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伤寒论_第279条方中芍药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收稿日期]2006206221

・文献研究・

《伤寒论》第279条方中芍药解

刘 鹏1,张成博2

(1.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年级硕士研究生,山东济南250014; 2.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历代医家对《伤寒论》第279条桂枝加芍药汤和桂枝加大黄汤中芍药的阐发多以白芍论之,通过分析这种观点的原因,结合《伤寒论》中的其他条文,认为此处芍药应以赤芍为妥。

[关键词]伤寒论;第279条;芍药;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

[中图分类号]R22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659X (2007)0120049202

1 辨《伤寒论》中芍药为赤芍、白芍的意义

芍药,《神农本草经》载:“气味苦平无毒,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

气。”尚无赤芍、白芍之分,至《名医别录》始有赤芍、白芍之说。两者功用,白芍长于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赤芍功专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清肝泻火,正如《本草纲目》云:“白芍益脾,能于土中泻木。赤芍散邪,能行血中之滞。”仲景《伤寒论》载方113首,用芍药者33方次,《金匮要略》载方205首,用芍药者34方次(其中9首与《伤寒论》同),两书用芍药合计67方次(其中4首为方后加减法用芍药),占全部方剂的1/5以上,运用频数仅次于甘草、桂枝、大枣和生姜[1],应用极其广泛。病证无论寒热虚实、表里内外均可配伍应用,精妙至极。可惜因当时历史时期所限,未有赤芍、白芍之分,致使后世医家多有争执,尽管不少作者从本草学角度考证《伤寒论》中芍药当为赤芍,如祝之友[2]、姜淑珍[3]等,亦有更多医者从临床角度讲《伤寒论》中芍药用白芍确有其效。但笔者认为,用白芍确有其效并不能成为评判《伤寒论》中芍药当为白芍或赤芍的准绳,如果张仲景本意用赤芍今则改为白芍仍有良效,这只能当作张仲景原方变化之用来看待;再者,张仲景所处时代虽未有赤芍、白芍之“名”分,但不能因此否定那时在实际应用时已有赤芍、白芍混同应用的可能。因此,

结合《伤寒论》中的条文来揣度具体的方剂中芍药当

为何种芍药,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现论述《伤寒论》第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两方中芍药当为赤芍还是白芍。2 历代医家对第279条方中芍药之用的阐发

历代医家对《伤寒论》第279条论述颇多,对芍药之用,多从补虚而论,如柯琴云:“故倍芍药以滋脾

阴而除满痛。”(《伤寒附翼・太阳方总论》)亦有由此而言芍药当为白芍者,如许宏云:“表邪未罢,因而下之,邪气乘虚传于太阴脾经,里气不和,故腹满时痛,

此乃虚邪也。与桂枝汤以解之,加白芍也和里,且白芍性平,而能益脾安中止虚痛也。”

除此论外,亦有芍药主通之说,如陈恭溥云:“桂

枝加芍药汤,通脾络陷邪之方也。”(《伤寒论章句・方

解・卷一》)此说虽本《神农本草经》之论,但不曾言明此处芍药当为白芍或赤芍,避实就虚,含糊而过,实不利于今天需明言赤芍、白芍之分的中医临床辨证用药,诚如汪琥感叹:“后世不论寒痛热痛,而概用芍

药者,岂不谬哉。”(《伤寒论辨证广注・卷八》)可惜今仍有不少书籍甚至是教材多秉此法,理论上一带而过、不加深思,临床可操作性差。

尽管张仲景未明赤芍、白芍之分,但今世医家对其方中之芍药多用白芍,因此,当今对《伤寒论》中许多条文病机的阐发亦常有以方测证、以药论证之嫌。第279条中芍药之用,现多论其补虚之用,因而对桂

9

4第31卷 第1期2007年1月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J OURNA L OF SH ANDONG UNI VERSITY OF TCM Vol.31,No.1

Jan.2007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枝加芍药汤的理解便是:调和气血,和脾缓急止痛。3 历代医家持第279条中芍药当为白芍之说的原

综观《伤寒论》18个桂枝汤类方,除去合方桂

枝、芍药之比未曾发生变化,仍取桂枝汤原方配伍之用的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有芍药加减之用者共8方,其加减之意亦多是本于其补虚之用,如第29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

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成无己注曰:“与桂枝汤以解未尽之邪,加芍药、

生姜、人参以补不足之血。”(《注解伤寒论・卷三》

)许宏更是由此方而言芍药当为白芍:“发汗后,身疼痛,

余邪未尽也,脉沉迟者,荣血不足也,故与桂枝汤以

解余邪,加白芍药以益血。”(《金镜内台方议・卷一》

)从其他条文,亦可参悟出同样道理,如第21条:“太

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方

有执云:“去芍药者,恶其走阴而酸收也。”(《

伤寒论条辨・卷一》)第112条:“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

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

龙骨救逆汤主之。”成无己云:“去芍药,以芍药益阴,

非亡阳所益也。”(《注解伤寒论・卷三》

)而且,亦有医家把《伤寒论》第100条和第102

条的小建中汤和桂枝芍药汤做比较,发现两者只有

胶饴一味之差,遂由小建中汤而揣度桂枝芍药汤当

主虚性腹痛。如柯琴云:“桂枝加芍药,小试建中之

剂。”(《伤寒附翼・太阳方总论》)张隐庵云:“此即小

建中汤治腹中急痛之义也。”(《伤寒论集注・辨太阴

病脉证并治》

)由以上的论述,便不难理解现在对《伤寒论》第

279条中芍药的理解当为白芍的原由了。

4 第279条中芍药当为赤芍笔者认为,此条桂枝加芍药汤中芍药当为赤芍

之用,理由如下。

4.1 第279条中“医反下之”之误治并不能说明必

然会导致误下致虚的病机,参看其他条文,如第76

条:“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

心中懊,栀子豉汤主之。”再参考第81条:“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可见栀子豉汤为苦寒清热除烦之剂,“下后”误治并不一定要导致我们想像中的虚寒之证。再如第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

出者,葛根芩连汤主之。”“医反下之”误治之后,非但没有导致虚寒之证的发生,而且导致了协热泄下的发生,需要葛根芩连汤清里热厚肠胃。因此,由自以为芍药当为白芍的桂枝加芍药汤反过来阐发第279条的主治为误下失治后导致的脾胃虚寒性腹痛,不仅不合辨证论治的程序,亦恐非仲景本意。4.2 细观第279条所在的《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十》,本篇太阴病既有太阴表证,如第274条:“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第276

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又有虚证,如第276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又有实证,如第278条:

“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数十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因此,不能断定太阴病的提纲

证:“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其“时腹自痛”是因于脾胃虚寒中焦不得温煦,亦或是寒湿凝滞,亦或是两者兼而有之。所以并不能由此盲目断定第279条的

“因而腹满时痛者”当为虚性腹痛和芍药当为白芍之

补。4.3 “让张仲景自己为自己注释”,即以经解经的方法,更能比较准确地把握条文的本意。第280条:

“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

者,益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如果芍药当

为长于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的白芍,何言“易动”?如果是白芍,何大黄、芍药并言,恐伤胃气?此条可以说是最有力的说明。由此条可知张仲景此处用芍药取其通脾络之功,当以赤芍为佳,其用与大

黄类似,只是两者所主病证轻重不同而已,一者“腹

满时痛”,一者“大实痛”。

综上所述,《伤寒论》第279条方中的芍药当为

赤芍,其在此处的功用取其通脾络之力,功似大黄,

桂枝加芍药汤与桂枝加大黄汤所治病证病机相同,

只是证候轻重不同而已,此中深意不可不察。

[参考文献]

[1]肖伟.仲景方用芍药说略[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16(4):

359.

[2]祝之友.《伤寒论》汤方药物古今变异研究(Ⅱ)———芍药的本草源流及临床应用[J ].时珍国医国药,2004,15(3):185.[3]姜淑珍.《伤寒论》桂枝汤中芍药考[J ].中医药学报,1997,(6):

4.

52007年1月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第31卷第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