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新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第14讲 水圈和水循环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2.5 水圈和水循环课件 鲁教版必修1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2.5 水圈和水循环课件 鲁教版必修1

海上内循环
海洋上
陆上内循环
陆地上(内、外流区兼 有)
循环过 程示意
参与水量较大,又
特点作 称大循环,使陆地 参与水量(shuǐ

(lùdì)水体不断得 到补充和更新
liànɡ)最大,占水 循环的90%左右
参与水量很小,只 对陆地水体进行 (jìnxíng)更新
第十七页,共42页。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水利措施: ①修筑水库(shuǐkù)、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 流,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发。 ②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 量,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64.0
3Hale Waihona Puke 375.5720.5
76.6
19.1
118.5
10
8.9
63.0
6.5
96.0
圣劳伦斯河是世界上水位最稳定的河流之一,说明其原
因。比较①、②河段水文特征(tèzhēng)的差异。(12分)
第二十六页,共42页。
第二十七页,共42页。
该题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回答不全面。在分析(fēnxī)圣劳伦斯河水位稳定 失分 的原因时往往忽略五大湖的调节作用,扣2分;对水文 探因 特征包含哪些方面掌握不全,只回答其中一点,失掉4 分。 (2)答案不符合题意要求。题目要求是比较,而该试卷 满分 是流域答(案li罗úy列ù)。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小;五大湖的调节作用明显。
(mǎn ①河段较②河段流速快;封冻期短;流量小。 fēn) 答案
第二十八页,共42页。
[答题模板 1.明确(míngquè)河流特(m征的úb范ǎ围n)]
水文 (shuǐwén) 特征

高优指导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8 水圈和水循环(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

高优指导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8 水圈和水循环(含解析)鲁教版必修1

考点规范练8 水圈和水循环(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考点规范练第22页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读下图,完成第1~2题。

1.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B.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和植物蒸腾C.该设计只适合缺水地区D.该设计只有经济效益,没有环境效益2.下列情形与有利于促进蒸发无关的是( )A.空气湿度大B.风速大C.光照强D.气温高答案:1.B 2.A解析:第1题,图中没有显示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和植物的蒸腾,该装置既有经济效益也有环境效益。

第2题,空气湿度大不利于蒸发。

(2014四川高考)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

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A.湖泊水B.地下水C.冰雪融水D.沼泽水4.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 )A.地表风沙少B.山麓青青草C.树上柑橘红D.草场牦牛跑答案:3.C 4.B解析:第3题,主要考查河流补给形式的判读,解题关键是根据气温和降水量数值准确推断图中所示地区的气候类型。

材料信息说明该地为我国某地,根据图中全年气温和降水量的数值变化特点推知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小于100毫米,应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夏季河流的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冰雪融水。

故选C项。

第4题,考查中国各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

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地表多风沙,山麓多绿洲,不会有亚热带水果;该地夏季气温近30 ℃,不是青藏地区,所以不会出现“草场牦牛跑”。

故选B项。

(2015江苏高考,19~20)(双选)2011年日本大地震导致的核泄漏已经影响到多个国家。

据此完成第5~6题。

5.核泄漏物质随洋流扩散,下列国家受其影响较大的可能是( )A.加拿大B.马来西亚C.墨西哥D.阿根廷6.上述国家受影响海域,夏季表层海水等温线与下列示意图相符的是( )答案:5.AC 6.CD解析:第5题,核泄漏物质随洋流向太平洋东侧流动,结合全球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在北太平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带动下,污染物质可能会影响到加拿大和墨西哥。

(选考)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14讲水圈和水循环课件鲁教版

(选考)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14讲水圈和水循环课件鲁教版

【图解思路】
平坦 热带草原
【尝试解答】 地形:位于(南非)高原上的低洼(盆)地,地表平坦。 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季)干季长,高温少雨,光照强,蒸发旺 盛。
1.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 海洋上空的水汽海陆风―热带―力(―性信―质风―差带――异、―形西―成风―的带→季)风陆地 (3)影响降水的因素
微点 4 水循环类型的判定 一看发生的领域:位于海洋上、陆地上还是海洋与陆地之间。 二看水循环的环节: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陆地内循环比海上内循环多了植物蒸腾这 一环节。 三看参与水量的多少:海上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多,陆地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少。
微点 5 受人类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 受人类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主要表现为改变时间分配规律——修建水库; 改变空间分布规律——跨流域调水。 微点 6 人类活动对下渗环节的影响 人类活动主要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下渗,这其中包括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 (1)有利方面包括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坡地改梯田、翻耕土壤以及植树造林等均可增加下渗 量。 (2)不利方面主要是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破坏地表植被的行为,使水分下渗量减少。
2.(2018·高考全国卷Ⅲ)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991 年博茨瓦纳在索瓦(如图)建立纯碱厂,采盐沼地下卤水,入蒸发池,再用蒸发后的 浓缩卤水生产纯碱。纯碱产品主要销往南非。近年来,由于采取环保新工艺和来自美国 产品的竞争,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
指出索瓦附近利于卤水蒸发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5)影响下渗的因素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 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大量的地下水。

高考讲坛高考地理鲁教一轮课时检测8 水圈和水循环

高考讲坛高考地理鲁教一轮课时检测8 水圈和水循环

课时限时检测(八)水圈和水循环(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下图示意某流域径流过程的不同环节。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三个环节分别是()A.下渗、坡面流、壤中流B.壤中流、下渗、坡面流C.坡面流、下渗、壤中流D.坡面流、壤中流、下渗2.当降水量相同时,下列因素对径流过程的不同环节影响符合实际的是()A.地表起伏大,坡面水流慢B.植被覆盖密,截留雨水多C.岩体破碎多,地下径流小D.降水强度大,坡面下渗多【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甲和河道降水是地表径流的来源,而地表径流包括河道径流和坡面径流,则甲是坡面径流;丙是地下径流的组成部分,而地下径流包括地下河的径流和土壤中的径流,故丙为壤中流;乙是地下径流的来源,必然是地表水的下渗环节。

故C项正确。

第2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则植被覆盖率高,截留的雨水较多,故B项正确。

地表起伏大、坡面水流快,降水强度大不利于坡面水的下渗,故A、D项错误;岩体破碎,利于地表水下渗,从而地下径流大,故C项错误。

【答案】 1.C 2.B(2014·安徽名校高三模拟)降水形成的水流,从它产生的地点向流域出口断面的汇集过程,称之为汇流过程。

据此完成3~4题。

3.若下图示意某一流域不同暴雨中心位置对流域汇流的影响,图中①~④曲线分别表示暴雨中心发生在上、中、下游区域或暴雨均匀分布时的汇流过程,则暴雨中心发生在下游区域时,对应的曲线应是()A.①曲线B.②曲线C.③曲线D.④曲线4.不同的流域形状与水系特征对汇流过程的影响不同。

下图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不同的流域形状与水系特征。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甲、乙、丙分别对应的汇流过程应是()A.甲——③乙——①丙——②B.甲——①乙——③丙——②C.甲——②乙——③丙——①D.甲——①乙——②丙——③【解析】第3题,若暴雨发生在下游区域,汇流过程所需时间最短。

第4题,读图可知,乙所示流域河流的流程长、支流错开,流域形状狭长,支流对河流径流的天然调节作用强,在汇流过程中,河流流量的变化较小;丙所示流域河流的流程最短,汇水集中,因而河流流量变化最大。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3水圈和水循环含解析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13水圈和水循环含解析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含解析鲁教版:课时规范练13 水圈和水循环(2019江苏七市调研)千泉湖是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南部边缘沙漠中的淡水湖,因湖区泉眼众多而得名。

近年来,湖泊面积扩大至333公顷。

下图为千泉湖位置及景观图。

据此完成1~2题。

1.千泉湖湖水的主要补给形式为( )A.大气降水B.季节性积雪融水C.地下水D.冰川融水2.千泉湖面积的扩大主要是由于( )A.夏季风的增强B.全球气候变暖C.冬季积雪增多D.植被覆盖增多2.B1题,根据材料,该地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南部边缘沙漠中”,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地区,大气降水少,A项错误。

季节性积雪融水水量较少,且只在春季出现,因此不是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B项错误。

根据材料,“因湖区泉眼众多而得名”可知,湖水是由泉水涌出形成;泉水是地下水出露地表形成的,因此,该湖水的主要补给方式是地下水,C项正确。

冰川融水与气温呈正相关,夏季会形成汛期,冬季会出现断流,因此该地湖水不是直接由冰川融水补给,D项错误。

第2题,该地由于远离内陆,且受到高大山脉阻挡,很难受到夏季风影响,A项错误。

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冰川融水增多,更多地补给地下水,地下水补给湖水的水量增加,B项正确。

该地受海洋水汽影响小,因此冬季积雪量较少,因此冬季积雪增多对湖泊面积扩大影响不大,C项错误。

植被生长会耗用水量,植被覆盖率增加短时间内可能会使湖泊面积缩小,D项错误。

(2019湖北黄冈中学二模)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它的蒸发量(假设水分供应不受限制时,某地可能达到的最大蒸发量)的差值,称为水分盈亏量。

图1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水分盈亏量的空间分布,图2是图1中的甲、乙、丙三地水分盈亏量的月份分配。

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图示地区水分盈亏量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月份最低,5月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B.7月份最高,降水量大,无蒸发C.6月份最低,正值梅雨季节,降水量大D.8月份最高,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蒸发量大4.判断6—8月甲、丙两地太阳辐射量的差异及其原因( )A.甲>丙;甲海拔高,昼更长B.甲>丙;甲晴天多,降水少C.甲<丙;丙晴天多,降水少D.甲<丙;丙纬度高,昼更长4.B3题,由图2可知,甲、乙、丙三地最低值均出现在5月份。

【步步高】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温习 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 鲁教版(1)

【步步高】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温习 自然界的水循环练习 鲁教版(1)

(五)自然界的水循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选择题3.(2020•广东文基)我国河流的枯水期一样出此刻冬季,河水流量和水位转变都很小。

该时期河流水量最稳固的补给来源是( )A.大气降水B.地下水 C.湖泊水 D.高山冰川融水解析:河水的补给类型多种多样,四选项中地下水补给最稳固而且是枯水期的要紧补给水源。

答案:B(2020•潍坊监测)以下图为某水库流入水量与流出水量年内转变情形。

读图回答4~5题。

4.该水库可能位于( )A.东北平原B.江淮地区C.西北内陆D.横断山区解析:该水库全年都有水流入且流入水量在夏季最丰富,故它不可能位于西北内陆,而应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该水库7~8月的流入量较小,可能受副高影响,伏旱天气,降水较小;故该地可能位于江淮地区。

答案:B5.该水库蓄水的最高水位出此刻( )A.5月B.6月C.9月D.10月解析:提前图示信息.当水库的流入水量大于流出水量时,水库的蓄水水位就持续上升;由图可知,10月之前的几个月,基本都是流入水量大于流出水量,故10月份蓄水水位达最大值;之后,流出水量大于流入水量,蓄水水位下降。

答案:D(2020•平顶山模拟)读三种陆地水体彼此转化关系示用意,回答6~8题。

8.甲代表的水体是( )A.雨水B.冰川融水C.海洋水D.地下水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可以和河流水及湖泊水相互补给,由此可判断其为地下水。

答案:D9.箭头a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 ( )A.1~2月B.3~4月C.6~7月D.10~11月解析:a箭头表示河流水补给湖泊水,此时一般应为河流的丰水期,即长江流域的6~7月份。

答案:C10.若在鄱阳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将导致箭头a、b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A.a变大B.a变小C.b变稳定D.b在枯水期变大解析:在河流中下游地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将会使湖泊面积缩小,其调蓄洪水能力下降,即a、b都变小。

答案:B(2021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10)图5中曲线为某区域等年降水量线(阴影部份为海洋),据此完成下题。

鸭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14讲水圈和水循环达标检测知能提升鲁教版

鸭2021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14讲水圈和水循环达标检测知能提升鲁教版

第14讲水圈和水循环[学生用书P345(单独成册)]一、选择题(2020·济宁一模)某课题组为研究福建南部地区坡耕地不同利用方式的水土保持效果,选取当地某径流小区开展实验研究,根据当地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分别设置3个实验组。

(1)实验组Ⅰ:顺坡种植百喜草(多深长根系),植被盖度(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的面积占样方面积的比率)约95%;(2)实验组Ⅱ:顺坡种植大叶相思,植被盖度约75%;(3)对照组:顺坡裸地,每年适时除草。

该实验以每次降雨过程为单位,监测某年5月和8月多场降雨过程得出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据此回答1~2题。

降雨月份(月) 降雨场次降雨量(mm)降雨强度(mm/h)土壤流失量(g)甲乙丙5 1 26.70 1.46 7.82 0.17 25.222 32.00 2.20 22.93 9.75 324.043 24.32 3.05 32.23 11.24 386.558 4 11.75 2.66 5.98 2.45 221.795 14.40 3.24 19.14 3.17 226.186 53.33 3.88 222.12 130.34 4 867.96A.实验组Ⅰ、对照组、实验组ⅡB.对照组、实验组Ⅰ、实验组ⅡC.实验组Ⅱ、实验组Ⅰ、对照组D.实验组Ⅱ、对照组、实验组Ⅰ2.据实验数据推断,对土壤流失量影响最显著的水循环环节是( )①降雨②蒸发③下渗④地下径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实验组Ⅰ顺坡种植百喜草,多深长根系,植被盖度约95%,植被盖度最大,根系深长,土壤流失最少,对应乙;实验组Ⅱ顺坡种植大叶相思,植被盖度约75%,植被盖度较小,土壤流失较多,对应甲;对照组顺坡裸地,每年适时除草,缺少植被保护,土壤流失最多,对应丙。

第2题,据实验数据推断,降雨强度越大,植被盖度越小,土壤流失量越大。

降雨量大,降雨强度大,对地表侵蚀强,①对;蒸发不是土壤流失的主要原因,②错;植被盖度主要影响下渗和地表径流,植被盖度越高,对径流截流越多,下渗量越大,地表径流量越小,侵蚀越弱,水土流失越少,③对;地下径流对土壤流失影响小,④错。

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0水圈与水循环鲁教版

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0水圈与水循环鲁教版

课后限时集训10水圈与水循环(对应学生用书第325页)一、选择题读某学生依据水循环原理设计的获取淡水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方法获取淡水的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B.降水C.径流D.下渗2.该方法( )A.收集淡水有限,适合荒岛求生解决水源问题B.设备简单,适合在我国华北沿海地区推广C.以木柴为能源,适合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推广D.消耗能源较多,适合在能源丰富地区推广1.D2.A[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图中体现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有蒸发、降水、径流,未体现出下渗环节。

第2题,图示海水淡化方法获取的淡水量小,效率低,适合在野外荒岛求生时使用,能解决淡水缺乏问题。

](2017·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

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

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

完成3~5题。

3.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4.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5.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3.C4.A5.B[第3题,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该流域蒸发量和降水量大致相当。

第4题,读图可知,该流域坡面坡度较大,地表水驻留时间短,实际蒸发量最小。

第5题,虽然是耐旱植物,但注意是“大量种植”,依然会消耗大量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盐湖面积缩小,B对。

大量种植植物,植物蒸腾量增多,但与湖盆蒸发量关系不大,A错。

水域富营养化一般与高强度的人类活动相关,材料中没有这方面的体现,C错。

材料中提到该盐湖的盐度已经饱和,湖水减少只能导致盐分析出,所以湖水盐度不会再升高,C 错。

鲁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水圈和水循环(解析)

鲁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水圈和水循环(解析)

鲁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水圈和水循环(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地处阿拉斯加的楚加奇国度森林是美国第二大国度森林。

该地域的森林、河流、湖泊、山脉及冰川美景令人终生难忘。

以下图为该国度森林公园内的波蒂奇湖。

据此回答以下效果。

1.波蒂奇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A.地下水B.雨水C.时节性积雪融水D.冰雪融水2.楚加奇国度森林公园的主要植被类型是A.针叶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硬叶林3.一年中最适宜游客欣赏阿拉斯加冰川的时间是A.12-1月B.3-5月C.6-8月D.9-12月【答案】1. D 2. A 3. C【解析】1.阿拉斯加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气候为亚热带针叶林气候,降水较少,冰雪面积广,所以波蒂奇湖的补给应主要来自冰雪融水,故该题选D。

2.依据资料楚加奇国度森林公园位于阿拉斯加,纬度较高,海拔高,气候为亚热带针叶林气候,典型植被为亚热带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和硬叶林为亚热带植被,故BD错误;落叶阔叶林为温带植被,故C错误;所以该题选A。

3.依据所学知识,阿拉斯加海拔高,纬度高,山区冰雪广布。

与其他几个时节相比拟,夏季平均气温高,天气暖和,白昼时间长,适宜户外活动,故游客欣赏阿拉斯加冰川最正确月份为6-8月,所以该题选C。

青岛市某中学天文兴味小组设计了一个〝海水淡化〞的模拟实验〔左图〕,右图表示当日透明水箱内外气温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左图获取海水进程中,主要模拟的水循环的环节是①蒸发②降水③水汽保送④径流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当日,最容易获取海水的时段是A.O时左右B.6时左右C.12时左右D.18时左右【答案】4. B 5. C【解析】4.左图获取海水进程中,海水受热蒸发,水汽遇冷凝结,有水汽蒸发、凝结环节,①②对。

水再聚集到储水器中,模拟的是径流环节,④对,。

主要模拟的水循环的环节是蒸发、降水、径流环节,B对。

女,③错。

B对,A、C、D划。

5.当日,最容易获取海水的时段是气温最高,水汽蒸发最多的时段,在12时左右,C对。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水循环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水循环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水循环专项练习题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植物生长会影响土壤水分。

梭梭根区受树冠集流、蒸腾和遮阴作用影响,存在土壤水分相对富集区。

如图示意新疆北部沙漠中不同树龄阶段梭梭根区全年土壤含水率差异。

据此完成1~2题。

1.枯树根区含水率最高的原因是( )A.树冠集水作用强B.无蒸腾作用消耗C.树冠遮阴效果好D.土壤硬化下渗弱2.导致梭梭根区土壤的湿岛效应夏季较春季更明显的主导因素是( )A.融雪B.风沙C.降水D.蒸发下图示意某大河流域规划50年后建设用地增加比重(图a)和该流域水循环某环节水量增加比重(图b)。

读图完成3~4题。

3.材料中水循环某环节是( )A.降水B.蒸发C.地下径流D.地表径流4.流域建设用地增加对流域环境的影响是( )A.使区域气候趋于干热B.河流中下游地区洪涝减少C.流水侵蚀作用加强,水土流失严重D.岩层结构趋于稳定,地质灾害减少我国某湖泊原有面积为1 416 km2,由于人为增加湖泊深度,湖面水位降低,其面积减小为239 km2。

读该湖水平衡表,完成5~7题。

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6.湖面缩小后( )A.湖面蒸发量增大B.湖面降水量不变C.径流补给量减小D.供给下游水量增加7.湖泊的变化最可能导致该湖泊流域内( )A.气候变得湿润B.地下水位升高C.水土流失加剧D.荒漠化加剧图1为长江流域H河部分河段示意图,图2为Q点河流水位和P点湖泊水位某年随季节变化曲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8-9题。

8.图示湖泊水补给河流水的主要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9.7、8月河流与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用水量大B.南水北调调水量大C.上游水库的调节 D.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河流夏季径流量有增大趋势。

下图示意某年新疆境内某条河流的各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百分比和径流变差系数(反映某地月径流量年际变化幅度)。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核心素养测评八 水圈和水循环(含解析)鲁教版-鲁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核心素养测评八 水圈和水循环(含解析)鲁教版-鲁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水圈和水循环建议用时:45分钟1.(2020·宜春模拟)读上海市黄浦江防汛墙高度变化示意图。

黄浦江沿岸地区易受内涝威胁,主要因为( )①降雨较多,蒸发量小②河网密度小,河道较狭窄③地势低平,流速缓慢④受台风影响,易发生暴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D。

黄浦江沿岸地区纬度低,蒸发量大;河网密度小,汇集地表径流少,不易发生内涝;地势低平,流水缓慢,洪水下泄不畅,容易发生内涝;夏秋季节多发台风、暴雨,导致短时间内河流流量增大,形成内涝。

(2019·长郡中学模拟)查干诺尔湖是位于内蒙古中部的封闭型内流湖,由咸淡分明的东、西两湖组成。

雨季时,其中一湖的湖水会越过两湖间的天然土坝向另一湖泄水。

20世纪90年代,人们为了引用东湖水源,在土坝上修筑水闸,阻断了两湖间的水体交换。

受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西湖不断萎缩,至2002年几乎干涸,湖区盐碱尘暴多发。

2003年起,随着大面积推广碱蓬(植株高可达1米,能吸收土壤盐分)种植,湖区生态得以改善。

下图示意1987年和2007年的查干诺尔湖。

读图回答2、3题。

2.判断雨季时东、西两湖中水位较高的湖泊及湖水性质( )A.东湖淡水湖B.东湖咸水湖C.西湖淡水湖D.西湖咸水湖3.对1987~2002年查干诺尔湖湖区年蒸发总量和流域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叙述正确的是( )A.湖区年实际蒸发总量增加B.湖区年可能蒸发总量减少C.流域年降水量增加D.流域年降水量减少【解析】2选A,3选D。

第2题,两幅图对比后可知,水闸修建后,西湖面积明显萎缩,而东湖面积变化不大,说明水闸修建前东湖水流向西湖,因此东湖水位高,是淡水湖。

第3题,该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西湖面积萎缩,可蒸发面积减少,湖区实际蒸发量减少;可能蒸发总量因全球变暖而增加;西湖干涸说明汇入的地表径流锐减,流域降水量减少。

(2019·厦门模拟)鱼道是使洄游鱼类能通过水利设施的通道,多用混凝土构筑,近年来出现的生态鱼道是对传统鱼道的改造。

2021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2.4水圈和水循环课件鲁教版

2021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2.4水圈和水循环课件鲁教版

【点拨】 1.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沼泽、旱涝、缺水、盐碱化、断流”的成因 如下图所示,图中①-⑤分别为降水、径流输入、蒸发、径流输出、下渗。
2.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 城市化使地表硬化面积扩大,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加剧(城市内涝加剧),地下径流 减弱,蒸发、蒸腾减弱。 3.人类主要对水循环施加影响的环节 (1)地表径流(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2)降水(人工降水); (3)下渗(破坏植被等); (4)陆地水的蒸发(围湖造田等)。
【命题情景】
【高考预测】 命题视角①:“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的主要影响
【高分要点】 海绵城市主要影响水循环中的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蒸腾等
环节。增加地面下渗,增加地下径流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地面蒸发和植物蒸 腾等。
命题视角②:海绵城市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高分要点】
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内涝;收集雨水,净化水体,提 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加绿地面积(或水体面积),增加生物多样性,美化城市环境; 调节局部气候,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命题视角③:海绵城市在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方面采取的措施 【高分要点】
建设雨水收集、储存设施,收集储存雨水;建设蓄洪系统,拦截雨水;将收集 和拦蓄的雨水回灌补给地下水或灌溉绿地、喷洒路面等;增加城市地表透水面积, 提高雨水入渗量;制定雨水资源化的法律法规。
命题视角④:雨水花园的主要作用 【高分要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1)三大类型及主要环节。
类型
海陆间 循环
海上内 循环
陆上内 循环
主要环节名称 ①④⑥蒸降_下_发水_渗_,,_③ ⑤,⑦__水 地__地__汽 表__下__输 径__径__送 流_流___,, ①蒸发,②_降__水__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水循环及水量平衡(讲义)解析版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水循环及水量平衡(讲义)解析版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3.1水循环及水量平衡历年考情:考题分值考点题型命题情景2019年江苏卷11-12 4 水循环选择题某城市不透水面的分布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Ⅱ9-10 8水循环;影响下渗的因素选择题汾川河流域降水及径流变化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3 4 湖泊水循环选择题贝加尔湖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6-7 8自然界的水平衡影响蒸发的因素选择题西北某闭合流域剖面一、水循环(一)水循环的类型1.海上内循环:发生在海洋和海洋上空,循环的水量最大;2.陆地内循环:发生在陆地和陆地上空,循环的水量最少;3.海陆间循环:发生在陆地和海洋之间。

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绘图】(二)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因素解读:(1)蒸发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海陆位置:沿海地区水汽输送较多,内陆较少。

地形阻挡:受山脉阻挡,在迎风坡一侧,水汽凝结,形成降雨。

3.影响降水的因素注意:降水的第三个条件是凝结核,在大气中凝结核(尘埃颗粒等)普遍存在,一般不强调。

在小区域的角度,如城市热岛效应作为成因进行分析。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5.影响下渗的因素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三)水循环的意义:①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太阳辐射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④不断塑造地表形态(属于外力作用)。

(四)人类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1)正向利用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削峰补枯);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讲 水圈和水循环[学生用书P94]一、水圈的组成1.特点⎩⎪⎨⎪⎧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71%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2.组成⎩⎪⎨⎪⎧海洋水(最主要)陆地水⎩⎪⎨⎪⎧陆地淡水⎩⎪⎨⎪⎧冰川(淡水主体)地下淡水其他淡水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大气水3.地球水危机的成因:陆地淡水仅占全球水体总储量的2.562%,且多以冰川的形式存在于极地和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目前能供人类直接利用的很少。

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1.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类型 环节名称 特点海上内循环①蒸发,②降水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海陆间循环①蒸发,③水汽输送,④降水,⑤地表径流,⑥地下径流,⑦下渗最重要的类型,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陆上内循环④降水,⑧蒸发,⑨蒸腾补充给陆地水体的水量很少(1)促进水体的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调节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热量传输。

(3)改造地表形态。

(4)促使地球表面各种化学元素的迁移。

微点1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指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微点2水循环的动力和根本原因驱动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能,水循环的根本原因是水的三态变化。

微点3内、外流区的水循环外流区域发生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

微点4水循环类型的判定一看发生的领域:位于海洋上、陆地上还是海洋与陆地之间。

二看水循环的环节: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陆地内循环比海上内循环多了植物蒸腾这一环节。

三看参与水量的多少:海上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多,陆地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少。

微点5受人类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受人类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主要表现为改变时间分配规律——修建水库;改变空间分布规律——跨流域调水。

微点6人类活动对下渗环节的影响人类活动主要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下渗,这其中包括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1)有利方面包括农业生产活动中的坡地改梯田、翻耕土壤以及植树造林等均可增加下渗量。

(2)不利方面主要是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破坏地表植被的行为,使水分下渗量减少。

水循环[学生用书P95](2018·高考全国卷Ⅲ)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回答第1题。

1.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图解思路】【尝试解答】 D2.(2018·高考全国卷Ⅲ)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991年博茨瓦纳在索瓦(如图)建立纯碱厂,采盐沼地下卤水,入蒸发池,再用蒸发后的浓缩卤水生产纯碱。

纯碱产品主要销往南非。

近年来,由于采取环保新工艺和来自美国产品的竞争,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

指出索瓦附近利于卤水蒸发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图解思路】【尝试解答】 地形:位于(南非)高原上的低洼(盆)地,地表平坦。

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季)干季长,高温少雨,光照强,蒸发旺盛。

1.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

海洋上空的水汽――→风带(信风带、西风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陆地 (3)影响降水的因素(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同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 植被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地质条件(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蒸发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人类活动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大量的地下水。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人类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2)影响地下径流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

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

(3)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等。

(4)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5)影响下渗,如城市地面的硬化、植被的破坏、植树造林等措施都会影响地表水的下渗。

下表是我国干旱区多年平均水汽输送统计表。

据此回答1~2题。

1.影响我国干旱区水汽输入的最主要气流与主要源地对应正确的是()A.东南季风——太平洋B.中纬西风——大西洋C.极地东风——北冰洋D.东北季风——北冰洋2.我国干旱区盈余的水汽主要储存于()A.河湖B.植被C.土壤D.冰雪解析:第1题,根据表格,影响我国干旱区水汽输入的主要气流是中纬西风,主要源地是大西洋,B对。

第2题,我国干旱区盈余的水汽主要储存于高山地区的冰雪,D对。

答案:1.B 2.D流域水平衡包括大气水平衡、地表水平衡两个方面,分别对应着两个抽象的水库,即“大气水库”和“地表水库”。

下图是某流域水平衡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A.跨流域调水、蒸发、降水、水汽输入B.水汽输入、降水、蒸发、跨流域调水C.跨流域调水、降水、蒸发、水汽输入D.水汽输入、蒸发、降水、跨流域调水4.下列关于流域水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A.跨流域调水减少了地表水库的水量B.植被的变化对流域水平衡有影响C.地表水库只包括河流水和湖泊水D.大气水库的水只来源于植物蒸腾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①是进入地表水库的水体,且从流域外输入,应为跨流域调水;②是直接从大气水库进入地表水库的水体,为降水;③是由地表水库进入大气水库中的水体,为蒸发;④是从流域外进入大气水库中的水体,为水汽输入。

第4题,跨流域调水影响地表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对输入地区来说,可增加地表水库的水量;植物会影响地表水的下渗,可通过蒸腾作用影响流域的蒸发量;地表水库包括所有地表水资源,即湖泊、河流、沼泽等地表水体;大气水库的水来自地表水蒸发、植物蒸腾和其他区域水汽的输入。

答案:3.C 4.B河流的补给类型[学生用书P96](高考四川卷)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

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A.湖泊水B.地下水C.冰雪融水D.沼泽水2.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A.地表风沙少B.山麓青青草C.树上柑橘红D.草场牦牛跑【图解思路】【尝试解答】 1.C 2.B1.河流的补给类型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和地质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补给类型补给季节主要影响因素我国主要分布地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示意图雨水补给多雨季节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和年际变化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高低、积雪储量、地形状况东北地区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补给全年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普遍地下水补给全年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普遍一条河流往往有多种补给形式,判断其最主要的补给形式主要是分析径流量的变化特点。

(1)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气候区补给时间径流特点热带雨林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年雨) 流量大,径流量季节变化不大季风气候区当地夏季(夏雨) 夏汛,径流量季节变化大热带草原气候区当地夏季(湿季) 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地中海气候区当地冬季(冬雨) 冬汛,径流量季节变化大①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春汛——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小,季节变化较大。

②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夏汛(冬季气温在0 ℃以下,河流出现断流)——河流流量小,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小,季节变化较大。

(3)河流流量稳定——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①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延缓并削减洪峰。

②地下水补给: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2020·南昌二中月考)下图为我国某河流域平均各月每旬降雨量、降雪量、融雪量及融冰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1~3题。

1.该河流汛期较长,主要原因是()A.植被覆盖好,有利于下渗B.融雪时间长,补给水量多C.降雨总量大,持续时间长D.补给类型多样,时间错开2.下列对该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布B.植被根系发达C.夏秋季节多沙尘暴D.土壤有机质丰富3.影响该河流域降水季节差异的因素是()A.大气环流B.海陆位置C.地形分布D.人类活动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流域降雨少,降雪时间长,融雪补给河流时间长,说明该地低温时间长,可能是因为其纬度高或海拔高。

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有季节性积雪,但没有冰川分布,而该河流有融冰补给,应是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该地区植被覆盖率低;随着气温回升,3~6月融雪量较大,7~9月有冰川融水补给,且此期间还有降雨补给,降雨、融雪、融冰多种方式错开补给该河流,所以河流的汛期较长。

第2题,西北地区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较少,植被多为根系发达、地表部分矮小的植被,土壤比较贫瘠,A、D错误,B正确;西北地区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季,C错误。

第3题,该河流域降水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主要为盛行西风挟带来的水汽形成的,A正确。

答案:1.D 2.B 3.A[学生用书P98]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反映了河流流量的大小及变化,从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量的季节变化;从曲线高峰区了解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从曲线低谷区了解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判读内容分析解决问题读纵横坐标一般横坐标表示时间变化,纵坐标反映数值特征(高低、变化幅度以及极值出现的时间)。

上面甲、乙两图中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甲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降水量,乙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气温读流量过程图,分析水文特征①阅读图中流量过程曲线,依据纵坐标中的流量数值(绝对值或相对值)推断河流全年流量(或多年平均流量)的大小。

②分析图中流量过程曲线的变化幅度,确定河流流量的枯水期、丰水期(或枯水年、丰水年)的时间段、丰水期和枯水期流量的差值大小;是否有断流,断流出现在哪几个月份等,说明河流流量年内季节变化规律(或流量年际变化规律)。

如上图,甲河流量较大,汛期出现在4-7月份,冬季是枯水期;乙河流量较小,气温越高,流量越大,冬季出现断流读流量分布、大小,判断补给类型①汛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出现在冬春季节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