乐读书吧。

二、初识《童年》
1.学生谈自己的童年记忆。

2.很多作家的作品也讲述了成长的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有的是和你们同龄的孩子。

他们的生活,有欢笑和喜悦,也有磨难和痛苦。

初识《童年》的封面。

通过预习,这本书主要写的是什么指名回答,全班齐读。

出示高尔基画像,自己读一读这段话,想一想:高尔基是怎么创作《童年》的
5.明确“自传体小说”。

设计意图:从学生自己的童年回忆入手,关注自己的成长故事,打开话题,从而引出本次阅读的书目《童年》。

了解创作本后的故事,明确“自传体小说”,知道童年的高尔基就是本书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型。

三、走进《童年》
过渡:了解学生的阅读困难。

(一)共读一,感受苦难
出示《童年》前7章的小标题
2.指名读
3.你想说什么
4.学生根据这7个小标题,试着说一说阿廖沙成长中的关键事件或高频事件。

5.板书:挨打、争吵、死亡等。

年,阿廖沙三岁,得了一场大病。

他记得父亲亲自照料他,后来突然不见了。

其实是父亲因照料阿廖沙染上霍乱,不治身亡。

三岁的阿廖沙还有第二个印象。

那是在父亲的葬礼上。

请同学们拿出选文1,读一读。

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阿廖沙
7.看看小标题,还有哪一章写了死亡请同学们阅读选文3。

一边读一边
A圈画出选文3的人物;
B思考:你认为小茨冈是怎么死的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我”为什么紧紧地抓住门把手不动
8.学生反馈。

9.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从“死亡”切入,父亲去世时阿廖沙尚且天真。

寄人篱下没多久见到小茨冈的死亡深深的恐惧,苦难历练着阿廖沙。

同时,利用选文3人物较多,教会学生理清简单的人物关系可以用画关系图的方法。

(二)共读二,感受快乐
1.生自主阅读选文2。

继续完成人物关系图。

2.生自主阅读选文4或者书本P67页的节选,感受《童年》以孩子的视角来讲述故事,给这个充满伤痛的故事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

四、作业布置
1.阅读《童年》,试着分别给剩下的六章取小标题。

2.边读边填人物关系图,明晰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五、板书设计:
快乐读书吧
《童年》高尔基
自传体小说
挨打争吵死亡…… 1.取章节小标题
图 2.画人物关系图苦难关爱信心
成长陪伴勇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