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1课第1框生活处处有哲学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1课第1框生活处处有哲学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16781beb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7b.png)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本单元的地位从知识体系来说,本单元主要是从学生身边的哲学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哲学是什么,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以怎样的方式看待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的重要特点是什么。
从能力目标来说,本单元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意识;培养学生鉴别理论是非的能力,识别不同哲学派别的本质,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增强学生把握哲学与时代关系的能力,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与功能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发展和开放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能力。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来说,本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热爱哲学、追求真理、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意识;培养学生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的意识;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的意识,自觉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世界、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
因此,本单元是全书的逻辑起点,居于起始的位置,起着引领和导入的作用。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本单元围绕的一条主线就是哲学和生活的关系问题。
无论是介绍什么是哲学、介绍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还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的阐释,都是置于生活、实践和时代的大背景下进行的。
在这一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本单元的核心问题就是生活和哲学的关系问题。
为此,本单元设计为三课: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本单元的基本结构是:哲学(第一课)——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课)——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三课)——哲学的功能(综合探究)。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1框生活处处有哲学学海导航·学情展示问题导引核心素养1.哲学智慧是怎样产生的?2.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和实践存在什么关系?3.哲学的本义和哲学的任务分别是什么?科学精神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真正的哲学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
![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https://img.taocdn.com/s3/m/522f6914964bcf84b9d57b6b.png)
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2.哲学影响人们的生活: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 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 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温馨提示:哲学并不神秘,哲学就在我们身边。但并不是对 周围世界的所有思考都属于哲学思考,只有涉及世界本质与 规律的思考才具有哲学性质。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典例精析
例1 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白马 非马”、“田忌赛马”、“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守株待兔”等。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的智慧(
A.产生于寓言故事 B.产生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
)
C.源于古典文献的流传
D.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解析】 寓言故事讲的都是人们生产、生活当中的事情,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点拨提升 1.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智慧。生活需要智慧,需
要哲学。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
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 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惊讶、困惑是人的一种主观状态,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实践需要哲学,人们创造哲
④真正的哲学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①③④ D.②③④
栏目 导引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解析】
材料中乔布斯愿用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
古希腊哲学家)一个下午的相处,充分体现了他对哲学作用
的重视。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真正的哲学对 生活和实践有积极的指导意义,①③④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真 正哲学的作用,符合题意。真正的哲学能够为人们提供世界 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提供具体的方法,②说法错误。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综合探究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公开课教案_27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综合探究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公开课教案_27](https://img.taocdn.com/s3/m/494cd1e050e2524de5187e89.png)
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走进哲学问辩人生一、教学内容和地位本课时探究了哲学与生活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是本单元的总结与升华,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合作探究易于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哲学智慧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同学们较为感兴趣,同学们可结合哲理小故事及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讨论和交流。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哲学与生活的关系;感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2.能力目标帮助同学们提升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哲学与生活的关系难点:感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重要意义五、课时、教具1课时,多媒体教学六、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七、教学过程提问诱思导入:教师:今天我们进入综合探究的学习,标题内容为《走进哲学问辩人生》,思考,哲学离我们的生活近还是远?同学:近教师:不错,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古代最著名的哲学小故事,大家都熟知的“揠苗助长”,其结果是苗都死了。
启示我们什么哲学道理。
展示PPT图片:揠苗助长同学: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过渡:这个哲理小故事大家都比较熟悉,我来分析一个不熟悉的“为猪把脉”,能否把脉成功?展示PPT图片:为猪把脉同学:不能教师:为什么不能同学:因为猪的脉和人的脉不同教师:确实,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该怎么办?同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过渡:教材还有六个小故事,我们一起来分析,讨论其蕴含的哲学道理。
(将学生安排成六小组,每小组各完成一个任务。
每组派两名代表,一名讲述故事,一名总结启示。
如有问题,其他同学给出自己的见解,最后合作探究总结其中的哲学道理)活动交流:1.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包含了哪些哲学道理?(代表发言后总结概括)展示PPT:活动交流:2.这些哲理与人们的生活实践有什么关系同学:产生于生活实践中教师:生活实践属于物质还是意识的范畴?同学:物质教师:哲学属于物质还是意识的范畴同学:意识教师:谁决定谁同学:物质决定意识教师:以此类推,生活实践决定哲学知识点过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哲学同样对生活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综合探究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教案(4)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综合探究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教案(4)](https://img.taocdn.com/s3/m/a9a58ab5102de2bd960588ef.png)
第一单元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教案教学目标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包含了哪些哲学道理?这些哲理与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有什么关系?自然科学家为什么如此重视哲学的作用?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导入新课【探究路径参考】哲学是人生之导师,至善之良友,罪恶之劲敌,假使没有了哲学,人生又值得什么?——西塞罗生活与哲学有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大公司,其负责人对三个应聘者:甲、乙、丙提出了一道实践性的试题:就是“以10日为限,想办法木梳尽量多的卖给和尚。
”10天后,负责人问甲:“卖了多少把?”答:“1把。
”“怎么卖的?”甲讲述了历尽的辛苦,游说和尚应当买把梳子,无甚效果,还惨被和尚的责骂,好在下山时遇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太阳,一边使劲挠着头皮。
甲灵机一动,递上木梳,小和尚用后满心欢喜,于是买了一把。
负责人问乙:“卖了多少?”答:“10把。
”“怎么卖的?”乙说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发都被吹乱了,他找到了住持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
应当在每座庙的香案前放木梳,供善男善女梳理头发。
”住持采纳了他的建议。
那座山有十座庙,于是买了10把木梳。
负责人问丙:“卖了多少把?”答:“1000把。
”负责人惊问:““怎么卖的?”丙说他到一个颇具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宝刹,朝圣者络绎不绝。
丙对住持说:“凡来进香参香者,都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所回赠,以做纪念,保佑其平安吉祥。
我有一批木梳,您的书法超群,可刻上‘积善梳’三个字,鼓励其多做善事,便可做赠品。
”住持大喜,立即买了1000把木梳。
人生充满着哲理哲理是生活的原色平庸的人,无视于生活的原色浅薄的人,漠视于生活的原色只有热烈地投身于生活,并力求成为生活的主人的人,才能透过生活的多重色彩,窥视到生活的原色走进哲学——生活处处有哲学探究1、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包含了哪些哲学道理?2、这些哲理与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有什么关系?3、自然科学家为什么如此重视哲学的作用?4、这段话表达了什么观点?5、为什么马克思的话对他影响如此深刻?6、“四个同样重要”、“两个不可替代”强调的是什么?探究:1、中国古代成语故事包含了哪些哲学道理?“田忌赛马”的故事说明量变会引起质变。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课件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73ccd3c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09.png)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只是在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遇 到的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点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只是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界的过程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就是客观与主观的关系。 (×)
点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就是主观与客观的关 系。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一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学习目标]
[学习指导]
1.明确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
1.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 学的基本问题。
2.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 2.结合自身学习实际,能够说明生活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A.①③ C.②④
B.①④ D.②③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解析:选 D 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的变化体现了世界 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故②③ 正确;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并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不符合题意; 思维是对存在的反映,并不一定是正确反映,④的表述绝对化。 故选 D 项。
思想政治 必修4
[知识归纳] 哲学基本问题的图示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 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是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对存在具有 能动作用。它是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科学回答。 承认存在决定思维,就是坚持了唯物主义;承认思维对存在 具有能动作用,就是坚持了辩证法。
第1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同步学教学设计
![第1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同步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295911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98.png)
4.教师引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生活中的哲学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教师简要介绍哲学的基本概念、性质与功能,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以及哲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举例、互动提问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哲学知识。
8.加强课后辅导,关注学生的成长。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哲学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以一段简短的视频引入新课,视频中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哲学现象,如人际交往、道德观念等,激发学生对生活哲学的好奇心。
2.提出问题:观看视频后,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体现了哲学思想?这些哲学思想对我们的生活和成长有什么影响?”
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主动关注时代发展,树立远大理想。
3.重点: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难点:如何平衡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团队合作,使学生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教学设想
1.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发现生活中的哲学问题。例如,通过分析时事政治、社会热点等问题,让学生体会哲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指导作用。
b.时代精神对我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何启示?
要求:各小组整理讨论成果,形成一份不少于1000字的讨论报告,包括观点阐述、案例分析、总结反思等。
4.观察日记:请学生观察一周内身边发生的事情,运用哲学视角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要求:日记不少于5篇,每篇不少于200字,内容真实、感悟深刻。
5.课后阅读:推荐阅读《生活与哲学》相关章节,加深对哲学理论的理解。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轮复习第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轮复习第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22e0840fc4ffe473368aba0.png)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单元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思想智慧,是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导。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单元主要是从学生身边的哲学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哲学是什么,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重要特点是什么。
在以前的高考中,本单元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频繁考查的知识有:哲学的含义、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等。
前瞻2017年高考,考生需要注意:1、对于古今中外著名唯心主义哲学家的经典论断,能够准确辨别是主观唯心主义还是客观唯心主义;2、结合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说明它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3、明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以及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知识网络】哲学的本义美哲学是指导人们生好哲学的任务活得更好的艺术生活哲学的含义的世界观的含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向导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化的世界观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具体知识的关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维知识的概况和总结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生活哲学基本问题百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一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问题智舸慧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二是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并决定各种哲学的性质和方向争和流时的代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思唯物主义精想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神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与时代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时代精神的总结和精华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社会变革的先导预见未来,指明方向。
第1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必修4-人教版-政治
![第1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必修4-人教版-政治](https://img.taocdn.com/s3/m/35e989f2700abb68a982fbff.png)
第1课时 │ 新课导入
问题;什么是哲学?你在身边的哪些事例中发现过哲学道 理? 学生列举身边事例,畅谈所包含的哲理。 (形成初步概念,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第1课时 │ 课前梳理 课前梳理
知识点一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________ 实践 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________ 追问 和对世界的________。 [思考] 试评析“生活本身就是哲学”或“有了生活就自 思考 然而然地有了哲学”的说法。 ►
► 探究点一 哲学产生于什么 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 思考。 哲学依赖于实践。哲学研究人和世界的关系,而人和世界 的关系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人类的实践活动所提出的各 种问题,构成哲学反思最深厚的生活基础和发展的动力。而且, 哲学问题的真正解决以及解决的正确与否,都离不开实践。
第1课时 │ 三维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 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第1课时 │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重点] 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 思考。 [难点]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第1课时 │ 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
第1课时 │ 课前梳理
(2)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 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________ 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正确 [辨析] 哲学能给人智慧,使人聪明。 [答案] 哲学作为一门学说,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只有 真正的哲学、科学的哲学,才能给人以智慧,使人聪明。
第1课时 │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判断]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惊讶和困惑。 [答案] 错误。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 智慧的产生离不开人们的思考。人们创造哲学是为了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的需要。 3.方法论的含义 世界观 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用________ 就是方法论。 4.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说来,世界 决定 方法论,方法论________ 体现 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 观________ 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1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单元综合提升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1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单元综合提升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e33bd046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fb.png)
题目:分析实现人生价值的路径,并阐述其中一种路径的具体应用。
答案:实现人生价值的路径有多种,包括追求个人成长、为社会做出贡献、追求道德完善等。例如,一个人可以通过追求个人成长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社会做出贡献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追求道德完善来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4.例题四:
题目:分析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的关系,并阐述如何在生活中应用时代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关系;2.价值的创造与实现;3.价值的判断与选择;4.价值的实现与实现人生价值的方法。
难点:1.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关系;2.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解决办法: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关系;2.通过实际案例、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实现人生价值的方法。
-《价值观的创造与实现》(作者:某著名哲学家),引导学生思考价值观的创造与实现方法。
-《实现人生价值的路径探索》(作者:某著名社会学家),提供实现人生价值的不同路径和方法。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要求学生阅读以上拓展阅读材料,并撰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分析其中所体现的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答案: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是相互关联的,时代精神是生活智慧的体现。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关注社会发展和时代变化,不断学习和适应,来应用时代精神。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关注科技创新和社会变革,来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和时代精神。
5.例题五:
题目:分析价值观的判断与选择,并阐述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观判断和选择。
2.当堂检测:
(1)选择题:
1.下列哪个选项最符合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综合探究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公开课教案_15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综合探究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公开课教案_15](https://img.taocdn.com/s3/m/53971aceba0d4a7302763ab4.png)
参赛课题:物质运动的规律《物质运动的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规律的概念;理解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普遍的,能列举实际事例,分析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2.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够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通过学习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原理,使学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
二、【重点、难点】重点:规律的含义难点:规律的含义及其特点三、【辅助教学】多媒体软件PowerPoint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置情景:播放视频《拔苗助长》。
提问:视频中的禾苗为什么会枯竭?提示:禾苗的生长是有规律的。
如果人为的改变规律,会受到惩罚即颗粒无收。
不仅禾苗生长有规律,其实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那么,什么是规律,规律有何特点,我们该怎样对待规律呢?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四课:《物质运动的规律》的学习。
学生结合教材,围绕:“规律的概念,特点,方法论要求”,完成导学案的【自主学习】。
(二)新授内容知识点一:规律的含义教师发问、学生回答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合作探究一之设置悬念:分组讨论,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下列哪些属于规律范畴?(学习小组讨论后,学生上黑板板书)①地球绕太阳公转;②苹果落地;③水往低处流;④四季更替;⑤万有引力;⑥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⑧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⑨红灯停,绿灯行设置意图:一方面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发现学生在规律含义理解上的问题;另一方面设置悬念,暂不公布答案,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后续的教学过程做到有的放矢。
情景一:当今社会是数字时代,数字已和我们结下不解之缘。
受风俗习惯等因素影响,不少人认为“8”是“发”而偏爱有加,认为“4”是死的谐音而有所避忌。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1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教学课件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1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4d924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6b.png)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2.全面理解哲学的内涵 (1)从本义看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 明的学问。 (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人 人都有世界观,一般人的世界观只是自发的、零散的、不自觉的, 不能形成哲学。)
界是哲学和世界观共同的研究对象 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
论又体现世界观 ④世界观总是自觉地影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解析] 整个世界是哲学和世界观共同的研究对象,一般来 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又体现世界观,故②③符合题意; ①错误,世界观亦称宇宙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 本观点,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排除;④错误,世界 观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排除。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素养培育:(视野拓展)
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对人工智能的自觉运用
哲学社会科学不仅在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方面应发挥重要
的作用,而且在自身领域也需要自觉适应和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
应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积极配合自然科学工作者,加快人
工智能在自身各领域的研发与装备,使哲学社会科学自身的繁荣
——泰勒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问题探究| (1)材料说明哲学在具体科学研究中发挥着什么作用? (2)上述名言说明哲学与具体学科有什么关系? 提示:(1)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 学就会干涸和枯萎。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 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综合探究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公开课教案_7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综合探究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公开课教案_7](https://img.taocdn.com/s3/m/c75b0c16b4daa58da0114ab4.png)
第一单元综合探究走进哲学问辩人生教案一、综合探究设计意图什么是哲学?哲学研究哪些问题?哲学与我们生活是什么关系?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什么关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什么关系?学习哲学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哲学?这些都是学生思考和关心的问题。
学习本单元后,学生对这些问题仍然会有些模糊认识。
为此,本单元的综合探究进一步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单元的主题是“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是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学是世界观的学问,能够开启人的智慧”,“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分析实例,说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
这些问题,综合起来就是使学生明确哲学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学习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们人生的作用。
因此,探究本问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内容,完成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2.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
学习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是学习哲学的主要目的。
但在学生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很远”、“哲学与我无关”、“哲学对我将来从事自然科学的研究没有什么用处”等认识,这些都影响着学生对哲学学习的态度和哲学作用的发挥。
设置本探究问题,有助于帮助学生澄清这些模糊认识。
3.探究活动本身的要求。
探究活动的设置,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便于在班级形成探讨、争辩的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本探究活动,可通达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有关信息,剖析有关观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感悟的基础上,认同哲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哲学对人生的指导功能,从而自觉追求智慧,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二、探究活动开展建议(一)探究活动过程1.准备阶段(1)划分小组,收集资料建议将全班学生分成6个小组(或若干个小组),分头收集资料。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综合探究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公开课教案_31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综合探究 走进哲学 问辩人生》公开课教案_31](https://img.taocdn.com/s3/m/27b04677e518964bcf847c89.png)
3.哲学具有帮组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马克思哲学是人生的根本指南。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从三个方面掌握
三、应用标准(研学)
(1)有人说哲学是爱智慧;有人说哲学是所有学科的终极;有人说哲学是介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领域;有人说哲学是以理性探讨宇宙与人生的根本真相,从而指引物质生活,评估文化生态;更有人说哲学的定义本身就是哲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我们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
2.通过对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学习,增强我们以哲学为指导,学好具体知识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哲学的功能。
难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
教
学
内
容
、
过
程
、
方
法
等
(一)知道标准(导读学)
1、老师展示课程标准《同步解析与测评》主要知识目标)
⑩哲学应当提供让人惊异、惊讶、惊醒的创新论断。柏拉图认为,哲学根源于惊异。亚里士多德认为,由于惊异,人们不仅现在,而且一开始的时候,就去进行哲学研究。
2、单元小结(知识体系)
(四)达到标准(练悟学)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四册精品课件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第四册精品课件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6bcd916d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58.png)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知识脉络
课堂篇探究学习
解惑提高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与“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 界的追问和思考”的区别 (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侧重于哲学智慧产生于实践, 这是最根本的。即解决的是哲学来源于哪里的问题。 (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侧重于人类的实 践活动并不能自发地生成哲学,只有人们在实践中自觉地对世界进 行追问和思考,哲学才会出现。即解决的是哲学怎么产生的问题。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知识脉络
课堂篇探究学习
典例剖析 例题1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肆虐,让我们重新回到古老而又常新 的哲学问题:人与自然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在抗击疫情的同时,我 们应当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去深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说明( ) A.哲学源于人们对灾难的思考 B.哲学源于生活,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 C.真正的哲学就是生活本身 D.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知识脉络
审题
审设问 本题要求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审材料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选项 选项分析
是否 入选
A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 ×
疫情引发了人们关于人与自然关系
定选项 B
的哲学思考,这说明哲学源于生活,源 √ 于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
C
哲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真正的哲 学不等于生活本身
课堂篇探究学习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知识脉络
哲学有什么用 互动探究 “天人合一”是一种传统的哲学思想,这种思想认 为人生活在世界上, 自己的行为必须合乎自然界的大道和规律,讲究自然界的法则,达 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无论SARS还是新冠肺炎疫情,都警示我 们应重建生命伦理,回到中国传统的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 依据材料,运用哲学特点和作用的相关知识,探究说明回到中国传 统的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的原因。 提示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能使我们正确地看待 自然、社会的变化与发展,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政治: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必修4)
![政治: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a0dca18551e79b89680226c3.png)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一、学习要求(一眼便知)
二、自主学习(双手协作)
哲学源于
哲学与生活
哲学是指导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是的世界观
哲学的含义
,又有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
哲学哲学与具体科学哲学则是
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具体科学的进步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
是问题
一是的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内容(划分的唯一标准)
二是的问题
为什么:
哲学是的总结和升华,真正的哲学都是哲学与时代
哲学是的先导:
是和
阶级基础:
产生自然科学基础:
直接理论来源:
第一次实现了与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特征与的有机统一
实现了基础上的与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的重大理论成果
地位:是以往哲学和科学发展的,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
生的,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功能,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树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
识和改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
的思维方法,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使我
们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
和实践,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三、合作探究(三思而明)
③.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
④.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单元综合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知识点总结课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单元综合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知识点总结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9ec12ea8114431b90dd8c2.png)
一二三四五
二、哲学的内涵 全面理解哲学的内涵,应把握以下几点 (1)从本义看,哲学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之学,是一门给人智慧、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单元整合
一二三四五
一、正确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1.哲学源于生活 (1)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实践中逐步 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哲学并不神秘,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 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 作和生活。
2.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1)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对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
念,解放人的思想。 (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
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它能够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成为 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3)任何反映时代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 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一二三四五
四、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一二三四五
五、哲学与时代精神
1.真正的哲学
含 是对社会生活的正确反映,是对时代精神的敏锐把握,是自己 义 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原 因
第一,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 的脉搏。第二,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 果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教学案人教版必修四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教学案人教版必修四](https://img.taocdn.com/s3/m/3482f29958fafab068dc0296.png)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必修学习要求】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选修学习要求】1、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2、理解世界观的含义,懂得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理解方法论的含义,懂得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考点讲解】1、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理解世界观的含义,懂得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2)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它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因此,我们既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3、理解方法论的含义,懂得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是方法论。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3)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知识点梳理】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2.哲学源于:3.哲学是一门学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必修)教案学案一体化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一、考点归纳
考点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A P7 6(1)
⑴哲学含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⑵世界观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⑶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与世界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成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注:哲学是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考点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A P8 6(1)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注: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例题1]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
这反映了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 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 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例题2]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 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C. 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都相同
D. 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
考点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 P8-9 6(3)
⑴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是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⑵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那种把哲学看作是"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总结: 哲学是什么:
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也是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例题3]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的正确说法是
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
考点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A P10-11 6(2)
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⑵内容一: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表现二: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识论的标准。
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到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例题4]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
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
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
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
”休谟的上述观点属于
①唯物主义②唯心主义③不可知论④可知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考点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A P10 6(1)
⑴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⑵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考点6、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B P12-13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