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1例

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1例

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1例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1岁,左小腿近端酸痛2月余,查体:左小腿近端稍肿胀,可扪及前外侧4cm×3cm×0.5cm大小包块,质软、有压痛,无明显活动度,皮温不高,左小腿活动久时酸痛,行走未见明显跛行,左膝活动未见明显受限。

AKP:187U/L,ASO:541.96IU/ml,CRP:12.51mg/l,PLT:344×109/L,Neu%:76.7%, Lym%:15.8%, HCT:35.4%。

CT所见:左胫骨外侧平台陈旧性骨折,胫骨上段髓腔密度增高,胫骨上段外侧缘见少量骨膜反应(图1),胫骨上段外侧见约5.2cm×2.7cm×5.5cm大小的密度减低影,CT值为19-44Hu(图2)。

CT诊断:左侧胫骨上段骨肉瘤?MRI所见:左胫骨中上段见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异常信号累及关节面(图3、4),相应骨皮质欠光滑,其前外侧软组织内可见不规则长T2长T1肿块。

MR诊断:左胫骨中上段占位:成骨性骨肉瘤?手术所见:术中以左小腿近端包块处为中心,做一斜行切口长约6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钝性分离胫骨前肌,并向两侧牵开,见包块位于肌肉下与骨质相连,用尖刀切开部分包块,见截面呈鱼肉状,灰白色,再用骨刀凿下一小块近端骨质,见骨质硬化。

镜检:肿瘤细胞呈分叶状,周边区细胞呈梭形,中央区细胞呈多角形,两种细胞间有移行性,可见双核及多核肿瘤细胞,瘤细胞有明显异型性,核分裂象多见(图5、6)。

病理诊断: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

2 讨论骨肉瘤是最常见的恶性原发性骨肿瘤,发病率占骨原发恶性肿瘤的1/3。

临床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骨肉瘤常见于20岁以下年轻人,男女发病比例为2∶1,好发于四肢长管状骨的干骺端。

继发性骨肉瘤可继发于如Paget病、骨软骨瘤、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以及放射后骨骼等,发病年龄晚于原发性骨肉瘤,好发于扁骨[1]。

骨肉瘤临床上一般都具有疼痛、肿胀和运动障碍三大主要症状,以疼痛最为常见。

成软骨性肿瘤影像诊断

成软骨性肿瘤影像诊断

WHO骨肿瘤分类第五版2020修订版骨软骨瘤❖骨软骨瘤(Osteochondroma)又名骨软骨性外生性骨疣,是指在骨的表面覆以软骨帽的骨性突出物。

骨软骨瘤是最常见的骨肿瘤,据国内统计,占骨良性肿瘤的31.6%,占全部骨肿瘤的17%,居良性者首位。

❖骨软骨瘤有单发和多发之分,单发多见,两者发病率之比约(8~15):1。

多发性骨软骨瘤又称遗传性多发性外生骨疣,为一种先天性骨骼发育异常,是由双亲传递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本病好发于10~30岁,男性多于女性。

❖肿瘤早期一般无症状,仅局部可扪及一硬结。

肿瘤增大时可有轻度压痛和局部畸形,近关节者可引起活动障碍,或可压迫邻近的神经而引起相应的症状。

❖若肿瘤突然长大或生长迅速,应考虑恶变可能。

病理特点❖肿瘤由骨性基底、软骨帽和纤维包膜三部分构成❖骨性基底可宽可窄,内为骨小梁和骨髓,外被薄层骨质,两者均分别与母骨体的相应部分相连续❖软骨帽位于骨性基底的顶部,为透明软骨,其厚度一般随年龄增大而减退,至成年可完全骨化。

镜下所见软骨帽的组织结构与正常的骺软骨相似,表层细胞较幼稚,深层近基底部位的软骨基质发生钙化,通过软骨内化骨形成骨质❖X线:软骨瘤可发生于任何软骨内化骨的骨,长骨干骺端是其好发部位,以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最常见,约占50%。

❖X线上肿瘤包括骨性基底和软骨盖帽两部分。

前者表现为自母骨骨皮质向外延伸突出的骨性赘生物,发生于长管状骨者多背离关节生长,其内可见骨小梁,且与母骨的小梁相延续。

基底部顶端略为膨大,或呈菜花状,或呈丘状隆起。

基底部顶缘为不规则的致密线。

软骨盖帽的X线片上不显影。

当软骨钙化时,基底顶缘外出现点状或环形钙化影。

影像学表现❖C T:骨性基底的骨皮质和骨松质均与母体骨相延续,表面有软骨覆盖。

软骨帽边缘多光整,其内可见点状或环状钙化。

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

❖M RI:肿瘤的形态特点与X 线、CT所见相同。

骨性基底各部分的信号特点与母体骨相同;软骨帽在T1WI 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为明显高信号,信号特点与关节透明软骨相似。

少见部位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少见部位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放 射 学 实践 2 1 0 2年 7月 第 2 7卷 第 7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R do P at eJl 0 2 Vo 7 No 7 a il rci ,u 1 , l , . c 2 2
78 5
骨 骼 肌 肉 影 像 学

少 见 部 位 软 骨母 细 胞 瘤 的影 像 诊 断
戴 灼 南 ,司 建 荣
【 键词】 软骨母细胞瘤 ; 射摄 影术 ; 层摄影 术, 关 放 体 X线 计 算机 ;磁 共 振 成 像
【 图 分 类 号 】R8 4 4 ; 8 4 4 ;R 4 . 【 献 标 识 码 】A 【 章 编 号】 10 —33 2 1) 70 8 —4 中 1. 1 R 1 . 2 4 5 2 文 文 0 00 1 (0 20 —7 50
检 查 7 , T 平 扫 4例 , I 扫及 增 强 检 查 4例 。结 果 : 线 平 片 示 膨 胀 性 骨 质破 坏 5 , 状 骨 质 破 坏 1例 , 周硬 例 C MR 平 X 例 囊 灶
化 3例 , 灶 内 小斑 片状 钙 化 1例 ; 片 漏 诊 1例 。4 C 均 显 示 膨 胀 性 骨质 破 坏 , 周 硬 化 , 灶 内斑 点 状 或 小斑 片状 病 平 例 T 灶 病 钙 化 。MRI 病 变呈 膨胀 性 骨 质破 坏 3例 , 上 囊状 骨 质 破 坏 1 , 例 病 灶 信 号 均 混 杂 , 周 均 可 见 低 信 号 线 状 影 及 明 显 的 例 4 灶 骨 髓 水肿 。 结 论 : 少见 部 位 软 骨母 细胞 瘤 具 有 膨 胀 性 骨 质破 坏 及 灶 周 骨 髓 水 肿 明显 的 特 点 , 片 、 T 和 MR 三 种 检 查 方 平 C I 法联 合 应 用 对 本 病 的 诊 断 及 鉴 别 诊 断有 重 要 价 值 。

软骨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

软骨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
参考 文献 1 Ad a m G r e e n s p a n主 编 , 屈 辉 等译 . 实 用骨 科 影像
学『 M] 涕 5版 , 北京 : 科 学 出版 社 , 2 0 1 2 : 7 0 1 . 2 戴灼南, 司建 荣 . 少 见部 位 软 骨 母 细胞 瘤 的影 像
诊断[ J 】 . 放射学实践, 2 0 1 2 , 2 7 ( 7 ) : 7 8 7 . 3 蒋智铭 , 张 惠箴 , 谭云山 , 等. 不 典 型部 位 软 骨母 细胞 瘤f J ] . 中华 病理 学杂 志, 2 0 0 4 , 3 3 ( 6 ) : 5 0 3 — 5 0 7 . 4 R e s n i c k D o n a l e 主编 , 王 学谦等译骨 与 关节疾病诊 断 学[ MI . 天津科 技翻译 出版公 司, 2 0 0 9 : 3 8 9 1 ~ 3 9 0 0 . 5 郑芸. 长管状骨软骨母 细胞瘤影像学征象分析『 J 1 . 医学信 息 : 下 旬刊 , 2 0 1 1 , 2 4 ( 7 ) : 3 1 2 . 6 程晓光 , 刘 霞, 程克斌 , 等. 成 软 骨 细胞 瘤 的 MR I 表 现特 点[ J ] . 中华放射 学 杂志 , 2 0 0 9 , 4 3 ( 5 ) : 5 1 9 ~ 5 2 1 .
关节囊 , 因认识不足诊断为干骺端结核。另 5例术 前 均正 确诊 断 。 3 . 3 鉴别 诊 断 C B主要 与 骨 巨细胞 瘤 、透 明细胞 型软骨 肉瘤 及 干骺 端结 核相 鉴别 。骨 巨细胞 瘤发 生 于骺 板 愈 合 后 骨端 , 多见于 2 0 ~ 4 O岁青 壮 年 , 贴 近 关 节 面 呈偏 心 性 生长 , 一 般 无钙 化 及 硬化 带 。透 明 细胞型软骨肉瘤常见 于 2 0 ~ 5 0 岁 ,男性更常见 , 好 发 于长 管 状骨 , 以溶 骨性 破 坏 为 主 , 有轻度扩张 , 与 C B的鉴 别 有一 定 困 难 。青 少 年 干骺 端 结核 早 期 常 合并 有 软 组织 肿 胀 和 骨质 疏松 , 易侵 犯 关 节 引起 关 节 面破坏 , 关 节 间隙 变窄 。 综上所述 , C B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 的特征性 : 是 好 发 于 青 少 年 骨 骺 或 骨 突 的类 圆形 或 分 叶状 溶 骨 性 骨 质破 坏 , 多有 硬化 缘 , 病 灶 内可 钙 化及 囊 变 , 可伴 不对 称性 骨膜 反应 、软 组织 肿胀 及骨髓 水 肿等 改变 , 综合 X线 、 C T及 M R I 多能做 出术 前正确 诊断 。

常见骨肿瘤的影像诊断

常见骨肿瘤的影像诊断

常见骨肿瘤的影像诊断【影像学表现】典型表现为起于干骺端,背离关节向外生长,以柄或骨皮松质与母骨相互移行。

X线:可显示肿瘤基底或骨柄,及软骨钙化带,宽基底与母骨相连。

CT:除X线显示的外,CT可观察到软骨帽及软组织情况。

MRI:在T1WI像上可显示中低信号的软骨帽,钙化带呈光滑或波浪分叶状低信号,在T2WI脂肪抑制像上,软骨帽呈高信号,对于软骨帽的观察可用于判断骨软骨瘤活跃程度,MRI还可显示相关合并症。

【鉴别诊断】多不需要鉴别。

【影像检查优选评价】X线为基本诊断手段。

(二)骨巨细胞瘤70%发生于20~40岁,好发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桡骨下端,根据肿瘤分化不同有良性、生长活跃与恶性之分。

【影像学表现】X线:位于骨端的偏心性膨胀生长的囊状溶骨性破坏区,有光滑完整或中断的骨壳,其内可有或无纤细骨脊,无反应性骨硬化边及骨增生,骨壳局部膨出或肿瘤侵及骨壳外形成软组织肿块,在肿块表面再次形成骨壳者提示肿瘤活跃局部,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或表现为弥漫浸润性骨破坏者提示恶变。

CT:可显示骨端的囊性膨胀性骨破坏区,无钙化和骨化影,良性骨壳基本完整,外缘光滑,其内可见骨脊,生长活跃的骨巨细胞瘤和恶性骨巨细胞瘤骨壳不完整并常可见骨壳外的软组织肿块。

MRI:肿瘤在T1WI上呈均匀中等或低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

DSA:可显示肿瘤血管,提示良恶性,血运丰富,循环加快,出现动静脉中断等现象提示生长活跃。

【鉴别诊断】良性骨巨细胞瘤应与骨囊肿鉴别,恶性骨巨细胞瘤应与溶骨性成骨肉瘤鉴别,骨巨细胞瘤以其发病年龄,骨端的发病部位和膨胀性破坏为特征。

【影像检查优选评价】首选X线。

(三)成骨肉瘤好发于青少年,20岁以下占半数,男性多于女性,肿瘤多发生于骨端、干骺端,病程短,生长迅速,可产生剧烈疼痛。

【影像学表现】X线:1.骨肉瘤对骨的破坏在X线上不具特异性,可出现溶骨性,虫蚀性等多种形态;可破坏软骨。

在儿童表现为先期钙化带中断、不连续;在成人表现为关节间隙增宽,骨性关节面破坏。

常见良性软骨类肿瘤的影像诊断

常见良性软骨类肿瘤的影像诊断
内生软骨瘤软骨瘤
发生率在良性骨肿瘤中占第二位约占所有良性骨肿瘤的10%手部短管状骨最常见的肿瘤 良性病变以形成成熟的透明软骨为特点当病变发生于骨的中心部时称为内生软骨瘤; 若病变发生于皮质外骨膜则名为软骨瘤骨膜或皮质旁 常发生于20-40岁各年龄段均可见无性别差异
内生软骨瘤
手部短管状骨掌骨和指骨为最好发的部位但长管状骨也可发生 为生长板软骨原基残留物持续生长所致常无临床症状;常因肿瘤部位发生病理骨折而发现
本病也称为多发性遗传性骨软骨瘤、家族性骨软骨瘤病、或骨干续连症部分学者将其归类为骨发育不良类疾患本病是一种遗传性、常染色体异常性疾患女性不完全表达约三分之二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近来已确定了本病的特异性基因缺陷为第8、11和19号染色体上的三处明显的基因座本病有明确的好发于男性的倾向男女发病比为2:1膝、踝及肩关节为多发性骨软骨瘤发展最常见的发病部位病变的影像学特征与单发性骨软骨瘤类似但病变更多为宽基底型CT和3D CT可显示病变的空间分布多发性骨软骨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与单发性骨软骨瘤相同
Ollier病的发病机理未知目前有两种内生软骨瘤形成的假说——一种认为其形成源于软骨母细胞异位定植另一种认为其源于软骨细胞和生长板成熟障碍
X线平片
可显示内生软骨瘤病的典型特征病变累及生长板导致患肢缩短为其特征 骨骼畸形特点为可见透光性软骨团块常见于手和足其内可见钙化灶发生于该部位的内生软骨瘤病可为皮质内或骨膜型有时可突出于短管状骨或长管状骨的骨干从而类似骨软骨瘤线状软骨柱形成的透光区使得自生长板至骨干均呈条纹状发生于髂骨者多呈折扇样
骨梗死
男47岁偶然发现左侧股骨远端肿物平片A示左侧股骨远段髓内类圆形骨质破坏区其内见多发小环状钙化CTB清晰显示其内环形或半环状钙常少见的变异此类病变位于骨皮质内伴周围髓质骨与骨膜反应形成的硬化边 部分病变可能实际上是影像表现不典型的骨膜软骨瘤皮质内软骨瘤的影像学表现有时可类似骨样骨瘤

良性软骨母细泡瘤的X线表现及诊断价值

良性软骨母细泡瘤的X线表现及诊断价值

良性软骨母细泡瘤的X线表现及诊断价值良性软骨母细泡瘤少见,约占原发性骨肿瘤的1.9%,占良性骨肿瘤的3.5%。

笔者搜集近年来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良性软骨母细胞瘤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着重探讨X线表现,X线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以提高传统X线对本病诊断的准确率。

1 资料方法本组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6-38岁,平均16.5岁,其中6-10岁2例,11-20岁8例,20岁以上2例,病程平均3-16个月。

主要临床表现:病变部位疼痛12例,程度较轻,表现为局部轻微疼痛或不适感,2例为外伤后体检偶然发现,软组织肿胀或肿块9例;关节活动受限1例。

2 结果病变部位:长骨11例,包括股骨5例,其中股骨头4例,股骨下端1例;肱骨4例,均发生在肱骨头;胫骨上端2例,足骨1例,病变均发生于骨骺,3例同时累及干骺端。

X线表现:12例均呈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透亮区,呈偏心性生长,肿瘤大小不一,直径在1.0-4.5cm;其中8例呈膨胀性改变,骨皮质变薄,2例为明显膨胀,6例为轻度膨胀;10例周围有硬化边,2例边缘不清,1例呈分叶状;钙化6例,呈点状或斑片状:骨皮质断裂6例,其中4例有移位,2例陷人瘤体内,2例突入关节腔,软组织肿胀2例,关节囊肿胀2例,骨膜反应2例,均为层状。

3 讨论良性软骨母细胞瘤又称成软骨细胞瘤、良性成软骨细胞瘤,系一少见良性骨肿瘤,1928年Ewing定名为钙化性巨细胞瘤,1931年Codman称为骨骺软骨性巨细胞瘤,直至1942年Jaffe和Lichtenstein对该瘤作了详尽研究,认为主要成分为软骨母细胞,为软骨性质的肿瘤,并命名为良性软骨母细胞瘤,这个名称指出了肿瘤的起源,主要组成成分及良性的特点,而为众所公认,本组12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良性。

该病发病年龄较轻,绝大多数发生于20岁以前,男多于女。

临床可无症状,主要表现为局部轻微疼痛或不适感,病灶穿入软组织可有局部肿胀,然而这些症状无定性价值。

骨肿瘤的分类与影像学诊断

骨肿瘤的分类与影像学诊断
感染性 – 扇形骨内膜: 长时间的活动性病变 • 基质再生 – 毛玻璃样, 软骨样 (斑片样,絮状样, 环状)..
骨核素扫描
• 转移性病灶
– 骨转移瘤的影像鉴别:多发病变,单发病变 – 其他: 多发性骨髓瘤
• 骨折 • 活动性VS非活动性病灶
– 非活动性病变 (纤维性病变, 非骨化性纤维瘤, 内生软骨 瘤..): 低放射性
47/男, 左足 内生软骨瘤
F/12 Enchondroma(1031317)
M/11 Osteochondroma(1525585)
软骨原性肿瘤
• 中级别(局部侵袭性):
1、软骨黏液样纤维瘤
9241/0
2、不典型的软骨肿瘤/Ⅰ级软骨肉瘤 9222/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版将Ⅰ级软骨肉瘤 与Ⅱ级、Ⅲ级软骨肉瘤分开,归类为中级别)
• 活检定位
Breast metastases CT negative
CT transaxials
PET transaxials
Fused transaxials
MIP navigate
诊断要点和思路
• 临床症状 • 年龄 • 起源,部位,发病率 • 影像表现:形态、大小、侵袭性、边界、
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血供(增强或灌 注) • 代谢:PET-CT、MRS、DWI
9220/0(新版将
2002版第十五类:关节病变—滑膜软骨瘤病置于此处)
Chondroid matrix
stipple d
popcorn
ring and arc
Chondrosarcoma
Enchondroma
Enchondrom a
Benign Chondroblastic Lesions

常见骨肿瘤影像诊断分析-1(概述与骨软骨瘤)

常见骨肿瘤影像诊断分析-1(概述与骨软骨瘤)

二、成骨性肿瘤 骨样骨瘤 骨母细胞瘤(良性成骨细胞瘤) 骨肉瘤 普通型骨肉瘤 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 纤维母细胞型骨肉瘤 骨母细胞型骨肉瘤 血管扩张型骨肉瘤 小细胞型骨肉瘤 低恶性中央型骨肉瘤 继发性骨肉瘤 皮质旁骨肉瘤 骨膜骨肉瘤 高恶性浅表型骨肉瘤
常见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影像 诊断与病理对照分析
(Imaging Diagnosis of Bone Tumor and Tumorlike
Conditions)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放射科 陈卫国
主要内容
骨肿瘤定义与分类 良恶性骨肿瘤鉴别 常见良性骨肿瘤和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 常见恶性骨肿瘤的影像诊断 影像诊断与病理不符的病例探讨
第一节 概述 (Introduction)
一、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定义
(Definition of bone tumor and tumorlike lesions)
组成骨骼的各种细胞成份不受机体调节,异 常而无限制地生长,形成新生物,称骨肿瘤。
病变形态或其某一阶段的生长方式类似骨肿 瘤,称为瘤样病变。
二、成软骨性肿瘤 (一)良性 1.软骨瘤(Chondroma) 2.骨软骨瘤(Osteochondroma) 3.软骨母细胞瘤(Chondroblastoma) 4.软骨粘液样纤维瘤(Chondromyxoid fibroma) (二)恶性 1.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 2.近皮质软骨肉瘤(Juxatcortical Chondrosarcoma) 3.间叶性软骨肉瘤(Mesenchimal Chondrosarcoma) 三、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骨肿瘤影像学诊断

骨肿瘤影像学诊断

长骨骨骺:软骨母细胞瘤、骨巨细胞瘤
长骨骺线:骨软骨瘤
长骨干骺端:骨肉瘤、骨旁肉瘤、骨软骨瘤
长骨骨干:尤文氏瘤、骨髓瘤、网状细胞肉瘤
扁骨:骨髓瘤、转移瘤
骨肿瘤的好发部位
2
1
5
1岁以内: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
5~15岁:尤文氏瘤
30~40岁:骨纤维肉瘤、骨网状细胞肉瘤、骨巨细胞瘤
4
20~30岁:成骨肉瘤、软骨粘液纤维瘤、骨样骨瘤、动脉瘤样骨囊肿
3
青少年:骨肉瘤、骨软骨瘤
6
40岁以上: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瘤、软骨肉瘤
骨肿瘤的好发年龄
骨肿瘤发病率
良性骨肿瘤中以骨软骨瘤多见
01
恶性骨肿瘤以转移瘤为多见
02
而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则以骨肉瘤为常见
03
20-40岁为常见。好发于四肢长骨的骨端,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桡骨下端为常见
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和压痛。较大肿瘤可有局部皮肤发热和静脉曲张。部分肿瘤压之可有似捏乒乓球样的感觉


骨巨细胞瘤临床特征
骨巨细胞瘤发病部位
起源于骨骼结缔组织的间充质。由于肿瘤的主要组成细胞类似破骨细胞,因此,又被称为破骨细胞瘤
病理分为三级 级:良性 级:生长活跃(有恶性倾向) 级:恶性(十足恶性)
骨巨细胞瘤病理表现
2
1
肿瘤位于骨端,呈单房或多房性骨质破坏,多数为偏心性透亮区,内有纤细的骨嵴,骨皮质菲薄,典型表现为“肥皂泡样透亮区”
4
转移瘤引起广泛性骨质破坏时,血清碱性磷酸酶可增高,这有助于同多发性骨髓瘤鉴别
转移性骨肿瘤临床与病理
03
02
01
转移性骨肿瘤可分溶骨型、成骨型和混合型,以溶骨型常见

骨囊肿、软骨肉瘤、良性骨母细胞瘤、骨巨细胞瘤、非骨化性纤维瘤、骨肉瘤等临床骨肿瘤影像学表现及典型征象

骨囊肿、软骨肉瘤、良性骨母细胞瘤、骨巨细胞瘤、非骨化性纤维瘤、骨肉瘤等临床骨肿瘤影像学表现及典型征象

骨囊肿、软骨肉瘤、软骨粘液样纤维瘤、良性骨母细胞瘤、良性骨母细胞瘤、骨巨细胞瘤、非骨化性纤维瘤、内生软骨瘤、脊柱转移瘤、骨肉瘤、尤文氏肉瘤等临床骨肿瘤影像学表现及典型征象骨囊肿肱骨或股骨近端,近生长板伴硬化缘的中央型病灶,最可能是单纯骨囊肿。

而距骨一侧低密度病灶,最可能是单纯骨囊肿。

典型征象:骨片陷落征。

软骨肉瘤(常规型)成人(>30岁)+骨盆和长骨+髓腔内膨胀性破坏性病变+肿瘤基质内爆米花/环形/逗号状钙化+可皮质增生,内膜扇贝状改变+可有软组织肿块。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良性骨母细胞瘤11-30Y+脊柱(棘突、椎弓和横突)和长管骨(干骺端)+骨局限性膨胀性低密度区+骨皮质变薄甚至断裂+周围清楚的薄壳状钙化+肿瘤内斑点状或大片状钙化或骨化+一般无骨膜反应。

软骨母细胞瘤青少年10-20Y,四肢长管骨骨骺区,肱骨、股骨上端和胫骨近端好发,长骨骨骺端圆形、卵圆形骨质破坏,边缘不同程度硬化,其内常见斑点状、片状钙化。

非骨化性纤维瘤股骨远端后部近皮质病变(部位),伴扇形边缘及硬化边缘(形态)。

病变位于长骨干骺端骨干的内侧,距骺板3~4cm处,1~5cm 大小。

圆形或椭圆形、偏心性生长,与骨长轴一致,呈分叶状,骨皮质变薄,而髓侧边缘硬化,界限清晰。

肿瘤基底与髓腔边界处骨质轻微硬化,常呈肥皂泡沫状,可合并病理骨折。

内生软骨瘤爆米花样、环状、点状钙化灶+分叶状生长+伴发骨皮质内膜面扇贝样边缘;短状骨可无钙化。

骨巨细胞瘤20-40Y,生长板闭合后的,发生于骨关节端的缺少硬化边的溶骨性病灶,+皂泡征,+偏心性=最可能是巨细胞瘤;骨巨细胞瘤内分隔成因=瘤壁骨嵴+残留骨+结缔组织间隔钙化。

骨样骨瘤夜间加重的疼痛+服水杨酸(阿司匹林)缓解+低密密度瘤巢(中心可硬化)+周围反应性骨硬化。

脊柱骨髓瘤多椎体病变+弥漫性融骨性破坏+骨质疏松+附近早期不受累,晚期受累+椎体一般无后凸+软组织肿块少+实验室检查。

脊柱转移瘤原发病史+多椎体病变+浸润性改变+附件受累+软组织肿块+椎体后凸+相邻椎间隙、椎间盘一般无破坏。

长管状骨软骨母细胞瘤影像学征象分析

长管状骨软骨母细胞瘤影像学征象分析
起 源 于 骺 板 或 残 余 骺 板 的 软 骨 细 胞 rj 常 见 于 青 少 年 。 hi 报 告 9 % a。 Da l n O 的长骨 软骨母 细 胞瘤 好发 于 1 ̄2 0 5岁 年 轻 患 者 的 四 肢 长 骨 骨 骺 区 及 骨 突 部 位 [] 部 分 可 跨 越 骺 板 累 及 干 骺 端 。 有 二 次 骨 化 中 心 的 骨 骺 皆 可 发 病 。 5,

孥 姿


长 管 状 骨 软 骨 母 细 胞 瘤 影 像 学 征 象 分 析
郑 芸
【 要】目的: 摘 分析 长骨软 骨母 细胞 瘸 的影 像 学征 象 , 与病 理表 现 对照 , 并 以提 高对 该病 的 影像 诊 断 水平 。 方 法 : 回顾 挂 分 析 1 例 经手 术病 理 证 实的 1 长 骨软 骨母 细胞 瘤的 影像征 象 , 并与 手术 病理 对照 .蛄 果 : 1 病例 幂前 全部 行普 通 x线 平 片厦 C 平扫 检 查 。 中 5 同时行 MR 平 扫 及增 强检 查. 1例 T 其 例 I
5 同时 行 MRI 扫及增 强 。X线 平 片常 规行 正 、 例 平 侧位 及 根据具 体需 要 的 期 体 位摄 片 。C T设 备 为 东 芝 Aq io 4排 螺 旋 C 全 部 均 为平 扫 , 2 ul n 6 i T, 10 k 2 0 5 V, 0  ̄3 0mA, 描层 厚为 0 5 m, 扫 . r 重建 层 距 0 3 m, 择软 组织 窗及 a .r 选 a 骨 窗显 示 , 进行 多 平 面重 建 。MRI 备 为 1 5 P ip y o cn超 导 并 设 . T hl sG r sa i 型 磁共 振仪 。采 用 T1 、 2 及 s I wI T WI T R序 列 。轴 位 、 状 位 和冠 状 位重 矢 建 。MR增 强扫描 使 用对 比剂 为 钆 喷 替 酸 葡 甲胺 ( d G —D A, 度 0 5 TP 浓 . o lL , to/ ) 剂量 0 2mlk . / g体重 。 射 流率 3mls 用 高压 注射 器经 肘静 脉 团 注 /, 注 。所有 图像 由三位 高年 资骨关 节 病方 向 的影 像医 师观察 、 录和分 析 。 记

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志 ,07,( )2 0— 8 20 7 3 :8 2 1
7 潘功安 . 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 17例诊治分析[ ] 全科医学临床 6 J.
与 教育 ,0 7,( )6 6 . 20 5 1 :8— 9
3 孙铁英 , 刘兵 , 杨敏. 区获得性肺炎老年住院患者 的临床分析 [ ] 社 J.
受限 , 病程在 3月 ~ 4年不等。7例均进行常规 X线摄 片 , 5例 同时做 C T检查 , 常规软组织 窗、 骨窗 , 层厚 , 间隔 3~1r 0 m。3 a 例进 行 了 MR I检查 , 别 行 病 灶 矢 状 面 S TWI TWF E、 分 E 、 S
SI T R横 断面 及 冠 状 面 TWI 查 。 检
这 一 征象 具 有 诊 断 价 值 。影 像 学 出现 以下 表现 时 , 应高 度 怀 疑
利, 多有硬化带 , 与邻近正常骨界 限明显。 ( ) 3 3例 M I R 表现 : TWI l 低信号 , 或略高于肌 肉信号 , 为显著高信号 , 围有 T WI 周
低 信 号 的硬 化 带 包 绕 。
() 5 出现 大量不规则骨膜反应等。 尽管软骨母细胞瘤较多地发生于青少年长骨特别是骨骺 ,
软骨母细胞瘤起源有多种学说 , 有人认为起源于软骨细胞
或软骨性结缔组织 , 其大体病理表 现为分 叶状 肿块 , 内有沙粒
样钙化 , 可有 出血 、 坏死及 囊性变 ; 镜检成分 为成软骨细胞 、 基 质及多核巨细胞。软骨母细胞瘤多为 良性 , 近年来有不少发 但 生转移 的报道 。本组 7例均为 良性 。软骨母 细胞瘤好 发年龄 为1 2 0~ 5岁 , 多见于青少年 , 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软骨母细胞 瘤临床表现无特征性 , 是局部症状及体征。软 骨母细胞瘤 主要 的好 发部位是 四肢长骨 , 4 占5 %以上 , 特别是 长骨 的骨骺 。本

常见良性软骨类肿瘤的影像诊断

常见良性软骨类肿瘤的影像诊断
内生软骨瘤主要应与骨梗死相鉴别,尤其是发生于长骨者。有时,这两种病变鉴别起来非常困难,尤其是较小的内生软骨瘤,因为这两种病变表现出相似的钙化。有助于鉴别诊断的影像学特征包括内生软骨瘤的分叶状骨皮质内缘,肿瘤基质内的环状、点状和逗号状钙化,以及无硬化边,后者常见于骨梗死。
最困难的是鉴别较大的单发性内生软骨瘤与生长缓慢的低度恶性软骨肉瘤。骨皮质局限性增厚为早期软骨肉瘤最重要的鉴别点之一。鉴别时还应考虑病变的大小。病变长于4cm 或根据某些研究,长于7cm 则提示为恶性。在进展期病变,骨皮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为恶性特征。
骨软骨瘤最少见的并发症为恶变为软骨肉瘤,单发病变中仅见于不到1%的病例。但在发生恶变早期将其识别是很重要的。提示恶变的主要临床特征为疼痛 在未发生骨折、滑囊炎、或压迫邻近神经的情况下 以及生长突然加快或在骨骼发育成熟后继续生长。部分影像学特征也有助于明确是否存在恶变。
评估骨软骨瘤是否存在恶变
最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为传统X线平片、CT、和MRI;放射性同位素骨扫描可显示病变部位放射性摄取增高,这一结果对恶变的评估并不可靠。X线片常可显示骨软骨瘤的钙化灶是否位于病变蒂部内——这是一个明确的提示良性的征象。同样的,CT可显示软骨帽内散在的钙化灶和软骨帽增厚,正如Norman和Sissons所指出,这是骨软骨瘤恶变的主要征象。
并发症
多发性骨软骨瘤较单发性骨软骨瘤更易引起生长障碍。生长障碍主要见于前臂和腿。恶变为软骨肉瘤也同样更为常见,可见于5%-15%的病例,发生于肩带骨和骨盆周围的病变恶变的风险更高。其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与单发性骨软骨瘤恶变相同。
软骨母细胞瘤
也称为Codman肿瘤,占所有原发性骨肿瘤的不到1%,是一种发生于骨骼成熟之前的一种良性病变,其典型发病部位为长骨骨骺内,如肱骨、胫骨和股骨。发生于干骺端或骨干的病变极少,但可有骨骼发育成熟后干骺端继发性受累。同样少见的发病部位为椎骨和长骨骨皮质内。偶可见发生于髌骨者,髌骨被认为等同于骨骺部位。10%的软骨母细胞瘤发生于手和足的小骨,距骨和跟骨为最好发部位。虽然本病通常发生于生长期骨骼,但据报道部分病例发生于生长板闭合后。

软骨母细胞瘤骨膜反应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研究

软骨母细胞瘤骨膜反应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研究
fri ig o i . M e h d W e rto p ciey a ay e e ci ia d i gn aa o 7 c e f B a d o s r e emop oo ia 0 t da n ss s tos e rs e t l l z d t l c a v n h n ln ma i g d t f a so b e v d t r h lgc 6 S C n h l
( B .T i s d a t ivsgt t aig hs pto g a adi uoiohmc hne fC n rv esm v e c C ) hs t yW So net a ei gn , ioa l i l n u i eh m t hoc mm nh t e i cagso Ba dpoi o eei ne sc l a d d
( . eate tfP to g , aj gG nrl o i lfN ni ltr o m n , I N nn 102 Jag 1 Dp r n o ahl y N n n eea H s t aj gMii yC m a d PA, aj g2 00 , /n - m o i pao n la i s , hn 2 Dp r n o P t l y P kuCnrl o i l N n n , aj g2 10 , in s , i ; . e Ci a; . ea m t ah o , uo et s t af g N ni 180 Ja gu C n 3 D — t e f og aH pao f i n h a p r et Mei l m gn N n n nrl o i l N n n layC m a d, L N n n 102 Jag at n m o d a f c I i a g, aj gG e a H s t aj gMitr o m n P A, af g2 00 , /n - i e pao f i i i

骨肿瘤的X线诊断 (1)

骨肿瘤的X线诊断 (1)

甲旁亢的x线表现
桡侧骨膜下骨吸收 骨皮质变薄 纤维囊性骨炎:多发散在膨胀性低 密度影,边缘模糊。 软组织钙化
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骨肿瘤
良性
骨软骨瘤(骨软骨性外生骨疣) 骨巨细胞瘤
恶性
骨肉瘤 转移瘤
肿瘤样病变(骨囊肿;组织细胞增生症X)
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要点
骨软骨瘤
桡骨远段TB 左桡骨干结核
关节结核
骨型(髋、肘)
骨端破坏基础上出现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骨质破 坏,关节间隙不对称性狭窄
滑膜型(膝、踝)
关节囊、关节软组织肿胀,密度增高,关节间隙增宽, 邻近骨质疏松,骨端边缘部分出现虫蚀样骨质破坏
继发性化脓性感染致骨质增生硬化 晚期不易鉴别,出现纤维性强直
关节面模糊、破坏 骨性强直、硬化
方椎、骨性强直、韧带骨化 竹节样脊柱
退行性骨关节病 degenerative osteoarthrosis
关节软骨退行 性改变
关节软骨缺损 骨性修补
关节面异常增生
关节软骨下穿凿样改变
关节间隙不对称变窄或宽
骨赘形成
关节面硬化
病理基础-影像学表现
关节面下透亮区
代谢性骨病
维生素D缺乏症与骨质软化症
佝偻病
畸形(方颅、手镯样腕、鸡胸、O/X形腿);抽搐 X线-活动期:
▪ 干骺端毛刷状模糊;杯口状增宽 ▪ 骨骺骨化中心延迟出现、骨骺线增宽; ▪ 长骨弯曲变形、假骨折线 ▪ 骨质软化、骨质密度减低 ▪ 钙化障碍,纤维结缔组织代偿性增生(方颅)
修复期:先期钙化带再出现/骨骺再钙化 后遗症期:骨变形/干骺端膨大
岬部裂+腰椎滑脱
关节创伤
关节脱位:
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环枢关节

少见部位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少见部位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ve d t e r doo c lfa u e 0 c s sw ih p t o o ial r v d c o r blso ai n s a ie . e 1c to s p d n iy iwe h a ilgia e t r sof2 a e t a h l gc l p o e h nd o a t m n u u u 1sts Th o a in,ha e, e st y
digrph .Sp ty o a c acfc to ihto c so al e e c ntr d o a y o t r p thy c liia in m g c a i n ly b n ou e e .Ty c ly, ho d o lsoma i nu u l ie p e rd pial c n r ba t n u s a st s a p a e
h t r g n o sy h p i tn e o Ia d h tr g n o sy h p r t n e o I C n lso Ch n r b a t ma i n s a i si e e o e e u 1 y on e s n T1 n e eo e e u l y e i e s n T2 . o c in: o d o lso n u u u 1 t W n W u se s
【 要】 目的 : 讨 少见 部 位 软 骨母 细胞 瘤 ( B 的 影 像 学 表 现 。方 法 : 摘 探 c) 回顾 性 分 析 经病 理 证 实 的 2 O例 少 见 部 位 C B的 影像 学 资料 , 析 其病 灶位 置 、 态 、 度及 增 强表 现 等 特征 。结 果 :O例 中病 灶 位 于 距 骨 6 , 骨 5例 , 骨 4例 , 分 形 密 2 例 跟 髌 肩胛 骨 2例 , 骨 2 , 骨 1 。病 灶在 x 线和 C 髂 例 坐 例 T上 主 要 表 现 为 类 圆形 或 不 规 则 形 , 以膨 胀 性 溶 骨 性 骨 破 坏 为 主 , 围 可 见硬 化 周 边 , 内有 或 无 分 隔 , 其 边缘 可见 骨 嵴 , 灶 内偶 尔可 见 点 状 及 片 状 钙 化 。 病 灶 在 MR 上 表 现 为 不 均 匀的 长 T 、 病 I 长 信号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
90%的CB患者发病年龄为5 ~ 25岁。 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 以疼痛最常见。30%患者可表现为类似滑膜炎的关节
症状。
少数CB具有侵袭性行为,极少数病例甚至有肺转移 。
起源及病理
CB的起源存在一定争议 。目前多认为起源于软 骨细胞的前体,起源于青少年长管状骨骨端和骨 骺。 镜检成分为软骨母细胞、基质及多核巨细胞。 单核软骨母细胞免疫酶标记S一100蛋白阳性。
CASE4:男,29岁,右大腿酸痛2年余
病理:符合软骨母细胞瘤,伴动脉瘤样骨囊肿。S-100(+)
鉴别诊断----骨巨细瘤
左胫骨骨巨细胞瘤
15岁,女,01142857,摔伤致左膝痛2-3月
胫骨软骨母
12岁,男,
软骨较大,密度较低,分隔嵴突、硬化边不清, 周围组织炎症反应较轻, 软骨母细胞瘤 :偏中心,较小,无分隔、内见弧形钙化、密度较高,可有 硬化边、硬化带,周围炎症反应较明显。
鉴别诊断----内生软骨瘤
鉴别诊断----骨结核
女,3岁
女,3岁,左胫骨结核
鉴别诊断----动脉瘤样骨囊肿
典型软骨母细胞瘤影像诊断
5-25岁 长骨骨骺、骨突、可跨越骨骺 溶骨性破坏,硬化边可见 内可有弧形钙化 部分周围伴炎症改变
谢谢大家
影像表现1
部位:多发生于长骨骨骺或骨突部、中心或稍 偏心,极少数病灶可突破骨端进入关节 。发病 部位以股骨(33%)、肱骨(20%)和胫骨(18%)等 长管状骨最常见, 近一半发生于膝关节周围, 少 数可位于手足等不规则骨。 境界:CB多呈境界清楚的溶骨样骨质破坏, 长 管状骨的骨质破坏多呈圆形, CB境界清楚, 多数 可见明显硬化边 , 少数伴有不太宽的硬化带, 一 方面与肿瘤缓慢生长, 刺激邻近成骨细胞有关, 也可能为肿瘤边缘钙化所致。极少数发展较快 的肿瘤缺乏硬化带或硬化边缘。硬化边的存在 对于鉴别诊断很有价值, 因为绝大多数骨巨细胞 瘤缺乏硬化边 外形:CB内软骨成分常形成软骨小叶状改变 , 病灶边缘常因此而呈结节状突起;CB瘤骨界面呈 扇贝状或花边状, 病理基础反映软骨小叶对正常 骨结构的挤压。
CASE1:男,13岁,左侧小腿疼痛半 年
冻后及冻余石蜡报告: (左胫骨上段病变)软骨母细胞瘤伴骨化。
CASE2:男,18岁,右膝发热3个月。右胫骨上段软骨母细胞瘤。 S-100(+)。
CASE3: 20岁,男。肱骨上段软骨母细胞瘤
CASE4:男,38岁,左髋部疼痛1年,左股骨头软骨母细胞瘤
15岁,女,01142857,摔伤致左膝痛2-3月
胫骨软骨母
12岁,男,
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李玉萍 2015.07.10
软骨母细胞瘤认识发展史
1923年Ewing ----钙化的巨细胞瘤。 1927 年 Kolodny------含有软骨的巨细胞瘤。 1931 年 Codman-----骨骺软骨源性巨细胞瘤。 1942年 Jaffe和Lichtenstein----成软骨细胞瘤或软骨母细胞瘤(CB Chondroblastoma)。
影像表现2
钙化:25% ~ 50%的CB病灶
内部可见钙化, 位于软骨小叶间隔 的钙化呈直径1 ~ 2cm的环状、弓 状, 具有定性诊断价值 ;位于小叶内 的钙化呈斑点或雀斑状, 无序排列, 无诊断特异性。
骨膜反应、软组织反应: 伴随炎症反应。30% ~50%的
CB引起骨膜炎, 导致骨膜增生, 10%增 生范围广泛、致密、粗厚, 成层并与骨 干平行。 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30%的 CB有关节腔积液。CT和MRI上相对常 见, X线平片则少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