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胸部多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

胸部多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

胸部多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摘要】多层螺旋CT(MSCT)的技术通常可用于长时间屏气、覆盖范围较大的扫描,如胸腹联合或胸腹盆腔联合扫描、大范围的CT血管造影(全下肢CT血管或全肺动脉造影)。

其优点是节省X线球管的损耗,减少X线曝射量。

扫描速度提高。

空间分辨率提高。

本文将论述这一技术在胸部疾病检测的应用。

【关键词】胸部CT 螺旋CT 胸部疾病检测(一)多层螺旋CT(MSCT)的技术在单层螺旋CT(SSCT)中其探测器准直宽(detector collimation)等于X线束准直宽(X-ray beam col- limation)从而产生了层厚。

所以层厚是由X线束准直宽来决定的。

也即CT球管旋转一周只采集一层的原始数据。

而MSCF的层厚是由探测器列数和后重建来决定的。

它采用的是宽探测器技术。

即探测器的排列数增加,可达16~32列,采用可调节宽度的锥形X线束,根据拟采集的层厚选择锥形X线束的宽度,后者可激发不同数目的探测器,从而达到由一次采集却同时获得多层图像信息的效果。

也即 CT球管旋转一周可采集4~8层的数据。

公式为D=N×d。

其中D为X线束准直宽,d为探测器准直宽,N为探测器列数。

MSCT探测器准直宽d是1/N的X线束准直宽。

如果机内有4列探测器(N),其探测器准直宽为1.25mm 时,则X线束准直宽为5mm。

SSCT的螺距即床移动速度与层厚之比,一般选择为1~1.5:1。

若螺距增大,图像质量就可降低;MSCT的螺距概念与SSCT不同,它是床移动速度(table speed):探测器准直宽,也即1/N的X线束准直宽。

假设4列螺旋CT探测器采用1.25mm的探测器准直宽,则X线束准直宽为5mm。

若床移速度设定为7.5mm时,则螺距7.5:1.25=6:1或称螺距6,而不是7.5:5=1.5:1(螺距1.5)。

通过这样的优化采样扫描来提高z轴空间分辨率,从而提高图像质量。

当螺距为6或8时,通常可用于长时间屏气、覆盖范围较大的扫描,如胸腹联合或胸腹盆腔联合扫描、大范围的CT血管造影(全下肢CT血管或全肺动脉造影)。

多层螺旋CT在诊断儿童气道异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多层螺旋CT在诊断儿童气道异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泛应 用 , 特别是 多层螺 旋 C T快速 容积 扫 诊 断 ,
气 管 、 气管 异 物 方 面显 示 出 巨大 的优 支
势, 为气管异物 的检查及诊断提供 了新 的 方 法。20 0 6—2 1 0 1年 收治 气 管 、 气 管 支 异 物患儿 13例 , 0 进行 多层螺旋 C T扫描 , 取得满 意的 临床诊 断效果 。现总 结报 告
意 义。
者预后评估方 面 日益 受到 关注0 。m清 和血浆 N T—po N rB P水平 的变化 。还 可
用 于 评 价 左 心 室 功 能 不 全 的疗 效 以及 心
异 物的首选检查方法 。 关键 词 多层 螺 旋 C T 小儿气 管 支 气
明成像 、 多平 面重建 、 容积显示 、 仿真内镜 等成 像 , 观察 气管 、 气管异 物 的位置 和 支
形态 。
异物方面的重要确诊方法。 多层 螺旋 C T的显像 优势 : 临床 诊断 气管 、 支气管 异物 的方法 多种 多样 , x线 透视仅 能对金 属异 物作 出显像 , 对非金属 异物不能直接 显示 , 而且 由于患儿烦躁不 能很好 的配合 , 对肺 阻塞 、 纵隔 摆动不 易 发现 , 只能间接 判断气 道异 物 的存 在 , 漏 诊、 误诊率 高 ; 规 C 常 T检 查扫 描 速度 较
螺旋 C T检 查 表 现 : 直 接 征象 : ① 直
接显示气管 、 支气 管 内异物所 在 的位置 , 在气管或支气管腔 内显示呈高密度影 , 边 界清楚 , 着、 顿 于管 壁 或 管 腔 内_ 。 附 嵌 2 j 较小或碎块状的异物附着于管壁 , 成管 形 腔的局部充盈缺损 , 大的异物嵌顿 与管 较
多层 螺旋 C T在 诊 断 儿 童 气 道 异 物 中 的 临 床 应 用 价 值

第五节:螺旋CT技术的临床应用

第五节:螺旋CT技术的临床应用

• 曲面重建将扭曲重叠的血管、支气管等结构 伸展拉直显示在同一平面上,较好地显示其 全貌,是 MPR 的延伸和发展。
• (2)MPVR:是将不同角度或某一平面选取 的原始容积资料,采用最大、最小或平均 密度投影法进行运算,得到重组二维图像 的方法。 • 这些二维图像可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显示。 • 1)最大密度投影: • 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是通过计算机处理,对 被观察的CT扫描体积进行数学线束透视投 影,每一线束所遇密度值高于所选阈值的 象素,被投影在与线束垂直的平面上重组 成二维图像,其投影方向可任意选择 。
第五节 螺旋CT的临床应用
课前复习
• CT螺旋扫描又称CT容积扫描(volumetric CT scan),是采用滑环技术,X线球管或X 线球管和探测器不间断360°旋转,连续产 生X线,并进行数据采集;同时,检查床沿 纵轴方向匀速移动使扫描轨迹呈螺旋状的 扫描方式。
• CTA是一种新的少创伤的血管造影术,可 清楚显示较大动脉的主干和分支;清晰地 显示动脉与肿瘤的关系,从不同角度观察 动脉瘤的形态、大小、位置、蒂部和血栓 等情况。 • MIP 对血管的形态、走向、分布和管壁钙 化显示较好,但无法区分重叠的骨骼、钙 化和已充盈对比剂的动脉和静脉。
• 因此,MIP重建术前,必须预先在横断面图 像上用人工或自动、半自动的方法去除有 可能与被观察的血管相重叠并且密度等于 或高于被观察血管的结构,这样重建出来 的MIP图像就非常清晰。 • 但此过程较费时,同时会造成部分解剖信 息的丢失。由于部分容积效应,横断图像 上水平走向血管在MIP重建图像上的显示比 相同大小的垂直走向血管要淡,尤其是小 于扫描层厚的水平走向血管。
• 增强扫描时,对比剂到达不同器官的动脉 和静脉时间不同,同时病人心输出量和心 率亦会影响对比剂到达各个器官的时间, 扫描者难以捕捉到理想的扫描时间进行准 确的动脉期和静脉期扫描,只能根据经验 来确定开始扫描时间,而实时增强监视功 能可准确地确定开始扫描的最佳时间,使 扫描时间与增强同步。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仿真内窥镜诊断支气管结核的价值研究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仿真内窥镜诊断支气管结核的价值研究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仿真内窥镜诊断支气管结核的价值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仿真内窥镜技术(Low-dose CT virtual endoscop,LDCTVE)对支气管结核(endobronchial tuberculosis , EBTB)的诊断价值。

材料和方法临床诊断符合EBTB的患者43例,同时行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e,FOB)及多层螺旋CT低剂量薄层连续容积扫描,仿真内窥镜后处理,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检查结果对比分析。

结果 LDCTVE对EBTB的检出率为86%,敏感度为92.1%(35/38),准确度为88.4%(38/43),特异度为60%(3/5)。

LDCTVE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比,p>0.05,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LDCTVE与FOB检查在EBTB的检出方面具有较高的相符性及互补性,可作为安全、简便、无创的诊断、评价治疗效果及随访EBTB的手段。

【关键词】支气管结核多层螺旋CT 低剂量扫描仿真内窥镜纤维支气管镜【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5-0145-02EBTB是发生于支气管黏膜或黏膜下层的结核性病变,临床上易被误诊,延误治疗,导致不可逆性支气管狭窄,反复的继发性肺感染、肺不张,等严重疾病。

EBTB的存在与否,直接影响着肺结核的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治疗效果。

[1. 2] FOB对EBTB的诊断起着决定性的意义.但是有一定的禁忌症,创伤性及耐受性。

CTVE在显示气道的全貌、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及狭窄远端的改变,病变段支气管周围的病灶的存在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研究表明低剂量较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辐射剂量降低了85%-75%。

[8]本研究通过LDCTVE与FOB的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研究LDCTVE检查对EBTB的诊断价值。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材料:选择2010年3月-2013年5月,本院病人中临床诊断符合支气管结核的患者43例,其中男24例,女19例。

螺旋CT仿真内窥镜的临床应用

螺旋CT仿真内窥镜的临床应用

螺旋CT仿真内窥镜的临床应用【摘要】探讨螺旋CT仿真内镜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

对患者采用实时螺旋扫描,把重建后的图像数据下载到CT工作站进行CTVE成像。

获得患者病变的仿真内窥镜及立体剖面等结果,有利于显示微小病变。

螺旋CT仿真内窥镜检查具有无创伤性检查,并可重复观察,不受时间限制等优点,临床应用广泛。

【关键词】螺旋CT仿真内窥镜;内窥镜;图像处理螺旋CT仿真内窥镜(CT virtual endoscopes,CTVE)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功能,将螺旋CT容积扫描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后处理,重建空腔脏器内表面的立体影像,达到与纤维内镜相似的效果。

该技术主要优点是属于无创伤性检查,并可重复观察,不受时间限制;能从梗阻部位的两端以任意方向观察;并可达到真实内镜无法达到的部位;可补充纤维内镜的某些不足之处。

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的应用,从多方位、多角度观察病变,对病变的发现、定位、定性能作出比较精确的判断,对临床医师选择手术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 螺旋CT仿真内窥镜的临床应用1.1 支气管内窥镜病人在CT扫描时,一般屏住气仰卧在床上,扫描完成后先建轴面图像,然后传输到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最后形成三维支气管树图像。

在支气管管腔内可以通过操纵鼠标与键盘进行任意角度观察与漫游。

对整个过程进行摄像,利用电影连续回放功能可以得到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图像。

螺旋CT仿真支气管内窥镜改进了常规CT不能够连续性观察,对垂直走向的支气管较难辨认的缺点,可以连续旋转扫描,患者的床也以一定的速度前进和后退,可连续观察管腔内表面情况并在腔内任意漫游和探查,也可以深入到较大的亚段支气管内,更加有效了解复杂气道的解剖结构,有效检查出息肉样病变,梗阻狭窄和某些炎性病变,狭窄远端的支气管情况也能较好地显示。

临床资料表明,可以100%清晰地看到段支气管。

1.2 结肠内窥镜病人在CT扫描时,一般屏住气仰卧在床上,特殊情况可俯卧或侧卧。

多层螺旋CT进展及临床应用

多层螺旋CT进展及临床应用

原发性肥厚性心肌病, 左前降支壁冠状动脉
由于MSCT能将有效的单层扫描时 间缩短至0.25s,甚至0.125s,在采集 容积数据后可进行连续成像,几乎可 达到心脏实时成像的水平,而不必应 用对比剂。所以,应用低剂量射线可 行心脏的CT透视检查,这有助于下一 步开展CT的心脏介入治疗。
2 、心肌灌注成像
一、 CT机发展简史 二、多层螺旋CT主要技术特点 三、多层螺旋CT临床应用 四、多层CT机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优越性: 1大大提高了时间分辨率。 2 提高了Z轴的空间分辨率。 3 减少了造影剂的用量。 4 可在任意间隔重建重叠图像。
局限性:
1 扫描层厚薄,范围扩大,必然 接受的射线剂量必然增加。
2 每个病人的图像数据大大增加 需要大容量的存储介质,另一方面, 后处理软件的更新需进一步优化, 而不是仅有某种功能,关键是能满 足临床和科研的实际需要。
多层螺旋CT具有高分辨率和快速 扫描功能,配以强大的后处理软件, 极大地拓宽了CT在临床和科研中地 应用范围,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开发, 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MSCT可以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期 主要分支血管近段的粥样硬化斑块,并且 根据斑块的密度可大致判断斑块的类型 (例如,软斑块,中间斑块和硬斑块), 能可靠地鉴别富含脂质的斑块与富含纤维 的斑块,对斑块稳定性的评价有一定帮助。
曲面MPR显示软斑块的位置范围及冠 脉腔内的情况
(3)冠状动脉支架的评价
通过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够较好 地显示冠状动脉支架的位置和形态结 构,可评价支架有无明显变形。另外, 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病人,支 架两端的血管发生狭窄较常见, MSCT对其显示和定量评价具有优良 价值。
MSCT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均足够 高,成像范围较大,应用对比剂后行动态 灌注扫描,通过对心肌、心腔或大血管的 时间密度曲线分析,可求出单位体积(重 量)下心肌血流灌注的绝对值。是目前研 究的热门课题和今后CT成像的发展方向之 一。

CT仿真内镜技术诊断缺血性肠病的应用分析

CT仿真内镜技术诊断缺血性肠病的应用分析

CT仿真内镜技术诊断缺血性肠病的应用分析戴志京;杨锦玲;朱志梅;马小龙;罗天航【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2(016)011【摘要】目的探讨CT仿真内镜(CTVE)对缺血性肠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机对全腹行薄层容积扫描,同时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应用Volume Wizard工作站包进行影像后处理,对65例临床疑似诊断为缺血性肠病的病例施行CTVE检查.结果 CTVE检查明确诊断缺血性肠病者38例(58.46%);疑似诊断缺血性肠病或炎症性肠病者9例(13.85%);无阳性发现者13例(20%);误诊为结肠癌3例(4.62%);误诊为结肠息肉2例(3.08%).结论 CTVE是安全、无创性检查缺血性肠病的有效方法,特别适用于不能耐受内镜的患者,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总页数】3页(P63-65)【作者】戴志京;杨锦玲;朱志梅;马小龙;罗天航【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苏如皋;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苏如皋;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苏如皋;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上海;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上海【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6.6【相关文献】1.64层螺旋CT多方位重组技术联合仿真内镜技术诊断支气管结核的应用价值 [J], 申静;纪俊雨;李雯;袁帅;赵宇明2.注氧气法MSCT仿真内镜技术诊断膀胱肿瘤 [J], 岳建国;向从明;贺锋;蔡毅;李晓红3.内镜联合多层螺旋CT在缺血性肠病诊疗中的价值 [J], 杨上文;魏瑞瑶4.内镜联合多层螺旋CT在缺血性肠病诊疗中的价值 [J], 杨上文;魏瑞瑶5.磁控胶囊内镜技术与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诊断老年胃部疾病的效果对比 [J], 王孟仙;何治军;黄兴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T常用的三维重建技术临床应用

CT常用的三维重建技术临床应用

头颈部动脉瘤
左侧颈内动脉虹吸部动脉瘤
头颈部动脉瘤
冠状动脉变异CTA 显示
双侧冠状动脉开口于左冠状窦上
冠状动脉变异CTA 显示
右冠状动脉缺失
Hale Waihona Puke 冠心病CTA表现前降支硬斑形成并血管狭窄
冠心病CTA表现
右冠多发钙斑
冠心病CTA表现
前降支硬斑、钙斑形成并血管狭窄
冠心病CTA表现
前降支支架术后评估
冠心病CTA表现
搭桥术后桥血管显示
冠状动脉瘤CTA
三维技术是指通过改变CT图像的原始数据 的矩阵、视野进行图像再次重组处理。可以根据 组织不同、观察目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算法。要求 所有图像必须来自同一个病人的同一次检查,且 具有相同的重建中心和视野,扫描间隔必须小于 层厚的1/2,使上下层面相互重叠,以保证图像的 连续性。
常用的三维技术1
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 , MPR)应用最为广泛,是指把横断 扫描所得的二维图像以像素为单位,重建为以体素为 单位的三维数据,再在容积数据的基础上,重建任意 平面的冠状位、矢状位、斜位的二维图像。MPR可以 较好的显示组织器官复杂的解剖结构,有利于病变的 准确定位,可应用于全身所有组织器官。对判断病变 的侵及范围、毗邻关系、动脉夹层破口、胆道、输尿 管结石定位具有优势。
常用的三维技术4
表面遮盖显示(shaded surface display , SSD)通过计算被观察物表面所有相关像素的最高 和最低CT值,保留所选CT阈值范围内像素的影像, 将超出限定的CT阈值的像素透明处理后重组成二 维图像。立体感强,能直观的显示骨骼和大血管 的全景,有利于病变的定位、测量。
常用的三维技术6

64层螺旋CT结肠三维成像与仿真内镜的临床应用研究

64层螺旋CT结肠三维成像与仿真内镜的临床应用研究
报 , 0 9 1 ( 1 : 2 2 0 ,5 1 ) 1 .
在抗结核治疗过程 中, 须注意叮嘱患者, 不可间断用药 或自 行停药。在治疗 2 个月内, 仍会有新发疹, 尤其在治疗 1 个月内, 有的患者皮疹反而会增加。所以, 要坚持治疗下去,
直到皮疹完全消退, 疗程结束。 参考文献:
・1 8・ 5
Pr e d n fClnia e i ne, oc e i g o i c lM dci Feb. 09, o 20 V l19 No.2 A
引起的可能性。
[ ] 李 勇 忠 , 铭 华 , 爱 英 . 5例 结 核 菌 素 试 验 阳 性 的 4 陈 陈 4 结 节 性 红 斑 的 诱 因及 特 点 分 析 [] 国 际 医 药 卫 生 导 J.
Ei l [] 2 E] a 赵 辩. 床 皮 肤 病 学 [ ] 南 京 : 苏 科 学技 术 出版 临 M . 江
社 , 0 1: 6 . 2 0 8 0
[] 黄利 生, 丽君. 核 感 染致 结节 性红 斑 1 5 马 结 O例 分 析 r] 山西 医 药杂 志 ,9 6 2 ( )2 3 J. 1 9 ,5 3 :2 . E] 6 范 团起 , 卫 红 , 广 政 . 节 性 红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与结 核病 的 关 系 李 张 结 探 讨 E] 中 国麻 风 皮 肤 病 杂志 ,0 62 ( )3 9 J. 2 0 ,2 5 :8 .
似的图像, 透过肠壁观察肿物与肠壁的关系, 必须结合多平
面重组, 可任意转换角度及平面, 同时观察肠腔内外及管壁
的情 况 , 组 3 例 C V 所 见 , 纤 维 结 肠 镜 结 果 基 本 本 0 T C 与
3例。 O 其中结肠癌 2 例( 1 例 , 6 , 3 男 7 女 例)年龄4 ̄7 岁; 1 2 结肠息肉 7 男 5 , 2例)年龄 4 ̄5 例( 例 女 , 3 6岁。

多层螺旋ct技术现状及临床应用

多层螺旋ct技术现状及临床应用

多层螺旋ct技术现状及临床应用CT在临床医学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自上世纪70年代CT技术问世并投入到临床治疗和诊断当中以来,极大程度的推进了影像医学的发展,通过可视化的医疗和诊断,增加了准确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CT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从最早的CT技术过渡到螺旋CT技术再到双螺旋CT技术,20世纪末,CT技术已经实现了半秒和多层扫描,而在21世纪初,多层螺旋CT技术问世,提升了CT的扫描速度和工作效率,使得CT技术在临床工作中使用的范围更加广泛。

一、多层螺旋CT技术的特点1.1多排探测器系统多层螺旋CT技术是单排螺旋CT技术的升级,单排螺旋CT技术在图像的清晰度以及锐利度上面还有一定的欠缺,主要原因是因为单排螺旋CT技术的探测器在CT仪器内部呈直线排列,其扫描的厚度由准直器来决定,在扫描的过程中,接收器接收到的信号呈散射状,可能引发容积效应,这就会导致图像清晰度不够,给临床的诊疗带来一定的困难。

而多层螺旋CT技术则很好的规避了单排螺旋CT技术的问题,解决方法是将原本处于同一直线上的单排探测器改成4排、8排、16排等多排探测器并存,每一排单独有一个控制开关,这样就能灵活的调整准直器,控制扫描厚度,既能够获得一组低厚度多角度的图像,也能够获得一份高厚度单一角度的图像,增加了图像的清晰度,给诊疗提供了方便。

1.2重建及后处理系统在重建技术方面,单排螺旋CT技术采用的是线性插入式,由于探测器单一线列排布,扫描厚度受限,层面敏感曲线变得更宽,纵向的分辨率就会下降,很容易在成像的过程中出现伪影,给图像的分析带来一定的难度,导致了一些误判的发生。

而多层螺旋CT技术的重建方式为锥形束重建技术,这种技术提高了纵向的采集效率和分辨率,使得图像更加清晰,尤其是对图像的边缘来讲,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能够显著去除伪影。

此外,由于多排螺旋CT技术的数据采集量很大,这样扫描出相同的图像所需要的X射线剂量就会大大减小,也能减少对球管的磨损,节约了维护成本,延长了使用寿命。

螺旋CT仿真内窥镜检查腺样体肥大的技术应用

螺旋CT仿真内窥镜检查腺样体肥大的技术应用

小儿腺样体肥大的螺旋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探讨腺样体肥大是儿童鼻咽部最常见的疾病,临床上对此病的诊断主要靠鼻内窥镜(nasal endoscope,NE)[1],但因为受检患儿经常难以配合,鼻内窥镜观察范围、角度又有限,所以临床医师迫切需要另一种可视的成像方法。

随着螺旋CT扫描速度的增快,以及图像后处理三维重建技术的飞跃,采用螺旋CT仿真内窥镜(CTVE)对腺样体肥大进行成像的优势显示出来。

在临床应用中,如何利用螺旋CT对腺样体成像,并做出对临床有诊断意义的三维重建图像是需要大量研究论证的。

我科根据临床医师要求调整了螺旋CT扫描及重建办法,利用螺旋CT仿真内窥镜技术对腺样体肥大患者进行了检查,取得了临床满意的成像效果。

1.材料SIEMENS(西门子) SOMATOM Emotion全身螺旋CT扫描机,同机工作站(syngo CT 2006A),三维软件包(syngo 3D),仿真内窥镜软件(syngo Fly Through)。

2.方法我们对我院32例腺样体肥大病例进行了仿真内窥镜(CTVE)检查。

2.1扫描方法患者仰卧位,屏气,以听鼻线为基线,扫描范围蝶鞍至口咽层面,行鼻咽部常规螺旋容积扫描,电压120 kv、电流130 mA、层厚5 mm,螺距1.0,扫描数据重建增量为1mm。

2.2重建方法将容积数据导入工作站(syngo CT 2006A)三维处理软件包(syngo 3D),以互动形式装载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三幅多平面重建(MPR)相关图像。

可滚动MPR图像,直到想要开始评估的层面。

然后启动仿真内窥镜软件(syngo Fly Through),展示飞行像格,系统默认使用透视表面遮盖显示(SSD),将参考点分别定标定标口咽部及双后鼻孔,形成3D鼻咽后视及前视仿真内镜影像。

根据要求定义内窥镜观察参数,如显示角度、深度和距内窥镜的显示距离,并与数据集连接,使其能通过鼻咽腔狭窄通道形成最佳3D鼻咽仿真内镜影像。

多层螺旋CT原理及临床应用

多层螺旋CT原理及临床应用
16 X 1.5 mm 16 个数据通道
X线束
Raw data file
24 mm 准直模式
8X 3.0 mm 8 channels
X线束
Raw data file
课程内容
多层螺旋CT的技术原理
多层螺旋CT的技术改进 单层螺旋与多层螺旋CT的比较 多层螺旋CT的优势
图像后处理技术简介
多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
目前多层螺旋CT Z轴的分辨率在0.50.75mm,使成像体素成为一个立方体,实 现了真正的各向同性成像,各向同性体素的 最大优点在于使多平面法(MPR)重建出的 图像,具有轴位图像一样的空间分辨率,三 维图像(SSD、MIP、VR)更加平滑细腻, 基本上消除了阶梯状伪影,有利于显示冠状 动脉及其细小分支。
左肾静脉
(扫描层厚1mm) 左肾动脉
二、临床应用扩展
1. 在高危人群普查
1) 肺癌普查:长期以来,对肺癌的普查一直采用X线平 片,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胸部平片正位观察时,将有 20%~25%的肺野被遮蔽; 侧位观察时会有15%~20% 的肺野被遮蔽。多层面螺旋CT(4层~16层)可实现低 剂量扫描,国内外的研究已证实,可用20~30mA的条 件可获得与传统高mA条件相同的疾病信息,并且可 根据需要作横断、冠状、矢状及其他需要的层面的薄 层重建,消除了平片检查中的盲区。
• 射频雷达信号传输技术: • 在旋转过程中无任何
粉尘
• 不增加图象噪音
• 传输速度快 • 图象质量高
课程内容
多层螺旋CT的技术原理 多层螺旋CT的技术改进
单层螺旋与多层螺旋CT的比较 多层螺旋CT的优势及临床应用扩展 图像后处理技术简介
多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
三、单层螺旋与多层螺旋CT的比较

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在诊断支气管结核中的应用

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在诊断支气管结核中的应用
o , 9 0, 6: 5 l 1 9 1 5 3—5 8. 5
[ ] 张缙熙, 3 姜玉新. 浅表器 官及 组织超声 诊断学. 京: 北 科学技术文 献出 版 社 ,00:2 20 17—14 3.
多层螺旋 C T及三维重建在诊断支气管结核中的应用
周洪彬 邓 宇
1 广 东省连平县人 民医院放射科 , . 广东 连平

1 材 料 与 方 法 . 性 ,见图 2 。 ( ) 11 临床资料 : . 本组 2 3例患者 , 中男 3例 , 2 其 女 O例 , 龄从 2 年 2岁 一 2 12 支气管 管壁 。受 累支气 管管壁 均有 不 同程 度、 同形 态 的增 .. 不
5 5岁 , 平均 3 O岁 。临床表现为咳嗽 l 9例 , 咳痰 l 2例 , 气促 8例 , 低热 7例 , 厚 , 管腔面凹凸不 平 , 波浪状 或锯 齿状 , 见 图 3— 。仅 1例管 壁可 见 呈 ( 4) 消瘦 4 , 例 盗汗 1 。病程为数月到数 年不 等。 例 钙化。 1 2 扫描方法 : . 使用 T siaA uln1 或4层螺旋 C ohb q io 6层 i T机 , 主要技术 2 1 3 支气管管腔 。病变支气管管 腔均有不规则狭窄 , .. 7例合并管 腔 参数 : 电 压 10 V 管 电 流 9 管 2k , 0—10 A, 2 m 准直 1 m 常 规层 厚/ 问距 为 闭塞。1 管腔 内可见干酪样物质充填 。 m , 层 例 7 m 7 m, m / m 薄层重 建层 层 间距 为 lm 0 5 m, m / .m 扫描 范围从胸 廓入 口至 2 2 肺部 : . 肺底。 221 肺不张。l 例可见肺不张 , 中 2 .. 2 其 例为全肺不 张, l 例为肺 余 0
有时仅见稀少微弱血流 , 当肿块较 大时 , 病变周边 可见条 状血流 , 可见 在 亦 血流 环绕在瘤体外缘 , 低流速 ,I R 值偏低 。肿瘤较大如压迫血管会形成高速 血流 , 血流速度增快。超声诊断乳腺纤维 瘤敏感性很 高, 特别是对位 于乳腺 组织深部的纤维腺瘤。同样 为无创伤性检查 超声诊断对各期乳腺纤维 瘤正 确诊 断率高于热象图。 乳腺脂肪瘤是来源于乳腺脂肪组织 的一种 良性肿瘤 。可发生于任 何年 龄, 但常见于中、 老年女性。乳腺脂 肪瘤声 像图特 点如下。在 内、 外上象 限 皮下脂肪层 1 , 内、 下象限皮下脂肪 层 6个。内、 4个 在 外 外上象限腺体层 2 个 。内、 外下象限腺 体层 1 个。乳房后间 隙 1 。多呈 圆形 、 圆形或分 叶 个 椭 状 。多数为多发 , 少数为 单发。边缘 规则 , 界限清楚 , 表面光滑 。有 一薄 而 纤细 的包膜。内部呈 均匀 的中等强 回声 , 边界 清楚 , 易显示血流 信号 ; 不 较 大的肪脂瘤回声稍低 , 内呈均匀的编织状纹理样 改变 , 明显包膜和血流信 无 号, 与周围腺体回声 强度相似 。后方回声多无 改变。 综上所述 , 超声可 以显示乳腺 内部的细微结构及 与病变 的关 系 , 乳腺 是 疾病诊断中最常用的辅助检查之一 。高频超 声及 C I DF 的应用, 不仅能检出 乳腺内的微小病变 , 还可观察腺体组织 及结节 内的血供 情况 , 腺疾 病 的 对乳 诊断率明显提高 。对于难以鉴别 的 良恶性 包块可超声引导下穿刺 活检 或超 声随访 , 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诊 断乳腺疾病 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 故彩

64层螺旋CT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

64层螺旋CT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

正常气管、支气管VECT(从上往下观察)
虚拟肠镜
新技术应用——大范围多期扫描
• 扫描速度快,单次扫描可包括整个颈胸全腹 • 呼吸伪影明显少,避免了的病灶遗漏
• 能连续三期或四期扫描;在多期内分别观察病灶的动、静
脉血供及血管形态,更准确的估价周围血管受侵及包绕的
程度
• 容积扫描,可利用原始资料进行后处理
支架植入术后复查
边缘锐化处理,清晰显 示支架内部的管腔通畅 情况
狭窄程度分析
附壁血栓并串珠样钙化斑块 右冠中段软斑块并中度狭窄
冠脉4枚支架置入术后
CTA示支架管腔通畅
搭桥术后冠脉CTA 桥血管显示通畅
脑静脉成像
脑A-VM
门静脉CTV成像—— 门静脉主干狭窄
下腔静脉血栓
CTU——右输尿管下段癌致右输 尿管扩张、右肾积水、萎缩
真正意义上的各向同性 像素三个方向的边长X=Y=Z时,即像素成为正方体 时的扫描称为各向同性扫描
各向同性:各向清晰度相同
非各向同性:各向清晰度不同
像素高度: 0.6mm
像素高度:3.2mm
不同像素高度
三维断面清晰度一致
• 各向同性扫描的实现,使CT扫描进入容积扫描( VCT)的新时代
• 彻底改变了CT只能显示横断解剖的历史,也颠覆
肾动脉CTA
肾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后
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 双肾动脉
冠状动脉CTA
能够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软、硬斑块,诊断冠心病, 评估狭窄程度
冠脉支架植入、冠脉搭桥术后评价及随访
检测冠脉起源及走行变异
显示及诊断心肌、瓣膜病变,与心超优势互补
先心病诊断
多种后处理方式完美显示冠状动脉
左心房粘液瘤

螺旋CT仿真内窥镜在胃及结肠充气造影的研究

螺旋CT仿真内窥镜在胃及结肠充气造影的研究

螺旋CT仿真内窥镜在胃及结肠充气造影的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旋ct仿真内窥镜在胃及结肠充气造影下的研究检查方法与临床使用philips16排ct对实施充气造影后的患者进行连续螺旋扫描,扫描层厚3-5mm 螺距1.0-1.5mm ,利用工作站后处理,设定ct阙值和进行图像切割,分别获得胃结肠的仿真内窥镜及立体剖面等3d图像,并与纤维内窥镜图像进行对比。

结果对胃及结肠施行充气造影后,进行螺旋ct仿真内窥镜检查,可以获得和纤维电子内窥镜一样的临床结果,并提供了ct横断位图像,对疾病提供了补充材料。

【关键词】螺旋ct 胃结肠充气造影仿真内窥镜图像后处理螺旋ct仿真内窥镜是一种先进的计算机与现代医学影像学相结合的一种无创性、虚拟现实检查手段。

对被检查者进行口服产气剂及肛门充气,使胃和结肠被气体完美充盈后,使用螺旋ct连续扫描,对获得的原始横断位图像进行二维、三维多方位重建及仿真内窥镜等后处理技术,所获得的图像信息与纤维电子内窥镜检查效果基本一致。

1.资料与方法1.1 病例本组病人47例由临床科室提供,有相关的胃和(或)结肠的消化道症状,男 27例,女20例,年龄35岁-74岁,胃部病例29例,结肠病例18例。

1.2 检查前准备消化道检查前一般禁食6-8小时,在检查前一日给予清洁肠道,扫描前15分钟,给予患者山莨菪碱(6542)20ml肌注,上消化道口服产气粉,结肠则经肛门注气使管腔内有充分的气体充盈,结扎并固定充气管,病人一般为仰卧位,但尽量使检查部位处在较高侧,少数可以俯卧位,患者在检查是应需制动,检查前对患者进行吸气锻炼。

1.3 扫描方法采用16排螺旋ct扫描,扫描电压110-120kv,管电流100-250ma,矩阵512*512,准直层厚3~5mm,重建层厚1~2mm,螺距1.0~1.5mm,连续扫描,fov根据感兴趣区确定,重建时fov应尽量小,然后将轴位图像重建后传至工作站,通过调整图像的窗宽窗位,进行仿真内窥镜和表面重建技术,也可以根据病变的需求进行透明重建、多角度二维重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