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正公文集叙》阅读答案及翻译

合集下载

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序原文以及翻译

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序原文以及翻译

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序原文以及翻译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序原文以及翻译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序原文是怎样的呢?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序原文讲述诗人苏轼的些故事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序原文和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原文: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译文: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这一年(我)考中选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文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谋略郡本来在乡野之中就确立了不是做官后学习的淮阴侯在汉中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长短谋划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划等到辅佐汉高帝平定天下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得到实现的诸葛孔明隐居茅庐之中与先主(刘备)评论曹操、孙权谋划攻取刘璋依靠蜀地的资本争夺天下终身不改变他的见解这难道是道听途说尝试着做而侥幸成功的?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问为母亲守孝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天下人都传诵它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本书的他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性写作一定归结到这种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诚争相师从他、尊崇他知识扩展:练习以及答案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恨子不识范文正公恨:遗憾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游:交往C.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酬:报答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弟:尊敬兄长6、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士有自京师来者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B.尽以告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C.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欲须臾忘而不可得D.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如火之热如水之湿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的一组是: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A.①②⑥B.②⑤⑥C.③④⑤D.②③④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地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B.苏轼认为自己已认识了韩琦、富弼、欧阳修三人,遗憾还没认识范仲淹,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9.(1)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②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2)断句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参考答案】5、C(酬:实现)6、C(A、定语后置的标志;引出原因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目的C、都表转折D、指示代词这些;结构助词的)7、D(①不能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⑤⑥句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8、B(“自己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的说法有违文意)9、1)这一年(我)考中进十才被欧阳公所赏识(了解)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被动句式“见……于”、“知”、“因”各1分)(2)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待”“显”“传”各1分)(2)断句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范文正公集》叙阅读答案-苏轼

《范文正公集》叙阅读答案-苏轼

《范文正公集》叙阅读答案-苏轼(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范文正公集》叙阅读答案-苏轼《范文正公集》叙苏轼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范文正公文集序范文正公文集叙阅读答案及翻译

范文正公文集序范文正公文集叙阅读答案及翻译

范文正公文集序范文正公文集叙阅读答案及翻译【--生日祝福语】范文正公文集叙(宋)苏轼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日:“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且曰:“韩、范、富、欧阳【注】,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佑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

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

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

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

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

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

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

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

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策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

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

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

今其集二十卷,为诗赋二百六十八,为文一百六十五。

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

”非有言也,德之发于口者也。

又日:“我战则克,祭则受福。

《范文正公文集》序原文及翻译范文正公文集序翻译

《范文正公文集》序原文及翻译范文正公文集序翻译

《范文正公文集》序原文及翻译范文正公文集序翻译导语: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

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的文章,其文章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

下面和WTT一起来看看《范文正公文集》序原文及翻译。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

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

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

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

天下传诵。

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

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

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译文: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

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题)

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题)

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题)(四)文言文阅读。

(16 分)《范文正公文集》叙(节选)[宋]苏轼庆历三年,轼始总角①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日:“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假设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②,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③,则已私识之矣。

嘉佑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其后三年,过许④,始识公之仲子⑤今丞相尧夫。

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

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⑥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遺藁⑦见属⑧为叙。

又十三年,乃克⑨为之。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

然不敢辞者,以八岁知尊敬公,今四十七年矣。

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假设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⑩之愿也哉!(选自《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说明]①总角:指童年。

②韩、范、富、欧阳: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

③了:懂得,明白。

④许:今许昌。

⑤伸子:次子。

下面的彝叟为范之三子,德孺为第四子。

⑥同僚:同事。

⑦藁:同“稿”,诗文草稿。

⑧属:同“嘱”。

⑨克:能够。

⑩畴昔:过去,从前。

13.说明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3 分)(1)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2)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3)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14.用“/”给文中画横线的文字断句。

(限断三处)(3分)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欤!15.为深人理解对范仲淹的感情,某同学提出了下面四个问题。

请问,哪一个问题是最有价值的? (填字母)(3分)A.韩琦、富弼、欧阳修是怎样的人?B.乡先生最初为什么不愿回答苏轼的问题?火月C.苏轼“从旁窃观”《庆历圣德诗》),是不是不够光明正大?D.苏轼写自己与范仲淹三个儿子相识,为什么不合在一起写,而要一次-次分开写? 16.下面这句话是省略句。

《范文正公文集》序苏轼庆_文言文翻译试题答案

《范文正公文集》序苏轼庆_文言文翻译试题答案

《范文正公文集》序苏轼庆_文言文翻译试题答案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范文正公文集》序苏轼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

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

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

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

天下传诵。

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

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

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恨子不识范文正公恨:遗憾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游:交往C.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酬:报答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弟:尊敬兄长9.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的一组是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范文正公文集》叙注释

《范文正公文集》叙注释

《范文正公文集》叙注释原文及注释如下: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

(苏轼在旁边偷看,然后就能背诵里面的词句了,还问先生诗里所赞颂的十一个人都是谁呢。

)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先生就说:“小孩子何必知道这些呢?”)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苏轼说:“如果这些人是神仙,那我不敢了解;要是他们也是人,为什么我不能知道呢?”这里苏轼小小年纪就很有自己的想法,很勇敢地反问先生呢。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

”(先生觉得苏轼的话很奇特,就把那些人都告诉他了,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都是人中豪杰。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但已经暗自记住他们了。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嘉祐二年”,又一个时间点。

苏轼开始到京城参加进士考试的时候,范仲淹已经去世了。

“殁”就是去世的意思。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范仲淹下葬之后墓碑立起来了,苏轼读到碑文感动得流下眼泪,说:“我了解他的为人了。

”)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大概过了十五年都没能见他一面,这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这里苏轼充满了遗憾的感觉。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这一年苏轼考中了进士,开始被欧阳修赏识,通过欧阳修又结识了韩琦和富弼。

)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他们都把苏轼当作国中的杰出人才来对待,还说:“遗憾的是你没有见到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哎呀!范仲淹的功德,大概不需要文章就已经很显著了,他的文章也不需要序言就能够流传。

这是在强调范仲淹本身无论是品德还是文章都非常出众。

)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

(但是苏轼不敢推辞为范仲淹文集作叙的原因是,自己从八岁起就知道敬重热爱范仲淹,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

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序原文以及翻译

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序原文以及翻译

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序原文以及翻译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序原文是怎样的呢?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序原文讲述诗人苏轼的些故事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序原文和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原文: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译文: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这一年(我)考中选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文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谋略郡本来在乡野之中就确立了不是做官后学习的淮阴侯在汉中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长短谋划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划等到辅佐汉高帝平定天下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得到实现的诸葛孔明隐居茅庐之中与先主(刘备)评论曹操、孙权谋划攻取刘璋依靠蜀地的资本争夺天下终身不改变他的见解这难道是道听途说尝试着做而侥幸成功的?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问为母亲守孝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天下人都传诵它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本书的他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性写作一定归结到这种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诚争相师从他、尊崇他知识扩展:练习以及答案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恨子不识范文正公恨:遗憾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游:交往C.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酬:报答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弟:尊敬兄长6、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士有自京师来者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B.尽以告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C.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欲须臾忘而不可得D.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如火之热如水之湿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的一组是: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A.①②⑥B.②⑤⑥C.③④⑤D.②③④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地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B.苏轼认为自己已认识了韩琦、富弼、欧阳修三人,遗憾还没认识范仲淹,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9.(1)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②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2)断句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参考答案】5、C(酬:实现)6、C(A、定语后置的标志;引出原因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目的C、都表转折D、指示代词这些;结构助词的)7、D(①不能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⑤⑥句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8、B(“自己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的说法有违文意)9、1)这一年(我)考中进十才被欧阳公所赏识(了解)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被动句式“见……于”、“知”、“因”各1分)(2)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待”“显”“传”各1分)(2)断句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范文正公文集》序阅读答案

《范文正公文集》序阅读答案

阅读下⾯⽂⾔⽂,完成⼩题。

《范⽂正公⽂集》序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乡校,⼠有⾃京师来者,以鲁⼈⽯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乡先⽣。

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以所颂⼗⼀⼈者何⼈也?先⽣⽈:“童⼦何⽤知之?”轼⽈:“此天⼈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何为其不可!”先⽣奇轼⾔,尽以告之,且⽈:“韩、范、富、欧阳,此四⼈者,⼈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年,始举进⼠⾄京师,则范公殁。

既葬⽽墓碑出,读之⾄流涕,⽈:“吾得其为⼈。

”盖⼗有五年⽽不⼀见其⾯,岂⾮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皆以国⼠待轼,⽈:“恨⼦不识范⽂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显,其⽂亦不待序⽽传。

然不敢辞者,⾃以⼋岁知敬爱公,今四⼗七年矣。

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公独不识,以为平⽣之恨。

若获挂名其⽂字中,以⾃托于门下⼠之末,岂⾮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仕⽽后学者也。

淮阴侯见⾼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不酬者。

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不易其⾔。

此岂⼝传⽿受尝试为之⽽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书以遗宰相。

天下传诵。

⾄⽤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所为,⽆出此书者。

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欲须臾忘⽽不可得。

如⽕之热,如⽔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虽弄翰戏语,率然⽽作,必归于此。

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1)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 弟:尊敬兄长B.⽈:“恨⼦不识范⽂正公。

” 恨:遗憾C.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不酬者 酬:报答D.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 游:交往(2)下列各组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法相同的⼀组是[ ]A.①⾄⽤为将,擢为执政 ②过蒙拔擢,宠命优渥B.①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②因事顺⼼,命篇⽈《归去来兮》C.①既葬⽽墓碑出,读之⾄流涕 ②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经丘D.①问先⽣以所颂⼗⼀⼈者何⼈也 ②景翳翳以将⼊,抚孤松⽽盘桓(3)把下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范文正公文集叙》阅读答案及翻译

《范文正公文集叙》阅读答案及翻译

《范文正公文集叙》阅读答案及翻译范文正公文集叙(宋)苏轼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日:“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且曰:“韩、范、富、欧阳【注】,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佑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

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

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

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

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

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

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

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

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策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

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

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

今其集二十卷,为诗赋二百六十八,为文一百六十五。

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

”非有言也,德之发于口者也。

又日:“我战则克,祭则受福。

”非能战也,德之见于怒者也。

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序原文以及翻译

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序原文以及翻译

苏轼《正公文集》序原文以及翻译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序原文以及翻译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序原文是怎样的呢?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序原文讲述诗人苏轼的哪些故事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序原文和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

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

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

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

天下传诵。

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

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

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译文: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

范文正公文集叙文言文阅读答案

范文正公文集叙文言文阅读答案

范文正公文集叙文言文阅读答案《范文正公文集》序苏轼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v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就是岁登第,始有提携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晓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砌回禀文而显出,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言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

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晓,以为平生之怨。

若荣获代理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意也哉!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

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

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位居太夫人弊,则尚无弊天下并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

天下传颂。

至用做将,召为掌权,托福其平生所为,未闻此书者。

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砌例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记而不容得。

如火之热,例如水之烫,砌其天性存有不得不然者。

虽搬翰戏语,率为然而并作,必归为此。

故天下信其诚,之争师尊之。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精品注译评》)【注解】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轼从旁窃观,则能够读诵其言窃:偷偷地、暗中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游:交往C.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酬:告慰D.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师:师从、学习10.以下句子中,全都轻易整体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的一组就是()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②既葬而墓碑出来,念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文言文阅读答案】“《范文正公文集》序”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文言文阅读答案】“《范文正公文集》序”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文言文阅读答案】“《范文正公文集》序”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范文正公文集》序苏轼庆历三,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二,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盖十有五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矣。

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

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

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

天下传诵。

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

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

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恨子不识范文正公恨:遗憾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游:交往C.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酬:报答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弟:尊敬兄长【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的一组是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范文正公文集原文及翻译【3篇】

范文正公文集原文及翻译【3篇】

范文正公文集原文及翻译【精选3篇】范文正公文集原文及翻译【精选3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22分)《范文正公文集》序苏轼,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行!”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尊敬公,今四十七年矣。

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

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

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

天下传诵。

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

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行得。

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恨子不识范文正公恨:圆满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游:交往C.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酬:报答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弟:敬重兄长6.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士有自京师来者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尊敬公B.尽以告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C.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欲须臾忘而不行得D.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如火之热,如水之湿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仰慕的一组是:()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行!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范文正公文集叙阅读附答案及翻译

范文正公文集叙阅读附答案及翻译

范文正公文集叙阅读附答案及翻译 范文正公文集叙(宋)苏轼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日:“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且曰:“韩、范、富、欧阳【注】,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佑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

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

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

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

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

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

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

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

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策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

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

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

今其集二十卷,为诗赋二百六十八,为文一百六十五。

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虽弄。

《正公文集叙》阅读答案及翻译

《正公文集叙》阅读答案及翻译

《正公文集叙》阅读答案及翻译范文正公文集叙苏轼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日:“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且曰:“韩、范、富、欧阳【注】,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佑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

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

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

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

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

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

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

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

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策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

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

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

今其集二十卷,为诗赋二百六十八,为文一百六十五。

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

”非有言也,德之发于口者也。

又日:“我战则克,祭则受福。

”非能战也,德之见于怒者也。

范文正公文集叙阅读答案(5篇)

范文正公文集叙阅读答案(5篇)

范文正公文集叙阅读答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作文大全、诗词歌赋、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complete sentences, complete compositions, poems,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范文正公文集叙阅读答案(5篇)范文正公文集叙阅读答案第1篇世人所难得者唯趣。

《范文正公文集》序(苏轼)

《范文正公文集》序(苏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共21分)《范文正公文集》序苏轼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十一二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皆以国士待轼,曰:“恨(遗憾)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需要)文而显(显扬),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

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往昔;日前;以前。

“当时门客今何在,畴昔交朋已疏索。

”——骆宾王《畴昔篇》)之愿也哉!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

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实现愿望。

壮志未~)者。

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

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汉制列侯之母称太夫人,后来凡官僚豪绅的母亲不论在世与否,均称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

天下传诵。

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

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古同“悌”,敬爱哥哥,引申为顺从长上),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

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正公文集叙》阅读答案及翻译
范文正公文集叙
(宋)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日:“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且曰:“韩、范、富、欧阳【注】,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佑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

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

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

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

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

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

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

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

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策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

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

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

今其集二十卷,为诗赋二百六十八,为文一百六十五。

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

”非有言也,德之发于口者也。

又日:“我战则克,祭则受福。

”非能战也,德之见于怒者也。

元祐四年四月十一日。

【注】韩、范、富、欧阳: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恨子不识范文正公恨:遗憾
B.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酬:实现
C.与先主策曹操、孙权,规取刘璋策:鞭策
D.非能战也,德之见于怒者也见:表现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D.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回顾了四十七年来对范仲淹的仰慕,真情实事,历历在目,叙事生
动严谨,情文并茂。

B.文章以勋业卓著的历史人物作陪衬,以寥寥数语,为范仲淹的才情方略作生动写照,其政治家的气度由此跃然纸上。

C.文章专从道德根于其天性,发于其文章立论,评赞范仲淹的文集,高屋建瓴,识度超远。

D.文章先议后叙,叙议结合,由“虚”处入,以“实”笔收,语言平易流畅,感情真挚,堪称序文的上乘之作。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3分)
(2)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

(4分)
参考答案:语文网
16.C(策:策划、谋划)
17. D(而:连词,表修饰。

A人称代词,我/指示代词,这;B连词,表转折/副词,就是;C介词,在/连词,表修饰)
18. D(全文前半叙事,后半议论,由“实”处入,以“虚”笔收)
19.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20.(1)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却已经在心里暗暗地记住他们了。

(3分,采分点:尽、了、识,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语句不通,大意偏离酌情扣分)
(2)这一年(我)考中进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

(采分点:登第、见…于、因、国士各1分,语句不通,大意偏离酌情扣分)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