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地表水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分析
滨州市城区水生态现状分析及建设措施探讨

滨州市城区水生态现状分析及建设措施探讨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鲁北平原,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2017年滨州市中心城区面积88.3 km2,人口71 万人。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当地政府以原有水系为基础,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在兼顾水系防洪、除涝、蓄水、灌溉用水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水生态建设工作,形成了城市水生态系统的大框架,初步展现了“秀水、绿脉、新城”的城市形象。
但在水生态建设中仍存在水库河道淤积严重、河道护岸破坏原有生态平衡、地下水超采严重、湖泊调蓄作用薄弱等问题,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针对性治理措施。
标签:水生态;水系;四环五海;滨州市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同时提出了“大力开展水生态保护工作是建设水生态文明的关键所在”,水生态文明建设地位更加突。
水生态建设对滨州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将起到关键作用。
1、市域内水生态发展现状21世纪以来,滨州市围绕水生态建设开展取了一系列治理工程,水生态的核心是水系,水系是水生态的骨架。
目前,市域内水系总体结构概括为:“一河、四环、五海、六带、七十二湖”。
一河为指黄河,从市区南部绕城而过;“四环、五海”是指环城水系和东海、西海、南海、北海和中海五个大型水体;六带指秦台河、张肖堂河、新立河、秦皇河、南新开河、北新开河六条纵贯滨州市主城区的河流;七十二湖指是按照“取土筑路、挖土成湖”的原则结合城市自身低洼地,建设的具有城市地形特征和功能的湖泊,已建成28个。
目前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58%、绿地率达33.54%。
2、水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滨州市在水生态建设中,产生了新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部分河道淤積严重,不满足生态基流需求引黄河道由于前期沉沙设施能力不足,导致城区内河道淤积严重,造成维持河道的生态基流得不到保障,河道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同时也会影响到水库蓄水和下游灌溉。
排涝河道存在“竹节沟”现象,局部淤积严重,影响水系贯通和排涝安全。
滨州市地表水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分析

滨州市地表水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分析摘要:本文采用滨州市有关水文水资源资料,深入调查、搜集、分析了大量水文、气象、水质等基本资料,对滨州市的水资源数量、水资源质量、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等进行了阐述,对地表水环境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并针对水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工程和管理两方面的综合治理对策。
关键词:水环境;水资源;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治理对策前言:滨州市水资源比较匮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3.8%,为全省人均水平的76.8%。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的质和量的需求也相应提高,而水资源匮乏和水环境的严重污染已成为滨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同时也成为水环境管理面临的重大问题。
为了适应新时期水环境保护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各级领导决策和水资源统一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滨州市水环境现状及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并提出治理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滨州市概况滨州市位于鲁北平原,地理位置为东经117°15′27″~118°37′03″,北纬36°41′19″~38°16′14″。
东与东营市为邻,南与淄博市接壤,西与济南市相连,北濒渤海。
全市境域横跨黄河两岸,东西最长跨度120km,南北最长跨度175km,总面积9453km2。
滨州市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春季多风少雨,气候干燥;夏季气候潮热,降水集中;秋季天高气爽,雨量减少,气温急降;冬季雨雪稀少,气候干冷。
年平均气温12.4~13.1°C,年平均降水量为575.4mm,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213.5mm。
滨州市河流均为雨源性河流,除黄河滩地归黄河流域外,以黄河为界,南部为小清河区,北部为鲁北平原区。
2水环境现状分析2.1水资源数量分析2.1.1水资源量滨州市水资源包括当地水资源和客水资源两部分。
当地水资源量:滨州市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55亿m3,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65295.7万m3,扣除重复计算量,本市当地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10.16亿m 3。
滨州黄河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滨州黄河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发布时间:2021-11-09T08:55:42.158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18期6月作者:巴彦斌[导读] 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属近海黄河冲积平原,地下水位高且属于苦咸水。
巴彦斌滨州黄河河务局山东滨州 256600摘要: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属近海黄河冲积平原,地下水位高且属于苦咸水。
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每年春、秋、冬三季干旱少雨,夏季也有部分年份出现伏旱;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汛期。
因淡水资源极其缺乏,无论是农业灌溉、群众生活还是工农业生产用水,对黄河水的依赖程度都很高。
滨州地区对黄河水资源的依赖程度很高,需要科学调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关键词:滨州市黄河水资源用水效率提高用水效益1.滨州黄河黄河水引用现状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黄河流经我市邹平市、惠民县、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城区、滨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博兴县。
全市河道长94公里,现有引黄闸14座,设计引水能力516立方米每秒,设计灌溉面积510万亩。
有引黄灌区13处,近年来实际引黄灌溉面积达557万亩。
滨州市引黄取水许可指标为8.57亿方,而实际多年平均引黄水量在13亿方左右,最大年引黄水量达到14.78亿方,引黄取水许可指标远远无法满足全市生产生活用水需求,用水矛盾非常突出。
2.存在的问题2.1 滨州市对黄河水依赖严重滨州地处近河口地区,属近海黄河冲积平原,地下水位高且属于苦咸水。
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每年春、秋、冬三季干旱少雨,夏季也有部分年份出现伏旱;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汛期。
因淡水资源极其缺乏,无论是农业灌溉、群众生活还是工农业生产用水,对黄河水的依赖程度都很高。
近年来,滨州经济快速发展,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长,城乡人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工业发展和火力发电增多造成用水量大幅度增加。
农村集中供水、城市水生态环境的改善等,也使淡水需求量不断增大。
黄河作为该市最大的淡水客水水源,对滨州市和相关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滨城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及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获奖科研报告

滨城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及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获奖科研报告【摘要】从水资源禀赋及开发利用情况、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对滨城区水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现阶段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滨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和水资源保护利用思路。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供需平衡;工程建设;水资源保护一、水资源禀赋及开发利用情况(一)水资源禀赋滨城区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下游,行政区域总面积1041km2。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87.7mm,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匮乏。
1、地表水资源量滨城区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23亿m3。
2、地下水资源量根据历年水文资料分析,全区淡水区平均地下水为0.65亿m3。
3、引黄水量根据《滨州市水利局滨州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各县(市区)2020年度水资源管理控制目标的通知》(滨水节字[2020]2号)分配给滨城区引黄水量为21300万m3。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1、地表供水工程情况(1)平原水库全区现有水库7座,中型水库3座,水源均为黄河水,为滨城区用水提供了方便,发挥了较大的社会效益。
(2)拦河闸坝在徒骇河、潮河等干流河道上建有廿里堡节制闸等3座蓄水闸,在西沙河、新立河等支流河道上有9座拦河闸坝,引黄干渠目前1座,用以拦蓄当地地表水。
(3)引河灌溉工程主要在徒骇河两岸,包括滨北街道、三河湖镇和杨柳雪镇,总灌溉面积1.35万亩。
(4)引黄灌溉工程境内主要有张肖堂、韩墩、小开河、兰家、道旭、大道王6处引黄灌区,设计引水流量185m3/s。
2、地下水浅层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沿黄区域。
深层地下水含氟量在4mg/l左右,不能饮用。
(三)水资源配置和水资源利用1、主要措施(1)设立专管人员,建立了取水、使用、水资源论证、用水控制等水资源管理体系。
(2)編制和下达年度用水计划,实施考核。
把万元GDP取水量、节水器具普及率、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等指标纳入全区节能减排目标考核体系。
(3)通过实施“封井并网、水源转化”,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滨州市水环境演变规律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滨州市水环境演变规律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滨州市位于山东省东部,地处胶东半岛。
该市境内水系发达,包括黄河干流和多条支流、新兴河的源头和主干等。
然而,随着城市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滨州市水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加上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洪涝灾害频发,滨州市的水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对滨州市的水环境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合理的治理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将分析滨州市水环境演变的规律,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深入分析污染源、污染物种类和分布特点等问题。
同时,针对当前滨州市水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和建议,推动滨州市水环境的治理和保护。
研究目标如下:1.了解滨州市水环境的演变规律,探讨其形成原因;2.分析现有污染源和污染物种类及分布特点;3.探究滨州市水环境加速恢复的可行性;4.制定合理的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对策,推动滨州市水环境的治理和保护。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资料分析、实地调查、水样采集和分析等。
具体步骤如下:1.搜集和整理滨州市有关水环境方面的文献,了解滨州市水环境的状态和历史演变;2.对滨州市各支流和河道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其污染状况和污染源;3.采集水样并进行分析,确定污染物种类和浓度;4.分析滨州市水环境演变的规律和其主要影响因素;5.探究加速滨州市水环境恢复的可行性,制定具体的治理和保护对策。
四、预期成果和应用价值本研究预期成果为:1.深入分析滨州市水环境演变规律,并探究其形成原因;2.确定滨州市水环境污染源、污染物种类和分布特点;3.提出滨州市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对策,推动其水环境的治理和保护。
该研究对于滨州市的水环境治理工作和水资源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为类似地区的水环境治理和保护提供可行性建议。
滨州水文

浅析滨州市海河流域水生态恢复对策王华(山东省滨州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山东滨州 256600)摘要:滨州市海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通过对该流域的水生态环境调查分析与评价,针对水生态逐渐恶化问题作出深入分析,提出了该流域水生态恢复的主要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滨州市;水生态环境;调查;恢复;对策滨州市位于山东省北部,地跨黄河两岸,黄河以南为山东半岛,黄河以北为海河流域。
市内海河流域辖四县一区,土地总面积7145.6km2,现有耕地27.45万hm2。
1滨州市海河流域的水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评价1.1水资源过度开发,水生态环境恶化滨州市海河流域多年平均年降雨量574.7mm,当地地表径流量3.59亿m3,地下水资源量3.23亿m3,水资源总量为6.82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283m3,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2.9%,属于严重的缺水区。
且流域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量年际变化大,常出现连续丰水年和枯水年。
如丰水的1964年,年降水1108.1mm,相应径流量11.84亿m3;而枯水年1989年,年降水285.3mm,相应径流量1.14亿m3。
丰水年与枯水年年降水相差3.88倍,相应径流量相差10.39倍。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及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流域内用水量急剧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人们不得不过度开发水资源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导致河道断流、入海水量减少,流域下游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1.1.1河道断流,河床沙化截止2008年,该流域共建成大、中、小型拦河闸58座,一次蓄水能力1.46亿m3;平原水库56座,总库容1.818亿m3。
根据对流域内徒骇河、马颊河、德惠新河、漳卫新河、秦口河、潮河等6条主要河流及流域面积100km2以上的20条支流河道的调查统计,常年断流(断流时间超过300天)河段占65%,常年有水河段仅占12%。
据1986~2000年统计资料,德惠新河断流天数超过250天的有14年,只有1年断流天数为179天;徒骇河断流天数超过250天的有10年,其它5年断流天数也在190天以上;秦口河自每年断流都超过300天以上。
滨州市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 影响滨州市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
" # 水资源总量不足且时空分布不均。滨州市 属半干旱、 半湿润气候, 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且具 有冬寒少雪、 春旱多风、 夏热多雨、 晚秋多旱的特点, 水资 源 总 量 为 &&?<! 亿 4> ,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 是全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的 &@E , 属资源型 >!$ 4 ,
缺水区。滨州市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 多年平 均降水量为 <D@ 44, 水 # F % 月份降水量达 @<" 44, 资源的年内分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 灌溉用水缺口大。滨州市多 $# 水分蒸发量大, 年平均水面蒸发量达 & !##?% 44, 春灌期 @ F # 月份 的蒸发量为 <#"?> 44, 而同期的降水量不足 &!> 44, 呈现水分蒸发量大而降水量少的特点。滨州市多年
水 利 经 济 ,(-./0) (1 23(/(4536 (1 7089. :96(-.396
!$$% 年 && 月 +(;* !$$%
RS ~ >? $=> TUV %A/ W
由国栋
(滨州市小开河引黄灌溉管理局, 山东 滨州 !<##$$)
摘要: 分析了影响山东省滨州市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 结果表明, 滨州市存在水资源总量 不足且时空分布不均; 水分蒸发量大, 灌溉用水缺口大; 地表水遭受污染; 对黄河水源的依赖性强, 泥沙问题严重; 水价机制不合理, 农民节水意识薄弱; 水利配套工程不完善, 末级渠系管理不到位; 资金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实现滨州市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 因地制宜地制定农业水资 源利用规划; 用经济手段促进节约用水; "改革水价机制, # 推广非工程节水措施; $ 兴建蓄水工 程; %积极筹措资金建设水利配套工程; &合理利用引黄泥沙;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关键词: 农业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滨州市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 %<&& $# $$#$ $! ( ( ( 平均灌溉需水量为 &! 亿 4> , 而分配给滨州市的用 缺水达 !?D 亿 4> 。 水量指标为 %?! 亿 4> , % # 地表水遭污染。滨州市土地以黄河冲积平 原为主, 主要河流包括小清河、 黄河、 徒骇河、 德惠新 河、 漳卫新河、 马颊河等过境河流, 除黄河外, 其他河 流流量小, 污染严重, 灌溉利用价值小。!$$@ 年, 对 体现滨州市地表水环境质量的 &# 条河流、 & 个湖泊 共 @& 个测点进行了水质监测。在监测的 >% 个断面 中, 占监测断面的 <?&E ; )类水质断面 ! 个, *类水 质断面 @ 个, 占监测断面的 &$?!E ; 劣于*类水质断 占监测断面的 D@?"E 。从监测结果来看, 面 >> 个, 造成水质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有机耗氧物质、 氨氮、
滨州市地面沉降现状简析及其防治措施

滨州市地面沉降现状简析及其防治措施地面沉降是环境地质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滨州市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地面沉降观测数据进行综合研究,并结合全区的地下水下降情况,对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提出几点参考意见。
标签:地下水降落漏斗地面沉降防治地面沉降是一种由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是自然和人为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一旦产生必将给城市建设带来严重的影响和危害。
1深层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地面沉降现状滨州市从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大量开采深层地下水,至本世纪初形成了以滨城和博兴为中心的两个地下水降落漏斗。
滨州市地面沉降测量工作于2005年展开,首先在深层地下水开发利用较高的滨城和博兴布设了一纵两横三条剖面。
对滨州多年的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测数据及地面沉降监测资料综合分析发现,沉降量的大小变化与水位埋深值的变化是基本一致的。
因此确定深层地下水的过度开发利用是引起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
根据2008年及2012年复测结果(图1、图2)可以看出,所有观测点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年平均下降幅度27.4mm,地面沉降的范围从城市逐渐延伸到农村,并形成了城乡连为一体的片状分布。
其中以博兴县城为中心(JQ59)的沉降区,87个月累计沉降量-432mm,平均年沉降速率-59.6mm,比05~08年之间的年沉降速率增大了5.2mm/a,该沉降区已与东边的广饶沉降区连为一体,被-200mm沉降线包围;滨州市滨城区为中心(B29)的沉降区,87个月累计沉降量-361mm,平均年沉降速率-49.8mm,比05~08年之间的年沉降速率57.8mm减缓了8mm/a。
从地理方位上来看,博兴县城东部的沉降量大于西部,南部的沉降量大于北部(见图2~3)。
2滨州市地面沉降现状推测根据地面沉降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分析,深层地下水水位降低引起土层压密固结,是导致区内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
区内存在这不同程度的地下水和石油、天然气的开采活动。
以上区域的地质条件与滨城区和博兴县相似,目前虽未进行实地测量工作,但根据工程地质类比法,这些区域毫无疑问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只是由于这些地方远离人口密集地带,地面沉降带来的危害尚不明显,尚未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而已。
滨州市水文水质调查

滨州市水文水质调查简报滨州市位于鲁北平原,东与东营市为邻,南与淄博市接壤,西与济南市相连,北濒渤海。
全市境域横跨黄河两岸,东西最长跨度120km,南北最长跨度175km,总面积9444.7km2。
滨州市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春季多风少雨,气候干燥;夏季气候潮热,降雨集中;秋季天高气爽,雨量减少,气温急降;冬季雨雪稀少,气候干冷。
年平均气温12.4-13.1 C,年平均降水量为575.4mm,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213.5mm滨州市河流均为雨源性河流,除黄河滩地归黄河流域外,以黄河为界,南部为小清河区,北部为鲁北平原区。
滨州市版图面积9600平方公里,人口380万,现辖滨城区、惠民、阳信、无棣、沾化、博兴、邹平五县二区和滨州经济开发区、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是黄河三角洲区域内最大的行政区。
滨州市当地水资源可利用量为71236.2万m3,其中地表水可利用总量为22229.0m3,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为50968.7万m3。
一、地表水资源根据滨州市水利局《滨州市水资源公报》统计显示,2014年各河段总体平均蓄水量在3300万m3左右。
具体见表1:二、地下水资源滨州市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65295.7万n3,矿化度小于2g/L的地下淡水资源量为80214.3万m3。
根据滨州市水利局《滨州市水资源公报》统计显示,2014年9月1日-2014年10月1日全市地下水平均埋深为3.61m。
三、水质监测评价本次引用的水质监测以城乡生活或工业用水供水水源地为重点,共监测19座水库和1个河段,相应布设的监测断面20个,河道监测断面位于滨城区黄河浮桥。
监测项目为水温、pH值、色度、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挥发酚、氰化物、汞、砷、六价铬、氯化物共计13项。
2014年全年各监测断面水质类别见表2。
由表2可知,滨州市19座水库和1个河段无I类、IV类和V类水,均为n类水和川类水,以n 类水为主。
滨州市水生态恢复研究与对策

水 。据 统 计 , 州 市 多年 平 均 实 引 黄 河 水 1. 滨 2 1亿 m 。进 入 上 世纪 8 0年代 , 着 黄 河 流 域 用 水 量 的 巨增 , 河 水 利 委 员 会 对 随 黄
黄河 水 实 行 定 量 分 配 , 东 分 配 给 滨 州 市 9 2亿 i , 为 多 年 山 . n 仅 实 引 量 的 7 % 。根 据 《 州 市 节 水 型 社 会 建 设 规 划 》 到 2 1 6 滨 , 05 平 水 年 缺 水 20 . 3亿 I ,0 0平 水 年 缺 水 4 3 亿 m 。 n 22 .8
人 均 水 资 源量 的 19 且 降 水 时 空 分 布 不 均 , 资 源量 年 际 变 化 /, 水
大 , 最 大 年 ( 9 4年 ) 水 量 为 11 0 m, 应 地 表 径 流 1 .7 如 16 降 0m 相 89 亿 I , 小 年 ( 9 9年 ) 水 量 仅 2 0 m 相 应 地 表 径 流 0 3 T 最 I 18 降 9 m, .4
用 水 定 额 偏 高 , 市 供 水 管 网 漏 失 严 重 ; 市 节 水 器 具 普 及 率 城 城
低 , 民节 水 意 识 有 待 提 高 ; 业 现 状 引 黄 灌 区 多 数 干 渠 虽 进 行 全 农
2 2 河 道水质 污 染严重 , . 水环境 恶化 加速
3 . 2万 h 。 78 m
河 流 域 濒 l 海 , 大 部 分 浅 层 地 下 水 矿 化 度 大 于 3 L 无 开 临渤 绝 ,
采 价 值 。 足 , 但
为 满 足 工 农 业 发 展 对 水 的 需 求 , 超 采 地 下 水 维 持 水 的 供 需 平 靠
l 水 资 源状 况 及 存 在 问 题
对山东滨州自然水域的治理提出一些建议

《对山东滨州自然水域的治理提出一些建议》
1.加强自然水域的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2.改善河道环境,提高通航能力和效率;
3.建立完整、有序的生态系统,恢复自然界原本的面貌。
(一)滨州市是黄河下游重要的节点城市之一,也是山东省北部的经济中心城市,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
但由于受历史条件限制,特别是人为因素影响,造成了目前水体污染严重,水质恶化等问题。
如何治理好黄河,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话题。
黄河流经滨州段长约95公里,由于地处鲁西平原腹地,无论从水文情况还是从生态角度来看都具备良好的治理基础。
近年来,滨州在治理黄河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如截断向渤海排放工业废水渠道,疏浚河道、增设拦河闸坝、清淤等措施,对缓解黄河洪涝灾害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与此同时,随着工农业迅速发展,城镇规模不断扩张,黄河沿岸产业结构单一,工业“三废”排放量大幅增加,造成了沿河区域水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威胁着黄河健康生命。
滨州环保整改措施

滨州环保整改措施滨州市位于中国山东省中部,是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也是全国著名的化工基地之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滨州市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改善滨州市的环境质量,政府和社会各界都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的环保整改措施。
首先,滨州市政府加大了环保投入。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环保政策,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环保行业中。
政府还成立了专门的环保部门,加强了对环保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环保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采取环保措施,降低排放量。
其次,滨州市加强了环境监测和监管。
政府建立了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定期对各个污染源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问题。
政府还加大了对违法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形成了一定的震慑效果。
再次,滨州市提升了环保意识和教育水平。
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政府还加大了对环保知识的普及,开展了各类环保培训和讲座,提高了居民的环保素质。
此外,滨州市大力推进了工业结构调整。
政府主动引导传统工业向清洁化、低碳化方向发展,推动高污染、高耗能产业淘汰退出,鼓励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
政府还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环保企业,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另外,滨州市加强了水环境治理。
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修复和改善水体环境,加强了对水源保护区的管理和监管。
政府还加大了对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力度,加强了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推进力度。
这些举措有效地改善了水环境质量,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滨州市积极推行绿色出行。
政府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等环保的出行方式,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
政府还建设了更多的自行车道和交通设施,方便居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综上所述,滨州市的环保整改措施涉及政府投入、环境监测、环保意识教育、工业结构调整、水环境治理和绿色出行等多个方面。
这些措施打击了环境污染源,改善了环境质量,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滨州调查报告环境

滨州调查报告环境滨州调查报告环境滨州,位于中国东部的山东省,是一个拥有丰富资源和美丽自然风光的城市。
然而,近年来,滨州的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滨州的环境状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首先,我们对滨州的空气质量进行了测量。
通过检测空气中的PM2.5和PM10等颗粒物的浓度,我们发现滨州的空气污染程度较高。
尤其是在工业区附近,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含量更是超过了国家标准。
这种污染对居民的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
其次,我们调查了滨州的水质情况。
通过对滨州主要河流和水源地的采样分析,我们发现水质普遍较差。
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导致水体中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超过了安全标准。
这不仅对人类的饮用水安全构成威胁,也对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破坏。
此外,我们还对滨州的土壤质量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滨州的土壤中存在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工业废弃物的不当处理和农药的过度使用所导致的。
这种污染不仅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产生了负面影响,也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了威胁。
为了解决滨州的环境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加强对工业企业和农业生产的监管。
严格执行环境法规,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以震慑违法者。
同时,应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公开,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参与度。
其次,滨州应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环境习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应加强环境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最后,滨州应加强环境技术研发和应用。
通过引进先进的环境治理技术,改善滨州的环境质量。
同时,鼓励企业加大对环境技术的投入,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总之,滨州的环境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挑战。
只有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滨州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报告,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为滨州的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滨州自然环境及地质情况

滨城区1.2.1.自然条件滨州市(滨城区)气候属于东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自然地理环境,太阳辐射和季风的影响,形成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集中(6月到8月占年降水的61.1%-68.6%)的基本气候特征。
(气象条件主要来源于滨州市专业气象台1979-2000年全市各县平均的历史资料。
)(1)气温年平均气温: 12.9(℃)最高年平均气温: 18.2(℃)最低年平均气温: 7.4(℃)七月平均气温:26.7(℃)一月平均气温:-2.7(℃)最高温度:40.7(℃)绝对最低温度:-17.3(℃)(2)降雨量年平均降水量 549.8mm年最大降水量 968.4mm年最小降水量 319.5mm日最大降水量 150.4mm(3)风向、风速年主导风向:东南风,频率8-10%最大频率风向:东南风最小频率风向:北北东夏季主导风向:南到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西到西北风平均风速: 2.9m/s最大风速: 28.5m/s(4)最大冻土深度最大冻土深度: 45cm1.2.2.地质、地震(1)地质情况厂区位于滨州市滨城区,地质属于第四纪地层及石炭纪,自上而下地层依次为杂填土、粉质粘土、中风化石灰岩,石灰岩层地场内均有分布且质地坚硬。
本区构造活动稳定,无古河道及大的构造断裂等严重影响建构筑物稳定的不良地质现象。
(2)地震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惠民县1.1.1气象条件惠民县气候属于东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自然地理环境,太阳辐射和季风的影响,形成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集中(6月到8月占年降水的61.1%-68.6%)的基本气候特征。
(气象条件主要来源于滨州市专业气象台1979-2000年全市各县平均的历史资料。
)(1)气温年平均气温12.7℃最高年平均气温18.2℃最低年平均气温 6.9℃七月平均气温26.6℃一月平均气温-3.2℃最高温度40.3℃绝对最低温度-19.6℃(2)降水量年平均降雨量 541.7mm年最大降雨量 1001.4mm年最小降雨量 297.9mm日最大降雨量 190.5mm(3)风向风速年主导风向:东南风,频率8-12%最大频率风向:东南风最小频率风向:北北东夏季主导风向:南到东南风冬季主导风向:西到西北风平均风速: 2.9m/s最大风速: 28.5m/s(4)冻土深度最大冻土深度: 45cm1.1.2地质、地震(1)地质该加油站位于惠民县,地貌成因类型为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海陆交互相沉积。
滨州市城区生活饮用水水质情况调研报告

滨州市城区生活饮用水水质情况调研报告水是生命之源。
生活饮用水的供给和水质是涉及民生的大事,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我国政府历来十分关心和重视饮用水卫生工作,多次发布、修订饮用水卫生标准,保证居民供水以及水质要求。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第三十一章提到,要强化水安全保障,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推进水资源科学开发、合理调配、高效利用,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2017年滨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在今后五年要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和城市河道整治,持续推进水质改善实现生态建设新突破。
一、背景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污染已成为本世纪的一个全球性问题,对水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有专家认为21世纪是水的世纪,水问题有可能超越能源向题而成为世界上最为重要的问题,因此,必须对水的问题予以高度重视。
2014年4月兰州自来水苯严重超标,经调查研究是输送过程中原油污染所致。
为保证居民饮用水安全,必须对水质进行定期检测。
水质检测的实质就是检查并测定水中的污染物的种类及含量,并且根据污染物的变化趋势控制水质的污染,是一个用合理的指标评价水质状况的过程。
如果能够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可为治理水污染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事情。
二、调查方法1.范围与年限调查范围:市区、滨城区、经济开发区、沾化区、高新技术产業开发区调查时间: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2.调查工作量对市城区6家供水企业涉及的水源水(水库)、出厂水(水厂)以及管网末梢水(饮用水)进行调查、实地察看、抽测,对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进行评价。
3.研究方法综合采用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文献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调查研究法:通过实地查看、调查问卷、座谈等方式对市城区区域地理环境及水资源利用状况、水厂基本情况、二次供水设施管理情况等进行调查。
观察研究法:通过现场实地查看,对水库环境、水厂管理等进行考察了解。
滨州市城区水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

滨州市城区水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李芸;刘红心;付云峰【摘要】通过对滨州市城区水环境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导落实,明确部门分工、形成工作合力,践行“治、用、保”治污理念,进行城区河道疏浚治理、建设景观绿化工程、生态调水稀释治理污染水域等措施,以实现治理的根本转变。
【期刊名称】《山东水利》【年(卷),期】2011(000)007【总页数】2页(P61-62)【关键词】水环境现状;滨州市;治理;城区;组织领导;河道疏浚;绿化工程;污染水域【作者】李芸;刘红心;付云峰【作者单位】滨州市海河管理局,山东滨州256600;滨州市海河管理局,山东滨州256600;滨州市海河管理局,山东滨州256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8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愈加凸显。
城市水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各种严重后果,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并直接危及人类生存。
这些问题日益引起公众关注,政府重视,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但如何通过治理取得一定成效并保持治理成果,需要在采取行之有效的工程治理措施的同时,树立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治水理念,探索正确的治理思路,遵循科学的治理原则,把握关键的治理要点。
1 城区水环境现状滨州市城区河道主要包括秦台河、张肖堂干渠、新立河、西沙河等河道,集行洪排涝、灌溉蓄水等功能于一体,全长98.9 km,流域面积518 km2,流域人口17.5万人,主要接纳滨城区、滨州经济开发区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
其中,秦台河自高杜财源桥至北外环路毕家桥,长约12 km,沿线有高杜、六街、郝家、滨化等42个居民小区和单位,人口约6.7万人。
共有排放口201个,其中工业排污口1个,污水处理厂排污口1个,生活排污口81个,应急口1个,其余为雨水排放口。
中和水质排放口上游每天产生生活污水约5 000 m3,下游每天产生生活污水约2 000 m3。
张肖堂干渠自南外环河盛华路干渠控制闸至北外环桥长13 km,沿线有滨州一中、南杨居委会、海河管理局等37个单位和居民小区,人口5.1万人。
滨州市城市环境总体评价

滨州市城市环境总体评价滨州市位于中国山东省中部,是山东省的地级市。
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城市,滨州市的城市环境总体评价较高。
滨州市的空气质量较好。
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空气质量成为衡量城市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
滨州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空气质量,如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推广清洁能源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滨州市的空气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市民们呼吸的空气更加清新。
滨州市的水环境也得到了有效治理。
滨州市位于胶东半岛,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水资源,滨州市加大了水环境治理的力度,加强了水源地保护,加大了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管理。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滨州市的水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市民们可以安心饮用来自自来水厂的水。
滨州市的城市绿化工作也做得很好。
城市绿化是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
滨州市注重绿化建设,大力推广植树造林,修建公园和绿地。
这些绿化措施不仅美化了城市的景观,还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市民们可以在绿荫下散步、锻炼身体,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滨州市的交通运输也比较便利。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的发展也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滨州市积极改善交通设施,修建了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提高了公共交通的便利性。
这些措施使得市民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保障。
总的来说,滨州市的城市环境总体评价较高。
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空气质量、水环境,加强城市绿化和交通运输建设。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滨州市的城市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市民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但是,滨州市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努力来解决。
相信在市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努力下,滨州市的城市环境会越来越好。
滨州市水资源环境

资源09 马淑敬
滨州市概况 水资源分析 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及演变规律分析 水环境保护对策
一、滨州市概况 1、滨州市位于鲁北平原,地理位置为东经117°15′27”~ 118°37′03″,北纬36°41′19″~38°16′14″。东与东营市 为邻,南与淄博市接壤,西与济南市相连,北濒渤海。全 市境域横跨黄河两岸,东西最长跨度120 km,南北最长跨 度175 km,总面积9 444.7 km2。 2、滨州市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春季多风少雨,气候干 燥;夏季气候潮热,降水集中;秋季天高气爽,雨量减少, 气温急降;冬季雨雪稀少,气候干冷。年平均气温l2.4~ 13.1℃,年平均降水量为575.4 mm,年平均水面蒸发 量1 213.5 mm(E601蒸发皿)。滨州市河流均为雨源性 河流,除黄河滩地归黄河流域外,以黄河为界,南部为小 清河区,北部为鲁北平原区。
二、水资源分析
2、水资源质量分析 (2)地下水水质 • 滨州市地下水总硬度和矿化度普遍偏高.氨氮、亚硝酸盐氮、 氟化物等项指标达到Ⅳ类或Ⅴ类标准值,使地下水质类型降 低。滨州市地下水质综合评价多数地区为Ⅴ类水质.少数地 区为Ⅳ类或Ⅲ类.无Ⅰ类和Ⅱ类水。其中,Ⅲ类水质地下水 资源量为3 015.27万m3.Ⅳ类水质地下水资源量为9 874.28万m3,Ⅴ类水质地下水资源量为48 707.85万 m3.分别占浅层地下水资源总量的4.9%、16.O%、 79.1%。 • 由于滨州市濒临渤海.受地理位置和土壤结构等因素影响, 地下水硬度普遍偏高,采用单指标评价法,大部分地区地下 水属于劣质区(水质为Ⅳ或Ⅴ类的区域)。通过对各监测井 资料的分析,发现许多监测井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 锰、氟化物等有毒物质超标,也就是说受地表水污染影响, 全市地下水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
滨州潮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滨州潮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介绍滨州市潮河流域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流域总面积约为3200平方公里。
该流域土地资源丰富,水系湖泊众多,风景秀丽,是山东省内的重要农业区域之一。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日益受到影响。
近年来,滨州市加大了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力度,通过多方面的综合治理手段,实现了潮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综合治理措施水质治理滨州市在潮河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水质治理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河道生态修复滨州市利用生态修复的方法,在潮河流域重要断面开展了河道生态修复工程。
在河道中种植了一些水生植物,并修建了大量的人工海绵池,以减缓洪水的冲击,提高水质,改善河道景观。
污水处理厂滨州市在潮河流域建造了多个污水处理厂,对城市和农村生活废水进行处理。
通过强化处理工艺和设备,有效去除污染物,提高水质,为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沙漠化治理潮河流域是山东半岛荒漠风沙较为明显的区域之一,面积占到了全省荒漠化面积的20%以上。
为有效防治沙漠化,滨州市采取了多种措施:人工植被覆盖滨州市在潮河流域开展了大规模的人工植物覆盖的工作,通过移植沙漠化抗性强的植物,增强了土壤保水能力,提高了水土保持能力,有效防止了沙漠化。
防风林带建设滨州市在潮河流域沿岸区域建造了多个防风林带,以减轻风沙带来的影响,提高区域的生态环境和自然风光。
生态保护滨州市在潮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海岸线保护滨州市在潮河流域的沿海地区建设了海岸线保护工程,包括建造海堤以减少风浪侵蚀,种植抗风固沙的植物等,有效地保护了海岸线生态环境。
保护自然湿地潮河流域湿地资源丰富,滨州市在湿地保护方面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包括设立保护区、控制开发、加强监管等,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收效滨州市在潮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作为重点工程之一,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截至2019年底,全区水质达到国家双控指标80%以上,潮州市水域密布、环境优美的养殖经济快速发展,潮河流域的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滨州市地表水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分析摘要:本文采用滨州市有关水文水资源资料,深入调查、搜集、分析了大量水文、气象、水质等基本资料,对滨州市的水资源数量、水资源质量、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等进行了阐述,对地表水环境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
并针对水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工程和管理两方面的综合治理对策。
关键词:水环境;水资源;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治理对策前言:滨州市水资源比较匮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13.8%,为全省人均水平的76.8%。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的质和量的需求也相应提高,而水资源匮乏和水环境的严重污染已成为滨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同时也成为水环境管理面临的重大问题。
为了适应新时期水环境保护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各级领导决策和水资源统一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滨州市水环境现状及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并提出治理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滨州市概况滨州市位于鲁北平原,地理位置为东经117°15′27″~118°37′03″,北纬36°41′19″~38°16′14″。
东与东营市为邻,南与淄博市接壤,西与济南市相连,北濒渤海。
全市境域横跨黄河两岸,东西最长跨度120km,南北最长跨度175km,总面积9453km2。
滨州市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春季多风少雨,气候干燥;夏季气候潮热,降水集中;秋季天高气爽,雨量减少,气温急降;冬季雨雪稀少,气候干冷。
年平均气温12.4~13.1°C,年平均降水量为575.4mm,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213.5mm。
滨州市河流均为雨源性河流,除黄河滩地归黄河流域外,以黄河为界,南部为小清河区,北部为鲁北平原区。
2水环境现状分析2.1水资源数量分析2.1.1水资源量滨州市水资源包括当地水资源和客水资源两部分。
当地水资源量:滨州市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55亿m3,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65295.7万m3,扣除重复计算量,本市当地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10.16亿m 3。
客水资源主要指黄河水量,山东省分配给滨州市黄河引水量指标仅为8.57亿m 3,本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合计为18.73亿m 3。
2.1.2水资源可利用量滨州市当地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71236.2万m3,其中,地表水可利用总量为22229.0万m3,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为50968.7万m3,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与浅层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两者之间重复计算量为1961.5万m3。
2.2水资源质量分析2.2.1河流水质状况从水资源分区来看,黄河水质较好,全年水质均在Ⅲ类水质以上,鲁北平原区河道水质要好于小清河区。
而从评价期看,汛期水质状况要好于非汛期及全年的水质状况,非汛期水质状况最差,这是由于枯季河流流量较小,纳污量相对较大造成的。
全年评价期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河段只有黄河河段,仅占全部河道的11.4%,Ⅴ类、劣Ⅴ类水质标准的河段占全部河道的68.9%,滨州市各河流污染已相当严重,50%以上的河流水质在Ⅴ类水质以下,应引起各部门的重视。
2.2.2水源地水质状况滨州市共有15个集中式城市饮用水源地和部分分散的自备水源地,承担全市的饮用水供应,水源地类型主要为引黄平原水库,部分为地下水。
滨州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良好,水质状况综合指数均在1~3之间,全部符合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的要求。
总的来说,滨州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尚可,符合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要求的水源地占调查水源地的100%。
主要问题是地表水水源地的营养化程度较高,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受到污染,有恶化的趋势。
2.3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分析滨州市主要河流均为平原性河道,河道较窄较浅,水流顺直,流速小,污染物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在断面内均匀混合,污染物主要沿河纵向迁移变化,横向变化不大,因此采用一维水质模型推求各功能水域的纳污能力。
根据《滨州市水资源保护规划》划分的15个功能区中,各功能区均受CODcr和氨氮污染严重,特别是小清河河、潮河、孝妇河接纳了与纳污能力极不相应的污染物,超出了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体丧失了相应的水体功能,其他河段还有部分纳污潜力。
3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3.1洪涝灾害滨州市旱涝灾害频繁,而且交替发生。
自建国以来共发生旱灾21次,发生涝灾14次。
其显著的特点是:“旱多于涝、涝重于旱”。
滨州市的旱涝灾害在年际上具有连续性的特点,经常发生连续丰水年和连续枯水年。
在季节上,汛期洪水暴涨暴落,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而枯季则河川径流量很少,水资源严重不足,易出现干旱。
3.2水资源短缺随着滨州市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用水量逐年增加,供需矛盾日益增加。
由于河流污染,地下水水质差等原因,滨州市工农业用水主要偏重依赖黄河水,黄河水资源为滨州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但是,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达67%。
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已经导致了断流、污染加剧、地下水严重超采等问题,缺水将是今后一个长期的问题。
3.3水污染严重除黄河外,其它河流均已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河流主要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挥发酚和石油类。
造成滨州市河流水体污染突出的主要原因,一是过境河流多,外来污水污染严重;另一个原因是自身污染明显,近年来,滨州市经济发展较快,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大增加,这些废水通过不同途径排入河流之中,造成了区辖河流污染。
3.4水环境管理问题水环境管理范围包括规划管理、建设管理、水工程及其附属设施管理等等。
由于水环境管理涉及领域广泛,目前的多部门管理造成大家都有责任,大家又都可以不负责任的局面。
另外,过境河流的水环境问题难以管理,上游地市过量引水,过量排污等问题难以解决。
4水环境治理对策探讨4.1水环境保护工程措施4.1.1合理利用水资源,缓解缺水压力(1)大力挖掘节水潜力,开展各种节水措施。
滨州市的节水普及率不高,农业、工业、生活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浪费水的现象。
农业方面应加大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提高渠道防渗率,推广田间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
工业方面应调整工业结构,限制发展用水量多的企业,大力推广节水型生产工艺。
居民生活方面应逐步实行一水多用,分质用水,建设中水设施,鼓励单位进行污水处理和使用中水。
通过各种措施,逐步提高节水普及率,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提高地表水资源利用效率。
利用水利工程的调蓄能力,对地下水和地表水实施联合调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水平。
进行平原水库和蓄水工程建设,做到丰蓄枯用。
(3)雨洪水资源利用。
开发利用雨洪资源,实施屋顶集水、路面集水、草场渗水以及河道、水库、坑塘、水窖蓄水等措施,增加雨洪水的利用量,是缓解缺水状况的重要措施,4.1.2控制工业污染源工业污染是造成水污染的根源,加快工厂企业技术改造,推动工业污染源长期、稳定达标,将控制水污染的战略思想由末端处理转变为源头控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实行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指资源利用率最高,污染物排放量最小的生产方式,是实施源头控制的最好做法。
(2)污染源治理再提高工程。
工业企业污染防治设施技术水平普遍不高,管理不善,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转率不高。
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前提下,通过技术改造和引进先进治污设备,使工业废水和污染物在源头和生产过程中得到有效削减,减轻末端治理的压力。
(3)合理工业布局,优化排污口布设。
按照河道的纳污容量,合理安排工业布局。
在作为饮用水源地的河道附近,不能安排工厂企业;在养殖、景观水功能区,不能建设影响水体功能的厂矿企业。
通过合理工业布局,优化排污口布设,充分利用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避免排污口过分集中,而造成河段水体功能的消退或彻底破坏。
4.1.3污水资源化污水资源化是水污染治理的发展方向,将经过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工业冷却、农业灌溉、城市绿化、环境卫生等方面。
污水资源化不仅开发了新的水源,而且可以大大减少排放至天然水体的废水量。
4.2水环境保护管理措施4.2.1加强领导,实行水环境的统一管理制度在水环境保护中,必须实行统一指挥、加强调控、推行主要管理功能部门化,确立单一行政领导系统,才能使水环境保护部门担负起统一管理的责任,实施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调度和统一管理,充分发挥流域机构在水环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4.2.2建立和完善水环境保护运行机制(1)落实水质保护目标责任制。
对县(区)、乡镇各级政府辖区内水环境保护实行目标责任制。
把水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干部任期政绩考核和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将水环境保护纳入本地区本部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使经济建设和水环境保护同步协调发展。
(2)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水环境监督管理能力。
通过建立健全水环境保护监测网、实行排污许可制度、开展水质监测预报和应急预警制、加强执法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行为等措施,为水环境保护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4.2.3水环境保护经济体制建设水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涉及部门多,工作面大,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开征污水处理费、吸引社会公益基金等各种措施,保证长期的、稳定的资金投入,使水环境保护工作的能够顺利进行。
4.2.4法律、法规措施依据国家和地方法规,制定和补充完善水环境保护方面的地方配套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使水环境保护有法可依。
明确水环境主管部门的职责与权利,协调好与环保、城建等部门的权利关系,使各部门职责清、权限明,便于密切协作,共同做好水环境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1]汪恕城水环境承载能力分析与调控[N] 中国水利学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学术报告 2001年10月30日[2]林洪孝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3年7月7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