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自然公开课教案
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幼儿园大班科学《了解风》教案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城市居民已经离开了自然环境,远离了自然美景,与自然的亲近度越来越低。
而在幼儿教育方面,越来越多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也开始意识到,与自然亲密接触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非常重要。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幼儿园大班科学课程中的一堂课——《了解风》。
一、教学目的1、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了解自然现象和规律,增强与自然的亲近感和探索精神。
2、探讨风的形成和变化的原因,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和理解能力。
3、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活动,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意识。
二、课程内容1、导入环节老师可在幼儿园的室外教学区域,让幼儿感受到自然界中风的存在,引导幼儿自由表达对于风的认知和观感。
2、实验环节老师可以组织幼儿们一起进行实验,协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探究风是如何形成的。
实验材料可以是一张大纸片或一张塑料布,让幼儿体验在强风的情况下将它拿开的困难。
用大风扇和纱布来表现风的清晰程度和形状,以及如何通过阻挡风来探索风的方向变化、速度和形状。
3、组织活动老师可组织幼儿们进行风筝飞行、捏风和纸飞机飞行等活动,让幼儿们亲身体验风带来的感受和变化,如在风中飞行的困难,风带来的声音和压力等。
4、总结教育老师可以通过问题回顾等形式,让幼儿们总结本次活动所学到的知识和感受。
三、教学方法1、实践性方法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活动,帮助幼儿们更好地理解风的形成规律和特性,并在其中探究科学思想与方法。
2、教育游戏法通过风筝和纸飞机等游戏,让幼儿们更好地理解风的特性和变化,并提高幼儿们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3、问题式探究法通过问题式的探究和引导,让幼儿们加深对于风的理解和认识,并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教学的评价应综合考虑幼儿课堂表现、活动表现、作品展示、和师生互动等方面,通过绘画、口述、情景再现、视频拍摄等方式来展现幼儿所学到的知识和能力。
通过该科学课程的学习,幼儿们能够进一步了解风的特性和变化,并从中获取自然界的启示。
引导学生体验自然(教案)
引导学生体验自然(教案)教案 - 引导学生体验自然教案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体验自然,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环境意识。
教学时长:1-2课时适用对象:小学生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话题:大家喜欢在户外玩吗?你们最喜欢的户外活动是什么?请谈谈你们的喜好。
- 激发学生的兴趣:今天,我们要一起来体验一次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你们准备好了吗?2. 学习目标(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学习目标:通过参与自然活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环境意识。
3. 自然观察(15分钟)- 带领学生来到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如花园或校园中的绿地。
- 学生们观察周围的植物、昆虫或其他自然元素,并记录下他们观察到的事物。
- 鼓励学生用五官感知周围的环境,例如触摸花瓣的质地、闻一闻花香、聆听鸟儿的歌声等。
4. 自然探索(20分钟)- 学生们分组,每组给予一个探索任务,例如寻找不同种类的植物、观察昆虫的行为等。
-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并记录下他们发现的有趣的事物。
- 学生们可以使用放大镜、相机等辅助工具,以便更好地观察和记录。
5. 分享和讨论(15分钟)-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有趣的发现。
- 全班一起讨论各组的发现,并共同思考自然现象背后的原因与道理。
6.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顾他们在体验自然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自然环境,并与父母、朋友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教学资源及评估方式:- 资源: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放大镜、相机等辅助工具。
-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小组分享和全班讨论的质量,以及学生对于自然体验的反馈。
备注: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级和班级特点,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
通过本教案的引导,学生将有机会亲身体验自然,发现自然界的奇妙之处,并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走近大自然教案范文
走近大自然教案范文教案:走近大自然教学目标:1.了解大自然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大自然的基本特点和组成要素;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大自然的概念和意义;2.大自然的基本特点和组成要素。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素材、大自然相关书籍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大自然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你们觉得这些图片中所展示的是什么?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大自然的概念。
二、探究大自然(15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大自然的视频素材,引发学生的思考。
2.学生观看完视频后,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大自然的基本特点和组成要素。
3.学生报告并共同补充完善大自然的基本特点和组成要素。
三、大自然的意义(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大自然的图片,并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2.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并补充大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如:提供清洁空气和水资源、维持生态平衡等。
3.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并展开相应的小组活动,讨论大自然的意义以及人类应如何保护大自然。
四、如何保护大自然(2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大自然保护的重要性,并与学生共同总结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相应的海报或宣传手册,呼吁大家共同保护大自然。
3.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在班级内进行投票,评选出最具有号召力和创意的宣传作品。
五、巩固与拓展(1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大自然保护知识问答游戏。
2.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拍摄一段关于大自然的视频作品,并写一篇感想。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教师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内容。
2.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建议。
教学延伸:1.安排一次户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2.鼓励学生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积极投身到保护大自然的行动中去。
教学评价方式: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思维活跃度、参与度以及对大自然保护意识的理解;2.对小组活动和展示的宣传作品进行评选和评价;3.根据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包括视频作品和感想。
《金色的草地》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
《金色的草地》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金色的草地》,主要内容包括: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学习作者观察自然的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会用“ABB”式结构词语;理解并运用“一本正经”、“引人注目”等词语。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变色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学会本课生字,掌握“ABB”式词语,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
3.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草地变色的原因,学会“ABB”式词语。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观察自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卡片、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金色草地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地的变化。
3. 讲解生字:学习本课生字,讲解“ABB”式词语,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为例,讲解“一本正经”、“引人注目”等词语的用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和词语,进行句子仿写。
6.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金色的草地》2. 生字:ABB式词语、一本正经、引人注目等。
3. 草地变色原因:晨曦、夕阳、季节变化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所学生字和词语,写一段描述自然现象的句子。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进行课外阅读,积累更多词汇。
组织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近大自然,激发写作灵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自然与环境教案
自然与环境教案教案:自然与环境目标学科:生物学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自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2. 掌握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 了解不同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4. 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自然与环境的关系、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教学PPT;3. 小组讨论活动的任务卡片。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关于环境污染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2. 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探讨自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探究活动一:自然与环境(10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定义和自然环境对人类的意义。
2. 学生小组讨论,讨论自然环境对他们个人的重要性,并结合具体例子说明。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探究活动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学生小组讨论,讨论环境保护的具体意义和重要性,并列举一些环境问题的例子。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分享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并搜集相关的环境保护措施。
应用活动:解决环境问题(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组任务: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环境问题,然后搜集相关信息,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2.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所选择的环境问题和他们的解决方案,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评论。
3. 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了解自然与环境关系、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未来我们该如何更好地保护环境?他们有什么个人行动计划?3. 学生们分享自己对未来环境保护的期望,并做出个人行动计划。
幼儿园语文教案认识自然环境
幼儿园语文教案认识自然环境一、教学目标:1.认识自然环境,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和重要性。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亲身体验,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图片、实物:花、树、草、小鱼、小鸟等。
课件:自然环境的图片和视频。
三、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幼儿观察现场,提问“你们见过什么自然环境吗?”听完幼儿的回答后,教师展示图片和实物,继续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
2.学习新知:通过图片和课件,教师给幼儿介绍各种自然环境,如山、河流、湖泊、海洋、天空等。
同时,教师利用课件播放自然环境的视频,使幼儿对自然环境有更直观的了解。
3.游戏亲身体验:把班级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然环境进行模拟表演。
例如,有的小组可以扮演花、树、小鸟,还可以自己编创动作和对话,展示自然环境的美丽和重要性。
4.讨论交流: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表演,其他小组观看后进行评价和交流。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以下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需要哪些自然环境?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然环境呢?”观点多样化,并引导幼儿尽量给出合理的解释和理由。
5.小结:教师对刚才的活动进行总结,回顾学习过的知识。
并引导幼儿进行小结:“自然环境包括了山、河流、湖泊、海洋和天空等,它们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以后我们要爱护自然环境,保护它们。
”教师总结重点,给幼儿树立正确的生态观。
四、教学延伸:1.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幼儿创设一些自然环境的情境,如角色扮演、游戏等,进一步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定期组织户外活动,带领幼儿亲近自然环境,增强他们的生活体验和观察力。
3.教师可以通过绘本、诗歌等形式,进一步扩展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认知,丰富他们的审美情感。
自然常识初中老师讲课教案
自然常识初中老师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培养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
2. 使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常见现象和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自然界的定义和特征2. 自然界中的常见现象和规律3.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自然界的定义和特征2. 自然界中的规律及其应用3.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界的定义、特征、常见现象和规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自然界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自然界的定义和特征:详细阐述自然界的概念,讲解自然界的特征,如物质性、规律性、动态平衡等。
3. 分析自然界中的常见现象和规律: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现象和规律,如气象变化、生物进化、地球运动等。
4. 案例分析:选取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5. 讨论:组织学生就自然界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6.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自然界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8.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自然界或环境保护的短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实践活动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搭船的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共两课时)
《搭船的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共两课时)15.搭船的鸟【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翠鸟美丽的外貌和敏捷的捕鱼动作,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语言运用:重视朗读的指导,指导学生通过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等把观察所得写具体、生动。
思维能力: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审美创造:通过观察实践,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单元习作积累素材。
【课前解析】关注文本:本文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在去乡下的路上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
课题中一个“搭”字,就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课文开头交代了见到翠鸟的原因,接着重点描写翠鸟美丽的外貌吸引了“我”,也引发了“我”的疑问。
看到翠鸟捕鱼的敏捷动作后,通过母亲的介绍,“我"知道了翠鸟搭船的原因,点明了课题。
关注结构:课文中,作者先看到的是静止在船头的翠鸟,感受到翠鸟美丽的外形,接着按照一定顺序从整体到具体部位:羽毛、嘴来感受翠鸟外貌的美丽。
关注描写:课文第四自然段,作者连续用了“冲、飞、衔、站、吞”五个词语,把翠鸟一瞬间的捕鱼动作,切分成若干个连续的画面,分步写清楚、写连贯。
【教学目标】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2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重点)2.整体把握文章的意思,理解题意。
(重点)3.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作的观察,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重点)4.通过观察实践,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单元习作积累素材。
(难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2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3.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去年的树》公开课教案
《去年的树》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去年的树》这篇文章,了解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可贵。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去年的树》讲述了一棵大树在一年四季中的变化,以及它与周围环境和其他生物之间的互动。
2. 生字词:让学生掌握并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文章中的生字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2. 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难点句子,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爱的季节的作文,描绘出那个季节的美好景色和自己的感受。
2. 回家后,与家人分享课文中的故事,并谈论自己对大自然的看法。
五、教学评价2. 关注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感,评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价值观的培养。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去年的树》原文。
2. 图片素材:大自然的美景、树木的生长过程等。
3. 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
4. 作业模板:用于学生完成作文和课堂练习。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和美感。
3. 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分析讨论:分组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难点句子,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6.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图片和多媒体课件,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亲近自然》教案
《亲近自然》教案【教案】亲近自然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的意义和价值;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3.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发现能力;4.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探索和研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到自然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主动亲近自然,培养保护自然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2.有关自然保护的相关资料和故事。
五、教学过程一、自然的意义与价值(引导学生探讨)介绍: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存发展的环境。
它给予我们无尽的资源和美好的生活。
那么,自然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1.自然的意义(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自然提供我们所需的空气、水和食物;- 自然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自然是我们心灵的寄托和宁静的港湾。
2.自然的价值(引导学生探讨)- 生态价值: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物种的多样性;- 经济价值:提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文化价值:孕育着丰富多样的文化和艺术。
二、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1.户外活动(组织实地考察)- 到附近的公园或自然保护区进行观察和探索;- 让学生用五官感受大自然,触摸树木的纹理、听蟋蟀的叫声、闻花朵的芳香;- 让学生观察动植物,记录并描述他们的特点。
2.科普讲座(邀请专家授课)- 邀请自然保护专家或野生动植物研究者给学生进行讲座,介绍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自然景观和生物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保护自然,我们的责任1.知识普及(了解环境问题)- 介绍一些当前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源污染、野生动植物灭绝等;- 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问题对人类和自然的影响。
2.行动起来(提倡环保行为)- 讨论并列举一些个人和集体的环保行为,如节约用水、减少碳排放、参加植树活动等;- 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以实际行动保护自然。
让孩子和大自然亲密接触一年级语文远足教案
让孩子和大自然亲密接触-一年级语文远足教案随着城市化和科技发展的加速,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远离大自然。
很多孩子成长于城市中,很难有机会和大自然接触,这种情况越来越成为教育界和家长们的关注点。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爱护自然,体验自然的美好,我们特别组织了一次以近郊野外为主题的一年级语文远足教学活动。
计划教学目的1.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2.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参与游戏和实践活动,增强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地理通过识认周围的地形,了解山、水、岛、半岛等基本地理概念,培养孩子的空间意识。
2.植物观察野外植物,学习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生态环境,在植物配对游戏中体验植物的特性,提高孩子的分类和辨认能力。
3.动物观察野外动物,从形态、习性、生命进化和性别等方面,了解动物的基本知识,并在野外防卫游戏中体验动物生存的艰辛,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1.考察式教学在课程开始前,我们要带着孩子们进行一次地理研究,了解野外地貌特征及有关植物、动物的信息。
在野外教学过程中,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进行各种观察和实践活动,获得学习的有趣经验。
在课程结束后,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个考察表来检验他们所学的知识。
2.团队合作每位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团队,他们要协作进行各种活动,完成和解决生态任务和问题。
这种团队合作不仅可以让孩子们相互了解彼此,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大家共同成长。
教学形式1.野外观察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会提供一定量的自学时间,孩子们可以在树林里自由走动,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由自己判断和探索,获得非常多的知识。
2.手工制作在野外制作小型环保艺术品,让孩子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场景,本着“爱地球,保生态”的观念,同时促进孩子们的创造力。
教学评价1.考察表每个孩子都会获得一份考察表,以对孩子们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效果进行总结评估。
《金色的草地》公开课优秀教案
《金色的草地》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8篇)《金色的草地》公开课优秀教案1【学校和学生状况分析】所在学校是一所乡镇农村小学,教学设备比较落后,一台简易实物投影仪已算得上先进教学仪器。
学生所生活的环境就是农村,上学所经过的道路旁生长着许多蒲公英,对他们而言,本文所描写的自然景色非常熟悉,这就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学习本文,可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教学过程】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小礼物,你们认识它吗?(师拿出蒲公英实物展示给学生)生1:是蒲公英生2:婆婆丁生3:在我们家庄稼地边长着一些。
我奶奶还用它泡茶喝。
生4:我听爷爷说,蒲公英可以治疗高血压,还可以败火。
师:(微笑点头)看来,同学们对蒲公英这种植物非常熟悉,谁能谈谈对蒲公英的了解。
[具体资料和观察记录略]师:(听后,含笑鼓掌)真不错,知道的比老师都多。
在我家和近也长着许多蒲公英,我经常到那里玩,由于喜欢而拍了照片,同学们看,你们所看到的景色和我所观察到的景色一样吗?(实物投影出示课文第三页插图)图中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能否把图中景色简单描述出来?有什么感想?生1:图中应该是秋季景色。
这时蒲公英的种子熟了,野外一片金黄色。
生2:蒲公英的种子要随着轻轻的绒毛飞到很远的地方,从此离开妈妈的怀抱。
生3:蒲公英的种子幼稚后,野外成为一片金黄色,真美啊师:是啊,大片的蒲公英种子幼稚了,绿色的草地变成一片金色,美丽极了。
这就是作者普里什文记忆中故乡的美丽景色。
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普里什文到他的故乡――乡下游览金色的草地。
(板书课题“金色的草地”)[教师在让学生搜集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并到田野中亲自对蒲公英的观察记录后,再由实物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把学生重新带入田野中,给学生以形象的回忆,在此基础上,用实物投影仪出示文中第3页插图,让学生进行描述,并与自身所观察的景色进行简单比较,使学生的认识更深刻。
亲近大自然幼儿园教案:探索自然,发现美丽
本教案以“亲近大自然,探索发现”为主题,让幼儿通科学探索、自然体验等方式,深入了解自然环境,提高自然观察力和自然认识能力。
通过系列教育活动,让幼儿更好地挖掘自身潜力,促进自我成长与发展。
一、教学目的1.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与兴趣,激发幼儿自然探索的积极性;2.增强幼儿自然观察与自然发现的能力,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3.发展幼儿社交能力,增强幼儿的团体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4.增强幼儿爱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幼儿环保意识和环境保护行为。
二、活动内容1.自然观察在幼儿园内外,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如花草树木、昆虫鸟类等,让幼儿感受自然的美好,提高自然观察力,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2.植物观察准备不同种类的花草植物,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特征,如花色、叶片形状、气味等,让幼儿认识更多的植物,提高幼儿对植物的认知能力。
3.科学实验通过科学实验,让幼儿亲身验证自然现象和规律,如水的流动、温度的变化等,提高幼儿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4.自然探险在园内外进行自然探险,如寻找野花、观察昆虫等活动,让幼儿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了解,提高幼儿的探索精神和探险能力。
5.环保意识通过环保知识的学习和环境保护行为的实践,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和行为,如废物分类、垃圾清理等,促进幼儿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三、活动实施1.活动目标介绍:引导幼儿了解本次活动的目标和意义,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活动方案介绍:介绍本次活动方案、活动内容和活动流程,让幼儿对本次活动有更清晰的认识。
3.活动实施:根据活动方案,引导幼儿完成各项活动任务,注重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让幼儿体验过程中的喜悦和收获,加深对自然的认识,同时指出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四、课后延伸1.继续观察自然环境,培养自己对自然的兴趣和认知能力;2.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增强自己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3.建立环境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从小开始关注和保护环境。
初中人与自然教案
初中人与自然教案课程名称:人与自然年级:初中学科:道德与法治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
教学重点:1. 人与自然的关系2. 保护环境的重要性3. 环保行为的培养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 如何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一些美丽的自然风景,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印象和感受。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如工业化、城市化、污染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与环境污染相关的案例,如水污染、空气污染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做法。
三、角色扮演(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扮演一个角色,如环保专家、企业负责人、普通市民等。
2. 各组根据角色特点,讨论如何保护环境,减少对自然的影响。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环保行为的培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20 雾在哪里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20 雾在哪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雾在哪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雾、淘"等12个生字,会写“雾、具”等6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体会“淘气"一词,并在语境中理解意思。
4. 感受雾的淘气,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淘气”在语境中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 猜谜语:空中有一位魔术师,在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猜猜它是谁?2. 出示课题:雾在哪里3.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4. 简介作者。
5.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 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2. 交流汇报:课件出示词语(带拼音),看看哪些读音你觉得特别的难?师重点指导。
3. 去掉拼音,课件出示词语,齐读。
4. 你们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相信你们一定能够读好课文!5.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雾的哪些特点?雾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快乐和惊讶?用笔划一划相关的句子。
2. 小组内交流:你读懂了雾的什么?3. 全班交流。
四、细读课文,感受雾的淘气过渡:课文写了雾的哪些淘气事?1. 找出相关的句子,用笔画下来,然后练习朗读。
2. 反馈指导:①“于是,云彩和太阳闹别扭了。
"为什么说是闹别扭?你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吗?指导朗读。
②雾还把海岸也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海边的建筑,都看不见了。
你此时心里怎么样?指导朗读,注意声音的轻。
③在雾的捉弄下,人们都惊慌失措。
谁来读读人们的话语,说一说他们当时会是怎样的惊慌?个别、齐读。
④你还从哪里体会到了雾的淘气?(引导学生体会“有一天……东一头西一头地闯进了孩子们的”那些词语。
)你能表演一下吗?让大家感受到你淘气和无所顾忌的样子!个别、齐读。
3. 小结:大家读得很认真,找得很准确,都像个小老师了!雾的确很淘气!你能用上“即使……也……"说说淘气的雾会做什么吗?试一试!五、合作探究,感受美好的意境过渡: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你喜欢课文中的雾吗?为什么?雾又是怎样的喜欢孩子呢?雾和孩子之间有没有联系呢?现在就请大家和你的同桌、你的同伴一起在书上找找、说说吧!然后告诉大家你的发现!1. 小组合作探究。
幼儿园中班教师公开课教案设计《多彩的秋天了》——秋天在哪里
星期一艺术:《秋天》
星期二健康:《小松鼠找树洞》
星期三科学:《收藏树叶》
星期四社会:《林中漫步》
星期五语语言:《秋天的颜色》
三、环境布置:
1.创设主题墙:“秋天在哪里”将幼儿制作好的树叶拼图作品贴在主题墙上供幼儿欣赏。
2.美工区:投放多种树叶,让幼儿进行树叶拼图。
四、家园配合:
请家长带孩子去公园观察秋天的的变化。
为了让幼儿多角度地了解与感受多彩的秋天,主题从秋天的自然、秋天的生活、秋天的蔬果三条线展开,紧紧围绕秋季的明显特征,让中班幼儿走进大自然,感受身边的秋天;和幼儿一起寻找、感受、体验秋季自然环境的变化,发现绚丽多彩的植物,自然地感知秋天天气逐渐凉爽,观察并感受秋季服装的丰富性;每位幼儿通过看一看,闻一闻,做一做,尝一尝的亲身经历,观察、探索秋季丰收的蔬果,萌发喜欢秋季蔬果的情感。
本主题突出的是秋天的季节特征,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以科学认知为基础,既要关注自然,又要关注生活,注重让幼儿通过身体姿态、制作装饰、诗歌歌曲等方式表现缤纷的秋季。同时在主题展开过程中,自然渗透熟悉知识的学习,避免知识的灌输。
主题实践中要充分挖掘与利用幼儿园户外环境及社区资源,让幼儿直接接触周围自然,在亲身经历中感受秋季的斑斓色彩。这同时也依靠家长的积极参与,提醒家长利用节假日或周末时间带领幼儿走进秋天的大自然,获取秋天的直接经验。教师利用幼儿收集与记录的秋天的“痕迹”(如落叶、蔬果的实物或图片画等)布置活动室,营造“秋天”的气息。
1.关注、发现秋季自然环境的变化,感受、了解秋季的主要特征。
2.亲近大自然,喜欢秋天美丽的景色,尝试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认识和感受。
(二)主题说明:
秋天,万紫千红,是个美丽的季节;秋天,果实累累,又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的田野,沉甸甸的稻谷翻腾着滚滚波浪,飘散着醉人的芳香,好似灿烂的彩霞抖落在田间。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都成熟了,上市了,带给幼儿的是斑斓的色彩、各异的形态、鲜美的味道、丰富的营养。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7做大自然的孩子》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7做大自然的孩子》教学设计学生活动1(情景导入)1.看一看、说一说:图片中有什么?教师活动11.PPT展示出示图片。
提问:大屏幕上的图片中有什么?2.小结:小狗是动物、小草是植物。
动物、植物和我们(人类)都生活在地球家园中,是我们地球家园的一部分。
我们也把地球家园也叫作大自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做大自然的孩子》。
(板书课题)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感知大自然的美,初步感知大自然。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2、3)学生活动2(寻找动植物与我们的联系)1.看一看、说一说:小狗、骏马、野花、小草和我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教师活动2(寻找动植物与我们的联系)1.PPT展示图片提问:看图说说小狗、骏马、野花、小草和我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活动意图说明:知道我们的衣、食、住、行与动植物有着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发现周围生活的事物与动植物的联系。
环节三:研讨(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31.说一说、填一填:10个或10个以上与我们衣、食、住、行有关的动植物名称。
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有关的动植物衣食住行2.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的生活与动植物还有哪些联系?教师活动31.提问:动植物与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有着怎样的关系?你能说出10个或10个以上与我们衣、食、住、行有关的动植物名称吗?2.指导填写记录表,巡视。
3.多媒体展示学生的记录表。
提问:对于刚才小组的发现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4.PPT展示图片。
引导学生交流:我们的生活与动植物还有哪些联系?(完善“班级研究记录表”)学生活动41.看一看、听一听:怎样做个“小鸟餐厅”?2.想一想、做一做:小组合作制作“小鸟餐厅”。
5.小结:动植物与我们的衣、食、住、行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我们十分重要,我们要保护好身边的动植物哦!教师活动41.动植物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这么紧密,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今天我们一起来开展一个爱护小鸟的活动,制作“小鸟餐厅”。
2.活动步骤:(1)PPT展示:“小鸟餐厅”的图片和制作过程的详细视频。
中班亲近自然探索科学科学教案
中班亲近自然探索科学-科学教案自然是儿童们最好的老师,让孩子们亲近自然、探索科学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科学教育贯穿幼儿教育的整个过程,从中班开始,教师应该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科学教育体验,以帮助他们建立对自然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本篇文章就是一份关于中班亲近自然探索科学的教案,旨在帮助教师设计科学课程、推动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
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课堂上的各种工具和材料,帮助孩子们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幼儿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让我们一起看看如何让孩子们更加亲近自然,感受科学的魅力。
一、活动目标1、帮助孩子们建立对自然的好奇心,诱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2、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3、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并学会保护自然环境。
二、活动内容本教案共分为四节课,每节课的具体内容如下:第一节课:植物成长过程活动目标: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植物的成长过程1、课前活动教师准备一些种子、水等材料,利用观察法让幼儿们探索植物的结构。
2、重点教学(1)展示各种植物的图片,让幼儿带着好奇心了解不同植物的名称和特点;(2)利用形状拼图让幼儿们学习植物基本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3)让孩子们种下一颗种子,观察植物的发芽、生长等过程;(4)通过实验让孩子们探索植物需要哪些元素和条件才能生长。
第二节课:动物的习性和行为活动目标:了解动物的基本习性和行为1、课前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观察养在教室里的宠物鱼的活动,让孩子了解动物的基本行为。
2、重点教学(1)通过展示动物玩具,让孩子们认识不同动物,学习各种动物的基本习性;(2)带着孩子们去室外,观察周围的动植物,了解不同的物种;(3)利用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模拟动物的行为,并了解动物的行为与环境的关系。
第三节课:空气和水的特性活动目标:了解空气和水的基本属性、特性和用途1、课前活动教师可以通过问答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探讨一些和空气、水相关的问题,引导孩子们思考这些物质的基本属性和特性。
亲近自然,描绘美好:幼儿园素描教案
亲近自然,描绘美好:幼儿园素描教案第一节课主题:自然景色目标:通过观察自然景色,了解不同色彩和形状,并能运用线条、形状和颜色表现自己的感受。
教学内容:1.带领幼儿出门,在校园内寻找自然景色,例如花园里的花草树木、草地上的小鸟小虫等。
引导幼儿静静观察,欣赏自然美景,用心感受。
2.向幼儿介绍素描画的一些基本概念,例如线条、形状和颜色的使用方法等。
3.通过小练习,让幼儿在纸上用简单的线条和形状描绘出观察到的自然景色,再用颜色填充。
4.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群体创作,在白板上画出大型自然风景画,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培养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鉴别能力。
2.引导幼儿学会简单的素描技巧,从而能够用画笔把自己的想象呈现出来。
第二节课主题:人物造型目标:让幼儿通过简单的人物造型,学习如何勾勒人体基本轮廓,并用颜色进行填充和表达情感。
教学内容:1.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人物形象,例如老师、朋友、家人等。
从人物的姿态、面部表情、服装等方面去发现不同的线条和形状。
2.教师在白板上展示一些简单的人物造型,比如蹲下的小孩、舞蹈的姿势等,并引导幼儿进行模仿和描绘。
3.幼儿在纸上进行练习,用线条和形状勾勒出人体轮廓,再用颜色填充和表达情感。
4.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在完成造型作品的同时,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情感和动作。
教学重点:1.让幼儿学会用线条和形状勾勒出不同的人物形象。
2.教会幼儿如何运用颜色表达自己对人物的情感。
第三节课主题:动物描绘目标:通过观察和描绘,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特征和习性,并用画笔表达自己的印象和感受。
教学内容:1.教师向幼儿介绍一些基本的动物知识,例如动物的口、眼、鼻、耳等特征。
2.带领幼儿走进小动物园,观察、感受不同种类的小动物。
鼓励幼儿注意动物的姿态、表情和习性,并用简单的线条和形状描绘出来。
3.幼儿在纸上进行练习,用颜色将动物形象填充,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印象和感受。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秋天的颜色
《秋天的颜色》教学设计一、幼儿课前学习活动设计:课前请家长带孩子利用周末的时间观察美丽的秋天,引导幼儿真切感受秋天的美好,喜欢亲近自然、探索自然,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旨在充分利用大自然赋予的美好环境,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秋天的气息,发现秋天的多彩,体验丰收的喜悦,为幼儿能更好的理解《秋天的颜色》做准备。
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活动名称:《秋天的颜色》活动领域:语言活动年龄段:中班段执教人:赵玉芳单位:济阳县实验幼儿园活动目标:1、感受、理解散文诗所表达的绚丽多彩。
2、能够初步跟诵散文诗并能够仿编“秋天是X色的”句式。
活动重点:感受、理解并表达秋天的颜色。
活动难点:理解秋天的绚丽多彩。
活动准备:幼儿观察过秋天的树木、花朵、水果等景色和物品,视频《秋天》,课件《秋天的颜色》,秋景图2张,头饰若干,画纸一张,颜料、刷子若干。
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教师请幼儿欣赏视频《秋天》,并引导幼儿讨论秋天的景色特点。
(二)展开部分:1、教师提出给幼儿“变”秋天的颜色,吸引幼儿的注意,教师边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诗,一边运用油水分离的绘画方式画出秋天的颜色,表达出秋天的绚丽多彩。
2、请幼儿说一下自己喜欢的颜色,并扮演相应的角色,依次提问幼儿“秋天是什么颜色的”,帮助幼儿巩固句式。
3、请幼儿完整欣赏散文诗《秋天的颜色》,感受意境美。
4、请幼儿分角色扮演,学习朗诵散文诗单句式“秋天是X色的”。
5、教师出示秋景图(丰收图),请幼儿根据句式结构仿编单句散文诗。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自然结束。
三、课后延伸活动设计:提供幼儿更多的实物图片与颜色标记,让幼儿进行实物配对,并运用卡片进行散文仿编练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提醒幼儿观察生活中秋天的颜色!在美工区,为幼儿准备充足的材料,进行绘画、剪纸、粘贴等活动,装扮美丽的秋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
授课人:沈瑞玲
课型:作文专题课
时间:2009-3-13
教学模式:
“讲、练、评”模式。
课堂环节预设:鉴赏名段,归纳技巧;掌握格式,训练表达;品评师文,激发兴趣。
授课时,根据课堂生成适时调整教学预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亲近自然,认真观察景物,了解什么是景物特征。
2、学习运用多种技巧写景状物,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写景状物的技巧,训练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学生在练笔写景类文章中的实际运用。
教学方法:
点拨归纳法
教学设想:
必修2“表达交流”中的《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适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写景记叙文(我们常称之为散文)和记人、写事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
写景状物不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不是容易操作的一种写作技巧,阅读教材你会发现,从总体上讲,教材并没有让学生明白到底怎样去描写景物。
因此,我根据自己对教材文本的理解和平日的练笔经验设计了这个专题的作文教学,进行一下新的尝试。
本专题教学计用三课时,第一课时以品读名家名段为基础,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掌握描写景物的一些技巧。
第二课时练笔整篇文章。
第三课时针对学生所练文章进行讲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部分(3分钟左右)
①记叙文中有这么一类文章,专门描写时令节气、山川湖海、日月星空、风霜雨雪、花鸟虫鱼以及居住环境、风土人情等等,这类文章我们称之为写景的记叙文。
②人对自然的情怀是与生俱来的,培养对大自然的情怀,可以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性情,净化灵魂;从写作的角度看,培养对大自然的情怀,可以大大丰富我们的写作内容。
③景物的特征就是某处景物的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区别与其它景物的地方。
也就是它是一处景物所独有,它处景物不会有或者不会跟它全然相似的特点。
写作时要考虑时间的特点、地点的特点、时代的特点。
二、描写景物可从这几个方面着手:(15分钟左右)
1、深入自然,细心观察,突出景物本身特点。
(以学生习作片段为例)
教师强调:抓住景物特征的第一步就是要深入自然,细心观察。
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鼻去嗅,用舌去品,用体去触,用心去思,才能达到求真的地步。
2、运用表达技巧,学会绘形、着色、摩声。
(以朱自清《荷塘月色》和张晓峰《柳》中的片断为例)
使用修辞绘景时:①不要忘记着色。
②不要忘记摹声。
使用修辞可把景物写美。
动态描写景物时:①静景、动景相结合;②化静景为动景。
动态描写可把景物写活。
3、尽量写出眼中之景,突出作者的感情色彩。
新课标指出,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在景中注入自己的情感,准确地传达特殊环境的真实情绪。
4、掌握描绘景物的一般格式
(以朱自清《荷塘月色》片段为例)
环境(位置)+(定语)对象+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
三、练一练(12分钟左右)
以某种景物(一株树、一幢建筑物、一场春雨、落叶、白云、小鸟、鲜花------)为描写对象,运用描写景物的一般格式,写一段文字。
四、我的作文你来评:(8分钟左右)
请说出你对《那一场浓雾》和《窗外绿意》这两篇文章的看法。
五、小结(1分钟左右)
六、作业(1分钟左右)
借鉴《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选取自己熟悉的一种景物(山川湖泊,花鸟虫鱼,风霜雨雪、日月星辰等)或者自己最近感知的景物,以描写为主,结合本节课所总结的写景技巧,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板书设计:
真
写景:美
活
教学后记:
附教师作品1:那一场大雾
沈瑞玲
①早晨6点40分去学校,发现起雾了,丝丝缕缕的雾弥漫在人的周围,你会看到为了行驶安全,不管是小轿车还是面包车,车灯都全部打开。
迷迷蒙蒙的雾气中,迎面而来的车灯透出青绿的光,渐行渐远的车灯则是桔红色的,车速与平时相较慢了许多,都不快,雾不是很大,我赶忙打开电动车的灯,给迎面而来的人一个提醒:前方有人。
②等给学生上完上午的前两节课后,太阳和冷风已把雾扯拉地不见踪迹。
今早的这场晨雾让我想起两年前的一个寒冬早晨遭遇特大浓雾的情景。
③那天,因有早自习,5点40分我便骑自行车出了城里生活的小区,通往学校的路上,没有看到清洁工的身影。
路灯下,冷空气很快驱走了我从被窝里带出的热气,不一会儿带着厚厚手套的指尖已经冰冷生疼,我赶忙扯一扯围巾,遮住冷空气对鼻子、嘴巴的侵袭。
④始料不及的是一过北关铁路道口,我竟进入了跟铁路以南截然不同的境界,这里成了雾的海洋,雾的世界!而我刚刚走过的铁路以南的路上可是没有丝毫雾气的。
雾很浓,霭霭一大片,像一大团硕大无朋的棉花,骑着自行车行在其中没多久,一种恐惧袭遍全身,感觉头发根根直立,看看四周,扑天盖地的浓雾把路灯光裹得紧紧地,一切都混混沌沌,你只能看见距离你最近的东西。
有那么一刹那间,我的头一下子蒙了,大脑一片空白,我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又为何在这里我停下车,看看被雾气笼罩着的自己,仔细想了想才明白自己是要去学校给学生辅导早自习的,清醒过来的我打了退堂鼓:是继续往前走呢,还是趁现在离家近退回去呢犹豫中我还是骑上车,但蹬车的速度慢了好多,我安慰自己:坚持,坚持!
⑤无边无际的浓雾加上恐惧心理,我感觉到学校的距离由“咫尺”变成了“天涯”,浓重的雾气落在我的身上,打在我的眉毛上、睫毛上,不一会儿我就要用戴着手套的手把脸上的雾水抹去,此时天地间充斥的都是湿漉漉的微小颗粒,铺天盖地弥漫的雾让我几乎不能呼吸,在浓浓的雾障中,除了蹬车链子的声音,我听不到一点其他的声响。
世界上仿佛只有我孤零零一个人,这时真得希望路上有个伴儿,哪怕陌生人也好,可一路上偏偏看不到人!唯一能做的就是紧紧靠近路两边的隔离带行驶,以免遇见传说中的“鬼打墙”,让自己在一个地方来回兜圈子。
⑥不知在浓雾中走了多久,行了多远。
猛一回头,我发现身后大路左边的某个地方若隐若现地出现了些微茫的灯光,凭直觉判断,那不是路灯。
我赶忙掉转车头,小心地向光亮处靠拢,走近了,我的心怦怦直跳,我惊喜地发现,是学校大门的灯光!确认那朦朦胧胧的淡黄灯光就是学校门口发出的后,我心中紧绷的那根弦一下子松了下来,上天保佑,终于到校了!在迷雾中我竟走过了学校近100米!
⑦那个冬季浓重的晨雾至今让我心怀恐惧,所幸,那个早晨路灯一直亮着,虽然浓雾把它包裹得严严实实,但总还能让我在黑暗中感受到一些亮光;所幸,在扑朔迷离的浓雾中我克服了胆怯心理平安到达了学校。
由此我联想到,人生的路上是不是也会遇到你始料不及的这样或那样的雾障,它让你觉得一下子陷入了绝境,孤立无援,不知所措。
那么我想用我自身的经历告诉你:在雾障中一定要告诫自己,不要惊慌,小心谨慎,这
样定可走出雾障。
2009年1月8日
教师作品2:窗外绿意
沈瑞玲
①学校家属区西边围墙外有一排杨树,在我入住新家的那个夏天,这些杨树的树身已有碗口粗细,高高越过了围墙,树身配上紧紧靠拢的丫枝和片片向上的叶子,显得挺拔而又帅气。
②那个夏天的一个午休,我躺在北边卧室,扭头一望窗外,恰好的角度,让阳光普照下闪闪发光的一片苍翠扑入眼帘,当时我是一阵惊喜,赶忙跑到窗户跟前向西观望,发现映入眼帘婆娑舞动的绿叶是那排杨树的,我躺下再起身,反反复复地体会这片绿意带给我的凉爽,我绝没料到拥有这套住房的同时,会收到大自然赐予我的这份厚礼,这份礼物让我心中仅存的那丝郁闷一扫而光!
③这些郁闷是买房带给我的,记得买家属区的这套房时,我并不满意,因为套房位于二楼的最西头。
当时买房的人普遍认为,除了顶层(第四层)的套房位置不好,位于每层最东、最西套房的位置也不佳,而我恰好得到了楼层最西边的房子,入住的过程中,我的心里充满了别扭,可无意中发现的这道风景一下子驱走了我的郁闷情绪。
④拥有这片风景的九个年头中,我熟悉了这排杨树每一个季节的姿态,甚至觉得熟悉了它们每一根树枝每一片叶子的每一次呼吸。
它们给我以身心的愉悦,也点缀着我美好的记忆,尤其是春、夏两季。
⑤春天,和煦的东风吹起,清新空气里,伴随着校内迎春花在枝头吐芳,柳树在路边抽芽,杨树毫不例外地在身上挂满了稚嫩的芽簇。
印象最深的是每年春天杨树必要下的那场“毛毛虫”雨,在风的吹拂下,无数像毛毛虫的东西在家属楼前的空地上乱成一团,红紫色,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仅能感出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乍一看,还以为踩到了真毛毛虫呢。
接着嫩叶在枝头展露头角,羞怯的样子让人联想到屋檐下刚能在窝边呢喃着四处张望的雏燕。
随着树冠穿上绿绸,杨絮也随风飞舞,跑得满校园都是,略微风大些,片片飞雪还会与你的脸颊来个亲密接触,告诉你夏季要来了。
⑥夏天,杨树枝叶繁茂,碧绿交加,树冠如盖,沁人心脾。
每一阵风过,杨树摆动着他们的手臂,心型的叶子有如一双双大手在风中欢快拍打,发出悦耳的声响,喧闹中带给人们醉人的绿意;每当风雨大作,树们被扯得摇摆不定,一阵莫名的担忧,就会从我心底升起;风歇雨息,看到树们不仅安然无恙,还枝叶鲜翠欲滴,我就溢满欢喜;尤其,听到夏末夜晚不甘寂寞的蟋蟀与树叶的和风而鸣,我的心中便会升腾起初来三中任教时点点滴滴的美好回忆。
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我听得懂那排杨树的言语,它们的每一个轮回都会告诉我一些人生的道理: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一定要充满积极情绪。
就像我虽未得到当时认为满意的住房,却获得了上天年年赐予我的翠绿;就像在教学的路途中遇到羁绊我的荆棘,前行的路上我不放弃,找到了适合自己生存的土地。
⑦这,又怎不让我感谢窗外的那片绿意
2009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