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河蟹生态标准化养殖技术

合集下载

蟹池生态综合养殖技术

蟹池生态综合养殖技术

蟹池生态综合养殖技术河蟹是江苏省水产养殖的主导品种,2006年全省河蟹养殖面积达350万亩,年产商品蟹150万吨,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占全国河蟹的半壁江山。

为了促进江苏省河蟹产业的持续发展,江苏省开展蟹池生态综合养殖技术试验与示范推广,该技术运用池塘生态学原理,以养殖河蟹为主,适当放养花鲢、白鲢,套养与河蟹相互协同、互利共生的名贵水产品,达到充分挖掘水体生产潜力、提高池塘养殖综合效益的目的。

一、池塘条件池塘面积大小不限,以10亩~20亩为宜,要求池塘水深1.5m~2m,坡比1.2~2.5,池底平坦且略向排水口倾斜,淤泥厚度保持20cm~30cm,池埂坚固不漏水。

池塘防逃设施齐全,注排水方便,水源充沛,水质清新,交通和电力便捷。

最好每亩池塘配备功率为0.2kW~0.3kW的增氧动力,以微孔增氧方式最佳。

二、放养前的准备工作1.曝晒塘底冬季干塘后,清除过多的淤泥,然后进行1个月~2个月的曝晒,以达到氧化底层有机物、清除有害病原菌的。

2.药物清塘放养前20天,池塘进水30cm,用100kg/亩~125kg/亩生石灰兑水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清除池塘内的野杂鱼及有害物。

3.投放螺狮清明前,清塘1周后,投放鲜活螺狮200kg/亩~250kg/亩,并使其自然繁殖小螺蛳,既可作为河蟹、青虾的活饵,又可以清除部分残饵来净化水质。

活螺狮采取二次投放法,清明前投放1次,8月底投放1次,以免活螺狮一次投放过多而造成水质过度、青苔大量繁殖。

4.水草种植与养护清塘后,种植苦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伊乐藻等,种植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60%左右。

为便于管理和提高幼蟹成活率,防止种植、移植的水草刚出芽就被河蟹吃掉,应设置河蟹暂养区,以利于水草生长和螺蛳繁殖。

在池塘的一端或中央深水处,用围网拦出一块河蟹暂养区,面积为蟹池面积的1/10~1/5,将蟹种集中培育到4月底至5月初,待池塘中水草生长和螺蛳繁殖到一定数量后再将河蟹放入池塘里培育。

池塘大规格河蟹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池塘大规格河蟹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是勤换 新水 ,一般 1 0 ~1 5 天 换2 0 厘米 。 同时 1 塘 口根据 天气 情况及
2 . 放 养前准备 工作 ( i ) 建好 防逃设施 。采用聚 乙烯 网片和木 桩建成
围网设施 ,网片高 1 . 5 米 ,底 部用石子 固定埋入土 中 2 0 厘米压 实 ,问隔 i ~i . 5 米 用木桩 固定 ,起 到抗风
各项成本投 入 2 6 . 2 5 万元 ,总效益 4 3 . 8 9 万元 ,平均 每亩 效益 3 6 5 7 . 5 元。 三、讨论
3 . 苗种放 养
在3 月上 旬到 4 月初 ,分 别在两个
塘 中设置一块 面积 为 6 亩左右 的 “ 暂养区 ”开始放养 扣 蟹 , 累计 放 养 扣蟹 7 2 9 千 克 ,其 中 l 塘 口3 9 2 千 克 、2 塘 口3 3 7 千 克 ,扣 蟹平 均 规 格 9 0 ~i i 0 只/ 千 克 ,所 放扣蟹要 求体质健壮 、附肢齐全 、无病无伤 、 规格基 本一致 。随着气温 的不断升高 ,4 月下旬根据 塘 口水草生长情况去除暂养区围网 ,让河蟹到整个池
1 . 养殖条件
池 塘靠近 水源 ,水面 资源有保 障,
阶段 ,应加大饵 料投 喂力度,增加动物性饵料 的投喂
比重 ,保证河蟹吃饱吃好。 5 . 水质调控 前 期一般 水深 保持 0 . 8 ~I 米 ,高 温 季节 调 节到 1 ~i . 5 米 ,水 质调 节 侧重 三 个方 面 :
时开动微孔增氧设备 。二是调节水体的酸碱 度,一般 p H值 为 7 . 5 ~8 . 5 ,主 要 用 生 石 灰 或 氯 制 剂 交 替 调
节 ,7 ~1 O 天 全池泼 洒 1 次 ,生石 灰每亩 每米水 深用 量 1 5  ̄2 0 千克 ,氯制剂 根据 具体 品种而 定 ,正 常每

池塘无公害河蟹的养殖技术

池塘无公害河蟹的养殖技术

池塘无公害河蟹的养殖技术一、产地环境和蟹池条件无公害河蟹生产基地应建在无“三废”(废水、废气、固定废弃物)污染的地点,环境安静,交通方便;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标准》。

要求水源充足、新鲜、溶氧量5mg/l以上,水质符合国家《gb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

蟹池形状以东西向的长方形为好,单池的面积宜在10-20亩以上,水深1.2-1.6m;土壤质量符合《gbl5618-1995标准》,以粘土为好;池底淤泥在l0cm左右;蟹池设有进排水口、牢固耐用的防逃设施及水泵注换水设备。

二、晒池和清塘消毒每年冬季排干池水,让其曝晒15天以上。

蟹种放养前加水30cm左右,每亩用15公斤漂白粉清塘消毒,待药性消失后,抽干池水,再加水至水深60cm。

进水口用密眼网过滤,以防敌害生物进人蟹池。

三、防逃设施建设沿池塘埂的坡度用聚乙烯14目网片铺设,底部埋人泥土20cm,上部铺设塘埂面宽40cm,用土压牢。

采用钙塑板或塑料薄膜与竹箔,网箔相结合的防逃墙为主,其它形式为辅。

适用钙塑板或农用塑料薄膜,用毛竹或小竹桩作桩,每隔一米一根,然后沿塘内侧四周铺设,用铅丝固定,木桩支撑。

用竹片做竹箔、设置在池塘四周外侧。

并用双塑料薄膜贴着;聚乙烯网片做成网箔在塘埂中间四周埋设,网箔要用纲绳(底纲和上纲)固定,底纲埋人土内,用土压牢,上纲再用竹桩支撑。

竹箔、网箔做防逃墙,内层都要贴塑料薄膜增加防逃性能。

四、设置生态环境1.种植水草。

水草是河蟹栖息生长的重要环境条件,池底可栽植伊东藻、轮叶黑藻、苦草,水面移放水花生或水芜萍等。

水草的覆盖率应占蟹池总水面的50%左右。

2.投放鲜活螺蛳。

在清明前后,每亩投放500-600公斤螺蛳,让其在蟹池中自然繁殖、为河蟹提供喜食的活性饵料,又能摄取池塘水体因底泥,残渣剩饵所致的有机营养物质,在满足自己不断生长繁殖的同时,改善了池塘底质、净化了池塘水质。

五、选择优质蟹种,适时放养选择正宗中华绒螯蟹蟹种,并在无公害生产基地培育的“扣蟹”蟹种,要无病、无伤、体质健壮,色泽鲜艳、行动迅速,规格120-260只/公斤,大小基本一致,亩放600-800只。

池塘养殖河蟹的三个技术环节

池塘养殖河蟹的三个技术环节
投放螺蛳
在池塘中投放适量的螺蛳,为河蟹提供天然的动 物性饵料,同时也有助于净化水质。
培养浮游生物
通过施肥和投饵等方式,培养浮游生物,为河蟹 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
02
种苗选择与投放
优质种苗的选择
选择优质种苗是池塘养殖河蟹成功的 关键,应注重种苗的纯度、健康状况 和遗传品质。
在选择种苗时,要选择纯度高、遗传 品质优良的河蟹品种,以保证养殖的 河蟹生长快、适应性强、抗病力强。 同时,要选择健康无病、活力强的种 苗,避免携带病原体。
池塘养殖河蟹的三个技术环 节
汇报人: 2023-12-22
目录
• 养殖环境准备 • 种苗选择与投放 • 养殖管理 • 收获与销售
01
养殖环境准备
选择合适的池塘
面积适中
选择面积适中的池塘,一般以5-10亩为宜,便于管理 和操作。
水源充足
选择有充足水源的池塘,保证水质的稳定和养殖所需 的水量。
交通便利
选择交通便利的地点,方便饲料、渔药等物资的运输 和销售。
池塘的清理与消毒
清理淤泥
在冬季或早春时,将池塘底部的淤泥 清理干净,以减少病原体和敌害生物 的滋生。
消毒处理
在放养前,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可 以使用生石灰、漂白粉等消毒剂,以 杀灭病原体和敌害生物。
池塘的生态系统构建
种植水草
在池塘中种植水草,如苦草、轮叶黑藻等,为河 蟹提供栖息、蜕壳和避敌的场所。
活力
优质的河蟹活力强,反应灵敏,可以迅速夹住食物,且不易被捏住 。

销售策略与市场分析
销售策略
为了确保河蟹的销售效益,养殖户需要了解市场行情,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时机。同时,可以通过宣传、 包装等手段提高河蟹的附加值。

河蟹池塘生态养殖高产技术

河蟹池塘生态养殖高产技术

河蟹池塘生态养殖高产技术嘿,朋友们!咱今天就来聊聊河蟹池塘生态养殖高产技术,这可真是个有趣又有挑战性的事儿呢!你想想,那一方小小的池塘,就像是一个小小的生态世界。

河蟹们在里面欢快地生活着,就如同我们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自在逍遥。

要想让河蟹长得好,池塘的选择可不能马虎。

就好比给河蟹找个家,得舒服、宽敞才行。

水质要好,不能有污染,这就像是我们人要呼吸新鲜空气一样重要。

要是水脏兮兮的,河蟹能开心吗?能长得壮吗?然后呢,就是放苗啦!这可得精挑细选,选那些活泼健康的蟹苗,就像选运动员一样,得有潜力有活力呀!把它们小心翼翼地放到池塘里,就好像送小朋友去上学,满心期待着它们茁壮成长。

池塘里的水草可不能少哇!它们就像是河蟹的小玩伴,也是它们的食物来源和庇护所呢。

想象一下,河蟹在水草间穿梭嬉戏,多自在呀!而且水草还能净化水质,让整个池塘都生机勃勃的。

饲料也很关键呀!不能随便喂些啥就了事了。

要根据河蟹的生长阶段来调整,就像我们人不同年龄段要吃不同的东西一样。

不能饿着它们,也不能撑着它们,得恰到好处。

日常管理也很重要呢!要经常去池塘边看看,观察河蟹的状态,看看水质有没有变化。

这就像家长时刻关注孩子的情况一样,稍有不对就得赶紧想办法解决。

要是发现有生病的河蟹,那可得赶紧隔离治疗,可不能让它传染给其他小伙伴呀!还有哇,池塘的环境也得维护好。

不能有太多的杂物,要保持整洁。

这就好比我们的家,得干干净净的才舒服呀!要是池塘里乱七八糟的,河蟹能生活得好吗?你说,要是我们把这些都做好了,那河蟹能不高产吗?那肯定是一只只都肥肥壮壮的,让我们乐开了花呀!所以说呀,河蟹池塘生态养殖高产技术并不难,只要我们用心去对待,就像对待自己最宝贝的东西一样,就一定能成功。

咱可不能偷懒,不能马虎,得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

这样,我们才能收获满满的喜悦和成果呀!难道不是吗?。

蟹池生态综合养殖技术

蟹池生态综合养殖技术
蟹池生态综合养殖 技术
2023-11-09
目录
• 养殖环境与池塘准备 • 苗种选择与放养 • 饲料投喂与管理 • 水质管理 • 病害防治与用药 • 收获与加工 • 技术展望与应用前景
01
养殖环境与池塘准备
养殖环境要求
01
02
03
水质良好
蟹池的水质应保持清新, 透明度适中,水中溶解氧 含量充足,以适应蟹类生 长。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蟹池生态综合养殖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和应用 ,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 水平。
满足消费者需求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环保、多样化食品的需求不 断增加,蟹池生态综合养殖技术可以满足消费者 的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底质管理
蟹池的底质应保持松软, 有利于蟹类挖掘栖息。同 时要控制底质有机物积累 ,防止水质恶化。
防逃设施
蟹池应设置防逃设施,如 防逃网、防逃墙等,以防 止蟹类逃逸。
池塘准备
池塘选择
选择避风向阳、水源充足、水 质良好、无污染、交通便利的
地方作为池塘。
池塘形状
池塘形状以长方形为主,长宽比为 3:1至5:1,以便于管理和捕捞。
02
苗种选择与放养
苗种选择
河蟹
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 、无病无伤的优质河蟹苗 种。
鱼类
选择生长快、适应性强、 耐低氧的品种,如草鱼、 鲢鱼、鳙鱼等。
虾类
选择生长快、适应性强、 耐低氧的品种,如青虾、 罗氏沼虾等。
放养时间与密度
河蟹
放养时间一般在水温稳定在18℃ 以上时进行,密度为每亩放养 300只左右。
鱼类
鱼类可以根据市场价格和养殖效益来决定收 获时间。一般来说,成鱼可以在水温较低的 冬季或春季收获,以避免因高温导致鱼类的 应激反应。

池塘河蟹生态标准化养殖技术

池塘河蟹生态标准化养殖技术

池塘河蟹生态标准化养殖技术一、池塘养殖1、苗种选择养殖的河蟹苗种主要来自三大水系,即长江水系、辽河水系及瓯江水系。

不同水系的河蟹苗种,只有在各自水系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发挥其区域生长优势。

养殖用的河蟹苗种必须纯正,以长江水系苗种为首选,其最大优点是生长速度快,成蟹个体明显大于其他水系的品种。

2、成蟹饲养A、养蟹池条件与设施a、养蟹池选择与改建:以靠近水源,水量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的土池为好,土质以粘土最好,粘壤土次之,底部淤泥层不超过10厘米。

独立塘口或在大塘中隔建均可,培育池要除去淤泥。

在排水口处挖一集蟹槽,大小为2平方米,深为80厘米,塘埂坡比1:2-3。

塘埂四周用60厘米高的钙塑板或铝板等作防逃设施,并以木、竹桩等作防逃设施的支撑物。

养蟹区四周挖蟹沟,面积30亩以上的还要挖井字沟。

池塘蟹沟宽3米,深0.8米;稻田四周蟹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5%-20%。

b、形状:培育池以东西向长、南北向短的长方形为宜。

池塘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为好。

水深1.0-1.5米。

c、水质:应符合《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和《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规定。

饲养环境质量要求是:水温适宜为150℃-30℃,最佳22℃-25℃。

溶氧≥5毫克/升。

pH值适宜为7.0-9.0,最佳7.5-8.5。

透明度适宜30-50厘米,最佳50厘米以上。

硝酸氮(NH3-N)≤0.1毫克/升。

硫化氢(H2S)不能检出。

淤泥厚度<10厘米。

底泥总氮<0.1%。

B、放扣蟹种前的准备a、清塘消毒:秋冬排干池水,铲除表层10厘米以上的淤泥;晒塘冻土;放养前二周,采用生石灰消毒,用量为0.2公斤/平方米(150公斤/亩)。

b、设臵水草:按扣蟹池标准进行,具体方法见池塘水草栽培技术简介。

沉水植物占总面积的1/3;浮水植物占总面积的1/3。

沉水植物区用网片分隔拦围,保护水草萌发。

c、加注新水:放种前一周加注经过滤的新水至水深0.6米。

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模式是蟹、虾、鱼混养的一种养殖方式。

这种养殖方式与传统河蟹养殖最大区别是,采用混养后,通过控制蟹、虾放养密度,并在塘内种植水草、移植螺蛳,以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使整个养殖过程基本不用药、少换水,从而提高河蟹的品质、规格、产量,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效益。

现将该模式介绍如下:一、养殖池塘的生态条件和防逃措施1.池塘的清整消毒将池塘清淤曝晒,蟹种放养前一个月,每亩用生石灰70~100kg,化浆后全池泼洒,以改善池底质和杀灭病原体。

清塘后用60目的尼龙绢网袋过滤的进水,防止野杂鱼类及其鱼卵进入池塘。

2.种植水草和放养螺蛳池塘中种植少量的水草,既可提供河蟹栖息、避敌的场所,起净化水质的作用,还可作为部分青饲料的来源,提高河蟹的成活率,促进蟹的生长。

水草的品种以沉水的苦草、轮叶黑藻或伊乐藻和浮水的水花生相结合为好,水草面积为池塘面积的30%左右。

在4月底前,亩放螺蛳250kg,全池均匀抛放。

放养螺蛳可吸收水中浮游生物和有机质,同时又可提供鲜活饵料。

3.防逃设施池塘四周要用钙塑板做好防逃设施,埋入土中20~30cm,高出埂面50cm,每隔50cm用木桩或竹桩支撑,四角作成圆角,防逃设施内留出1~2m的堤埂,池塘外围用聚乙烯网片包围,网高1m,以利防逃和便于检查。

二、苗种放养蟹种放养时间在翌年的1月底至2月,以初春放养更为适宜,放养水温4~10℃应避开冰冻严寒期。

蟹种放养的初期,用网在池塘的深水区围拦一块面积占池塘总面积三分一至五分之一的暂养区,将蟹种先放在暂养区培育到4月底至5月初,待池塘的水草生长和螺蛳繁殖到一定的数量,再将蟹种放入池塘中。

放养密度为每亩一龄蟹种800~1000只,蟹种规格140~160只/kg,规格整齐,无断肢,无性早熟。

青虾种每亩放3~4kg。

每亩放养一龄鲢鳙鱼30~40尾、鳜鱼种20~30尾。

蟹池中搭养适量的鲢鳙鱼种,可以调节水质,减少蓝绿藻的数量,增加池塘的产出。

河蟹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技术

河蟹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技术
无 公害要 求 ;饲 料配 方合 理 ,添 加剂 全面 ( 生素 、 维
9 捕捞暂养上市 . 1 一l 月 , 以网制地 笼张 捕为 主 、干池捕 捉 为 0 1 辅 。在水质清爽 的大池塘 中设置有上盖 的防逃设施 网 箱 或 吊挂大 网袋 中,暂养捕捉 的成蟹 2 小时 以上 ,经 吐泥滤脏后上市销售 。
4 螺蛳 投 放 .
市鹏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联合实施 了省水产三项工程
项目 “ 河蟹池塘 生态高效养 殖技术 示范” ,通 过开展
河蟹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示范 ,提升河蟹产业发展 的质量 ,取得 了明显 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 益 。现将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螺蛳是河蟹喜食的活饵,又能摄取 底层腐 殖质和
5  ̄  ̄6 C,扣蟹经 盐度 3 ~4的食盐 水溶液 浸洗 3 分 ~5
冬季捕捞 结束、干 塘后清 除塘 内杂草 ,采用机械
和 人工 清淤相 结合 ,浅水 区保 留底泥约 1 厘米 ,深 0 水区约 1 厘 米 ,减 少池 塘 内有机质和 病原 体 ;用 生 5 石灰 10 10 克/ 0- 5 千 亩化 水泼洒 ,杀死野杂鱼和病 原 体,同时改 良底 泥,增加养 殖期间水体含钙量;消毒 结束 7 1 天 后 ,排 干 池水 ,充分 晒 塘冻 土 1 ~3 ~ 0 5 0 天,达 到氧化 分解剩余有机质 、疏松底质 的 目的。

材 料 与方 法
1 池 塘 条 件 .源自藻类 ,能有效改善池塘环境 ,同时提供优质动物性饲 料 ,提 高河蟹活力和 抗病力 ,具有一举 多得 的作用 ,
但一 次过 多地 投放 螺蛳 , 易造 成 池水缺 氧 。具体 做 法 :采用 二次 投入法 ,清 明前 放 10 0 千 克/ , 5  ̄2 0 亩

池塘河蟹复合高效养殖技术

池塘河蟹复合高效养殖技术

池塘河蟹复合高效养殖技术池塘河蟹复合养殖是一种将河蟹养殖,蟹虾混养,蟹鳜套养,水草、螺蛳移(植)殖等技术进行组合配套,并根据河蟹,青虾,鳜、鲢、鳙鱼等的不同食性和生长特点,进行合理混(套)养的生产模式。

该模式具有多品种养殖、生态环境优化、资源利用率高等特点,可有效规避单一的养蟹风险,大大提高水体生产力和综合养殖效益。

一、养殖条件1.塘址选择。

蟹池应选择在靠近水源,水质清新,饵源充沛,周边无遮挡物,无污染源,道路通畅,供电稳定,排灌方便,适合连片养殖和集约化经营的地方。

2.塘口建(改)造。

将蟹池开挖成东西长,南北短的长方形。

长宽比为5∶(2~3),池堤宽为2~3米,池坡比为1∶(2.5~3),面积以10亩左右为宜,土质以黏壤土为佳。

池深为1.5~2米,沿池塘四周开挖深为80厘米左右的环沟,沟宽视池塘大小而定,环沟面积约占池塘总面积的30%,将池塘中间建成养殖平台(“蟹岛”)。

蟹池需按0.2千瓦/亩的标准配备微孔增氧设施,并根据养殖塘口实际配备相应的进、排水泵。

3.防逃围栏设施。

为防止河蟹攀爬逃逸,池埂四周应用塑料薄膜、钙塑板、水泥板等材料设置防逃设施,四角做成圆弧形。

防逃设施底部埋入土下10~15厘米,顶部高出埂面40~50厘米,接头处不留缝隙,每间隔1米左右用竹竿和小木棍等材料支撑固定。

另外,进排水口应用60目双层筛绢网包扎,并用不锈钢网罩等覆盖加固,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和鱼、虾、蟹乘机潜逃。

捕捞河蟹二、养殖准备1.清池消毒。

年底排干池水,清除池内杂草、杂物,挖除底部过多淤泥并整平池底,保留淤泥5~10厘米。

将清出的淤泥晒干后,可用于修补、加宽、增高池埂。

剩余的淤泥可运往农田、菜地以提高土壤肥力。

利用冬闲期间,冻晒池底整个冬季。

经过冻晒淤泥中水分的大量流失并逐渐凝固干裂,除可以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灭部分病原微生物外,还可以有效分解氧化残留的有机物,减缓池塘老化。

于蟹种放养前15天左右向池内注水,“平底塘”加水20~30厘米,“环沟+平台”塘平台水位保持在10~15厘米。

河蟹生态高效养殖六步法

河蟹生态高效养殖六步法

今日三农网,一、改善养殖条件河蟹池塘养殖面积以10-20亩为宜,水深1.2-1.5米,池埂面宽在2米,池坡比为1:3,池埂应夯实不渗水,进排水系需配套,四周采用钙塑板做好防逃设施。

二、确保晒池与消毒养蟹塘放养前必须经太阳曝晒15-20天,然后注水10厘米,每亩使用生石灰75-100公斤进行消毒,彻底杀灭池内残留的细菌和病虫害。

三、移植培育水草用网片在池内围出80-90%的水面,作为水草培育区。

培育方法可以先移栽一批“轮叶黑藻”、“伊乐藻”,待春季3、4月间再播种一茬“苦草”,力争5月河蟹放开后水草覆盖面积占池水的1/3-2/3。

四、选育健壮蟹种河蟹种子放养时间一般在2至3月份,气温达l0℃左右时较为适宜。

放养的种蟹须是无病无伤、附肢齐全、活动性强、反应灵活的个体,规格在100-160只/公斤的长江水系幼蟹。

以自繁自育一龄幼体为宜,外购种蟹注意不应购买花色蟹、海水苗、嫩苗、药害苗、脱壳苗及“老头蟹”。

亩放养量参考数为500只左右,放前须采用药物浸泡消毒,先放入暂养区内养殖,5月份待水草生长达到一定高度后再放入大池。

五、立体养殖增效益在不影响河蟹生长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水域资源,采用立体养殖模式增加收益。

一是套养青虾。

套养春季青虾,规格2.0-3.5厘米,每亩放养10~20公斤,可产上市虾25~35公斤。

套秋季青虾,规格1.5厘米左右,每亩放养3-4万尾,产上市虾5-10公斤。

二是套养鳜鱼。

放养规格6~7厘米,亩投放10~15尾,以小鱼为饵料,能有效控制池中野杂鱼的数量,每亩可产商品鳜鱼5- 7.5公斤。

另一种是套养数为30~50尾,但每月需增补一次饵料鱼,如鲫鱼、鲢鱼、鲮鱼等,每亩可产商品鳜鱼15~25公斤。

六、生态管理措施(1)水:整个养殖期间,要求水质清新,透明度保持在40厘米。

水位相对稳定不易(宜)太低,水少了蟹易上岸打洞,水太高了使水体透光缺少,影响浮游生物的繁殖,对河蟹生长同样不利。

溶氧要确保在5毫克/升以上,PH值控制在7.5~8.5之间,氨氮、亚硝基氮不超过0.5和0.2PPM。

池塘养殖河蟹的三个技术环节

池塘养殖河蟹的三个技术环节

池塘养殖河蟹的三个技术环节摘要:一、创造适合培育河蟹的池塘条件。

池塘水源要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灌排水方便。

土质最好为粘土。

池塘面积不宜太小,太小水质不宜控制,最好不能小于3亩。

池中要设有滩面,供河蟹在上面栖息觅食,占池塘面积的三分之一。

池中还要移植一定数量的水生植物,为河蟹藏身避敌一、创造适合培育河蟹的池塘条件。

池塘水源要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灌排水方便。

土质最好为粘土。

池塘面积不宜太小,太小水质不宜控制,最好不能小于3亩。

池中要设有滩面,供河蟹在上面栖息觅食,占池塘面积的三分之一。

池中还要移植一定数量的水生植物,为河蟹藏身避敌、蜕壳提供安静的环境,还可作为河蟹的补充饲料,同时又可改善水质,防止池水过肥。

池底淤泥不能过多,淤泥过多耗氧量大,水质易变坏,一般要求淤泥厚度以15厘米为好,防逃设施应建在堤岸上,不能建在堤岸的坡上,高度以50厘米为宜,向内倾斜角度为15度,一般采用双层塑料围成即可。

二、加强放苗期间的管理。

千万不能忽视清塘灭害。

刚入池的蟹苗很弱小,如果清塘灭害不彻底,就会严重影响蟹苗的成活率。

清塘工作一般在放蟹苗前10~15天进行,用生石灰或其它药物清除敌害,做到干净彻底。

清塘一周后就可进水,进水时必须用40~60目筛绢布严格过滤,严禁敌害生物入池。

放苗时注意:①水温温差小于3℃,最好没有温差,放苗前一定要测好水温做到心中有数。

②放养前一定要等清塘药物的毒性完全消失后方可,方法是:可用玻璃杯取一杯池水对着光线看,如发现有许多浮游动物,说明药效消失即可放苗。

③蟹苗入池前最好先往蟹苗箱上淋些水。

因经过长途运输的蟹苗腮腔失去大部分水分,如果突然放入池中,会因吸水过急造成死亡,因此应先淋些水,等蟹鳃腔慢慢吸满水后再放入池中。

三、有意识地控制河蟹的生长。

怎样控制河蟹生长,使之达到每公斤160只左右甚至更小呢?首先,增加放养密度,由以前的放蟹苗250克增加到500克(8万只左右)。

这样培育的河蟹由原来的80只/公斤,增加到160只/公斤,密度增加,生长减慢,规格变小。

池塘养殖河蟹的技术与管理措施

池塘养殖河蟹的技术与管理措施

池塘养殖河蟹的技术与管理措施一、池塘建设与改造:1.选址选择水质清洁、水流量适中、积温适宜、土壤酸碱度适中的地方。

2.池塘设计合理,尽量避免死角,便于清洁和管理。

3.池塘底部使用细沙或腐殖质较高的土壤,使其适合河蟹栖息和生活。

4.在池塘的入口处设置鱼网,防止河蟹的逃逸。

二、水质管理:1.控制水质温度在15-28摄氏度,保持水质的稳定。

2.做好调理工作,保持水体的含氧量充足。

3.定期检测水质的PH值、溶解氧含量等,保持合适的水质条件。

4.喂食河蟹时,避免过量投喂,以防过度杂质导致水质变差。

三、饲料与投喂:1.选择适宜的饲料,如鱼粉、虾粉等,保证其营养均衡。

2.投喂次数要合理,每天2-3次,分散投喂。

3.喂食量要适量,不能过多或过少。

4.定期清理饲料残渣,以免污染水质。

四、疾病防治:1.做好池塘的卫生管理,定期清理池塘底部的沉积物和杂草。

2.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提高河蟹的免疫力。

3.发现疾病症状,及时隔离患病的河蟹,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五、种苗选育:1.选择品系良好的河蟹种苗,保证其健康和生长速度。

2.种苗选育时,要控制好种苗的密度,避免过度密集。

3.使用嫩苗时,要做好适应性培养,逐渐适应新的环境。

六、采收与养殖环境:1.河蟹的采收时机要根据河蟹的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进行合理确定。

2.采收时,采用低强度捕捞的方式,保持河蟹的完整性。

3.池塘养殖时,要对河蟹的生长环境进行定期清理和维护,避免堵塞和水质污染。

七、市场销售与推广:1.建立稳定的销售市场,寻找合适的渠道和销售商。

2.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动,制定合理的销售策略。

3.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提高养殖户的技术水平和产量。

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摘要从蟹苗选择、水质调控、培植水草、病虫害防治、科学投饵、日常管理及适时捕获上市等方面总结了河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关键词河蟹;池塘养殖;管理中图分类号S966.16文献标识码B1蟹苗选择应选择体色鲜亮、无残无病、活动力强、无第二性征的蟹苗,以保证成蟹产量达2 250 kg/hm2以上。

2水质调控养蟹对水环境的质量要求较高,必须科学地调控水质。

蟹池水质一般要求透明度35~40 cm,溶解氧5 mg/L以上,pH值7.5~8.5,氨氮浓度0.2~0.5 mg /L。

以上水质指标可采用水质测试盒等手段进行检测。

如池底积淤较多,透明度低,水色变浓,河蟹背甲色深黑,腹部出现水锈,步足末端变黄,因此采取措施改良和改善底质环境条件,保持底质清洁、水质清新和溶氧充足,以满足其生长的需要。

高温后,特别是雨水较多,且天气气温变化较大,很容易造成水体缺氧,水草下沉,腐烂死亡,恶化底质,导致水质变坏,致使生态环境破坏,影响河蟹后期生长。

为此,应积极采取以下措施:2.1定期注换新水一般7~10 d注换水1次,换水量为水体的20%左右。

水位按照“前浅、中深、后适中”的原则,一般控制在1~1.2 m;换水时避开农药使用期,在用药的当天或前天注水。

同时经常使用生石灰化成浆全池泼洒,连续使用2~3次,每次间隔5~7 d,可调节水质,有利于河蟹生长和蟹壳色泽的变化。

2.2使用底质改良剂和水质调节剂调节水质采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吸收水中和水底有毒物质(如硫化氢、铵盐等);使用底居乐等底质改良剂改善池底淤泥,分解池底淤泥中的硫化氢、氨氮等有害物质,以提高溶氧,稳定pH值,提高河蟹机体免疫力,可明显提高河蟹产量和品质,水质生态环境较差的应10~15 d使用1次。

补充和管理好蟹池中水草(如伊乐藻、苦草、水花生等)。

2.3水体增氧遇到天气闷热、大雾天气及雨水过后要增加水体对流,增好氧确保河蟹对溶氧的需求,防止水体缺氧而造成河蟹生长迟缓和伤亡。

池塘河蟹生态养殖技术

池塘河蟹生态养殖技术

池塘河蟹生态养殖技术作者:祝仁堡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第14期河蟹又叫中华绒螯蟹,是淡水养殖品种中的名优品种之一,也是安徽省主推品种之一。

芜湖县一养殖户从2008年就一直从事养殖河蟹,经过多年的不断摸索,养殖技术、模式不断成熟,养殖出的河蟹个体、品质及其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现将其“大个体、生态型”养殖技术归纳总结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一、养殖池塘条件养殖池塘为长方形,面积15亩,面积太小,水温、水质变化快,不利于河蟹在相对稳定的环境里生长。

蟹池一般挖成环沟型,也可挖成“井”字沟型。

沟的面积占蟹池总面积20%,沟处可保持水深1.2~1.5m,沟底向出水口倾斜,中间平滩处可保持水深0.8m左右。

平滩处种植水草如苦草、伊乐藻等,占其总面积的2/3。

池埂坡度小,池底平坦。

放苗前,晒干池塘,用生石灰、茶籽饼等对养殖池塘进行彻底消毒,以保证养殖生产顺利进行。

二、水源与水质养殖用水的水源为青弋江水,养殖周边无污染,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

三、苗种放养1. 2016年2月初,在蟹种放养时把水位控制在50~60cm。

每亩放养平均规格为150~200只/kg的自育河蟹苗种500~550尾,蟹苗在放养前用浓度3%~5%食盐水浸泡5~10分钟,以降低养殖中发病率。

放养的蟹种要求甲壳完整,肢体齐全、无病无伤、活力强、规格整齐。

放养时间最好在3月底前结束。

为有利于水草的生长和螺蛳的繁殖,蟹种入池塘前先用网片圈蟹池面积的30%作暂养区,待水草覆盖率达40%~50%、螺蛳繁殖已达一定数量时解除围网,一般暂养至4月份,不宜超过5月中下旬。

2 . 在2-3月份河蟹放养结束后,亩套养800~1200只/kg青虾苗3~4kg,5-6月份陆续起捕上市,可亩产青虾35kg,每亩可增加收入400~450元;7月中旬至8月初,虾苗规格为6000~7000尾/kg,亩放青虾2.5kg,可亩产商品虾30kg。

青虾摄食能力比河蟹弱,吃河蟹剩余饵料,清扫残饵,防止败坏水质。

池塘生态养蟹技术要点

池塘生态养蟹技术要点

池塘生态养蟹技术要点1、水源和水质:河蟹对水质的要求较高,适合在水质清瘦、透明度大和溶解氧充足的水体中生存,因此,要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和水源没有污染的池塘作养蟹池。

2、面积、水深和底质:池塘面积以10—30亩较为适宜,便于管理;坡比1:3;养蟹池的水深一般不能超过1.5米;池底平坦,底泥厚度在15厘米左右,以利于水草的种植、生长。

3、种植水草:栽培的水草种类有伊乐藻、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等。

4、放养前的准备(1)清塘整塘:12月初之前,清理池塘,挖去过多的淤泥,每亩用30斤漂白粉或其他清塘药物消毒,排干池水曝晒,水草种植前10天,每亩用100公斤生石灰再次进行清塘。

(2)安装微孔增氧设施:水深在1米左右时,功率为2.2千瓦的鼓风机可覆盖30亩左右的面积,而当水深达到1.5米时,只能覆盖10亩左右。

(3)围蟹种草:在池塘的最深处或池塘的一端用网围出15--20%的面积作为蟹种暂养区,其他作为种草区。

清塘10天后,在暂养区种植伊乐藻,在种草区种植轮叶黑藻和苦草,以轮叶黑藻为主,水草种植的面积约占80%。

(4)培育肥水:蟹种放养前,根据池塘水质和底质的情况,每亩施经发酵的有机肥50--100公斤,用以培肥水质,使水色呈黄褐色,为青虾提供天然饵料和控制青苔的生长。

(5)投放螺蛳:方法有两种:一是清明前一次性投放500公斤/亩;二是分次投放;二月份亩投放250公斤螺蛳,五月份后再亩投放250公斤。

5、蟹种放养蟹种放养包括放养前对蟹种的选择、蟹种放养时间、蟹种规格以及放养密度等。

(1)蟹种选择:河蟹可以分为长江水系、辽河水系等,在长江流域,适合养殖的是长江水系的河蟹蟹种。

(2)放养规格:放养的规格以120只/公斤较为适宜,要求规格均匀、体色正常、体质健壮、活动敏捷、附肢完整足爪尖无磨损、色泽光洁、无附着物、无病害、性腺发育未成熟。

(3)放养密度:600--700只/亩。

(4)蟹种放养时间:蟹种放养在农历正月时结束。

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河蟹技术(修改)

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河蟹技术(修改)

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河蟹技术泗阳县众兴镇水产站丁昕照刘荣关键词:生态养殖管理技术经过五年的摸索和经验积累,我们初步形成了一套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河蟹技术。

一、池塘准备:1、清塘消毒:首先检查池塘底泥是否是15厘米左右,底泥过厚要清除,只保留15厘米底泥,然后进行一定时间的曝晒,在放苗前7-10天每亩用100-150公斤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7-10天后放入50-70厘米新水。

如果是带水清塘,每亩生石灰用量为150-300公斤。

2、防逃设施建设:在清塘消毒的同时要做好防逃设施的建设。

防逃设施可用80厘米的石棉瓦向内倾斜15度角埋入土中围在池塘四周,各石棉瓦之间不可留有缝隙防止逃蟹。

另外也可用密网布、竹杆和硬塑料布建设防逃设施。

方法是先在池塘四周挖15厘米深的小沟,埋入密网布,然后沿密网布每隔5-10米埋一根竹杆,并把网布绑在竹杆固定好,最后是在网布中上部缝上硬塑料布即可。

3、水草栽植:实践证明水草在养蟹生产中的作用非常大,其一水草本身就是河蟹很好的天然饵料,含有丰富的钙、磷和维生素,能促进水体底栖生物的大量繁殖,对河蟹脱壳隐藏具有重大作用。

其二是水草能够遮阴降温,有水草池塘和无水草池塘在夏季高温季节其温差可达5摄氏度以上。

水草还能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氨氮肥料,防止水质过肥。

其三是水草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增加水体透明度。

水草的种类虽然很多,轮叶黑藻、苦草、和尹乐藻等。

但我们只推荐尹乐藻。

因为尹乐藻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丰富、河蟹喜食,是河蟹的优质青饲料,尹乐藻再生能力强,被河蟹吃掉一部分后能在池塘中很快自然恢复,同时能为河蟹提供很好的栖息、隐蔽和蜕壳场所,有助于河蟹蜕壳、避敌和保持较好的体色。

一般水草应于清塘后一个月左右种植,种植面积约占水面2/3以上为宜。

二、苗种的选择与放养:(1)蟹种放养时应选择体质健壮、活动能力强的蟹种。

一般每亩投放数量为1800-3000只,规格为120-240只/公斤,具体投放时应根据池塘条件和养殖水平合理放养,不能千篇一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池塘河蟹生态标准化养殖技术一、池塘养殖1、苗种选择养殖的河蟹苗种主要来自三大水系,即长江水系、辽河水系及瓯江水系。

不同水系的河蟹苗种,只有在各自水系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发挥其区域生长优势。

养殖用的河蟹苗种必须纯正,以长江水系苗种为首选,其最大优点是生长速度快,成蟹个体明显大于其他水系的品种。

2、成蟹饲养A、养蟹池条件与设施a、养蟹池选择与改建:以靠近水源,水量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的土池为好,土质以粘土最好,粘壤土次之,底部淤泥层不超过10厘米。

独立塘口或在大塘中隔建均可,培育池要除去淤泥。

在排水口处挖一集蟹槽,大小为2平方米,深为80厘米,塘埂坡比1:2-3。

塘埂四周用60厘米高的钙塑板或铝板等作防逃设施,并以木、竹桩等作防逃设施的支撑物。

养蟹区四周挖蟹沟,面积30亩以上的还要挖井字沟。

池塘蟹沟宽3米,深0.8米;稻田四周蟹沟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5%-20%。

b、形状:培育池以东西向长、南北向短的长方形为宜。

池塘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为好。

水深1.1 / 131._x0005_米。

c、水质:应符合《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和《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规定。

饲养环境质量要求是:水温适宜为150℃-30℃,最佳22℃-25℃。

溶氧≥5毫克/升。

pH值适宜为7.9.,最佳7._x0005_-8._x0005_。

透明度适宜30-50厘米,最佳50厘米以上。

硝酸氮(NH 3-N)≤0.1毫克/升。

硫化氢(H2S)不能检出。

淤泥厚度<10厘米。

底泥总氮<0.%。

B、放扣蟹种前的准备a、清塘消毒:秋冬排干池水,铲除表层10厘米以上的淤泥;晒塘冻土;放养前二周,采用生石灰消毒,用量为0.公斤/平方米(150公斤/亩)。

b、设臵水草:2 / 13按扣蟹池标准进行,具体方法见池塘水草栽培技术简介。

沉水植物占总面积的1/3;浮水植物占总面积的1/3。

沉水植物区用网片分隔拦围,保护水草萌发。

c、加注新水:放种前一周加注经过滤的新水至水深0.米。

d、投放螺蛳:清明节前每公顷投放活螺蛳4500公斤。

C、扣蟹种放养a、扣蟹质量:规格整齐,大小100-200只/公斤为好,体质健壮,爬行敏捷,附肢齐全,指节无损伤,无寄生虫附着。

严禁投放性早熟扣蟹。

b、放养密度:500-600只/亩为宜。

c、扣蟹消毒:扣蟹经3‰~4‰食盐水深液浸洗3~5分钟后放养。

d、放养时间和方法:采用一次放足,三级放养。

所谓一次放足,就是放养的全部蟹种应一次性备齐放入。

三级放养则是指对面积大的养蟹池塘,可在塘内先用网布进行小面积围栏,将备齐的蟹种先放入围栏区,进行强化培养,蜕壳数次后再分能放开。

D、饲养管理a、饲料种类:3 / 13植物性饲料有豆饼、花生饼、玉米、小麦、地瓜、土豆、各种水草等。

动物性饲料有小杂鱼、螺蛳、河蚌等。

配合饲料按照河蟹生长营养需要,应符合《饲料卫生标准》(CB13078)和《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72)的规定制成的颗粒饲料。

b、投饵方法:“四看”投饵看季节:6月中旬前动、植物性饵料比为60:40;6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45:55;8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65:35。

看天气:天晴多投,阴雨天少投。

看水色:透明度大于50厘米时可多投、少于30厘米时应少投,并及时换水。

看摄食活动:发现过夜剩余饵料应减少投饵量。

蜕壳时应增加投饵量。

“四定”投饵定时:每天两次,早晨六七点,傍晚四五点各投一次。

定位:沿池边浅水区定点“一”字形摊放,每间隔20厘米设一投饵点。

定质:青、粗、精结合,确保新鲜适口,建议投配合饵料,全价颗粒饵料,严禁投腐败变质饵料,其中动物性饵料占40%,粗料占25%,青料占35%。

定量:日投饵量的确定按3月-4月份为蟹体重的1%左右;5月-7月为5%-8%;8月-10月为10%以上。

每日的投饵量为早上占30%,傍晚占70%。

E、水质调控4 / 135月上旬前保持水深0.米,7月上旬前保持水深0.8-1米,7月上旬后保持水深1._x0005_米。

6月-9月,每5-10天换水一次;春季、秋季每隔二周换水一次,每次换水水深20-30厘米,先排后灌。

每两周施泼一次生石灰,生石灰用量为10-15克/立方米。

透明度保持30-50厘米。

溶解氧保持5毫克/升以上。

F、底质调控适量投饵,减少剩余残饵沉底;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如投放过氧化钙、沸石等,投放光和细菌,活菌制剂);晴天采用机械池内搅动底质,每两周一次,促进池泥有机物氧化分解。

G、病害防治整个养殖过程中,始终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

a、预防方法a)干塘清淤和消毒;b)种植水草和移植螺蚬;c)苗种检疫和消毒;d)调控水质和改善底质。

b、治疗方法主要疾病有纤毛虫病、颤抖病、蜕壳不逐等,治疗以泼洒法为主。

对适害生物如水老鼠、水蛇、青蛙、蟾蜍、水蜈蚣‘部分凶猛肉食性鱼类及水鸟等,及时发现捕捉清除,采取多种方法消灭。

药物使用严格执行农业部关于《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的有关规定和《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标准,严禁使用有毒残留药物。

详见本规范“病害防治”。

H、日常管理5 / 13坚持巡塘,结合早晚投饵察看蜕壳生长,病害、敌害情况,检查水源是否污染。

检查防逃设施,及时修补裂缝。

I、捕捞收获10-11月,捕捞一般自10月中下旬开始,并视天气气温变化情况灵活掌握,气温偏高可适当推迟,气温偏低也可提前,捕获的河蟹应分规格专池暂养或出售。

暂养池要定期冲水换水,并视天气及河蟹摄食情况,适量投喂饵料,精心管理,适时销售。

捕捞以地笼张捕为主,灯光诱捕、干塘捕捉为辅。

在水质清新的大塘中设臵上有盖网的防逃设施网箱,捕捉的成蟹应经2小时以上的网箱暂养,以吐泥滤脏后才能销售。

暂养区用潜水泵抽水循环,加速水的流动,增加溶氧。

暂养后的成蟹分规格,分雌、雄,分袋包装,保温运输至市场销售。

二、养殖河蟹池塘水草栽培技术养蟹池中的水草分布要均匀,种类要搭配,挺水性、沉水性及漂浮性水草要合理栽植,保持相应的比例,以适应河蟹生长栖息的要求。

主要技术方法如下。

①栽插法这种方法一般在蟹种放养之前进行,首先浅灌池水,将轮叶黑②③④⑤⑥⑦藻、金鱼藻等带茎水草切成小人面,长度约15~20厘米,然后像插秧一样,均匀地插入池底。

池底淤泥较多,可直接栽插。

若池底坚硬,可事先疏松底泥后再栽插。

②抛入法菱、睡莲等浮叶植物,可用软泥包紧后直接抛入池中使其根茎能生长在底泥中,叶能漂浮水面。

每年的3月份前后,也可在渠底或水沟中,挖取苦草的球茎,带泥抛入水沟中,让其生长,供河蟹食用。

③移栽法6 / 13茭白、慈姑等挺水植物应连根移栽,移栽时,应去掉伤叶及纤细劣质的秧苗,移栽位臵可在池边的浅滩处,要求秧苗根部入水在10~20厘米之间,整个株数不能过多,每667平方米(每亩)保持30~50棵即可,否则会大量占用水体,反而造成不良影响。

④培育法瓢莎、青萍等浮叶植物,可根据需要随时捞取,也可在池中用竹竿、草绳等隔一角落,进行培育。

只要水中保持一定的肥度,它们都可生长良好。

若水中肥度不大,可用少量化肥化水泼洒,促进其生长发育。

水花生因生命力较强,应少量移栽,以补充其他水草之不足。

⑤播种法最为常用的水草是苦草。

苦草的种植则采用播种法,对于有少量淤泥的池塘最为适合。

播种时水位控制在15厘米,先将苦草籽用水浸泡一天,再将泡软的果实揉碎,把果实里细小的种子搓出来。

然后加入约10倍于种子量的细沙壤土,与种子拌匀后播种。

播种时要将种子均匀撒开。

播种量每公顷水面用量1公斤(干重)。

种子播种后要加强管理,提高苦草的成活率,使之尽快形成优势种群。

三、病害防治药物使用符合《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⑴纤毛虫病病因与病症:由于不经常换水,残饲不及时清除,池水过肥,透明度在20厘米以下,水中有机质含量过高,使纤毛虫类原生动物大量繁殖并寄生所致。

主要是原生动物累枝虫、钟形虫及斜管虫等;虫体呈倒钟罩形或高脚杯形,前端形成盘状的口围盘,边缘有纤毛,并成串地集聚在一起寄生于蟹体上。

病解体表长着许多棕色或黄绿色绒毛,行动迟缓,对外界刺激无敏感瓜,食欲下降乃至停食,终因无力蜕壳而死亡。

死蟹腹部具有较多粘液。

此病各地均有发生、且很常见,危害蟹卵、幼蟹及成蟹。

发病时间一般在5~9月份,尤以8月中、下旬为甚。

7 / 13防治:a、彻底清塘消毒,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

b、定量投喂饲料,及时清除残饲。

c、用硫酸铜、硫酸亚铁(5:2)0._x0007_克/立方米全池泼洒。

d、用20~30克/立方米生石灰全池泼洒,连续3次,使池水透明度提高到40厘米以上。

e、0._x0005_~1克/立方米新洁尔灭与5~10克/立方米高锰酸钾混合液浸洗病蟹。

f、用0.克/立方米硫酸锌全池泼洒。

⑵聚缩虫病病因与病症:由于池水过肥,长期不换水,使聚缩虫大量繁殖并寄生所致。

病原体为聚缩虫。

虫体有一个扩大的前端部,其上有发达纤毛唇带右旋至胞口,身上纤毛生长在一定范围内,后端有柄,附着在蟹体上。

病蟹的关节、步足、背部、额部、附肢及鳃上都附着聚缩虫,体表污物较多。

发病时间主要在5~7月份。

防治:a、放蟹种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

b、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尤其在河蟹蜕壳后应及时换水。

c、用硫酸铜0.~0.克/立方米全池泼洒。

但鱼蟹混养池忌用。

d、用新洁尔灭0._x0005_~1克/立方米与高锰酸钾5~10克/立方米的混合液浸洗病蟹;⑶蟹奴病病因与病症:8 / 13由蟹奴寄生于蟹体腹部引起。

虫体由石灰质坚壳包被躯体及全身,形成外套。

具6对蔓状胸肢、腹部退化。

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池水含盐量高,蟹奴大量繁殖,幼体扩散感染于河蟹所致。

病蟹腹部略显臃肿,打开脐盖可见乳白色或半透明颗粒状虫寄生于附肢和胸板上,病蟹生长迟缓,性腺不发育。

发病时间为6~9月份,尤以8月份为甚。

防治:a、用漂白粉等彻底清塘,杀灭塘内蟹奴幼虫。

b、对有发病预兆的池塘彻底换水,注新水的盐度要小于1‰;c、用硫酸铜溶液8克/立方米浸洗病蟹10~20分钟;d、用高锰酸钾溶液20克/立方米浸洗病蟹10~20分钟;e、在蟹池中混养一一窍不通量的黑鱼,抑制蟹奴幼体的数量。

⑷腐壳病病因与病证:此病是由于河蟹步足尖端受损伤,感染病菌所所致。

病蟹少足尖端破损,呈黑色溃疡、腐烂,然后侵袭步足各节及背甲。

胸部出现白色斑点并逐渐变成黑色溃疡。

严重时甲壳被侵蚀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导致河蟹死亡。

防治:a、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塘底有淤泥5~10厘米,移栽水草及投放漂浮性水生植物。

b、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

c、在有发病预兆的池塘,用生石灰20克/立方米兑水全池泼洒。

d、用漂白粉2克/立方米全池泼洒。

e、用5%~10%食盐水溶液浸洗病蟹3~5分钟,连续1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