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 扬 两 弹 一 星 精 神 - 中国大学生在线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南华大学“两弹一星”精神研究会发展纪实

南华大学

二ΟΟ七年六月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构建特色校园文化

——南华大学“两弹一星”精神研究会发展纪实

南华大学

风雨兼程,薪火相继,南华大学从1959年衡阳矿冶工程学院建立,历经衡阳工学院重建、1993年改名中南工学院,2000年与衡阳医学院合并组校,2002年与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合并,实行实行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以湖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4年,成为了湖南省第一所为海军培养国防生的高校。近50年来,南华大学始终立足国家需要,坚守核类学科阵地,坚持为核服务,不断铸造核特色,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发展壮大,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目前,南华大学是我国国控核类专业人才战略储备培养的10所高校之一,核类专业齐全、规模较大,是我国培养核科学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长期以来,学校切实加强绞园文化建设,坚持“德育首位”理念,把民族精神教育与国防教育、两弹一星精神、核工业精神、教育

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报效祖国,献身核事业”的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学习、践行两弹一星精神、核工业精神,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核特色校园文化。

一、“两弹一星”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起的突出作用

“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活生生的体现,是中国人民在二十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了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了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表彰会上,国家主席江泽民指出:“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在为“两弹一星”事业进行的奋斗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我们认为,“两弹一星”精神的实质就是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团结奉献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我们会认为“两弹一星”精神的精髓就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开拓创新的爱国精神。”

南华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极适应服务面向的行业特性,以德育为先导,以学科为基础,突出“核”特色,矢志不渝,不断探索,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为国防科技事业特别是核工

业培养了大批勤勉务实、甘于奉献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对于“两弹一星”精神在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构建特色校园文化中所起的突出作用,我们有着较为科学、系统、深刻的认识。我们认为,在大学校园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对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加强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构建特色校园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认为,“两弹一星”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开展“两弹一星”精神教育是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党和国家的明确要求。建设一流大学需要一种精神,一种为国家、民族奉献的精神,而“两弹一星”精神就是这种精神最集中的体现。青年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在学生中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政治觉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把他们培养成具有良好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继承“两弹一星”精神传统,形成独具特色的育人之路

南华大学是上世纪50年代由于祖国核工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而诞生的一的高校,她见证了我国核工业的光辉发展历程。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极适应服务面向的行业特性,逐渐开创和形成了为社会青睐、人民欢迎、国家肯定的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以德育为先导,以学科为基础,为国防科技事业特别是核工业培养了大批勤勉务实、甘于奉献的高素质专门人才。这也是教育部2005年对南华大学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时所作的评价。

1、以德育为先导,为国防科技事业特别是为核工业培养勤勉务实、甘于奉献的人才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实施全面、全程、全员和方法多样性的“大德育”,将培育大学生具有勤勉务实、甘于奉献的重要素质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和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在实施过程中,一是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学校通过坚持不懈地组织学生参观韶山德育基地、重走井冈山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用韶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教育学生,坚定学生的理

想信念;二是结合人才培养的要求,把民族精神教育与国防教育、核工业精神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核工业精神教育四年不断线。通过核工业创业史教育、西部“核城”行、“两弹一星”精神研究和组织学生到核工业企业进行以“四个一”(请劳动模范作一场报告、写一篇生产实习体会、上交一条合理化建议、开展一次核工业精神主题教育活动)为主题的生产实习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报效祖国,献身核事业”的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学习、践行“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核工业奉献精神。三是把核工业教育纳入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和全过程,引导学生到国防科技工业和核工业单位去建功立业。

2、以学科为基础,为国防科技事业特别是为核工业培养勤勉务实、甘于奉献的人才提供牢固的专业保障。学校是国内较早开办核专业、培养核专业人才的少数高校之一。学校创建之初,立足中国核工业建设事业的需要,开设了放射性冶金、放射性采矿、放射性选矿、放射性地质、放射性矿物分析、矿山机电等专业,培养原子能事业方面的专门人才,初步创办成为一所铀矿冶为主的专业学院,为中国的核科技事业做出了贡献。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强化核优势、服务核工业,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核学科,重点建设核专业。尤其是90年代核工业的低谷

时期,许多高校萎缩了核专业,学校仍然坚持加强核专业建设,继续为核工业培养和输送专业人才。并校后,学校更是抓住机遇,发展核学科,扩大招生规模,促进核专业与其他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目前,学校45个本科专业中,有25个专业招收国防生;属于和涉及核的有15个;43个硕士点中,属于和涉及核的占三分之一以上;4个博士点中就有2个与核直接相关。学校能为国家培养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核工业专门人才。学校已形成了以核工程与核技术应用和铀采矿工程为龙头的专业学科群。在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有4门与核相关的课程被列为所有专业的选修课程。为适应核工业的发展,学校将进一步拓宽现有核专业,特别是实现核与医的结合,为培养大批核工程与核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人才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3、学校坚持为国防科技事业特别是为核工业培养勤勉务实、甘于奉献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得到社会广泛认同。经过长期的坚守和培育,学校为国防科技事业、主要是核工业培养了一万余名以核为主的高级专门人才。他们绝大多数扎根奋斗在地质、矿山、核燃料、核试验与核发射基地、核电站、海军核潜艇基地等核工业和国防工业第一线,其中大部分已成为国防与核工业系统的生产、科研、管理骨干,并有一批优秀毕业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