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实践_回归语文教学的本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言语实践; 语文本体; 言语智慧
中图分类号:G623.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902(2012)02-0050-04
一、理论审视:在言语的滋养中培育人格
( 一) 营构存在的家园 语言是存在的家园,言语是个体生命的显现境 域。语文课程主要学习的不是语言,而是言语。言 语一方面是语言的运用,另一方面则是在语言实践 中不断创造和生成的,是属于“个人”的。言语是个 人的意志和智能的行为,生命的冲动、生命的激昂、 生命的颠簸、生命的觉醒,生命中所有的悲欢离合、 阴晴圆缺都投射在个人的言语之中。言语的生命状 态,就 是 人 的 直 接 现 实 与 存 在 方 式。 因 此,语 文 教 育,即“唤醒和激发人的生命意识的教育,是培育言 语创造意识的教育,就是激发、促成并帮助学生达成 自身生活世界与语言世界的同构对应,并在这种生 命境域与存在世界的豁然贯通中,向本体论生存论 意义的转变,成为诗意居留的场所。”[1] 倡导言语实践,就是要营构存在的家园,引领学 生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动态过程中,化育善良的德 行、诗意的情怀、温柔的心灵,增进自身的人文修养 和综合学养,彰显生命最本真的精神流射、心灵律动 和情感宣泄,丰富生命意蕴,实现生命价值,提升生 命境界。 ( 二) 回归课程价值的生命原形 “语文的种差是言语性,语文课程的特性,即学 习言语,包括学习个人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实 际运用和表现。”[2]
言语实践,在语文学科的本体论立场上,是依照 语文规律教学的本色诉求。它是彰显语文学科特 质、实现语文学科价值的最佳路径。它强烈召唤言 语的人文性,关注实践层面、行为层面的特征,更关 注素养层面、动 机 层 面 的 特 征。 它 着 眼“语 用 ”,着 力“实践”,引 领 学 生 在 亲 密 接 触 语 言 的 过 程 中,体 认表达形式的精妙,体悟表达意蕴的精深。通过大 量的言语实 践,以“言 ”立 人,养 护 言 语 个 性 和 创 造 力,唤醒溶解在儿童血脉中的母语文化。
生: 母亲每天付出这么多,承受的负担这么重, 可是 从 来 没 有 为 自 己 想 过,作 为 子 女,我 们 太 感 动了。
( 三) 涵泳品赏 涵泳品赏,是文学艺术鉴赏的一种态度和方法, 是言语实践的本体召唤。所谓涵泳,即通过潜心体 味,沉潜其中,反复玩味和推敲,达到对言语作品深 入的、全方位的感知与领悟,以获得其中滋味。 “字字未宜乎,语悟其神。”涵泳品赏的过程,从 文章体式,到遣词造句,从主题、文势到纲目句法,照 顾到了整篇文章的方方面面,整体感知与分析知解 相融。教师应引导学生凭借丰富的言语经验和生命 体验,澄心净虑,虚怀涵泳,鉴赏玩索,掂量品评,获 得美感、情味、意蕴,从而提升语文素养。 例 3: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片断 师: 柴进的“笑”里隐藏着什么呢? ( 生一时说不出。) 师: 读书,需要联系全文去思考,其实课文的前 面也有交代,看看第二自然段,一定会有新发现。谁 来读读,有什么新的感受? 生( 读后发现) : “杀鸡宰羊”“厚礼款待”——— 看出林冲是贵宾才能享受这样的待遇; 柴进“心中 大喜”———看出柴进对林冲的尊重和景仰。 师: 而洪教头对林冲呢? 生: 很是瞧不起,不仅语言上羞辱林冲,还蛮横 地逼林冲和他交手。 师: 现在再来看看柴进的这个“笑”,里面隐含 着什么呢? 生: 柴进也早就知道洪教头这个人自高自大,也 知道他不是林冲的对手,他想要林冲把洪教头打败, 让他不要再这样目中无人了。 生: 我读了原著,里面就有这样的两句话: “柴 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 ”“柴进看了,又不喜欢。” 师: 是呀,也许柴进很是欣赏林冲,久仰大名,迫 切想要一睹林冲高强武艺; 也许是想让大家都见识 一下两位教头的真功夫; 也许是柴进早就了解洪教 头其人,借机想让林冲教训一下他,杀杀他的气焰, 让他 知 道 人 外 有 人、天 外 有 天 吧 …… 这 正 是 一 个 “笑”字,带 给 我 们 的 丰 富 的 奇 妙 的 感 受。( 板 书: 笑) ( 四) 语感解析 语感理论认为,语感是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 种直觉感受和迅速领悟的能力。语感能力的培养,不 能只停留在单纯的直觉的言语经验的低级层次上,还 要在具体的言语实践中分析语言知识,从中获得理性
— 51 —
奠定了基调。尤其 是 紧 扣 对“一 声 令 下”、“一 条 长 龙”、“一个念头”和“一道人墙”这四个“一”词组的 挖掘、解读与互照,语言的魅力在整体语境中得到彰 显。接下来,一个“飞”字更是将言语实践推向了高 端———在“驰”与“飞 ”的 比 照 中,学 生 逐 渐 明 晰 了 “飞”的意蕴: 快,人民子弟兵速度快。这反映出人 民子弟兵迫不及待救群众的心情,同时也体现了人 民子弟兵奋不顾身的精神。一个词组、几个词语的 呈现 就 把“保 卫 战”立 体 式 地 展 现 在 学 生 面 前。 “言—象—意”的融会贯通,“观上下、审左右”的阐 释方法,正是“言语实践”的基本原则。
总之,回归语文教学的本体,应该以学生的言语 实践活动为中心,以语文教材为言语典范,以生活为 “大教材”,以 教 师 语 言 使 用 的 行 为 规 范 为 主 导,以 语感培育为主线,致力于学生语感图式的建构。
( 三) 追求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语文教学的使命在于“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 的形成和发展。而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途 径是语文实 践 ”[3],引 领 学 生 在 丰 富 多 彩 的 语 文 实 践活动中 掌 握 运 用 语 文 的 规 律,提 升 运 用 语 文 的 能力。 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特点是由母语学习的特点决 定的,儿童言 语 是 在 活 生 生 的 语 言 交 往 中“无 师 自 通”的,儿童 言 语 能 力 的 提 高 靠 的 是 反 复 的 言 语 实 践。只有让学生投身于语言的海洋中,去探索,去感 受,去冒险,才能逐步养成正确的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的能力。 言语实践就是要竭力凸显学生的主体精神,唤
( 三) 亲历体验,让学生找“我” 语文,是生命的存在,是人的心灵之声,生命之 音。语言和文字都跃动着生命气息,充满了人情、人 味、人的思想和精神。生命体验,是语文学习主体参 与言语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语文教学,引领学生 在文本世界中超越常规经验,引领学生始终高扬主 体精神,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深入感悟,以自己全部 的生命激情和智慧投入语文体验。生命个体由此获 得独特的审美体验和生命感悟,并在此基础上师生 展开广泛而深入的对话与交流,感性和理性交汇,情 感与判断综合,以生命启迪生命,以生命创造生命, 语文课堂因此走出荒芜的沙漠,呈现生命的绿洲。 ( 四) 呵护个性,让学生得“乐” 言语实践活动,承认、尊重个性差异,呵护学生 的独特个性。教师不拿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个体的语 文学习活动,而是以平和宽广的心境、诚挚接纳的态 度来承认和尊重生命的多样性、独特性,赏识学生的 独特个性和完整生命,真心聆听学生灵魂深处淳朴 澄澈的心灵之声,敏锐捕捉学生稍纵即逝的创造灵 光。通过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浸润学生的心田,让每 一个学生都更加自信,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体验成功、 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在活动中得 以自由、充分、和谐地舒展。
二、特质彰显:在活动的建构中追寻语文真义
( 一) 回归本位,让语文姓“语” 语文,是一 门 以“语 言”为 核 心 教 学 内 容 的 学 科,应该着落 于“语 言 ”这 一 块 丰 腴 肥 沃 的 土 壤、这 一片充满诗情画意的丛林,应该致力于语言的理解、 运用、创造和 生 长,使 得 学 生 不 是 在“课 文 内 容 ”的 泥潭中越陷越深,而是在“语言发展”的高山上越攀 越高。 还语文教学本真面貌,需要牢牢地把握语文课 程的本体特质,顺应言语实践的一般性要求,坚定不 移地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不仅关注 “文本内 容 ”———文 本“写 什 么 ”和“为 什 么 写 ”,更 要关注“语 文 形 式 ”———文 本“怎 么 写 ”和“用 什 么 写”。回归本 位,彰 显 本 色,语 文 姓“语 ”,只 要 做 到 言意兼得、情智共生,语文课堂就一定会因为言语实 践的活动化教学而焕发生命的活力,营构出生命澄 明的境界。 ( 二) 链接生活,让学生动“心” 言语的内里潜隐着人的生命痕迹,储存着人的 生活智慧,有着人的喜怒哀乐、心事欲望和民族文化 积淀。语文主体对语文的学习在于通过语言与他人 就生活中的经验和阅历,以及人生中各种情态的世 相和体验进行交流、对话,并从中获得生活的智慧、 人生的启迪以及民族意识的自觉。 言语实践活动,是语文主体的一种言语行为,一 种生活方式,它约请个体生命对言语活动的自由参 与。强调在语言的使用中把握言语,昭示着语文教 学的过程应该顺应语言习得的规律,把语言和学生 的生活编织在一起,使得生活成为学生投入课堂语 文学习的有力驱动,语文学习成为学生提升自身生 活的手段和保证,让语文教学成为师生相互合作,共 创知识、意义与生活形式的过程,共同发展自我、超 越自我的生命过程。
( 二) 具象唤醒 维科认为,语言的诗性智慧主要是指语言有隐 喻和象征的具象性特点。汉语言思维正是“观物取 象”的具象 思 维,即 取 物 之 象 加 工 成 象 征 符 号 来 反 映、阐释世界,能使概念生动可感而又有所依托。汉 语注重言外之意、韵外之致、象外之象,具有诗性思 维的特征。 言语实践作为一种感悟式和体验型的学习方 式,旨在唤 醒 具 象,细 细 体 悟 语 言 形 式 中 的 丰 富 意 味。在和谐的情境氛围中,教师借言语作品以言激 情,以情感心,而学生则“披文以入情”,沉浸到言语 作品的感受玩索中。课堂情境、作品的意境、师生的 心境交融在一起,产生春风化雨般的滋润作用。 例 2: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片断 师: 这段文字中还蕴藏着一道加法算式,用心读 一读,你一定能发现。 生: 我和妹妹的体重加上一百多斤的担子,等于 母亲 80 多斤的体重。 师: 有要补充的吗? 生: 还应该有母亲对我们的关心。 生: 还有母亲在生活中遇到的坎坷。 ( 相机板书: 我 + 妹妹 + 100 多斤的担子 + 生活 的坎坷 + … = 80 多斤的身体) 师: 这省略号里还藏着许许多多你所不能想到 的沉重负担。同学们,读一读这道加法算式,将等式 左右两边,各用一个字来概括。 生: 左边是一个“累”字,右边是一个“瘦”字。 生: 左边是一个“重”字,右边是一个“轻”字。 师: 透过这一“重”一“轻”,你最想说些什么? 生: 母 亲 太 辛 苦 了,为 了 家 庭 付 出 了 自 己 的 所有。 生: 母亲为了子女含辛茹苦,孩子一天天长大, 可是自己却一天天老去。 师: 说得多好啊,孩子长大,母亲老去。 — 52 —
2012 年 3 月 第2 期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
源自文库
Mar. 2012 No. 2
言语实践:回归语文教学的本体
陆华山
( 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江苏 南京 210024)
摘 要:儿童言语能力的提高靠的是反复高效的言语实践。言语实践的教学主张,站在语文学 科的本体论立场上,在言语的滋养中培育人格,在活动的建构中追寻语文真义,在课程的语境中提 升言语智慧,语文课程因此有了符合其本体特质的价值取向。
收稿日期:2011-11-20 作者简介:陆华山,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教学研究中心主任,小学高级教师。
— 50 —
醒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潜能,在立体多元的语文 学习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参与丰富多彩的语文实 践。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以活动 为主要形式,自主参与,切己体察,锤炼语言,强化表 现,体验生活,启迪思维,滋润心灵,陶冶性情,在接 触和感知一人一景、一事一物的过程中,提升交际、 合作、探究的能力,获得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获得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三维目标的螺旋 递进。归根结底,就是要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指向生命本体的回归。
三、实践原则和方法: 在课程语境中提升言语智慧
( 一) 整体把握 汉语具有整体有机性、简约性等特点,这使得汉 语在表达上不注重外在形态而注重整体表意功能。 因此一篇文章是围绕一个意思而浑然天成的一个有 机整体,它是按特定的思路组织起来的,不是字、词、 句、段的任意堆砌。任何一个字、词、句、段都是其中 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功能是视整体而定的,不能 剥离出来作孤立的理解,而应结合语境加以整体观 照。在教学中,分析字词句篇等言语对象,一方面要 着眼于整体,“观上下,审左右”,顾及上下文; 一方 面须与作者的思想倾向、写作背景、历史文化背景等 大语境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较为准确地理解题旨、把 握言外之意,才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去感悟和把握一 篇文章。 例 1: 教 学《大 江 保 卫 战》,开 篇 以 一 个 对 偶 句———“大江保卫战,气壮山河; 人民子弟兵,舍生 忘死”绾结全文,辐射全篇,既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主 要内容,又教给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式方法, 拉开了言语实践的帷幕,同时也为下面的言语深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