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分析.doc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AB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Ⅰ。
力的种类:(13个性质力) 这些性质力是受力分析不可少的“是受力分析的基础” 力的种类:(13个性质力)有18条定律、2条定理1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不同星球上不同) 2弹力:F= Kx3滑动摩擦力:F 滑= μN4静摩擦力: O ≤ f 静≤ f m (由运动趋势和平衡方程去判断)5浮力: F 浮= ρgV 排 6压力: F= PS = ρghs 7万有引力: F 引=G 221r m m8库仑力: F=K221r q q (真空中、点电荷)9电场力: F 电=q E =qdu 10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F= BIL (B ⊥I) 方向:左手定则11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f=BqV (B ⊥V) 方向:左手定则12分子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得快.。
13核力:只有相邻的核子之间才有核力,是一种短程强力。
5种基本运动模型1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平衡态问题); 2匀变速直、曲线运动(以下均为非平衡态问题);3类平抛运动; 4匀速圆周运动;5振动。
1万有引力定律B 2胡克定律B3滑动摩擦定律B 4牛顿第一定律B5牛顿第二定律B 力学 6牛顿第三定律B 7动量守恒定律B 8机械能守恒定律B 9能的转化守恒定律. 10电荷守恒定律 11真空中的库仑定律 12欧姆定律13电阻定律B 电学 14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B 15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6楞次定律B 17反射定律 18折射定律B 定理: ①动量定理B②动能定理B 做功跟动能改变的关系受力分析入手(即力的大小、方向、力的性质与特征,力的变化及做功情况等)。
再分析运动过程(即运动状态及形式,动量变化及能量变化等)。
最后分析做功过程及能量的转化过程;然后选择适当的力学基本规律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讨论。
强调:用能量的观点、整体的方法(对象整体,过程整体)、等效的方法(如等效重力)等解决 Ⅱ运动分类:(各种运动产生的力学和运动学条件及运动规律.............)是高中物理的重点、难点 高考中常出现多种运动形式的组合 追及(直线和圆)和碰撞、平抛、竖直上抛、匀速圆周运动等 ①匀速直线运动 F 合=0 a=0 V 0≠0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为零或初速不为零,③匀变速直、曲线运动(决于F 合与V 0的方向关系) 但 F 合= 恒力④只受重力作用下的几种运动:自由落体,竖直下抛,竖直上抛,平抛,斜抛等⑤圆周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最低点和最高点);匀速圆周运动(关键搞清楚是什么力提供作向心力) ⑥简谐运动;单摆运动; ⑦波动及共振;⑧分子热运动;(与宏观的机械运动区别)⑨类平抛运动;⑩带电粒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带电粒子在f 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Ⅲ。
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重难点逐个击破47机械波(解析版)
专题47机械波考点一波的形成及传播(1-2T)考点二波动图像(3-13T)考点三波动图像与振动图像的综合应用(14-20T)考点四波传播的周期性与多解性问题(21-28T)考点五波特有的现象:波的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29-36T)考点一波的形成及传播1.机械波的形成条件:①有波源.②有介质.2.波的形成:波源的振动带动相邻的质点开始振动,这个质点又带动更远一些的质点,这样依次带动下去使后振动的质点依次重复前面质点的振动,从而在介质中形成机械波.由于每一个质点都在重复波源的振动所以每一个质点的起振方向都与波源起振方向相同.3.机械波向前传播的是振动这种运动形式,各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4.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横波有波峰和波谷.5.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纵波有密部和疏部.1.(多选)关于波的形成和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波的传播,介质中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B.随着波的传播,介质中的各质点也将由近及远地迁移出去C.传播波的过程中相邻各质点间必有相互作用力D.某一横波在介质中沿水平方向传播,介质中的质点必沿竖直方向上下振动【答案】AC【解析】随着波的传播,介质中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来回振动,不随波迁移,故A正确,B错误;波源的振动使质点一个个被带动,且与波源振动形式相同,且总滞后于前一个质点,可知各质点间有力的作用,故C正确;某一横波在介质中沿水平方向传播,介质中的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但不一定沿竖直方向,故D错误.2.关于横波和纵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于横波和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有时相同,有时相反B.对于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定相同C.形成纵波的质点随波一起迁移D.空气介质中只能传播纵波【答案】D【解析】横波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纵波中质点的振动方向总是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有时相同,有时相反,故选项A、B 错误;无论是横波还是纵波,质点都是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不会随波迁移,故选项C 错误;因为空气介质只能通过压缩而产生相互作用力,故空气介质中只能传播纵波,故选项D 正确.考点二波动图像1.波动图像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某一时刻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2025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动量观点在电磁感应中的应用考点2动量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中的应用(含答案)
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考点2 动量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中的应用(能力考点·深度研析)光滑的平行导轨示意图质量m b=m a电阻r b=r a长度L b=L a力学观点杆b受安培力做变减速运动,杆a受安培力做变加速运动,稳定时,两杆的加速度均为零,以相等的速度匀速运动运动图像能量观点系统动能的减少转化为内能动量观点两杆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2023·全国甲卷)如图,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光滑U形金属导轨,其平行部分的间距为l,导轨的最右端与桌子右边缘对齐,导轨的电阻忽略不计。
导轨所在区域有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一质量为m、电阻为R、长度也为l的金属棒P静止在导轨上。
导轨上质量为3m的绝缘棒Q位于P的左侧,以大小为v0的速度向P运动并与P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很短。
碰撞一次后,P和Q先后从导轨的最右端滑出导轨,并落在地面上同一地点。
P在导轨上运动时,两端与导轨接触良好,P与Q始终平行。
不计空气阻力。
求:(1)金属棒P滑出导轨时的速度大小;(2)金属棒P在导轨上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3)与P碰撞后,绝缘棒Q在导轨上运动的时间。
[解析](1)由于绝缘棒Q与金属棒P发生弹性碰撞,根据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可得3mv 0=3mv Q +mv P12×3mv 20=12×3mv 2Q +12mv 2P 联立解得v P =32v 0,v Q =12v 0 由题知,碰撞一次后,P 和Q 先后从导轨的最右端滑出导轨,并落在地面上同一地点,则金属棒P 滑出导轨时的速度大小为v P ′=v Q =12v 0。
(2)根据能量守恒有12mv 2P =12mv P ′2+Q 解得Q =mv 20。
(3)P 、Q 碰撞后,对金属棒P 分析,根据动量定理得-B I l Δt =mv P ′-mv P 又q =I Δt ,I =E R =ΔΦR Δt =Blx R Δt 联立可得x =mv 0R B 2l 2由于Q 为绝缘棒,无电流通过,做匀速直线运动,故Q 运动的时间为t =x v Q =2mR B 2l 2。
磁场(解析版)—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磁场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做类抛体运动的相关计算掌握磁场和磁感应强度的概念,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熟悉几种常见磁场模型的磁感线分布图;会判断安培力的方向,能够计算安培力的大小,会分析计算安培力作用下导体的平衡与加速问题;掌握洛伦兹力的概念,会分析和计算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运动的临界、极值问题,会分析计算带电粒子在组合场、叠加场中的问题;掌握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多解问题、交变磁场和立体空间中的问题;了解与磁场相关的仪器,重点掌握质谱仪、回旋加速器和霍尔效应的原理。
核心考点01 磁场中的概念一、磁场 (4)二、磁感线 (4)三、磁感应强度 (6)四、磁通量 (8)核心考点02 安培力 (10)一、安培力的方向 (10)二、安培力的大小 (11)三、安培力作用下导体的平衡与加速问题 (12)核心考点03 洛伦兹力 (14)一、洛伦兹力 (14)二、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15)三、有界匀强磁场的运动模型 (18)四、动态圆模型 (22)五、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 (24)六、带电粒子在叠加场中的运动 (27)七、带电粒子在交变磁场的运动 (30)八、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多解问题 (32)九、带电粒子在立体空间的运动 (34)核心考点04 与磁场相关的仪器 (36)一、速度选择器 (36)二、质谱仪 (37)三、回旋加速器 (39)四、磁流体发电机 (41)五、电磁流量计 (42)六、霍尔效应模型 (43)01一、磁场1、磁性物质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如磁铁。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区域。
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叫北极(N极),另一个叫南极(S极)。
并且,任何一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无论怎样分割磁体,磁极总是成对出现,不存在磁单极。
【注意】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场的定义磁体或电流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能够传递磁体与磁体之间、磁体与电流之间、电流与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
202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简明精要的考点归纳与方法指导--专题六 功能关系(八大考点)
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简明精要的考点归纳与方法指导专题六功能关系(八大考点)考点一功的正负判断和大小计算1.功的正负判断方法(1)恒力功的判断:依据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来判断。
(2)曲线运动中功的判断:(3)依据能量变化来判断: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若有能量转化,则必有力对物体做功。
此法常用于两个相联系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做功的判断。
2.恒力功的计算方法3.总功的计算方法方法一:先求合力F合,再用W总=F合l cos α求功,此法要求F合为恒力。
方法二:先求各个力做的功W 1、W 2、W 3、…,再应用W 总=W 1+W 2+W 3+…求总功,注意代入“+”“-”再求和。
4.变力做功的计算方法方法常见情境方法概述微元法将物体的位移分割成许多小段,因小段很小,每一小段上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以视为恒力,这样就将变力做功转化为在无数个无穷小的位移方向上的恒力所做功的代数和。
此法在中学阶段,常应用于求解大小不变、方向改变的变力做功问题 平均 力法在求解变力做功时,若物体受到的力方向不变,而大小随位移呈线性变化,即力均匀变化,则可以认为物体受到一大小为F =F 1+F 22的恒力作用,F 1、F 2分别为物体初、末态所受到的力,然后用公式W=F l cos α求此力所做的功图像法在F -x 图像中,图线与x 轴所围“面积”的代数和就表示力F 在这段位移所做的功,且位于x 轴上方的“面积”为正,位于x 轴下方的“面积”为负,但此方法只便于求图线所围图形规则的情况(如三角形、矩形、圆等规则的几何图形)化变力 为恒力在F -x 图像中,图线与x 轴所围“面积”的代数和就表示力F 在这段位移所做的功,且位于x 轴上方的“面积”为正,位于x 轴下方的“面积”为负,但此方法只便于求图线所围图形规则的情况(如三角形、矩形、圆等规则的几何图形)用W= Pt计算这是一种等效代换的观点,用W=Pt计算功时,必须满足变力的功率是不变的这一条件考点二功率的分析与计算1.平均功率的计算方法(1)利用P=Wt。
2019届A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考法第3章牛顿运动定律讲义新人教版
例1
骑自行车上坡,为了容易爬上去,往往在上坡前用 力蹬车,使车具有较大的速度.有人说,这样做是 为了增大车的惯性,他说得对吗?
例1
【解析】
这是一个典型的错误看法:“惯性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 速度大,惯性就大;速度小,惯性就小”,其理由是物体 运动速度大,不容易停下来;速度小,容易停下来。产生 这种错误认识的原因是把“惯性大小表示运动状态改变的 难易程度”,理解成“惯性大小表示把物体从运动变为静 止的难易程度”。事实上,在受到相同阻力的情况下,速 度(大小)不同,质量相同的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速度的
考法4 力和加速度的合成及分解 例2
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 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顶端,细线与斜面 平行.在斜面体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 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始终静止在斜面上,小球受到 细线的拉力T和斜面的支持力FN分别为(重力加速度 为g)( )
例2
【解析】 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其受到如图所示三个力的作用。
3.牛顿第三定律
✓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关系式为F= -F′。
✓ (2)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①相互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②同时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同时产
生、同时按同样规律变化、同时消失;
考点7
核心方法 重点突破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2/5,若要求安全距离
仍为120 m,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
例1
【解析】
题述要求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得到最直接的结论。 由于斜面上先后铺垫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可理解为 斜面越来越光滑,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的最高位置依次为 1、2、3,即依次升高,所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如 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选项A正确; B、C、D选项都不能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直接得到, 选项B、C、D错误。
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资料(知识点梳理)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资料(知识点梳理)学好物理要记住:最基本的知识、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学好物理重在理解(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能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理解其适用条件)(最基础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最重要)每一题弄清楚(对象、条件、状态、过程)是解题关健力的种类 : ( 13 个性质力)说明:凡矢量式中用“重力:G = mg弹力: F= Kx滑动摩擦力: F 滑 = N静摩擦力:O f 静f m浮力: F 浮 = gV 排压力 : F= PS =ghs+”号都为合成符号“受力分析的基础”万有引力:m 1 m 2电场力: F 电 =q E =qu q1 q2(真空中、点电荷 ) F 引=G2库仑力: F=Kr 2r d磁场力: (1) 、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公式: F= BIL( B I )方向 :左手定则(2) 、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公式:f=BqV (B V) 方向 : 左手定则分子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但斥力变化得快。
核力:只有相邻的核子之间才有核力,是一种短程强力。
运动分类:(各种运动产生的力学和运动学条件、及运动规律)重点难点高考中常出现多种运动形式的组合匀速直线运动 F 合=0V0≠0静止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为零,初速不为零,匀变速直曲线运动(决于 F 合与 V0的方向关系 ) 但 F 合=恒力只受重力作用下的几种运动:自由落体,竖直下抛,竖直上抛,平抛,斜抛等圆周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最低点和最高点 );匀速圆周运动 (是什么力提供作向心力)简谐运动;单摆运动;波动及共振;分子热运动;类平抛运动;带电粒子在f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物理解题的依据:力的公式各物理量的定义各种运动规律的公式物理中的定理定律及数学几何关系FF12F222F1 F2COS F1- F2F∣ F1 +F 2∣、三力平衡: F3=F1 +F2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按比例可平移为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多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规律:V t = V 0 + a t S = v o t + a t2几个重要推论:(1)推论: V t2- V 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 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 a 为正值)(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3) 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t/ 2 = V =S N 1S NV s/2 = = == VN2T(4) S 第 t 秒 = St-S t-1= (v o t + a t2) - [ v o( t- 1) + a (t- 1)2]= V 0 + a (t -)(5)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①在 1s 末、 2s 末、 3s 末⋯⋯ ns 末的速度比为1: 2: 3⋯⋯ n;②在 1s 、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 22: 32⋯⋯ n2;③在第 1s 内、第2s 内、第 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 3: 5⋯⋯ (2n-1);④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⑤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末速度比为1: 2 : 3 ⋯⋯n(6) 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7)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或照像法记录在底片上)来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初速无论是否为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 ,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时刻的即时速度等于这段的平均速度⑴是判断物体是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教案: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Word版含解析
专题八 恒定电流 考纲展示 命题探究考点一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基础点知识点1 电流和电阻 1.电流 (1)形成①导体中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
②导体两端存在电压。
(2)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电流是标量。
(3)定义式:I =qt 。
(4)微观表达式I =nqS v 。
(5)单位:安培(安),符号A,1 A =1 C/s 。
2.电阻(1)定义式:R =UI。
(2)物理意义:导体的电阻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3.电阻定律(1)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 与它的长度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导体的电阻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2)表达式:R =ρlS 。
4.电阻率(1)计算式:ρ=R Sl,单位:Ω·m 。
(2)物理意义:反映导体的导电性能,是表征材料性质的物理量。
(3)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①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②半导体: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③一些合金: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
④超导体:当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突然减小为零,成为超导体。
知识点2 欧姆定律和伏安特性曲线 1.欧姆定律(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表达式:I =UR 。
(3)适用范围①金属导电和电解液导电(对气体导电不适用)。
②纯电阻电路(不含电动机、电解槽的电路)。
2.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1)I -U 图线:以电流为纵轴、电压为横轴画出导体上的电流随电压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2)比较电阻的大小:图线的斜率I U =1R ,图中R 1>R 2(选填“>”“<”或“=”)。
(3)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是直线的电学元件,适用于欧姆定律。
(4)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为曲线的电学元件,不适用于欧姆定律。
知识点3 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 1.电功(1)定义: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电场力做的功称为电功。
(2)公式:W =qU =UIt 。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讲义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讲义(1)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班级学号姓名高考考点:质点、参考系、坐标系(Ⅰ)路程和位移时间和时刻(Ⅰ)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和速率(Ⅰ)加速度(Ⅱ)考点说明:非惯性参考系不作要求[典例分析]例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量很小的物体可看成质点B.体积很小的物体可看成质点C.跳水运动员在比赛中可看成质点D.乒乓球在研究其旋转方向时不能看成质点E.正在进行花样溜冰的运动员可以看成质点例2.甲、乙、丙三物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则在20 s 时间内(1)它们的平均速度大小关系是()(2)它们的平均速率大小关系是()A.v甲=v乙=v丙B.v甲>v乙>v丙C.v甲>v乙=v丙D.v甲> v丙>v乙例3.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标,甲车在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甲先到达B.乙先到达C.甲、乙同时到达D.不能确定例4.下列描述的运动中,存在的是()A.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B.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C.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D.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例5.甲、乙、丙三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
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情况可能是()A.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停在空中B.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上升C.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下降,且v丙>v甲D.以上说法均不对[作业]1.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A.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D.河岸和流水2.如图所示小球从距地面5 m高处落下,被地面反向弹回后,在距地面2 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从高处落下到被接住这一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A.7 m,7 m B.5 m,2 mC.5 m,3 m D.7 m,3 m3.下列情况中的速度,属于平均速度的是()A.百米赛跑的运动员冲过终点线时的速度为9.5 m/sB.由于堵车,汽车在通过隧道过程中的速度仅为1.2 m/sC.返回地球的太空舱落到太平洋水面时的速度为8 m/sD.子弹射到墙上时的速度为800 m/s4.如图所示,某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圆弧由A经B到C,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位移等于4R,方向向东B.物体的位移等于2πRC.物体的路程等于4R,方向向东D.物体的路程等于2πR5.如图所示的时间轴,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t2表示时刻,称为第2s末或第3s初,也可以称为2s内B.t2~t3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3s内C.t0~t2表示时间间隔,称为最初2s内或第2s内D.t n-1~t n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n-1)s内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B.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就越大C.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D.物体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很小7.如图所示是汽车中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图中甲所示的位置,经过7 s后指针指示在图乙所示的位置,若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约为()A.7.1m/s2 B.5.7m/s2C.1.6m/s2 D.2.6m/s28.一人看到闪电12.3 s后又听到雷声.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30 m/s~340 m/s,光速为3×108m/s,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 km.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判断()A.这种估算方法是错误的,不可采用B.这种估算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与观察者间的距离C.这种估算方法没有考虑光的传播时间,结果误差很大D.即使声速增大2倍以上,本题的估算结果依然正确9(1)火车出站时,可在20s内使速度从10m/s增大到1200m/min,其加速度为_________;(2)以2m/s的速度直线运动的足球,被运动员“飞起一脚”在0.2s内改为4m/s反向飞出,则足球被踢时的加速度是____________。
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摩擦力的综合分析
第2讲摩擦力的综合分析目标要求 1.会判断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会计算摩擦力的大小.2.知道摩擦力的突变,会分析突变后摩擦力的方向及大小.考点一摩擦力的综合分析与计算1.静摩擦力有无及方向的判断“三法”(1)状态法根据平衡条件、牛顿第二定律,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2)牛顿第三定律法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3)假设法2.静摩擦力大小的分析与计算(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利用力的平衡条件来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2)物体有加速度时,若只有静摩擦力提供加速度,则F f=ma.若除受静摩擦力外,物体还受其他力,则F合=ma,先求合力再求静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分析与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公式F f=μF N来计算,应用此公式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μ为动摩擦因数,其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 N为两接触面间的正压力,其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2)滑动摩擦力略小于最大静摩擦力,一般情况下,可认为滑动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相等.考向1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判断例1(多选)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质量相等,它们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也相同.三个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运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B.B、C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相同C.B、C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相反D.若传送带向右加速,A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向右答案BD解析A物体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它们之间无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即无摩擦力作用,A错误;B、C两物体虽运动方向不同,但都处于平衡状态,由沿传送带方向所受合力为零可知,B、C两物体均受沿传送带方向向上的摩擦力作用,故B正确,C错误;若传送带向右加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受到向右的摩擦力,故D正确.例2(多选)如图甲、乙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置一滑块M,在滑块M上放置物块m,M和m相对静止,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物块m受到摩擦力B.图乙中物块m受到摩擦力C.图甲中物块m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D.图乙中物块m受到与斜面平行向上的摩擦力答案BD解析对题图甲:设物块m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而重力与支持力平衡,若受到摩擦力作用,其方向与接触面相切,方向水平,则物块m受力将不平衡,与题中条件矛盾,故假设不成立,A、C错误;对题图乙:设物块m不受摩擦力,由于m匀速下滑,m必受力平衡,若m只受重力、支持力作用,由于支持力与接触面垂直,故重力、支持力不可能平衡,则假设不成立,由受力分析知:m受到与斜面平行向上的摩擦力,B、D正确.考向2摩擦力的综合分析和计算例3(2022·山东日照市高三月考)长木板上表面的一端放有一个木块,木块与木板接触面上装有摩擦力传感器,木板由水平位置缓慢向上转动(即木板与地面的夹角θ变大),另一端不动,如图甲所示,摩擦力传感器记录了木块受到的摩擦力F f随角度θ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1B .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F f2mg cos θ1C .木板与地面的夹角为θ2时,木块做自由落体运动D .木板由θ1转到θ2的过程中,木块的速度变化越来越快答案 D解析 由题图可知,当木板与地面的夹角为θ1时木块刚刚开始滑动,木块重力沿木板向下的分力等于F f2,则F f2=mg sin θ1,刚滑动时有F f1=μmg cos θ1,则μ=F f1mg cos θ1,由题图知F f1<F f2,即μmg cos θ1<mg sin θ1,解得μ<tan θ1,故选项A 、B 错误;当木板与地面的夹角为θ2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零,则木块只受重力作用,但此时速度不是零,木块不做自由落体运动,做初速度不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运动,故选项C 错误;对木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 ,则a =g sin θ-μg cos θ,则木板由θ1转到θ2的过程中,随着θ的增大,木块的加速度a 增大,即速度变化越来越快,故选项D 正确.例4 如图所示,物体A 、B 置于水平地面上,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物体A 、B 用一跨过光滑轻质动滑轮的细绳相连,现用逐渐增大的力向上提升滑轮,某时刻拉A 物体的绳子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3°,拉B 物体的绳子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7°,此时A 、B 两物体刚好处于平衡状态,则A 、B 两物体的质量之比m A m B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sin 37°=0.6,cos 37°=0.8)( )A.4μ+33μ+4B.3μ+44μ+3C.4μ-33μ-4D.3μ-44μ-3答案 A解析 设绳中张力为F ,对A 由平衡条件可得F cos 53°=μ(m A g -F sin 53°),对B 由平衡条件可得F cos 37°=μ(m B g -F sin 37°),联立解得m A m B =4μ+33μ+4,选项A 正确.考点二摩擦力的突变问题分析摩擦力突变问题的方法(1)分析临界状态,物体由相对静止变为相对运动,或者由相对运动变为相对静止,或者受力情况发生突变,往往是摩擦力突变问题的临界状态.(2)确定各阶段摩擦力的性质和受力情况,做好各阶段摩擦力的分析.考向1“静—静”突变物体在静摩擦力和其他力的共同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其他力的合力发生变化时,如果物体仍然保持静止状态,则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将发生突变.例5(2022·福建三明市质检)如图所示,质量为10 kg的物体A拴在一个被水平拉伸的弹簧一端,弹簧的拉力为5 N时,物体A与小车均处于静止状态.若小车以1 m/s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则(g=10 m/s2)()A.物体A相对小车向右运动B.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减小C.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D.物体A受到的弹簧的拉力增大答案 C解析由题意得,物体A与小车的上表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 fm≥5 N,小车加速运动时,假设物体A与小车仍然相对静止,则物体A所受合力F合=ma=10 N,可知此时小车对物体A 的摩擦力为5 N,方向向右,且为静摩擦力,所以假设成立,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故选项A、B错误,C正确;弹簧长度不变,物体A受到的弹簧的拉力大小不变,故D错误.考向2“静—动”突变物体在静摩擦力和其他力作用下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当其他力变化时,如果物体不能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则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将“突变”成滑动摩擦力.例6(多选)在探究静摩擦力变化规律及滑动摩擦力变化规律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演示装置,力传感器A与计算机连接,可获得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将力传感器固定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测力端通过细绳与一滑块相连(调节力传感器高度可使细绳水平),滑块放在较长的小车上,小车一端连接一根轻绳并跨过光滑的轻质定滑轮系一只空沙桶(调节滑轮可使桌面上部轻绳水平),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实验开始时打开力传感器同时缓慢向沙桶里倒入沙子,小车一旦运动起来,立即停止倒沙子,若力传感器采集的图像如图乙,则结合该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求出空沙桶的重力B.可求出滑块与小车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C.可求出滑块与小车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D.可判断第50 s后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滑块仍在车上)答案ABC解析t=0时刻,力传感器显示拉力为2 N,则滑块受到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大小为2 N,由小车与空沙桶受力平衡可知空沙桶的重力也等于2 N,A选项正确;t=50 s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即最大静摩擦力为3.5 N,同时小车启动,说明沙子与沙桶总重力等于3.5 N,此时摩擦力突变为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大小为3 N,B、C选项正确;此后由于沙子和沙桶总重力3.5 N大于滑动摩擦力3 N,故50 s后小车将做匀加速运动,D选项错误.考向3“动—静”突变在滑动摩擦力和其他力作用下,做减速运动的物体突然停止滑行时,物体将不再受滑动摩擦力作用,滑动摩擦力“突变”为静摩擦力.例7如图所示,斜面体固定在地面上,倾角为θ=37°(sin 37°=0.6,cos 37°=0.8).质量为1 kg的滑块以初速度v0从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滑行(斜面足够长,该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8),则该滑块所受摩擦力F f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下图中的(取初速度v0的方向为正方向,g=10 m/s2)()答案 B解析滑块上滑过程中受滑动摩擦力,F f=μF N,F N=mg cos θ,联立得F f=6.4 N,方向沿斜面向下.当滑块的速度减为零后,由于重力的分力mg sin θ<μmg cos θ,滑块静止,滑块受到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由平衡条件得F f′=mg sin θ,代入数据可得F f′=6 N,方向沿斜面向上,故选项B正确.考向4“动—动”突变在滑动摩擦力作用下运动直到达到共同速度后,如果在静摩擦力作用下不能保持相对静止,则物体将受滑动摩擦力作用,且其方向发生反向.例8(多选)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θ,以速度v0逆时针匀速转动.在传送带的上端轻轻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选沿传送带向下为正方向,则下列选项中能客观地反映小木块的受力和运动情况的是()答案BD解析当小木块速度小于传送带速度时,小木块相对于传送带向上滑动,小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下,加速度a=g sin θ+μg cos θ;当小木块速度达到传送带速度时,由于μ<tan θ,即μmg cos θ<mg sin θ,所以速度能够继续增大,此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变,而方向突变为向上,a=g sin θ-μg cos θ,加速度变小,则v-t图像的斜率变小,所以B、D正确.摩擦力突变问题注意事项1.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存在及大小、方向取决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且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存在静摩擦力的连接系统,相对滑动与相对静止的临界状态是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2.研究传送带问题时,物体和传送带的速度相等的时刻往往是摩擦力的大小、方向和运动性质的分界点.课时精练1.如图,手握一个水瓶,处于倾斜静止状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松手时瓶容易滑下,是因为手和瓶之间动摩擦因数变小B.增大手的握力,瓶更难下滑,是因为瓶受的摩擦力增大C.保持瓶静止时的倾斜程度不变,增大握力,手对瓶的摩擦力不变D.手握瓶竖直静止时与倾斜静止时,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答案 C解析松手时瓶容易滑下,是因为手和瓶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没有变化,动摩擦因数不变化,A错误;倾斜静止时,如图甲,增大手的握力,只要瓶子不下滑,则F f=mg cos θ,当增大手的握力时只是增大了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并没有变化,B错误,C正确;手握瓶竖直静止时,如图乙,则F f′=mg,倾斜静止时F f=mg cos θ,D错误.2.如图所示,一同学站在木板上用力向右推木箱,该同学的脚与木板之间没有相对运动.若地面与木板、木箱之间均是粗糙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木箱静止,木板向左运动,则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方向向右,对木箱没有摩擦力B.若木板静止,木箱向右运动,则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方向向右,对木箱的摩擦力方向向左C.若木板、木箱均静止,地面对木箱和木板均没有摩擦力D.若木箱向右运动,木板向左运动,则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方向向左,对木箱的摩擦力方向向右答案 B解析 若木箱静止,木板向左运动,则地面对木板的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右,对木箱有向左的静摩擦力,选项A 错误;若木板静止,木箱向右运动,则地面对木板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右,对木箱的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左,选项B 正确;若木板、木箱均静止,地面对木箱有向左的静摩擦力,地面对木板有向右的静摩擦力,选项C 错误;若木箱向右运动,木板向左运动,则地面对木板的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右,对木箱的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左,选项D 错误.3.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B 受到的摩擦力( )A .方向向左,大小不变B .方向向左,逐渐减小C .方向向右,大小不变D .方向向右,逐渐减小答案 A解析 对A 、B 整体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滑动摩擦力F f 使整体产生加速度a ,a =μg 不变(μ为A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对B 受力分析知,B 所受静摩擦力F f 静=m B a =μm B g ,大小不变,方向向左,故A 对,B 、C 、D 错.4.如图所示,物块A 放在倾斜的木板上,木板的倾角α分别为30°和45°时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恰好相同,则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12B.32C.22D.52答案 C解析 由题意可以判断,木板的倾角α为30°时物块静止,所受摩擦力为静摩擦力,由沿斜面方向二力平衡可知其大小为mg sin 30°;木板的倾角α为45°时物块滑动,所受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μmg cos 45°,由二者相等可得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2,故选C.5.(多选)为了测定木块和竖直墙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用一根弹簧将木块压在墙上,同时在木块下方有一个拉力F 2作用,使木块恰好匀速向下运动(弹簧随木块一起向下运动),如图所示.现分别测出了弹簧的弹力F 1、拉力F 2和木块的重力G ,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滑动摩擦力B .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阻碍木块下滑C .木块与墙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F 2F 1D .木块与墙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F 2+G F 1答案 BD解析 木块相对于竖直墙壁下滑,受到竖直向上的滑动摩擦力,阻碍木块下滑,A 错误,B 正确;分析木块受力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可得:F N =F 1,F f =G +F 2,又F f =μF N ,以上三式联立可解得:μ=G +F 2F 1,故C 错误,D 正确.6.(2022·浙江金华市质检)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其间用一根轻弹簧相连,弹簧的长度大于原长.若再用一个从零开始缓慢增大的水平力F 向右拉物体B ,直到A 即将移动,此过程中,地面对B 的摩擦力F 1和对A 的摩擦力F 2的变化情况是(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A .F 1先变小后变大再不变B .F 1先不变后变大再变小C .F 2先变大后不变D .F 2一直在变大答案 A解析 因在施加拉力F 前,弹簧处于伸长状态,此时地面对A 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地面对B 的摩擦力水平向右,对B 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后,随着F 的增大,物体B 受的摩擦力先水平向右逐渐减小,再水平向左逐渐增大,当B 相对地面向右运动后,物体B 受地面的摩擦力不再变化,而在物体B 运动之前,物体A 受地面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不变,当B 向右运动后,随弹簧弹力的增大,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综上所述,选项A 正确,B 、C 、D 错误.7.(多选)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拉着一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从t=0时刻起水平力F的大小随时间均匀减小,到t1时刻,F减小为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 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可能是()答案AD解析由题意可知,开始物体做匀速运动,从t=0时刻,拉力F开始均匀减小,t1时刻拉力减小为零,出现的摩擦力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当拉力为零时,物体仍在滑动,则受到的一直是滑动摩擦力,即大小一直不变,A正确;另一种是当拉力为零前,物体已静止,则物体先受到滑动摩擦力,后受到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而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拉力相等,摩擦力变为静摩擦力时拉力大小小于滑动摩擦力大小,D正确,B、C错误.8.(多选)如图所示,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斜面上,物块上端连接一轻弹簧,现用沿斜面向上、大小为F=kt的拉力拉轻弹簧的上端,则弹簧的弹力F′、物块受到的摩擦力F f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时间足够长,斜面足够长,设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物块与斜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答案AD解析弹簧的弹力始终等于拉力F,即F′=kt,故A正确,B错误;物块开始受到的是静摩擦力,且大小为mg sin α,方向向上,在拉力F增大的过程中,静摩擦力的大小变化满足F+F f=mg sin α,随着F的增大,静摩擦力先向上均匀减小到零,再向下均匀增大,当增大到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时,再增大拉力,摩擦力变为滑动摩擦力,大小就保持恒定,故C错误,D正确.9.(2022·云南民族中学高三月考)如图,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通过跨过轻质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Q相连,从滑轮到P和到Q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Q与P之间以及P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两物块的质量都是m,不计滑轮的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拉P使其做匀速运动,则在Q未离开P上表面时,F的大小为()A.4μmg B.3μmgC.2μmg D.μmg答案 A解析对Q物块,设跨过定滑轮的轻绳拉力为F T,木块Q与P间的滑动摩擦力F f=μmg,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F T=F f,则得:F T=μmg;对木块P受力分析,P水平方向受到拉力F,轻绳的拉力F T,Q对P向左的摩擦力F f,地面对P向左的摩擦力F f′,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F=F f+F f′+F T,地面对P物体向左的摩擦力:F f′=μ·2mg,联立解得:F=4μmg,故选A.10.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A、B两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每个物体重G=10 N,设物体A、B与水平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 max=2.5 N.若对A施加一个向右的由0均匀增大到6 N的水平推力F,有四位同学将A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F f A随水平推力F的变化情况在图中表示出来.其中表示正确的是()答案 D解析推力F由0均匀增大到2.5 N,A、B均未动,由平衡条件知F f A由0均匀增大到2.5 N;推力F由2.5 N增大到5 N,F f A=2.5 N;推力F由5 N增大到6 N,A处于运动状态,F f A=μG =2 N,故D项正确.11.现代的激光打印机都是自动进纸的,有一种进纸原理如图所示.进纸槽里叠放有一叠白纸,进纸时滚轮以竖直向下的力压在第一张白纸上,并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确保第一张纸与第二张纸发生相对滑动.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滚轮与白纸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白纸之间、白纸与纸槽底座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2.不考虑静电力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滚轮对第一张白纸的摩擦力方向向左B .若μ1<μ2则打印机不能实现自动进纸C .除最上面第一、二张白纸外越向下白纸之间的摩擦力越大D .进纸过程中除最上面第一、二张白纸外其他纸之间均没有摩擦力答案 B解析 第一张纸受到滚轮的静摩擦力与滚轮的运动方向相同,即受到滚轮的摩擦力向右,故A 错误;若要自动进纸,则滚轮与白纸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要大于第一张纸与第二张纸间的滑动摩擦力,则有μ1>μ2,若μ1<μ2则打印机不能实现自动进纸,故B 正确;设每张纸的质量为m ,第二张纸对第三张纸的压力等于上面两张纸的重力及滚轮的压力,第三张纸与第二张纸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fm =μ2·(2mg +F ),而第二张纸受到的第一张纸的滑动摩擦力为F f =μ2(mg +F )<F fm ,则第一张纸与第二张纸之间存在滑动摩擦力,第二张纸以下的纸张均受到静摩擦力,大小均等于F f =μ2(mg +F ),故C 、D 错误.12.一长方形木板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在长方形木板的上方有一条状竖直挡板,挡板的两端固定于水平地面上,挡板与木板不接触.现有一个方形物块在木板上沿挡板以速度v 运动,同时长方形木板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向左运动,木板的运动方向与竖直挡板垂直,已知物块跟竖直挡板和水平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和μ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物块的质量为m ,重力加速度为g ,则竖直挡板对物块的摩擦力大小为( )A .0 B.22μ1μ2mg C.12μ1μ2mg D.2μ1μ2mg答案 B解析物块沿运动方向受挡板的摩擦力F f1=μ1F N,因物块沿挡板运动的速度的大小等于木板的运动速度的大小,故物块相对木板的速度方向与挡板成45°角,物块受木板的摩擦力为F f2=μ2mg,其方向与挡板成45°角,如图,则物块与挡板之间的正压力F N=μ2mg cos 45°=2 2μ2mg,故挡板对物块的摩擦力大小为F f1=μ1F N=22μ1μ2mg,故B正确.。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归纳复习专题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高考一轮复习知识考点归纳专题01 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目录第一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2)【基本概念、规律】 (2)【重要考点归纳总结】 (2)考点一对质点模型的理解 (2)考点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3)考点三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3)【思想方法与技巧】 (3)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4)【基本概念、规律】 (4)【重要考点归纳】 (5)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应用 (5)考点二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应用 (5)考点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5)【思想方法与技巧】 (6)第三节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 (6)【基本概念、规律】 (6)【重要考点归纳】 (7)考点一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7)考点二追及与相遇问题 (7)【思想方法与技巧】 (8)方法技巧——用图象法解决追及相遇问题 (8)巧解直线运动六法 (8)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9)第一节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基本概念、规律】一、质点、参考系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一种理想化模型.2.参考系: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选定用来作为参考的物体.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通常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二、位移和速度 1.位移和路程(1)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2)路程是物体运动路径的长度,是标量. 2.速度(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 =xt,是矢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 3.速率和平均速率(1)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是标量.(2)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三、加速度1.定义式:a =ΔvΔt ;单位是m/s 2.2.物理意义: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3.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重要考点归纳总结】 考点一 对质点模型的理解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物体能否被看做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来判断. 3.物体可被看做质点主要有三种情况: (1)多数情况下,平动的物体可看做质点.(2)当问题所涉及的空间位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可以看做质点. (3)有转动但转动可以忽略时,可把物体看做质点.考点二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平均速度与位移和时间有关,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与位置或时刻有关,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2.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联系(1)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 →0时的平均速度. (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 考点三 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1.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比较2.物体加、减速的判定(1)当a 与v 同向或夹角为锐角时,物体加速. (2)当a 与v 垂直时,物体速度大小不变. (3)当a 与v 反向或夹角为钝角时,物体减速 【思想方法与技巧】物理思想——用极限法求瞬时物理量1.极限法:如果把一个复杂的物理全过程分解成几个小过程,且这些小过程的变化是单一的.那么,选取全过程的两个端点及中间的极限来进行分析,其结果必然包含了所要讨论的物理过程,从而能使求解过程简单、直观,这就是极限思想方法.极限法只能用于在选定区间内所研究的物理量连续、单调变化(单调增大或单调减小)的情况. 2.用极限法求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1)公式v =ΔxΔt 中当Δt →0时v 是瞬时速度.(2)公式a =ΔvΔt中当Δt →0时a 是瞬时加速度.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基本概念、规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 =v 0+at . 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 =v 0t +12at 2.3.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v 2-v 20=2ax .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1.平均速度公式:v =v t 2=v 0+v2. 2.位移差公式:Δx =x 2-x 1=x 3-x 2=…=x n -x n -1=aT 2. 可以推广到x m -x n =(m -n )aT 2. 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比例式 (1)1T 末,2T 末,3T 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 1∶v 2∶v 3∶…∶v n =1∶2∶3∶…∶n . (2)1T 内,2T 内,3T 内……位移之比为: x 1∶x 2∶x 3∶…∶x n =1∶22∶32∶…∶n 2.(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位移之比为: x ∶∶x ∶∶x ∶∶…∶x n =1∶3∶5∶…∶(2n -1). (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t n =1∶(2-1)∶(3-2)∶…∶(n -n -1). 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1.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1)速度公式:v =gt . (2)位移公式:h =12gt 2.(3)速度—位移关系式:v 2=2gh . 2.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1)速度公式:v =v 0-gt . (2)位移公式:h =v 0t -12gt 2.(3)速度—位移关系式:v 2-v 20=-2gh . (4)上升的最大高度:h =v 202g .(5)上升到最大高度用时:t =v 0g.【重要考点归纳】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应用1.速度时间公式v =v 0+at 、位移时间公式x =v 0t +12at 2、位移速度公式v 2-v 20=2ax ,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是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石.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均是矢量式,应用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符号,一般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当v 0=0时,一般以a 的方向为正方向.3.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般步骤画过程分析图→判断运动性质→选取正方向→选用公式列方程→解方程并讨论4.应注意的问题∶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联系各段的纽带. ∶对于刹车类问题,当车速度为零时,停止运动,其加速度也突变为零.求解此类问题应先判断车停下所用时间,再选择合适公式求解.∶物体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又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全程加速度不变,可以将全程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应用基本公式求解.考点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应用1.推论公式主要是指:∶v =v t 2=v 0+v t 2,∶Δx =aT 2,∶∶式都是矢量式,在应用时要注意v 0与v t 、Δx与a 的方向关系.2.∶式常与x =v ·t 结合使用,而∶式中T 表示等时间隔,而不是运动时间. 考点三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竖直上抛运动的重要特性 (1)对称性 ∶时间对称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 →C 所用时间t AC 和下降过程中从C →A 所用时间t CA 相等,同理t AB =t BA .∶速度对称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 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 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2)多解性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个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造成双解,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这个特点.3.竖直上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分段法下降过程:自由落体运动【思想方法与技巧】物理思想——用转换法求解多个物体的运动在涉及多体问题和不能视为质点的研究对象问题时,应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转换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就会使问题清晰、简捷.通常主要涉及以下两种转化形式:(1)将多体转化为单体:研究多物体在时间或空间上重复同样运动问题时,可用一个物体的运动取代多个物体的运动.(2)将线状物体的运动转化为质点运动:长度较大的物体在某些问题的研究中可转化为质点的运动问题.如求列车通过某个路标的时间,可转化为车尾(质点)通过与列车等长的位移所经历的时间.第三节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基本概念、规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1.直线运动的x-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2.直线运动的v-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3)“面积”的意义∶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位移方向为负方向.二、追及和相遇问题1.两类追及问题(1)若后者能追上前者,追上时,两者处于同一位置,且后者速度一定不小于前者速度.(2)若追不上前者,则当后者速度与前者相等时,两者相距最近.2.两类相遇问题(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2)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重要考点归纳】考点一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对运动图象的理解(1)无论是x-t图象还是v-t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2)x-t图象和v-t图象都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3)x-t图象和v-t图象的形状由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决定.2.应用运动图象解题“六看”考点二1.分析追及问题的方法技巧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B追赶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A: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若v A=v B时,x A+x0<x B,则能追上;若v A=v B时,x A+x0=x B,则恰好不相撞;若v A=v B时,x A+x0>x B,则不能追上.(2)数学判别式法:设相遇时间为t,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进行讨论,若Δ>0,即有两个解,说明可以相遇两次;若Δ=0,说明刚好追上或相遇;若Δ<0,说明追不上或不能相遇.3.注意三类追及相遇情况(1)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判断是运动中被追上还是停止运动后被追上.(2)若追赶者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一定要判断是在加速过程中追上还是匀速过程中追上.(3)判断是否追尾,是比较后面减速运动的物体与前面物体的速度相等的位置关系,而不是比较减速到0时的位置关系.4.解题思路分析物体运动过程→画运动示意图→找两物体位移关系→列位移方程(2)解题技巧∶紧抓“一图三式”,即:过程示意图,时间关系式、速度关系式和位移关系式.∶审题应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它们往往对应一个临界状态,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 【思想方法与技巧】方法技巧——用图象法解决追及相遇问题(1)两个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追及相遇问题,过程较为复杂.如果两物体的加速度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值,并且两个加速度的大小也不相同,如果用公式法,运算量比较大,且过程不够直观,若应用v -t 图象进行讨论,则会使问题简化.(2)根据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过程,利用图象的斜率、面积、交点等含义分别画出相应图象,以便直观地得到结论.巧解直线运动六法在解决直线运动的某些问题时,如果用常规解法——一般公式法,解答繁琐且易出错,如果从另外角度入手,能够使问题得到快速、简捷解答.下面便介绍几种处理直线运动的巧法.一、平均速度法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初速度v 0与末速度v 的平均值,也等于物体在t 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x t =v 0+v 2=v t 2.如果将这两个推论加以利用,可以使某些问题的求解更为简捷.二、逐差法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之差为一恒量,即Δx =x n +1-x n =aT 2,一般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若出现相等的时间间隔,应优先考虑用Δx =aT 2求解.三、比例法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相关比例关系求解.四、逆向思维法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一般用于末态已知的情况. 五、相对运动法以系统中的一个物体为参考系研究另一个物体运动情况的方法.六、图象法应用v-t图象,可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变为较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象定性分析,可避开繁杂的计算,快速找出答案.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一、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2.会利用纸带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加速度.3.利用打点纸带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能画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求加速度.二、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三、实验步骤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实验装置见上图,放手后,看小车能否在木板上平稳地加速滑行.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4.从几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始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以后依次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确定好计数始点,并标明0、1、2、3、4、…,测量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x,并记录填入表中.位置编号012345t/sx/mv/(m·s-1)5.计算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x1、x2、x3、….6.利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得各计数点1、2、3、4、5的瞬时速度,填入上面的表格中.7.增减所挂钩码数,再做两次实验. 四、注意事项1.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2.释放小车前,应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3.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实验后先断开电源,后取下纸带.一、数据处理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判断:(1)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T 内的位移分别为x 1、x 2、x 3、x 4、…,若Δx =x 2-x 1=x 3-x 2=x 4-x 3=…则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Δx =aT 2.(2)利用“平均速度法”确定多个点的瞬时速度,作出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若v -t 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说明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求速度的方法: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n =x n +x n +12T .3.求加速度的两种方法:(1)逐差法:即根据x 4-x 1=x 5-x 2=x 6-x 3=3aT 2(T 为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求出a 1=x 4-x 13T 2,a 2=x 5-x 23T 2,a 3=x 6-x 33T 2,再算出a 1、a 2、a 3的平均值 a =a 1+a 2+a 33=13×⎝⎛⎭⎫x 4-x 13T 2+x 5-x 23T 2+x 6-x 33T 2=x 4+x 5+x 6-x 1+x 2+x 39T 2,即为物体的加速度.(2)图象法:以打某计数点时为计时起点,利用v n =x n +x n +12T 求出打各点时的瞬时速度,描点得v -t 图象,图象的斜率即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二、误差分析1.纸带上计数点间距测量有偶然误差,故要多测几组数据,以尽量减小误差.2.纸带运动时摩擦不均匀,打点不稳定引起测量误差,所以安装时纸带、细绳要与长木板平行,同时选择符合要求的交流电源的电压及频率.3.用作图法作出的v -t 图象并不是一条直线.为此在描点时最好用坐标纸,在纵、横轴上选取合适的单位,用细铅笔认真描点.4.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钩码落地,小车与滑轮碰撞. 5.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弃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6.在坐标纸上,纵、横轴选取合适的单位(避免所描点过密或过疏,而导致误差过大),仔细描点连线,不能连成折线,应作一条平滑曲线,让各点尽量落到这条曲线上,落不到曲线上的各点应均匀分布在曲线的两侧.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知识考点归纳专题02 相互作用目录第一节重力弹力摩擦力 (2)【基本概念、规律】 (2)【重要考点归纳】 (3)考点一弹力的分析与计算 (3)考点二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 (3)考点三摩擦力突变问题的分析 (4)【思想方法与技巧】 (4)物理模型——轻杆、轻绳、轻弹簧模型 (4)第二节力的合成与分解 (5)【基本概念、规律】 (5)【重要考点归纳】 (6)考点一共点力的合成 (6)考点二力的两种分解方法 (6)【思想方法与技巧】 (7)方法技巧——辅助图法巧解力的合成和分解问题 (7)第三节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 (7)【基本概念、规律】 (7)【重要考点归纳】 (8)考点一物体的受力分析 (8)考点二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 (9)考点三图解法分析动态平衡问题 (9)考点四隔离法和整体法在多体平衡中的应用 (9)【思想方法与技巧】 (10)求解平衡问题的四种特殊方法 (10)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10)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2)第一节重力弹力摩擦力【基本概念、规律】一、重力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大小:G=mg.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4.重心:因为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二、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2.产生的条件(1)两物体相互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3.方向: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三、胡克定律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簧的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2.表达式:F=kx.(1)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m;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2)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四、摩擦力1.产生:相互接触且发生形变的粗糙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所受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2.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接触面间有弹力;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3.大小:滑动摩擦力F f=μF N,静摩擦力:0≤F f≤F fmax.4.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5.作用效果: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重要考点归纳】考点一弹力的分析与计算1.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1)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2)假设法: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3)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2.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1)根据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判断.(2)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弹力的方向.3.计算弹力大小的三种方法(1)根据胡克定律进行求解.(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求解.(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考点二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1.静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的判断方法(1)假设法:利用假设法判断的思维程序如下:(2)状态法:先判明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加速度的方向),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ma)确定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3)牛顿第三定律法: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再根据“力的相互性”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2.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运动),利用力的平衡条件来判断其大小.(2)物体有加速度时,若只有静摩擦力,则F f=ma.若除静摩擦力外,物体还受其他力,则F合=ma,先求合力再求静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公式F f=μF N来计算,应用此公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μ为动摩擦因数,其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 N为两接触面间的正压力,其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接触面的大小均无关.方法技巧:(1)在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一般采用整体法与隔离法进行分析.(2)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运动的.(3)摩擦力阻碍的是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摩擦力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即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考点三摩擦力突变问题的分析1.当物体受力或运动发生变化时,摩擦力常发生突变,摩擦力的突变,又会导致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性质的突变,其突变点(时刻或位置)往往具有很深的隐蔽性.对其突变点的分析与判断是物理问题的切入点.2.常见类型(1)静摩擦力因其他外力的突变而突变.(2)静摩擦力突变为滑动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突变为静摩擦力.【思想方法与技巧】物理模型——轻杆、轻绳、轻弹簧模型柔软,只能发生微小形既可伸长,也可压缩,弹簧与橡皮筋的弹力特点:(1)弹簧与橡皮筋产生的弹力遵循胡克定律F=kx.(2)橡皮筋、弹簧的两端及中间各点的弹力大小相等.(3)弹簧既能受拉力,也能受压力(沿弹簧轴线),而橡皮筋只能受拉力作用.(4)弹簧和橡皮筋中的弹力均不能突变,但当将弹簧或橡皮筋剪断时,其弹力立即消失.第二节力的合成与分解【基本概念、规律】一、力的合成1.合力与分力(1)定义: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一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2)关系:合力和分力是一种等效替代关系.2.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3.力的运算法则(1)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首尾相连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如图所示)(2)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二、力的分解1.概念: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2.遵循的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3.分解的方法(1)按力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2)正交分解.三、矢量和标量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相加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求和时按算术法则相加.【重要考点归纳】考点一共点力的合成1.共点力合成的方法(1)作图法(2)计算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示意图,然后利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求出合力,是解题的常用方法.2.重要结论(1)二个分力一定时,夹角θ越大,合力越小. (2)合力一定,二等大分力的夹角越大,二分力越大.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等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 3.几种特殊情况下力的合成(1)两分力F 1、F 2互相垂直时(如图甲所示):F 合=F 21+F 22,tan θ=F 2F1.甲 乙(2)两分力大小相等时,即F 1=F 2=F 时(如图乙所示): F 合=2Fcos θ2.(3)两分力大小相等,夹角为120°时,可得F 合=F.解答共点力的合成时应注意的问题(1)合成力时,要正确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要视情况而定,不能形成合力总大于分力的思维定势.(2)三个共点力合成时,其合力的最小值不一定等于两个较小力的和与第三个较大的力之差.考点二 力的两种分解方法1.力的效果分解法(1)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实际分力的方向; (2)再根据两个实际分力的方向画出平行四边形; (3)最后由平行四边形和数学知识求出两分力的大小. 2.正交分解法(1)定义:将已知力按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分解的方法.(2)建立坐标轴的原则:一般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原点,在静力学中,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为原则(即尽量多的力在坐标轴上);在动力学中,以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3)方法: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F 1、F 2、F 3…,求合力F 时,可把各力沿相互垂直的x 轴、y 轴分解.x 轴上的合力:。
高考物理一轮方法,复习注意要点
高考物理一轮方法,复习注意要点高考物理一轮方法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的方法和注意要点,高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要着眼于基础知识部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第一轮的复习和训练,全面系统地复习高中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一般应用。
要严把基础关,就要认真研读课本,仔细阅读和理解课本上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和每一幅图,认真做好每一道题。
当然,打好基础并不是对概念和公式的死记硬背,而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去记忆。
在逐章逐节复习全部知识时,要注意深入理解和体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使自己具备丰富、系统地物理知识,逐步体会各个知识点的地位和作用,分清主次,理解物理理论的实质。
对物理概念应该从定义式、变形式、物理意义、单位、矢量性等方面进行讨论。
弄清楚高中物理各个部分所涉及到的力、运动、能量的相关问题。
总之,基础知识是本,是解题的依据,否则,高三物理复习将寸步难行。
2.加强练习,实现物理知识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同学们除了掌握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之外,还需要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快速准确的解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同学们需要把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和课后典型习题都做一遍,清楚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如何在习题中使用的,掌握基本的情境分析能力和公式灵活运用的能力。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一步,实际上是一个审视题意、分析解题条件的思维过程。
因此,通过多解题,可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如通过题意如何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如何分析并提炼出题目中所给出的物理过程、情境、模型,再去找相应的物理规律、定理、定律解答。
在对状态、过程分析时一定需要画出状态过程的示意图,将抽象的文字条件形象化、具体化。
这一点对于解决复杂情境物理过程时,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所以,为了尽量减少错误,培养出良好的习惯,解题时可以遵循这样的思路。
首先画图,把题目告诉我们的物理量分别代入情境中,建立基本物理模型,然后通过题目要求的物理量与已经构建的过程进行联系,寻找规律,思考相关的物理基础表达式,最后列出式子进行求解。
2023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讲义:原子结构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原子结构》专题讲义[考点梳理]【考点一】阴极射线1.辉光放电现象(1)定义:放电管中若有气体,在放电管两级加上高电压可看到辉光放电现象。
但若管内气体非常稀薄即接近真空时,不能使气体,辉光放电现象消失。
(2)应用:如利用其发光效应制成的、,以及利用其正常辉光放电的电压稳定效应制成的。
2.阴极射线的产生如图所示,在研究0.1pa气压以下的气体导电的玻璃管内有阴、阳两级,当两级间加一定电压时,阴极便发出一种射线,这种射线能使玻璃管壁发出荧光,称为。
在稀薄气体的辉光放电实验中,若不断地抽出管中的气体,当管中的气压降到0.1pa的时候,管内已接近真空,不能使气体电离发光,这时对着阴极的玻璃管壁却发出荧光,如果在管中放一个十字形金属片,荧光中会出现十字阴影。
3.阴极射线的特点在真空中;碰到荧光物质能使其;本质上是。
4.判断阴极射线电性的方法阴极射线的本质是电子,在电场(或磁场)中所受电场力(或洛伦兹力)远大于所受重力,故研究电场力(或洛伦兹力)对电子运动的影响时,一般不考虑重力的影响。
(1)粒子在电场中运动如图1所示。
带电粒子受电场力作用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粒子质量忽略不计)。
带电粒子在不受其他力的作用时,若沿电场线方向偏转,则粒子带电;若逆着电场线方向偏转,则粒子带电。
(2)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如图2所示。
粒子将受到洛伦兹力作用F=qvB,洛伦兹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利用左手定则即可判断粒子的电性。
不考虑其他力的作用,如果粒子按图示方向进入磁场,且做顺时针的圆周运动,则粒子带电;若做逆时针的圆周运动,则粒子带电。
5.电子的发现(1)实验:英国物理学家在研究阴极射线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从阴极K发射出的带电粒子通过阳极A和小孔A’形成一束细射线,它穿过两片平行的金属板,到达右端带有标尺的荧光屏上,通过射线产生的荧光屏位置断定,它的本质是。
(2)意义:拉开了人们研究的序幕。
[典例1]关于阴极射线的本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阴极射线本质是氢原子B.阴极射线本质是电磁波C.阴极射线本质是电子D.阴极射线本质是X射线[典例2]如图所示,一玻璃管中有从左向右的阴极射线可能是电磁波或某种粒子流形成的射线,若在其下方放一通电直导线AB,射线发生如图所示的偏转,AB中的电流方向由B到A,则该射线的本质为( )A.电磁波B.带正电的高速粒子流C.带负电的高速粒子流D.不带电的高速中性粒子流【考点二】密里根“油滴实验”1.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及原理:装置如图所示,两块平行放置的水平金属板A、B与电源相连接,使A板带正电,B板带负电,从喷雾器喷嘴喷出的小油滴经上面的金属板中间的小孔,落到两板之间的匀强电场E中。
高三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资料
高三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资料(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条件: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恒定,且与运动方向在一条直线上.2.特点:a恒定,即相等时刻内速度的变化量恒定.3.规律:(1)vt=v0+at(2)s=v0t+ at2(3)vt2-v02=2as4.推论:(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刻里的位移之差是个恒量,即Δs=si+1-si=aT 2=恒量.(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刻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刻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t/2= =以上两个推论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等学生实验中经常用到,要熟练把握.(3)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T为等分时刻间隔):①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的比为:v1∶v2∶v3∶……∶vN=1∶2∶3∶…∶n②1T内、2T内、3T内……位移的比为:s1∶s2∶s3∶…∶sN=12∶22∶32∶…∶n2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的比为:sⅠ∶sⅡ∶sⅢ∶…∶sN=1∶3∶5∶…∶(2n-1)④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刻的比:t1∶t2∶t3∶…∶tN=1∶( -1)∶( - )∶…∶( - )5.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所有规律和比例关系均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二)解题方法指导(1)要养成依照题意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的适应.专门对较复杂的运动,画出草图可使运动过程直观,物理图景清晰,便于分析研究。
(2)要注意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搞清整个运动过程按运动性质的转换可分为哪几个运动时期,各个时期遵循什么规律,各个时期间存在什么联系。
(3)由于本章公式较多,且各公式间有相互联系,因此,本章的题目常可一题多解。
解题时要思路开阔,联想比较,选择最简捷的解题方案。
解题时除采纳常规的公式解析法外,图象法、比例法、极值法、逆向转换法(如将一匀减速直线运动视为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等也是本章解题中常用的方法。
备考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七章动量守恒定律第2讲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考点2爆炸和反冲
考点2 爆炸和反冲1.爆炸现象位置不变爆炸的时间极短,因而在作用过程中,物体产生的位移很小,一般可忽略不计,可以认为爆炸后仍然从作用前的位置以新的动量开始运动动能增加在爆炸过程中,由于有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动能,因此爆炸后系统的总动能增加动量守恒由于内力远大于外力,故爆炸过程动量守恒2.反冲现象作用原理系统内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产生的效果动能增加反冲运动过程中,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动能,系统的总动能将增加动量守恒反冲运动过程中,系统在某一方向不受外力或外力远小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可在该方向上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对下列关于爆炸和反冲的说法进行判断.(1)发射炮弹,炮身后退;园林喷灌装置一边喷水一边旋转均属于反冲现象.(√)(2)火箭向后喷气的瞬间,火箭和喷出的气体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3)爆炸过程中机械能增加,反冲过程中机械能减少.(✕)(4)鞭炮爆炸的瞬间,鞭炮动量守恒.(√)研透高考明确方向4.[爆炸/2021浙江1月]在爆炸实验基地有一发射塔,发射塔正下方的水平地面上安装有声音记录仪.爆炸物自发射塔竖直向上发射,上升到空中最高点时炸裂成质量之比为2∶1、初速度均沿水平方向的两个碎块.遥控器引爆瞬间开始计时,在5s末和6s末先后记录到从空气中传来的碎块撞击地面的响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重力加速度g=10m/s2,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两碎块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2B.爆炸物的爆炸点离地面高度为80mC.爆炸后质量大的碎块的初速度为68m/sD.爆炸后两碎块落地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为340m解析假设爆炸物炸裂后两碎块的速度分别为v1、v2,爆炸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得0=2mv1-mv2,解得v1v2=12,又两碎块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同,在水平方向上有x=vt,所以水平位移之比为1∶2,竖直方向下落的高度相同,所以两碎块的位移之比不等于1∶2,A错误;假设两碎块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均为t,则两碎块从落地到被记录到声音所用的时间分别为(5-t)s、(6-t)s,由几何关系可知v1t=340(5-t) m,2v1t=340(6-t) m,解得t=4 s,则爆炸点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12gt2=80 m,B正确;两碎块的水平位移分别为x1=340 m、x2=680 m,所以两碎块落地点之间的距离为x=x1+x2=1 020 m,D错误;爆炸后质量大的碎块的初速度为v1=x1t=85 m/s,C错误.5.[反冲/多选]火箭飞行时,在极短时间Δt内喷射燃气的质量是Δm,喷出的燃气相对喷气前火箭的速度大小是u,喷出燃气后火箭的质量是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A.火箭的发射利用了反冲原理B.喷出燃气时,火箭受到的推力为ΔmuΔtC.喷出燃气后,火箭的动量改变量大小为ΔmuD.火箭喷出燃气的质量与火箭剩余质量之比越小,火箭增加的速度Δv就越大解析火箭的发射利用了反冲原理,A正确;设火箭喷气前的速度大小为v,则喷出的燃气对地的速度大小为u-v,设火箭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对喷出的燃气,根据动量定理有-FΔt=-Δm(u-v)-Δmv,可得F=ΔmuΔt,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火箭受到的推力F'=F,B正确;设喷气后火箭的速度大小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Δm)v=-Δm(u-v)+mv',则喷出燃气后,火箭的动量改变量大小为Δp=mv'-(m+Δm)v=Δm(u- v),C错误;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Δm)v=-Δm(u-v)+mv',解得火箭速度的增加量Δv=v'-v=Δmum,则火箭喷出燃气的质量与火箭剩余质量之比越小,火箭增加的速度Δv就越小,D错误.命题拓展命题条件不变,一题多设问已知喷出燃气前火箭的速度为v0,求喷出燃气后火箭的速度大小.答案(m+Δm)v0-Δmum+Δm解析对火箭喷出燃气的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Δm)v0=mv1+Δm(v1+u),解得喷出燃气后火箭的速度大小为v1=(m+Δm)v0−Δmum+Δm.。
2024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重难点逐个击破38传送带模型板块模型能量分析(原卷版)
专题38传送带模型板块模型能量分析1.“板—块”模型和“传送带”模型本质上都是相对运动问题,一般要分别求出各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移,再求相对位移。
2.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时,相对位移等于两物体的位移之差。
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时,相对位移等于两物体的位移之和。
考点一传送带模型能量分析1.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f x 传(x 传为传送带对地的位移)2.系统产生的内能:Q =f x 相对(x 相对为总的相对路程).3.求解电动机由于传送物体而多消耗的电能一般有两种思路①运用能量守恒以倾斜传送带为例,多消耗的电能为E 电,则:E 电=ΔE k +ΔE p +Q .②运用功能关系传送带多消耗的电能等于传送带克服阻力做的功E 电=fx 传(特别注意:如果物体在倾斜传送带上的运动分匀变速和匀速两个运动过程,这两个过程中传送带都要克服摩擦力做功,匀变速运动过程中两者间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匀速运动过程中两者间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1.如图所示,长为5m 的水平传送带以2m/s 的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将质量为1kg 的小滑块无初速度放在传送带左侧。
已知传送带与小滑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滑块在传送带上一直做加速运动直至离开B .小滑块在传送带上运动时间为2sC .传送带对小滑块做的功为2JD .因放上小滑块,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为2J2.(多选)如图甲所示,水平传送带在电动机带动下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转动,将一质量为10kg 的木箱(可视为质点)轻放到传送带最左端,木箱运动的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4s 未木箱到达传送带最右端,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则()A.木箱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B.整个过程中摩擦生热为20JC.整个过程中传送带对木箱做的功为60JD.传送带速度为2m/s3.(多选)足够长的传送带水平放置,在电动机的作用下以速度2逆时针匀速转动,一质量为的小煤块以速度1滑上水平传送带的左端,且1>2.小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高中物理一轮复习1.1:运动的描述
1.1:运动的描述【1:考纲分析】1.1:知道参考系、质点的概念,会判断质点的适用情况,会灵活选取参考系判断不同质点的相对运动关系;1.2: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熟练应用概念去描述物体的运动;1.3:理解矢量与标量的本质区别,掌握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辨析平均速度,速率(平均速率),速度(瞬时速度)、瞬时速率概念。
【2:考点详解】2.1:基本考点#考点一:质点:在研究某个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忽略其形状、大小而只考虑质量的物体我们可以把它等效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称之为质点。
【注意】1:其形状、大小等因素是否对研究问题有影响,是判断质点的唯一标准。
2:不一定体积小就能够当作质点,也不一定体积大就不能当作质点; 3:能不能当作质点要取决于研究什么问题,同一个物体在一个问题中能够当作质点,可能在另一个问题中不能当作质点。
(思考题,请对2、3两种情况举例)#考点二:参考系:运动具有相对性,一个物体总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运动或者静止的,为了方便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总是选取另一个假设不动的物体作为参考,即为参照物;为了定量描述,我们以参照物为标准建立坐标系,称为参考系。
【注意】1:原则上参考系是可以任意选取的,但是我们通常选取近似不动的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例如地面参考系。
静止的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叫做惯性系,一般来说选取合适惯性系研究问题能够使问题得到大大简化。
2:同一个运动,在不同参考系下观察是不一样的(思考题:请举例)#考点三:位移: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矢量叫做位移。
【辨析】位移和路程有什么异同,他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考点四:速度:无穷小一段位移与其对应时间的比值叫做速度,速度是矢量。
表达式为:0lim t v v t →→∆→∆=∆。
【辨析】1:时刻(时间点)与时间(时间段);2:辨析平均速度,速率(平均速率),速度(瞬时速度)、瞬时速率;#考点五:加速度:无穷小时间内速度的该变量与对应时间的比值,加速度是矢量, 表达式为:0lim t v a t →→∆→∆=∆。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全突破考点运动学图像含解析
考点02 运动学图像1.掌握利用v-t图判断v、a、x的大小和方向2.掌握利用x-t图判断v、x的大小和方向1. V-t图(1)判断运动方向(v)在直线运动中用速度的正负号来表示运动方向v-t图中在t轴的上下侧可反映出v的正负,若v-t图在t轴下方,则速度为负,表示物体沿负方向运动,反之则向正方向运动,所以可利用v-t图相对于t轴的位置来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向(2)判断加速度方向在直线运动中用加速度的正负号来表示加速度方向速度公式v=v0+at对照一次函数表达式y=A+Kx,函数的单调性可反映出K的正负,K对应a,所以v-t图的单调性也可反映出a的正负,所以可利用v-t图的单调性来判断加速度的方向(3)判断加速度大小运动学中用加速度的绝对值来表示加速度的大小①对照一次函数表达式y=A+Kx,函数的倾斜程度(斜率)可反映出K的大小,K对应a,所以可利用v-t 图的倾斜程度来判断加速度的大小②也可以利用v-t图直接计算出a的绝对值,比较绝对值的大小来定量判断a的大小。
(4)判断位移的大小和方向用微元法可知v-t图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所围面积在t轴上,位移为正,在t轴下,位移为负,面积之和的绝对值表示位移的大小,面积之和的正负号表示位移的方向下表为利用v-t图判断v、a、x的大小和方向的方法2. x-t 图(1)初始位置:纵截距 (2)运动方向:①利用位置的变化量△x 的正负判断;②利用x-t 的单调性判断;③在x 轴上用有向线段表示出位移,箭头的指向即为物体运动方向(3)速度的大小:利用x-t 的斜率判断(4)位移的方向:①利用位置的变化量△x 的正负判断;②在x 轴上用有向线段表示出位移,箭头的指向即为物体运动方向(5)位移的大小:①利用位置的变化量△x 的绝对值判断3.考向把握(1)v-t 图与运动性质的分析(2)v-t 图与动力学问题的综合(运动→力)(3)v-t 图与功和能的综合例1.(2019·原创经典)下图甲为发射模型火箭的示意图,已知模型火箭质量m=1kg ,图乙为该段时间内火箭运动的v -t 图,关于火箭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火箭2s 时达到最高点B .火箭在3s 时a 的方向改变C .火箭在1s 时和5s 时的加速度相同D .火箭在4s 时位于发射点下方2m 处【答案】 C【解析】2s 前后,运动方向不变,A 错;3s 前后,v-t 的单调性不变,a 方向不变,B 错;由a=(v -v 0)/t 得0→2s,a1=2m/s2,4→6s,a 2=2m/s 2,C 对;0→3s,v-t 图所围面积x 1=6m ,3→4s,v-t 图所围面积x 2=﹣2m ,总位移为﹢4m ,表明火箭在4s 时位于发射点上方4m 处,D 错变式训练:(2019·山西孝义市一模)如图所示是某质点运动的v -t 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在第2 s 末,质点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B .在0~2 s 内,质点做直线运动,在2~4 s 内,质点做曲线运动C .在0~2 s 内,质点的位移大小为2 mD .在2~4 s 内,质点的加速度不断减小,方向不变【答案】 D【解析】2s 前后,运动方向不变,A 错;v-t 图并非物体的运动轨迹,B 错;在0~2 s 内,由v-t 图所围面积得x=﹣1m ,C 错;在2~4 s 内,v-t 越来越平,a 越来越小,但单调性并未变,所以a 的方向也不变,D 对例2.(2019·原创经典)在水平面上,一个质量m=2kg 的物体在拉力作用下向右加速运动,1s 后撤去拉力F ,物体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动摩擦因素μ=1B .动摩擦因素μ=0.1C .拉力F=4ND .F 做的功W=6J【答案】 BD【解析】在3~4 s 内,物体只受摩擦力,由v-t 可得a=1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 ,,μ=0.1,B 对;在0~1s 内,由v-t 可得a=2m/s 2,由力学方程:F -μmg=ma 可得F=6N ,C 错;在0~1s 内,v-t 图所围面积S=1m ,所以位移x=1m ,W F =F·x=6×1J,D 对。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讲义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讲义(1)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班级学号姓名高考考点:质点、参考系、坐标系(Ⅰ)路程和位移时间和时刻(Ⅰ)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和速率(Ⅰ)加速度(Ⅱ)考点说明:非惯性参考系不作要求复习课时:1课时[典例分析]例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量很小的物体可看成质点B.体积很小的物体可看成质点C.跳水运动员在比赛中可看成质点D.乒乓球在研究其旋转方向时不能看成质点E.正在进行花样溜冰的运动员可以看成质点例2.一只蜜蜂和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同样大小的速度并列运动.如果这只蜜蜂眼睛盯着汽车车轮边缘上某一点,那么它看到的这一点的运动轨迹是()例3.如图所示,某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圆弧由A经B到C,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位移等于4R,方向向东B.物体的位移等于2πRC.物体的路程等于4R,方向向东D.物体的路程等于2πR例4.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标,甲车在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甲先到达B.乙先到达C.甲、乙同时到达D.不能确定例5.下列描述的运动中,存在的是()A.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B.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C.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D.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例6.甲、乙、丙三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
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情况可能是()A.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停在空中B.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上升C.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下降,且v丙>v甲D.以上说法均不对[作业]1.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A.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D.河岸和流水2.如图所示小球从距地面5 m高处落下,被地面反向弹回后,在距地面2 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从高处落下到被接住这一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A.7 m,7 m B.5 m,2 mC.5 m,3 m D.7 m,3 m3.下列情况中的速度,属于平均速度的是()A.百米赛跑的运动员冲过终点线时的速度为9.5 m/sB.由于堵车,汽车在通过隧道过程中的速度仅为1.2 m/sC.返回地球的太空舱落到太平洋水面时的速度为8 m/sD.子弹射到墙上时的速度为800 m/s4.甲、乙、丙三物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则在20 s时间内(1)它们的平均速度大小关系是()(2)它们的平均速率大小关系是()A.v甲=v乙=v丙B.v甲>v乙>v丙C.v甲>v乙=v丙D.v甲> v丙>v乙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B.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就越大C.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D.物体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很小6.如图所示是汽车中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开始时指针指示在图中甲所示的位置,经过7 s后指针指示在图乙所示的位置,若汽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的加速度约为()A.7.1m/s2 B.5.7m/s2C.1.6m/s2 D.2.6m/s27.一人看到闪电12.3 s后又听到雷声.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30 m/s~340 m/s,光速为3×108m/s,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 km.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判断()A.这种估算方法是错误的,不可采用B.这种估算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与观察者间的距离C.这种估算方法没有考虑光的传播时间,结果误差很大D.即使声速增大2倍以上,本题的估算结果依然正确8.如图所示,一修路工在长为s=100 m的隧道中,突然发现一列火车出现在离右隧道口200 m处,修路工所处的位置恰好处在无论向左还是向右跑均能安全脱离危险的位置.问这个位置离隧道右出口距离是多少?他奔跑的最小速度至少应是火车速度的多少倍?*9.一辆实验小车可沿水平地面(图中纸面)上的长直轨道匀速向右运动.有一台发出细光束的激光器装在小转台M上,到轨道的距离MN为d=10 m,如图所示,转台匀速转动,使激光束在水平面内扫描,扫描一周的时间为T=60 s,光束转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当光束与MN的夹角为45°时,光束正好射在小车上,如果再经过△t=2.5 s光束又照到小车上,则小车的速度为多少?(结果保留两位数字)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讲义(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班级学号姓名高考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考点要求:Ⅱ[典例分析]例1.一个骑自行车的人沿斜坡匀加速直线下滑,第1 s内通过1 m,第2 s内通过2 m,第3 s内通过3 m,第4 s内通过4 m,则此人运动的情况是()A.第3 s初到4 s末的平均速度是3.5 m/sB.第3 s末的即时速度是3 m/sC.在这4 s内平均速度是2.5 m/s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1 m/s2例2.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A.在时刻t2以及时刻t5两木块速度相同B.在时刻t1两木块速度相同C.在时刻t3和时刻t4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D.在时刻t4和时刻t5之间某瞬间两木块速度相同例3.汽车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加速度的大小为5 m/s2,则从刹车起6 s内汽车的位移是()A.30 m B.40 m C.10 m D.0例4.运行着的汽车制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3.5s停止,试问它在制动开始的1 s内、2 s内、3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多少?例5.如图所示,ab、bd、cd是竖直平面内三根固定的细杆,a、b、c、d位于同一圆周上,a点为圆周的最高点,d点为最低点.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图中未画出).三个滑环分别从a、b、c处释放(初速为0),用t1、t2、t3依次表示各滑环到达d所用的时间,则()A.t1<t2<t3B.t1>t2>t3C.t3 >t1>t2D.t1=t2=t3例6.一列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人站在车厢旁的前端观察,第一节车厢通过他历时2 s,全部车厢通过他历时6 s,设各节车厢长度相等,且不计车厢间距离,问:(1)这列火车共有几节车厢?(2)最后2 s内通过他的车厢有几节?(3)最后一节车厢通过他需多少时间?例7.航空母舰以一定的速度航行,以保证飞机能安全起飞,某航空母舰上的战斗机起飞时的最大加速度是a=5.0 m/s2,速度须达v=50 m/s才能起飞,该航空母舰甲板长l=160m,为了使飞机能安全起飞,舰空母舰应以多大的速度v0向什么方向航行?例8.有若干相同的小球,从斜面上的某一位置每隔0.1s无初速地释放一颗,在连续释放若干颗钢球后,对准斜面上正在滚动的若干小球拍摄到如图所示的照片.测得AB=15 cm,BC=20 cm求:(1)拍摄照片时B球的速度.(2)A球上面还有几颗正在滚动的钢球.[作业]1.一质点沿直线ox做加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为x=5+2t3,其中x的单位是m、t的单位是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分析
2017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考点分析:
三大概念考点剖析
1、从命题类型来看:选择题是本部分高考命题的主打类型,绝大部分题目都是以这种形式呈现,其次是填空类题型,计算或证明类题型除在新课程改革实验区外,出现的几率最低,且表现出极强的综合性,与动力学规律的联系相当普遍,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知识仅占有真题的较少部分。
2、从命题数量及所占分值比例来看:在每套高考理综试卷或高考物理试卷中,机械振动与机械波仅占据一席之地,命题数量最多不超出两个。
3、从命题难度来看:由于波的图像与常规有所不同、又涉及多解,显得略有难度之外,总的命题难度不高,本年度机械振动与机械波所有高考命题的难度均徘徊在易题与中档题之间。
4、从命题涉及知识点来看:机械振动与机械波高考命题覆盖面较广,在参与统计的考卷中,共涉及了简谐运动、简谐运动的特例、简谐运动的图像、外力作用下的振动、机械波、横波的图像等六个大的知识点,并特别注重了对重点知识点的考查,其中横波的图像考查次数最多,其次是简谐运动的图像命题,机械振动、波的特有现象(包括干涉、衍射)和多普勒效应也是考查的知识点。
5、从命题知识点考查形式来看: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命题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考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知识点间的联系较为突出。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块内知识点间的融合,一个命题往往涉及到振动或波的多个方面,不少题目同时涉及到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知识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的融合,再就是振动图像与描述波的物理量间的融合;第二个大的方面就是与块外知识点间的融合,主要体
现为与动力学规律的综合。
振动和波部分的试题既有常规考法:即以振动图像和波形图为载体,考查描述机械运动和机械波的物理量(振幅、周期、频率、加速度、波长、波速等),也有创新考查方式:从学生思维定势和简谐运动的能量转化处命题。
通常有以下几种命题方式:
1、以课本演示实验为背景,考查描述机械运动和机械波的物理量。
2、以振动图像和波形图为载体,考查描述机械运动和机械波的物理量以及波的特性。
3、以简谐运动为载体,考查能量转化问题。
4、从学生思维定势处命题。
在历年高考中,除了上海卷对机械振动与机械波部分考查分值比例较大以外,其余三个地区基本上机械振动与机械波每年会出一道选择题,占6分的分值。
简谐运动问题、波的形成与传播问题和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综合问题在2005年到2012年出现的频次都差不多,考查的难度也属于中等偏下,只要对概念的理解把握好就可以做对。
波的多解问题分析在这几年的高考中没有出现,但是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也要对它进行掌握。
本专题考查的重点是简谐运动与机械波的图像、单摆周期公式的应用和共振、波长、波速、频率间的关系、波的干涉和衍射。
命题的方式依然是选择题为主,当然以问答题、作图题出现也有可能。
复习时应该通览教材,理解振动和波的基本概念和规律、电磁波的形成与传播,以应对以选择题形式覆盖知识点的考查,掌握波速公式、折射定律、解题的基本方式。
振动图像与波的图像综合问题分析考点虽近两年都出现了,但因其是本专题中的主要难点,仍应引起同学们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