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圆锥体》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数学《认识圆锥体》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数学《认识圆锥体》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与目标1.1 教学内容教材对于本次教学的内容要求如下:1.认识圆锥体的形态和特点;2.了解圆锥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掌握通过剪纸的方式制作圆锥体。
1.2 教学目标在本次教学的基础上,幼儿应该能够:1.能够认识圆锥体的形态和特点;2.能够理解圆锥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能够通过剪纸的方式制作出圆锥体;4.能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二、教学准备2.1 教学材料1.剪刀、卷尺、铅笔、橡皮;2.彩纸、胶水。
2.2 教学环境教室。
2.3 教学过程与教师角色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看一下特殊的立体物品,让学生猜测它的名字,并且根据它的形状给出对它的一个定义。
2.导入:通过简单的形状,让学生认识到这个立体是什么东西,它从我们生活中的那些地方可以找到。
3.教学内容呈现:通过探索这个立体的形状、大小特点,以及通过演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认识这个立体。
4.练习:老师将给每个学生一张彩纸并指导学生制作出一个圆锥体。
5.与巩固:将学生制作好的圆锥体进行展示并介绍圆锥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角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尤其在导入与教材呈现时,教师应尽量简明扼要的让幼儿了解这个立体的形状和特点。
在练习时,要及时给予收集教材的反馈。
三、认识圆锥体3.1 什么是圆锥体圆锥体是一种由母线和圆锥体椎面组成的立体。
3.2 圆锥体的形态和特点圆锥体最典型的形态是棱锥体,即一个棱锥体由一条可弯曲或无法弯曲的直线和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一起形成。
圆锥体还可以通过一个正圆锥面和平面底部的截面来定义。
此时,这个截面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或不规则截面。
3.3 圆锥体在生活中的应用1.糖果袋糖果袋通常是一个圆锥体形状,里面装着各种美味的糖果,甜而不腻。
2.糖霜屋我们常常在童话故事中看到的,是一个由许多小饼干房屋组成的小镇。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圆锥体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圆锥体一、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圆锥体,了解圆锥体的基本特征。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二、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认识圆锥体,了解其基本特征。
2.活动难点:区分圆锥体与其他几何图形的不同,培养空间想象力。
三、活动准备1.教具准备:各种大小的圆锥体模型、图片、实物等。
2.环境准备:宽敞的活动场地,舒适的氛围。
四、活动过程1.导入部分(1)教师出示一个神秘的礼物盒,引起幼儿兴趣。
(2)教师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猜出礼物盒里的物品,并请幼儿说出物品的形状。
2.基本部分(1)教师出示各种大小的圆锥体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教师与幼儿讨论圆锥体的特征,如:底面是一个圆形,顶点是一个点。
(3)教师出示其他几何图形,如:圆柱体、正方体等,让幼儿区分圆锥体与其他图形的不同。
(4)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认识的圆锥体。
(5)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找出生活中的圆锥体。
3.实践操作部分(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些大小不同的圆锥体模型。
(2)教师提出任务:请每组幼儿用这些圆锥体搭建成一个有趣的建筑。
(3)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搭建出独特的建筑。
(4)搭建完成后,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搭建过程中的心得。
(1)教师与幼儿回顾本次活动,巩固对圆锥体的认识。
五、活动延伸1.家庭作业:请家长协助,让幼儿在家中寻找生活中的圆锥体,并拍照分享到班级群。
2.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圆锥体展示区,让幼儿随时观察、操作。
3.教学活动:结合其他数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六、活动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圆锥体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能够准确说出圆锥体的特征。
在实践操作环节,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搭建出了各种有趣的建筑。
但在活动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几何图形的区分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认得圆锥体》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认得圆锥体》含反思教案标题: 认得圆锥体一、教学目标:1. 良好的察看性及形象思维本领,基础精准细致的素描。
2. 让幼儿体验圆锥体的特征及形状,并理解圆锥体的特征。
3. 了解圆锥体各个面的特性,并形成“立体感”。
二、学问讲解:1. 圆锥体是由一个圆和一个顶点外一点连线相交而形成的图形。
2. 圆锥底面为圆,顶点为顶点。
圆锥的高是由顶点向底面的圆心连线所形成的垂线。
3. 圆锥体包括圆锥面,底面和侧面三个紧要部分。
4. 圆锥面是有且仅有一个顶点的平面。
5. 圆锥的侧面是从底面各点到圆锥体上确定点、即交点的直线所形成的面。
6. 圆锥体的底面就是圆。
三、活动设计:1. 我们可以通过看模型让幼儿体验圆锥的形状。
2. 请幼儿用手按住圆锥底部,体验圆锥的特征,可以通过这一活动问孩子一些问题,例如:“这个形状是什么?”“坚持从哪里开始?”……3. 接下来一起来挑战剪圆锥形状的折纸,让幼儿不仅是看,也能亲自操作,从而更好的理解圆锥。
4. 给孩子分发圆锥模型,让他们认真察看模型,然后绘制本身的造型,从而培育出他们对圆锥体的视觉感受与形态形成的理解。
5. 最后可以使用一些绘画工具,如彩色笔,蜡笔等,让孩子发挥本身的想象力,自由创作一个本身的圆锥。
四、课堂反思:在本次课堂中,我接受了多种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圆锥体的相关学问,让幼儿在亲自操作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和感受到圆锥这一特别的立体图形的形态和特性。
每个环节都有参加和创新的空间,为幼儿供应了充分的启发,让他们在游戏中把学问有效地吸取并融入本身的生活中。
同时,我们也可以认为,通过圆锥体的学习,幼儿应充分发挥本身的反问本领,自我探究本领以及自主创新本领以及动手本领。
在教育中不仅应当考虑到突出学问纲要的种种方法,也要重视引导幼儿走向个性成长,培育具备自信,合作精神,制造力以及勇于尝试的健康品质和行为习惯。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圆锥体》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圆锥体》教案:认识圆锥体
教学目标:
1. 了解圆锥体的定义和性质;
2. 熟练掌握圆锥体的基本元素和相关术语;
3. 能够识别、比较不同形状的圆锥体;
4. 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问题解决。
教学内容:
1. 圆锥体的定义和性质;
2. 圆锥体的基本元素:底面、侧面、顶点、高度、母线等;
3. 不同形状的圆锥体的比较;
4. 圆锥体的计算和问题解决。
教学步骤:
Step 1:导入新知识
介绍圆锥体的定义和性质,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
Step 2:学习基本元素和术语
通过图片、模型等教具,让学生观察、探究圆锥体的基本元素和相关术语,并进行解释和讨论。
Step 3:比较不同形状的圆锥体
列举不同形状的圆锥体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形成概括性的认识。
Step 4:计算和问题解决
通过一些简单的计算和问题解决,巩固学生对圆锥体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Step 5:小结和巩固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复习重点知识点,并进行相关练习和巩固。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导入新知识、学习基本元素和术语、比较不同形状、计算和问题解决、小结和巩固的教学步骤安排。
通过这样的教学展开,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挑战。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思维和方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圆锥体》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圆锥体》教学目标1.认识圆锥体的形状、特点和常见事物。
2.分辨常见事物中的圆锥体。
3.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总结,联想出圆锥体的许多实物。
教学内容1. 圆锥体的形状圆锥体是由一个圆锥面上的直线母线绕过这个圆锥的轴线旋转一定角度后,所得的形体。
2. 圆锥体的特点•有一个圆锥面和一个尖端。
•由一个圆锥面上的直线母线绕过这个圆锥的轴线旋转得来。
3. 常见事物中的圆锥体•冰激凌蛋筒。
•灯笼。
•锥形糖果。
•许多器皿,如茶杯、漏斗等。
•常见建筑物,如鸟巢、塔等。
教学过程1. 热身通过展示圆锥体的照片或模型,让孩子们了解圆锥体的形状和特点。
2. 导入老师指着圆锥体模型,问孩子们:“这是什么?” 孩子们回答后,老师解释圆锥体的概念和特点。
3. 示范老师通过展示和讲解圆锥体的常见事物,如冰激凌蛋筒、灯笼、鸟巢等,引导孩子们初步了解圆锥体的实际应用和特点。
4. 活动首先,老师把一些具有圆锥体特点的事物展示给孩子们观看,例如锥形糖果、茶杯等等。
然后,老师让孩子们分别用手抓成锥形的泥块,亲手感受圆锥体的形状。
5. 总结通过对圆锥体的认知和体验,老师帮助孩子们总结出圆锥体的形状和特点,并运用知识分别找出周围的一些具有圆锥体特点的实物。
6. 结束教学结束后,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展示自己找到的圆锥体实物,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总结通过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认识圆锥体的形状、特点和常见事物,具有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观察力和分类能力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有效。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圆锥体》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圆锥体》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圆锥体的定义和特征。
2.学生能够辨别常见的圆锥体,并能描述其特征。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圆锥体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白板、黑板笔、圆锥模型(可用纸制作)、实物圆锥体(如圆锥糖果盒)。
2.学生准备:纸笔。
三、教学过程及内容步骤一:引入(5分钟)教师用圆锥体模型引入本课内容,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圆锥体的特征,例如形状、面的数量等。
步骤二:讲解(10分钟)教师利用黑板或白板,简要讲解圆锥体的定义和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圆锥体是由一个圆和一个顶点在同一平面上的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步骤三:示例展示(15分钟)教师用实物圆锥体(如圆锥糖果盒)示范,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例如顶点、底面、侧面等。
步骤四:练习(2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4人,从自身生活中选择一个圆锥体,并描述其特征和用途。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步骤五:讲解公式(15分钟)教师通过黑板或白板讲解圆锥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步骤六:拓展练习(15分钟)教师出示几种不同形状的圆锥体图片,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计算其体积和表面积。
四、教学反思本次数学公开课主题为《认识圆锥体》,通过生动的讲解、实物示范以及练习题的方式,使学生对圆锥体的定义、特征以及计算公式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他们对圆锥体的形状、特征都有了很好的认识,并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他们在小组活动中能够积极合作,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不过,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在本堂课中,我在练习环节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圆锥体并进行分析,但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还需继续加强,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探索解决方案。
另外,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呈现方式和示范,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指导,以达到差异化教学的效果。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圆锥体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圆锥体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圆锥体,并能够正确区分圆锥体和其他几何体。
•掌握圆锥体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学会用手工制作圆锥体,并能够在实物中观察和验证圆锥体的相关性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认识圆锥体–概念:圆锥体是由一个圆锥和它的轴线上的所有点与圆锥外点连线所围成的几何体。
–特点:底面是一个圆形,侧面由一些直线段组成。
–与其他几何体的区别和联系。
–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圆锥体的例子,如冰淇淋蛋筒等。
2.圆锥体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底面和侧面的关系。
–侧面的形状和大小。
–顶点和轴线的位置和关系。
3.制作圆锥体–手工制作圆锥体的过程和方法。
–利用实物观察和验证圆锥体的相关性质。
三、教学过程1.认识圆锥体:–先向学生介绍圆锥体的概念和特点,并与其他几何体作比较,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它。
–让学生通过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圆锥体的例子,如雪糕和蛋卷,来加深对圆锥体的认知。
2.圆锥体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在学生已经掌握圆锥体的基本概念之后,教师可以讲解圆锥体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如底面和侧面的关系,侧面的形状和大小,顶点和轴线的位置和关系等。
3.制作圆锥体:–让学生手工制作圆锥体,以加深对圆锥体的认知。
–制作完成后,让学生用实物观察和验证圆锥体的相关性质。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主要采用了观察实物和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圆锥体的概念和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实物和实际操作体验,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圆锥体这个几何体的特点和属性,而且更加容易记忆和理解。
在制作圆锥体的过程中,我们在作业中安排了大量的互动性活动,如设立小组来进行合作制作,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感受到团队合作和分享的乐趣,提高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制作圆锥体的过程中遇到困难,需要教师提供更细致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制作圆锥体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的相关概念和性质。
认识圆锥体大班数学教案
认识圆锥体大班数学教案1. 引言本教案将帮助大班学生认识圆锥体,并掌握圆锥体的基本性质和公式。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圆锥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进行相关的计算和解答问题。
2. 目标- 掌握圆锥体的定义和基本形态- 理解圆锥体的几何性质- 学会计算圆锥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圆锥体的定义圆锥体是由一个圆形底面和一个顶点连接而成的几何体,底面上的每一个点到顶点的距离相等。
圆锥体分为直锥和斜锥两种形态。
4. 圆锥体的性质- 圆锥体的底面是圆,顶点在底面的垂直中心上。
- 底面上的每一个点到顶点的距离相等。
- 圆锥体的侧面是由底面上的点与顶点相连而成的面。
- 圆锥体的侧面是一个斜面,斜面的形状取决于底面的半径和顶点到底面的距离。
5. 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为:体积 = (1/3) * 底面面积 * 高其中,底面面积可以使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底面面积= π * 半径的平方6. 圆锥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圆锥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为:表面积 = 底面面积 + 侧面积其中,底面面积和侧面积可以分别使用圆的面积公式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
7. 实际问题解答7.1 问题一某个锥形容器的底面半径为5cm,高为12cm。
求该锥形容器的体积和表面积。
解答:首先计算底面面积:底面面积= π * 5^2 = 25π然后计算体积:体积= (1/3) * 25π * 12 = 100π最后计算表面积:侧面积= π * 5 * 12 = 60π 表面积= 25π + 60π = 85π因此,该锥形容器的体积为100π,表面积为85π。
7.2 问题二一个圆锥形帽子的顶角为90度,底面直径为20cm,高为30cm。
求该圆锥形帽子的体积和表面积。
解答:首先计算底面半径:底面半径 = 20 / 2 = 10cm然后计算底面面积:底面面积= π * 10^2 = 100π接下来计算体积:体积= (1/3) * 100π * 30 = 1000π最后计算侧面积:侧面积= π * 10 * 30 = 300π因此,该圆锥形帽子的体积为1000π,表面积为400π。
幼儿园大班认识圆锥体教案
幼儿园大班认识圆锥体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圆锥体,并了解圆锥体在生活中的应用;2.观察实物,了解圆锥体的形状特征;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1.圆锥体的概念及其应用;2.圆锥体的形状特征;3.观察实物,感受圆锥体的形状。
教学重点1.让幼儿了解圆锥体的概念及其应用;2.观察实物并感受圆锥体的形状特征。
教学难点1.让幼儿区分圆锥体与圆柱体的差异;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显示器、投影仪;2.认识圆锥体的教具,如圆锥形盘子、圆锥筒等;3.不同种类的实物,如蛋筒、纸角、冰激凌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引导幼儿了解圆锥体,例如:圆锥体是一种形状像圆锥的物体。
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请大家举例子。
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能想到的圆锥体,例如一只蛋筒、一条冰激凌等。
第二步:展示物品教师出示不同种类的圆锥体实物,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物品的形状特征,并用手摸摸它的表面,感受形状。
教师可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引导幼儿逐一了解不同种类的圆锥体,例如:这是什么?它是圆锥体吗?这个物品的特征是什么?第三步:潜移默化,多角度审视教师可通过教具和图片等方式,让幼儿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全面审视圆锥体。
例如,从侧面观察圆锥体的上下端面,从正面或反面观察圆锥体的形状。
第四步:游戏训练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圆锥体的概念和形状特征,例如,让幼儿玩搭积木堆成圆锥体等游戏。
第五步:巩固练习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小练习,让幼儿巩固所学的知识,例如,画出圆锥体的形状、找出教室中有哪些圆锥体等。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动手能力、绘画能力及对圆锥体概念的掌握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扩展1.让幼儿自己制作圆锥体,如利用纸板制作圆锥形盘、利用彩纸制作纸角等;2.通过互联网搜索,了解圆锥体的更多应用场景;3.调查身边物品中存在哪些圆锥体。
参考资料1.圆锥体,百度百科;2.圆锥体的性质,网易课堂。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圆锥体》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圆锥体》含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圆锥体,理解其定义。
2.认识圆锥体的特征,能做比较的事物。
3.学习如何在生活中应用圆锥体。
教学重点:1.引导幼儿理解圆锥体的定义与特征。
2.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观察、识别圆锥体。
教学难点:1.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圆锥体。
2.引导幼儿发现和探究生活中的圆锥体。
教学过程:一、热身1.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做拍手游戏,让孩子们放松身体,准备进入数学课。
2.老师用干净的毛巾擦掉桌子上的一些尘土,让孩子们看到桌子变干净的样子,询问孩子们用什么形状可以形容这种变化。
3.再用干净的毛巾将一个球擦一遍,让孩子们发现球与桌子变干净时的形状是一样的,引入圆锥体。
二、让孩子感性认识圆锥体1.老师拿出各种样子的圆锥体,让孩子们观察、摸索。
2.让孩子们在草地上自由活动,自由掌握圆锥体的一些概念,例如尖、圆锥面、底面等。
3.老师询问孩子们这些圆锥体能做什么事情,例如洗衣机的桶、喇叭等,发挥了这些圆锥体的功能。
三、引导孩子理解圆锥体1.让孩子们看几个挂在墙上的图案,图案中有一些形状是圆锥体,让孩子们观察圆锥体的特征。
2.教师拿出一个大的圆锥体,引导孩子们感性地认识它的特征,例如形状、面积、体积等。
3.老师用一些语言的形式来说明圆锥体的定义及其特征,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逐渐理解与掌握。
四、实践探究1.老师带孩子们到操场上绘制一个圆锥体或圆锥形的图形,让孩子们实际操作掌握知识点。
2.在操场上,老师引导孩子们找寻生活中的圆锥体,让孩子们了解圆锥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评价与反思1.评价对听课的老师,孩子以及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总结本次公开课的好处和不足之处。
2.反思对于本次公开课教学过程的不足之处和新的思路进行反思和总结,做好教学记录,为今后类似的公开课做准备。
总结:圆锥体是幼儿园大班数学课程必须学习的知识点,掌握好这一重要知识点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接受数学教育,提高数学能力,并能够在生活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圆锥体》教案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圆锥体》教案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旨在让大班幼儿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认识圆锥体这一几何体,并掌握其特征和性质。
活动前准备
•准备五颜六色的彩纸、剪刀、胶水等制作手工的材料。
•准备画板、粉笔等教具。
•准备一些圆锥体的实物或图片,让幼儿观看。
•准备一些问题,引导幼儿思考,比如:“你见过哪些圆锥体?”、“圆锥体有哪些特征?”等。
活动过程
导入新知识
1.引入圆锥体这一概念,让幼儿了解其名称和定义。
2.通过图片或实物,让幼儿观察圆锥体的形状,并了解其特征和性质。
实践操作
1.让幼儿使用彩纸制作一个简单的圆锥体模型。
2.引导幼儿使用画板和粉笔,画出圆锥体的各种形态。
讨论交流
1.组织幼儿进行讨论,让他们交流对圆锥体的理解和认识。
2.引导幼儿思考,探讨圆锥体的用途和应用。
活动总结
1.回顾本次活动的内容。
2.引导幼儿总结圆锥体的特征和性质。
活动评估
该活动以实践操作为主,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观察、制作和讨论,幼儿能够逐步了解圆锥体这一几何体的概念、特征和性质。
在总结和评估环节,能够检验幼儿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授课提供依据。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以圆锥体为主题,制作一些有创意的手工作品。
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圆锥体,提高其认知和观察力。
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能够逐步认识和了解圆锥体,掌握其特征和性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本次活动也能够引导幼儿进行交流和探究,培养其探索、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圆锥体)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圆锥体)大班数学教案,引导幼儿巩固对圆柱体的认识,在比较圆锥体和圆柱体的基础上,感知两种形体的异同,并掌握圆锥体的特征,这是我我新整理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本课包含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准备等,本课详细教案如下,欢迎收藏故事背景:幼儿园要举行春季运动会了,老师带小朋友们去超市买了笔筒、文具盒作为比赛奖品。
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是什么形状的吗?”皮皮说:“这个笔筒是圆柱体。
”他们又来到了体育用品区,买了羽毛球、陀螺、皮球等,老师拿起陀螺问:“那你们知道陀螺是什么形状的吗?”小朋友们,你们也一起想一想吧!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认识圆锥体,并掌握圆锥体的特征。
2、引导幼儿巩固对圆柱体的认识,在比较圆锥体和圆柱体的基础上,感知两种形体的异同。
3、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对几何形体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教具准备:故事挂图《购买运动会物品》;平面图形卡片;笔筒。
学具准备:平面图形卡片;油泥。
一、导入活动1、教师出示笔筒,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小朋友们,这个笔筒是什么形状的?(圆柱体)小朋友真棒,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圆柱体的好朋友认识好不好?他的好朋友就藏在这个故事里面。
2、教师出示故事挂图《购买运动会物品》讲故事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
教师:“故事中的小朋友都买了些什么?小朋友,你知道买的这些物品都是什么形状吗?”二、集体活动:1、粘贴立体图形:教师用圆柱体和圆锥体的剖面图粘贴立体图形,引导幼儿感知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
2、教师引导幼儿用三阶段教学法认识圆柱体和圆锥体。
(1)命名:教师指着圆柱体和圆锥体用缓慢的语言说:“这是圆柱体,这是圆锥体。
”并抚摸圆柱体和圆锥体,教师可重复叙述。
(2)辨别:教师引导幼儿回答:“哪一个是圆锥体?哪一个是圆柱体?圆锥体在那里?”(3)发音:教师指着其中一个立体图形问幼儿:“这是什么立体图形?”(4)记忆游戏。
游戏玩法:教师请幼儿闭上眼睛,藏起其中的一个立体图形。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圆锥体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圆锥体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摘要1.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1.熟悉圆锥体的概念与性质;2.掌握圆锥体的种类及其特点;3.深入了解圆锥体的应用。
2. 教学重点1.圆锥体的分类;2.圆锥体的概念与性质;3.圆锥体的应用。
3. 教学难点1.圆锥体的实际应用。
4. 教学方法1.讲解法;2.实践演示法;3.图像展示法。
5.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百叶窗幕、PPT、课本;2.学生准备:学生书、笔记本、测试题。
二、教学过程1. 教学内容圆锥体的分类根据圆锥体的底和侧面的位置关系,它可以分为三类:直圆锥、斜圆锥和椎体。
在同一视图上画出三类圆锥体,并扩展一些特殊的例子。
圆锥体的概念与性质圆锥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侧面:从底面的顶点到侧面的所有线段,均在同一个平面内;2.侧棱:圆锥体的侧面所对的棱,即底面顶点到底面一点的线段;3.母线:连接锥顶和底面重心的线段;4.直母线圆锥和斜母线圆锥的区别。
圆锥体的应用从圆锥体的种类谈起,让学生看到不同类型的半成品和成品,以及它们的应用领域。
2. 教学流程第一步:引入问题引入圆锥体的概念,问学生圆锥体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第二步:讲授圆锥体的分类1.解释圆锥体的概念、分类、特点和种类;2.讲解直圆锥、斜圆锥、椎体的定义,并比较它们的差异。
第三步:讲授圆锥体的概念与性质1.解释圆锥体的侧面、侧棱、母线概念;2.母线的特点;3.直母线圆锥和斜母线圆锥的区别。
第四步:讲授圆锥体的应用以实际问题为例,让学生看到半成品和成品的不同,案例来自造纸工厂将原纸变成成品的圆锥体应用。
第五步:作业布置用所学的内容设计测试题,并对学生进行测试。
3. 教学效果经过本次教学,学生掌握了圆锥体的基本概念,了解了圆锥体的种类及其特点,并了解了圆锥体的应用领域。
三、教学反思本场教学中,我采用了讲解法、实践演示法和图像展示法,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锥体的相关概念。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圆锥体》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圆锥体》教案主题:认识圆锥体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认识圆锥体的形状和特征;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图片或实物:圆锥体的模型;2.幼儿专用的园地或干净的地板;3.沙盘、筷子、砂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与幼儿闲谈,询问幼儿对于锥体的认识,并引导幼儿回忆和讨论一些锥形的事物,比如锥形帽子、冰淇淋筒等。
2.引导幼儿观察圆锥体的模型,让幼儿自由观察和探索,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观察与认识(20分钟)1.引导幼儿观察圆锥体的三个主要特征:上面是一个圆形底面,侧面是由一条线段从底面中心点到一个顶点连成的斜线,底面和顶点不在同一平面上。
2.引导幼儿比较圆锥体和其他几何体,如圆柱体、立方体等,让幼儿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分类游戏(20分钟)1.教师出示多个几何体的图片或实物,包括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等等,并将它们混在一起放在桌上。
2.引导幼儿根据圆锥体的特点,将其与其他几何体进行分类。
3.让幼儿轮流从桌上选取一个物体,并说出它的名称和所属的几何体。
四、沙盘模型制作(30分钟)1.将沙盘、筷子和砂子等材料分发给幼儿。
2.引导幼儿利用砂子在沙盘中塑造出一个圆锥体的形状。
3.鼓励幼儿发挥创造力,可以制作出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圆锥体。
五、总结(5分钟)1.回顾整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幼儿总结圆锥体的特点和分类方法。
2.鼓励幼儿对于圆锥体有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教后反思:这节课通过观察、认识和分类的活动,帮助幼儿认识了圆锥体的形状和特征,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分类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制作沙盘模型,还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整节课内容活泼有趣,符合幼儿的认知和发展规律。
同时,通过游戏和互动的形式,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圆锥体》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圆锥体》教案:认识圆锥体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圆锥体,并能够描述其基本性质。
2.掌握圆锥体的计算方法,包括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3.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圆锥体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圆锥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识1.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可以通过问题引入,比如:你知道什么是圆锥体吗?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圆锥体的例子?2.展示一些圆锥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引导他们发现圆锥体的共同特征。
Step 2: 讲解圆锥体的定义和基本性质1.通过PPT讲解圆锥体的定义:圆锥体由一个圆和它的一个内外公共点确定,其余的内外所有点与直线相连成的集合。
2.引导学生发现圆锥体的基本性质:顶点、轴线、底面、侧面、准线等。
3.通过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圆锥体的基本构造,并鼓励他们进行思考和提问。
Step 3: 计算圆锥体的体积和表面积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圆锥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2.通过PPT展示计算公式:圆锥体的体积V=(1/3)πr^2h,其中r是圆锥体的半径,h是圆锥体的高;表面积S=πr(r+l),其中l是圆锥体的斜高。
3.通过示例和习题演练,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Step 4: 实例分析1.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一个圆锥形水杯的底半径为5 cm,高为15 cm,求其体积和表面积。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取已知和需要求解的数据,然后应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3.展示解题过程,并加以讲解。
Step 5: 总结归纳1.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进行总结归纳。
2.强调圆锥体的定义和基本性质,以及计算方法。
Step 6: 课堂练习1.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2.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适当的题目难度。
Step 7: 拓展延伸1.针对一些兴趣较浓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拓展问题,如圆锥体表面积的最小值问题。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圆锥体》(2篇)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圆锥体》活动目标:1、了解圆锥体的特征,正确说出圆锥体的名称。
2、初步感知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特征并能准确说出几何形体的名称。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对几何形体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认识圆锥体并了解其特点。
活动难点:能准确的区分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
活动准备: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各一个、几何形体课件、记录表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老师:小朋友们,老师带来一个神奇的袋子,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呢?小朋友都很想知道吧。
请一个小朋友来摸一摸,猜猜袋子里到底是什么。
(请小朋友来摸一摸并说说摸到的是什么样的东西。
)介绍球体(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溜溜的,而且它的哪一面都能滚动,这样的几何形体叫球体)、圆柱体(上面一圆,下面一圆,两个圆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有放倒才能滚动的形体叫圆柱体)、正方体(几何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这几个正方形一样大)、长方体(由6个面组成两两相对的两个面大小、形状一样,这样的几何体叫长方体)。
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新的几何形体朋友——圆锥体。
二、认识圆锥体,感知圆锥体的特征1、老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来摸一摸圆锥体,看看它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地方与我们之前看到的几何形体不一样的地方。
重点讲解圆锥体的底面是圆形,上面是尖形。
这就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圆锥体(播放圆锥体课件,让小朋友们说出圆锥体的名称)。
2、请小朋友比较圆锥体与圆柱体的不同,上面一圆,下面一圆,两个圆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有放倒才能滚动的形体叫圆柱体,圆锥体是底面是圆形,上面是尖形,不一样粗。
3、小朋友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和圆锥体很像如:冰淇淋、圣诞帽、路锥等等。
请小朋友回答之后播放课件为小朋友介绍生活中的圆锥体。
三、感知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不同老师进行三段式教学提问如:请你把圆柱体举起来,哪一个几何形体不见了,它叫什么名字,请你抱一抱圆锥体等等,请个别小朋友回答问题。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圆锥体》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圆锥体》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圆锥体的形态特征和定义。
2.能够区分圆锥体的不同种类。
3.能够理解圆锥体的三要素:底面、顶点、母线。
4.能够应用圆锥体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认识圆锥体的形态特征和定义。
2.区分圆锥体的不同种类。
3.理解圆锥体的三要素:底面、顶点、母线。
4.应用圆锥体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1.认识圆锥体的形态特征和定义。
2.理解圆锥体的三要素:底面、顶点、母线。
四、教学难点1.区分圆锥体的不同种类。
2.应用圆锥体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1 手持一个立体图形,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
1.2 展示圆锥体模型,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让学生自己讲讲这个立体图形的形态特征和定义。
2. 正式学习2.1 讲解圆锥体的概念和定义,解释底面、顶点、母线的含义。
2.2 分别介绍三种圆锥体:直角圆锥、锐角圆锥、钝角圆锥,并展示它们的立体图形,让学生猜猜这些圆锥体的性质和区别。
2.3 让学生分组,通过实际操作手工模型,让他们自己制作静态、动态直角圆锥模型,加深学生对直角圆锥的认识。
3. 拓展应用3.1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3.1.1 有一个圆锥形灯罩的形状如图,如果灯壳的底面半径为12厘米,顶面半径为6厘米,高24厘米,请算一算它的体积是多少?3.1.2 现已知一底面半径为4m,高为6m的圆锥体内放有一小球,求小球的直径。
3.1.3 一个直径为16cm的圆锥形空心铁棒,下端半径2cm,上端半径1cm,长度为80cm,将其压平,求其前后两面到外边缘的最短距离。
3.2 让学生把这些问题转换成数学表达式,通过计算来解决问题。
4. 活动训练4.1 给学生出一些圆锥体练习题,并布置相关作业。
六、教学评价1.学生通过制作手工模型,能够较好地理解圆锥体的三要素和形态特征。
2.学生能够分辨不同种类的圆锥体,并了解它们的性质和区别。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圆锥体》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圆锥体》教案主题:认识圆锥体教学目标:1. 理解圆锥体的概念和性质;2. 能够识别圆锥体的特征和基本要素;3. 能够区分圆锥体和其他几何体。
教学重点:1. 圆锥体的定义和特征;2. 圆锥体的要素。
教学方法:示例引导法、讨论交流法、实践探究法。
教学资源:课件、白板、圆锥体模型、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1.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圆锥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表示自己对圆锥体的认识。
2. 教师提问:“你们小时候玩过扣子吗?它的形状跟这个圆锥体有什么相似之处?”引导学生思考圆锥体的特点。
步骤二:探究圆锥体的特征(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圆锥体的定义:“圆锥体是由一个圆和它的内部一点到圆上各点的线段连接而成的立体图形。
”2. 教师通过对圆锥体模型的解剖展示各个部分的名称和特征,包括底面、侧面、顶点等。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圆锥体的特征:有一个圆形底面、一个顶点、曲面是由底面和顶点之间的线段连接而成的。
步骤三:探究圆锥体的要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圆锥体的要素是什么,然后向学生展示教学示例,如一张纸卷成圆锥体,并提问:“这张纸上有哪些要素?”2. 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索,得出圆锥体的要素有:底面、侧面、侧边、高线和顶点。
3. 教师带领学生使用纸和铅笔,尝试自己绘制圆锥体,并标出要素。
步骤四: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教师提问:“圆锥体和其他几何体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思考圆锥体的特点并与其他几何体进行对比。
2. 学生自由讨论圆锥体和其他几何体的区别与联系。
3.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总结圆锥体的特征和与其他几何体的区别。
步骤五:小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综合表现。
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使用纸和铅笔练习画圆锥体,加深对其要素和特点的理解。
2. 学生可以观察周围的物体,找出其中的圆锥体,并描述其特点和要素。
3. 学生可以尝试手工制作出圆锥体的模型,并在模型上标出要素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圆锥体》
活动目标:
1、了解圆锥体的特征,正确说出圆锥体的名称。
2、初步感知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特征并能准确说出几何形体的名称。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对几何形体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认识圆锥体并了解其特点。
活动难点:能准确的区分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
活动准备: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各一个、几何形体课件、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老师:小朋友们,老师带来一个神奇的袋子,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呢?小朋友都很想知道吧。
请一个小朋友来摸一摸,猜猜袋子里到底是什么。
(请小朋友来摸一摸并说说摸到的是什么样的东西。
)介绍球体(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溜溜的,而且它的哪一面都能滚动,这样的几何形体叫球体)、圆柱体(上面一圆,下面一圆,两个圆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有放倒才能滚动的形体叫圆柱体)、正方体(几何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这几个正方形一样大)、长方体(由6个面组成两两相对的两个面大小、形状一样,这样的几何体叫长方体)。
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新的几何形体朋友——圆锥体。
二、认识圆锥体,感知圆锥体的特征
1、老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来摸一摸圆锥体,看看它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地方与我们之前看到的几何形体不一样的地方。
重点讲解圆锥体的底面是圆形,上面是尖形。
这就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圆锥体(播放圆锥体课件,让小朋友们说出圆锥体的名称)。
2、请小朋友比较圆锥体与圆柱体的不同,上面一圆,下面一圆,两个圆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有放倒才能滚动的形体叫圆柱体,圆锥体是底面是圆形,上面是尖形,不一样粗。
3、小朋友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和圆锥体很像如:冰淇淋、圣诞帽、路锥等等。
请小朋友回答之后播放课件为小朋友介绍生活中的圆锥体。
三、感知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不同
老师进行三段式教学提问如:请你把圆柱体举起来,哪一个几何形体不见了,它叫什么名字,请你抱一抱圆锥体等等,请个别小朋友回答问题。
小朋友们都很棒,为了奖励小朋友们下面我们进行游戏——几何形体蹲与萝卜蹲游戏的规则相同,请小朋友记住自己的几何形体的名字,开始游戏。
四、发展幼儿观察力,完成记录表
每位小朋友一张记录表,请小朋友观察课件并准确的做好记录。
活动延伸: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圆锥体,请小朋友回家后找一找有哪些物品和圆锥体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