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练习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酸和碱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

A.盐酸B.食盐水C.烧碱D.熟石灰

2.下列溶液露置在空气中,可以使溶液质量增大的是( )

A.蔗糖溶液B.浓盐酸

C.浓硫酸D.饱和食盐水

3.几种常见物质的pH范围如下表,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酸奶B.鸡蛋清

C.牙膏D.肥皂水

4.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正确操作是( )

A.把试纸浸入待测液中

B.把待测液倒在试纸上

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上

D.把试纸放在待测液上方,让待测液蒸气熏试纸

5.图Z1-1 Ⅰ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中可能符合图Ⅱ所示变化关系的是 ( )

图Z1-1

A.甲 B.乙C.丙 D.丁

6.下列有关浓硫酸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作干燥剂

B.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它能使纸张、布料、皮肤等脱水碳化

C.浓硫酸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可作制冷剂

D.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上,要先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小苏打溶液冲洗

7.如图Z1-2所示,烧瓶内盛有X气体,若挤压滴管的胶帽a,使液体Y进入烧瓶中,振荡烧瓶,并倒放在铁架台上,将导管伸入滴有Z的水中,打开弹簧夹b,可见到烧杯中的液体如喷泉一样喷入烧瓶中,并出现颜色的改变。则X、Y、Z可能是( )

图Z1-2

8.逻辑推理是科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碱溶液一定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酸在水溶液中能产生H+,所以能产生H+的物质一定是酸

C.酸和碱能与指示剂反应,所以酸一定能使指示剂变色

D.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一定具有酸性

9.为确认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时,滴加的盐酸是否过量,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所用试剂及判断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二、填空题

10.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够发生反应,某同学按图Z1-3组装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

图Z1-3

(1)有时药品滴加顺序会影响实验现象。如果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先膨胀,后变瘪”,则加入试剂的顺序应该是________(填字母)。

A.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盐酸

(2)请解释气球“先膨胀”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气球“后变瘪”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小青按如图Z1-4所示操作进行酸碱反应的实验,回答问题。

图Z1-4

(1)图E是稀释浓硫酸的操作示意图,甲烧杯中的物质应是________。

(2)小青观察到图C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认为氢氧化钠与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青想用紫色石蕊试液、氧化铜粉末、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进一步确定反应后的无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2.小金利用如图Z1-5的装置(气密性良好)探究二氧化硫、亚硫酸钠(Na2SO3)等物质的性质,实验方案如下:

图Z1-5

[步骤] Ⅰ.先关闭止水夹,将注射器1中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压入充满二氧化硫的三颈烧瓶中。

Ⅱ.充分反应后,再打开止水夹。

Ⅲ.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Ⅳ.对实验进行分析,并深入探究“三颈烧瓶内液体的溶质可能是什么”。

[资料] (1)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类似于二氧化碳。

(2)二氧化硫易溶于水。

(3)亚硫酸钙(CaSO3)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

[交流] (1)步骤Ⅱ的烧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能由步骤Ⅱ的现象得出“SO2与NaOH发生了反应”的结论,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Ⅳ中,猜想有:①溶质是氢氧化钠;②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③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步骤Ⅳ中,如果在注射器2中装入碳酸钠溶液,并压入三颈烧瓶中,来验证三个猜想。

对此方案进行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解详析

1.A [解析] 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C [解析] 蔗糖溶液与饱和食盐水在空气中放置,溶液质量基本不变;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溶液质量变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使溶液质量增大。

3.A

4.C [解析] 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是: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 pH 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从而确定待测液的 pH。

5.D

6.C [解析] 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不能用作制冷剂。

7.D [解析] 氧气与硫酸不反应,烧瓶中的压强不变,不会出现“喷泉”现象;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生成碳酸,但碳酸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一氧化碳与氢氧化钙不反应,烧瓶中的压强不变,不会出现“喷泉”现象;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被消耗,烧瓶内压强变小,液体会上升,生成的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8.D [解析] 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如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属于盐溶液;有些盐也能产生H+,但不是酸;酸和碱能与指示剂反应,但酸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物质一定具有酸性。

9.C [解析] 要确认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时滴加的盐酸是否过量,可根据盐酸的性质设计方案。加入硫酸铜溶液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仍有氢氧化钠。

10.(1)B (2)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使广口瓶内气压减小

(3)Na2CO3+2HCl===2NaCl+H2O+CO2↑

[解析] (1)气球膨胀说明瓶内的气体压强减小,二氧化碳被吸收,气球变瘪说明瓶内的气体压强增大,有气体生成,所以添加药品的顺序应为先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再滴加盐酸,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11.(1)浓硫酸

(2)H2SO4+2NaOH===Na2SO4+2H2O

(3)氯化钡溶液

[解析] (3)因为无色酚酞试液遇酸性或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成红色,反应后溶液呈无色,说明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或酸性。紫色石蕊试液遇到中性溶液不变色,遇到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