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再生瑞典马尔默的“零废弃”经验
国外社区韧性的理论与实践进展
四、结论
社区韧性是当前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我国未来社区发展的重要方向。本 次演示通过梳理和分析国外社区韧性的理论和实践进展,为我国社区发展提供 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然而,仍有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探讨,如如何制定具有 操作性和可靠性的测量方法、如何更为有效地提高社区韧性等。未来研究应这 些重要议题,为推动我国社区韧性发展提供更为深入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2、社区韧性的测量方法
社区韧性的测量方法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国外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定 性评估、定量评估和综合评估。其中,定性评估主要通过深入了解社区的历史、 文化和组织等方面进行评估;定量评估则采用一系列可量化的指标,如社区经 济、社会和环境等指标进行评估;综合评估则结合定性和定量评估方法,以更 全面地评估社区韧性。
一、社区韧性的理论进展
1、社区韧性的定义
社区韧性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社区的物理、社会、经济和制度等方面。尽 管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社区韧性进行定义,但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种观点:
1、过程导向:社区韧性是一种应对压力、挑战或逆境的过程,包括适应、恢 复和变革。
2、结果导向:社区韧性是一种能力或状态,表现为社区在应对压力、挑战或 逆境后的恢复力、适应力和创新力。
3、社区韧性的影响因素
社区韧性的影响因素包括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内部影响因素包括社区居民、社 会组织、资源储备等;外部影响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社区的韧性。
然而,现有的理论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首先,对于社区韧性的定义尚未达成 一致,这可能导致研究结果的差异。其次,测量方法仍需进一步完善,以增强 其操作性和可靠性。最后,对于社区韧性的影响因素尚需深入探讨,以便为政 策制定和实践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论瑞典城市垃圾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借鉴
论瑞典城市垃圾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借鉴作者:曹晓来源:《环球市场》2019年第23期摘要: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商品种类的日益丰富,以及消费方式的转变,都使得生活垃圾日趋增多,由此带来的环境压力和健康威胁越来越大。
目前我国的垃圾处理体系上不完善,处理手段过于粗暴,不仅不能适应目前的形势,而且存在诸多隐患。
本文分析了瑞典垃圾管理的先进经验,以期为我国垃圾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瑞典垃圾管理经验;借鉴一、引言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人民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各种商品日渐丰富,生活垃圾(特别是城市生活垃圾)日益增多,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垃圾围城己非个例,传统的垃圾投放和处理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垃圾处理的需要,重新规划垃圾管理,进行垃圾分类迫在眉睫。
我国垃圾管理发展滞后矛头直指国民素质和环保意识,根本原因却不止于此。
垃圾分类是需要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分类利用共同参与的全产业链。
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垃圾管理制度已经非常成熟,其中瑞典的垃圾处理回收利用率更是高达99%,值得借鉴。
二、瑞典垃圾管理经验有种观念叫作“垃圾是被放错位置的资源”,这种观念在瑞典被执行的尤其彻底。
在瑞典垃圾回收和焚烧供能率高达gg%,很多国家都在为“垃圾围城”焦头烂额的时候,这个国家却出现了需要进口垃圾的“怪象”。
垃圾分类涉及千家万户,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关键一环,这其中需要法律的保障,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和先进的技术,更需要政府、公民、企业和社会力量的参与配合。
(一)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瑞典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指定并实施了关于日常生活垃圾处理的法律监督条例和措施,由政府承担垃圾管理的主体责任,瑞典居民要根据规定进行垃圾分类,并送回指定的回收地点,缴纳一定数额的垃圾处理费用;具有可回收价值的商品,诸如纸张、轮胎、电子产品等具有可回收利用价值的商品生产商要负责回收处理自己的商品。
(二)公民垃圾分类意识培养瑞典自20世纪80年代起实行垃圾分类后,政府很快就意识到,要从根本上解决难题,必须从儿童时期开始培养垃圾分类意识,所以瑞典儿童从学前教育阶段就接受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
国外优秀垃圾分类做法借鉴
EHS资讯:从源头上分类投放垃圾,从而最大限度地变废为宝和回收再利用,是解决垃圾“围城”、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的最佳出路。
全世界有不少国家在垃圾分类方面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瑞典:垃圾分类日常习惯家家户户都在厨房的水池下或抽屉中放置不同的垃圾收纳容器,分别收集玻璃瓶、金属、纸张、塑料和厨房垃圾等;每条街边都设有不同分类的大垃圾箱,每家每户附近都有一个垃圾回收中心,专门收集分类后的垃圾。
一位瑞典家庭主妇说:“吃完饭后,我们把吃剩的食物放进食物垃圾纸袋。
我通常在早晨骑车上班时,顺便把这些纸袋扔进食物垃圾箱里。
这样做起来很方便,已经成为一种日常的生活习惯。
”更为先进的是,有些居民的厨房水槽里还装有食物垃圾粉碎机,垃圾可被搅碎后直接冲到地下水桶,再由垃圾运输车直接送往沼气场,连收拾都省了。
瑞典马尔默市2009年统计,马尔默77%的包装材料和报纸都被分类收集、回收,马尔默人年均分类16公斤玻璃、12公斤纸(板)、1公斤金属、3公斤塑料及49公斤报纸。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这是一句关于垃圾的流传度极高的“名言”。
分好类的垃圾经过专门的回收处理,都能物尽其用:食物垃圾变成沼气和生物肥料;废塑料瓶变成新的塑料制品;旧报纸可用于印刷新报纸;金属瓶盖可用来造汽车……日本垃圾分类日本:垃圾分类细致入微在日本,新迁入的居民很快就会从当地清扫所收到一份垃圾分类和按日期扔垃圾的指南,上面详细描述哪些属于可燃垃圾、哪些属于不可燃垃圾、哪些是资源垃圾,以及各类垃圾的清运时间。
以记者曾经居住的东京都涩谷区惠比寿地区为例,每周的周一和周四清运可燃垃圾,周五回收资源垃圾,周六清运不可燃垃圾,周日收集大件垃圾。
居民需要在垃圾清运当天早晨8点前,把垃圾堆放到指定地,不能错过时间,否则就要等下周。
扔桌子、衣柜等大件垃圾是需要花钱的,居民要到便利店、超市等处购买一种处理券,把券贴到大件垃圾上,然后在指定日期搬运到指定地点。
在公园、高速公路休息站等公共场所,则通常会设置一大排垃圾箱,分别收集生鲜垃圾、瓶子和罐头、塑料饮料瓶、报纸、不可燃垃圾以及其他垃圾等。
环保十大典型案例
环保十大典型案例1. 北京奥运会环保措施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运动会,为了应对空气质量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限制机动车通行、关闭高污染企业、改善燃煤机组排放以及建设多个环保设施。
这些努力使得奥运会期间,北京的空气质量显著改善,增强了人们对环保工作的认识和重视。
2. 欧洲零废弃物城市欧洲有一些城市致力于实现零废弃物的目标,例如瑞典的马尔默市。
该市通过提供各种回收设施和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使得居民养成了环保的生活习惯。
马尔默市采用了生物能源、太阳能和垃圾焚烧厂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实现了废弃物的最大程度再利用和资源循环利用。
3. 美国太阳能智能岛太阳能智能岛是美国加州建设的一个具有未来感的环保项目。
该岛位于旧金山湾区,以太阳能为主要能源供应,实现了可持续能源的利用,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岛上的建筑也被设计成环保型,并采用了先进的水资源循环系统和生物处理系统,实现了能源、水资源和废物的综合管理。
4. 日本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日本的某些城市积极推行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最大程度再利用。
例如,日本的筑波市改造了市内的污水处理厂,将处理后的废水用于灌溉农田和街道的清洗,并通过热回收技术将污水中的能源转化为电力供应。
该项目不仅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还减少了对外界能源的需求。
5. 巴西亚马逊雨林保护亚马逊雨林是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巴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亚马逊雨林,包括设立保护区、打击非法砍伐以及鼓励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这些措施对于保护全球生态平衡和缓解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6. 孟加拉国水资源管理孟加拉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交汇地区之一,水资源管理对于该国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孟加拉国政府积极推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通过修建水坝、建设灌溉系统和水文测量站等手段,实现了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利用。
这些举措对于该国农业和人民的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瑞典居民生活垃圾管理的经验与创新
瑞典居民生活垃圾管理的经验与创新张淑萍;Jenny?st?rm【期刊名称】《中国农村科技》【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3页(P74-76)【作者】张淑萍;Jenny?st?rm【作者单位】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研究所;瑞典废物管理协会【正文语种】中文近30年来,随着我国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居民生活垃圾种类和数量激增,成为危害乡村环境和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北欧国家瑞典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于2014年将生活垃圾的填埋量成功降低到了0.7%,成为世界上生活垃圾管理最成功的国家。
瑞典通过对生活垃圾管理的系统设计,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垃圾焚烧发电和资源回收利用,不仅成功摆脱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而且节约了大量自然资源,走上了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其先进经验值得参考和借鉴。
system design integrating urban and rural areas瑞典城市化水平高达85%,但很多居民在城镇工作,在乡村社区居住。
环境部和地方政府在居民生活垃圾管理方面对城市和乡村实行统筹考虑,形成一个整合的系统(图1)。
其总体思路是将居民生活所产生的各种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再通过燃烧或厌氧消化使垃圾中的能源得以开发为电能和热能,物料得以回收利用,仅余极少量无法利用的垃圾进行填埋。
城乡一体化的系统设计保障了乡村生活垃圾管理能力和设施与城市同步发展,促进了生活垃圾作为资源在区域尺度上的多元化回收利用,也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产业链的高效配置奠定了基础。
sorting, coll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是回收利用的前提。
瑞典通过对户用垃圾分类收集桶(袋)、社区垃圾分类收集站、区域垃圾分类回收站、分离转运垃圾车的系统设计(图2),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
居民户、收集站、回收站、转运车的分类体系和标识基本一致,保证了对居民和工作人员垃圾分类行为清晰、明确、一致的引导,促进了习惯养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国外城市垃圾处理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达 不 到要 求 ,致 使 分 类 运输 和 再 利用 难 以 实现 。究其 原 因,主要是 垃圾 分类 的标 准缺 乏 ,垃圾分类 宣传不 全面 ,
市 民分类积 极性 不够 ,分 类转 运和终 端处理设 施缺 少 ,监
规定不 允许 填埋有 机垃圾 ,并 制定严 格 的排放指 标限制 垃 圾焚烧的废气排放 。
一
司 ( 负责 收集生 活垃圾 )和G r y a公 司 ( 负责 污水处理 )。 私有 公 司包括 两类 ,生产 商为履行 其责任 设立 的再生 公司
和其他 回收公 司。
些 推动措 施 。 比如 ,在多数 城市 ,在居 民区和道 路旁添
置分 类垃圾 箱 ( 桶 ),一些城 市还 在基层社 区设立 垃圾分 类监 督员 ,开展创 建垃圾 分类 示范社 区等 活动 。但 是 ,垃 圾 的分类还 比较 初级 ,完善 的分类 回收体 系还在探 索和发 展 中 。 目前 很 多市 民不 清楚垃 圾应该 如何分 类 ,很 多市 民 仍按 原有 习惯混合 投放垃 圾 ,甚至市 民随处倾 倒垃圾 的现
瑞典 :垃 圾不够用需要进 口
在瑞 典 ,生 活垃 圾处理 的终 极 目标 是 留给下一代 一个 主要 环境 问题基 本解 决 的社 会 。因此 ,所有 垃圾都 必须根 据其特性 正确 处理 ,避免给人类 和 自然造 成危 害。 瑞典 是世 界上垃 圾循 环利用 的领先 者 ,垃圾资 源化效 率 和能力 处于世 界领 先地位 。瑞 典在垃圾 循环 利用方 面取
得了 “ 异 乎 寻 常 的成 功 ” 。每年 和压缩 中转站 、卫生 填埋场 等 。在 垃圾处 理 方 面 ,除 了少 数垃圾采 用焚烧 方式 外 ( 约 占5 %),大多 数 的生活 垃圾仍 以填埋 为主 ( 约 占8 5 %),其 次为堆 肥 ( 约 占1 0 %)。但 是 ,随着 城市人 口规 模 的扩大 ,我 国大多 数 城 市 的垃 圾产 生量与 日剧增 ,与我 国城市 垃圾处 理能力 和
国外发达国家处理垃圾围城的成功经验
国外发达国家处理垃圾围城的成功经验瑞典破解垃圾围城成功经验的外国借鉴不可否认,垃圾围城一直以来是各大城市环境治理的心病之一。
资料显示:广州“日产”万吨生活垃圾,其中七成为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基本集中在兴丰垃圾填埋场和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其余三成多垃圾就近分别在番禺、花都、从化、增城市当地处理。
而据悉,兴丰场以及番禺、花都、南沙等地的垃圾填埋场,仅可维持到2012年左右,这意味着广州即将面临“垃圾填城”的局面。
问题一直摆在那里,相关部门也确实做了很多工作——如研究讨论建垃圾焚烧厂、垃圾分类等。
但再建垃圾填埋场没地也不科学;建垃圾焚烧厂,难以与群众达成共识、选址困难;而垃圾分类对减少负担确实有效,但始终不能回收的垃圾还是要处理等等问题。
根据调查研究,认为千万不要再建垃圾填埋场了——住在番禺火烧岗垃圾填埋场附近的华南碧桂园,深深感受到填埋场的折磨——小区环境不错,但一到晚上就由垃圾填埋场飘过来阵阵垃圾特有的酸臭味,到了深夜更是连窗户都不敢打开,因为到处弥漫着浓浓的酸臭味,感觉呼出来的气都是酸臭的。
有时开窗睡觉的话第二天明显感觉咽喉就不舒服。
居民深受其害。
而且填埋场始终会填满且占地太大。
认为最合理的解决方法是在继续大力提倡垃圾分类的同时多建垃圾焚烧厂。
而现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群众的认识问题,即人们对垃圾焚烧产生的二噁英等污染物的控制问题心中没底。
那么政府就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
这一点可以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
比如瑞典——瑞典对待废弃物的办法是,通过不断提高废弃物处理技术,来减少污染,提高回收效率。
瑞典处理废弃物有四个层次,首先考虑回收再利用;回收再利用有困难的,尝试生物技术处理;生物技术处理不了的,焚烧处理;如果确实不适合焚烧的,再掩埋。
由于在废弃物回收、生物处理、垃圾焚烧领域都科技先进,最后填埋处理的比例不高,而且逐年下降,2004年的时候瑞典还有%的垃圾需要填埋,到2008年,这一数据降至%。
相比填埋垃圾的逐年下降,现今垃圾焚烧技术在瑞典的应用就广泛得多了。
瑞典垃圾分类的经验和做法
瑞典垃圾分类的经验和做法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垃圾分类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瑞典作为环保意识较为高涨的国家之一,其垃圾分类经验和做法备受关注。
瑞典的垃圾分类系统以其高效和可持续性而闻名,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瑞典的垃圾分类是基于“源头分类”的理念。
这意味着垃圾分类的过程从垃圾产生的那一刻就开始。
瑞典人在家中使用多个不同的垃圾桶,用于分类不同种类的垃圾。
常见的分类包括有机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
这种源头分类的做法能够减少垃圾混合,有利于后续的回收和处理。
瑞典的垃圾分类系统非常完善。
在城市和乡村地区,人们可以找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垃圾桶或容器。
这些容器通常标有清晰的标识和颜色,方便人们识别和投放垃圾。
此外,瑞典还设立了各种回收站和垃圾处理中心,以便人们能够方便地处理和回收垃圾。
这些设施的位置布局合理,覆盖面广,使得垃圾分类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瑞典的垃圾分类系统还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瑞典政府鼓励人们尽可能地回收利用垃圾,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通过回收和再利用垃圾,瑞典成功地实现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例如,有机垃圾可以被转化为肥料或生物燃料,可回收垃圾可以被加工再利用,其他垃圾则经过处理后转化为能源。
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垃圾分类做法在瑞典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瑞典政府还通过税收和奖励制度来鼓励垃圾分类。
瑞典的垃圾处理费用是根据垃圾的种类和数量收取的。
例如,回收利用的垃圾收费较低,而其他垃圾则要支付更高的费用。
这种差别化的收费制度激励人们更加积极地进行垃圾分类。
瑞典的垃圾分类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源头分类、完善的垃圾分类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及税收和奖励制度的结合是瑞典垃圾分类成功的关键。
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如何在家庭和社区层面上推行垃圾分类,优化垃圾分类设施的设置,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实现垃圾分类的普及和可持续发展,为我们的地球做出贡献。
发达国家值得借鉴的垃圾处理经验
璃 制 品 ;绿 色 垃 圾 桶 装 有 色玻 进 行 焚 烧 处 理 才 能进 入 填 埋 场 , 业 的不 同情 况 ,制 定促 进 该 行 业
璃 。 并且 考虑 到噪 声 污 染 ,装 玻 进 行 填 埋 的基 本 上都 是 灰 渣 。 即 发展循环经济的法规 ,比如 锹
璃 的 垃圾 桶 统 一安 放 在 专 门的 回 便 如 此 ,随 着循 环 利 用的 比例 越 料 包装押金规 定》、 (废 旧汽车
桶装有机 垃圾 ;黄 色垃圾桶装轻 者 将 空瓶 罐 丢 进机 器之后 ,会 返 同时,消费者必须遵照法律规 定
型 包装 垃圾 ;绿 色垃圾 桶 收 集废 回之 前 的押 金 。 另 外 ,德 国 的垃 进 行 废 弃物 处 理 。在 整体 法律 框
纸 ; 白 色垃圾 桶 装 透 明无 色 的玻 圾 填 埋 比例很 小 ,生 活垃圾 要 先 架搭 建 好后 ,德 国还根 据 各 个行
圾 和 杂物 ,市政厅 会 组 织在 社 区 统 统运 到 活 动场 地 ,按 照 分类 抛 样 ,属于公务 员类别 ,并不是任 何
里进行 大件 垃圾 回收 活动 (荷 兰 到 不 同的垃圾 箱 内。在 荷 兰 ,社 人都 能够去做 的,所 以荷 兰的环卫
人 称 之 为 “垃 圾 日”),在 这 一 区里 的 生活 垃圾 箱每 天 清晨 由垃 工人 工作 十 ̄"-iL真 细J心,保证 了垃
在 德 国 ,每 个 公 民都 必须 对 垃圾 快有 效 回 收这 些瓶罐 ,在 居 民 始 , 包 括 运 输 、 销 售 、 售 后 服
严 格 分 类 , 小 区 的垃 圾 点 都 有 5 购 买瓶 /罐 装 水 、饮料 时 ,会在 务 ,直到 产 品 的生命 终 结 而进 行
垃圾太少,瑞典人民很烦恼
垃圾太少,瑞典人民很烦恼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瑞典曾一度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所以瑞典政府早就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摸索,瑞典政府总结出了包括垃圾分类在内的一系列方法。
首先是从源头入手。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们制造出了大量的电子产品,随着电子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那些过时的电子产品自然成了垃圾,且对环境的危害极大。
如一粒小小的纽扣电池就可以污染600吨水。
因此,瑞典政府规定,生产电子产品的企業在销售产品之前,必须建立完整的产品回收再利用系统,还要在说明书中详细标明产品回收的流程。
这一措施,解决了瑞典大部分自产电子产品的回收问题。
其次,在瑞典,幼儿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去街头认识垃圾箱,从小形成垃圾分类投放的意识。
一个负责瑞典包装和印刷品回收的组织还专门为幼儿开发了一套教程,通过六个卡通玩偶来教幼儿如何分类垃圾。
目前,垃圾分类已经被纳入瑞典的国民教育大纲,各个阶段的学生都要学习相关知识。
除此之外,学生还负有向家长进行再科普的任务。
经过长期的努力,垃圾分类、科学处理已经成为瑞典的民族传统。
再次,各种瓶瓶罐罐是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瑞典实行了押金制度。
消费者在购买用各种瓶子盛装的商品时,所付的费用包含了瓶子的费用,当消费者把这些瓶子投放到指定地点后,便可拿回押金,或者获得一张小票,消费者凭这张小票在指定地点消费时,可以冲抵现金。
此外,瑞典的垃圾分类非常细致,如果有人不愿意费工夫去分类,想直接扔掉垃圾,行不行呢?答案是可以,但是必须付出高昂的垃圾费。
瑞典居民每年要支付一笔垃圾费,这笔费用不固定,而是根据居民投放垃圾的数量和分类情况来收取的,如果有人犯懒,不进行垃圾分类,就需要付出高昂的垃圾费。
所以,与其看着高昂的垃圾账单吸一口冷气,不如老老实实地进行垃圾分类。
瑞典的垃圾处理分成四个层级:第一层级是能回收利用的垃圾进行一定回收利用,比如矿泉水瓶在回收之后可以做到一比一还原,生产出新瓶子,基本上不产生垃圾;第二层级是对可以降解生物的垃圾进行生物降解,瑞典的大部分塑料制品采用的都是可降解的原料,这大大减轻了环境压力;第三层级是处理前两个层级处理不了的垃圾,比如大量的厨余垃圾,瑞典政府把这些垃圾集中起来进行沤制,产生沼气,除此之外的大部分垃圾则被用来焚烧供暖或发电;第四个层级是对那些实在处理不了的垃圾采取掩埋的方式。
瑞典生活垃圾管理经验及启示
图1 瑞典垃圾管理主要政策演变资料来源:瑞典垃圾管理回收协会(Avfall Sverige)废物垃圾。
(2)分类投放并称重居民将垃圾袋装满以后,将其送至附近的垃圾投放口。
RFID标签(近似于二维码的识别标签)可以识别用户身份,同时解锁投放口。
随后居民可以扫码,按照颜色对垃圾袋进行扫描分类。
扫描完成后,垃圾袋通过投放口丢弃。
居民按下OK键,投放口关闭,对垃圾袋进行称重。
(3)自动化运输在垃圾收集后的运输流程上,瑞典采用先进技术以减少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
瑞典的城市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为全球城市的垃圾管理树立了表控制系统的电脑会根据程序设定的时间,指挥抽风机发动后,管道中“刮”起每秒18到25米的大风,管道中的垃圾可以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运送至中央收垃圾在进入中央收集站的密闭垃圾集装箱前,需经过旋屏分离器,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在旋转中垃圾落入集装箱,废气则上升,顺着管道经过装有活性炭和除尘装置的废气处理器,垃圾在除尘除臭后被排出室外。
瑞典垃圾分类设备主要优势·RFID标签可以识别用户身份,解锁投放口,垃圾袋扫面分类·该设备可以对垃圾进行自动称重·通过空气动力运输垃圾实现系统自动分拣·分类后垃圾直接抵达回收利用中心·垃圾回收后可用于沼气、堆肥、供热或回收材料·互联网云端数据收集,数据可追踪,可实行奖励·使城市居民小区的环境更加整洁·随时随地方便居民投放垃圾·更少的噪声,避免交通拥堵·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节约更多社区绿化、休闲、存车等公共空间·全年24小时全天候自动化运作,避免依赖人工和恶劣天气导致的问题。
2. 成熟的垃圾焚烧技术欧盟数据统计委员会的数据显示,瑞典制造的生活垃圾中,被填埋的非可再生垃圾只占1%,36%可得到循环利用,14%制成化肥,另外49%被焚烧发电。
垃圾焚烧作为瑞典目前最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焚烧厂运营商依据法律要求,取得垃圾焚烧许可,置自我监控系统并定期完成报告声明。
日本、瑞典、德国的垃圾分类经
I52|视界日本.瑞典、德国的垃圾分类经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开始普遍推行强制垃圾分类。
住建部公布,将在全国46个重点城市推行垃圾分类。
这46个重点城市中的北京、上海、太原、长春、杭州、宁波、广州、宜春、银川9个城市已出台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明确将垃圾分类纳入法治框架,其中北京是首个立法城市。
垃圾分类与我们的生活已经息息相关,本文汇总了垃圾回收利用率较高的日本、瑞典、德国的经验,或许可以使我们更了解自觉执行垃圾分类的重大意义。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17年发布的一份报告盘点了全球各国城市垃圾回收与堆肥率,德国以65%的回收率位居榜首。
在建筑垃圾的处理和再利用方面,德国、日本和新加坡走在前列。
许多国家很早就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德国有世界上最成功的垃圾分类体系;日本将垃圾分类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瑞典用了一代人的时间来普及垃圾分类;奥地利的维也纳有“48垃圾商店”,售卖的物品来自城市垃圾和无主失物;澳大利亚悉尼,将曾经臭名远扬的垃圾填埋场建成为美丽的悉尼公园,并获得2016年美国建筑奖最佳景观设计奖。
在美国,每个家庭都要为垃圾的收集和处置承担成本。
目前美国有1200个城市实施垃圾计量收费制度,每户居民根据当地政府的实施细则,每月需缴纳40美元至50美元的垃圾清运费用。
虽然各个国家的垃圾收费标准不同,但其根本原则都是“垃圾计量收费”。
这个制度的核心理念是“谁污染谁负担”,即要求垃圾产生者以垃圾的产生量(重量或体积)为单位进行付费。
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政府垃圾清运环节的支出。
这些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垃圾回收利用,如为家庭垃圾回收利用提供便利、给予充足的垃圾回收资金以及利用财政手段鼓励垃圾回收利用;同时,也为地方政府制定明确的视界|53|垃圾分类回收绩效与政策目标。
针对我国目前的垃圾分类状况,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认为:“垃圾分类如同一个木桶,法制是它的底座,但目前还不牢固;政府推动、资金保障、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虽是长板,但全民参与是一个明显的短板,后者直接影响到垃圾分类的效率和效果。
垃圾分类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垃圾分类的国际经验与借鉴垃圾分类已成为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针对垃圾分类问题,各国纷纷引入不同的经验和做法,以应对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回收难题。
本文将介绍几个国家在垃圾分类领域的成功经验,并探讨这些经验对其他国家的借鉴意义。
一、德国的垃圾分类制度德国以其高效的垃圾分类制度而闻名,垃圾分类起点早、分类精准。
在德国,居民需要将垃圾分为四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
各类垃圾有不同的收集方式和处理方法,确保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回收利用。
通过强制性的分类制度,德国有效地降低了垃圾产生量,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二、瑞典的垃圾能源化利用瑞典垃圾处理方式独特,将垃圾转化为能源。
这种垃圾能源化利用的方式可有效减少对传统能源的需求,同时避免了大量垃圾填埋带来的环境问题。
瑞典的垃圾处理工厂利用高温和压力将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被转化为电力和供暖。
这种技术的成功应用使瑞典成为垃圾处理领域的佼佼者,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处理方案。
三、日本的垃圾回收和资源循环利用日本在垃圾处理方面注重回收和资源循环利用。
他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回收体系,通过分类回收垃圾来降低焚烧和填埋的压力,并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
日本通过引入智能垃圾桶、破碎机等先进设备,将垃圾进行分类和压缩处理,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垃圾体积,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日本还通过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回收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垃圾回收的发展。
国际经验的借鉴意义这些国家的垃圾分类经验对其他国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应该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的分类意识和参与度。
其次,建立健全的垃圾管理制度和政策法规,明确各类垃圾的处理方法和责任主体。
在技术方面,引入先进的垃圾处理设备和技术,提高处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在此基础上,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合力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全民参与的垃圾分类新风尚。
总之,各国在垃圾分类领域的经验和做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
瑞典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及效果分析
2.3.2 瑞典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瑞典自 1994 年开始实施生产者延伸制度,对生产
2018 年 10 月)。瑞典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欧盟成 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环境政策。该部致力于处理
员生态循环、自然和森
林保护、海洋和水环境、辐射安全和国际环境合作等
1 瑞典是全球最早倡导环境保护的国家
早在 20 世纪 60—70 年代,瑞典就认识到有限的 自然资源正在不断地减少,1967 年瑞典建立环境保护 机构,也是全球第一个建立环境保护机构的国家。
瑞典《环境法》(The Environmental Code)于 1998 年通过,1999 年 1 月 1 日生效,是一项重要的立法,旨 在推动可持续发展。该法包括 33 章,近 500 节。并取代 了原有的《环境保护法》(Environment Protection Act),
2 瑞典废弃物管理
关键词:生活垃圾;废弃物管理;瑞典 中图分类号:X79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912(2020)02-0041-04
瑞典王国,简称瑞典,是北欧五国之一,总面积约
环 境 和 能 源 部 (The Ministry of the Environment
45 万 km2,是北欧最大的国家,人口 1 011 万人(截至 and Energy)是瑞典政府部门,负责政府有关化学品、
瑞典废物管理协会 (The Swedish Waste Manage原 ment Association),即 Avfall Sverige,是瑞典废物管理和 回收机构,拥有 400 个来自公共和私人废物管理和回 收部门的成员企业,负责在全国所有城市的垃圾回收 和再利用。Avfall Sverige 每年出版 《瑞典废物管理 (Swedish Waste Management)》报告,报告还发布瑞典 生活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相关统计数据。 2.2 瑞典废弃物管理法规
我国垃圾处理问题
我国垃圾处理问题:三个矛盾四个脱节城市垃圾处理比较复杂,如果概括总结,我认为现在面临的就是“三个矛盾、四个脱节”。
三个矛盾:第一,长期的投入不足和我们对垃圾处理的需求不断提高的矛盾;第二,市场化快速发展和我们的监管能力相对滞后的矛盾;第三,总体标准水平和实际运行投入水平的矛盾。
四个脱节:第一,回收利用和末端处理脱节;第二,投资和建设脱节;第三,建设和运行脱节;第四,运行和监管脱节。
垃圾处理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我们国家面对垃圾处理问题,认识上存在误区。
不同的垃圾有不同的特性,如适合焚烧的去焚烧,有机物去堆肥,一些惰性的垃圾去填埋,当然如果能够回收利用,比如废纸、废金属,从产生源头就被回收了。
但是我们国内现在有一种倾向,在回收利用以后,剩余垃圾再进行综合处理。
听起来也很有道理,比如说通过筛分、分选,把有机物选出,做成肥料,把可燃物做成燃料,听起来很好,但是实际上,对混合垃圾进行综合处理成本高、环境效益也并非想像得那么好。
垃圾处理水平是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
有些问题和矛盾不可能短时间能解决的,只能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提高。
许多人包括一些地方主管领导对我国生活垃圾的特性、资源化的水平、分类收集都存在观念上的误区。
如果我们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而只顾末端处理方式的选择,显然是不行的。
其实,我国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并不低,你只要到填埋场去看看那些准备填埋的垃圾中还剩什么?这个问题你就明白了。
但是统计上显示的垃圾资源化比例是比较低,就是因为把那一部分已经在源头就被回收的物质(废纸、废塑料),没有统计到生活垃圾产生总量中。
我们讲回收利用,就要计算每个人日消费了多少,回收了多少,还剩余了多少进入填埋场和焚烧场,如果拿这些数字来比较,可以一目了然。
如果笼统地来比,恰恰和事物的本质是相反的。
垃圾产生量增长是必然的我们国家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平衡,不同地域以及广大的农村和小城镇还存在很大差别。
我们要有具体的可操作办法来应对垃圾处理。
瑞典垃圾管理现状及经验
瑞典垃圾管理现状及经验
金永麒
【期刊名称】《城市风:建设管理专刊》
【年(卷),期】2001(000)015
【总页数】2页(P30-31)
【作者】金永麒
【作者单位】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05
【相关文献】
1.瑞典生活垃圾管理经验及启示 [J],
2.“瑞典式”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J], 韩艳丽;芦枭
3."瑞典式"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J], 韩艳丽;芦枭
4.来自瑞典的经验:垃圾循环利用系统如何助力可持续发展?——专访瑞典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代表处固废资源部主任王瑞 [J], 朱琳
5.来自瑞典的经验:
垃圾循环利用系统如何助力可持续发展?
——专访瑞典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代表处固废资源部主任王瑞 [J], 朱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瑞典:减少食物浪费 食物垃圾变废为宝
瑞典:减少食物浪费食物垃圾变废为宝
佚名
【期刊名称】《资源再生》
【年(卷),期】2018(0)4
【摘要】瑞典当地媒体报道,据统计,一个瑞典人平均每年扔掉约19kg完全可以食用的食物,并从水槽中倒掉约26kg食物和饮料.食物的浪费不仅增加了家庭开支,还对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面对巨大的食物浪费,瑞典不仅制订了多部门多层面的、复杂综合的反食物浪费规定与倡议体系,还运用其先进技术将不可避免产生的食物垃圾变废为宝,在盈利的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
【总页数】1页(P49-49)
【关键词】食物垃圾;变废为宝;浪费;瑞典;生态环境;家庭开支;多层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99.3
【相关文献】
1.供需合力遏止食物浪费——科学厨房管理减少食物浪费 [J], 张蔚波
2.面对食物浪费看瑞典有何防治妙招 [J], 付一鸣
3.算浪费食物的账应再+两笔:+餐厨垃圾+垃圾处理 [J], 许焕岗
4.多条措施并举减少食物损失浪费——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说开去 [J], 丁声俊;
5.瑞典如何减少食物浪费 [J], 付一鸣[1]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垃圾再生瑞典马尔默的“零废弃”经验Garbage recycling, “zero waste” experience in Malmö, Sweden文/罗朝璇 童 昕市废物管理系统演变;(3)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引入。
继而结合中国目前城市废物管理系统发展中的问题,总结借鉴其经验。
马尔默的可持续发展历程马尔默是瑞典第三大城市,位于瑞典南部,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隔厄勒海峡相望。
在优越的地理条件下,马尔默市自20世纪初开始进入快速的工业化发展时代,造船业和建筑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1970年代,在能源危机爆发及传统制造业从欧美向新兴经济体转移的背景下,当地最大的造船厂考库姆造船所(Kockums)关闭,马尔默经济陷入困境,失业率大幅上升,人口外流。
这一困境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仅1990—1994年间,马尔默就有约25%的就业岗位消失。
与此同时,1992年联合国发起“世界范围内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瑞典国内对环境的关注到达了一个高峰,开展了一系列的政策与行动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1993年瑞典设立环境策略研究基金会来促进学校与产业在可持续发展上的合作,支持各领域的可持续实践。
约兰·佩尔松当选瑞典新的首相之后,政府也组建了新的委员会来负责生态可持续发展,拨给市政府约10亿美元(60亿瑞典克朗)以实现21议程的规划目标。
1994年伊尔玛·瑞尔帕鲁被选为马尔默市长,马尔默以此为契机,开始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之下实施绿色转型的发展道路,从工业城市向以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的现代综合体转变。
1997年马尔默通过了地方“21世纪议程”方案,而“零废弃行动”正是其发展策略中重要的一个部分。
本研究选取马尔默市的西港Bo01和奥古斯滕堡两个社区作为开展实地调研和分析的区域。
这两个社区在马尔默市城市更新和可持续转型中具有非常典型的代表性。
西港(Västra Hamnen)曾是马尔默最具代表的传统工业区,1970年代关闭的考库姆造船所就坐落于此。
造船所关闭之后,政府曾尝试引进新的工业项目。
比如1989年政府补贴引进了“萨博-斯堪尼亚”(Saab-Scania)汽车厂,但这一尝试并不成功,项目两年后关闭,港口工业用地处于废弃状态。
1990年代马尔默启动绿色转型时将西港选为第一批改造的区域。
通过系统的再开发规划和建设,西港成功转型为马尔默最具吸引力的城市居住社区之一。
Bo01是西港改造的第一个居住项目,其规划与建设包含了诸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实践。
奥古斯滕堡(Augustenborg)是1950年代马尔默建设的第一批公共住房区。
最初的居民主要是在当地工业企业上班的工人,构成当时城市主流的中产阶级社区。
但到了1980年代,随着工厂关闭,经济衰退,社区原来的居民逐步搬离,社区也逐渐衰败。
作为城市复兴改造的重点项目,1998年奥古斯滕堡获得了当地投资项目(Local Investment Program)的资金支持,建设奥古斯滕堡生态城,对区域内的老旧住宅进行了系统化的更新改造,其中也引入了许多旨在降低资源消耗、提高社区宜居性的技术方法和管理手段。
这两个社区采用了不同的城市更新改造方式,改造之后的社区居民构成有很大的区别,前者主要是马尔默本地的高收入人群,而后者则集聚了当地中低收入以及大量新近迁入的外来移民。
但通过可持续社区建设的努力,两个社区都实现了很高的住户垃圾分类参与度,因而可以很好地展现马尔默“零废弃”运动的整体效果。
马尔默的城市废物管理系统下图展示了马尔默城市废物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其中包括硬件基础设施和文化意识形态两方面的建构。
无论硬件基础设施还是文化意识建构,都包含了社区尺度的行为空间营造和城市及国家层级的基础设施和政策框架。
这样的系统之所以能够在社区尺度真正影响居民的行为习惯,是因为兼顾了居民生活便利与废物回收体系的运行效率。
1 社区尺度的分类回收空间社区尺度的分类回收空间主要考虑居民参与分类投放研究区位置示意图5354的便利性。
首先居民在家中就需要按照垃圾分类投放标准,按材质将各种废弃包装、餐厨废物、有毒废物进行分类存放。
社区中的回收小屋按照就近布局的原则,分布在整个社区内。
小屋中显眼的位置贴有简单直观的图文指示,帮助用户了解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回收小屋大多结合了绿屋顶等设计元素,并且与社区的游乐设施相结合,使得垃圾分类活动很自然地融入到居民日常生活的公共空间之中。
在回收设施的设计上,西港Bo01社区和奥古斯滕堡生态城也有一些差异。
西港Bo01社区由于是在工业废弃地经过彻底整治之后重新开发的新社区,因此尝试了一些新的自动化回收技术,比如真空抽吸的地下管道封闭式垃圾收集系统,可以分别收集餐厨垃圾和可燃垃圾。
该系统在整个社区中布置了21个投放口以及两个区域集中点。
居民日常按分类投放后,垃圾会暂时存放在投放口内关闭的阀门之上,每周管道系统通过真空抽吸将各个投放口的垃圾送到两个区域运输点,再由专业的垃圾运输车拉走。
自动收集系统避免了垃圾车在社区内部的通行,也有助于保持社区内的环境卫生。
奥古斯滕堡生态城则在回收小屋垃圾分类的基础上,开发了社区餐厨垃圾堆肥的设施,为小区居民的园艺活动和小区内的景观绿化提供肥料。
除了设施建设,行为规范和文化意识的建构也是促进居民自发进行垃圾分类的重要因素。
这种文化意识的建构一方面是通过公共媒体和教育机构不断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通过社区层面的公众参与和互动来提升居民的环保意识。
2 城市尺度的废物管理系统在城市尺度,马尔默的废弃物管理系统采取了公私合作的经营模式。
区域性的废物管理机构“公众与科学之南方水务”(V A SYD :Vetenskap & Allmänhet SYD )和斯萨乌(Sysav )都是政府成立的公共机构,对当地的城市废物收集有一定的垄断性。
经过分类回收后的废物进一步的加工运输则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私营企业,形成一定的市场竞争。
尽管社区内的垃圾收集设施略有差异,但垃圾分类的标准和流向都与马尔默市的城市废物管理系统相衔接。
VA SYD 是由斯康纳省多个市政府联合成立的专门负责废水和废物管理的机构。
居民每年向VA SYD 支付垃圾处理费,马尔默城市废物管理系统模型奥古斯滕堡生态城中新建的社区垃圾分类绿色小屋西港Bo01社区中的垃圾分类小屋(左)以及区域集中点的垃圾运输车(右)马尔默废弃物管理经营模式用于购买垃圾处理服务。
除了社区内的日常垃圾回收点,VA SYD还在区域内建有一些相对较大的公共回收站,居民可以将大件废物或有毒废物送往这些回收站专门处理。
在实际运营中, VA SYD将不同的垃圾处理服务外包给一些专业企业完成。
例如:真空管道系统由恩特华(Envac)公司设计安装,一般回收点的清洁维护由朗赛尔(Ragn-Sells)公司负责,运输企业里诺诺顿和奥森斯负责从社区垃圾收集点和公共回收站将分类的垃圾运输至区域回收中心。
通过引入这些私人企业,废物管理系统的整体效率得以提高。
Sysav是由14个市政府联合成立的非营利机构,负责运营具体的废物处理设施,包括垃圾焚烧厂和餐厨垃圾堆肥发酵厂。
垃圾焚烧厂为热电联供,餐厨垃圾堆肥发酵后可生产有机肥和沼气,沼气为当地的公交汽车提供能源。
2016年Sysav共收集处理了33700吨餐厨垃圾,并提供了马尔默和布尔勒夫60%的区域供暖。
投入社区垃圾分类点的塑料、玻璃等可回收材料也通过垃圾转运运输到Sysav的区域回收中心,然后转交给专业的再生材料生产企业负责进一步的循环利用。
3 引入生产者责任延伸机制城市废物管理系统有效实现了从社区到处理中心的垃圾分类回收与再利用,但这种方式并没有触及废物产生的根本机制,因此无法从源头扭转废物日益增长的趋势。
1988年,托马斯·林赫斯特在对瑞典环境部的报告中首次提出生产者责任延伸制(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的概念,试图通过重新划分废物管理的责任,让生产者对其产品承担更多废物管理的责任,从而激励企业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考虑资源效率和环境影响。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引入,一方面为地方公共废物管理系统增加了一定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促使企业有动力通过改进产品设计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减少废物的产生,提高材料的可循环利用性。
在现实中,一些企业联合起来建立生产者责任组织,共同承担产品废弃后的回收责任。
其中一些生产者责任组织的回收体系也进入到社区之中,成为与城市废物管理系统相平行的另外一个废物回收与循环利用体系。
生产者责任组织的回收系统与城市废物管理的回收系统有一定的交叉和重叠。
以“包装材料和报纸杂志生产者责任组织”(FTI: Förpacknings & Tidnings Insamlinge)为例,生产者会在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时候收取一定的押金,交给FTI。
FTI用这笔钱资助零售商建立和运行逆向物流网络,消费者将饮料瓶等废弃包装投放到商场内的自动回收机,可以获得一定的押金返还。
FTI也可以向斯萨乌支付一定的费用,回收消费者丢弃到垃圾桶中的废弃包装物。
最终FTI需要保证市面上的废弃包装和废报纸杂志达到政府制定的回收和循环利用目标。
城市“零废弃”运动的启示综上所述,马尔默城市废物管理系统一直由地方政府主导,其内容与形式随着社会环保理念与技术发展而更新变化。
马尔默的“零废弃”发展经验对于中国城市废物管理体系的建设规划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1 新技术推广的社会适用性中国城市废物管理近些年来比较热衷于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从西港社区和奥古斯滕堡的发展经验来看,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需要与特定的社区空间和应用场景相适应,并与城市废物管理处置的基础设施系统相衔接。
西港社区采用的封闭式真空垃圾管道系统是社区回收技术创新的有益探索,但该系统并没有在马尔默市得到广泛推广。
该技术曾在2010年被引入我国,在北京电力医院、天津生态城、广州亚运城社区等项目中有示范性的应用。
但实际情况是真空管道系统大多变成房地产商宣传的噱头。
以广州亚运城社区为例,由于运营成本较高,以及无法与城市废物处理系统对接,2010亚运会结束后封闭自动垃圾系统便停止运行,恢复传统的垃圾箱投放方式。
由此可见,新技术的应用离不开特定的社区场景,也不能脱离城市废物管理的现状。
2 多层次管理系统有效衔接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涉及多层次管理系统的有效衔接,FTI在社区中设置的废报纸和废包装专用回收箱(左),超市中设置的废弃灯泡和聚对苯二甲酸类(PET)塑料瓶专用回收机(右)55包括国家层次的资源效率宏观目标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城市尺度的废物管理系统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区尺度便于分类投放和循环利用的生活空间建构。
从马尔默奥古斯滕堡生态城的案例来看,尽管奥古斯滕堡的居民大多是来自海外的新近移民,并没有像当地人一样接受过垃圾分类的系统化教育,但在良好的社区分类设施和指引体系的引导下,仍然能够普遍按照8类垃圾分类的标准进行垃圾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