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题秋江独钓图》教学设计
苏版五上备课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园丁之歌【教材分材】本单元包括3篇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练习。
第1课《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叙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
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全文依循先叙事后抒情的顺序,情真意切,塑造了一位可敬、可亲的乡村教师形象。
第2课《陶校长的演讲》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演讲稿言真意切,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第3课《古诗两首》均是五言绝句,语言清新、平白。
《寻隐者不遇》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诗歌记叙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
课文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的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
本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平白如话。
《所见》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
诗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
画面动静结合,活泼有趣。
作者在对乡村自然的描摹过程中,抒发了自己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
习作1是回忆《师恩难忘》一课,写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位老师,写一写他在某个方面的特点,也可以写他关心帮助学生成长的一两件事。
本单元的练习1安排了5项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
“语文与生活”主要引导学生积累带“风”字的古诗,也要结合课本的小诗,模仿写法,续写“风儿在哪里”。
“诵读与欣赏”将在预习课中学习。
“写好钢笔字”这一训练项目也不孤立地进行,将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去,特别是在预习过关和字词读写课中加强训练。
“口语交际”是本练习的重点,主要要求学生把请教的问题说清楚。
【教学时间安排】自主预习课 1课时字词读写课 1课时课文品读课 2课时拓展阅读课 1课时主题习作课 2课时综合实践课 1课时预习过关课【课时教学目标】1、按要求预习课文,进一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2、正确认读本单元的词语,并能够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意思。
江雪小学生语文教案

江雪小学生语文教案《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为人们所称诵.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一起看看江雪小学生语文教案!欢迎查阅!江雪小学生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读准〝雪.灭.独.寒〞4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4个生字.2.能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字字过目地朗读古诗.能背诵古诗.3.能根据画面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并能根据图画背诵符合图意的诗句.4.认识部首〝雨字头〞.练习描写〝雪.灭〞2个字.教学重点难点: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借助〝注释〞和〝参考译文〞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老渔翁在寂静.寒冷的江面上孤舟独钓的情景.教学过程:一.欣赏〝江雪〞图,学习〝雪.寒〞2个生字.1.出示〝江雪〞图片,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师:谁能用一二句话介绍一下图上的景象?2.交流反馈,适时出示生字卡片〝雪.寒〞.3.总结,板书古诗题目,学习〝雨字头〞.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完整.这幅画上画的是:寒冷的冬天到了,大雪不停地下着,江边已积了厚厚的雪.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题目是——板书——江雪写〝雪〞时,用红色标注〝雨字头〞,边写边说:第三笔是——横钩;这一点一点的多像——小雨点啊!师:有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把这部分用红笔写出来?(不知道的,可以看看书.)二.欣赏配乐古诗诵读,根据画面和老师的讲解大致了解诗意.1.播放媒体,学生赏听.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唐朝的诗人柳宗元写的这首古诗,大家要仔细看图,认真听录音.2.再放媒体,老师讲解一句意思,再出示一句诗句. 师:请大家仔细听老师讲解,再看着画,听录音,想想你明白了什么?师:寒冷的冬天到了,大学纷纷扬扬,山上早已不见了小鸟的影子,山里的小路上看不见一个人影.这真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师:在这冰天雪地里,有一个老翁穿着蓑衣,头戴斗笠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一人在江上钓鱼呢——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3.交流听明白了什么. 先自己说说,再同桌交流.三.指导朗读古诗1.出示整首古诗,明确学习任务.2.老师一句一句范读,学生跟读.四.自由练习朗读,多种形式反馈朗读.1.自由练读.2.小组交流读.3.全班交流读.4.打擂台背诵古诗.五.复习巩固认读生字,指导有意识记忆字形.1.抽读生字2.交流记字好方法.六.巩固了解诗意.1.根据老师讲的内容,背诵相关的诗句.2.根据画面选择诗句.七.指导描写〝雪.灭〞两个字.板书设计:江钓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小学生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江雪》.2.学会生字〝孤〞.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3.抓住诗中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教学难点:体会诗所描绘景色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读诗想画面,入境悟情感.教程过程:一.激情导课1.谈话激趣同学们,这两天我们刚刚经历了_年的第一场雪,下雪了,你都干了点什么?看来雪给大家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可是,有一个人,他和大家做的事一点儿也不一样,他呀,顶风冒雪独自一人在江上钓鱼.他是谁呢?他是一首诗的主人公,这首诗叫《江雪》.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江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以前我们也学过许多古诗,谁来说一说学一首古诗都要学些什么?2.目标呈现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江雪》.学会生字〝孤〞.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抓住诗中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表达的思想感情.3.预期效果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完成完成这些目标.有信心吗?二.民主导学.任务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古诗.任务呈现:请大家翻开课本.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已经接触过这首诗.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把它读正确.读流利.民主学习:学生自由读诗.展示交流:1.指名分句读诗,适时纠正.2.指名领读整首诗.3.同桌互读检查.任务二.想象画面,适时理解重点字词和诗意.任务呈现:古人说:〝诗中有画〞,你能把《江雪》想象成一副画吗?试着想一想,说一说.展示交流:1.指名说想象到的画面,并说清这样想的理由.适时指导理解:千山.万径.绝.灭.蓑笠翁.其他同学认真听,等他说完,你来说说他哪些地方说得好.不好的地方,你来说得更好一些.2.听了画面描述,你觉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环境?板书:寒冷凄凉.任务三.体会诗人的感情.任务呈现:同学们,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在这样空旷而又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渔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此时,你能感受到渔翁的心情吗?(孤独.寂寞)你是从哪体会到的?民主学习:学生轻声朗读.思考以上问题.展示交流1.这个老翁很孤独.这个老翁很勇敢,这么冷的天还坚持钓鱼.我体会到一种悲凉的气氛.)把四句诗当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读看,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千万孤独,渔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啊!板书:孤独寂寞,学习生字〝孤〞.谁能把渔翁的孤独寂寞读出来.(朗读指导)2.面对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疑问?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难道他不怕冷吗?请大家大胆地设想一下原因,也可以与同桌讨论一下.1.捕鱼为生2.独享清静3.排解忧伤4.喜爱钓鱼5.心中孤单3.看来大家的理解都不相同.那么,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想解开这个谜吗?你有什么好办法?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对理解古诗是很有用的.那就让我们看一看柳宗元的简介.课件出示资料一:柳宗元生平简介.〝现在你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小结:这首诗是他当时所处的寒冷凄凉的环境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那么,面对寒冷,他畏惧了吗?面对残酷的现实他退缩了吗?看资料二.从他身上,你体会到了什么精神?(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现在你就是孤傲的柳宗元,你能把自己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练习有感情地配乐朗诵.练习背诵.4.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朗读,结合插图,特别是借助诗人的简介充分地理解了这首诗.三.检测导结1.请你把这首诗背给同桌听.2.《江雪》的作者是( )朝诗人( ).前两句让我们感受到( ),后两句则体现了诗人( )的情调.诗中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的人格化身.3.课外延伸:拓展学习《题秋江独钓图》,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接下来我们读读另外一首古诗.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题秋江独钓图[清] 王士祯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壶酒,一人独钓一江秋.这一首诗与《江雪》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小结:这两首诗虽然描写的都是在钓鱼的景象,但是心境不同:一个是借钓鱼表现高傲的骨气;一个是借钓鱼欣赏优美的秋景,这真是各有所得.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希望同学们注意积累,相信大家会受益匪浅.板书设计:环境——寒冷凄凉心情——孤独寂寞精神——顽强不屈江雪小学生语文教案3教学目标:1. 理解古诗.2. 体会诗人孤独.苦闷.彷徨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教学重点:意境的体会.教学过程:一.课前铺垫,导入课题.1. 说几个表示冬天的成语.2. 揭题,并说说诗题《江雪》的意思.二.初读课文,了解概况.1. 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2. 把课文读正确(这里应该进行多种形式的读,多读,大面积的检查.)3. 猜猜课文大概写了些什么?(用一个〝猜〞字能减轻学生的心里压力,发言的同学就少了很多〝后顾之忧〞.)三.教给方法,自主学习.1. 仔细观察,今天学的古诗与以往学的在内容的编排上有何不同?2.板书〝注释〞.利用注释帮助理解古诗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今天就请大家用这种方法自己去学懂古诗.(五年级的课文中第一次对古诗作出注释,让学生根据注释学习古诗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方法.)3. 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四.集体交流,适时点拨.理解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1. 〝千山.万径〞难道不是指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2.这里的〝千山.万径〞并非确数,乃是概述连绵不断的群山和许许多多的路.〝千〞和〝万〞在数学上都是很大的数,在文学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千()万()〞说几个成语?(既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又进行了词语的积累.) 理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1. 写景是为了抒情,抒什么情?读读后两句.2. 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3. 老渔翁独对寒意袭人的江流,冒着风雪垂钓.你感受到了什么?4. 这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字字都浸透着诗人难言的孤独.找出表示数量的4个词.师板书:千万孤独.了解背景,体会意境.1. 读到这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诗人要在如此寒冷的大雪天,独自一人在江面上钓鱼?)2. 了解诗作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唐顺宗永贞年间,柳宗元协同王叔文进行积极的政治革新,惨遭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被贬为边远地区的司马,这就是历的〝二王八司马案〞.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在永州整整度过了十个颠沛流离的春秋.政治上,他处处遭到黑暗腐败朝廷的打击.排斥;生活上,昔日好友沦落天涯,杳无音讯.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写成了千古绝唱《江雪》.3. 了解了这些,你认为老渔翁真的在钓鱼吗?五. 课外延伸.唐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诗人常常借助景物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立体侧面.我们再来欣赏几首唐诗.《渔歌子》1. 这首诗是作者厌恶了官场污浊的生活,而宁愿过那种〝不须归〞的隐居生活.2. 自己根据注释,读懂这首诗.3. 背诵古诗.《枫桥夜泊》1. 根据注释自己读读这首诗.2. 猜猜看,写这首诗时,作者的心情如何?3. 背诵古诗.六. 总结.江雪小学生语文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第1单元 练习 第1课时 苏教版

练习1本次练习安排了“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五个部分的内容。
“语文与生活”安排了一首诗歌,并要求学生按照两小节诗歌的样式,接着写下去,还安排了古诗积累,以“风”为主题。
“诵读与欣赏”中安排的是清代诗人王士禛写的《题秋江独钓图》。
这是一幅题画诗。
诗人连用九个“一”字,大胆而奇妙,使诗歌妙趣横生,体现了“独钓”的那一份悠闲和自在。
“口语交际”中安排的是“学会请教”。
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联系实际,学会如何请教。
“写好钢笔字”和“学写毛笔字”给出了钢笔字和毛笔字的示例,学生可以描红。
1.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背诵古诗,学习模仿续写诗歌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2.学习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诵读理解,感受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诵读古诗,并通过想象将诗意转化成图画。
3.用钢笔写楷书,能欣赏行款布局的美观,体悟每个字间架的匀称、合理。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
5.学写毛笔字。
学习偏旁:草字头和竹字头。
学习写好“花”和“笑”。
【重点】1.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背诵古诗。
2.诵读理解古诗,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3.了解“风”在古代诗歌中的文化面貌。
4.根据具体情境,学会请教别人。
【难点】1.能通过想象将诗意转化成图画。
2.能欣赏钢笔楷书行款布局的美观,体悟每个字间架的匀称、合理。
1.借助与“风”有关的诗句,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注意积累背诵古诗。
2.在教学《题秋江独钓图》时,采取自由读、指名读、讨论、交流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古诗,从而理解诗意。
3.口语交际,要教学生学会结合自身实际、生活体验来处理问题。
【教师准备】1.搜集含“风”字的古诗词名句。
2.王士禛的资料及相关图片。
3.本课的pp t课件。
【学生准备】1.搜集含“风”字的古诗词名句。
2.课下排练“口语交际”中的部分情境。
2课时。
第课时1.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背诵古诗,并能展开想象,续写诗歌。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之题秋江独钓图.doc

初中语文教案设计之题秋江独钓图课外延伸:拓展学习《题秋江独钓图》1、古人写景即写情。
我们再来读一首《题秋江独钓图》,也是写钓鱼,看看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自由品读这首诗。
3、心情怎样?从哪儿看出的?高兴,一曲高歌,举杯畅饮1)你读这句2)小组读,听出了诗人的逍遥自在,怡然,自读7、王士,刑部尚书,正是官场得意之时;柳宗元却被贬永州,官场失意,同样是独钓,但诗人的心境截然不同。
请男生读《题秋江独钓图》,女生读《江雪》争取读出不同的味道来,酝酿好感情六、教师总结:激发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
古诗文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写景如画,借景抒情,在于它的声韵悠扬,以声传情,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让我们继续坚持诵读经典诗文,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七、布置作业:坚持课外搜集资料,诵读积累。
1、背诵,默写《江雪》2、走近柳宗元:了解柳宗元一生经历,诵读柳宗元的诗文。
设计理念: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句讲析,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诵读、品味中入景、悟情。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余秋雨说: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够从小诵读一些古诗文,那就会成为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收集诗文名作,坚持诵读,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注重积累,只要能坚持诵读、品悟,潜移默化中将具备优雅人格。
总结:前两句近乎白描,但后两句却有着无穷意味。
图中看似不可能的一曲高歌一樽酒却在作者的想象中展现出来。
而最后一句一人独钓一江秋似是回归原图。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渔歌子》教案及说课稿

鄂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渔歌子》教案及说课稿教案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能诵读。
2、通过想象、描述词的画面,理解词意,体味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情操。
3、通过比照阅读,感受道家和儒家不同的思想追求。
重点、难点:通过想象、描述词的画面,理解词意,体味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情操。
教学过程:《江雪》《题秋江独钓图》一、导入揭题1、这节课我们再学一首描写渔父生活的词《渔歌子》,{板书课题}。
2、渔歌子是题目还是词牌名?对,一首词可以没有题目,但肯定要有词牌名。
这里“子”读第三声,齐读课题。
3、这首词的是唐朝的张志和。
{板书(唐)张志和},谁用简洁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二、初读课文,理解词意1、一读:谁来读一读这首词?相机正音。
二读:字正腔圆,就是少了点滋味,应当读出怎样的滋味?(漂亮)指名读;(闲适)指名读。
齐读。
2、有点感觉了,无非,等你理解了这首词,那时候就能真正地读出滋味来了!3、通过预习,你知道这首词的意思吗?指名说。
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4、让我们把理解到的带入词中,再来读一读。
三、词中赏画,品尝意境。
1、张志和不仅是的词人,还是出名的大画家。
他时常把画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之中,他的好朋友大书法家颜真卿是这样夸他的,说他的词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意思就是说,他写的词就像一幅画。
默读这首词,看看他为我们描画了哪些自然景物?用笔圈出来。
{出示}2、他为我们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出示}3、这都是什么地方的体面?在诗人的眼里,这是怎样的西塞山,怎样的白鹭、桃花、流水?他又会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拿起你的笔,选择一两种景物写几句话。
{出示}4、沟通:西塞山:郁郁葱葱,不是墨线勾画,而是绿色渲染的山水画。
白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多么欢乐而闲适啊!桃花:桃花一簇开无主,得意深红爱浅红?桃之夭夭,烁烁其华。
补充:春天的花有那末多,为什么独独写了桃花呢?李白呀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出示}山中问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悠悠垂钓情》教学设计

悠悠垂钓情——《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词句,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2.通过三首古诗词的比较阅读,掌握欣赏同“主题”古诗词的方法。
3.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欣赏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学习同“主题”古诗词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揭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组以垂钓为主题的古诗词,去感受诗人的情怀。
一齐读课题——“悠悠垂钓情”。
二、例文导学,引生得法(一)读诗词,解大意出示:《渔歌子》1.自由读师:烟雨江南,西塞山前。
唐代词人张志和写下了千古佳作《渔歌子》。
是怎样的一首词呢?请你们借助资料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
那个好声音来读一读?评价,指导长短句的读法。
3.齐读:后两行一起来一遍。
师手势引导学生齐读。
(二)想画面,品意境1)整体画面师:诗词是最凝练的语言。
短短27个字,写了什么呢?请借助注释了解一下,想象:你从这首词中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板书:“景”。
2)由面及点指名描述,师相机引。
示白鹭飞翔图:看,他们来了。
喜欢它什么?生自由答.把你的喜欢读出来!示桃花流水图:桃花美在哪里?生自由答(艳丽的色彩、迷人的芬芳),读出来。
师:桃花流水历来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睐,诗仙李白也在《山中问答》中留下过这样的诗句,说:“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师:这别样的天地不是人间哪,那是……”,生接:……师:还是……,生接:……师:好一个‘世外桃源’哪。
(三)抓字词,悟真情1、师生互动,抓关键词师:这里白鹭翩飞,桃花流水。
你想怎么样?生:……师:这里斜风细雨,鳜鱼肥美。
你又想在这里做什么?生:……你们已经沉醉其中啦!那张志和呢?此时此刻,词中哪一个词语最能表达他的心情?(不须归)师:你们一下子就抓住了体会作者情感的关键词,顾名思义“不须归”就是——,他仅仅是因为这里的景美不愿意回去吗?还可能是因为——2、引入资料,深入内心是不是这样呢?结合他的背景资料来学习。
题秋江独钓图

《题秋江独钓图》教学设计推荐准备:板书诵读与欣赏题秋江独钓图清王士禛一导入1 师:你发现了吗?这学期,练习中的“读读背背”变成了“诵读与欣赏”,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会诵读,更要学习去欣赏,去品味。
2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清代王士禛的《题秋江独钓图》。
3 齐读课题4 再读读诗题,你从诗题中能获得什么信息?(可标示出“题、画”二字)5 PPT简介并板书:题画诗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
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谈论艺术的见地,或咏叹画面的意境。
清·方薰曾说:“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山静居画论》)。
这种题在画上的诗就叫题画诗。
二学习古诗1 过渡:古人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么王士禛的这首古诗向我们展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古诗。
2 指名读3 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师配乐朗读)4 生交流反馈(1)渔翁:这是一位怎样的渔翁?(蓑、笠、)(2)垂钓:从哪里能看出他正在垂钓?(丝纶、钩、独钓)(3)高歌独饮(理解:樽古代盛酒器具)5 一叶扁舟,一件蓑衣,一顶斗笠,一位渔人,他一面唱歌,一面喝酒,在这茫茫秋江之上独自垂钓,这样的一幅画面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相机板书:孤独寂寞)6 古人感情细腻,春愁秋思,常常吟诗作赋,诗意即是诗人心意的体现,让我们再来感受一番王士禛内心的孤独与寂寥。
(配乐朗诵)7小小孩童尚且“怕得鱼惊不应人”,王士禛江边独钓,却又是喝酒,又是放声高歌,难道他就不怕把鱼儿吓跑吗?8 是啊,此翁之意不在鱼。
想要真正读懂一首古诗,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些诗人的背景资料。
补充:王士禛,字子真,号阮亭,晚号渔洋山人。
王士禛出生在一个时代官宦家庭。
他5岁入家塾读书,6、7岁的时候读《诗经》,15岁就有诗文出版,17岁应童子试,三试皆是第一,22岁入都考中了进士,文名渐著。
23岁游历济南,他邀请在济南的文坛名士,集会于大明湖水面亭上,即景赋秋柳诗四首,此诗传开,大江南北一时和作者甚多,当时被文坛称为“秋柳诗社”,从此闻名天下。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题秋江独钓图》诗词解析

题秋江独钓图
(清·王士禛)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注释】
蓑:蓑衣。
(用草编成的衣服)
笠:指斗笠,笠帽。
扁(piān)舟:指小船。
丝纶:古时候钓鱼所用的丝线。
樽:古时计量酒的单位,同“杯”。
【译文】
一个人孤独地在江边垂钓,钓的是一江的秋意。
这首诗描写秋江边,渔翁独钓的逍遥自在。
一个渔人、一件蓑衣、一顶斗笠、一叶轻舟、一枝鱼杆,渔人一面唱歌,一面喝酒,又一面钓鱼。
逍遥中却又深藏着几许萧瑟、孤寂与寂寞。
【赏析】
这里描写一个渔夫打扮的人,在江上垂钓的情形:一个渔人,一件蓑衣,一顶斗笠,一叶轻舟,一枝钓杆,渔人一面歌唱,一面喝酒,逍遥中却又深藏着几许萧瑟,孤寂,默默的欣赏江上淡淡的秋色。
前两句近乎白描,但后两句却有着无穷意味。
图中看似不可能的“一曲高歌一樽酒”却在作者的想象中展现出来。
而最后一句“一人独钓一江秋”似是回归原图,但此“钓”已非彼“钓”了,赏一江秋景,感一江秋色,联想开去,那是一种感怀,或者说,最后一句已是“虚实相映”了。
再观全诗,九个“一”巧妙嵌入其中,将诗与图的意境表现的分毫不差,实在精彩!
1 / 1。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教《题秋江独钓图》一诗的教学感悟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教(题秋江独钓图)一诗的教学心得在教学(题秋江独钓图)一诗时,我结合本学期第—篇课文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感受古人所说的:“诗中有画。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大致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一、导入。
学习第—课的时候,作家刘绍棠回忆田老师的时候,提到了一首诗,还记得吗?出示: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还记得田老师的那个故事吗?除了数字,诗中还有一口气赶路的人,有炊烟袅袅,有稀疏村落,有歇脚亭台,有山花朵朵。
不要以为就只有八九朵花,别人读,你来听,你就会发觉,这可是诗人在一边指着花朵,一边在数数呢。
“八朵、九朵、十朵……〞,那亭台周围的人,是数也数不清的。
这首诗给我们的感觉诗人是在边走边看,眼睛一刻也没有闲下来。
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本诗的话,我认为一是“走〞,二是“看〞。
好似是骑驴看唱本似的——走着瞧。
那种轻松、愉悦的心情跃然而出。
二、学习古诗(题秋江独钓图)。
出示:题秋江独钓图〔清·王士禛zhēn〕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这首诗的题目是,(题秋江独钓图),从题目我们可知什么?这是一首题画诗。
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样的一首诗就是一种表达。
当然,不是说只有题画诗才是“诗中有画〞一起把这首诗念一念,看看有哪些景物,这是怎样的一幅秋江独钓图。
这里描写一个渔夫装扮的人,在江上垂钓的情形:一件蓑衣、一顶斗笠、一叶轻舟、一支钓杆,垂钓者一面唱歌,一面饮酒。
三、拓展。
你看,这数字就像是个密码提示,它能帮我们去解开一些迷题。
含有数字的古诗很多,郑板桥的(咏雪)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也有: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柳宗元的(江雪)你还了解哪些带有数字的诗句,背诵一下。
嗳,数字就是这么奇异。
你能写上一段话,用上一些数字来为你的文章增色吗?。
五年级《题秋江独钓图》教学设计

五年级《题秋江独钓图》教学设计五年级《题秋江独钓图》教学设计一蓑⑴一笠⑵一扁舟,一丈丝纶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注解:① 蓑(suō):蓑衣。
用草编织成的古时渔家、农民的防雨草衣;② 笠(lì):笠帽。
用竹篾或芦秆篾片编织的帽子,也是渔家、农民防日晒、防雨淋的帽子。
③ 丝纶(lún):即丝织编成的钓鱼的丝线。
《江雪》柳宗元(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教学目标:在对比阅读中,体会《题秋江独钓图》和《江雪》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过程: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王士禛的诗《题独钓秋江图》。
诗会读吗?诗中的词语意思懂了吗?诗句的意思懂了吗?阅读古诗,只懂得诗的意思是不够的。
我们还要善于读到诗的字眼背后的东西。
怎么读呢?老师教你一个办法:对比阅读.2.在柳宗元的一首诗中,也出现一位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握鱼竿的渔翁.这首诗叫:江雪.【出示古诗:江雪】请你读读这首诗,回忆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交流。
(这首是写的是冬天的景象。
主要写了一位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握鱼竿的渔翁.)谁来读这首诗。
指名两三名学生读。
3.老师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
请你把两首诗放一起读,比较一下,有什么相同之处?(悲伤、孤独)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人独钓一江秋。
从孤、独、灭、绝和“独"字做比较,请同学分别读这两首诗,能体会其中的孤独、悲伤吗?4.同样有悲伤和孤独,但是,两首诗还是有所区别的。
请你默读这两首诗,诗句的语境,你们发现不同在哪里?(1)季节的不同,作者的孤独状态有所不同(2)作者心情的不同。
5.总结:阅读一首古诗,我们可以找同一类型的古诗进行比较着读,我们就更能读懂诗向我们所传递的内容,比如情感,不如道理。
谁能把这两首古诗在最短的时间内背下来。
交流背诵.6.与不同的诗做比,你就会收获不同的阅读感受。
再去收集更多关于描写“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握鱼竿的渔翁。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题秋江独钓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模仿读写诗歌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2、诵读古诗,并通过想象将诗意转化成图画。
教学难点:1、学习模仿读写诗歌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2、诵读古诗,并通过想象将诗意转化成图画。
教学准备:投影仪教学目标:1、学习模仿读写诗歌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2、育读古诗,并通过想象将诗意转化成图画。
教学过程:(诵读与欣赏)1、教学第一部分(1)要求学生对照注释自读古诗。
(注意“蓑、扁”的读音)(2)指名朗读古诗,齐读古诗。
(3)让学生发现这首诗的一个特点。
(四句诗用了九个“一”,这是体现诗题中“独”)2、教学第二部分(1)在背诵的基础上提问:同学们的头脑中是否有一幅画?(引导学生将诗意的形象具体化)(2)介绍古诗中的题画诗,这类诗“诗中有画”。
(进一步让学生根据诗句展开想象,将原画在学生头脑中还原。
)(3)让学生自我感悟:读了《题秋江独钓图》,你能感受到诗中有画吗?3、小结。
进学之道一.导入:1、简介《礼记》《礼记》是中华传世名著经典,共四十九篇。
《礼记》是一部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礼学文献选编,其内容还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文艺、教育等诸多方面。
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
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
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
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
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也是我们今天普遍采用的注解。
2、读选段(15分钟)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注解:善,善于。
逸,闲适。
而,但是。
从,跟……一样。
庸,归功于。
怨,埋怨。
问,探讨,研究。
坚,坚硬,结实。
节目,枝杈。
说,读tuō,通“脱”,进学之道方法:读——思——悟——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写诗人日暮逢雪投宿的经历。
古诗讲解课教案题秋江独钓图

古诗讲解课教案题秋江独钓图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
1、引导学生到处留心观看自然,积累背诵古诗,并能展开想象,
(2)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前两部分查找共同点。
续写诗歌。
都是以“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提出疑问,以“风
教学重难点:
同桌互相沟通,小组沟通。
引导学生留意积累背诵古诗;诵读理解古诗,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
(5)指名沟通,选择写得好的师范读鼓舞。
情感。
2、教学第二部分。
教学时间:3 课时
(1)学过的古诗有许多,指名背诵几首。
第一课时
魏
第1页共3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2)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带有“风”字的你知道多少? 分组沟通,共同回忆。 (3)将全班分成两组,比比哪一组背得多。 (4)选择其中的一两首齐读背。 二、小结 在课外留意古诗的积累,还可自己尝试着写一些简洁的诗歌或儿 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观赏)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古诗。(教师正音) 2、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3、简洁介绍古诗的。 4、认真观看古诗边上的插图,图诗结合,尝试着理解。 分小组沟通理解。
5、指名全班沟通,师相机点拔。 从这首古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6、练习背诵。 7、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认读要写的一段话。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看这段话的版面(行、列)支配。 老师在学生观看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指导学生书写。 (3)提示个别不太简单写好的字应仔细描红。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察指导。 (2)教师准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江雪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江雪教学设计本文是关于江雪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诗文,理解诗句,熟读古诗;2.抓住诗中“千”、“万”、“孤”、“独”等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意境及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初步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读诗想画面,入境悟情感。
教学过程:一、揭题.1.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让我们来欣赏这几幅图,想想这是哪首诗描绘的场景?依次出示《春晓》、《小池》、《山行》三首诗的插图。
看到这幅图让你想到了哪首古诗?(依次出示《春晓》、《小池》、《山行》这三首诗的内容,并进行吟诵。
2观察一下这三首诗分别是写哪些季节的?(春、夏、秋三个季节)三幅画就是三首诗,走过了春夏秋,让我们一起走进冬天,看看冬天又是怎样一幅画面?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宗元写下的一首诗(板书课题:江雪)指导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出示古诗布置要求。
要学习古诗首先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放声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3.再指名读,评价节奏。
4.齐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三、读古诗,想象画面,读出诗中之画。
1.出示古诗。
画中有诗,诗中也有画,你能从这首诗中读到怎样的画面?(板书:画)a.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描绘了那些景物?默读课文自由练说,b.指名读师点拨,相机理解“千山万径”的意思,连绵起伏的群山,纵横交错的山路,了解夸张是古诗常用的一种方法。
c.细细读一读古诗,从字里行间找一找,画面中一定还有什么?(雪大)追问,从哪里发现的?(“独钓寒江雪”,“蓑笠翁”可以看出雪很大。
)(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也可以看到当时是雪天,因为鸟都不飞了,人都不出来了,说明雪很大,鸟儿找不到食物,人也害怕寒冷不出来了。
)你是从哪两个字中看出漫山遍野全是飞雪。
随文点红绝:绝迹。
灭:消失。
板书:漫天飞雪原来这两句虽没有直接写雪,但“绝”“灭”仍告诉我们鸟儿绝迹,人迹消失。
小学语文_语文综合性学习-走进古诗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语文综合性学习-走进古诗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基础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背诵本册书中出现的古诗词。
2.能力目标:理解诗词含义,体会诗词中蕴含的诗人情感,并学会在日常生活和自作中运用。
3.情感目标:凭借对诗词中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田园风光的无限美好和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课前搜集、课内整理、记忆方法)、学会合作(组内研讨、表达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互帮互助)。
重点难点了解送别诗和田园诗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
丰富积累,学以致用。
课前准备生:广泛搜集背诵田园诗和送别诗师:多媒体课件一套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前几天,我们刚学习了历史朝代顺序歌,知道我国是一个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文化的长河中,古诗词就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早在几千年前,就流传着“李白斗酒诗百篇”杜甫“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等千古佳话,还有大家熟悉的贾岛骑驴作诗,留下“推敲”一词等动人故事。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词的王国,来感受诗词语言的无限魅力。
齐读课题这节课我们主要以“快乐闯关”小组pk的形式进行,大家准备好了吗?二、知识梳理1.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册课文我们一共学习了哪几首古诗词?(交流课件出示)2.让我们再次吟诵这些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之美。
(小组开火车读)。
3.小结:像这四首古诗,他们格式整齐,每首诗都有四句。
就像这种格式整齐的四句格律诗,就叫绝句。
其实在我国古典文学中,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它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后发展为民歌)以及祭祀颂词。
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断传承和发扬,在唐朝时达到艺术的顶峰。
所以一提到诗歌,大家马上就会想到---唐诗。
4.这是一首不同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又叫词,让我们齐诵这首词。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题目。
词这种新体诗歌,是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与唐诗并称“双绝”。
古诗讲解课教案题秋江独钓图

古诗讲解课教案题秋江独钓图1、引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自然,积累背诵古诗,并能展开想象,续写诗歌。
2、学习古诗《题秋江独钓图》,诵读理解,感受诗人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又难免孤独寂寞的心情。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请教。
5、学写毛笔字。
引导学生注意积累背诵古诗;诵读理解古诗,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了解诗歌所写的内容。
(2)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前两部分寻找共同点。
都是以“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
”提出疑问,以“风儿已从那里走过”收尾。
(3)引导学生观察诗歌旁边的插图,进一步理解诗歌。
(4)你能模仿这两小节续写这首诗歌吗?充分展开想象,注意观察插图。
学生自由续写。
同桌相互交流,小组交流。
(5)指名交流,选择写得好的师范读鼓励。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过的古诗有很多,指名背诵几首。
(2)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带有“风”字的你知道多少?分组交流,共同回忆。
(3)将全班分成两组,比比哪一组背得多。
(4)选择其中的一两首齐读背。
二、小结在课外注意古诗的积累,还可自己尝试着写一些简单的诗歌或儿歌。
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古诗。
(教师正音)2、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3、简单介绍古诗的作者。
4、仔细观察古诗边上的插图,图诗结合,尝试着理解。
分小组交流理解。
5、指名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拔。
从这首古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练习背诵。
7、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1、指导。
(1)认读要写的一段话。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段话的版面(行、列)安排。
老师在学生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指导学生书写。
(3)提示个别不太容易写好的字应认真描红。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说说好在什么地方;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二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讲解和朗读古诗,使学生感悟古诗大意,能够熟读和背诵古诗。
会写7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
掌握一个多音字“应”。
2、能力目标:通过古诗教学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让学生去贴近自然,感受自然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演示法、谈话法、讨论法教学准备:生字卡、课件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今天哪,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渔光村看一看。
(课件出示河边情景)教师配乐动情地描述:这儿有一条消澈的小河,小河的周围草木茂盛,石头上长满了青苔。
河里的小鱼可多了.它们快活地游来游去。
几条小鱼高兴地蹦出了水面,正热情地欢迎咱们呢!渔光村这儿不仅鱼儿多、风景美,还有不少聪明的孩子呢!看看这个孩子,他在干什么呀?(边描述边点击古诗第一句情境图)学生齐答。
2、对,他在钓鱼。
想知道他是怎样学钓鱼的吗?那我们一起读读唐朝诗人胡令能的一首小诗——《小儿垂钓》吧。
(板书:小儿垂钓)指名读诗题,齐读诗题。
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
(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1、学生自由读诗,画出生字,读准字音,难读的字要多读几遍。
2、瞧,大屏幕上的汉字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生字)自己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看谁读得准。
学生自由读生字,教师巡视。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运用小老师教读、抢读、合作读、小组间赛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读好,并随机正音。
重点指导读好“蓬、侧”两个生字。
(2)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
(3)游戏:送小鱼回家。
(课件出示带生字的小鱼)如果能读准小鱼身上写的生字,你就能帮它重新回到家。
谁来帮帮它?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题秋江独钓图》教学设计
五年级《题秋江独钓图》教学设计
一蓑⑴一笠⑵一扁舟,一丈丝纶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注解:
① 蓑(suō):蓑衣。
用草编织成的古时渔家、农民的防雨草衣;
② 笠(lì):笠帽。
用竹篾或芦秆篾片编织的帽子,也是渔家、农民防日晒、防雨淋的帽子。
③ 丝纶(lún):即丝织编成的钓鱼的丝线。
《江雪》柳宗元(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教学目标:在对比阅读中,体会《题秋江独钓图》和《江雪》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过程: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王士禛的诗《题独钓秋江图》。
诗会读吗?诗中的词语意思懂了吗?诗句的意思懂了吗?阅读古诗,只懂得诗的意思是不够的。
我们还要善于读到诗的字眼背后的东西。
怎么读呢?老师教你一个办法:对比阅读。
2.在柳宗元的一首诗中,也出现一位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握鱼竿的渔翁。
这首诗叫:江雪。
【出示古诗:江雪】
请你读读这首诗,回忆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交流。
(这首是写的是冬天的景象。
主要写了一位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握鱼竿的渔翁。
)
谁来读这首诗。
指名两三名学生读。
3.老师把这两首诗放在一起。
请你把两首诗放一起读,比较一下,有什么相同之处?
(悲伤、孤独)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一人独钓一江秋。
从孤、独、灭、绝和“独”字做比较,请同学分别读这两首诗,能体会其中的孤独、悲伤吗?
4.同样有悲伤和孤独,但是,两首诗还是有所区别的。
请你默读这两首诗,诗句的语境,你们发现不同在哪里?
(1)季节的不同,作者的孤独状态有所不同
(2)作者心情的不同。
5.总结:阅读一首古诗,我们可以找同一类型的古诗进行比较着读,我们就更能读懂诗向我们所传递的内容,比如情感,不如道理。
谁能把这两首古诗在最短的时间内背下来。
交流背诵。
6.与不同的诗做比,你就会收获不同的阅读感受。
再去收集更多关于描写“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握鱼竿的渔翁。
”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