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生活与哲学整合提升教师用书(PDF,含解析)

2020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生活与哲学整合提升教师用书(PDF,含解析)

8 5 年高考 3 年模拟 B 版( 教师用书)
������������������������������������������������������������������������������������������������������������������������������������������������������������������������������������������������������������������������������������������������������������������������������������������������������������������������������������
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 1) 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 2) 联系的客观性:①要从事物固有的 联系中 把握 事物,切
忌主观随意性;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 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 3)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 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 P139
《 生活与哲学》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四个板块,即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部分,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价值观) 四大板块。 我们在学习中可 以依据这四个板块,对相关知识和原理进行归纳总结,提高知识 获取的完整性。
一、辩证唯物论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生活与哲学整合提升 7
生活与哲学整合提升
������������������������������������������������������������������������������������������������������������������������������������������������������������������������������������������������������������������������������������������������������������������

2020届(人教版必修四)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资料:《生活与哲学》重难点知识速记

2020届(人教版必修四)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资料:《生活与哲学》重难点知识速记

《生活与哲学》重难点知识速记1. 理解“哲学”的概念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注意:“哲学就是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等说法都是错误的。

2. 把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内容包括: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3.正确理解唯物主义①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②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③划分基本形态的依据:对物质的理解不同。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上的物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4.正确理解唯心主义①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觉得物质。

②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③划分基本形态的依据:对意识的理解不同。

主观唯心主义把意识理解为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意识理解为客观精神。

5.全面理解哲学的作用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看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②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其次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高考政治 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三案六环节)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 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三案六环节)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二、考点诠释——我来认识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2、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3、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4、说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5、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6、了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7、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8、理解物质是本源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9、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10、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1、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三、导学菜单——我来预习1.怎样证明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3.静止的含义,运动和静止的关系4.规律的含义,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5.什么叫意识?如何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6.怎样理解意识的作用?(认真看书,熟练掌握)7.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四、建立网络——我来归纳五、困惑扫描——我来质疑六、感悟平台——我来探究一、观察结构图进行基础知识展示(见我来预习问题)二、知识分析与运用例1、P40探究“张斌”从唯物论角度分析,从上述事例中获得哪些哲学启示。

例2、探究:意识的能动作用⑴用法分析①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区别感悟“认识”与“改造”②认识和利用规律,用规律造福人类(2)用法举例①(03江苏10)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

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由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

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

人们对反物质的发现过程表明:A意识能够决定物质 B意识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D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探究材料:书P41“某少数民族地处…。

根据这种状况,该地区制定了自己的发展战略,…。

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教学案

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教学案

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教学案002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东台中学高三政治备课组[高考考点]1.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2.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3.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4.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应知应会]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什么?2.什么是唯物主义(或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唯物主义有哪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怎样正确认识这三种基本形态?3.什么是唯心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唯心主义有哪两种基本形态?4.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是怎样的?[释疑解惑]“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能等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二是意识能否反映物质。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包括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但意识的反作用再大,也要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能力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思维与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2.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是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是否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③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④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3.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如果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则这种观点属于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不可知论 D.形而上学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B.是否承认思维反映存在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被正确认识的 D.是否承认人能认识和改造世界5.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A.思维决定存在的问题 B.存在决定思维的问题C.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6.“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文科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原理归纳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政治 文科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原理归纳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政治文科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原理归纳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核心概念: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一、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或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3、〖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的错误。

在生活中坚持唯物主义无神论,反对唯心主义有神论。

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1、〖原理内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意识的能动性的特点: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三、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三的综合】(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集体备课教案

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集体备课教案

生活与哲学集体备课教案《哲学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主备人:七中耿德金审定:区高三政治中心组)一、考点展示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理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二、考点诠释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人们创造哲学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例1.“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

”这说明A.辩证法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B.哲学就是辩证法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D.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例2.恩格斯说:“一切观点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

”这说明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C.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例3.马克思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这句话主要说明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挥人的智力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1)世界观的含义(2)哲学的含义(3)方法论的含义(4)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3.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和联系)(注意: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的关系,而非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例4.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据此完成(1)一(2)题。

(1)爱因斯坦的这段话表明①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相互区别的②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③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对具体科学的研究起指导作用④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爱因斯坦上段话中的科学指具体科学,那么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区别在于A.哲学是一个理论体系,具体科学不是理论体系B.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C.哲学是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自然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共同性质、共同规律,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问题例5.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上的革命,还带来哲学史上的革命。

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教学案

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教学案

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教学案007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东台中学高三政治备课组[高考考点]1.了解: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2.理解: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说明: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4.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

[应知应会]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什么是联系?2.为什么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是什么?3.什么是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原理有什么方法论指导意义?4.联系的多样性有哪些表现?联系的多样性原理有什么方法论指导意义?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5.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整体和部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6.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有什么方法论指导意义?7.什么是系统?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8.怎样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有哪些要求?[释疑解惑]1.联系是普遍的并不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联系的普遍性并不是指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因为我们所说的联系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是主观任意的,只有具备一定条件,事物之间才会产生某种联系。

2.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

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所谓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或条件,而不是改变事物客观联系本身。

如果否定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任何新的具体联系都不可能建立。

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方式和条件,积极利用有利的联系,避免不利联系的影响,趋利避害,为人类造福。

[教材修订]1.第54页导言第1句的后面加“的”。

高考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高考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学 百 舸 争 流 的 思 想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 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 客观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三、知识要点: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个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 (2)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 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根本问题? 学 (1)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的问题 (2)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 (二)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哲学的基本派别 (1)是什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本原 唯物主义 过 唯心主义 物质是本原 意识是本原 先后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决定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基本观点 认识论根源 总体评价 主 观 唯 把人的主观精神 把人们认识世界离不开感 局限性:二者归根到底,都是 心主义 当作世界的本原 觉夸大为世界的存在依赖 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其根 于人的感觉 本观点是错误的。 客 观 唯 把某种客观精神 把人们思维中的概念夸大 可取处:就其局部范围而言, 心主义 当作世界的本原 为脱离了物质的神化了的 它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 借鉴意义。 绝对 【扩展】理解列宁语: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 一是说明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二是说明唯心主义有其认识论根源,三是说明唯心 主义局部可借鉴。 【扩展】主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王守仁:心外无物 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康德: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 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扩展】唯物主义一定正确,唯心主义一定错误吗? 古代唯物主义和近代唯物主义是根本观点正确,但有一定局限性。唯心主义是根本 观点错误,但从局部范围看有一定借鉴意义。 2.哲学史上还存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1)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与斗争 辩证法的观点是: 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 形而上学的观点是: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 根本分歧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 为什么说哲学的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而不是四军对垒? (重 在理解) 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前一“对子” 围绕“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展开斗争,后一“对子”围绕“世界的状态怎么样”展开斗争。 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 原因是:

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整合教案

2021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整合教案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体系构建前挂后联1.唯物论常用的观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要求我们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具有客观性,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2.认识论常用的观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另外应注意的观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活动起阻碍作用。

3.全面把握生活与哲学的内在结构(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围绕这一基本问题,哲学可分成四大部分内容,即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与唯物史观。

唯物论介绍的是世界的本质或本原问题,辩证法说的是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认识论则是主要介绍认识的发展问题,唯物史观研究的是社会的基本问题。

(2)对世界的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哲学的基本派别,即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两者又可以再分,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对世界存在状态的不同回答分为形而上学与辩证法。

辩证法的观点,主要有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而根本观点是矛盾的观点。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广州市八十九中高三政治备课组一.教学目标:把握高考考点1.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规律的概念(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二.教学过程一)学生讲评时事二)导入复习三)复习过程构建知识框架复习考点典型例题讲评学生学案1.构建知识体系自然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含义世界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探索世界物质性人类社会的本质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是客观运动含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认识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把握规律规律的含义运动是有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2.典型例题自然界的物质性 D1.人们能够利用木料制出桌椅来,体现了人们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自然物人工化.但是,自然物人工化的基础与前提是A.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人本身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C.人有动物所没有的制作能力D.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属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D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为反物质.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_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回答以下两题.1.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A 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B 人类可以有意识的改造自然C 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D 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2.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⑴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变化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⑵运用所学哲学常识的知识说明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答:⑴ 从自然是神,到自然是人征服的对象,再到自然是人的朋友,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了人的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认识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实践,每一个阶段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都是基于当时改造自然的实践水平,并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深化.⑵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它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改造自然,使其为人所用,但是,人的活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环境破坏.生态危机等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就是证明.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的关系运动和物质的关系BB1.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其观点是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2.〝刻舟求剑〞中的楚国人(1)承认物质,否认运动(2)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3)承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4)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5)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6)属于形而上学唯物论的观点A..(1)(3)(4)(6)B.(1)(4)(6)C.(3)(4)(6)D.(1)(4)(5)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CB1.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方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_年广东河南广西卷)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2.〝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A.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片面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C.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规律的概念 A1.狐狸总是昼伏夜出,进行捕获措物的活动,它总盼望太阳别出来.当公鸡鸣叫时,白天就要降临,狐狸以为是公鸡把太阳叫出来的,就把公鸡咬死了.但是尽管没有公鸡报晓,太阳仍旧出来了.这则寓言表明( )A.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因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因果关系具有客观性C.事物的联系是偶然的.不稳定的D.人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ABDC1.〝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说明(_年全国高考题)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会遵循同样的规律③自然界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④自然界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的A.① B.①②C.①③ D.①④2.〝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是说A.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运动B.万事万物的运动都有规律C.人可以认识规律D.规律是客观的3.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也辍广〞.其哲学含义是规律( )A.是不可抗拒的B.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C.存在和发生作用需要有一定的条件D.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4.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揠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5.〝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请简要分析弗兰西斯__8226;培根这句话包含的哲理答:(1)这句话说明了要改造客观世界,就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的道理.(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是,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3)人们要改造自然,造福人类,就必须掌握和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老老实实按客观规律办事.不尊重客观规律,主观蛮干,就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四)作业:学生学案一.教学目标:把握高考考点1.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规律的概念(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二.构建知识体系自然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含义世界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探索世界物质性人类社会的本质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是客观运动含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认识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把握规律规律的含义运动是有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三.学生学案(一)单项选择题:1._年7月6日《齐鲁晚报》报道,山东民营科技企业跨越式发展,利用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等生物技术进行鲁西黄牛.小尾寒羊.青山羊的保繁育与开发.目前已经成功克隆出克隆牛48头,其中转基因克隆牛24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克隆牛群和转基因克隆牛.但是,科学家本不能凭空制造出克隆牛,必须运用业已存在的牛的基因,利用生物基因技术进行.这说明(D )A 人具有超自然的力量,人类可以制造一切B 人已经能够主宰世界C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随着人的意识而转移D 人并不能改变自然物的客观实在性2.(_年.全国)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这提醒我们( B )A 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B 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C 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D 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河不复回〞.上述诗句说明(A )A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静止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B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C 运动和静止不可分D 事物的运动总是呈现出前进的上升的趋势4.〝刻舟求剑〞之所以落空,是因为那个楚国人( B )A 离开了物质而空谈运动B 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 割裂了思维和存在的统一D 割裂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5.〝天地只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说明(B )A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在运动B 万事万物的运动都有规律C 人可以认识规律D 规律是客观的6.恩格斯指出,〝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无论何时何地,都没有也不可能有没有运动的物质〞.这一论断表明(B )A 运动是物质的主体B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C 物质运动是有条件的.绝对的 D物质只有运动,没有静止(二)不定项选择:〝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之所以要坚持上述制度,是因为(ACD )A 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B 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C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是支配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D 社会的发展受自身规律的支配(三)辨析题背景材料:_年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30年前的大地震造成了24万人死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辨题:自然界运动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是不可抗拒的.可见,规律会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答案:(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们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题中的观点对此的认识是正确的.(2)当人们尚未认识事物的运动发展的规律时,人们的行动是盲目的,一旦违背规律,承受〝规律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就在所难免.但是,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3)可见,辨题的结论是错误的,也是有害的.。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高考一轮复习第二单元课件人教版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高考一轮复习第二单元课件人教版

小到个人制定学习计划
考点2、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 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概括了一切 运动的共性
1、什么是运动?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 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包括空间和 时间的变化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原理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 1、“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内容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 ---
方法论
反面观点
正反举例
【议一议】下列观点正确吗?
赫拉克利特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正确。承认运动的绝对性。
克拉底鲁:“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错误。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错误。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惠施:“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芝诺:“飞矢不动。”
错误。夸大静止,否认运动。 正确。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统一的


【提示】1、规律与现象的区别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个别的、 多变的,能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规律是事物相 对稳定的内部联系,只能靠人的抽象思维去把握。
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 不能被创造、不能被改造,不能违背,也不能被 消灭。 (“五不”)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 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唯物论是高考的命题重点。
一要注意引言式选择题,准确分析古今中外 著名哲学家的经典论断、著名思想家的言论。
二是学会运用哲学原理分析人与自然、人 与社会的关系。如:加强宏观调控,应对全球 性金融危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 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等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生活与哲学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生活与哲学

生活与哲学【全书基本框架】1、前言(致同学们)和第一单元:阐述哲学的一般知识。

(1)什么是哲学?(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2、第二单元和第三单元:阐述马哲的辩证唯物主义。

(1)辩证的唯物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2)唯物的辩证法:世界的状态怎么样?(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如何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3、第四单元:阐述马哲的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历史观。

(2)价值观。

(3)人生观。

【全书基本框架图】【全书基本框架图说明】1、哲学思考的是人与世界的终极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从何处来)?世界的状态怎么样(向何处去)?如何处理人与世界(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对这些终极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不同的哲学派别,而其中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完整地、科学地回答了上述问题,能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各个部分是有机统一的。

如唯物论中渗透着辩证法思想,辩证法中渗透着唯物论思想,认识论中又渗透着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世界观决定历史观,世界观、历史观又决定着价值观和人生观,人生观又内在地包含着价值观(人生价值观)。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单元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思想智慧,是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导。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单元主要是从学生身边的哲学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哲学是什么,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重要特点是什么。

在以前的高考中,本单元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频繁考查的知识有:哲学的含义、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形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等。

前瞻2010年高考,考生需要注意:1、对于古今中外著名唯心主义哲学家的经典论断,能够准确辨别是主观唯心主义还是客观唯心主义;2、结合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说明它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备课ppt精品课件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备课ppt精品课件

学根源是相对主义。
(2)幽默故事分析 古代有一个希腊人借了别人的钱,到期未还。债主来讨债,
欠债人说:“一切都是变化的。借钱的那个我,已经不是现在 这个我。因此,我不欠你债。”债主一听,鼻子都气歪了,于 是动手打了他。借债的被打后,把债主扭到法院,法官问债主: “你为什么动手打人?”债主说:
“一切都是变化发展的,打人的我已经不是现在的我,因此,
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追 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 无限性、上升性)俱进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坚持从实际 出发、实事求是,不断解放思想,开 拓创新,与时俱进。
第一课第三节第一框:主观必须符合 客观,坚持从实际出发; 第一课第三节第二框:了解国情,立 足国情。
“ 四 大 论 证 ”
“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 “飞矢不动” “二分法” “一半的时间等于一倍的时间”
对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关系的错误认识
2. 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1)定义解读 相对主义:割裂相对与绝对的辩证关系,否认事物本身及 人们对事物认识的稳定性和客观性的思维方式。其特征是 片面强调现实的变动性和不稳定性…… 诡辩论:诡辩论者往往认为,认识对象的存在是相对的, 没有质的稳定性,因此也是没有质的区别的。诡辩论的哲
我并未打人。”法官一听,觉得双方都讲得有道理,不知 如何是好。
请用有关运动的哲学观点分析上述材料。
夸大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陷入诡辩论和 相对主义。
( 3) 生 活 相对静止 场 景 模 刘 德 如 拟 华 果
……
年 龄 、 容 颜
……
绝对运动
教学建议
——典 型 课 例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知 识 目 标 其 他 目 标 学 情 真理是客 了解真理的含义 提高区分真理与谬 对真理客观 观的 及最基本属性 误的能力;“树立 性特别是只 真理是具 懂得真理是具体 错误并不可怕,可 能有一个真 怕的是不能正确对 体的有条 的、有条件的 理表示怀疑; 待错误”的态度; 件的 明确认识是在不断 把真理神圣化, 向前发展的,追求 绝对化,认为 追求真理 理解认识的反复 真理是一个永无止 既然真 是一个过 性、无限性与上 境的过程的信念。 理只有一个 程 升性 就无需发展了。

探究世界的本质-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

探究世界的本质-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
②: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故②错误。 ④: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故④错误。 【答案】B
命题点3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例题1】(2020课标2)指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拟)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制度不应照搬任何其他国家或地方的模式,必须按 照“--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切合香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等条件,探索具有香港特色的民主制 度,推动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发展重新回到正确轨道。这体现了( )
①只有在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中,才能不断接近真理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推动实践的发展和进步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例题3】(2022.广东卷)北宋理学家周敦颐酷爱莲花,长期观察莲花的形貌特征与生长环境,领悟
到莲花之美与“夫唯大雅,卓尔不群”的高雅情操有共通之处,创作出“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
妖”的千古名句。由此可见()
①艺术作品是人仅凭灵感创作出来的
②艺术体验不能脱离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经验
③艺术修养是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2)方法论意义: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 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 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图示法揭示物质、运动和规律的关系
【典型题目演练】
命题点1 世界的物质性
【例题1】(2020.海南卷)在距地球5.6亿光年的类星体“马卡良231”内,中外科学家联手首次发现
【知识拓展】正确认识规律
规律≠ 联系
规律是联系,但并非所有的联系都是规律,只有 同时满足“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四个条件的联系才是规律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要点详解】
②什么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的具体形态指各种具体事物,它们既有“客观实在” 这一共性,又有其个性(形状、色彩各异等)。 ③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物质的根本 属性是运动。 ④马哲物质观的意义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界 限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与不可知论划清界限 “客观实在” 克服旧唯物主义哲学物质观的缺陷 (将物质混同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必然经不起唯心主义的攻 击)
错题笔记
易错点
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
识,不再具有客观性。 【例】(2008·四川)2007年是塑料诞生一百周年,随着科 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 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
这一情况说明
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 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
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彩,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 ①生物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 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因 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 ④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学以致用的
《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 复 习
《生活与哲学》基 本 框 架
一、哲学生活的智慧 哲学的一般知识、马哲
(1、2、3)
二、把握世界的本质:
唯物论
(4、5)
(辨证唯物主义)
认识论
(6 )
三、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唯物) 辨证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论与认识论)唯物论一、【考点展示】1、探究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运动的含义、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2、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二、【考点解析】辩证唯物论(一)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感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共性),(注意事物与现象)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个性)2、为什么说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它们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是物质社会的产物。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1、含义: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注意:新教材将固有属性改为固有的根本属性)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离开物质的运动也是不存在的。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观)和离开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注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2)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三)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①固有的→不是主观添加的;②本质的→不是现象的;③必然的→不是偶然的;④稳定的→不是易变的。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方法论: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们可以认识,利用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注意:(1)人们只能发现、认识、利用规律,不能改变、创造、消灭规律。

(2)规律是客观的,规则是根据规律制定的,定律是对规律的反映,规则和定律都是主观的东西(有正误之分)(3)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3、人与规律的关系:①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四)什么是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2、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

3、从本质、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注意:新教材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这一说法删除)注意:(意识有正确,错误之分)(1)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无论是人的具体感觉还是人的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无论是人们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还是人们对过去的思考与总结,以及人们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五)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注意:新教材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改为“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注意:新教材将“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改为“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③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其中正确的意识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起阻碍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注意:新教材将“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改为“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

增加一句“总之,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注意:意识不能直接作用,而是通过实践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改变。

(六)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1、是什么:P412、为什么①哲学依据:物质决定意识,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②现实意义①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②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③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3、怎么办①要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②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③既要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三、【易错易混考点】1、物质就是万事万物的总和。

(注意:物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和属性)2、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注意:应该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根本属性是运动)4、离开物质谈运动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注意:犯了唯心主义错误,离开运动谈物质犯了形而上学错误)5、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注意:规律都是客观的)6、规律是客观的,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注意: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7、人可以根据对已知规律的认识,创造新的规律。

(注意:规律不能被创造,不能被消灭)8、意识是客观存在在大脑中的反映。

(注意:人脑不等于大脑)9、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注意: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10、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注意:意识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11、意识能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注意:意识的反作用是间接的)12、有了人脑就有了人的意识。

(注意: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有了人脑未必有人的意识,还要有客观存在)小结:原理方法论整理:1物质决定意识。

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就是。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客服错误的意识。

3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4人们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要求我们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四、【考点跟踪演练】限时规范特训一、选择题1.2013年10月28日,美国天文学家发现一个距离地球131亿光年远的星系,与前期发现一样,它也是一个年轻的暗弱星系。

这一发现再次印证了()①自然界是客观的②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③人类社会是物质的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解析:D发现了一个客观存在的星系,说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世界真正统一于物质。

故①④正确,这里并没有提到人类社会,故③不选。

②不符合题意,故选D。

2.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伟大设计》中表示“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

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③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④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A“宇宙并非上帝所造”体现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故①正确;“现代科学可以解释世界的起源”说明了人类能够认识世界,故②正确。

哲学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故③不正确;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④不符合题意,综述选A。

3.[2014·山东章丘四中月考]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这一观点是()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C.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D.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解析:B该题考查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题干说的是“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强调了运动的存在,但是没有看到物质才是运动的主体,所以犯了唯心主义错误,故B符合题意;A观点错误,它是否认运动,C、D观点与题意无关,题干说的是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不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故答案应选B。

4.[2014·山西曲沃中学月考]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从哲学的角度看,这句话()①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②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③是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点④否认了事物的运动,属于不可知论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②解析:D“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是一种不可知论,它的错误之处在于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①②符合题意,选D。

该观点是一种诡辩论,只看到了运动的绝对性,最终会陷入唯心主义,③④错误。

5.“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下列选项中与诗中观点一致的是( )A.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B.方生方死,方死方生C.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D.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解析:A题中“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体现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表明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项中的观点属于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故不能入选;C、D项中的观点承认了世界是运动变化的,不合题意,不能入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