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1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编写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应用化学系2014.6目录实验一雷诺实验 (1)实验二流体流动阻力测定 (4)实验三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 (8)实验四气液传热实验 (11)实验五填料塔吸收实验 (14)实验六流化床干燥实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七筛板精馏塔精馏实验 .. (21)实验一 雷诺实验一、 实验目的1. 观察流体在管内流动的两种不同形态。
2. 确定临界雷诺数。
二、 实验原理层流时,流体质点做直线运动,即流体分层流动,与周围的流体无宏观的混合,湍流时,流体质点呈紊乱地向各方向作随机的脉动,流体总体上仍沿管道方向流动。
雷诺准数是判断实际流动类型的准数。
若流体在圆管内流动,则雷诺准数可用下式表示:μρdu =Re (1-1)式中d ——管子内径,m ; u ——流速,m/s ; ρ——流体密度,kg/m 3; μ——流体粘度,pa.s 。
一般认为,当Re ≤2000时,流体流动类型属于层流;当Re≥4000时,流动类型属于湍流;而Re 值在2000~4000范围内是不稳定的过渡区,可能是层流也可能是湍流,取决于外界干扰条件。
如管道直径或方向的改变、管壁粗糙,或有外来振动等都易导致湍流。
对于一定温度的流体,在特定的圆管内流动,雷诺准数仅与流速有关,本实验是改变水在管内的速度,观察在不同雷诺数下流体流型的变化。
三、 实验装置1. 外形尺寸:2300×600×800 mm2. 水箱:670×600×600 mm3. 有机玻璃实验管:φ30×2.5,L =1000 mm4. 流量计:LZB-25,60-600 L/h4图1-1 雷诺实验示意图1-墨水罐;2-针型阀;3-高位水槽;4-溢流管;5-流态观察管;6-转子流量计;7-流量调节阀四、实验步骤1.打开进水阀,使自来水充满高位水箱,开启排水阀,排除管路系统中的空气。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
机械能转化演示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测动、静、位压头随管径、位置、流量的变化情况,验证连续性方程和柏努利方程。
2.定量考察流体流经收缩、扩大管段时,流体流速与管径关系。
3.定量考察流体流经直管段时,流体阻力与流量关系。
4.定性观察流体流经节流件、弯头的压损情况。
二、基本原理化工生产中,流体的输送多在密闭的管道中进行,因此研究流体在管内的流动是化学工程中一个重要课题。
任何运动的流体,仍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这是研究流体力学性质的基本出发点。
1.连续性方程对于流体在管内稳定流动时的质量守恒形式表现为如下的连续性方程:⎰⎰⎰⎰=2211vdA dA v ρρ (1-1)根据平均流速的定义,有 222111A u A u ρρ= (1-2) 即 21m m = (1-3) 而对均质、不可压缩流体,常数==21ρρ,则式(1-2)变为2211A u A u = (1-4)可见,对均质、不可压缩流体,平均流速与流通截面积成反比,即面积越大,流速越小;反之,面积越小,流速越大。
对圆管,4/2d A π=,d 为直径,于是式(1-4)可转化为222211d u d u = (1-5)2.机械能衡算方程运动的流体除了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以外,还应满足能量守恒定律,依此,在工程上可进一步得到十分重要的机械能衡算方程。
对于均质、不可压缩流体,在管路内稳定流动时,其机械能衡算方程(以单位质量流体为基准)为:f e h ggu z h ggu z +++=+++ρρ22221211p 2p 2 (1-6)显然,上式中各项均具有高度的量纲,z 称为位头,g u 2/2称为动压头(速度头),g ρ/p 称为静压头(压力头),e h 称为外加压头,f h 称为压头损失。
关于上述机械能衡算方程的讨论: (1)理想流体的柏努利方程无黏性的即没有黏性摩擦损失的流体称为理想流体,就是说,理想流体的0=f h ,若此时又无外加功加入,则机械能衡算方程变为:ggu z ggu z ρρ22221211p 2p 2++=++(1-7)式(1-7)为理想流体的柏努利方程。
《化工原理实验》教案
《化工原理实验》教案化工原理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工原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掌握实验中常用的化学试剂的性质和用途;3.学会正确使用化学实验器材和安全操作方法;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实验一:确定酸碱中和反应的滴定方法1.实验目的:了解酸碱滴定反应的基本原理;2.实验步骤:(1)取一定量的酸碱溶液,使用酸碱指示剂滴加至颜色变化为终点;(2)记录滴定液的用量,计算出酸碱溶液的浓度。
实验二:测定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动势1.实验目的: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2.实验步骤:(1)将阳极和阴极分别插入溶液中;(2)测定电流强度和电动势的变化;(3)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反应的方向和性质。
实验三:分离提纯有机化合物的萃取方法1.实验目的: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度和分配系数及其在萃取中的应用;2.实验步骤:(1)将混合有机溶剂和水的溶液进行摇匀;(2)放置一段时间,待溶液分层后,分离有机层;(3)通过蒸馏分离萃取溶剂。
三、教学方法:1.实验指导:通过实验指导书和演示实验,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2.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注意安全和仪器器材的使用;3.实验讨论: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和原理。
四、教学评价:1.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记录,撰写实验报告;2.互评:学生相互评价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报告的质量;3.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报告进行总结和评价。
五、实施条件:1.实验室设备:滴定管、电动势计、萃取装置等;2.实验材料:酸碱溶液、化学试剂等;3.安全措施:学生需佩戴实验室服装和防护眼镜,并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六、教学参考资料:1.《化工实验技术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高等教育出版社;3.《化工实验指导与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A4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本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较全面、系统地运用本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进行一次化工单元操作工艺设计和设备设计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论述、计算、制表和绘图等表达设计思想的方法和手段;从中初步学会查阅技术资料、化工图表、曲线及收集有关物化数据,经验公式等基本技能。
为使设计成果的工艺尺寸、参数及基本结构正确,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应尽量从生产实际的角度去考虑和分析问题,力求设备制造、安装检修及操作方便与可能。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要求论证、计算简练,图表清晰正确,设计程序条理层次分明,引用的数据及公式应注明出处,黑色钢笔书写工整清楚。
二组分常压连续浮阀塔设计步骤及方法提要一、接受任务,熟悉与设计内容和任务有关的图书、资料、手册。
二、选择工艺流程包括确定加料方式、加料状态,塔顶蒸汽冷凝方式,塔釜加热方式及热能合理利用等方面。
三、物料衡算通过对全塔和轻组分的物料衡算,求出塔顶馏出液量及塔釜残液量,并列出衡算表。
表格自拟,内容提示:原料(F:㎏/h kmol/h m3/h m3/s其中A的量(F*x F:㎏/h kmol/h m3/h m3/s馏出液(D;x D:内容同上残液(W;x W:内容同上四、塔板数计算1、塔顶、加料板及塔釜温度t D,t F,t W的确定。
(由t---x---y图及x D,x F,x W分别查找2、平均相对挥发度的计算[可近似取α=(0/B O A P P;α均=3W F D ααα∙∙] 3、最小回流比的计算R 小=qq q D y y χχ-- 4、操作回流比的确定:R=(1.1----2R 小5、作y-x 图,并用图解法求理论板数。
6、实际塔板数的计算计算全塔平均温度下的平均分子粘度μL 及α;据此求出全塔效率,进而确定实际塔板数和加料板位置。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化学与化学工程系化学工程教研室2012.09目录实验一雷诺实验 (1)实验二柏努利实验 (4)实验三流体流动阻力测定 (7)实验四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 (12)实验五对流给热系数测定 (15)实验六填料吸收塔传质系数测定实验 (20)实验七筛板精馏塔系统实验 (24)实验八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实验 (29)实验九转盘萃取塔实验 (33)实验十膜分离实验装置 (39)实验一雷诺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流体在管内流动的两种不同流型。
2.测定临界雷诺数。
二、基本原理流体流动有两种不同型态,即层流(滞流)和湍流(紊流)。
流体作层流流动时,其流体质点作直线运动,且互相干行;湍流时质点紊乱地向各个方向作不规则的运动,但流体的主体向某一方向流动。
雷诺准数是判断流动型态的准数,若流体在圆管内流动,则雷诺准数可用下式表示:μρdu=Re式中,Re——雷诺准数,无因次;d——管子内径,mm;u——流体流速,m/s;ρ——流体密度,kg/m3;μ——流体粘度;Pa·s。
对于一定温度的流体,在特定的圆管内流动,雷诺准数仅与流体流速有关。
本实验通过改变流体在管内的速度,观察在不同雷诺准数下流体流型的变化,一般认为Re<2000时,流动型态为层流;Re>4000时。
流动为湍流;2000<Re<4000时,流动为过渡流。
三、实验装置与流程实验装置如图1-1所示。
主要由玻璃试验导管、低位贮水槽、循环水泵、稳压溢流水槽、缓冲水槽以及流量计等部分组成。
实验前,先将水充满低位贮水槽,然后关闭泵的出口阀和流量计后的调节阀,再将溢流水槽到缓冲水槽的整个系统加满水。
最后,设法排尽系统中的气泡。
实验操作时,先启动循环水泵,然后开启泵的出口阀及流量计后的调节阀。
水由稳压溢流水槽流经试验导管、缓冲槽和流量计,最后流回低位贮水槽。
水流量的大小,可由流量计后调节阀调节。
泵的出口阀控制溢流水槽的溢流量。
000.化工原理实验——实验教材电子版
化工原理实验主编刘焕荣张会敏等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序言化工原理实验是化工原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掌握化工原理课堂所学知识起着重要作用。
基本实验包括流体阻力的测定、流量计孔流系数的测定、离心泵性能的测定、过滤实验、传热实验、吸收实验、精馏实验和干燥实验共8个实验,分别反映了质量传递、热量传递、能量传递等规律。
另外在基本实验的基础上我们又安排了5个演示实验和2个开放实验,供学生选做。
化工原理实验对于应用化学、化工类专业的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也将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书是以天津大学化工基础实验中心研制的数字化化工原理实验设备为基础制定的,可供应化、化工类各专业学生的化工原理实验课使用。
本书绪论、第一、二章由张会敏执笔,第四、五、六章由刘焕荣执笔,第三章由张会敏、姚媛媛、陈艳红、韩东敏、刘焕荣共同执笔。
全书的整理工作由刘焕荣完成。
由于编者知识水平有限,书中欠妥之处一定不少,恳请同行及使用者指正,以助日后修改。
编者2015年12月目录绪论 (1)第一章化工原理实验室安全规则 (3)第二章实验数据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 (5)第一节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 (5)第二节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9)第三节误差分析理论基础 (10)第四节实验数据处理的几种方法 (13)第三章化工原理基本实验 (15)实验一流体阻力的测定 (15)实验二流量计孔流系数的测定 (18)实验三离心泵性能的测定 (23)实验四过滤实验 (27)实验五传热实验 (30)实验六吸收实验 (35)实验七精馏实验 (40)实验八干燥实验 (45)第四章化工原理演示实验 (48)实验一流体的流动状态 (48)实验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实验 (51)实验三液-液萃取实验 (52)实验四板式塔实验 (54)实验五旋风分离器 (56)第五章化工原理开放实验 (57)实验一局部阻力系数的测定 (57)实验二汽、液相负荷对塔板效率的影响 (59)第六章实验数据的计算机处理 (60)绪论一、化工原理实验的意义和目的化工原理是以石油加工和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单元操作过程及设备为研究对象,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化学工程学科的主干课程,是石油加工和化学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概述本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化工原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独立完成一个化工工艺流程的设计,学生将对化工原理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进行有机结合。
二、课程设计目标1.深入理解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工原理的基本理论。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化工工艺流程设计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三、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内容包括以下三个主要部分:1. 项目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一个化工领域相关的课题或实际问题作为设计项目。
课题可以是某种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设计,也可以是某种化工废水的处理工艺流程设计等。
2. 设计方案学生根据所选课题,进行必要的文献调研和理论分析,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应包括工艺流程图、物料平衡、能量平衡、设备选型和设备布局等内容。
3. 设计报告学生根据设计方案,撰写设计报告。
设计报告应包括项目背景介绍、设计原理和方法、设计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四、课程设计流程本课程设计将按照以下流程进行:1. 确定项目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选择一个化工相关课题或实际问题作为设计项目。
2. 文献调研学生进行必要的文献调研,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分析现有设计方案。
3. 设计方案学生根据文献调研结果,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应包括详细的工艺流程图、物料平衡、能量平衡、设备选型和设备布局等内容。
4. 设计实施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进行设计实施。
实施过程中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发挥团队的智慧和创造力。
5. 报告撰写学生根据设计实施的结果,撰写设计报告。
报告应包括项目背景介绍、设计原理和方法、设计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6. 成果展示学生根据课程要求举行成果展示活动,展示设计成果和分享设计经验。
五、课程设计评分标准本课程设计将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分:1.设计方案的创新性和可行性。
2.设计实施的完整性和实际操作能力。
化工原理实验讲义介绍
实验一 干燥特性曲线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洞道式干燥装置的基本结构、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
2. 学习测定物料在恒定干燥条件下干燥特性的实验方法。
3. 掌握根据实验干燥曲线求取干燥速率曲线以及恒速阶段干燥速率、临界含水量、平衡含水量的实验分析方法。
4. 实验研究干燥条件对于干燥过程特性的影响。
二、基本原理在设计干燥器的尺寸或确定干燥器的生产能力时,被干燥物料在给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临界湿含量和平衡湿含量等干燥特性数据是最基本的技术依据参数。
由于实际生产中的被干燥物料的性质千变万化,因此对于大多数具体的被干燥物料而言,其干燥特性数据常常需要通过实验测定。
按干燥过程中空气状态参数是否变化,可将干燥过程分为恒定干燥条件操作和非恒定干燥条件操作两大类。
若用大量空气干燥少量物料,则可以认为湿空气在干燥过程中温度、湿度均不变,再加上气流速度、与物料的接触方式不变,则称这种操作为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操作。
1. 干燥速率的定义干燥速率的定义为单位干燥面积(提供湿分汽化的面积)、单位时间内所除去的湿分质量。
即CG dX dWU Ad Ad ττ==- (1)式中,U -干燥速率,又称干燥通量,kg/(m 2s );A -干燥表面积,m 2; W -汽化的湿分量,kg ;τ -干燥时间,s ;Gc -绝干物料的质量,kg ;X -物料湿含量,kg 湿分/kg 干物料,负号表示X 随干燥时间的增加而减少。
2. 干燥速率的测定方法将湿物料试样置于恒定空气流中进行干燥实验,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水分不断汽化,湿物料质量减少。
若记录物料不同时间下质量G ,直到物料质量不变为止,也就是物料在该条件下达到干燥极限为止,此时留在物料中的水分就是平衡水分X *。
再将物料烘干后称重得到绝干物料重Gc ,则物料中瞬间含水率X 为G GcX Gc-=(2) 计算出每一时刻的瞬间含水率X ,然后将X 对干燥时间τ作图,如图4-1,即为干燥曲线。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冯治宇编沈阳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目录实验一:雷诺实验实验二:流体沿程阻力损失的测定实验三:流体局部阻力损失的测定实验四:孔板流量计流量系数的测定实验五: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课程编号:1414341课程类别:学科必修课程适用层次:本科适用专业:环境工程课程总学时:64 适用学期:第四学期实验学时:10 开设实验项目数:5撰写人:冯治宇审核人:王英刚教学院长:马德顺实验一:雷诺实验一、实验目的与要求观察层流和紊流的物理现象以及相互转换的特征,了解雷诺数的测定和计算。
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中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实验后认真总结。
二、实验类型验证型。
三、实验原理及说明在管流动的问题中,流体的流动常受到压力、重力、粘滞力、弹性力和表面张力等各种力的影响,其中与流体关系最大的是粘滞力,即由真实流体所具有的粘性而产生的力,使得流体的流动呈现两种差异性较大的流态—层流和紊流,这两种流动现象的区别可由惯性力与粘滞力的比值体现出来。
实验中可发现,当玻璃管内流体的流动速度较小时,可以看到颜色水呈明显的直线形状(层流);当节流阀逐渐开大颜色水开始抖动,断断续续,最后染色线扩散到整个玻璃管中。
染色线开始扩散时的流体平均速度,称为临界速度。
当流体速度超过临界速度时,流体分子的动量增加,使惯性力大于粘滞力,流体分子发生上下左右不规则的混合,这种流动称为紊流。
雷诺数计算公式:式中l为特征尺寸(m);u为流体的平均速度(m/s);ρ为流体密度(kg/m3);μ为流体动力粘度(Pa﹒s);q v为流量(m3/s);A为管路截面积(m2)。
流态稳定性的根据雷诺数判定:R e < 2000, 层流;2000<R e < 4000, 过渡流;R e > 4000紊流。
图1 实验原理示意图当流速小时,染料自始自终均呈一直线,且不向周围扩散,称为层流;而当速度很大时,管内染料则将整支管子染色,且向周围扩散,称为紊流。
化工原理课内实验指导书安全工程专业
化工原理课内实验指导书(安全工程专业)实验一 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实验1. 1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离心泵结构与特性,熟悉离心泵的使用;2. 掌握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方法;3.了解电动调节阀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1. 2 基本原理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选择和使用离心泵的重要依据之一,其特性曲线是在恒定转速下泵的扬程H 、轴功率N 及效率η与泵的流量Q 之间的关系曲线,它是流体在泵内流动规律的宏观表现形式。
由于泵内部流动情况复杂,不能用理论方法推导出泵的特性关系曲线,只能依靠实验测定。
1.扬程H 的测定与计算取离心泵进口真空表和出口压力表处为1、2两截面,列机械能衡算方程:(7-4-1) 由于两截面间的管长较短,通常可忽略阻力项 ,速度平方差也很小故可忽略,则有(7-4-2)式中: ,表示泵出口和进口间的位差,m ;ρ—流体密度,kg/m 3 ; g —重力加速度m/s 2;p 1、p 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真空度和表压,Pa ;H 1、H 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真空度和表压对应的压头,m ; u 1、u 2——分别为泵进、出口的流速,m/s ;z 1、z 2——分别为真空表、压力表的安装高度,m 。
由上式可知,只要直接读出真空表和压力表上的数值,及两表的安装高度差,就可计算出泵的扬程。
(=H 210(H H H ++=表值)f h g ug p z H g u g p z ∑+++=+++2222222111ρρg p p z z ρ1212)-+-120z z H -=f h ∑2.轴功率N的测量与计算(W)(7-4-3)其中,N电为电功率表显示值,k代表电机传动效率,可取。
3.效率η的计算泵的效率η是泵的有效功率Ne与轴功率N的比值。
有效功率Ne是单位时间内流体经过泵时所获得的实际功,轴功率N是单位时间内泵轴从电机得到的功,两者差异反映了水力损失、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的大小。
泵的有效功率Ne可用下式计算:(7-4-4)故泵效率为(7-4-5)4.转速改变时的换算泵的特性曲线是在定转速下的实验测定所得。
化工原理实验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指导书
1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指导书2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流体流经直管、管件和阀门时阻力损失的一般实验方法。
2.测定直管摩擦系数λ与雷诺准数Re 的关系,验证在一般湍流区内λ与Re 的关系曲线。
3.测定流体流经管件、阀门时的局部阻力系数ξ。
4.学会倒U 形压差计和涡轮流量计的使用方法。
5.识辨组成管路的各种管件、阀门,并了解其作用。
二、基本原理流体通过由直管、管件(如三通和弯头等)和阀门等组成的管路系统时,由于粘性剪应力和涡流应力的存在,要损失一定的机械能。
流体流经直管时所造成机械能损失称为直管阻力损失。
流体通过管件、阀门时因流体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改变所引起的机械能损失称为局部阻力损失。
1.直管阻力摩擦系数λ的测定流体在水平等径直管中稳定流动时,阻力损失为: 2221u d l p p p h ff λρρ=-=∆=(1)即, 22lu p d fρλ∆= (2)式中: λ —直管阻力摩擦系数,无因次;d —直管内径,m ;f p ∆—流体流经l 米直管的压力降,Pa ;f h —单位质量流体流经l 米直管的机械能损失,J/kg ; ρ —流体密度,kg/m 3;l —直管长度,m ;u —流体在管内流动的平均流速,m/s 。
3滞流(层流)时,Re 64=λ (3) μρdu =Re (4)式中:Re —雷诺准数,无因次;μ —流体粘度,kg/(m·s)。
湍流时λ是雷诺准数Re 和相对粗糙度(ε/d )的函数,须由实验确定。
由式(2)可知,欲测定λ,需确定l 、d ,测定f p ∆、u 、ρ、μ等参数。
l 、d 为装置参数(装置参数表格中给出), ρ、μ通过测定流体温度,再查有关手册而得, u 通过测定流体流量,再由管径计算得到。
例如本装置采用涡轮流量计测流量,V ,m 3/h 。
2900dVu π=(5) f p ∆可用U 型管、倒置U 型管、测压直管等液柱压差计测定,或采用差压变送器和二次仪表显示。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化工原理的理解,掌握化工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实验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原理化工原理实验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反应平衡和化学动力学 2. 热力学计算 3. 流体力学和传质过程 4. 反应器与过程控制 5. 传热过程实验器材和试剂1.实验器材:反应器、加热器、冷却器、分离仪器、计量仪器等。
2.试剂:根据实验要求使用不同的化学试剂。
实验步骤实验一:反应平衡和化学动力学1.准备反应器和试剂。
2.将试剂按照给定的比例加入反应器中。
3.根据实验要求设置反应温度。
4.开始反应,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压力等数据。
5.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反应平衡和化学动力学。
实验二:热力学计算1.准备热力学计算所需的实验数据。
2.计算化学反应的焓变、熵变和自由能变化。
3.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反应的热力学性质。
实验三:流体力学和传质过程1.准备流体力学和传质实验所需的设备和试剂。
2.将试剂按照给定的比例注入传质设备中。
3.通过设备控制流体的流速和压力,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
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流体力学和传质过程的特性。
实验四:反应器与过程控制1.准备反应器与过程控制实验所需的设备和试剂。
2.将试剂按照给定的比例加入反应器中。
3.通过过程控制设备调节反应的温度、压力、流速等参数。
4.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并根据数据分析反应过程的控制效果。
实验五:传热过程1.准备传热实验所需的设备和试剂。
2.将试剂加热并通过设备控制传热过程的温度和压力。
3.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并根据数据分析传热过程的特性。
数据处理和实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对于实验中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实验探讨和解决,并得出实验结论。
安全注意事项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安全,避免直接接触危险试剂。
2.注意实验室卫生,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3.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试剂。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23页精选文档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1)实验二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 (5)实验三传热系数测定实验 (7)实验四筛板式精馏塔的操作及塔板效率测定 (9)实验五填料塔吸收实验 (12)演示实验柏努利方程实验 (14)雷诺实验 (16)实验一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流体在管道内摩擦阻力的测定方法;2、确定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的关系。
二、基本原理由于流体具有粘性,在管内流动时必须克服内摩擦力。
当流体呈湍流流动时,质点间不断相互碰撞,引起质点间动量交换,从而产生了湍动阻力,消耗了流体能量。
流体的粘性和流体的涡流产生了流体流动的阻力。
在被侧直管段的两取压口之间列出柏努力方程式,可得:ΔP f =ΔPL —两侧压点间直管长度(m)d —直管内径(m)λ—摩擦阻力系数u —流体流速(m/s )ΔP f —直管阻力引起的压降(N/m 2)µ—流体粘度(Pa.s )ρ—流体密度(kg/m 3)本实验在管壁粗糙度、管长、管径、一定的条件下用水做实验,改变水流量,测得一系列流量下的ΔP f 值,将已知尺寸和所测数据代入各式,分别求出λ和Re ,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出λ~Re 曲线 。
三、实验装置简要说明水泵将储水糟中的水抽出,送入实验系统,首先经玻璃转子流量计测量流量,然后送入被测直管段测量流体流动的阻力,经回流管流回储水槽,水循环使用。
被测直管段流体流动阻力△P 可根据其数值大小分别采用变压器或空气—水倒置U 型管来测量。
22u d L P h f f ⨯=∆=λρ22u P L d f ∆⨯=ρλμρdu =Re四、实验步骤:1、向储水槽内注蒸馏水,直到水满为止。
2、大流量状态下的压差测量系统,应先接电预热10-15分钟,观擦数字仪表的初始值并记录后方可启动泵做实验。
3、检查导压系统内有无气泡存在.当流量为0时打开B1、B2两阀门,若空气-水倒置U型管内两液柱的高度差不为0,则说明系统内有气泡存在,需要排净气泡方可测取数据。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样本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指引书一、课程设计目与性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化工原理课程一种实践性、总结性和综合性教学环节, 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掌握化工原理课程重要构成某些, 也是培养学生综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所必不可少教学过程。
当代工业规定有关工程技术人员不但应是一名工艺师, 还应当具备按工艺规定进行生产设备和生产线选型配套及工程设计能力。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对学生进行初步工程设计能力培养和训练, 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及进一步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打下基本。
二、课程设计基本规定(1)在设计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和对的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理解工程设计基本内容, 掌握设计程序和办法, 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独立工作能力。
(2)在设计中要体现兼顾技术上先进性、可行性和经济上合理性, 注意劳动条件和环保, 树立对的设计思想, 培养严谨、求实和科学工作作风。
(3)对的查阅文献资料和选用计算公式, 精确而迅速地进行过程计算及重要设备工艺设计计算。
(4)用简洁文字和清晰图表表达设计思想和计算成果。
三、设计题目题目Ⅰ: 在生产过程中需将3000kg/h某种油(在90℃时, 密度为825kg/m3;定压比容为2.22kJ/kg·℃;导热系数为0.140W/m·℃;粘度为0.000715Pa·s;污垢热阻为0.000172m2·℃/W)从140℃冷却至40℃, 压力为0.3MPa, 冷却介质采用循环水, 循环冷却水压力为0.4MPa, 循环水入口温度为35℃, 出口温度为45℃。
设计一列管式换热器满足上述生产需要。
题目Ⅱ:在生产过程中需将5000kg/h某种油(在90℃时, 密度为825kg/m3;定压比容为2.22kJ/kg·℃;导热系数为0.140W/m·℃;粘度为0.000715Pa·s;污垢热阻为0.000172m2·℃/W)从140℃冷却至40℃, 压力为0.3MPa, 冷却介质采用循环水, 循环冷却水压力为0.4MPa, 循环水入口温度为35℃, 出口温度为45℃。
化工原理实验
由于泵的进出口管径相同,压力表和真空表安装在同一个 高度上,只要读出压力表和真空表上的数值,由下式即可计 算得扬程。 p表 p真 H g
(3)轴功率的测定与计算
轴功率可按下式计算
2n N 9.81 P L 60
式中
W
P—为测功臂上所加砝码的质量,kg; L—测功臂长,L=0.4867m; n—泵的转速,r/min。
即
i
Q Si (tW t ) m
式中
Q Vs (t 2 t1 )
(tW t1 ) (tW t 2 ) (tW t ) m t t ln W 1 tW t 2
S i d i L
由此可见只要测得t1、t2、tw、流量Vs、换热管内径以 及管长L,再由流体的平均温度确定流体的密度,分 别求得Q,Si,(tw-t)m,代入牛顿冷却定律即可求得 给热系数i。然后再由下式计算其理论值进行比较。 i 0.023 Re0.8 Pr 0.4 di
(6)调节出口阀开度以改变流量,每调节好一个流量, 待流量稳定之后,在马达天平上添加砝码,当平衡臂对准 准星后,读取砝码重量P、转速n、流量q、水温t、真空表 读数p1、压力表读数p2并做记录。流量由大到小,重复以 上操作,并读取及记录每个流量下对应的数据,数据记录 列表格见表。一般要测8~9组数据,直到流量为零。 (7)每调节好一个流量,读取和记录数据之后,可点 击离心泵特性曲线实验软件界面上的“数据采集”按钮, 以将实验数据记入软件数据库。 (8)实验完毕后,将砝码取下,关闭离心泵出口阀, 按下离心泵停止按钮。 (9)停泵后,通知指导老师检查数据。按指导老师要 求,提取计算机中已经存入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处 理结果(特性曲线),经指导老师检查并符合要求后,切 断仪表电源及总电源,将所有阀门关闭。
化工原理实验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指导书
流体流动阻力测定实验指导书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流体流经直管、管件和阀门时阻力损失的一般实验方法。
2.测定直管摩擦系数λ与雷诺准数Re 的关系,验证在一般湍流区内λ与Re 的关系曲线。
3.测定流体流经管件、阀门时的局部阻力系数ξ。
4.学会倒U 形压差计和涡轮流量计的使用方法。
5.识辨组成管路的各种管件、阀门,并了解其作用。
二、基本原理流体通过由直管、管件(如三通和弯头等)和阀门等组成的管路系统时,由于粘性剪应力和涡流应力的存在,要损失一定的机械能。
流体流经直管时所造成机械能损失称为直管阻力损失。
流体通过管件、阀门时因流体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改变所引起的机械能损失称为局部阻力损失。
1.直管阻力摩擦系数λ的测定流体在水平等径直管中稳定流动时,阻力损失为: 2221u d l p p p h ff λρρ=-=∆=(1)即, 22lu p d fρλ∆= (2)式中: λ —直管阻力摩擦系数,无因次;d —直管内径,m ;f p ∆—流体流经l 米直管的压力降,Pa ;f h —单位质量流体流经l 米直管的机械能损失,J/kg ;ρ —流体密度,kg/m 3;l —直管长度,m ;u —流体在管内流动的平均流速,m/s 。
滞流(层流)时,Re 64=λ (3) μρdu =Re (4) 式中:Re —雷诺准数,无因次;μ —流体粘度,kg/(m·s)。
湍流时λ是雷诺准数Re 和相对粗糙度(ε/d )的函数,须由实验确定。
由式(2)可知,欲测定λ,需确定l 、d ,测定f p ∆、u 、ρ、μ等参数。
l 、d 为装置参数(装置参数表格中给出), ρ、μ通过测定流体温度,再查有关手册而得, u 通过测定流体流量,再由管径计算得到。
例如本装置采用涡轮流量计测流量,V ,m 3/h 。
2900d Vu π=(5)f p ∆可用U 型管、倒置U 型管、测压直管等液柱压差计测定,或采用差压变送器和二次仪表显示。
化工原理课程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直管阻力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流体流经圆形直管时的阻力的测定方法。
2、测定流体流过圆形直管时,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 的关系,并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其关系曲线。
二、实验装置与流程图1 流体流动阻力实验1.离心泵2. 出口阀门3.孔板流量计4.弯头局部阻力5.球阀局部阻力 6、7.待测直管 8.突然缩小9.闸阀局部阻力 图中a ~n 分别代表取压口压差计系统 倒U 型管测压系统采用倒U 形管,A ,B 管接测压点,C 为排气管。
使用时,先打开A 、B 、C 三根管的考克,加大水流量,排净测压管路中的空气,再关上A 、B 管,减小水流量,用吸耳球或气筒从C 管底部打气,使U 形管中水柱升至适宜高度后,再关上C 。
本装置中的有关尺寸:直管:mm d 25=内,m l 3=三、实验原理 流体在管路中流动时,由于粘性剪应力和涡流的存在,不可避免的会引起压力降(f p ∆)。
这种摩擦损失包括流体经过直管的沿程阻力和流体流经各种管件、阀门以及突然扩大和突然缩小引起的局部阻力。
直管阻力可以用范宁公式计算:22u d l p f ρλ⋅⋅=∆ 式中:f p ∆——水流经圆形直管的压力降,Pa λ——摩擦系数;d l ,——圆形直管的长度和内径,mρ——水在工作条件下的密度,kg/m 3u ——水在圆形直管中的流速,m/s22u l d p f ρλ⋅∆=μρdu =Re1、压力降f p ∆的测定水在水平放置的管道中稳定流动时根据柏努利方程,由截面1到截面2的压力降表现在压力的降低,即:21p p p p f -=∆-=∆2、流速u 的测定用孔板流量计测量流量s V ,根据附录所给出的孔板流量计的标定曲线查流量。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1、熟悉实验装置,尤其是测压系统。
2、实验开始时,首先要加大流量,赶走管路系统中的空气,打开测压管路的放空阀,赶走测压系统的空气。
3、测定直管阻力时,流量在0~9m 3/h 范围内共测定20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能转化演示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测动、静、位压头随管径、位置、流量的变化情况,验证连续性方程和柏努利方程。
2.定量考察流体流经收缩、扩大管段时,流体流速与管径关系。
3.定量考察流体流经直管段时,流体阻力与流量关系。
4.定性观察流体流经节流件、弯头的压损情况。
二、基本原理化工生产中,流体的输送多在密闭的管道中进行,因此研究流体在管内的流动是化学工程中一个重要课题。
任何运动的流体,仍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这是研究流体力学性质的基本出发点。
1.连续性方程对于流体在管内稳定流动时的质量守恒形式表现为如下的连续性方程:⎰⎰⎰⎰=2211vdA dA v ρρ (1-1)根据平均流速的定义,有 222111A u A u ρρ= (1-2)即 21m m = (1-3)而对均质、不可压缩流体,常数==21ρρ,则式(1-2)变为2211A u A u = (1-4)可见,对均质、不可压缩流体,平均流速与流通截面积成反比,即面积越大,流速越小;反之,面积越小,流速越大。
对圆管,4/2d A π=,d 为直径,于是式(1-4)可转化为 222211d u d u = (1-5) 2.机械能衡算方程运动的流体除了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以外,还应满足能量守恒定律,依此,在工程上可进一步得到十分重要的机械能衡算方程。
对于均质、不可压缩流体,在管路内稳定流动时,其机械能衡算方程(以单位质量流体为基准)为:f e h gg u z h g g u z +++=+++ρρ22221211p 2p 2 (1-6) 显然,上式中各项均具有高度的量纲,z 称为位头,g u 2/2称为动压头(速度头),g ρ/p 称为静压头(压力头),e h 称为外加压头,f h 称为压头损失。
关于上述机械能衡算方程的讨论:(1)理想流体的柏努利方程无黏性的即没有黏性摩擦损失的流体称为理想流体,就是说,理想流体的0=f h ,若此时又无外加功加入,则机械能衡算方程变为: gg u z g g u z ρρ22221211p 2p 2++=++ (1-7) 式(1-7)为理想流体的柏努利方程。
该式表明,理想流体在流动过程中,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2)若流体静止,则0=u ,0=e h ,0=f h ,于是机械能衡算方程变为 gz g z ρρ2211p p +=+ (1-8) 式(1-8)即为流体静力学方程,可见流体静止状态是流体流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3.管内流动分析按照流体流动时的流速以及其它与流动有关的物理量(例如压力、密度)是否随时间而变化,可将流体的流动分成两类:稳定流动和不稳定流动。
连续生产过程中的流体流动,多可视为稳定流动,在开工或停工阶段,则属于不稳定流动。
流体流动有两种不同型态,即层流和湍流,这一现象最早是由雷诺(Reynolds )于1883年首先发现的。
流体作层流流动时,其流体质点作平行于管轴的直线运动,且在径向无脉动;流体作湍流流动时,其流体质点除沿管轴方向作向前运动外,还在径向作脉动,从而在宏观上显示出紊乱地向各个方向作不规则的运动。
流体流动型态可用雷诺准数(Re )来判断,这是一个无因次数群,故其值不会因采用不同的单位制而不同。
但应当注意,数群中各物理量必须采用同一单位制。
若流体在圆管内流动,则雷诺准数可用下式表示:μρdu =Re (1-9)式中:Re —雷诺准数,无因次;d —管子内径,m ; u —流体在管内的平均流速,m /s ;ρ—流体密度,kg /m 3;μ—流体粘度;Pa·s 。
式(1-9)表明,对于一定温度的流体,在特定的圆管内流动,雷诺准数仅与流体流速有关。
层流转变为湍流时的雷诺数称为临界雷诺数,用Re c 表示。
工程上一般认为,流体在直圆管内流动时,当Re≤2000时为层流;当Re>4000时,圆管内已形成湍流;当Re 在2000至4000范围内,流动处于一种过渡状态,可能是层流,也可能是湍流,或者是二者交替出现,这要视外界干扰而定,一般称这一Re 数范围为过渡区。
三、装置流程该装置为有机玻璃材料制作的管路系统,通过泵使流体循环流动。
管路内径为30mm ,节流件变截面处管内径为15mm 。
单管压力计1和2可用于验证变截面连续性方程,单管压力计1和3可用于比较流体经节流件后的能头损失,单管压力计3和4可用于比较流体经弯头和流量计后的能头损失及位能变化情况,单管压力计4和5可用于验证直管段雷诺数与流体阻力系数关系 ,单管压力计6与5配合使用,用于测定单管压力计5处的中心点速度。
四、演示操作1.先在下水槽中加满清水,保持管路排水阀、出口阀关闭状态,通过循环泵将水打入上水槽中,使整个管路中充满流体,并保持上水槽液位一定高度,可观察流体静止状态时各管段高度。
2.通过出口阀调节管内流量,注意保持上水槽液位高度稳定(即保证整个系统处于稳定流动状态),并尽可能使转子流量计读数在刻度线上。
观察记录各单管压力计读数和流量值。
3.改变流量,观察各单管压力计读数随流量的变化情况。
注意每改变一个流量,需给予系统一定的稳流时间,方可读取数据。
4.结束实验,关闭循环泵,全开出口阀排尽系统内流体,之后打开排水阀排空管内沉积段流体。
注意:(1)若不是长期使用该装置,对下水槽内液体也应作排空处理,防止沉积尘土,否则可能堵塞测速管。
(2)每次实验开始前,也需先清洗整个管路系统,即先使管内流体流动数分钟,检查阀门、管段有无堵塞或漏水情况。
五、数据分析1. h1和h2的分析由转子流量计流量读数及管截面积,可求得流体在1处的平均流速u 1(该平均流速适用于系统内其他等管径处)。
若忽略h1和h2间的沿程阻力,适用柏努利方程即式(1-7),且由于1、2处等高,则有:gu g g u g 2p 2p 222211+=+ρρ (1-10) 其中,两者静压头差即为单管压力计1和2读数差(mH 2O ),由此可求得流体在2处的平均流速u 2。
令u 2代入式(1-5),验证连续性方程。
2. h1和h3的分析流体在1和3处,经节流件后,虽然恢复到了等管径,但是单管压力计1和3的读数差说明了能头的损失(即经过节流件的阻力损失)。
且流量越大,读数差越明显。
3. h3和h4的分析流体经3到4处,受弯头和转子流量计及位能的影响,单管压力计3和4的读数差明显,且随流量的增大,读数差也变大,可定性观察流体局部阻力导致的能头损失。
4. h4和h5的分析直管段4和5之间,单管压力计4和5的读数差说明了直管阻力的存在(小流量时,该读数差不明显,具体考察直管阻力系数的测定可使用流体阻力装置),根据gu d L h f 22λ= (1-11) 可推算得阻力系数,然后根据雷诺准数,作出两者关系曲线。
5. h5和h6的分析单管压力计5和6之差指示的是5处管路的中心点速度,即最大速度u c ,有gu h c 22=∆ (1-12) 考察在不同雷诺准数下,与管路平均速度u 的关系。
流体流型演示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流体在管内流动的两种不同流型。
2、测定临界雷诺数Re c 。
二、基本原理流体流动有两种不同型态,即层流(或称滞流,Laminar flow )和湍流(或称紊流,Turbulentflow ),这一现象最早是由雷诺(Reynolds )于1883年首先发现的。
流体作层流流动时,其流体质点作平行于管轴的直线运动,且在径向无脉动;流体作湍流流动时,其流体质点除沿管轴方向作向前运动外,还在径向作脉动,从而在宏观上显示出紊乱地向各个方向作不规则的运动。
流体流动型态可用雷诺准数(Re )来判断,这是一个由各影响变量组合而成的无因次数群,故其值不会因采用不同的单位制而不同。
但应当注意,数群中各物理量必须采用同一单位制。
若流体在圆管内流动,则雷诺准数可用下式表示:μρdu =Re (11-1)式中:Re —雷诺准数,无因次;d —管子内径,m ; u —流体在管内的平均流速,m /s ;ρ—流体密度,kg /m 3;μ—流体粘度;Pa ·s 。
层流转变为湍流时的雷诺数称为临界雷诺数,用Re c 表示。
工程上一般认为,流体在直圆管内流动时,当Re ≤2000时为层流;当Re>4000时,圆管内已形成湍流;当Re 在2000至4000范围内,流动处于一种过渡状态,可能是层流,也可能是湍流,或者是二者交替出现,这要视外界干扰而定,一般称这一Re 数范围为过渡区。
式(11-1)表明,对于一定温度的流体,在特定的圆管内流动,雷诺准数仅与流体流速有关。
本实验即是通过改变流体在管内的速度,观察在不同雷诺准数下流体的流动型态。
三、实验装置及流程实验装置如图11-1所示。
主要由玻璃试验导管、流量计、流量调节阀、低位贮水槽、循环水泵、稳压溢流水槽等部分组成,演示主管路为220⨯φmm 硬质玻璃。
63 789图11-1 流体流型演示实验1-红墨水储槽; 2-溢流稳压槽; 3-实验管; 4-转子流量计;5-循环泵; 6-上水管; 7-溢流回水管; 8-调节阀; 9-储水槽实验前,先将水充满低位贮水槽,关闭流量计后的调节阀,然后启动循环水泵。
待水充满稳压溢流水槽后,开启流量计后的调节阀。
水由稳压溢流水槽流经缓冲槽、试验导管和流量计,最后流回低位贮水槽。
水流量的大小,可由流量计和调节阀调节。
示踪剂采用红色墨水,它由红墨水贮瓶经连接管和细孔喷嘴,注入试验导管。
细孔玻璃注射管(或注射针头)位于试验导管人口的轴线部位。
注意:实验用的水应清洁,红墨水的密度应与水相当,装置要放置平稳,避免震动。
四、演示操作(1)层流流动型态试验时,先少许开启调节阀,将流速调至所需要的值。
再调节红墨水贮瓶的下口旋塞,并作精细调节,使红墨水的注人流速与试验导管中主体流体的流速相适应,一般略低于主体流体的流速为宜。
待流动稳定后.记录主体流体的流量。
此时,在试验导管的轴线上,就可观察到一条平直的红色细流,好像一根拉直的红线一样。
(2)湍流流动型态缓慢地加大调节阀的开度,使水流量平稳地增大,玻璃导管内的流速也随之平稳地增大。
此时可观察到,玻璃导管轴线上呈直线流动的红色细流,开始发生波动。
随着流速的增大,红色细流的波动程度也随之增大,最后断裂成一段段的红色细流。
当流速继续增大时,红墨水进入试验导管后立即呈烟雾状分散在整个导管内,进而迅速与主体水流混为—体,使整个管内流体染为红色,以致无法辨别红墨水的流线。
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离心泵结构与特性,熟悉离心泵的使用;2. 掌握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方法;3.了解电动调节阀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基本原理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选择和使用离心泵的重要依据之一,其特性曲线是在恒定转速下泵的扬程H 、轴功率N 及效率η与泵的流量Q 之间的关系曲线,它是流体在泵内流动规律的宏观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