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服饰 畲族的凤凰装具有什么特色
描述畲族凤凰装

描述畲族凤凰装畲族凤凰装是畲族传统服饰中的一种,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华丽的装饰而闻名。
凤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祥瑞之鸟,象征着吉祥、美好和繁荣。
在畲族文化中,凤凰装被视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是畲族女性重要的礼仪服饰。
凤凰装的特点是华丽、色彩鲜艳、线条流畅。
它采用了丰富多彩的刺绣、绣花、镶边等工艺,使服饰更加立体、生动。
凤凰装的主要色彩是红色、黄色和金色,这些颜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吉祥的寓意。
凤凰装的款式独特,融合了中华传统的图案和畲族特色的元素,展现了畲族女性的魅力和优雅。
凤凰装通常由上衣、裙子和配饰组成。
上衣的设计精致,胸前和袖口都镶有精美的刺绣和绣花。
裙子也是凤凰装的亮点之一,通常是长裙,裙摆上饰有漂亮的刺绣和金色的花纹。
配饰方面,凤凰装通常搭配有头饰、项链、手镯等,使整个服饰更加完整和华丽。
畲族凤凰装在畲族的婚礼和重要的节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畲族婚礼中,新娘通常会穿上凤凰装,展现出她的美丽和喜庆。
凤凰装的华丽和独特设计,不仅让新娘更加美丽动人,也体现了畲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畲族的重要节日中,人们也会选择穿上凤凰装,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除了在特殊场合穿着外,现代的畲族凤凰装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的代表。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畲族文化,并将凤凰装作为时尚搭配的一部分。
设计师们也将凤凰装的元素融入到现代服装中,以创造出更多新颖、时尚的款式。
畲族凤凰装不仅仅是一种服饰,更是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华丽的设计和独特的风格,展现了畲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凤凰装的传承和发扬,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播畲族文化,也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和欣赏畲族文化的机会。
畲族凤凰装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华丽的装饰成为畲族文化的瑰宝。
它不仅是畲族女性传统礼仪的象征,也是畲族文化与时尚的结合。
畲族凤凰装通过其独特的设计和精美的工艺,展现了畲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它的存在不仅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也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了欣赏和了解畲族文化的机会。
畲族服饰的特点及其内涵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5期(总第81期)畲族服饰的特点及其内涵雷志良畲族自称“山哈”或“生哈”。
主要分布在闽、浙、赣、皖、粤诸省。
作为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①,畲族在物质生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与服饰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畲族的服饰,狭义上仅指服装;广义上可分为头饰、服饰、手饰等。
另外,由于畲族基本上同各地的汉族交错杂居,呈“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畲族的服饰也因地区不同而式样不一,种类繁多,特点各异。
本文试对广义上的畲族服饰的特点及其所表现的文化内涵谈点个人的浅见。
一、畲族服饰的民族特色畲族衣尚青蓝,“男子布衣短褐……色尚蓝……妇女色或蓝或青……腰围蓝布带”②。
妇女头饰“好以蓝布裹发”③,“笄以青色布为之”④。
畲族衣尚青蓝,这与历史上畲族善于种植青靛和苎麻分不开。
畲族衣料来源自种的麻,通常还自纺、自织、自染。
在畲族青或蓝底服饰上,常可见到精美的各种绣花。
畲族在刺绣和挑花方面有她们独到的想象力、创造力。
她们喜欢在上衣的领、袖、襟处镶花边,还在此上面绣上各色丝线,表现了畲族人民朴素的物质生活和对美的追求。
归纳起来,畲族服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性别不同,男女的服饰有很大的差别。
畲族男子平时穿大襟的无领青色长衫、长裤,有时还穿两层厚麻布制成的无袖“马甲”式上衣,前面对襟,上有五个铜钮扣,前后片分开,左、右胁下仅一布带连接,便于劳动。
现在,由于与汉族长期杂居,畲族男子在发饰、服饰装束等方面基本上同汉族没有差别。
畲族妇女的服饰民族气息浓厚,而且服装式样也较多。
畲族妇女的上衣一般绣有很多的花纹,主要绣在大襟服斗、衣领、袖口等处,腰间围着做工精美、色彩绚丽的合手巾带,下衣为传统的青、蓝、黑布长裤或短裤,脚着黑布带鼻花鞋。
其次,畲族妇女的头饰也很讲究,别具一格。
她们一般在头上把头发从后梳成螺式或筒式的发髻,发间环束红色绒线,插饰珠料,形似凤头。
福建畲族“凤凰装”中的文化内涵

福建畲族“凤凰装”中的文化内涵作者:吴刚来源:《收藏与投资》2021年第08期摘要:“凤凰装”是我国畲族女性所穿着的服饰,是畲族服饰文化的精髓所在,具有非常浓厚的畲族文化价值。
各地畲族的“凤凰装”因地理位置的不同也各有特点。
本文以福建畲族“凤凰装”为研究对象,探析福建畲族“凤凰装”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其服饰特征与文化解读,最后对畲族“凤凰装”的研究价值和意义作简单分析,旨在吸引人们更加了解畲族服饰的特征与文化内涵,使大众更加关注和支持我国的传统服饰文化。
关键词:福建畲族;凤凰装;文化内涵一、福建畲族“凤凰装”的起源与发展现状“凤凰装”是畲族女性最为隆重和最具特色的服饰,最早是畲族女性结婚所穿的服饰,现在是畲族女性出门及节日时的普遍穿戴。
那为何要将畲族女性的这种特有服装叫作“凤凰装”?为何现在畲族妇女会普遍穿戴“凤凰装”?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凤凰装”的起源与发展。
(一)起源畲族是一个没有本民族文字的民族,其历史文化都是畲族人民口传下来的。
关于畲族“凤凰装”的起源,最早记载“凤凰装”的文献,学术界认为是1989年出版的《畲族风俗志》,在其中施联朱先生首次使用了“凤凰装”这一名称[1]。
“凤凰装”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认为其源于本民族母系始祖三公主的装束[2]。
在畲族人民的潜在意识中,畲族的女性始祖有着帝后的尊贵血统,三公主更是代表着吉祥祝福,这增强了畲族人强大的民族自信心。
由此,畲族女性常把自己打扮成凤凰模样,并且把畲族女性服饰称作“凤凰装”,这体现了畲族人对于凤凰的信仰与崇拜,更体现了对美丽和吉祥的追求。
(二)发展现状目前,福建畲族的“凤凰装”包括头饰、凤衣、围兜、彩带、鞋等主要服饰。
我国畲族因所聚居的地理位置不同,其服饰特点也有所不同。
潘宏立先生在《福建畲族服饰研究》中把福建畲族妇女的服饰分为罗源式、福安式、霞浦式、福鼎式、顺昌式、光泽式和漳平式七种类型。
另外,根据畲族女性年龄层的区别,“凤凰装”又分成了“小凤凰装”“大凤凰装”“老凤凰装”三种形式,对应的是少女、已婚女子和老年妇女。
畲族的服饰特点

畲族的服饰特点畲族的服饰特点畲族的服饰特点基本与当地人差不多,但是畲族的服饰特点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服饰的图案,下面是有关畲族的服饰特点是什么的相关文章,快来看看吧!畲族的服饰特点是什么畲族的服饰文化和特点?畲族的传统服饰,衣服崇尚青、蓝色,多着自织的苎麻布。
由于居住地区不同,服饰的样式不一,种类很多。
在文献记载中,多说畲族早就“织绩木皮,染以果实,好五色衣服”。
清代,畲族服饰大致是“男女椎髻,跣足,衣尚青、蓝色。
男子短衫,不巾不帽;妇女高髻垂缨,头戴竹冠蒙布,饰缨珞状”。
福建古田县畲族戴竹笠,穿草鞋,妇女以蓝布裹发戴冠,短衣束腰带,裙长不蔽膝,跣足。
浙江景宁畲族不分寒暑,都穿麻布衣。
男穿单袷,女短裙蔽膝,有穿短袜裹绑腿的习惯,腰间多悬围身裙。
妇女头戴凤冠,裹以花布,布斑斑,饰以珠,珠累累。
近几十年来畲族的服饰变化不大。
民国以来地方志所载,福州侯官一带畲族“短衫跣足,妇女高髻蒙布,加饰如璎珞状”。
德化畲族男子不巾不帽,短衫阔袖,椎髻跣足。
妇女不笄饰,结草珠,若璎珞,蒙髻上。
建阳畲族男子服饰与汉人略同,妇女不缠足,不施膏泽,无金银饰物,服色唯蓝、青与白色,常披蓑衣戴笠,跣足,与男子同劳作。
不同类型的服饰畲族妇女因居住地区不同而有不同的服饰。
一般有如下几种:(1)福安式。
主要分布在福建福安、宁德地区。
该地区妇女的服装上衣黑色,花纹比较简单,大襟服差别上绣的花纹少,只在衣领(高二厘米)上绣有水红、黄、大绿等色的马牙花纹,沿服斗的边缘缝上一条三、四分宽的红布边,边的下端靠袖头的地方绣上一块角隅花纹图案。
袖口缝一寸多宽的红布边。
穿黑色长裤,着方头黑布厚底鞋。
围身裙(又称合手巾)长一尺,上端有一段三寸多的红布横缝在裙身上,裙身上端两角绣有花纹。
(2)福鼎式,妇女上衣一般为黑色。
上衣大襟上以桃红色为主要色调,加配其他色线,刺绣的花纹面积大,花朵也很大。
衣领高四公分,比福安高二公分,衣领两头下端靠领口地方绣有二朵杨梅花,衣领多用水红、水绿作底色,加绣花纹。
畲族服饰文化

畲族服饰文化摘要:畲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名族之一,大部分畲族人民居住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接地区。
在历史的长河中,畲族人民创建了美丽富饶的家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积淀了大量的文化遗存,形成了独特的风情。
而畲族服饰更是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直观展示和对本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诠释。
关键词:畲族文化;畲族服饰一、传统畲族服饰文化--凤凰装中国民间服饰,通常有四种习俗惯制,即实用服饰、观赏服饰、礼仪服饰和信仰服饰。
畲族也不例外。
畲族传统服饰,以女性服饰最有特色。
而畲族女性服饰,又以畲族女性的礼仪服饰“凤凰装”,为最有代表性的服饰。
“太公住落凤凰山,荫出子孙万万千。
凤凰正是讨彩鸟,山哈身着凤凰装。
”便是讲述了畲族始祖盘瓠率领族人扺御外敌征战南北,立下赫赫战功,高辛帝就把最疼爱的三公主许配给他,后移居宝地广东凤凰山繁衍生息,三公主酷爱凤凰鸟,遂以传说中的美丽凤凰立为本族人的图腾符号,凡本族人生下女儿,均赐予凤凰装束,世代相传,沿袭至今。
“凤凰装”由服饰和头饰组成,传统的头饰称为“凤冠”,由银钳栏、头面、银金、国铮、奇喜牌、奇喜载、银链、古文钱等组成凤凰翘首的形态。
服饰有上衣、裙子、围身裙、脚绑、鞋等组成。
鳳凰装以黑色和青色为主调,显出庄严朴实、凝重深沉,在装饰上却用色艳丽浓烈的图案形成浓烈鲜明的对比,视觉上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感。
畲族女子的“凤凰装”随着年龄的不同,有严格的区分。
共分大、小、老三种:未婚的畲族女子穿“小凤凰”,头上带着头圈,相对简约,显得单纯、活泼、可爱;已婚的妇女穿”大凤凰“,红头绳扎的长辫高盘于头顶,象征着凤冠。
它是在精制的细竹管外包上红布帕,悬一条30多厘米长3厘米宽的红绫做成的;老年妇女穿着“老凤凰”,头髻较低,衣衣服和腰带的颜色、花纹也较为单一,体现出庄重、沉稳的风采。
(见图1)二、传统畲族服饰文化的与时俱进独特的服饰是一个民族原始的符号和象征,好比无字的书籍和无声的语言,流淌着最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
罗源畲族服饰研究

罗源畲族服饰研究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对罗源畲族服饰独特性的研究摘要:畲族服饰尚青、尚黑,讲究实用,一般只在领口衣襟等边缘略加纹饰,显得朴实稳重。
但罗源畲族服饰的纹饰面积占服饰面积一半以上,显得华美异常,这与畲族服饰一贯的质朴大相径庭,这是由于迁徙过程中畲族散居以及与汉族杂居而形成的地区性差异。
关键词:畲族服饰罗源凤凰装一、畲族服饰全貌畲族妇女的服装大多是用自织的苎麻布制作,有黑蓝两色,黑色居多,衣服是右开襟,衣领、袖口、右襟多镶有彩色花边,服饰分为常服和盛装两大类。
常服多质朴无华,服色多为黑、青色,仅在服饰边缘点缀图案以作装饰;而盛装,又名“凤凰装”,是畲族人民对畲族先祖“三公主”的追忆,体现了畲族人民对于“三公主”的爱戴以及对传统的依恋,因而极尽华美,也是研究畲族服饰差异性的着眼点。
畲族服饰装饰讲究实用,装饰多在衣服的襟角、襟边及领缘和袖口。
1在这些易损的部位滚边,以增加耐用程度。
随着生活水平和审美观念的提高,又在滚边的基础上绣上美丽的花纹图案,既能起到保护作用,又装饰美化了服装,而随着畲族的散居的状况,不同地区对于花纹图案的应用也不尽相同,而畲族多散居在深山老林,因而地区间缺乏联系。
又因为畲族多与汉族杂居,因而畲族汉化现象比较明显,不同地区的畲族缺乏联系而又与汉族杂居,导致了畲族不同支派形成了不同的审美倾向,随着时间的推进,这种发展越驱明显,这就使得现今的畲族服饰异彩纷呈,种类繁多。
畲族服饰的共同特点是朴实美丽,基本格调尚黑、兰,显得稳重深沉。
花纹图案则喜用鲜艳的暖色,显得活泼明快,令人赏心悦目。
而花纹图案除了传统的盘瓠传说所沿用下来的图案之外,畲族人民又就地取材,把居住地周围草木以及汉族的吉祥寓意图案通通搬到服饰上去,一方面增添了纹饰图案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畲族服饰差异性。
二、罗源畲族服饰特征据史料记载,唐永泰二年,也就是公元766年,第一批畲族人民迁入罗源。
畲族“凤凰装”探析

。
历 史 与文 化 ≯
畲族 “ 凤凰装 "探析
俞 敏 , 崔荣 荣
( 江南 大 学 纺 织 服 装 学 院 ,江 苏 无 锡 2 42 ) 112 摘 要 : 系统 地 论述 了 “ 凰装 ”的起 源 、 形 制特 征 , 以及 “ 凤 凤凰 装 ”所凝 聚 的 畲族 丰 富的 民俗 文 化 、宗教 信 仰 和历 史 文 化等 内容 ,并 对形 成 这~ 独 特 文化 内涵 的原 因进 行 了深入 的探 析 ,进 而更 深 层 次地 揭 示 畲族 历 史 发展 的历程 和 传 统服 饰 文 化 的精 髓 。 关键 词 :畲 族 ; 凤 凰装 : 民族 特 色 ;起 源 ;形 制 特 征 ; 文化 内涵
相传下来 的神话 、传说来探索畲族 “ 凤凰装 ”的起源
有 很 重 要 的参 考 价值 。 关 于 “ 凰 装 ” 的起 源 , 在 畲 族 流 传 着 这 样 一 个 凤
美丽 的传 说:相传畲族 始祖盘瓠因平番有功 ,高辛帝
招 他 为驸 马 ,在 与三 公 主 成 亲 时 ,帝 后 娘 娘 给 三 公 主
r a o o m i h s u q ulur lc n t to r n yz d i e t ,t o e s o he h so y a he e s ns f r ng t i ni ue c t a o no a i n a e a al e n d p h he pr c s f S i t r nd t e s nc a ii a r s u t r r e p y pr li e s e eoft d ton ld e sc lu e a e d e l oc am d. r Key W or :She na i alt ds ton iy;Phoe x— t e;N a i ni s yl tona ha a t r s i s lc r c e it c :O r gi i n;Sha f t e ;Culur l pe ea ur s t a
畲族的女性崇拜与“凤凰装”

畲族的女性崇拜与“凤凰装”作者:吴剑梅来源:《百科知识》2013年第11期畲族是我国东南地区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等省的百余个县市的部分山区,其历史悠久,文化丰富。
随着时代发展,畲、汉两族互动日益增多,畲族的文化也随之发生变化,但其较为古老的习俗与独特文化仍以某种方式保留下来,其中女性崇拜就是一个重要方面。
畲族的女性崇拜体现在畲族女性社会地位较高而受人尊敬的历史遗俗和她们对女性始祖崇拜的思想观念上,而这种独特的女性崇拜文化对畲族女性服饰特征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畲族女性的社会地位畲族民间文学中的创世神话极力张扬畲族女性在创造世界中的主导地位,十分明显地体现出女性崇拜的思想意识。
畲族的创世神话《男造天·女造地》中说道:“天是男人造的,男人懒,做一气,歇一气,结果把天造小了。
地是女人造的,女人勤,没停没歇地掘呀掘,男人大喊‘地造大了’,女人赶紧抓了几把,想把地缩小。
这一抓,有的地方凸了起来变成山,有的地方凹下去变成湖海,五个指头抓出了条条江河。
”创世神话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勤劳勇敢的女性的赞美和歌颂,体现了女性的社会主导地位。
畲族女性的社会地位与传统汉族女性的社会地位形成鲜明对比。
受传统观念和思想的影响,传统汉族女性基本被界定在家庭中间,极少参加社会活动,女性的任务是相夫教子,她们的服饰特征基本都是以宽松的造型掩盖人体的曲线美,形成的是蹒跚纤弱、惹人怜爱的形象。
而畲族女性在历史上的社会地位却是比较高的,并且这种较高的社会地位与畲族女性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紧密联系。
早在唐宋时期就有记载,畲族曾有“产翁制”习俗,即妇女生下孩子之后就外出劳动,而父亲留在家里带孩子。
早期畲族的整个社会活动几乎均以女性为主体,男子反而在家里扮演次要角色。
畲族女性不受封建礼教的约束,有外出对歌或参加庆典活动的自由;她们没有从小缠足的陋习;在家庭重大事务的管理中以女性为主;在传统婚俗的拜堂仪式与祭拜祖宗时,女性可以不下跪,而男性却不能。
畲族服饰介绍

刺绣图案(一)
祖先崇拜,敬仰盘瓠。多反映始祖盘
瓠王平乱、迎亲、创业的艰辛场面。
刺绣图案(二)
山水交融,
反映美好生 活。华南地 区丘陵起伏, 江河纵横, 因而多以山、 水为背景。
刺绣图案(三)
鲜花蝴蝶成对出现,反映阴阳调合、
万物共生的朴素哲学理念。
刺绣图案(四)
凤朝牡丹、龟龙戏 珠,反映畲族人民 敬仰神灵,渴望长 寿和生活美满的愿 望。
围裙 裤子
彩带
凤凰鸟头冠是在精细的竹管外包上布帕,悬一条30多厘米长、
3厘米宽的红绫做成的。冠上有一块圆银牌,下垂3个小银牌于前
额,称为“龙髻”,红头绳扎的长辫高悬于头顶,象征着凤头,
表示畲族始祖母“三公主”带的凤冠。
特色:多刺绣
畲族传统服饰
崇尚红蓝色,衣料
多为自织的麻和花 鸟龙凤图案。
口布鞋。
三:畲族人文景观欣赏
:
三、拯救文化,刻不容缓
• 少数民族文化是华夏文明史中的瑰 宝,是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民族凝聚 力、归属感的来源。民族文化的丧失 也就是民族灭亡的前兆。而如今我国 部分少数民族正被汉化,其民族文化 趋于灭亡,其命运令人担忧、心痛!
作为当代的民族大学生,保护各民 族文化,我们义不容辞!愿民族文化 之花永远绽放!
(五):裤子
• 过去,男女 子都一样,为 宽裤脚直筒便 裤,但在一些 气候热的地区, 妇女不分季节 都穿短裤。
二、男式服饰
因畲族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妇女装扮上, 而男子服饰和汉人大抵一致,故男式服饰特点 较少。
传统男装有两种:一种是无领青色麻布长 衫,下穿宽裆长裤;另一种是作为结婚礼服的 青色右衽长衫,头戴红顶圆形官帽,外套龙凤 短褂,胸襟前缀有一方绣龙花帕,脚蹬黑色阔
畲族服饰 畲族女子的凤冠都有什么饰物

畲族服饰畲族女子的凤冠都有什么饰物>畲族女子凤冠解放前,畲族妇女冬夏以花布裹头,中为竹冠,缀以石珠,未嫁者否。
其头饰绾发推结,领竹为冠,裸以布,布斑斑;饰以珠,珠累累,均为五色椒珠。
成年妇女发型梳扮凤凰式,把头发梳单辫盘于后脑,打成发髻,发脚四周绕上黑色绉纱,头顶安放银箔包的竹筒(直径约1寸、长3寸,富户用银制),包以红布,银钗高挑,4串长长的瓷珠和1串红黑相间的瓷珠穿在绉纱上,插1支银簪,另系8串尾端结有小银牌的瓷珠,垂于耳旁。
这种通常称为“凤冠”的头饰,汉族称“笄”,相传为高辛帝所赐。
这种具有纪念始祖意义的原始装饰,一般在结婚时始戴,以后凡节日或作客时戴。
平时劳动,则裹以蓝布方巾或毛巾。
现在戴“凤冠”的人已很少见,一些畲族村庄只在接待来访宾客或重大节日时才戴。
“笄”的配件:钳栏、头面、大奇喜、奇喜牌、奇喜载、骨挣、钳搭、方牌、耳环、头抓、古文钱、牙签、耳挖、蕃蕉叶、银簪、银链、珠子、布料和棉线等。
畲族凤冠共需白银4两8钱,其中:银簪:用1枚银元锻成,两指宽,10厘米长,如目鱼骨形状,上錾花纹,供横栓发顶紧发用。
头花:插于发际装饰品。
婚礼用的头花,三朵一组,上镂人物、动物图案,制作精细。
耳环耳牌:与盘龙髻配套用,耳环通常制成翻转问号形状;耳牌,近耳处为曲形钧,下挂银牌。
畲族各地的凤冠,形制稍有区别,大体可分为福安式、罗源式、顺昌式、景宁式与丽水式几种。
福建的款式,有的还视畲族女性年龄的不同扎成“老凤”“稚凤”的,浙江景宁、丽水的凤冠,在“头珊”缨络的制作上也有差异。
简捷者以红丝垂缨为之,精致的“头珊”则以银片和串珠组成,表示许多蕴含的意义。
如最上端的银片飧以小鸟,象征凤凰,接缀“双鱼”象征婚偶(民间已图案化“双喜”),或说缀“双色”的棱形银片喻为“四海”,表示婚偶情好甚笃,如鱼得水,永结鸾俦长相守也,所以旧俗未婚娘不戴凤冠。
“双鱼”下又缀“古文钱”般的银片与珠缨。
从总体上看,似寓以民族团结,家庭和睦始奶人才两旺之义,两者又相辅相成,涵意颇深。
畲族服饰 畲族的凤凰装具有什么特色

畲族服饰畲族的凤凰装具有什么特色>畲族凤凰装畲族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妇女装扮上,被称为“凤凰装”:红头绳扎的长辫高盘于头顶,象征着凤头;衣裳、围裙(合手巾)上用大红、桃红、杏黄及金银丝线镶绣出五彩缤纷的花边图案,象征着凤凰的颈项、腰身和羽毛;扎在腰后飘荡不定的金色腰带头,象征着凤尾;佩于全身的叮当作响的银饰,象征着凤鸣。
已婚妇女一般头戴“凤冠”。
它是在精制的细竹管外包上红布帕,悬一条30多厘米长、3厘米宽的红绫做成的。
冠上有一块圆银牌,下垂3个小银牌于前额,称为“龙髻”,表示是“三公主”戴的凤冠。
畲族妇女的服装大多是用自织的苎麻布制作,有黑蓝两色,黑色居多,衣服是右开襟,衣领、袖口、右襟多镶有彩色花边。
畲族女子的“凤凰装”随着年龄的不同,有严格的区分。
共分大、小、老三种:“小凤凰装”为未成年女子穿着,样式和穿法同“大凤凰装”无异,只是相对简约,显得单纯、活泼、可爱;而“老凤凰装”则是老年妇女穿着,头髻较低,衣服和腰带的颜色、花纹也较为单一,体现出庄重、沉稳的风采。
相传畲族始祖盘瓠王率领族人征战南北,后移居宝地广东凤凰山繁衍生息,为了占山为王,遂以传说中美丽的凤凰为本族人的图腾符号,凡本族人生下女儿,均赐予凤凰装束,世代相传,沿袭至今……凤凰装以闽东诸县最有特色,一般为大襟衫。
其共同特点是上衣多刺绣。
尤其是福建福鼎和霞浦的女上装,在衣领、大襟、服斗甚至袖口上都有各色刺绣花纹图案和花鸟龙凤图案。
在气候热的地区,妇女们不分季节都穿短裤,裹绑腿,腰间束彩色条带。
头发盘梳在头顶上,成螺状或者盘状,上绕红色绒线。
但各地的服装又略有不同。
福安的凤凰装上衣沿服斗的边上缝一条3至4厘米的红布边,边下端靠袖头之处绣半个方形的角隅花纹。
畲家称,这是上古高辛王赐封时所盖的金印。
福鼎女服在右边襟袖间有两条比衣襟还长的红色绣花飘带。
霞浦县畲女上衣尺寸特异,即前后裾等长,大襟上有服斗,小襟上也连做一个服斗,便于翻穿,做客时穿正面,日常在家穿背面,同时衣服按绣红色花边的多寡分为“一红衣”、“二红衣”和“三红衣”。
美丽吉祥的畲族凤凰装

娘 头戴 的 风冠 。凤 冠配 有银帘 .银 帘 被畲 家人 称 为 “ 圣 疏 ” ,由 7至 9串银饰 片组成 ,悬挂凤冠 正面。银片錾有 凤凰 、蝴蝶及梅花纹 、鱼纹等 。在银帘 的遮掩下 ,新娘俏 丽的脸庞若臆若现
,
为了
使 前面发 髻宽大 ,已婚妇人 添加 上假发 。发式正 面如黑 色 缎 帽 ・侧 面如风身。 “ 风尾式 ”发式 分布于宁德 的福鼎 、 霞 浦等地 区 ,即不添加上假 发 ,将头发 分为前后两部分 . 前 部分头 发收拢 ,扎 上红毛线用 发夹 固定 ,别于一耳侧 后部头发梳成三束编为辫子 ,用红毛线扎紧 ,盘于头顶 。
~
一 .
吸 引着 众 人 的 目光 。
,
美存 在于生 活中
美需要人们 去体味 ,畲家 人将 凤凰
,
的美 汇人 民族 服饰之 中
不但 寄望了 自己的生活 梦幻 ,更
。
是让本民族 的服饰折射 出永 不褪色的文化光泽
一
~
一
j
j j
’ 一 ; 正 l
-
I k
“出式发具头 童 凤的,式体发 凰是叉有装梳 装其称所扮成 ”独为差法单 最特“别是辫 为的凤 将 突发
浙江畲族妇女 的发式称 为 “ ” ,与福建 畲族 妇女的 荠
,
盘 于 脑
后 ,打成发 髻 ,发 脚 四周绕 上黑 色绉纱 ,头顶置银 箔包 的 竹制发筒 。发筒外包以红布 ,银钗高挑 红黑相 间的料珠穿 在绉纱 上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装。从此 ,畲家女 儿必穿红缄缠辫子 ,盘绕头上 ,额头 留 “ 刘海 儿” 成 年妇女 ” 凤凰髻” 随地域 不同略有差异 福州的连江 、罗 源等地 的妇 女将头发 拢于脑后 卷成两股 .
中国罗源世界文化遗产资料500字

中国罗源世界文化遗产资料500字罗源县特色文化有畲族服饰、畲族山歌、罗源角梳制作工艺、八井拳、福州软木画等。
1、畲族服饰:畲族服饰主要特色体现在女性服饰上。
畲族自古以女性尊贵而世代相传,把女性视为皇家公主、凤凰象征,因而服装以凤为线条、饰物以凤为基调而抽象展开,头饰更以凤凰的整体轮廓科学地装点,全身上下处处体现凤凰吉祥之意,故称凤凰装。
2、畲族山歌:旧社会畲民没有受文化教育的机会,把学歌唱歌作为一种重要文化生活。
所以20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民歌普及率较高,常以歌代言,沟通感情;以歌论事,扬善惩恶;以歌传知,斗睿斗智,形成一套上山劳动、接待来客、婚丧喜事的对歌习俗。
3、罗源角梳制作工艺:源角梳手工技艺历史悠久,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福州角梳手工技艺可分为:日用梳和彩梳,主要由牛角、羊角制成,梳的品质可分为低中高等档次。
4、八井拳:福建省罗源县松山镇八井畲族村拳术即八井畲家拳,俗称“八井拳”。
其吸取中华南少林(南拳)功夫精华而融汇成独特的、另成派系的拳术(武术)而闻名闽中、闽东和浙南。
5、福州软木画:福州三宝之一,以栓树皮为材料,快刀作画,雕镂粘结成亭台楼阁、树木花草、小桥流水、回廊曲径以及人物鸟兽等挂屏、屏风、大小摆件。
畲族的服饰文化有什么

畲族的服饰文化有什么畲族的服饰文化有什么在畲族文化中,不得不说的就是畲族独有的服饰文化了。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畲族服饰文化内容,欢迎阅读。
畲族服饰的历史明代中期,官修方志仍然称在潮州,夫妇离异自由轻率随便,且妇女大多不缠足。
嘉靖年间的潮州社会“父子或至异居,夫妇之间亦有轻相背弃者。
”明中叶福州人谢肇淛曰:“今世吾闽兴化、泉、漳三郡,以屐当靸,洗足竟,即跣而着之,不论贵贱男女皆然,盖其地妇女多不缠足也。
”潮州也有同样的情形:“潮人喜穿木屐,至妇女皆然。
”妇女入庙烧香,朔望充斥,然皆中年以上者。
及岁时应节,踏青步月,观剧赏灯,少艾结群,直排守令之闼,拥挤公堂,沸若鼎溢。
遨游寺观,跳叫无忌,不复知人间有男女之别矣。
海滨之妇,或捕鱼虾、拾蛤蜊以资生计。
山城闺阁,日陟冈峦,樵苏为业,蓬头赤脚,多力善耕,虽昧逾阃之戒,然瘠土民劳,亦其势然也。
可见清代中前期以前,闽南、潮州下层妇女并不像我们中传统的一副循规蹈矩的“淑女”形象。
“文公帕”是古代潮汕妇女的服饰,清代梁绍壬的《两般秋庵随笔》记载:“广东潮州妇女出行,则以皂布丈余蒙头,自首以下,双垂至膝。
时或两手翕张其布以视人,状甚可怖,名曰文公帕,昌黎遗制也。
”福建的泉、漳二州也有此俗,但称为“文公兜”,以为是朱子遗教。
然而椎髻蒙面的风俗本来就不是汉族的特征,与儒学更是风马牛不相及。
前文所引的《三阳志》先强调其俗“与中州异”,接着又说:“嘉定间,曾侯噩下令谕之,旧俗为之一变,今无复有蛮妆者矣。
”明确指出这种妆容属于“蛮妆”。
只是这种习俗由来已久,并未如文中所说的因地方官的劝喻而绝迹了,因为直到晚清民国,潮属妇女仍以高髻椎结为特色,如《中华全国风俗志》载:“唯其髻发,则殊可怪。
如惠来则多将发于脑后结束成小刀形,而旋其末于顶,贯于一红染之竹筒;筒长二寸许,圆径大小如银元,发突出筒外寸许,乃结以经绳,横以约长五寸之针,循下牢插,四围点缀以珠,借壮观瞻,行时动摇不定,如鹭鸶之踣伏颅上,诚奇观也。
由闽东畲族女性服饰色彩看凤凰崇拜

美术 与 设族女性服饰色彩看凤凰崇拜
赵 闻馨 ( 大连工 业大 学
少 嗥 ,是 太嗥 后代 东 夷族 首领 五 帝之 一 。 《 拾 遗记 》卷 一 载 ,少 嗥 出生 时 “ 时有 五凤 ,随方 之色 ,集 于 帝庭 , 因日风 鸟 氏 。” 即 有赤 、黄 、 紫 、青 、 白五种颜 色 的凤 凰 ,这 些色 彩 皆可 由其服 饰 花 边 体 现 。 民 国时 期其 服饰 的 尚黑转 变 ,也有 历 史 可考 。 《 诗・ 商颂・ 玄鸟》: “ 天 命 玄 鸟 , 降而 生商 。 ”秦 始 祖 与商 同源 , 皆 东夷 ,有 鸟 图腾 崇拜 ,于畲 族有 影 响 。闽东 畲族 女性 服饰 颜 色 的 转 变始 于清 末 ,有 清 朝 汉 文 化 影 响 。朝 代 更 替 符 合 五 行 相 生 相 克 ,清 朝属 水德 ,清统 治者 源 于女 真后 裔 ,五行 属 水 ,代表 神 玄 闽 东畲族 女性 服 饰形 制、 色彩 冥 为黑色 。 由此推 论 ,其 服饰 颜色 尚黑色不 无道 理 。 ( 一 )清代 ( 二 )对 凤凰 的色 彩 写照 《 后汉书・ 南 蛮传 》 中记 载五 溪 蛮服 饰 “ 好 五色 衣 服 ” ,五 《 说文 解字 》 : “ 凤 ,神 鸟也 …… 五色 备举 … …见 则天 下 大 尔雅 ・ 释 鸟》 郭璞 注 : “ 风 ,瑞 应 鸟 ,鸡 头 、蛇 颈 、 溪 蛮 即畲 族源 流 之一 , “ 椎髻 跣 足 ,短 衣斑 斓 ”的 服饰特 点保 留 安宁。” 《 至今 。 闽东地 区 ,乾 隆十 七 年傅 恒 《 皇清 职 贡 图》题 记 : “ ( 古 燕 颌 、龟背 、鱼尾 、五 彩色 ,高六 尺许 。” 闽东畲 族 女性服 饰 的 田 畲 民 男 女 )竹 笠 草 履 … …妇 以蓝 布 裹 发 ,或 戴 冠 … …短 衣 布 五 彩 即是对 凤 凰 的模仿 ,不仅 符合 凤凰 色彩 的色相 ,也 符合 分 布 带 ,裙不 蔽膝 。常荷 锄 跣足 而行 ,以助 力作 。”晚 清前 ,闽东畲 的形 式 美 。福 鼎 畲族 妇 女 的大 襟 多 以桃 红 色 为主 色 调 ,衣 领 上 族 女性服 饰 与 同期浙 南 一带 并无 太 大区 别 ,晚 晴后 , 以罗源 、连 绣 有艳 丽 纹样 ,通 常 以水 红 、水绿 色做 底 色 ;霞浦 地 区服饰 桃 红 江 为代表 已逐步 由头 饰产 生 变化 。总体 来说 ,晚 清 时期 闽东 畲族 色 、绿 色 、蓝 色 、 白色 、黄 色 等色 线 以及 金银 线绣 成各 种花 纹 ; 女 性服 饰是 蓝带 缠腰 ,束衣 用带 不 用纽 扣 ,衣裤 颜 色 尚青 、蓝 仍 罗源 、连 江一 带衣 领 上则 以红、 黄 、绿 、蓝 、黑 、水 绿等 色按 顺 序 排列 成 柳条 纹 图案 。将 凤凰 色彩 由头至 脚进 行提 炼 ,总 结起 来 保持 传统 。 便 是 金 、红 、绿 、蓝 、 黑、 白 、紫 等 。对 比可 看 出 ,服饰 色彩 可 ( 二) 民国 民 国时 期 闽 东地 区 开始 产 生变 化 ,服 饰 颜 色 部 分 保 持 青 、 与凤 凰通 体色 彩 相 匹配 。从 形式 美角 度看 ,凤 凰 色彩 符合 对称 、 蓝 ,一 般转 为黑 色 , “ 风 鸟髻 ” 出现在 罗源 、连 江 。连 江 “ 发梳 比例 协调 、节 奏 韵律 等形 式美 ,表 现 出 强烈色 彩对 比,在 色彩 的 凤 髻 ,覆于 额 部 ”, 宁德 “ 妇 女发 髻束 以红 巾” ,罗源 “ 梳 凤 鸟 安 排上 采 用 细 碎 均 匀 的 小 面积 对 比 ,富 于 变 化 又 和谐 统一 。 同 髻 ” ,服 饰 中的凤 凰意 蕴 已 由头饰 逐渐 显现 。 时 , 以很 深 或很 浅 的底色 和廓 线 去统 一彩 色 点块 。例 如 ,罗源 舍 连江 “ ( 畲 族 ) 女子 上衣 不 用 纽 扣 ,而 束 之 以带 ,状 如 袈 族女 性服 饰 以黑 色做 底 ,花 纹都 集 中在衣 领 上 ,纹样 色块 杂而 不 裟 ,裤 短 小 ,下足 绑 以腿布 ”。 宁德 “ 腰 束蓝 带 ,全 数跣 足 ” 。 乱错 落有致 ,符合 风凰 的形式 美 。 罗源 “ 妇 女着大 衣 领 ” 。闽东 女性 腰 带为 蓝色 ,衣 服秀 花 边 ,衣 三 、总 结 裤 由蓝 转 黑 。闽 东称 围裙 为 “ 合手 巾”黑 色棉 布材 质 ,福 鼎和 霞 畲族 的 凤凰 崇拜 有着 深 厚的 历 史渊源 的 ,深 深 的影 响着 畲族 浦 东部 为水 绿 色 , 内部黑色 。待嫁 少 女亲 手编 织 “ 定 亲带 ”,在 人 民的 民俗 生活 和 民族 精神 。凤 凰 的五 色分 别具 有仁 、义 、礼 、 罗 源 、连江 地 区为 黑 红相 间 。据 《 闽 东畲族 志 》和 《 福 州 市畲 族 智 、信 的含 义 ,所代 表 的精 神与 畲族 人 民淳 朴和 静 、精 忠英 勇 、 志 》 , 民国 时绑腿 只 女用 ,俗 称 “ 绑腿 ”或 “ 脚 暖 ”, 罗源 、连 忠 诚刚 直 、 自强不 息 、开拓 拼搏 、团结 友爱 的 民族 精神 和 民族性 江 妇 女裤 子较 短 ,绑腿 很 受重 视 ,为 黑色 棉布 缝 制 ,闽 东 尚黑 、 格相 符 合 ,是畲 民的真 实写 照 。凤 凰五 彩缤 纷 的绚 丽色 彩 ,不仅 浙 南 尚青 蓝 。绣鞋 通 常是 在重 大节 日和婚 礼 时穿 ,服 饰颜 色 一致 仅 展现 了畲 族女 性 的审 美观 念 ,其 相对 应 的美好 品 行 ,始终 贯 穿 为黑色 。 着 畲族 的发 展变 迁 。 闽东畲 族 女性 服饰 中所 蕴含 的风凰 之美 ,丰 ( 三 )现代 富 了我 国 民族文 化 的 内涵 ,其 民族 精神 ,在 当下 社 会更 是弥 足珍 现 代 分 为福 鼎 、霞 浦 、福 安 、 罗源 四 种类 型 , 多 是 黑布 制 贵 的 ,值 得我 们保 护与 传承 。 作 ,突 出代表 是 “ 凤 凰装 ”,萌 生于 晚清 ,最早 出现 在 罗源 、连 江 地 区 。如今 的 凤凰 装 ,在衣 服 上刺 绣 大红 、桃 红或 夹着 黄 色 的 参考文献: 花纹 ,有 些 绣上 金线 银线 ,象征 着凤 凰 身上 羽毛 ,凤 凰 冠象 征风 … 郭志超. 畲族文化述论【 M】 冲 国社会科 学 出版社 ,2 0 0 9 . 首 ,全 身悬挂 的 银饰 件 ,响 声象 征凤 凰 鸣啭 。 “ 凤凰 装 ” 的出现 [ 2 】 宁德师 范学院 ,宁德 市文化 广电新 闻出版局 ,宁德 市 民族 与 宗教
畲族民族文化特色稿件范文

畲族民族文化特色稿件范文朋友们!今天咱们要走进一个充满神秘魅力的民族——畲族。
畲族啊,那可是个有着丰富文化宝藏的民族呢。
首先得说说他们的服饰,那叫一个精美绝伦。
你看那畲族姑娘们的凤凰装,就像把凤凰的美丽穿在了身上。
衣领、袖口和围裙上,都绣满了五彩斑斓的花纹,有象征吉祥如意的凤凰图案,还有各种花卉、几何图形,一针一线都是畲族姑娘们的心血结晶。
据说,这凤凰装还跟畲族的传说有关呢,凤凰可是畲族的图腾,代表着幸福、美好的寓意。
穿上凤凰装的畲族姑娘,就像下凡的仙女一样,走在路上那回头率绝对超高。
再来说说畲族的山歌吧。
畲族同胞那可都是天生的歌唱家呢。
他们的山歌就像山间的清泉,清澈、动听。
无论是在田间劳作的时候,还是在节庆的日子里,你都能听到那悠扬的山歌声。
这些山歌的内容可丰富了,有讲述畲族历史的,有表达男女爱情的,还有歌颂美好生活的。
我就有幸听过一次畲族的对歌,那场面特别热闹。
两边的歌手你一句我一句,歌声在山谷里回荡,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音乐大战”,但又充满了欢乐和和谐的气氛。
而且啊,畲族山歌的曲调还多种多样,有的高亢激昂,有的婉转悠扬,就像他们的生活一样,丰富多彩。
说到畲族的传统节日,那也是相当有特色。
三月三就是畲族的一个重要节日,这一天啊,整个畲族村落就像过年一样热闹。
人们会穿上漂亮的传统服饰,聚集在一起。
大家会祭祀祖先,祈求保佑风调雨顺、幸福安康。
然后呢,就是各种有趣的活动啦。
有畲族传统的体育比赛,像踩石磉,这可需要很好的平衡能力呢,选手们站在圆圆的石磉上,小心翼翼又充满技巧地移动,旁边的观众则不停地加油助威,那场面,别提多有趣了。
还有畲族特色的美食盛宴,乌米饭可是三月三必不可少的美食。
这乌米饭乌黑发亮,散发着一股独特的清香。
据说,这乌米饭还有个故事呢,是为了纪念畲族的英雄,反正吃起来那是相当美味,口感软糯,带着植物的清香,吃上一口就停不下来。
畲族的建筑也很有看头。
他们的传统民居大多是依山而建的,就像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似的。
民族服饰特点

民族服饰特点第一篇民族服饰特点:有关畲族的服饰特色介绍畲族男女服饰基本类同于当地汉人。
但人口相对集中的闽浙两地畲族服饰尚存一定的民族特色,尤以闽省畲家妇女特色显著,并因地域、婚姻状态而纷呈异彩。
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你整理有关畲族的服饰特色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畲族的服饰特色闽东北畲族妇女发式称为"凤凰髻",16岁前少女用红绒缠辫子,盘绕头上,额前留"留海",畲族称为"布妮头"。
成年已婚妇女发式畲族称为"山哈娜头",随地域不同略有差异。
流行于闽侯,福州,古田,连江,罗源和宁德南路飞鸾一带发式称为"凤头髻"。
流行于福安和宁德大部分区域的发式称为"凤身髻",流行于福鼎和霞浦西路发式称为"凤尾式"。
闽南,闽西有的畲村妇女发式也不同于当地汉人,如漳平,华安,漳浦,长泰等县畲族妇女发式为"龙船髻"。
闽北畲族妇女以百根银簪并配以红绳,料珠,装成"扇形髻"。
浙西南畲族妇女发饰称为"笄"。
2023年6月7日,畲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畲族服饰图案的创造作者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劳动妇女。
她们制作服饰品完全是为了自用,而不受商品需求的制约。
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她们可以随心所欲、独出心裁。
技法上或挑中带绣,或织绣结合,一切从实际生活出发,从而使这些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服饰图案的内容和风格往往自由奔放、不落俗套。
她们把山里的花草、林间的鸟雀、空中的云彩、雨后的彩虹,缝在衣服上、裙子上。
这种来源于生活的朴素的艺术情感,使她们手中绘制的服饰图案纹样生机勃勃。
畲族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
如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农舍车马以及传统的几何形图案——如万字、云头、云勾、浮龙纹、叶纹等。
畲族凤凰装及其文化探析

毛线 缠绕 。衣饰 :上衣 的胸前 、领 口、袖 口都绣有
大 片的花纹 图案 ,下身穿短裤 ,打脚绑 。 2 福 安式 . 少女发 式 :风 身式 。头发 分为前 后两 部分 , 后面 头发扎成 坠壶状 , 前面头发 平盘绕
有 学者把福建 畲
族凤凰 装分 为罗
图 1 畲 族 凤凰 装
收稿 日期:2 0 0 6— 1 1— 0 6 作者简介:仇华美 ,女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服装 分院
( 浙江 宁波 3 5 1 ) 12 1
维普资讯
第 2期第 3 O页
仇华美 : 畲族凤凰装及其文化探析
关键 词:畲族;凤凰 装;形制;文化 内涵 中图分类号 :T 9 1 7 2 8 S 4 . 4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7— 7 1 (0 7 2 0 2— 4 6 1 9 5 20 )0 — 0 9 0
畲 族在其悠 久 的发展 历程 中, 从宗教 信仰 、 语 言文字和风俗习惯等诸方面创造并形成丰富独特 的 民族文化 。 畲族 服饰作 为汇 聚畲族诸 多文化要 素 的 载体 ,集 中反 映了畲族 的历 史 、文化 与经济状 况 , 体现 出鲜 明的 民族 特色 。其 中畲 族妇 女 的 “ 凰 凤 装”最具特色 ,蕴涵着 深厚 的畲 族文化 内涵 ,被誉 为畲家文化 的奇葩 。 深入 了解和研 究 “ 凤凰 装”形 制特征 , 挖掘其 文化 内涵 , 仅有利于 弘扬优 秀 的 不
于额前 , 再用红 毛线缠绕 于额上 , 仿佛像戴 着红边
黑 帽。又称 “ 匣式 ”或 “ 帽式” 碗 绒 。妇 女发 式 : 添假发 ,发髻外形上 下呈筒状 ,稍 向后倾 ,发式正 面如黑色缎 帽 , 侧面 如风 身 。衣饰 :上身穿 向右 开 襟 大裾衫 ,领 口、袖 口及胸前 绣有花纹 图案 ,下身 穿长裤 。 3 .霞浦式 少女发 式 :风 尾 式 。头发 分为前 后两部分 , 前部分头发 收拢 , 扎上红毛 线用发夹 固 定,别于一耳侧 。后部分头 发梳成三束 编为辫子 , 从左 往右盘于头顶 , 发末端扎上 红毛 线 , 头 盘于头 顶 。不加 假发 ,表现 少 女 的纯 真和 稚气 。妇 女发 式 :云鬓 高髻 。衣饰 :衣饰 与福安类似 , 襟角为 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畲族服饰畲族的凤凰装具有什么特色
>畲族凤凰装畲族服饰特色主要体现在妇女装扮上,被称为“凤凰装”:红头绳扎的长辫高盘于头顶,象征着凤头;衣裳、围裙(合手巾)上用大红、桃红、杏黄及金银丝线镶绣出五彩缤纷的花边图案,象征着凤凰的颈项、腰身和羽毛;扎在腰后飘荡不定的金色腰带头,象征着凤尾;佩于全身的叮当作响的银饰,象征着凤鸣。
已婚妇女一般头戴“凤冠”。
它是在精制的细竹管外包上红布帕,悬一条30多厘米长、3厘米宽的红绫做成的。
冠上有一块圆银牌,下垂3个小银牌于前额,称为“龙髻”,表示是“三公主”戴的凤冠。
畲族妇女的服装大多是用自织的苎麻布制作,有黑蓝两色,黑色居多,衣服是右开襟,衣领、袖口、右襟多镶有彩色花边。
畲族女子的“凤凰装”随着年龄的不同,有严格的区分。
共分大、小、老三种:“小凤凰装”为未成年女子穿着,样式和穿法同“大凤凰装”无异,只是相对简约,显得单纯、活泼、可爱;而“老凤凰装”则是老年妇女穿着,头髻较低,衣服和腰带的颜色、花纹也较为单一,体现出庄重、沉稳的风采。
相传畲族始祖盘瓠王率领族人征战南北,后移居宝地广东凤凰山繁衍生息,为了占山为王,遂以传说中美丽的凤凰为本族人的图腾符号,凡本族人生下女儿,均赐予凤凰装束,世代相传,沿袭至今……凤凰装以闽东诸县最有特色,一般为大襟衫。
其共同特点是上衣多刺绣。
尤其是福建福鼎和霞浦的女上装,在衣领、大襟、服斗甚至袖口上都有各色刺绣花纹图案和花鸟龙凤图案。
在气候热的地区,妇女们不分季节都穿短裤,裹绑腿,腰间束彩色条带。
头发盘梳在头顶上,成螺状或者盘状,
上绕红色绒线。
但各地的服装又略有不同。
福安的凤凰装上衣沿服斗的边上缝一条3至4厘米的红布边,边下端靠袖头之处绣半个方形的角隅花纹。
畲家称,这是上古高辛王赐封时所盖的金印。
福鼎女服在右边襟袖间有两条比衣襟还长的红色绣花飘带。
霞浦县畲女上衣尺寸特异,即前后裾等长,大襟上有服斗,小襟上也连做一个服斗,便于翻穿,做客时穿正面,日常在家穿背面,同时衣服按绣红色花边的多寡分为“一红衣”、“二红衣”和“三红衣”。
关于凤凰装的传说畲族的始祖盘瓠王因平番有功,高辛帝把自己的女儿三公主嫁给他。
成婚时帝后给女儿戴上凤冠,穿上镶着珠宝的凤衣,祝福她象凤凰一样给生活带来祥瑞。
三公主有了儿女后,也把女儿打扮得象凤凰一样。
当女儿出嫁时,凤凰从广东的凤凰山衔来凤凰装送给她做嫁衣。
从此,畲家女便穿凤凰装,以示吉祥如意。
有些地方把新娘直接称为“凤凰”。
因为新娘具有“三公主”的崇高地位,所以在新郎家拜祖宗牌位时是不下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