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体系概述
企业设备安全管理的内容体系(三篇)
企业设备安全管理的内容体系1.设备安全管理目的设备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设备寿命周期的全过程中,采用各种技术措施,如设计阶段采取安全设计,提高防护标准,使用维修阶段制订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改造、改善维修等;组织措施,如安全教育、事故分析处理、安全考核审查等,消除一切使机械设备遭受损坏、人身健康与安全受到威胁和环境遭到污染的因素或现象,避免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保护职工的人身安全与健康,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经济效益。
2.分类机械设备所引发的事故包括机械事故和人员伤害事故,具体分为:(1)机械设备本身遭到不正常破坏,无人员伤害的单纯机械事故;(2)由于机械设备发生事故引起的其他性质的灾害,例如火灾、停电、停产等;(3)由于机械设备发生事故而引起的人身伤亡事故;(4)由于机械设备的原因(机械设备本身不一定发生事故)而引起的人身伤亡或职业病,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等。
从保证生产设备安全运行角度出发设备的安全管理范围应包括上述4种事故类型,但从企业内部常规的管理业务分工出发,上述4种事故类型通常由不同部门分别或协助管理。
一般第(1)类事故由设备管理部门单独管理;第(2)、(3)类事故由设备管理部门与安全管理部门共同管理,其中设备管理部门侧重于设备损坏方面的管理,而安全管理部门则侧重于人员伤亡及引发的其它灾害(如火灾)方面的管理;第(4)类事故,由于机械设备未受到任何损坏,也不需要任何用于修复的直接费用开支,由安全管理部门管理。
3.内容体系设备的安全管理内容体系可按纵向和横向展开。
纵向展开实际就是面向设备整个使用过程的管理,包括设备选购与安装调试的安全管理、设备使用的安全管理、设备维修保养、报废的安全管理、设备安全档案管理等。
横向展开就是面向不同设备类型对象的安全管理,如机械类设备、电气设备、锅炉压力容器、燃烧爆炸危险设施的安全管理等。
企业设备安全管理的内容体系(二)一、引言现代企业设备安全管理是企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企业的核心资产和保障业务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设备管理体系
设备管理体系设备管理体系(Equipment Management System,EMS)是指一种管理方法和过程,以确保设备在其使用寿命内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EMS注重从设备购置、安装、维护、保养、到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与控制,其落实需要一套完整、有效的管理体系。
下面将详细介绍设备管理体系的构建理念和主要实践。
构建理念1. 顶层设计构建EMS需要从组织、制度和文化等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制定并传达全面、统一、稳定的管理制度,保证全员遵守、落实并不断优化。
2.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EMS建设的核心理念,需要不断进行优化,提高效率和安全性,并落实到组织和文化等各方面。
3. 经济合理性设备管理过程并不仅仅是针对单个设备进行管理,还需要考虑整个设备系统的效益,这就需要在设备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经济合理性。
主要实践1. 设备分类管理根据设备的使用寿命和重要程度,将设备分类,并针对不同级别设备制定不同的管理规定。
通常可以将设备分为一类、二类、三类等,对于不同等级的设备制定对应的管理标准。
2. 设备档案建立与管理针对每台设备建立并维护设备档案,包括设备的基本情况、购置信息、维护记录、使用情况、维修记录等。
设备档案应该更新及时、信息完备。
3. 设备保养与维修管理建立设备保养与维修制度,根据设备的使用状况,设定保养计划和维修周期,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与维修,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延长设备寿命。
对于设备的故障,应及时记录和排除,并运用故障根本原因分析(RCA)工具进行分析和改进。
4. 设备安全与操作管理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保证其安全性和使用标准。
建立设备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培训体系,严格执行设备安全及使用标准化管理,实现设备安全、质量和效益的协同发展。
5. 设备更新和淘汰管理对设备进行不断更新和淘汰,减少故障率和维修成本,并不断提高设备效率和产值。
对于老化、报废、损坏或无法满足生产需要的设备,应及时淘汰并更新。
总结设备管理体系通过从组织、制度和文化等层面进行顶层设计,以及持续改进的理念,来确保设备在其使用寿命内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设备管理体系概述
设备管理体系概述设备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设备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要素,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维护保养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其次,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成本往往占据企业的很大比例,优化设备管理可以降低维护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再次,设备的故障和停机时间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有效的设备管理体系可以及时预防和处理设备故障,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和持续运转能力。
1.设备管理目标和策略:确定设备管理的整体目标和策略,制定长期和短期的设备管理计划,明确设备管理的重点和重要性,确保设备管理与企业整体战略一致。
2.设备管理组织结构和职责:建立适合企业规模和特点的设备管理组织结构,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设备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3.设备管理规范和流程:建立设备管理的标准规范和相关流程,包括设备的采购、验收、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规定,确保设备的规范化管理和操作。
4.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设备档案、设备运行数据、维护保养记录等,实现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信息化管理。
5.设备维护和保养:制定维护保养计划和标准,进行定期的设备维护和保养,包括预防性维护、常规维护和紧急维修,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正常运行。
6.设备故障处理和改进:建立设备故障处理和改进的机制,及时处理设备故障,总结故障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防止故障的再次发生。
7.设备培训和技能提升:为设备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提高其设备管理和维护保养的专业水平,确保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8.设备性能评估和优化:定期对设备进行性能评估和分析,找出设备的短板和问题,提出设备优化的建议,确保设备的性能趋于最佳状态。
9.设备更新和升级:定期评估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市场发展趋势,制定设备更新和升级计划,确保企业的设备始终处于先进的技术水平。
总之,设备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它要求企业从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协调,以实现设备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持续改进。
设备管理体系概述
设备管理体系概述设备管理体系通常包括设备的采购、入库、使用、维护、报废等全过程管理。
首先,企业需要对设备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规划,确定设备的种类、数量和规格,然后进行设备的采购工作,要从多个渠道寻找供应商,进行比较,最终选出性价比最高的设备。
设备入库后,需要建立详细的档案和台账,记录设备的属性、来源、价格等信息,以便日后的管理和维护。
在使用阶段,需要严格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查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对于出现故障的设备,需要进行及时的维修,以减少生产中断和设备的进一步损坏。
另外,企业还需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盘点和评估,根据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和技术状态,制定相应的更换和更新计划,合理安排设备的报废和更新。
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和排除隐患,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技术水平。
总之,设备管理体系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至关重要,只有建立科学、规范的设备管理体系,合理利用和管理各种设备,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设备管理不仅仅是对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还包括对设备相关的人员管理、技术支持和设备的更新换代等方面。
设备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全员参与,需要定义明确的岗位职责和责任,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人负责,做好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在设备管理中,要优化设备使用计划,合理安排设备的运行时间和使用频率,避免因为设备时间利用不足或过量而造成浪费。
同时,要建立设备维护的紧急预案和应急响应机制,确保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迅速地进行处理,减少生产故障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技术支持方面,应该加强设备技术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让技术人员不仅懂得设备的基本操作和维护,而且要了解设备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提高他们对设备故障诊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要将设备使用的技术标准和方法进行通报和培训,确保每个操作人员都能够按照标准规范操作设备。
设备的更新换代也是设备管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旧的设备可能无法满足新的生产需求,容易造成生产效率降低和设备成本上升,因此需要根据不同设备的使用情况和技术水平,制定设备更换和更新计划,及时更新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设备体系管理内容和范围
设备体系管理内容和范围设备体系管理是指对一个组织或企业的设备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的一系列活动。
它涵盖了设备的采购、部署、监控、维修、更新等方面,旨在提高设备的可用性和性能,确保设备能够按照预期的方式发挥作用,为组织的业务提供支持。
设备体系管理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多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设备采购和部署。
在进行设备采购时,需要根据组织的需求和预算制定采购计划,并选择合适的设备供应商进行合作。
在设备部署阶段,需要进行设备的安装和配置,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其次是设备监控和维护。
设备监控是指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及对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和预测。
通过设备监控,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以避免设备故障对业务造成影响。
设备维护则是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包括设备的清洁、检查、润滑等工作,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设备体系管理还包括设备的更新和升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业务需求的变化,旧的设备可能无法满足组织的需求,需要进行设备的更新或升级。
设备的更新可以是替换掉旧的设备,采用新的设备来提升业务的效率和性能;设备的升级则是对已有设备进行功能和性能的增强,以适应新的业务需求。
设备体系管理还需要考虑设备的安全和保护。
设备的安全包括物理安全和网络安全两个方面。
物理安全是指对设备进行防护,防止因为意外事故或人为破坏导致设备损坏或数据丢失。
网络安全则是指对设备的网络连接进行安全管理,保护设备免受恶意攻击和未授权访问。
设备体系管理还需要进行设备性能评估和优化。
设备性能评估是指对设备的性能进行定期评估和分析,以了解设备的瓶颈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设备性能优化则是根据评估结果,对设备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设备的性能和效率。
设备体系管理的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设备的采购、部署、监控、维护、更新、安全保护和性能优化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有效的设备体系管理,组织或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设备的作用,提高业务的效率和竞争力。
设备管理体系
设备管理体系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设备管理也不例外。
设备管理是指将设备资源进行有效规划、统一管理的过程。
设备管理体系是指为了有效规划、控制、管理和维修公司设备而建立的一套普遍的标准、程序、过程和指南。
设备管理体系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在各个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重工业和制造业方面。
一、设备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设备管理体系是企业设备管理的保障。
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离不开设备管理的优化和规范,设备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和标准,提高设备的维修效率和使用寿命,从而减少设备故障率,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二、设备管理体系的原则1.标准化:设备管理流程和标准必须符合国际和国内相关标准,且必须在应用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2.科学化:设备管理必须以先进的科技手段为基础,提高设备的智能化和网络化程度。
3.实效性:设备管理必须注重实效性和实际效果,注重现场操作和现实维护效果的考核,使企业设备管理体系更加高效和精准。
4.全员参与:设备管理必须实现全员参与,实现设备管理责任的明确和管理职责的分明,建立一个良好的设备管理氛围。
三、设备管理体系的要素1.设备管理的目标:设备管理体系需要明确设备管理的目标,提高设备的正常运行率,减少设备的停机时间,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和故障率,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和寿命。
2.设备管理的流程:设备管理体系需要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流程,具体包括设备的运行、维修、保养和包装等流程的建立和实施,设备故障处理和记录的建立和实施,设备报废和淘汰处理等流程的建立和实施。
3.设备管理的数据管理:设备管理体系需要建立科学、完整、客观的设备管理数据管理系统,包括设备台账、设备运行记录、维修记录、部件更换记录、工程报告、设备故障分析等,为有效管理设备提供数据分析的保障。
4.设备管理的人员管理:设备管理体系需要建立科学、规范、人性化的人员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管理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奖惩制度等。
设备管理七大体系
设备管理七大体系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企业的生产效率、质量、成本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管理企业设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效率,需要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
设备管理体系是指企业为了更好地管理设备而建立的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它包括了设备管理的各个方面,是企业设备管理的基础。
设备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七大体系:一、设备保养管理体系设备保养管理体系是指企业为了保证设备正常运转而建立的一套保养管理体系。
它包括了设备保养的各个方面,如设备保养计划、保养标准、保养记录等。
通过建立设备保养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设备维修管理体系设备维修管理体系是指企业为了保证设备正常运转而建立的一套维修管理体系。
它包括了设备维修的各个方面,如设备维修计划、维修标准、维修记录等。
通过建立设备维修管理体系,可以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快速修复设备故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三、设备备件管理体系设备备件管理体系是指企业为了保证设备备件的供应和管理而建立的一套备件管理体系。
它包括了设备备件的采购、入库、出库、库存管理等各个方面。
通过建立设备备件管理体系,可以保证设备备件的供应和管理,避免因备件不足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
四、设备安全管理体系设备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企业为了保证设备安全运转而建立的一套安全管理体系。
它包括了设备安全的各个方面,如设备安全检查、设备安全培训、设备安全记录等。
通过建立设备安全管理体系,可以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转,避免因设备安全问题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设备能耗管理体系设备能耗管理体系是指企业为了降低设备能耗而建立的一套能耗管理体系。
它包括了设备能耗的各个方面,如设备能耗监测、设备能耗分析、设备能耗改进等。
通过建立设备能耗管理体系,可以降低企业的能耗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六、设备质量管理体系设备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企业为了保证设备质量而建立的一套质量管理体系。
设备管理的内容体系
设备管理的内容体系1. 引言设备管理是指对企业或组织中的各种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设备管理的复杂性也随之增加。
本文将介绍设备管理的内容体系,包括设备分类、设备采购与入库、设备分配与调度、设备维护与保养等方面。
2. 设备分类设备可以根据其功能和用途进行分类。
常见的设备分类包括:办公设备、生产设备、通信设备、安全设备等。
每个分类下又可以细分为多个子分类,以便更好地进行设备管理。
3. 设备采购与入库设备采购与入库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采购设备时,需要明确设备的需求和要求,并进行供应商的选择和比较,以获取最合适的设备。
采购完成后,设备需要进行入库管理,包括对设备进行标识、入库登记和存储位置的管理。
4. 设备分配与调度设备分配与调度是指根据需要将设备分配给相关的人员或部门,并进行调度管理。
设备分配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规划,保证设备的有效利用和公平分配。
设备调度则是根据不同的任务和工作安排,合理安排设备的使用时间和人员的使用顺序,确保设备的高效运转。
5. 设备维护与保养设备维护与保养是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
定期维护和保养设备能够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故障和损坏的发生。
设备维护包括设备的检查、清洁、润滑和更换易损件等工作。
设备保养则是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以减少故障的发生。
6. 设备报废与更新设备报废是指设备因年限、技术更新或其他原因无法继续使用而进行淘汰和处理的过程。
设备报废需要进行合理的程序和程序,并确保设备的安全处置和环境保护。
设备更新是指替换旧设备和引进新设备的过程,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技术发展的要求。
7. 设备管理的软件支持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各种设备管理软件的出现为设备管理带来了更高的效率和便利性。
设备管理软件可以提供设备信息的录入和查询、设备维护和保养的提醒、设备分配和调度的自动化等功能。
企业或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管理软件来提升设备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设备管理体系标准简介
设备管理体系标准简介设备管理体系标准包括对设备的选型、采购、安装、维护、维修,以及设备使用和报废的管理。
通过设备管理体系标准,可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产品质量,减少生产中断等方面的问题。
在设备管理体系标准中,通常包括了设备管理的基本要求、管理责任、资源管理、设备采购、设备管理的规划和控制、设备验收和维护、设备的改造和报废等内容。
标准将各个管理环节之间的关系和规范化的流程清晰地定义出来,以便于管理人员能够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管理和监控。
设备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还可以优化设备管理过程,减少环境污染以及安全风险,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并且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
总之,设备管理体系标准是对企业设备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一个有效手段,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同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产品质量,是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工具。
设备管理体系标准是为了规范化和有效化设备管理工作而制定的一套管理标准。
该标准的实施旨在提高设备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减少资源浪费,增强组织的竞争力。
设备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对于企业的设备管理至关重要,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达到提高整体运营效率的目的。
设备管理体系标准包括对设备的选型、采购、安装、维护、维修,以及设备使用和报废的管理。
通过设备管理体系标准,可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产品质量,减少生产中断等方面的问题。
此外,设备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能够帮助企业发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短板,从而及时进行改进,提高企业整体设备管理水平。
在设备管理体系标准中,通常包括了设备管理的基本要求、管理责任、资源管理、设备采购、设备管理的规划和控制、设备验收和维护、设备的改造和报废等内容。
标准将各个管理环节之间的关系和规范化的流程清晰地定义出来,以便于管理人员能够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管理和监控。
设备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一、引言设备是企业生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设备管理制度体系是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核心,对于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设备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设备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以提高企业设备管理水平。
二、设备管理制度体系概述1. 设备管理制度体系的概念设备管理制度体系是指企业为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确保生产顺利进行,对设备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技术标准等。
2. 设备管理制度体系的作用(1)规范设备管理行为,提高设备运行效率;(2)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维修成本;(3)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设备利用率;(4)保障生产安全,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三、设备管理制度体系构建1. 设备管理制度体系框架设备管理制度体系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管理制度;(2)设备操作规程;(3)设备维修保养制度;(4)设备安全管理制度;(5)设备报废及更新制度;(6)设备统计与分析制度。
2. 设备管理制度体系内容(1)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设备采购、验收、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检修、报废等环节的规章制度。
具体内容包括:① 设备采购制度:明确设备采购流程、审批权限、供应商选择等;② 设备验收制度:规范设备验收标准、验收流程、验收人员职责等;③ 设备安装调试制度:明确设备安装调试流程、质量要求、验收标准等;④ 设备运行管理制度:规范设备运行操作、巡检、维护、保养等;⑤ 设备检修制度:明确设备检修计划、检修标准、检修人员职责等;⑥ 设备报废及更新制度:规定设备报废标准、报废流程、更新程序等。
(2)设备操作规程设备操作规程主要包括设备操作步骤、操作注意事项、安全操作要求等。
具体内容包括:① 设备操作步骤:详细描述设备操作流程,确保操作人员按照规范进行操作;② 操作注意事项:针对设备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出预防措施和注意事项;③ 安全操作要求:明确设备操作过程中的安全要求,确保操作人员生命安全。
全生命周期设备管控体系
全生命周期设备管控体系1. 引言本文档旨在详细阐述全生命周期设备管控体系,该体系致力于实现对设备从选型、采购、安装、运行、维护到报废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以确保设备安全、高效、稳定运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 体系概述全生命周期设备管控体系涵盖设备管理的各个阶段,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优化流程、规范操作、强化监督,实现设备管理的全闭环,降低设备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3. 体系架构全生命周期设备管控体系分为以下几个层级:- 战略规划层: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制定设备管理策略和规划。
- 采购选型层:根据生产需求,选型采购适合的设备。
- 安装调试层:确保设备安装到位,并进行调试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 运行维护层:对设备进行日常巡检、保养、维修,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 性能优化层:通过技术改造、工艺优化,提高设备性能。
- 报废处置层:对达到使用寿命的设备进行报废处理,确保环保、安全。
4. 关键环节管控措施4.1 战略规划层- 制定设备管理战略,明确设备管理目标、方向。
- 结合企业生产需求,制定设备采购、改造、更新计划。
4.2 采购选型层- 建立设备选型标准,包括性能、价格、售后服务等。
- 开展市场调研,筛选优质设备供应商。
- 采用招投标等方式,确保采购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4.3 安装调试层- 制定详细的设备安装方案,确保安装过程安全、高效。
- 设备安装完成后,进行调试,确保设备性能达到预期。
- 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熟练掌握设备操作技能。
4.4 运行维护层- 建立设备日常巡检、保养、维修制度,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 定期对设备进行故障排查,降低故障率。
- 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运行状态、维修历史等信息。
4.5 性能优化层- 开展设备技术改造,提高设备性能、效率。
- 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能耗,提高产品品质。
4.6 报废处置层- 建立设备报废标准,明确报废条件、流程。
- 设备报废后,及时进行环保、安全处理。
设备管理体系、设备保证措施
设备管理体系、设备保证措施设备管理体系是指为了高效和可持续地管理设备的一套组织、流程和控制措施。
该体系的目标是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安全可靠,并最大程度地降低设备故障和损坏的风险。
1. 设备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合理的设备管理,可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 降低成本:通过合理的设备维护和保养,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更新和维修的成本。
- 增强安全性:有效的设备管理可以减少设备故障和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的安全。
- 保证质量:通过设备管理体系的监管和控制,可以确保设备按照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使用和维护,从而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2. 设备管理体系的组成设备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组成部分:2.1 设备的采购和选型- 确定设备需求:根据企业的需求和生产计划,确定所需的设备类型、规格和数量。
- 采购渠道:选择可靠的供应商,确保设备的质量和价格的合理性。
- 设备选型:根据工艺要求和工作环境,选择符合要求的设备。
2.2 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安全规范:按照相关安全规范和标准进行设备的安装,并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调试验收:对新购买的设备进行调试和验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3 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日常巡检: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预防性维护:定期进行设备的保养和维修,以防止故障和损坏的发生。
- 紧急维修:对设备出现故障时,要及时进行紧急维修,以减少生产中断的时间。
2.4 设备的报废和更新- 设备报废:对老化、损坏无法修复的设备进行报废处理。
- 设备更新:根据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要,及时更新设备。
3. 设备保证措施为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设备保证措施:- 建立设备管理制度:制定设备使用、维护和保养的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和操作流程。
- 培训和技能提升:对操作人员进行设备使用和维护的培训,提高技能水平。
- 设备保养记录:建立设备保养记录,定期检查设备的保养情况。
设备管理体系概述
设备采购业务流程图说明(例)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设备备件需求计划业务
• 业务场景概述: 主要描述企业设备管理部统计各种设备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定期 检修/检测需求的各种备件以及设备在维修过程中需要更换的 各种备件的需求总量,根据备件库存的情况,计算出备件净需 求的一种业务。
设备台帐管理业务
• 适用范围: 生产组织:设备使用部门主管/设备管理员(新购设备或变更原设备的使 用部门需要对设备的相关信息进行详细的记录。如:设备变更原因:由于验 收移交、闲置封存、移装调拨、借用租赁、报废处理等情况引起的设备信息 的变动。)
控制目标及应用价值 1:通过设备的台帐管理随时全面了解设备的购入时间、使用过的部门、设备 价值、设备使用参数等重要信息。
• 控制目标 1:通过技改技措更大的发挥原有设备的功能; 2:通过技改技措能利用原材料和节约能源; 3:通过技改技措可以将原来不能利用或不能正常运行的设备得以重新 利用或正常运行,充分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龄。
8D改善报,DFM分析,5W分析(针对性改善)
OPL教育训练
自动化改善模板
设备技改技措业务流程图说明(例)
配套政策与建议 1:企业制定设备台帐的管理制度:如:设备台帐管理原则及权限、设备分 类及编号等由专门部门(如机电管理部门)来负责完成。
设备台帐业务流程图说明(例)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否级
• 第三级
设备管理主要业务分析
– 设备管理主要模块
① 01设备采购作业 ② 02设备大修作业 ③ 03升级改造作业 ④ 04设备租赁作业 ⑤ 05设备维修委外作业 ⑥ 06特种设备强制检验作业
5
※设备、工具管理目标: 设备管理的目标
设备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设备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设备管理体系是指在一个组织内建立和实施一套完整的设备管理制度和流程,以确保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设备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设备编码管理、设备购置管理、设备保养管理、设备维修管理、设备报废管理等。
设备编码管理是设备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为每台设备分配唯一的编码,可以方便对设备进行识别、追踪和管理。
设备编码应包括设备类型、设备型号、设备序列号等信息,以便于管理人员快速准确地获取设备信息。
设备购置管理是设备管理体系中的关键环节。
在设备购置前,应进行充分的需求分析和技术评估,确保所购设备能够满足组织的实际需求。
同时,还需要考虑设备的性能、质量、价格等因素,选择性价比最高的设备供应商。
设备保养管理是设备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定期的设备保养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设备保养应包括日常巡检、定期保养和预防性维修等内容,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设备维修管理是设备管理体系中的关键环节。
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及时进行维修,以减少停机时间和生产损失。
设备维修应包括故障诊断、维修方案制定、维修执行和维修记录等步骤,确保设备能够尽快恢复正常工作。
设备报废管理是设备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设备在使用一定年限后会出现老化或无法修复的情况,需要进行报废处理。
设备报废应包括报废申请、报废评估、报废审批和报废执行等步骤,确保设备报废符合组织的规定和要求。
除了以上主要内容,设备管理体系还应包括设备档案管理、设备安全管理、设备能耗管理等内容。
设备档案管理是指对设备的基本信息、维修记录、保养记录等进行归档和管理,方便随时查询和分析。
设备安全管理是指对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护设施等进行管理,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设备能耗管理是指对设备的能耗进行监控和管理,通过合理的能源使用和节能措施,降低能源消耗成本。
设备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设备编码管理、设备购置管理、设备保养管理、设备维修管理、设备报废管理等。
设备管理制度体系
一、引言设备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设备的安全、高效、经济运行,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设备管理制度体系。
二、设备管理制度体系概述1. 目的本制度体系旨在规范设备管理工作,确保设备安全、高效、经济运行,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2. 适用范围本制度体系适用于公司所有设备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设备、辅助设备、办公设备等。
3. 管理原则(1)预防为主:采取预防措施,降低设备故障率,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2)经济合理:合理配置资源,降低设备成本,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3)科学管理:运用科学方法,优化设备管理流程,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4. 组织机构(1)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监督和检查。
(2)设备操作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操作、维护和保养。
(3)设备维修人员:负责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故障排除。
三、设备管理制度体系内容1. 设备购置与验收(1)设备购置:根据生产需求,编制设备购置计划,经相关部门审核后报批。
(2)设备验收:设备到货后,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验收,确保设备符合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
2. 设备使用与维护(1)设备操作:设备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设备安全、高效运行。
(2)设备维护:设备操作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设备检查:设备管理部门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设备维修与保养(1)设备维修:设备出现故障时,由维修人员及时进行维修,确保设备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2)设备保养:设备管理部门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4. 设备更新与改造(1)设备更新:根据设备使用年限、技术状况和经济效益,对设备进行更新。
(2)设备改造:针对设备存在的问题,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设备性能。
5. 设备报废与处置(1)设备报废:设备达到使用年限、技术落后或无法修复时,予以报废。
(2)设备处置:报废设备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置,确保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设备管理的内容体系
设备管理的内容体系1. 设备采购管理设备采购管理是设备管理中的第一步,它包括确定需求、制定采购计划、选择供应商、签订合同等环节。
在这个阶段,需对设备的性能、质量、价格等方面进行全面考量,以确保所采购的设备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和质量标准。
2. 设备维修保养管理设备维修保养管理是设备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它包括设备维修计划、保养计划、维修记录、故障处理等内容。
通过制定科学的维修保养计划,可以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因设备故障而带来的生产停工及维修成本。
3. 设备更新与淘汰管理设备更新与淘汰管理是设备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设备更新规划、设备淘汰标准、设备处理与更新等内容。
合理的更新与淘汰管理可以及时淘汰老化设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确保生产线的正常运行。
4. 设备安全管理设备安全管理是设备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设备使用安全规定、设备安全培训、设备安全检查等内容。
通过建立规范的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可以减少设备事故发生的概率,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设备管理涉及到多个环节,需要综合考虑设备采购、维修保养、更新与淘汰、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设备管理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综合性工作,它需要综合考虑设备采购、维修保养、更新与淘汰、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下面将详细介绍设备管理的相关内容。
5. 设备台账管理设备台账是对企业内各种设备的一种清单式记录,通常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采购时间、使用部门、存放位置、使用情况、维修保养记录等。
通过建立全面的设备台账,可以方便对设备的情况进行管理和监控,及时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修保养情况,有利于做出有效的决策。
6. 设备维修保养记录管理设备维修保养记录是对设备维修保养过程的一种记录和归档,包括设备维修保养内容、维修保养时间、维修保养人员、维修保养费用等。
设备管理体系概述
设备管理体系概述设备管理体系是指为了保障设备安全、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设备维护成本而建立的一套管理制度和运作体系。
设备管理体系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设备规划、采购、使用、维护和更新等环节,最大化地提高设备的使用价值和生命周期管理效果。
1.设备规划:设备规划是设备管理体系的基础,通过对现有设备的评估和需求的分析,制定设备的配置策略和更新计划,确保设备能够满足生产需要,并合理分配设备资源。
2.设备采购:设备采购是设备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设备采购策略和流程可以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降低设备运营和维护成本。
包括制定设备采购计划、选择供应商、评估设备性能和质量等。
3.设备使用:设备使用是设备管理体系的核心环节,包括设备调度、操作、维护和保养等活动。
通过合理的设备使用和操作,可以提高设备利用率、延长设备寿命,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设备维护:设备维护是设备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包括预防性维护、日常维护、故障维修等活动。
通过合理的设备维护策略和维护计划,可以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保障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5.设备更新:设备更新是设备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通过定期评估设备的状态和性能,以及市场上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发展趋势,合理规划设备的更新和更新周期,确保设备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1.提高设备利用率:通过合理的设备调度和管理,以及预防性维护和保养,可以最大化地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运营效率。
2.降低设备维护成本:通过合理的设备维护策略和维护计划,可以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降低设备维护成本。
3.延长设备寿命:通过合理的设备使用和操作,以及预防性维护和保养,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性价比。
4.确保设备安全:通过设备规划、采购和使用的过程中对设备的质量和性能进行评估和检测,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5.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设备管理体系的全面运作,可以提高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综上所述,设备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设备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流程和管理制度,可以实现设备的科学配置和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的利用价值和生命周期管理效果,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管理体系(概要)设备管理对是设备的购、管、用、养、修等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以保持设备的生产能力,满足生产需要和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要求。
设备管理可分为两大部分:前期管理和后期管理。
前期管理一、评估技术评估(对文献、型号、技术参数、配套性、供应商资质、售服、货期进行研究);(或自主开发的技术能力、货期进行预估)经济评估(评估投资效益、价格、投资回报期)配套分析(场地、配套设施——水、电、气等)二、选型(确定品名、规格型号、技术要求、选样)三、购置(确定供应商、签的购买合同、价格、货期、付款方式等)四、安装(安装日程计划、跟进、实施)五、调试(试运行记录、验收)后期管理一、组织建设1、组织职能:以确定的安全要求(国家法规、公司规则、设备设施特点)和合理的成本保障生产工具处于良好状态——对设备设施进行系统的研究和管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其达到效率最高,性能最好,成本最低,故障最少,安全可靠。
2、组织目标: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设备设施的生产能力。
3、工作内容:1.运用已有资源进行纠错性和预防性维修工作(局部或全局保养、预防性检查、修理、设备改进等)2.确定工作方法、技术手段和人力资源3.参与新设备选购和安装投产工作4.制定合理的操作指南,指导操作人员正确使用设备设施5.将设备保持高度安全状态,杜绝人身及公司财产的损伤4、工作守则:略5、组织架构:略6、岗位职责:略7、设备管理程序:略二、文档管理1、公司一、二、三、四级及部门三、四级文件管理2、设备台帐——清晰反映设备设施的名称、品名、生产编号、资产号、设备管理号、型号规格、生产日期、生产厂商、购入日期、采购金额、使用部门、体积、功率等3、技术资料——使用说明、维修手册、总图、原理图、功能图、安装手册、配件手册等4、记录资料——使用记录、润滑记录、能耗记录、保养记录、检修记录、整改记录、培训记录、会议记录等三、使用管理操作指南编制与执行督导1、操作指南编制——重点规范操作资格认定程序、基本操作程序(使用前点检及确认、开机程序、安全事项等)。
2、执行督导——实行点检确认制,由设备管理员于作业前用数分钟时间,按照点检规定项目对设备进行随机抽查,检查操作员的点检实施情况并记录,以确保点检制度的落实,并为设备的预知维修提供依据。
四、维修维护管理1、维修管理突发维修——本着高效率、快反应、保品质、重安全的工作方针,积极组织处理,并详细记录故障时间、维修时间、现象、方法、使用配件、结果验收。
计划维修——参照年度计划,结合维修、保养、巡检记录的信息分析以及配件寿命、整改需求制定维修计划,并组织实施。
2、维护机制1.日常点检——由操作员于开机前凭借“感官感觉”或简易工具,以定人、定时、定位、定标准、定方法“五定”方法进行日常点检记录(内容包括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温度、噪音、状况确认等),并由设备管理人员进行督导确认(以设备故障次数和维修时间进行考评,对作业员及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实绩进行绩效管理,),并于每月进行记录汇总分析,为设备的检修计划提供依据。
2.定期保养——由设备管理人员或委托外协技术单位定期对设备的重要部位(日常点检项目之外部分和“感官感觉”或简易工具无法检测部分)进行保养。
3、检修计划1、年度计划——依据设备特性、行业特点和工作环境之影响制定年度检修计划,以指导各阶段的维修工作。
2、补充计划——依据日常点检信息、润滑油使用信息、能耗信息、工况信息、故障记录、配件寿命等方面的统计分析所制定的检修方案和非正常使用损伤修复、技术革新的需求进行维修。
五、配件管理1、配件库存——根据同型号设备的数量、采购周期对常用的易损配件建立合理库存。
2、耗材更换标准——制定耗材的合理更换标准,以控制设备的使用成本。
3、配件寿命管理——通过维修记录、保养记录建立零配件的使用跟踪,为预见维修提供依据,防止突发故障。
4、零部件管制——建立配件的修复、废弃、领用、申购、保管的管理机制,以便有效的控制维修成本。
六、培训教育1、使用教育(操作规程、设备构造、安全事项),2、保养教育(开机确认、点检操作、表单使用规范)3、简易维修教育(常见故障现象、排除方法)4、维修教育(设备工作原理解析、故障分析排查方法、排除方法、故障记录)培训内容1、设备原理——定期对设备部门成员进行设备工作原理培训,以提高其故障分析能力和故障处理效率。
2、故障分析与排除——定期进行诊断技能、工作方法、技术手段学习,以提高队伍的技术水平。
3、应知应会知识——根据部门的工作特性,定期开展基础知识教育(电工常识、机械原理、机械制图、CAD、维修工具的科学使用等方面)。
4、常见故障解析与排除——定期对设备部门成员及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常见故障的解析和故障排除方法的教育,逐渐提高设备操作人员的维修水平,纵向推行TPM。
七、目标和绩效管理1、制定合理的中长期目标,明确工作方向2、绩效管理——对部门成员以月度为考核时段,通过对团队意识、工作协作、工作的主动性、工作能力、服从性、学习能力、目标达成等方面进行考核。
八、执行力团队打造执行力建设:树立清晰的部门使命感,明确部门和个人的工作目标;全员参与并承诺的工作愿景;落实到底的执行计划;环环相辅的流程设计;责任的划分与落实。
九、预算依据检修计划、配件寿命周期、维修历史记录、整改计划和公司的设备采购计划制定费用预算,有效的控制维修成本。
第一节设备管理体系及主要内容一、设备在制革工厂的地位:对于现代制革工业而言,工艺、材料和设备三位一体,互相促进,缺一不可。
制革机械是以转鼓、片皮机、削匀机、去肉机、磨革机、蒸空机等为最多,尤其是转鼓数量特多,但要注意到,随着制革工艺的不断进步和皮革新产品开发的层出不穷,制革工业对技术含量高的制革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高,目前,诸如精密片皮机、精密削匀机、电脑控制喷浆机、辊涂机、电脑量革机等先进的制革设备,已经成了不少制革厂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设备。
总之,工厂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在逐年提高。
随着制革厂设备拥有量的增加,同时也由于工厂设备的日趋先进,皮革企业对设备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
不少人已经意识到只重视工艺的片面性,甚至有人把工艺和设备的关系描述成“三分工艺、七分设备”。
这样的认识产生的一个结果是,工厂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工作已变得日趋重要,必须把工厂设备的管理工作摆在较高的位置。
二、设备管理的重要意义:工厂的设备管理几乎涉及到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每一个方面,它的意义在于: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进安全和环保,有利于生产资金的合理利用。
1、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通过科学的设备管理,可以使其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保持正常秩序与节奏,确保生产达到预定的产量和质量指标。
例如在一个现代化的制革工厂里,如果对某条生产线上的设备在使用、保养、检修、安全运行等任何一个环节上的工作做得不好,就会打乱正常的生产节奏,影响到产量和质量指标的完成。
特别是一些投资大、运转费用高的大型、自动、连续型设备,不论是主机还是某一子系统在运行中出现任何结构、性能方面的不完好状态,就会影响整个企业的生产计划,或导致产品质量降低或达不到额定的生产效率,甚至会造成灾难性事故。
2、降低生产成本:设备管理对生产成本的影响除了表现在产品的产量与质量方面以外,还包括维修费用、动力、燃料和润滑材料耗费等方面的开支。
通过良好的设备管理,不仅能有效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而且还能节省大量的维修费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3、促进安全和环保:加强设备管理,能够更加有效地预防设备事故,保证安全生产,减少人员伤亡,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控制因设备的管理不善造成的环境污染。
这是因为环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生产设备落后,设备管理不善而造成的。
4、促进生产资金的合理利用:加强设备管理能提高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程度。
随着机器设备在企业生产中地位和作用的日益突出,以及现代化设备的不断发展、完善和被普遍采用,设备所占的资金在企业固定资产中的比例越来越高(一般达50%~60%左右),而备品备件和替代机电产品的储备资金通常占企业全部流动资金的10%~15%,这两项资金加在一起,就占企业全部生产资金的60%以上。
因此设备管理的科学化对于提高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无疑是个关键因素。
三、企业的设备管理体系:作为一个现代化制革工厂,其设备的种类和数量是很多的,这些设备除了直接用于生产的生产性设备以外,还包括整个工厂的供气、供水、供电系统的设备以及其他一些非生产性的设备。
对于这个庞大而复杂的设备群体,应该在企业的内部设置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形成“专管成片”、“群管成网”的全员设备管理模式。
大中型制革厂一般都采用混合管理方式,如下图所示:设备动力部经理一人:全权负责整个工厂的水、电、气、各种设备的日常运作,协调工厂内部各种关系和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审核各种运行单据,人员和成本掌控,指导事业部设备科开展工作,培养和储备机修人才,确保工厂生活、生产正常运转。
文员一人:协助经理建立设备运作管理体系,设计和追收各种报表,传递各种信息,内务运作资料的保存,制作人员考核和工作绩效考评资料。
设备档案管理专员一人:负责整个公司各种设备、厂房、排水系统、通讯系统等各种原始资料、使用说明书、技术参数、变更资料的管理,各种设备编号建档,同时自研设备或部位更改设备图片和技术参数均要建档,确保设备和图纸(资料)一一对应。
进、销、调工程师一人:负责新购设备的评估、供应商的筛选评估、运输方式、安装调试、保修、配件供给等商谈、购销相关资料的呈批、购销合同签订、报废设备的评估、报废设备部件的再使用、内部设备的调拨、设备折旧、暂无用设备的封存、机修人员的培训等工作。
检修科科长一人、机修若干人(设备动力部根据工作量而确定人数):负责新进设备的安装调试,新进设备的技术承接和给日后专责机修人员的传授,贵重设备(维修技术较高设备)的定期保养和维修,定期到各事业部检查设备运行情况,指导各事业部机修人员开展工作,编排定期保养计划并组织实施,难修设备的会诊和攻关,负责起草各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完好标准和润滑规定,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等工作。
事业部设备科长一人:负责本科人员的掌控和工作的安排,辖区设备履历卡的建立,建设备的台账,新进设备技术的承接,配件成本的掌控,与各车间协调,设备使用状况、运行状况的数据统计和机修人员的绩效考核,修毕设备的品检等工作。
设备履历卡(样本)水电组组长一人、机修若干人(根据工作量而确定人数):负责整个工厂水电设施的合理布局、水电路图绘制、安装水电设备、发电机保养、冷气机保养、一般水电设备的保养维修、变电柜维护及各单位水电成本的划分等,确保公司水电正常供给。
供气组组长一人、机修若干人(根据工作量而确定人数):负责全厂蒸气供给,设备添置和保养维修,燃料信息收集和质量反馈,供气管道安装(至用气器),供气成本划拨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