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全册

合集下载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活与能源(第13节)能源的种类与作用太阳能的利用节约能源的方法2.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第46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措施3. 第三章:光的奥秘(第79节)光的传播镜子与透镜光的色散与混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各种能源的特点、应用及节约方法;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现象,了解光的色散与混合原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源的种类及其应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2. 教学重点:节约能源的方法与措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环境保护;光的色散与混合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实物等;实验器材:镜子、透镜、光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器材;课堂练习册、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能源使用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能源问题;以生态环境图片、新闻报道等形式,引发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思考;以光学现象为例,让学生观察、体验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2. 例题讲解: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反馈,解答学生疑问,提高课堂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概念、原理;例题解答步骤。

2. 板书布局:左侧:教学内容;右侧:实例、图示、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填空、简答等形式的习题;结合生活实际的案例分析题。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一种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能够观察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

3、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并且中间较厚。

过程与方法1、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肉眼观察和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创造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局部。

教学难点】理解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教师出示放大镜,询问学生知道放大镜是什么。

2、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放大镜的用途——观察生物、实验中观察花、昆虫等,还可以用于助视、电子产品检验、邮票鉴定、珠宝鉴定、指纹毛发纤维观察等。

4、让学生举例使用领域,填写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教师让学生演示正确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2、学生选择一小块面积,使用放大镜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记录新发现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教师归纳:放大镜可以让我们看清肉眼无法看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教师讲解放大镜的特点:是一种凸透镜,透明并且中间较厚。

老师介绍放大镜的作用,让学生找物品来试着放大。

他们发现圆柱形和球形的以及水滴都有放大的效果。

老师解释了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都具有中间凸起和透明的特点,因此放大镜也被称为“凸透”镜。

学生们也发现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在第二节课中,教师介绍了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方法和意义。

学生们通过放大镜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和活动情况,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可以扩大人们的视野,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

完整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完整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完整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2. 生态系统3.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4. 光与能量5. 地球与宇宙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掌握基因、DNA等基本概念。

2. 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认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 掌握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4. 理解光与能量的关系,了解太阳能的利用和转化。

5. 认识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培养探索宇宙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生态系统的平衡、化学反应原理、太阳能的利用、宇宙知识。

2. 教学重点:基因与DNA的关系、生态平衡的维护、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太阳能的转化、地球与宇宙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

a. 学生观察图片,发表自己的看法。

2.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主,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知识点。

a.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讲解基因、DNA等概念,举例说明遗传与变异现象。

b. 生态系统: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讲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c.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讲解物质的性质,演示化学反应实验。

d. 光与能量:讲解光与能量的关系,介绍太阳能的利用和转化。

e. 地球与宇宙:介绍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展示宇宙图片。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基因、DNA、遗传、变异2. 生态系统:生物、环境、生态平衡3.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性质、变化、化学反应4. 光与能量:光、能量、太阳能5. 地球与宇宙:地球、宇宙、探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描述一种遗传或变异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b. 生态系统:画出生态系统的组成图,并说明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繁殖》:第一节植物的生长条件;第二节植物的繁殖方式;第三节植物的生长过程。

2. 第二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一节简单机械的原理;第二节能量转换;第三节能量守恒定律。

3. 第三章《地球的运动与变化》:第一节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第二节地壳的运动与变化;第三节天气与气候。

4. 第四章《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第一节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第二节物质的性质;第三节化学反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过程,认识到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2. 使学生掌握能量守恒定律,了解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现象。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地球运动与变化的能力,提高对自然现象的认识。

4.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能量守恒定律、地球的运动与变化、物质的性质。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能量转化、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观察箱、简单机械模型、地球仪、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本、画图工具、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植物生长过程、简单机械的使用、地球仪展示、物质变化实验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植物生长条件、能量转化、地球运动、物质变化等关键知识点。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教材的关键知识点,如植物生长过程、能量守恒定律、地球运动示意图、物质变化等。

2. 板书布局:左侧展示教学目标,中间展示教学内容,右侧展示教学难点与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列举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例,并说明能量守恒定律。

2024年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2024年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2024年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1. 多彩的生命世界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2. 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态环境的概念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方法3. 健康生活与疾病预防生活习惯与身体健康常见疾病的预防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价值以及保护措施,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2. 掌握生态环境的概念,认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学会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保护措施的实施2. 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3. 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与疾病预防教学重点:1.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保护意义2.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 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及健康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学期的研究主题。

2. 例题讲解:(1)讲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价值及保护措施;(2)阐述生态环境的概念、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保护方法;(3)介绍生活习惯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分析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列举身边的生物多样性实例,讨论其价值及保护措施;(2)分析生活中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3)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健康生活计划,预防常见疾病。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价值及保护措施2. 生态环境的概念、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保护方法3. 生活习惯与身体健康、常见疾病的预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及其价值;(2)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3)从生活习惯、疾病预防两个方面,制定一份健康生活计划。

2. 答案:(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指生物在地球上的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个性特长。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形成科学态度。

2.教学难点:科学实验的操作与数据分析,科学探究方法的灵活运用。

三、全册教案内容第一单元:宇宙与地球第1课《太阳、地球、月亮》1.让学生了解太阳、地球、月亮的基本特征和三者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究宇宙奥秘的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太阳、地球、月亮。

2.探究:分组讨论,分析太阳、地球、月亮的特征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2课《探索宇宙》1.让学生了解宇宙的组成和宇宙探索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宇宙探索的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宇宙探索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探究:分组讨论,分析宇宙探索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课《生物与环境》1.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观察、调查等方法研究生物与环境的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

2.探究:分组讨论,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4课《食物链与食物网》1.让学生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分析等方法研究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2.探究:分组讨论,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第5课《物质的形态变化》1.让学生了解物质的三种形态及相互转化。

2.培养学生运用实验、观察等方法研究物质形态变化的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物质的三种形态及相互转化。

2.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形态变化。

第6课《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及其在变化过程中的表现。

2024年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2024年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2024年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2. 了解环境与资源问题,培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掌握光学和影子原理,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4. 理解电与磁的关系,学会安全用电,了解电磁现象。

5. 激发对地球及宇宙的兴趣,认识地球及宇宙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光学与影子原理、电与磁现象。

2. 教学重点:环境与资源问题的认识、地球及宇宙知识、科学探究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工具、科普书籍。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播放环境与资源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环境与资源问题、光学与影子原理、电与磁现象、地球及宇宙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针对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5.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现象,验证原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突出教学重点,简洁明了。

2. 板书内容:以提纲形式呈现,包含各章节关键词、公式、原理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并说明其意义。

(2)简述环境与资源问题的现状,并提出解决措施。

(3)解释光学与影子原理,分析生活中相关的现象。

(4)简述电与磁的关系,说明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5)描述地球及宇宙的基本知识,探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2. 答案: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详细准确的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科普书籍、观看科普视频,拓展科学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

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教学难点内容的讲解与讨论3. 实践操作环节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紧密联系生活: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1.1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1.2 季节的形成与变化2. 生物的多样性2.1 生物的分类与特征2.2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与保护3. 光与视觉3.1 光的传播与反射3.2 眼睛的结构与视觉形成4. 能量转化与守恒4.1 能量的来源与转化4.2 能量守恒定律二、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掌握自转与公转的基本概念。

2.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了解生物的分类与特征,以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 掌握光与视觉的原理,了解光的传播、反射现象以及眼睛的结构与功能。

4. 理解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原理,了解不同形式的能量及其相互转化过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光的反射与视觉形成、能量转化与守恒。

2. 教学重点:自转与公转的概念、生物的分类与特征、光的传播与反射、能量的来源与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季节变化图、生物标本、放大镜、光源、能量转化实验器材。

2. 学具:学习手册、画图工具、观察记录表、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校园中的季节变化,引出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学生观察校园植物的变化,记录下来。

讨论地球运动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2. 例题讲解:讲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概念,举例说明。

介绍生物的分类与特征,通过观察标本进行分类。

讲解光的传播与反射,进行实验观察。

解释能量转化与守恒,进行实验演示。

3. 随堂练习:学生绘制地球自转与公转示意图。

学生观察校园中的生物,进行分类与记录。

学生进行光的反射实验,观察现象。

学生设计能量转化实验,验证能量守恒。

六、板书设计1. 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自转:地球自转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

公转:地球公转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

2.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分类:植物、动物、微生物。

生物特征:形态、结构、生活习性。

3. 光与视觉: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2024年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材,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第一章:生活科技1.1 生活中的能源1.2 健康饮食2.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2.1 生物的多样性2.2 生态平衡3.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3.1 地球的运动3.2 宇宙的探索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能源利用,提高节能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认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 帮助学生了解地球与宇宙的相关知识,激发探索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源的种类及利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地球运动与宇宙探索2. 教学重点:健康饮食与节能环保生态平衡的意义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能源模型生物标本地球仪天文望远镜2. 学具:健康饮食记录表生物观察记录表地球运动图解宇宙探索手册五、教学过程1. 导入:实践情景引入:讨论生活中的能源利用,引发学生思考。

例题讲解:讲解节能环保的方法和技巧。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健康饮食方案。

2. 新课:生物的多样性:引导学生观察生物标本,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生态平衡:讨论生态破坏的原因和后果,提出保护措施。

地球运动:通过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宇宙探索:使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星空,介绍宇宙的奥秘。

3. 课堂小结:鼓励学生提问,解答疑惑。

六、板书设计1. 生活科技:能源利用、节能环保、健康饮食2. 生物与环境: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3. 地球与宇宙:地球运动、宇宙探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份节能环保的宣传活动方案。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绘制地球运动图解,并解释其原理。

2. 答案: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组织实地考察活动,深入了解生活中的能源利用。

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精品教案全册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精品教案全册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精品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生物的遗传;第二节生物的变异。

2. 第二章《生态系统》: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第三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遗传和变异的概念,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自动调节能力,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原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2. 教学重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生态系统的组成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物模型,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2. 新课讲解:(1)讲解生物的遗传概念,引导学生了解遗传现象。

(2)讲解生物的变异概念,分析变异的原因。

(3)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3.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验证遗传和变异现象。

(2)分组讨论,探讨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4.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遗传、变异与生态系统2. 板书内容:遗传:生物的亲子代相似性变异:生物的亲子代差异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自动调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分析一个实例,说明生态系统中的自动调节能力。

2. 答案:(1)遗传:生物的亲子代相似性;变异:生物的亲子代差异。

(2)实例:在草原生态系统中,草食动物数量的增加会导致植被减少,进而影响到肉食动物的数量。

生态系统通过这种相互影响,实现自动调节。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第3章《电与磁》展开,详细内容包括:3.1《电流的产生与效应》,3.2《磁场的性质与应用》,3.3《电与磁的相互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流的产生及作用,掌握电路的组成和简单电路图的绘制。

2. 让学生了解磁场的性质,认识磁铁的结构,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让学生掌握电与磁的相互作用,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的产生与效应,磁场的性质与应用,电与磁的相互作用。

难点:电路图的绘制,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开关、灯泡、磁铁、指南针、电动机、电流表、电压表等。

2. 学具:实验报告册、画图工具、指南针、磁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磁铁的原理。

2. 教学活动:(1)电流的产生与效应:讲解电流的概念,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电路,观察电路中电流的作用。

(2)磁场的性质与应用:介绍磁铁的结构,演示磁铁吸引铁钉、指南针偏转等现象,引导学生理解磁场的性质。

(3)电与磁的相互作用:讲解电磁感应现象,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电流产生的磁场。

3. 例题讲解:讲解电路图绘制、磁场方向判断等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电流、磁场、电与磁相互作用的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解答。

六、板书设计1. 电流的产生与效应2. 磁场的性质与应用磁铁的结构磁场的作用3. 电与磁的相互作用电磁感应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绘制一个简单电路图,并说明电路的工作原理。

(2)简述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3)解释电磁感应现象。

2. 答案:(1)电路图:见附件。

(2)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磁铁吸附金属物品、磁铁门吸等。

(3)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会产生感应电流。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态环境与保护2. 电磁现象3. 物质的变化4. 太阳系与宇宙详细内容:1. 生态环境与保护: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措施。

2. 电磁现象:磁铁的性质、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

3.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

4. 太阳系与宇宙:太阳系的结构、恒星与行星、宇宙探索。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掌握电磁现象的基本原理,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 理解物质的变化类型,掌握质量守恒定律。

4. 了解太阳系的结构,认识宇宙的奥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电磁感应、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电流的磁效应、质量守恒定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态环境图片、磁铁、电流表、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态环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3. 实践情景引入:进行电磁现象实验,让学生观察磁铁的性质、电流的磁效应。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阐述质量守恒定律。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态环境与保护: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措施2. 电磁现象:磁铁的性质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3.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4. 太阳系与宇宙:太阳系结构恒星与行星宇宙探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分析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自己的保护建议。

举例说明电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阐述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2. 答案:生态环境保护建议:减少污染、保护动植物、节约资源等。

电磁现象应用:发电机、电动机、电磁炉等。

2024年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一节生活中的简单机械第二节日常生活中的能量转换2. 第二章探索宇宙第一节认识星空第二节地球与宇宙3. 第三章生态环境与保护第一节生态环境第二节生物多样性4. 第四章健康生活第一节营养与健康第二节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学会关注生态环境,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力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方法、生态环境与保护。

2. 教学重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宇宙知识、健康生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演示仪器、教学课件等。

2. 学具:实验器材、学习资料、实践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解析重难点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用大号字体书写,突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内容:列出教学重点、难点,以提纲形式呈现。

3. 图表:用图示、表格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一章: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和能量转换的应用。

第二章:观察星空,了解地球与宇宙的关系。

第三章:分析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保护措施。

第四章:调查家庭成员的健康生活方式,给出改进建议。

答案:见教材课后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科学领域的最新动态,鼓励他们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拓宽知识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6. 板书设计的清晰性7. 作业设计的有效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全册科学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物的多样性第一节:生物的分类第二节:生物的进化第三节: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2. 第二章:生态系统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类型与功能第三节:生态平衡3. 第三章:环境与生活第一节:环境问题第二节:节能减排第三节:低碳生活4. 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第一节:地球的运动第二节:太阳系第三节:探索宇宙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物分类、进化、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等基本概念,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进化与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组成、类型与功能环境问题与节能减排2. 教学重点:生物的分类、进化、多样性及其保护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与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与低碳生活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分类图、进化树、生态系统的图片和模型环境问题、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相关资料2. 学具:生物分类、进化、生态系统等学习资料探究活动所需的实验器材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实践情景,展示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等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生物的多样性讲解生物分类、进化等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2)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通过讲解、举例、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类型与功能。

(3)环境与生活分析环境问题,介绍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意义和措施。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和解答。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多样性分类、进化、保护2.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组成、类型、功能、生态平衡3. 环境与生活环境问题、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生物分类、进化的相关知识填空题(2)生态系统的组成、类型与功能的选择题(3)环境问题与低碳生活的简答题2. 答案:(1)填空题答案(2)选择题答案(3)简答题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方法、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活与能源(第13节)了解不同形式的能源及其转换过程探究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学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2. 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第46节)研究生物的分类和特征探索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认识遗传和变异现象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能源的种类、转换和利用,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及保护措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源转换过程的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

2. 教学重点: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生物的分类和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太阳能电池板、小型风力发电机、生物标本、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本、画图工具、实验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践活动,如制作太阳能小车、观察动植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能源的种类、转换和利用,引导学生探讨生物的多样性。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以及生物分类和特征。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如制作简易风力发电机、调查当地生物多样性。

六、板书设计1. 能源章节:能源种类:太阳能、风能等能源转换:光能→电能、动能→电能节能减排:措施及意义2. 生物多样性章节:生物分类:植物、动物、微生物生物特征: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及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方式有哪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有哪些?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2. 答案: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方式包括光热转换、光电转换、风力发电等。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法律法规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等。

节能减排的重要性: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遗传的概念、遗传物质DNA、基因与遗传变异的概念、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2.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环境保护、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3.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季节变化宇宙的认识、恒星、行星、银河系二、教学目标1. 理解遗传与变异的基本概念,掌握基因与遗传的关系。

2. 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3. 掌握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基因与遗传的关系,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与食物网,宇宙的组成。

2. 教学重点:遗传与变异的概念,生态环境保护,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地球仪、星图。

2. 学具: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不同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之间的相似与差异,引出遗传与变异的概念。

讲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实例展示生态环境破坏的后果。

以观察天空中的星星为切入点,引出地球与宇宙的学习。

2. 例题讲解遗传与变异:讲解基因的遗传规律,举例说明遗传与变异在生活中的应用。

生态系统:讲解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关系,分析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作用。

地球与宇宙:通过地球仪和星图,讲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认识宇宙中的恒星和行星。

3. 随堂练习设计遗传与变异的填空题、选择题,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生态系统的连线题,让学生建立生态关系。

设计关于地球与宇宙的选择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遗传、基因、DNA变异、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2.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环境保护、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3.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季节变化宇宙的认识、恒星、行星、银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遗传与变异:简述基因与遗传的关系,举例说明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内容进行设计。

具体涉及章节如下:1. 第七章生物的多样性:7.1生物的多样性,7.2生物的分类,7.3生物的进化。

2. 第八章地球与宇宙:8.1地球的结构,8.2地球的运动,8.3太阳系与宇宙。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了解生物分类和进化的基本知识;认识地球的结构、运动以及太阳系和宇宙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物和地球宇宙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与进化,地球的运动。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地球的结构,太阳系与宇宙的基本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文具,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和地球宇宙的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学期的教学内容。

2. 教学活动:(1)讲解生物的多样性,引导学生探讨生物的分类和进化。

(2)介绍地球的结构和运动,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

(3)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认识太阳系和宇宙。

3.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多样性:概念、分类、进化。

2.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3. 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

4. 太阳系与宇宙:太阳、行星、恒星、星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意义。

(2)列举生物分类的依据,并举例说明。

(3)简述地球的结构和运动。

(4)描述太阳系和宇宙的基本组成。

2. 答案:(1)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在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等方面的多样性。

它对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2)生物分类的依据有形态、生理、生态等。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第一章生命的奥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生命的奥秘》中的第一课《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本课内容包括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进化过程、生物的分类及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命的起源,理解生命在地球上的发展历程。

2. 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认识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命的起源与进化过程,生物分类及相互关系。

难点:理解生命的起源,生物分类及相互关系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生物进化树挂图,生物模型。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进化树挂图,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2. 讲解:使用PPT课件,详细讲解生命的起源、进化过程、生物分类及相互关系。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生命的起源与进化1. 生命的起源2. 生命的进化过程3. 生物的分类4. 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命的起源。

(2)举例说明生物的进化过程。

(3)分析生物分类的意义。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有关生命科学的书籍,了解更多关于生命的奥秘。

组织生物观察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讲解深度与广度;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与具体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与处理;4. 教具与学具的选择与应用;5. 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6.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与条理性;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8.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与广度。

一、教学内容的讲解深度与广度在讲解生命的起源与进化时,教师应深入浅出地介绍生命从无到有的过程,包括原始海洋中的化学反应、最早的生命形式、以及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如何逐渐形成的。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身边的物质第一节: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第二节:常见的物质与材料2. 第二章:地球与宇宙第一节:地球的构造第二节:太阳系与宇宙3. 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一节:生活中的力的作用第二节:生活中的热现象4. 第四章:生物与环境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学生能够认识地球的构造,了解太阳系与宇宙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学生能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理解力的作用和热现象,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4. 学生能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地球的构造、太阳系与宇宙的组成。

2. 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地球仪、生物模型等)。

2. 学具:教科书、实验报告册、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2. 章节讲解:1) 第一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讲解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如分子、原子等。

讲解物质的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等。

讲解物质的变化,如固态、液态、气态等。

2) 第二章:地球与宇宙讲解地球的构造,如地壳、地幔、地核等。

讲解太阳系与宇宙的基本知识,如太阳系的组成、宇宙的膨胀等。

3) 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讲解生活中的力的作用,如重力、摩擦力等。

讲解生活中的热现象,如热传递、热膨胀等。

4) 第四章:生物与环境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新陈代谢等。

讲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如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适应环境等。

3. 例题讲解:通过展示实例,讲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地球的构造、太阳系与宇宙的组成等。

完整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完整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完整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1节:生物的遗传现象第2节:生物的变异现象2. 第二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节:物质的变化第2节:物质的性质3. 第三章: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第1节:能量的转化第2节:能量的守恒4. 第四章:地球的运动和变化第1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第2节: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掌握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以及地球的运动和变化等科学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区分;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的掌握;地球运动和变化的认识。

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科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生物遗传和变异实验材料;物质变化和性质实验器材;能量转化和守恒实验装置;地球运动和变化模型。

2. 学具:科学实验记录本;常用实验仪器(如放大镜、量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引导学生探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规律;通过实验演示物质的变化,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通过互动游戏,让学生体验能量的转化和守恒;通过地球运动和变化模型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运动和变化。

2.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3. 随堂练习:设计与例题相配套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答。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地球的运动和变化2. 板书内容:各章节知识点、重点、难点、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分析家庭成员的遗传特征,探讨遗传和变异的关系;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描述其性质;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设计实验,验证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地球的运动和变化:制作地球运动和变化模型,解释相关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验教案教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实验一:放大镜【实验类别】分组实验【实验目标】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实验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实验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 (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 ,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 ,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

(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实验结论】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实验二: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实验类别】演示实验【实验目标】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重点】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实验准备】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放大镜。

【实验过程】一、谈话导入师:这是一个洋葱,如果从它的内表皮上揭下一块,你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放大镜又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显微镜又能看到些什么?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为了能更好地观察它,首先我们要制作一个玻片标本。

(师演示)1)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3)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4)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二、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1、先用肉眼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在科学记录本上(或书上13 页)2、大家用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

3、交流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有何不同。

三、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1、师:如果我们将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2、交流我们在显微镜下的发现(洋葱表皮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多边形组成。

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

阅读12 页的资料,了解胡克发现细胞的故事。

让学生谈谈对细胞的认识。

)【实验结论】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与肉眼看到的洋葱表皮区别。

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实验类别】演示实验【实验目标】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懂得由于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实验重点】仔细观察并用画图记录显微镜下的生物细胞。

【实验难点】能认真细致观察、记录。

【实验准备】实验器材:几种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细胞装片、显微镜。

【实验过程】一、生物细胞的观察1、师:上节课我们观察了洋葱表皮,发现洋葱的表皮是由一个个细胞构成的。

今天我们要继续用显微镜来观察生物不同部位的结构,看看在显微镜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

2、如果先画完的组时间充裕,可与其它组交换观察用的装片,以观察更多种类的生物细胞。

3、交流我们的发现1)观察完毕后,准备交流观察发现。

2)先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发现。

3)根据自己的观察和黑板上同学们的绘图,说说你有什么发现?4)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阅读16 页资料。

二、细胞的作用1、师:不同的细胞对于生命体有什么意义呢?2、观看课件或21 页资料库的内容,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小组同学讨论并填写16 页的网状图。

3、集体交流,完成细胞作用的网状图如:血液中的红细胞能运输吸入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

我们身体里的白细胞能和病毒、细菌作战。

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细胞具有遗传作用,能使特种的特征延续到下一代……三、小结: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

【实验结论】知道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板书设计: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张贴不同细胞的绘图)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实验四: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实验类别】演示实验【实验目标】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

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实验重点】米饭与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

【实验难点】米饭甜味的原因。

【实验准备】米饭、淀粉、碘酒、滴管、以及自带常见食物【实验过程】一、谈生活经验:我们每天都吃的米饭,你是否知道它的味道?学生谈,激起课堂与生活的联系。

二、品味米饭:1、要求每位同学都品尝,马上请同学边品边答味道。

2~3 分钟时间后,请同学说说。

2、思考:米饭是甜的么?说明了什么?刚吃的时候怎么不是,后来怎么又甜的呢?3、试尝馒头或面包1~2 分钟,什么味道?你觉得它们的甜味与什么原因有关。

(一部分同学有这方面的知识)4、阅读课本30 页资料。

认可淀粉的存在、唾液的作用。

三、淀粉实验:1、出示淀粉,观察感受淀粉。

2、实验感受淀粉特性:用滴管滴一滴碘酒,观察。

一定提醒学生滴管头不能碰到实验品。

3、用滴管滴碘酒在米饭上,观察,说明了什么?验证了我们的资料。

4、思考:蓝色的物质还我们的米饭和淀粉么?是一种新物质么?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四、食物淀粉鉴别:活动:我们有了碘酒可以鉴别淀粉的法宝,我们就可以鉴别许多的食物里是否有淀粉的存在了。

推测并验证你们的食物吧,记录在31 页表格上。

【实验过程】了解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的新物质是蓝紫色的实验五: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实验类别】演示实验【实验目标】: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实验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实验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实验准备】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实验过程】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1、小苏打: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判断物品(事先不告诉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联系生活)板书:小苏打2、白醋,观察描述,记录特征,判断。

板书:白醋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1、过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为什么?说说理由。

2、学生讨论回答猜想。

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看究竟会怎样吧!3、实验:A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E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可以参阅课本。

C仔细观察发生现象(看、听、摸等)4、实验交流:在实验中,怎么做的?有什么现象发生?(重点引导气泡的产生、来源和性质)三、验证产生气体1、推测:究竟产生了什么气体?怎么验证你的设想?教师对于学生猜想和验证方法作出评价和调整。

(重点是和空气的区别。

颜色、轻重、是否含有氧气能等)2、引导实验一:燃烧的细木条放杯内,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3、引导实验二:将收集气体倒在正在燃烧的蜡烛上面。

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4、根据实验所得信息,再次判断产生的气体,并说明为什么。

5、小结并延伸阅读:并不是仅仅因为以上我们验证的两个特点就可以断定就是二氧化碳的本质,但是经过科学家的大量研究证明就是二氧化碳,它还存在很多地方。

阅读3 3页,思考科学家是怎样确定气体成分的?四、小结:今天我们做了有趣的混合实验,通过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产生气体二氧化碳,相对于豆子和沙子的混合来讲,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变化。

那么混合之后杯子里的物质会是什么呢?课外搜集。

【实验结论】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产生气体二氧化碳。

第三单元宇宙实验六:日食和月食【实验类别】演示实验【实验目标】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

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实验重点】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实验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实验准备】乒乓球、玻璃球、手电筒、观察记录表;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实验过程】一、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1、设疑激趣: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月相变化,知道月球的圆缺变化是在一个月内发生的,可是有时在一个晚上就能看到月球圆缺变化的全过程,你们看过吗?这叫什么现象?(板书“月食” )太阳是否有时也会有圆缺现象?这叫什么现象?(板书“日食” )你们听说过日食和月食吗?关于日食和月食你有什么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日食和月食》。

(完成课题板书)2、讲述:我们先来研究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3、(播放日食发生的过程录像)讨论并交流: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从这些特点中你有何推想?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整理并适时补充日食发生过程的一些其他事实性资料。

5、小结日食发生过程中的一些特点:(1)太阳被一个物体挡住了;(2)挡光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3)挡光的物体是运动着的;(4)挡光的物体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4)地球、挡光物体和太阳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