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

合集下载

科学浙教初一上3.1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3

科学浙教初一上3.1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3

科学浙教初一上3.1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3【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科学探究目标:明白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初步掌握证实地球是个球体的一些现象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地球面貌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探究地球与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物质观打下基础。

从我国的载人航天成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从宇宙空间看地球,发明一些地球的污染,意识到珍爱和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人类对球形状的认识教学难点:探究并列举证明地球形状的现象和方法。

【三】教学流程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他们与我们人类一样,都共同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那确实是地球。

在茫茫宇宙中,地球虽只是沧海一粟,却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作为地球的一份子,你对地球差不多了解了些什么知识呢?你还想明白什么呢?〔你对宇宙和地球有什么疑问吗?〕学生沉思、讨论、交流。

师:〔可见大伙对地球都有浓厚的兴趣〕研究这些问题要从观测宇宙开始,今天我们先来认识我们居住的天体——地球过渡:同学们在语文中学到过如此的词语—--天涯海角,是不是真的有天的角落,地之尽头?什么原因总是走不到尽头?------因为地球是圆的。

师:但是在特别久往常的古代,人们却不如此认为。

【一】地球的形状1、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提问:你明白古人对地球形状有哪些看法吗?学生交流、介绍、〔阅读第三段〕介绍:1、古代中国人牧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天圆地方2、古代印度人大地是个圆盾,半球型,有三头大象驮着,站在乌龟的背上,〔大象是印度一个民族的象征〕3、古代巴比伦人大地是一个龟背隆起的空心山,大陆四面环绕着海水,一个浑圆的巨大的天罩盖在上面,4、古埃及人宇宙女神夜晚将太阳吞下,早晨再吐出来〔你还明白哪些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师:以上这些古人的认识是否全面?---否现在我们差不多明白地球是圆的,我们中国人也上了太空,观看到了地球。

我们居住的地球

我们居住的地球

《我们居住的地球》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本课是七年级学生首次接触地球知识,虽然对地球有很多感性理解,但是对于地球的直观感受和间接资料实际上是通过不同理解方法和理解手段获得的。

所以,本课的教学以人类理解地球的历程为主线索展开,经历“平面→曲面→凸面→封闭体→球体→正球体→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的学习过程,重点研究地球的形状;从内视角研究逐渐延伸至外视角研究,从而持续发展学生的理解,体验理解过程,发展理解事物的水平;教学中以学生身边的事物——书本和笔作为模拟实验的材料,大大简化了实验要求,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每一次活动中来。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理解人类理解地球的简单历程,知道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过程与方法:由直观感觉到理性模拟实证,逐渐理解地球的形状。

学习理解事物的两种视角。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科学与技术的相互促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人类理解地球形状过程中的假设与实证。

四、教学准备影片的剪辑,月食现象的Flash动画,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六、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让学生经历平面→曲面→凸面→封闭体→球体→正球体→不规则的球体的理解过程,犹如学生在理解几何问题中由平面到立体的整体构建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水平,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大增。

课堂中因为利用书本和纸笔直接实行活动,既方便、又实用,而且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活动中参与积极,发言踊跃。

关于科学方法的教学也基本得到了落实,学生能从不同的视角来考察同一个对象,并且也渗透了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技术的进步促动了科学的发展,科学的发展同时又促动了技术的更新。

2008-08-27 人教网。

科学浙教初一上3.1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

科学浙教初一上3.1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
回忆重要知识点,巩固课堂知识
地球表面的组成
(展现地球照片)这是卫星拍照过来的地球照片,同学们能告诉我照片上显示的地球上不同颜色的区域分别代表什么吗?
蓝——海洋黄(棕)——陆地白——白云
观看、辨别
古人的地球形状观
现在我们借助于卫星等拍照回来的地球照片,依照现代高科技的测量能够专门明了的明白,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近球体,但古人由于科技和视野的限制,对地球的形状却有着专门多和我们不同的认识,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古人对地球的形状又是如何认识的,待会我请几位同学来帮我们一起解答。(点名回答)评判,PPT展现
现在我们差不多了解了地球是一个球体,然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却有着不同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
那古代人怎么说是如何认识地球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播放视频:地球是圆的吗?)
归纳地球形状、大小
通过刚才的资料,我们能够明白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近球体,也确实是说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那什么缘故在太空看地球,地球依旧专门圆专门圆的呢?
人们对自然事物的认识是不断进展与完善的,一定的科学技术是人们认识正确认识自然事物的基础
讨论:世上有外星人吗?
观看、摸索、记录、回答
了解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不断完善和进展的,以及科学技术与正确认识自然事物的过程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们收成了什么呢?展现本节课的知识点框图
布置作业:作业本A
摸索、回忆本节课的内容、协助回答
地球的形状、大小
大伙儿一起来看一个视频,看的时候注意观看记录地球的形状、大小播放视频(地球简介)
待会,我会提问的。(板书:地球形状、大小)
视频终止: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啊?大小如何?(不明白能够再给同学看一遍视频,再不清晰,能够建议同学看课文)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1节 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1.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初步掌握证实地球是个球体的一些观察和方法。

2.了解并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从而加深对地球面貌的认识,激发对探索地球与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物质观打下基础。

重点: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难点:利用相关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形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呢?我们自己却不容易看见。

站在地球的表面,我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

所以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时至今日,大家都已经知道地球是一个巨大球体,那么自然界中的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呢?二.师生互动,学习新课课堂活动1忆历程一认识地球教师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卫星照片(无多媒体条件的可看课本图)学生看多媒体展示,思考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很容易得出:地球是一个球体)教师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但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教师多媒体展示课本图3.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或直接看教材图)学生分组讨论: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学生小组推荐代表分析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各个阶段,并说出理由(其他小组同学可质疑或作补充):天圆地方一一天如斗笠,地如覆盘一一球体用课件展示船只离岸与远去的过程,回归的船只与匏近的过程提问:为什么远去的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演示实验:课本图3—3(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的移动)学生讨论:1、在篮球表面和木板表面上移动的铅笔,其长度和铅笔头的变化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小结:从A到B:观察不到铅笔长度变小,从C到D仍观察到铅笔长度不变,由此可知,地球是一个球体。

教师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你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或者想到的,你能说出一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引入新知识,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

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

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我们居住的地球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1节一、教学目的1、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初步掌握证实地球是个球体的一些观察和方法。

2、了解并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从而加深对地球面貌的认识,激发对探索地球与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物质观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三、教学难点利用相关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形状。

四、教学器材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篮球、直尺、铅笔五、教学设计《我们居住的地球》一课是浙教版的科学教材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本章教材属于地球和空间科学领域,本课主要以“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发展史”为主线,连带“人类认识地球的艰巨性”和“学生设计方案证明地球是圆的”这三条主线将整堂课连成一条线。

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平面→曲面→球体→正球体→不规则的球体的认识过程。

本课是七年级学生首次接触地球知识,虽然对地球有很多感性认识,但七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和阅历还不够丰富,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还不够完善。

所以在课程教学设计中我尽量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七年级学生好奇心、表现欲强,乐于动手等优点,在教学中尽量设计一些环节让学生自己去找,去发现,去探究,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更加投入到了学习中去。

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

如在教学古人对地球形状有哪些看法时,让学生在课前预先去查资料,然后在课堂中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全体参与评论。

让学生有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体现成功的快乐,培养自信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探究“模拟帆船远去实验证明地球面是球面”时,我准备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设计如何利用身边容易拿到的物品来替代帆船和地球。

然后再根据合适的方案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探究。

(可以用篮球或书本来做球面或平面,用笔做帆船)。

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尽心协力,一起出主意、想办法。

这样会让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七上3章第1节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

七上3章第1节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

七上3章第1节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第一篇:七上3章第1节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七上3章第1节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陈玉菊-20080512759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了解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3、知道一些能够证实地球是球体的现象与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从所给的材料中提取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通过互相合作完成模拟实验探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人类探究科学的艰难历程;2、通过本节课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物质观、科学观。

四、STS间的关系:1、从宇宙空间看地球,发现一些地球的污染,意识到珍爱地球的重要性;2、科学引领人类逐渐发展;3、从我国的载人航天成功,了解STS间的相互发展促进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难点:证明地球形状的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演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篮球、铅笔(学生自备)、木板【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创设:同学们,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地球上的生物,也了解了一些组成我们生物世界的微观世界。

试想当我们抬头的时候,看到的是一片茫茫的宇宙,这时候,你的脑海中会想些什么呢?对宇宙和地球是否充满好奇?你有什么疑问吗?让步学生讨论:1、宇宙有多大?中心在哪里?2、有没有外星人?知道什么是外星人吗?你认为它是从哪里来的?3、知道星星离地球有多远(最近距离)?(答案:比邻星,约为4.24光年。

光年长度单位,指的是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有时间和速度计算出。

)这些都是与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有关系,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居住的地球”。

提问:同学们,我们在地球上生活了十几年,同学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同学们会回答到“地球的形状为球体。

”)同学们怎么知道的?其实在我们以前就有很多科学家、天文学家等等都在研究地球。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些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一、地球的形状1、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1)、古代中国人:浑天说,盖天说,天圆地方(2)、古代印度人:地球是一个大圆盾,有大象(一个民族的象征)驮着在龟背上。

浙教版科学七上《我们居住的地球》word教学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上《我们居住的地球》word教学设计

每课必记轶事记录情绪,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之中。

由于生理的不同,与男性相比,女性情感活动更强烈,也更容易情绪化。

如果说父亲在家庭中扮演的是掌舵者、领导人的角色,那么母亲则是一个家庭的调节阀、供氧机。

虽然家庭的重担由父母双方共同承担,但与父亲相比,母亲承担更多。

在工作与家庭双重压力下不少母亲感到力不从心,情绪也变得更加不稳定。

但母亲的情绪决定着一个家庭的温度,决定着一个家庭的和谐程度。

首先从家庭生活中来看,女性温柔、细腻的特质可以在家庭生活中营造出一种暖意融融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下,再大的矛盾与困难都能克服。

如果说父亲是一把披荆斩棘的利剑,母亲则是一张情意绵绵的丝网,她用爱将家庭与外面漆黑冰冷的世界剥离开来。

女性相较于男性而言,更善于表达内心情感,更懂得利用语言与情绪的力量,母亲的笑脸、暖言能给每个家庭成员力量。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白纸,你想让他变成什么样子他就是什么样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母亲的影响是不可能替代的。

母亲是孩子情感依赖的主要角色,如果母亲在与孩子的接触中,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孩子长大之后很可能会情绪调节失衡。

有本书中说:对大多数的成年人而言,即使一生只跟母亲发生过一次问题,心中就会存在一个说话、行为和反应跟童年时期一模一样的母亲复本'”母亲情绪不稳定,一会对孩子赞赏有加,一会对孩子大声呵斥,这会造成造成孩子长大后戒备心重,缺乏信任。

总是对孩子抱怨,朝孩子吐苦水,也会把孩子变成一个消极的人。

母亲的情绪决定家庭的温度,在家庭生活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要发火前深呼吸,以微笑面对家人,对待爱人、孩子多用表扬多夸奖,不要总是看到不足的地方。

在合肥张家,母亲陆英是个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的人。

她自结婚后与丈夫从未红过脸,处处周到讨得婆婆欢心,对待儿女从不歇斯底里疾言厉色,她用自己良好的情绪为家庭及儿女成长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科学初一上浙教版3.1我们居住的地球学案

科学初一上浙教版3.1我们居住的地球学案

科学初一上浙教版3.1我们居住的地球学案目标一:了解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1、古代中国人认为天是的,地是的;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上一个,由三头大象驮着,站在乌龟背上;古代巴比伦人想象大地是个,大陆四面环绕着,有一个浑圆的巨大天罩盖在上面。

目标二:了解证明地球形状的现象和方法: 2、远去的帆船,先消逝,驶来的帆船,先出现: 3、天涯海角总是走不到边 3、站得高,看得远。

4、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形状。

目标三:了解现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探究: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的移动的活动5、观看在木板上移动的铅笔的长度,随着铅笔位置的移动,观看到铅笔的长度〔填“会”或“可不能”〕发生变化;观看在篮球上移动的铅笔的长度,随着铅笔位置的移动,观看到铅笔的长度〔填“会”或“可不能”〕发生变化。

6、在解释“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什么原因船身比桅杆先消逝?”这一现象时,活动中的“铅笔头”相当于,铅笔的笔身相当于,“篮球”相当于。

7本活动合理的说明了地球是一个体。

目标四: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的过程,掌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8、人类经历了从“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不规那么球体”的漫长,逐渐深化的认识过程。

结论:9、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稍扁、略鼓的球体。

10、地球的大小:〔1〕地球的赤道半径约千米〔2〕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半径短千米左右,两极半径约千米,仅差。

〔3〕赤道周长约千米,〔假如一个人日行50千米,绕地球赤道一圈要走天〕 小结:中国人:天圆地方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印度人:大圆盾巴比伦人:空心山方法:铅笔在木板和篮球上移动的实验证明地球形状的现象和方法:形状现象:船只离岸时船身比桅杆先消逝;登高望远;月食时月面缺损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等。

现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赤道周长:4万千米大小赤道半径:6378千米 千米 6371千米2地球仪和地图〔第1课时〕1、本初子午线、了解经纬网的含义和作用。

1、地球仪是的模型。

科学浙教初一上3.1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1

科学浙教初一上3.1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1

科学浙教初一上3.1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并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初步掌握证实地球是个球体的一些现象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人类认识地球的历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设计实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初步培养学生的观看、思维、合作探究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的历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同时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互助合作探究的精神。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难点:如何证实地球是球体【三】教学预备“外星人”的相关报道、太空中拍摄地球的照片、篮球、木板、铅笔【四】教学过程讲述:广袤的宇宙中有许多的星球。

老师认为地球是它们当中最漂亮的星球。

设问:同学们赞成老师的观点吗?〔生:赞成〕追问:什么原因你认为地球是最漂亮的星球呢?〔生:因为地球是目前的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讨论:但在生活中,我们间或能听到有关“外星人”的报道。

你明白哪些有关“外星人”的报道?〔组织学生讨论〕过渡:这些有关外星人的报道,最终都没有得到确定。

看来,到目前为止,地球仍然是唯一的存在生命的星球。

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颗漂亮的星球——地球。

出题:我们居住的地球讲述:先整体后局部,就先让我们先来探讨一下地球的形状。

过渡:事实上在特别早往常,人类就开始研究地球的形状,并提出种种假说。

阅读:课本的85页,第三段文字,谈谈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小结:〔一〕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提问:你认为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正确吗?追问:你认为地球的形状是怎么样的?有何依据?预设:1〕我们在地面上总是走不到边?〔无法查找到传说中的天涯海角〕2〕远去的帆船,船身总比桅杆先消逝3〕麦哲伦等的环球航行4〕发生月食时,轮廓总是弧线形的5〕太空中拍摄的照片——最简单,最直截了当的方法……提问: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吗?实验:课本第85-86页过渡:乘着太空船到太空中观看,关于如今的我们来说是不可能的。

浙教版科学七上《我们居住的地球》word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上《我们居住的地球》word教案

浙教版科学七上《我们居住的地球》word教案《我们居住的地球》教学设计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动物和植物,这些生物生活在哪里?生:地球上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就是:(板书)我们居住的地球在课前,同学们已经分小组就不同的课题查阅了资料,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尝试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学习,各小组将派代表为同学讲解不同的课题。

确实各小组的准备都非常充分,他们甚至做了课件。

为了讲课方便,老师把这些小组的课件穿插在了自己的课件中,各小组汇报的时候,可以直接用老师的课件。

好,各位同学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生:地球师:关于地球,我们最先要了解的是它的形状。

板书:一、地球的形状生:圆的,不规则的椭球体……师:这是一张地球的卫星照片。

从照片上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地球是一个球形天体。

这一点对于对现代人来说已经是一个常识。

但在历史上,我们的祖先对它的认识却经过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

板书:1、古代人类的认识在古代,人类活动范围狭小,只能凭直觉认识世界,当时人们眼中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呢?有请刘斐文小组。

(学生结合课件讲解古代埃及人、印度人、中国人的地球观。

)这些人类“童年”的幻想,虽然幼稚,却体现了古人对未知世界的渴求和探索。

那时候人们有没有认识到地球是圆的?生:没有正因为如此,后来的许多现象,使人们逐渐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怀疑。

板书:2、证明地球形状的现象和方法说到证明地球形状,第一个要提到的人,是古希腊的一个哲学家,名叫毕达哥拉斯。

板书:(1)毕达哥拉斯和船桅杆这位毕先生很厉害,不仅是哲学家,同时也是个数学家。

他呢,有一个爱好,就是去海边散步,久而久之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课件:船桅杆的变化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生:说明地球是圆的。

这就能说明地球是圆的?怎么证明呢?生:做实验。

怎么实验?(学生讲解、演示“铅笔在篮球表面移动”的实验)课件: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刚才我们设计并且完成了这个实验,证明在海里看到船桅杆的变化确实能说明地球是圆的。

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

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

我们居住的地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生了解并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初步掌握证实地球是个球体的一些现象和方法,2.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观察、思维、合作探究和语言表达能力。

3.能设计恰当的实验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情感与态度:1.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其互助合作探究的精神。

2.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真理道路的艰难与坎坷,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3.通过对地球全面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探索地球与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物质观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一、正确客观描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探究并列举证明地球形状的现象和方法教学准备课件、篮球、笔、书本引入:神话故事往往给人美的享受,他反映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的追求。

比方说”夸父追日”,你听说过这个故事吗?哪位同学能说说?师:讲得非常精彩,你认为他能追上太阳吗?生:不能,因为地球是圆的,而地球和太阳又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没有办法追到。

师:地球是圆的,你是怎么知道的?生:通过书本,电视知道的师:不错,这些都是我们获得信息的必要手段。

可是当你平时站在学校的操场上,你会感觉到地球是圆的吗?生:不能。

师:哪好,看样子我们对地球还有很多不认识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我们居住的地球。

(板书:我们居住的地球)看看它到底是什么样子。

要讲地球的形状,我们必须从古代说起,在古代,人们的生产力低下,生活的范围狭小,几乎没有什么科学技术,因此他们只能靠眼睛、凭直觉去认识世界,那古人们眼中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结合老师给的材料说出古人对地球的看法(学生结合课件讲解古代巴比伦人、印度人、中国人的地球观。

)师:人类这些早期的幻想,虽然幼稚,可是它却体现了古人对未知世界的渴求和探索。

同学们请想一想,那时候人们有没有认识到地球是圆的?生:没有师:那时候他的想法和你们站在操场上所看到的一样,看到的地球好像是平的。

我们居住的地球2--浙教版

我们居住的地球2--浙教版
我们居住的地球
• • • • •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内容 小结 课堂练习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2、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在不断深 化;初步掌握证实地球是个球体的一些现 象和方法。 • 3、通过对地球面貌的认识,建立正确的物 质观,并为探索和学习宇宙的奥秘打下基 础
• 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怀疑
• 为什么“天涯海角”总走不到边? • 为什么远去的帆船比桅杆先消失?
为什么篮球表面和模板表面上移动铅笔,其长度和 铅笔头位置的变化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篮球表面和模板表面上移动铅笔,其长度 和铅笔头位置的变化。
(1)在木板上移动,其长度随铅笔位置的移动
返回
教学重点和难点
• 重点: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 难点:探索并列举证明地球形状的现象和 方法
返回
古代印度人的地球观
• 大地是一个圆盾,由三头大象驮着,站在 乌龟背上
古代巴比伦人的地球观
• 大地是个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大陆四面 环绕着海水,有一个浑圆的巨大天罩盖在 上面。
古代中国人的地球观
地球是个圆球体
• 竟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是个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的球体。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 米,两极方向的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 左右,仅差0.33%。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很 圆的。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返回
小结
•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 略鼓的球体 • 地球的大小——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 极方向的半径6357千米。 地球的赤道周长 为———————— 千米。
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地球什么样》
• • • • • • • • 我坐飞船到天上, 看看地球什么样。 啊!地球是个大圆球,浑身穿着花衣裳—— 那绿色的地方,是森林、田野和牧场。 那蓝色的地方,是河流、湖泊和海洋。 那黄色的地方,是沙漠里黄沙在飞扬。 那白色的地方,是北极,北极冰雪白茫茫 。 夜晚,那灯火闪耀的地方,是城市、矿山和村庄。 将来,我再坐飞船到天上,地球一定大变样。

七年级上册科学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

七年级上册科学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
师:是什么现象呢?
生:远去的帆船最后消失的是船帆。
师:那你对这个现象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远去的帆船最后消失的是船帆?
师:非常好,那你能不能猜想一下是什么原因呢?
生:可以推测地球表面是圆的?
师:那你能不能设计一个方案来证明呢?(教师可提示:如地球太大,我们不可能在海上做这个实验,但是我们可以假想。用铅笔来代替船,如果大地是平的,或者是圆的,我们可以用书本或篮球代替)
生:行
师:那你们为什么不去做这个实验呢?
生:地球太大,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头。这个实验存在很大的风险,说不定就是有去无回,但是人类探究科学的精神是永无止镜的。后来终于有一个人,用一次伟大的冒险,用生命的事实告诉大家:地球是圆的。他是谁?他做了什么事情?
生:麦哲伦----环球航行。
师:真是一次伟大的航行!怎么样,这能不能证明地球是圆的?
(学生结合课件讲解古代巴比伦人、印度人、中国人的地球观。)
师:人类这些早期的幻想,虽然幼稚,可是它却体现了古人对未知世界的渴求和探索。同学们请想一想,那时候人们有没有认识到地球是圆的?
生:没有
师:那时候他的想法和你们站在操场上所看到的一样,看到的地球好像是平的。可是后来人们看到的的许多现象,使他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怀疑。第一个要提到的人,是古希腊的一个哲学家,名叫毕达哥拉斯。他不仅是哲学家,同时也是个数学家。他呢,住在海边并且有一个爱好,就是去海边散步,久而久之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课件:船桅杆的变化)
师:解释的非常好,说明当时张衡也认识到地球是圆的。其实在这个时候,这些科学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说明地球是圆的,因为地球太大了,那要想真正地得出结论:地球是圆的,那还必须要进行实验?怎么样实验才能证明地球是圆的呢?
生:如果地球是圆的,往一方向走,最终会回到原来的地方。

科学七年级上浙教版3.1我们居住的地球教学设计

科学七年级上浙教版3.1我们居住的地球教学设计

3.1 我们居住的地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在不断深化,知道一些证实地球是圆形的现象和方法, 使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2、了解并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从而加深对地球面貌的认识,激发对探索地球与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物质观打下基础。

3、从宇宙空间看地球,发现一些地球的污染,意识到珍爱地球的重要性。

二、【方法与过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包括资料的查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课,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对于地球的形状学生都已经知道,关键是如何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出发更科学更生动的来了解地球的形状。

通过课件让学生更形象的接受。

教学过程一、地球的形状:1、古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1)古代埃及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2)古代印度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3)古代中国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2、证明地球形状的现象和方法(1)船只离岸时,船身比桅杆先消失演示实验:铅笔分别在篮球表面和模板表面移动篮球表面和模板表面上移动铅笔,其长度和铅笔头位置的变化。

在木板上移动,其长度随铅笔位置的移动————(会、不会)发生变化;在篮球上移动的铅笔,其长度随铅笔位置的移动—————(会、不会)发生变化。

此实验证实了()A 地球是个球体B 物体长短与观测距离有关C 物体长短与运动表面大小有关D 物体长短与观测角度有关(2)麦哲伦的环球航海(实例)(3)月食的时候,地球在月亮上的投影是一个圆弧(4)卫星上拍摄到的地球照片(5)……..3、现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二、地球的大小两极半径:千米,赤道半径:千米,两者仅差千米,因此在太空上看,因此,从太空上看去,地球非常圆。

实际上,经现代科学技术测量,地球是一个两极,赤道的不规则球体。

【课堂练习】1、为了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小明收集了以下证据:①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②日食时,日轮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③站得高看得远;④月食时,月轮缺损的部分为圆弧形。

我们居住的地球

我们居住的地球

3.1我们居住的地球新建中学潘丽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初步掌握证实地球是个球体的一些现象和方法。

技能目标:2、了解并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从而加深对地球面貌的认识,激发对探索地球与宇宙奥秘的兴趣,为建立正确的物质观打下基础。

情感目标:3、通过对地球知识的了解,加深对地球的热爱,树立保护地球的观念。

【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观察,探究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方法。

2、通过观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和比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差值,阐明地球看上去是很圆的球体。

【教学难点】地球形状的证明【教学准备】各种图片、课件,、篮球、笔【教学过程】(一)引言师:下面老师做个谜语给大家猜:上一半下一半,中间有线看不见,两头寒中间热,一天一夜转一圈。

生:地球!(二)新授课:3.1我们居住的地球师:你眼中的地球是个什么样的球体?请同学们每人拿出一张纸,在纸上画出你印象中的地球。

活动一:学生画出印象中的地球(学生画画后回答)师:你们怎么知道地球是球形的?有何证据?活动二:说说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证据。

证据一:远去的帆船的船身总是比桅杆先消失证据二:月食(在月食中遮蔽月面的影子总是一弯弧形)证据三:麦哲伦的环球航海路线图证据四:宇航员亲眼看到地球的形状证据五: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证据六:站得越高看得越远证据一:远去的帆船的船身总是比桅杆先消失为什么能证明地球是球体呢?铅笔头模拟船身;铅笔的笔身模拟桅杆;篮球模拟地球活动:用篮球、木板和铅笔来模拟地球与帆船的关系,将笔的一端放在球上或木板上向前移动,眼睛在后面观察笔的变化。

(1)铅笔在平板上由近及远移动,看到的铅笔笔尖没有(有或没有)消失。

(2)铅笔在篮球表面从最高点由近及远移动,看到的铅笔笔尖(笔尖或笔尾)先消失,这与海岸上远去的帆船船身(桅杆或船身)先消失的情况相似.此活动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证据二:月食活动:你能画出月食时月面的缺损部分的边缘是什么样子吗?你想过这是怎么回事吗?展示:月食的过程。

我们居住的地球2--浙教版

我们居住的地球2--浙教版
我们居住的地球
• • • • •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内容 小结 课堂练习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2、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在不断深 化;初步掌握证实地球是个球体的一些现 象和方法。 • 3、通过对地球面貌的认识,建立正确的物 质观,并为探索和学习宇宙的奥秘打下基 础
————(会、不会)发生变化;在篮球上移动的
铅笔,其长度随铅笔位置的移动—————(会、 不会)发生变化。 (2)此实验证实了( )
A 地球是个球体 B 物体长短与观测距离有关 C 物体长短与运动表面大小有关 D 物体长短与观测角度有关
(3)推测海面上远去或从远方驶来的船只, 船身与桅杆消失和出现的次序有什么不同?
返回
课堂练习
• 1、一个人日行50千米,绕地球赤道一圈要 走————————天。 127.56 • 2、按1米站立 3人计算,绕地球赤道一周能 站————————人。 12016万 • 3。为什么在太空中看上去是个圆球体?
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 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左右,仅差0.33%。 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很圆的。
返回
; 猫先生 猫先生官网

色带上一些凝重,白重炙在破仙阁如此の嚣张,现在又是住着风之舞,一样の神将练家子哪里住の起?不禁让几人有些迟疑起来,纷纷低声劝道. "狗屁,你呀没听到那毒蛇破仙说要亲自带队?这人和父亲一向不对路,怎么会允许这些不咋大的动作?再说父亲出去执行任务了,这传讯 来传讯去,父亲肯定会将俺考核破仙の资格都取消了.哼,算了?怎么算了?俺不出这口气,不杀这两人,传出去俺在凤舞城还用混?" 柳基英俊の脸,因为脸上の黑气变得几多难看起来,沉吟片刻冷冷说道:"这事你呀们不许透露半点风声,上次の事情大爷爷都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我们居住的地球》教案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动物和植物,这些生物生活在哪里?
生:地球上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就是:(板书)我们居住的地球
在课前,同学们已经分小组就不同的课题查阅了资料,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尝试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学习,各小组将派代表为同学讲解不同的课题。

确实各小组的准备都非常充分,他们甚至做了课件。

为了讲课方便,老师把这些小组的课件穿插在了自己的课件中,各小组汇报的时候,可以直接用老师的课件。

好,各位同学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生:地球
师:关于地球,我们最先要了解的是它的形状。

板书:一、地球的形状
生:圆的,不规则的椭球体……
师:这是一张地球的卫星照片。

从照片上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地球是一个球形天体。

这一点对于对现代人来说已经是一个常识。

但在历史上,我们的祖先对它的认识却经过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

板书:1、古代人类的认识
在古代,人类活动范围狭小,只能凭直觉认识世界,当时人们眼中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呢?有请刘斐文小组。

(学生结合课件讲解古代埃及人、印度人、人的地球观。


这些人类“童年”的幻想,虽然幼稚,却体现了古人对未知世界的渴求和探索。

那时候人们有没有认识到地球是圆的?
生:没有
正因为如此,后来的许多现象,使人们逐渐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怀疑。

板书:2、证明地球形状的现象和方法
说到证明地球形状,第一个要提到的人,是古希腊的一个哲学家,名叫毕达哥拉斯。

板书:(1)毕达哥拉斯和船桅杆
这位毕先生很厉害,不仅是哲学家,同时也是个数学家。

他呢,有一个爱好,就是去海边散步,久而久之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课件:船桅杆的变化
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
生:说明地球是圆的。

这就能说明地球是圆的?怎么证明呢?
生:做实验。

怎么实验?
(学生讲解、演示“铅笔在篮球表面移动”的实验)
课件: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
刚才我们设计并且完成了这个实验,证明在海里看到船桅杆的变化确实能说明地球是圆的。

毕达哥拉斯非常聪明,我不知道他有没有做过这个实验,但他正是从船桅杆的变化这一现象开始猜测大地可能是个曲面。

——非常伟大,因为在此之前,所有的人都认为地球是方的,他是第一个认为大地是曲面的人。

200年过去了,古希腊又出了一个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这位先生呢,不看海、不看船,他呀,喜欢看月亮,尤其是“月食”。

(板书)(2)亚里士多德和月食
月食是怎么回事?亚里士多德又从中发现了什么?
请曾雪荧小组来为同学们讲解。

(学生讲解)
非常好。

亚里士多德正是从月食现象中,发现月食时地球影子是圆弧,他开始猜测:也许老毕是对的:地球可能真是球形天体。

转眼又过去了200年。

又是在古希腊,又出了一个哲学家,名叫埃拉托色尼。

他呢,不看海,也不看月亮,他爱上了一口井。

(板书)(3)埃拉托色尼和阿斯旺的井细心的埃拉托色尼发现:离亚历山大城约800公里的塞恩城(今埃及阿斯旺附近),夏日正午的阳光可以一直照到井底,因而这时候所有地面上的直立物都应该没有影子。

但是,亚历山大城地面上的直立物却有一段很短的影子。

他认为:直立物的影子是由亚历山大城的阳光与直立物形成的夹角所造成。

从地球是圆球和阳光直线传播这两个前提出发,从假想的地心向塞恩城和亚历山大城引两条直线,其中的夹角应等于亚历山大城的阳光与直立物形成的夹角。

按照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已知两地之间的距离,便能测出地球的圆周长。

埃拉托色尼测出夹角约为7度,是地球圆周角(360度)的五十分之一,由此推算地球的周长大约为4万公里,这与实际地球周长(40076公里)相差无几。

他还算出太阳与地球间距离为1.47亿公里,和实际距离1.49亿公里也惊人地相近。

这充分反映了埃拉托色尼的学说和智慧。

阿斯旺是埃及的一个城市,距离老埃同志的家乡亚历山大城800千米。

它那儿的井有什么奇特之处?老埃又发现了什么?我们有请王思博小组为大家讲解。

(学生讲解并演示。


埃拉托色尼正是从阿斯旺这口奇特的井开始,推测出地球可能是球形天体,并且利用他的数学天赋,第一次比较精确地测算出地球圆周长,与今天高科技测量的数据仅相差200千米,厉害吧?老埃同志因此被誉为“地理学之父”
说了这么久,好象都是希腊人在对地球形状进行探究,我们人哪去了?要知道我们也是文明古国啊!
我们人当然不会落后。

听说过张衡吧?(东汉著名天文学家)他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提出了“浑天说”。

课件:浑天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浑天说认为,天和地的关系就像鸡蛋中蛋白和蛋黄的关系一样,地被包在当中。

日月星辰都附在天球上,白天,太阳升到我们面对的这边来。

星星落到地球的背面去;到了夜
晚,太阳落到地球的背面去,星星升上来。

如此周而复始,便有了星辰日月的出没。

“浑天说”把地球当作宇宙的中心,这显然是不对的,但在这个学说中,明确提出地球是个球体,所以不可否认它是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浑天说出现以后,并没有取代“天圆地方”的盖天说,而是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古代的人们很难相信地球是圆的?
生:因为地球太大了,人们看到眼前的大地就是平的。

后来终于有一个人,用一次伟大的冒险,用事实告诉大家,地球是圆的。

他是谁?他做了什么事情?
生:麦哲伦环球航行。

板书:(4)麦哲伦环球航行
这是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

它历时多久?路线如何?下面我们请魏兴小组给大家讲解。

(学生讲解)“维多利亚”号远洋帆船渡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越过佛得角群岛,于1522年9月6日,回到了西班牙,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

麦哲伦船队的5艘远洋海船只剩下“维多利亚”号远洋帆船,出发时的二百多名船员只剩下18名船员返回。

麦哲伦船队以巨大的代价获得环球航行成功,证明了地球是圆球形的,世界各地的海洋是连成一体的。

为此,人们称麦哲伦是第一个拥抱地球的人。

真是一次伟大的航行!历时3年,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从此,人们不必再担心走到地球另一端时会掉入无底的深渊,这无疑是人类认识史上的重大突破。

麦哲伦也因此而名垂青史。

好了,现在终于知道地球是圆的了。

但有句话说得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人们多么希望能够亲眼看看自己生活的地球是什么样子啊。

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如果想亲眼看看地球什么样,要到哪里看?或者说怎么看?
生:跳出地球,到太空中看。

对啊,人类一直就想飞上太空,一直在不懈地努力。

终于在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把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了天,从此拉开了人类航天时代的序幕。

板书:(5)航天时代的发现
第一位进人太空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苏联宇航员——加加林。

加加林什么时候上了太空?他在太空中呆了多久?他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子?有请赖鑫小组。

(学生讲解)
到这里为此,人类终于确证了地球是个球体。

真不容易啊!
那么现代人类怎么认识地球呢?
板书:3、现代人类的认识
航天技术的发展让现代人类对地球形状有了直观而准确的认识。

地球什么样?看看照片吧!
我们从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陆地、海洋、大气等。

人类经过漫长的探究,终于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那么这个球究竟有多大呢?
板书:二、地球的大小
提问:有同学知道吗?
生:不知道。

不知道?那让老师来告诉你们吧。

课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赤道半径:6378千米
极半径:6357千米(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左右,仅差0.33%)
赤道周长:4万千米
由数据可知: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我们看到地球的“腰围”有四万千米,那么这个腰究竟有多粗呢?
课件:两个问题
1、同学们想手拉手把地球环抱起来,需要多少人?(假设每个同学两臂伸直为 1.5
米)
2、现代科技测量告诉我们,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

但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地球照片,地球还是很圆呢?
(学生作答)
总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布置作业:查找有关外星人的资料
板书设计
我们居住的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
1、古代人类的认识
2、证明地球形状的现象和方法
(1)毕达哥拉斯和船桅杆
(2)亚里士多德和月食
(3)埃拉托色尼和阿斯旺的井(4)麦哲伦环球航行(5)航天时代的发现
3、现代人类的认识
板书:二、地球的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