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教案029

合集下载

最新药理学教案029

最新药理学教案029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教案续页
【不良反应】
1 •胃肠反应:主要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口苦、金属味等,饭后服可
减轻,减量或停药后即消失。

2 •乳酸血症:因促进糖无氧酵解,产生乳酸,尤其在肝、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缺氧情况下,易诱发乳酸性酸中毒,可危及生命。

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四、a -葡萄糖苷酶抑制药及餐时血糖调节药
阿卡波糖通过在小肠竞争性抑制水解碳水化合物的a -葡萄糖苷酶,减慢水解及产
生葡萄糖的速度,延缓吸收。

可降低餐后血糖。

临床用于轻、中度U型糖尿病人。

主要副
5分钟
作用为胃肠道反应。

服药期间应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以提高疗效。

瑞格列奈非磺酰脲类的口服降糖药。

通过促胰岛素分泌而降糖,作用比格列本脲强3~5倍。

其最大优点是促进储存的胰岛素类似生理性分泌,并对功能受损的胰岛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适用于U型糖尿病人,尤其是老年和肥胖患者与双胍类合用有协同作用。

小结:
5分钟
教案末页。

药理学 教案

药理学 教案

药理学教案教案标题:药理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常见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药物安全意识和正确用药观念。

教学内容:1. 药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2. 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机制。

3. 常见药物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4. 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

5.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入药理学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药理学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并与日常生活中的药物使用联系起来。

第二步:讲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5分钟)通过讲解药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药物的分类,让学生对药理学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介绍药物的作用机制。

第三步:介绍常见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20分钟)详细介绍不同类别的药物(如抗生素、抗炎药、抗高血压药等)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让学生对药物的特点和用途有所了解。

第四步:讨论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安全(1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安全问题,强调合理用药和避免滥用药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药物安全意识和正确用药观念。

第五步:介绍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10分钟)介绍不同的药物剂型(如片剂、胶囊、注射剂等)和给药途径(如口服、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等),让学生了解药物的不同给药方式及其适用情况。

第六步:讲解药物的代谢和排泄(10分钟)讲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让学生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转化和消除方式,以及对药物剂量和用药频率的影响。

第七步:总结与评价(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进行学生的学习评价,检查学生对药理学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药理学教材和参考书籍。

3. 药物样品和剂型展示。

评估方式:1. 课堂讨论和提问。

2. 学生小组或个人展示关于某种药物的研究报告。

3.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总结一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拓展活动:安排实验室参观或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药物研究的分享,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药物研究的现状和前沿。

药理学教案教学设计

药理学教案教学设计
包括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个体差 异等。
给药方法
包括给药途径、给药时间、给药剂量等。
合理用药原则及实践方法
安全
选用药物的首要标准,确保用药安全。
有效
选用针对性强、疗效确切的药物。
合理用药原则及实践方法
经济
选用价格合理、效果好的药物,降低治疗成 本。
适当
根据病情和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适 当的剂量、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途径给药。
抗癌药的作用机制
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 肿瘤细胞凋亡或抑制肿瘤血管生 成等方式,发挥抗肿瘤作用。
03
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药效学评价
药物代谢动力学基本概念
药物吸收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包 括口服、注射等途径的吸收特点。
药物代谢
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包括氧 化、还原、水解、结合等反应,主要
THANK YOU
药效学评价应用
用于新药研发、药物筛选、药物剂量和给药方案制定 等方面。
案例分析: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学关系探讨
案例一
某抗生素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 效学关系研究,探讨其体内过程 对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
案例二
某抗肿瘤药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与药效学关系研究,分析其在体 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特 点,以及与其疗效和副作用的关 系。
实验报告撰写规范和注意事项
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 验步骤、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和结论等。
输标02入题
实验报告应使用规范的术语和单位,避免口语化和非 专业表述。
01
03
实验报告应独立完成,严禁抄袭或剽窃他人成果。同 时,要注意保护实验动物的福利和伦理问题,在实验
中尽可能减少动物的痛苦和伤害。

《药理学》电子教案(人卫版)

《药理学》电子教案(人卫版)
对酶的影响
药物可抑制或激活体内某些酶,改变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产生药理作 用。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量效关系
在一定的范围内,药物的效应与剂量成正比,即剂量越大,效应越强。
最小有效量
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
极量
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发生中毒的剂量。
致死量
引起动物死亡的剂量。
药物作用时间与效应关系
潜伏期
从给药到出现药理效应的 时间。
消化系统药物
抗消化性溃疡药
01
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或保护胃黏膜,治疗消化性溃疡和胃
食管反流病,如奥美拉唑。
助消化药
02
通过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改善消化不良症状,如胃蛋
白酶。
止吐药和促胃肠动力药
03
通过调节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和舒张功能,缓解恶心、呕
吐和胃肠胀气等症状,如甲氧氯普胺和多潘立酮。
呼吸系统药物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熟悉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了解新药研究的 基本方法和药品管理法规。同时,要求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临床用药中的实际问题。
教材结构和使用方法
教材结构
《药理学》电子教案(人卫版)主要包括总论、各论和实验教程三个部分。总论部分主要 介绍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各论部分按照药物的作用部位和作用机 制进行分类,详细介绍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实验教程部分包括
给药途径和剂量确定
给药途径
根据实验需求和药物特性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如口服、 注射(皮下、肌肉、静脉等)、吸入、皮肤给药等。
剂量确定
根据药物的药理作用、毒性及实验动物的种类和体重等 因素,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一般采用预实验或文献参 考的方法来确定剂量范围。

药理学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药理学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药理学授课对象:药学专业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等基本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药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1. 药理学概述2. 药物作用机制3. 药物代谢动力学4. 药物效应动力学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药理学的重要性,强调其在临床医学、药品研发等方面的应用。

2. 介绍药理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法。

二、药理学概述1. 药物的定义、分类、作用特点。

2. 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

3. 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三、药物作用机制1. 药物作用机制的概述。

2. 药物作用靶点的分类。

3. 药物作用机制的具体实例分析。

四、药物代谢动力学1.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定义、研究方法。

2.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3. 影响药物代谢动力学因素的分析。

五、药物效应动力学1. 药物效应动力学的定义、研究方法。

2. 药物效应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3. 药物效应动力学实例分析。

六、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药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七、作业布置1.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了解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的基本知识。

2. 查阅资料,了解药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完成速度等。

3. 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对药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1.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

《药理学》电子教案

《药理学》电子教案

《药理学》电子教案《药理学》电子教案药理学是医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它涉及药物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不良反应等方面。

在临床医学、药学、口腔医学等专业中,药理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本文将介绍《药理学》电子教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药理学知识。

一、电子教案的构成《药理学》电子教案包括以下几部分:1、课程简介:对药理学的定义、作用、意义等进行简要介绍。

2、课程大纲:列出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总论、各系统药物、肿瘤药物、免疫药物等。

3、知识点列表:将各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分类,便于学生把握重点和难点。

4、授课PPT:详细的PPT讲解,涵盖课程的所有内容。

5、实例分析:结合实际病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药理学的应用。

6、复习题:针对各章节的难点和重点设置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期刊、网络资源等,便于学生深入学习。

二、电子教案的特点《药理学》电子教案具有以下特点:1、内容丰富:涵盖了药理学的各个方面,既包括总论,也包括各系统药物、肿瘤药物、免疫药物等。

2、重点突出:通过对知识点列表的分类,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重点和难点。

3、结合实际: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药理学的应用。

4、互动性强:在PPT中设置问题、讨论等环节,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

5、更新及时:随着新药研发、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进展,电子教案会及时更新,以保证内容的时效性。

三、电子教案的使用《药理学》电子教案的使用方法如下:1、在课程开始前,学生可通过下载或在线观看的方式获取电子教案,进行预习和复习。

2、在课堂上,教师可结合PPT进行讲解,与学生进行互动,解决问题和讨论。

3、在课后,学生可通过电子教案中的复习题和实例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4、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参考电子教案中的参考资料,深入学习和探索药理学相关知识。

四、总结《药理学》电子教案是一种方便、实用的教学工具,它不仅涵盖了药理学的各个方面,还具有重点突出、结合实际、互动性强等特点。

药理学药理学教案

药理学药理学教案

药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机制。

3. 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学的基本原理。

4. 掌握常见药物的分类和作用特点。

5. 培养学生的药物应用能力和临床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药理学概述:药物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机制。

2. 药物的吸收与分布:口服吸收、生物膜透过机制、药物分布的规律。

3. 药物的代谢与排泄:肝脏代谢、肾脏排泄、药物代谢与排泄的影响因素。

4. 药效学的基本原理:剂量与效应关系、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时效曲线。

5. 常见药物分类及作用特点:抗生素、抗炎药、心血管药物、抗高血压药物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作用机制和药物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药物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机制。

4. 实践操作法:进行药物剂量的计算和药物治疗的案例设计。

四、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药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药物分类和作用特点的掌握。

3. 实践报告:评价学生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4. 期末考试:综合测试学生对药理学的整体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药理学教材或相关医学参考书籍。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药理学课件。

3. 案例资料:提供相关药物的临床应用案例。

4. 实验材料:进行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实验所需的材料。

六、教学计划1. 第六周:药理学概述与药物吸收药物的定义、分类和作用机制药物的口服吸收过程和影响因素生物膜透过机制的研究2. 第七周:药物分布与代谢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规律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的基本过程药物代谢与排泄的临床意义3. 第八周:药效学原理与应用剂量与效应关系的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解析药物时效曲线的解读与应用4. 第九周:常见药物分类与作用特点抗生素的分类、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抗炎药的作用机制及代表性药物心血管药物和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与作用5. 第十周:药理学实验与实践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实验操作药物剂量计算的实际案例药物治疗的临床案例设计讨论七、教学活动1. 第六周:药理学概述讲解、药物吸收的课堂讨论、药物吸收影响因素的案例分析。

《药理学》电子教案

《药理学》电子教案

《药理学》电子教案一、课程概述《药理学》是医学和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

通过对《药理学》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规律。

2、掌握常见药物的分类、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能够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

3、了解药物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最新进展,培养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

4、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药品安全和公众健康。

三、课程内容1、总论1、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理作用3、药物的分类和剂型4、药品管理和法律法规2、神经系统药物1、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抗精神病药、镇痛药等3、心血管系统药物1、抗高血压药、抗心律失常药、抗心绞痛药等4、内分泌系统药物1、抗糖尿病药、抗甲状腺药、抗肾上腺药等5、抗感染药物1、抗生素、抗真菌药、抗病毒药等6、抗肿瘤药物1、细胞毒药物、抗肿瘤抗生素等7、其他类药物1、解热镇痛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采用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动画演示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规律。

2、实验实训:通过实验实训,让学生亲手操作,掌握常见药物的分类、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等知识。

3、自学指导: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和一、课程概述《生理学》是医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人体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后续医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其调节机制。

2、理解人体内环境平衡的维持机制。

3、熟悉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

4、能够运用生理学知识解释人体生命活动的现象和调节机制。

5、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内容1、细胞生理学基础2、组织生理学基础3、器官生理学基础4、系统生理学5、内分泌系统与生殖生理学6、生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7、生理学前沿进展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

药理学药理学教案

药理学药理学教案

药理学教案一、课程介绍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作用机制的一门科学。

本章将介绍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的分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药物的代谢和排泄。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药物的分类及各类药物的代表药物。

3. 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

4. 掌握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途径。

三、教学内容1. 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的定义药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药物的分类按作用部位分类按作用机制分类按给药途径分类3. 药物的作用机制激动剂与拮抗剂作用于受体的药物作用于酶的药物作用于膜的药物4.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药物的代谢药物的排泄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及代谢排泄过程。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药物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分类。

五、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分类、作用机制及代谢排泄的问题,以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特定药物的案例,评估学生对药物作用机制和分类的理解。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要求学生回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药理学教科书。

2. 课件:PowerPoint课件,包含文字、图片、图表等信息。

3. 案例资料:相关药物的案例分析资料。

七、教学进度安排1. 药理学的基本概念:2课时2. 药物的分类:3课时3. 药物的作用机制:4课时4.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3课时八、课后反思本章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医学背景。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对药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九、教学拓展1. 邀请药理学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药理学的认识。

2. 组织学生参观药理学实验室,了解药物研究的基本流程。

3. 安排学生参与药物研究的相关实践项目,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十、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环节,评价学生对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分类、作用机制及代谢排泄的掌握程度。

药理学药理学教案

药理学药理学教案

药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基本过程。

3. 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学的基本原理。

4. 掌握常见药物的分类和作用特点。

5. 培养学生的用药安全和合理用药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介绍药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方法。

2.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讲解药物的吸收过程、分布规律、代谢途径和排泄方式。

3. 药物的作用机制:介绍药物的作用机制,如受体激动剂、受体拮抗剂、酶抑制剂等。

4. 药效学的基本原理:讲解药物的量-效关系、时效关系、副作用、毒性等。

5. 常见药物的分类和作用特点:介绍各类药物的代表药物及其作用特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的作用机制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药物的作用特点、副作用等。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

4. 实践操作法:观察药物的量-效关系、时效关系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药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理解。

3. 笔试:测试学生对药物作用机制、药效学原理的掌握。

4.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对药物量-效关系、时效关系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药理学教程或相关书籍。

2. 课件:制作药理学基本概念、药物作用机制等课件。

3. 案例素材:收集相关药物副作用、用药失误等案例。

4. 实验器材:用于观察药物的量-效关系、时效关系等实验。

5. 网络资源:查找最新药理学研究进展和药物信息。

六、教学活动安排1. 第1-2课时: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第3-4课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3. 第5-6课时:药物的作用机制4. 第7-8课时:药效学的基本原理5. 第9-10课时:常见药物的分类和作用特点6. 第11-12课时:用药安全和合理用药意识培养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药理学教案模板范文(2篇)

药理学教案模板范文(2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任务;(2)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分类、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3)熟悉常见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查阅文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进行临床用药实践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药理学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药物安全。

二、教学内容1. 药理学概述2. 药物的作用机制3. 药物分类4. 药物代谢动力学5. 药物效应动力学6. 常见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结合实际案例,介绍药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药物既能治病又能产生不良反应?(二)讲解药理学基本概念1. 药物:定义、来源、性质和作用;2. 药理学:定义、研究内容和任务。

(三)讲解药物的作用机制1. 药物与靶点结合;2. 药物效应;3. 药物代谢和排泄。

(四)讲解药物分类1. 按作用分类:如镇痛药、抗生素等;2. 按化学结构分类:如甾体激素、生物碱等;3. 按药理作用分类:如抗感染药、抗高血压药等。

(五)讲解药物代谢动力学1. 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2. 影响药物代谢动力学因素:如年龄、性别、遗传等。

(六)讲解药物效应动力学1.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2. 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分类和预防。

(七)讲解常见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1. 镇痛药:吗啡、布洛芬等;2. 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等;3. 抗高血压药:利尿剂、ACE抑制剂等;4. 抗感染药:喹诺酮类、磺胺类等。

(八)案例分析1. 结合临床案例,分析药物的选择、剂量调整和不良反应处理;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用药?(九)课堂小结1. 总结药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任务;2. 强调药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3. 布置课后作业。

药理学教案模板范文

药理学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药理学二、授课对象:医学相关专业学生三、授课时间:2课时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药理学的定义、性质和研究内容;(2)了解药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特点;(3)熟悉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2. 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2)能够根据药物作用特点,合理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剂量;(3)能够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2)提高学生运用药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引言:药理学的定义、性质和研究内容2. 药物的概念、分类及作用特点3.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原理第二课时1.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原理(续)2. 药物效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3.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 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对药理学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药理学知识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

七、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利用PPT展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板书:教师板书重点内容,便于学生记忆。

3. 教学案例: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药理学知识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药理学的定义、性质和研究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重点内容:讲解药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作用特点,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效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3. 讨论环节:引导学生对药理学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药理学知识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九、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课后习题。

《药理学》电子教案(人卫版)

《药理学》电子教案(人卫版)

《药理学》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教案学科药理学教员授课对象专科NO: 8学期三时间授课内容抗寄生虫药抗肿瘤药目标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活动教学资源评估与反馈1 说明疟原虫的生活史。

2 说明药物的作用特点3 说明甲硝唑的作用用途第十章抗寄生虫药第一节抗疟药一疟原虫的生活史及与临床发病的关系。

二临床常用药物分类及其特点:1 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药物:氯喹2 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药物:伯氨喹3 主要用于预防的药物:乙胺嘧啶第二节抗阿米巴及抗滴虫药一甲硝唑1 抗阿米巴原虫。

2 抗阴道滴虫。

3 抗厌氧菌感染。

4 肝性脑病。

5 分钟15 分钟15 分钟1 认定目标2 检查预习:提问。

3 讲述:药物的作用特点。

3 再次认定目标及达成度。

教材讲稿提问:1 疟疾复发的原因是什么?2 阿米巴原虫有几种形式?4 说明药物的作用特点第三节抗肠蠕虫药一阿苯哒唑(肠虫清)是广谱抗虫药,使虫体内源性糖原耗竭而死亡。

二甲苯咪唑1 对绦虫、鞭虫、美洲钩虫效果好;2 常与左旋嘧唑合用制成复方肠虫净。

15 分钟教材讲稿三 左旋嘧唑 1 是广谱抗虫药, 2 为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

教 案学科 药 理 学教员 授课对象专科 NO: 9学期 三 时间 授课内容抗结核药、抗病毒药目标 教 学 内 容 时间分配 教 学 活 动 教学资源评估与反馈1 说明传出神经的分类、递质的代谢、受体的分类及生理效应。

第十一章 传出神经药理学概论 一 传出神经系统的分类1 按解剖学分:植物神经,运动神经。

2 按释放递质分类:胆碱能神经, NA 能神经。

二 传出神经的递质的代谢 1 Ach :被 AchE 水解而失活。

2 NA : 75%~90% 的 NA 被突触前膜摄取。

J 三 传出神经的受体分布及生理效应。

1α 1 -R :血管、瞳孔 括约肌。

2 M-R :心脏、血管、平滑肌、眼、腺体。

3 N 2 -R : 骨骼肌。

4β 1 -R :心脏。

5β 2 -R :支气管、血管平滑肌。

药理学教案-(含多款)

药理学教案-(含多款)

教案药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分析药物作用、合理用药及处理药物不良反应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药物研究的兴趣,树立正确的药物使用观念。

二、教学内容1.药理学基本概念:药物、药效、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等。

2.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信号转导、药物作用的分子机制等。

3.药物分类:抗生素、抗肿瘤药、心血管药、消化系统药等。

4.药物临床应用:根据疾病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合理用药,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作用机制、药物分类等。

2.案例分析法:分析临床用药案例,使学生了解药物的临床应用。

3.讨论法:分组讨论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操作:参观药厂、药店,了解药物的生产、储存、销售过程。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复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药理学的兴趣。

2.讲授新课:讲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作用机制、药物分类等。

3.案例分析:分析临床用药案例,使学生了解药物的临床应用。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实践操作:参观药厂、药店,了解药物的生产、储存、销售过程。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

2.作业评价: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考试评价:期末进行闭卷考试,检验学生对药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教材:药理学教材。

2.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3.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实践基地:与药厂、药店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七、教学建议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药理学教学设计范文

药理学教学设计范文

药理学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基本原理,掌握常用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药物信息检索、分析和综合应用能力,提高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评估能力。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药物治疗的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护理职业操守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药理学的定义、目的和任务;药物的分类及其代表药物。

2.药理学的基本原理: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的药效学特征。

3.常用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心血管药物、呼吸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抗微生物药物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药理学的要点。

2.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讨论,根据不同的药物分类,通过讨论和分享,加深对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的理解。

3.观看视频:邀请专家录制相关的视频,展示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在视觉上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药理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药学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阐述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通过讲授法介绍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了解药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药物分类进行讨论,分享所选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4.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派出代表,汇报所选药物分类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情况,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讨论。

5.观看视频:播放相关药理学知识的视频,加深学生对药物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的理解。

6.知识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机制。

7.课堂练习:布置药理学知识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对药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能力。

2.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进行教学反馈,指导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药理学教案

药理学教案
授课内容
第9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N胆碱受体阻断药
授课学时
0.5
授课教师
曾靖
职称
教授
所属院系
药理教研室
教学目的
熟悉除激化和非除极化药物的作用特点及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具和媒体使用
多媒体
教材名称版次及出版社
杨宝峰主编
药理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
教学过程
除极化和非除极化肌松药的作用特点15分钟
间羟胺、去氧肾上腺素的作用特点5分钟
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禁忌症20分钟
多巴胺、麻黄碱的特点10分钟
异丙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禁忌症15分钟
总结5分钟
讲授新进展内容
心血管肾上腺素受体亚型
如何启发学生思维方法与指导自学
对比讲解
教案执行情况
执行良好
教案第
课程名称
药理学
杨宝峰主编
药理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
教学过程
药理学研究的任务和对象、药效学和药动学研究范围、药理学与相邻学科(基础与临床)的关系。约10分钟
药物的基本特性。约5分钟
药理学的发展史、新药开发。约5分钟
教案执行情况
执行良好
教案第2章
课程名称
药理学
授课专业和年级
04级临床医学专业(含专升本)
教学重点与难点
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禁忌症,比较各代表药物对血压影响。
教具和媒体使用
多媒体
教材名称版次及出版社
杨宝峰主编
药理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4版药理学药理学教案完整版

2024版药理学药理学教案完整版

教学手段
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包括PPT课件、视频、动画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效果。同时,还将利用在线课程、学习通等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方式。
2024/1/25
6
02
药物效应动力学
2024/1/25
7
药物作用机制
01
改变细胞周围环境 的理化性质
8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量效关系
在一定范围内,药物的效应与剂量成正比,即剂量越大,效应越强。
最小有效量
能引起药物效应的最小剂量。
极量
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发生中毒的剂量。
半数有效量(ED50)
指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时的药物剂量。
2024/1/25
9
药物作用时间过程
潜伏期
从给药到出现药效的时间。
通过设计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的实验方案,研究药物之 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和方法。
个性化用药方案实验设计
根据患者的基因型、生理特征等信息,设计个 性化的用药方案和剂量调整策略,提高药物治 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37
07
课程总结与展望
2024/1/25
38
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01
药物作用机制
22
抗肿瘤药物
2024/1/25
细胞毒类药物
通过干扰肿瘤细胞DNA合成和修复、抑制肿瘤细胞 增殖等方式发挥抗肿瘤作用。
激素类药物及抗激素类药物
分别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或阻断激素受体等方式发挥 抗肿瘤作用。
分子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药物
分别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或激活机体免疫 系统等方式发挥抗肿瘤作用。

药理学药理学教案

药理学药理学教案

药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2. 掌握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3. 了解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4. 掌握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效果的影响5. 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作用,以及药物的相互作用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效果的影响,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作用,药物的相互作用2. 教学难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作用,药物的相互作用三、教学准备1. 教材或参考书籍:药理学教材或参考书籍2.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药物分类、作用机制、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的图表和示意图3. 教学案例或实例:用于讲解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作用,以及药物的相互作用四、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药物分类和作用机制:讲解不同类别的药物及其作用机制,通过PPT或黑板展示各类药物的示意图3.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讲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通过PPT或黑板展示相关示意图4. 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讲解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对药物效果的影响,通过实例进行说明5. 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作用:讲解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作用,通过实例进行说明,强调安全用药的重要性6. 药物的相互作用:讲解药物相互作用的原因和结果,通过实例进行说明7.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安全性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或案例分析题,巩固所学知识五、教学反思与评价1.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是否清晰地讲解了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作用,以及药物的相互作用2. 学生评价: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药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满意度六、教学拓展与研究1. 探讨新兴药理学研究领域,如药物基因组学、药物蛋白质组学等。

药理学教案教学设计

药理学教案教学设计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重点和难点。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药理学基本概念、原理和药物作用机制。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或案例分析,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确定评价的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等
评价目标:明确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跨学科融合: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如医学、生物、化学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字化教学: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提高教学效果。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国际化教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效果评估:通过考试、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反馈与改进:根据效果评估结果,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
教学效果评估方法
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
考试成绩:通过考试、测验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观察: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评估教学效果
汇报人:XX
药理学教案教学设计
目录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药理学课程概述
03
药理学教案设计原则
04
药理学教案内容设计
05
药理学教案的实施与效果评估
06
优秀药理学教案案例分析
添加章节标题
药理学课程概述
药理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弥曼主编,药理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案续页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时间分配
导入:讲述糖尿病相关知识
第二十五章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第一节胰岛素
【作用】
1.降低血糖:胰岛素可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加速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促进糖原的合成及贮存,抑制糖原分解及糖异生,从而降低血糖。
2.促进脂肪合成:胰岛素能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减少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的生成,增加脂肪的合成与贮存。
第一节胰岛素
第二节第二节口服降血糖药
思考题

作业题
1.比较胰岛素、甲苯磺丁脲和甲福明的降血糖作用和临床应用有何不同?
2.口服降血糖药分哪几类?他们的作用机制有何不同?
教学
后记
适当讲授糖尿病相关知识有利用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和记忆。
2.抗利尿作用:格列本脲、氯磺丙脲能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并增强其作用,减少水的排泄。
3.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格列齐特能降低血小板粘附力,刺激纤溶酶原的合成,恢复纤溶活性,改善微循环,对预防或减轻糖尿病人微血管并发症有一定作用。
【临床应用】
1.糖尿病:用于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尚存且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用于胰岛素耐受者,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2.尿崩症:氯磺丙脲可使尿量减少,与氢氯噻嗪合用可提高疗效。
【不良反应】
1.消化道反应:常见胃肠不适、恶心、腹痛、腹泻等,多与剂量有关,减少剂量或继续服药可消失。
2.过敏反应:出现皮疹、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胆汁郁积性黄疸及肝损害。应定期检查血象和肝功能。
3.低血糖反应:过量可发生持续性低血糖,老年人及肾功能不全者尤为多见。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第二代药物较少引起低血糖。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药理学
专业班级
2010级药学班
授课教师
赵晋
授课序次
29
授课类型Βιβλιοθήκη 理论授课学时2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十五章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胰岛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2.熟悉胰岛素增敏药、磺酰脲类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3.了解胰岛素制剂的分类。
教学重点
三、双胍类
【作用和临床应用】能明显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对正常人血糖几无影响,不会引起低血糖。作用机制可能是: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②减少肝内糖原异生;③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④抑制胰高血糖素释放。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尤其是肥胖及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
【不良反应】
1.胃肠反应:主要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口苦、金属味等,饭后服可减轻,减量或停药后即消失。
2.纠正细胞内缺钾:胰岛素与氯化钾、葡萄糖组成极化液(GIK),可促进钾内流,纠正细胞内缺钾,用于防治心肌梗死时的心律失常。
此外,胰岛素还可与ATP、辅酶A组成能量合剂,用于心、肝、肾疾病的辅助治疗。
【不良反应】
1.低血糖:最常见。表现为饥饿感、出汗、心悸、震颤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昏迷、惊厥及休克,甚至死亡。发生低血糖时应及时处理。轻者可进食少量饼干、面包和糖水等。严重低血糖时,应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普萘洛尔等β受体阻断药与胰岛素合用可增加低血糖的危险,并可掩盖低血糖某些症状,延长低血糖时间,故应注意调整胰岛素用量。
与难点
【重点】胰岛素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体内过程与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难点】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机制。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讲授
使用教材
及参考书
1、使用教材:王迎新弥曼主编,药理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6月
2、参考书:
(1)王开贞于肯明主编,药理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7月
第二节口服降血糖药
一、磺酰脲类药
第一代: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
第二代: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
第三代:格列齐特(达美康)等。
【作用】
1.降血糖作用:其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已合成的胰岛素释放入血而发挥降血糖作用。对胰岛素的合成无影响,因而对正常人和胰岛功能尚存的糖尿病患者有效,对1型糖尿病及胰腺切除者单独应用无效。
3.促进蛋白质合成:胰岛素可增加氨基酸的转运和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的分解。
4.促进钾离子转运:促进K+进入细胞内,降低血K+,增加细胞内K+浓度。
【临床应用】
1.糖尿病:胰岛素对各型糖尿病均有效。主要用于:①1型糖尿病;②糖尿病发生并发症者,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③2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和口服降血糖药治疗未能控制者;④糖尿病有合并症者,如严重感染、高热、创伤、手术及分娩等。
瑞格列奈非磺酰脲类的口服降糖药。通过促胰岛素分泌而降糖,作用比格列本脲强3~5倍。其最大优点是促进储存的胰岛素类似生理性分泌,并对功能受损的胰岛细胞起到保护作用。适用于Ⅱ型糖尿病人,尤其是老年和肥胖患者与双胍类合用有协同作用。
小结:
10分钟
35分钟
20分钟
5分钟
10分钟
5分钟
5分钟
教案末页
教学
小结
第二十五章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主要用于治疗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无论是单独应用还是联合治疗(与胰岛素、磺酰脲类或甲福明合用)都能取得较好的降糖效果,但无内源性胰岛素存在时无效。
【不良反应】本类药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低血糖反应发生率低。副作用主要是嗜睡、头痛及胃肠道反应等。应注意的是曲格列酮可损害肝功能,故用药前应测肝功能,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超过正常2.5倍者禁用;用药期间定期检查肝功能,用药第一年每2个月1次,以后每6个月1次。
2.乳酸血症:因促进糖无氧酵解,产生乳酸,尤其在肝、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缺氧情况下,易诱发乳酸性酸中毒,可危及生命。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四、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及餐时血糖调节药
阿卡波糖通过在小肠竞争性抑制水解碳水化合物的α-葡萄糖苷酶,减慢水解及产生葡萄糖的速度,延缓吸收。可降低餐后血糖。临床用于轻、中度Ⅱ型糖尿病人。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服药期间应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以提高疗效。
4.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大剂量氯磺丙脲可引起精神错乱、嗜睡、眩晕和共济失调等症状。
二、胰岛素增敏剂
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作用和临床应用】本类药物能特异性提高机体(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有效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炎症反应和内皮细胞的增生,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2.过敏反应:多为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偶有过敏性休克。必要时用H1受体阻断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并改用其他种属动物胰岛素或高纯度胰岛素。
3.局部反应:表现为红肿、皮下结节或皮下脂肪萎缩。
4.胰岛素抵抗: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称为胰岛素抵抗,又称胰岛素耐受性。宜换用高纯度胰岛素或人胰岛素,也可加用口服降血糖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